全民创新背景下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中心组研讨发言率先示范探索创新勇毅前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

中心组研讨发言率先示范探索创新勇毅前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

【中心细脱发言】率先示范探索创新勇毅前行全面推进乡村振颊殳重庆市长寿区以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为主线,“一体两面■•推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力争打造重庆都市型乡村振兴样板,在中西部地区发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引领作用。

对此,本文对长寿区推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推动乡村抿兴综合试脸示范的经验成效开展乡村振兴综合试跳示范以来,长寿区按照1•率先示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ι1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城市工业发展和政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实施速设用地、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改革创新举措,“三农”工作取得了有效提升,为重庆市乡村振兴提供了“长寿做法”、贡献了“长寿力量”0(一)坚持1■一体化"实施,汇聚各方力量共推试验示范一是多方参与“一体化”规划。

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综合试脸示范工作方案,明确78项重点工作,总投资94.6亿元。

引入北京土人规划设计院、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冶赛迪美丽乡村设计院.四川美术学院等专业团队规划设计试骏示范重点项目。

二是构筑合力“一体化”建设。

向市级试验示范镇派驻蹲点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在全市率先推行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学费补助办法,鼓励村干部提升学历。

三是整合资金“一体化”投入。

整合市级专项资金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建立重点项目库进行规范化管理,累计形成9亿元资金池用于市、区两级乡村振兴统合试脸示范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实施各类项目38个、5.7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2亿元。

(二)坚持•平台化"速设,优化配置各类城乡资源要素一是搭建“农业园区”产业发展平台。

按照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参照工业园区建设模式,累计整合资金12.5亿元速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整治土地8.7万亩,建成各类产业基地17.8万亩。

二是搭速“重大项目”融合发展平台。

坚持以重大项目为引领的工作思路,打造长寿慢城、橘香悦动村、清迈良园、邻封人家、田园乐温、渔乐仙谷等不同发展模式、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引领带动试验示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篇)

第1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即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

本文将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定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特点(1)全局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全局性。

(2)战略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具有战略性。

(3)前瞻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重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

(4)协同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各领域、各地区协同发展,具有协同性。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1. 加强科技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

(3)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 推动产业创新(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

(3)发展高端制造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

3. 促进区域创新(1)优化创新布局:推动区域创新资源整合,形成创新高地。

(2)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间科技创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3)培育创新人才: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4.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2)优化创新政策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政策,降低创新成本。

(3)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点思考

尽管我们的科技指标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面临的研究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仍很艰巨,仍会不可避免地碰到许多困难。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我认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国的科技指标研究需要集中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关于科技指标的理论创新问题
科技指标是根据对科技活动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在必要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化的方法,描述科技活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科技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支撑。科技指标的发展离不开对科技活动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建立相关的测度指标。这是摆在全国科技指标研究者面前的十分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科技指标的经验,并且要在理论调查针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制定了三个判定标准:①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科学术语、科学观点);②对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科学研究、对比实验、概率);③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认知)。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达到规定要求者,才算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
我国最近一次调查是2005年进行的第六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抽样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发展状况。就调查所涉及的三项主要内容而言,在第一项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方面,我国公众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崇尚科学技术职业,信任政府和权威部门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认可,这些结果在2005年的调查中又一次得到验证。同时,我国公众对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看法和对自然的态度也更趋于理性。
一直以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需要、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科技指标,始终是科技指标研究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回顾我国科技指标的发展历程。1985年我国实施了首次全国科技普查。在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关科技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中国科技活动特点,以描述科技资源、科技活动及其产出为主体的科技指标体系。1989—1991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全社会科技投入调查。通过这次调查,不仅掌握了我国科技投入的规模、来源、结构、布局,满足了决策者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研究制定出了一套科技投入的口径、分类、核算方法,确定了反映我国国情的科技活动的三分类,即R&D活动、R&D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其中“R&D成果应用”这一概念在我国科技统计理论方面是一次创新。1991年以来中国科技指标的研究工作得到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需要的科技指标体系,《中国科学技术指标》(即科学技术黄皮书)的出版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研究成果。此外,还开展了中国公众科学技术素养调查;完善了科技产出指标。2000年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共同组织了全社会R&D资源清查。这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在我国科技统计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我国制定“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发挥了很好的基础性作用。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全文如下: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现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激励创新的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一些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区域创新理论的内涵和要素的分析与研究

区域创新理论的内涵和要素的分析与研究

8・
价 值工程
区域 创 新 理 论 的 内涵 和 要 素 的分 析 与 研 究
A n yss a e lI al i nd R s a c nt nso a d c o sofRe i na nno ato The y v i n or
rgo a n o ain icse h eai si e e n gme tin vt n a d tc nc linv t n ytm n oain a d sriein vt n i e n lin vt ,dsu ss te rlt n hp b t n ma ae n n oai n e h ia n oai ,sse inv t n evc n oai n i o o we o o o o
杨 拴 强 Y n h a qa g 林 荣 清 L n R n qn a gS u n in ; i o g ig
( 福建江 夏 学院 , 州 3 0 0 ) 福 5 0 2 ( uinJa g i C l g ,uh u 3 0 0 C ia) F j inxa ol eF z o 5 0 2,hn a e 摘要 : 通过对 国 内外 关于 区域创新 研 究文 献的梳 理 , 析 了创新 及 区域 创新 的 内涵 , 论 了 区域创新 中管理 创新 与技 术创 新 、 分 讨 制度 创新 和服 务创 新之 间 的关 系
中 图分 类 号 :2 7 F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5 0 0 — 2 10 — 3 12 1 3 — 0 8 0
质 变 的过 程 , 这~ 过 程 中既 存在 着 渐 变 , 在 也存 在 突 变 。 创新 是 一 ④ 党 的十 六 大 报告 指 出 :创 新 是 民族 进步 的 灵魂 , 一 个 国 家 兴 个 综 合 过 程 , “ 是 它是 ~ 种 方 法 、 序 、 理 、 境 和 商 业 活 动 的综 合 , 程 管 环 是 旺 发达 的不 竭 动 力 , 是 一 个 政 党 永葆 生 机 的源 泉 ” 党 的十 七 大 报 技 术 、 也 。 制度 、 会 和 文 化创 新 的集 成 。 创 新 实现 需 要 大 量 的成 本 垫 社 ⑤ 告 又 明确 指 出 :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可 见 , 强 创 付 , 提 建 加 在享有优 先权报酬 的同时 , 也具有一定风险。 新 能 力建 设 是 当前 我 国发 展 战 略 的 核 心 。 1 区域 创 新 的 内涵 从 空 间 的角 度 讲 ,创 新 既 可 以是 全 球 性 _ 2 1 创 新及 区域 创 新 内涵 界 定 的 , 可 以 是全 国性 的 , 可 以是 区 域 性 的 , 也 还 也就 是 区域 创 新 。 在 经 当前 , 国 已经 进 入 国 际 贸 易 组 织 ( O) 年 , 业 在 国 内外 济 全 球 化 的 背 景 下 , 域 的 崛起 令 人 瞩 目 , 谷 作 为信 息 产 业 的 中 我 WT 多 企 区 硅 与 竞争 强手 短 兵 相 接 , 新 的 成 败成 为企 业 竞 争 力 的 关键 。 是 , 心 、 州 成 为 皮鞋 制 造 基 地 、 江 三 角 洲 成 为 制 造 业 的 分 包 基 地 , 创 但 由 温 珠 在 于 历 史 原 因、 制度 和 文 化 的 约 束 以及 技 术 发展 的相 应 滞 后 , 国 在 这 些倔 起 的 区域 里 , 域 的 形 象 超 越 了 大 企 业 的 形 象 , 越 了 国 家 我 区 超 创 新 方面 的进 展 并 不迅 速 。 国 对创 新 的研 究 主 要 是 从 改 革开 放 以 与 行政 的边 界 , 全 球 化 国际 分 中 显示 了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l 创 新 活 我 在 1 1 。 课 后 开 始 的 , 于 起 步 较 晚 , 以 在 对 创 新 和 区域 创 新 的理 解 还 不 完 动具 有 明显 的地 域 化 特征 。 题 组 成 员 综合 其 他 相 关 文 献 和 国 内外 由 所 善 。 为此 , 识 发 达 国 家 的 软 科 学 学者 对创 新过 程 的认 识 进 化 和 在 的研究成果得 出区域创新的内涵和 实质 : 一般认 为区域刨新 系统 认 ① 前 沿领 域 的发 现 , 握 创 新 的 实质 性 内 涵显 得 尤 为重 要 和 必要 。 首 是 指 一 个 区域 内 , 把 由参 加 新 技 术 发展 和 扩 散 的 企 业 、 学 及研 究 机 大 先 要 摆 脱 对 创 新 内涵 理 解 的 误 区 - 创 新 必 须 被 市 场 认 可 , 新 不 构 、 介 服 务 机 构 以及 政 府 组 织 组 成 , ① 创 中 为创 造 、 备 、 用 和 转 让 知 储 使 技能和新产品 的相互作用 的网络 系统。@R S是 国家创新 系统 I 等于创造 创新不是更新 , 不是标新立异 ; 创新不等于发展高 识、 ② 也 ③ 的 基础 和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I 成 ( 见 图 1 主 要 有 主 体 要 素 、 能 RS构 参 ) 功 科 技产 业 ; 要重 视 创 新 性 的 低 技 术产 业 。 ④ 11创 新 的 内 涵 课 题 组 成 员通 过 研 究 国 内外 相 关 成 果 认 为创 要 素和 环 境 要 素 等 。 主体 要 素 主 要 包 括 区 域 内 的企 业 、 学 、 学 . 其 大 科 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①创 新是 在传承传统知识 的基础 研 究 机 构 、 介 服 务 机 构 和 区 内 的地 方 政 府 ; 能要 素 主 要 包 括 制 中 功 上 , 对 传 统 知识 不 断学 习累 积 和 与 不 断 变 化 的 外部 环 境 碰 撞 相 结 是 合 的 结 果 , 新 是 新知 识 的源 泉 , 新 与 知 识 、 习和 变 化 的环 境 密 创 创 学 切相 关。②创 新的 目的在于有效 占领市场 、 满足 需求、 创造新 的需 求、 提高 全 民福 利 。 因 此 , 有 具 备市 场 价 值 和 社 会 价 值 的创 新 , 只 或 者 说 可 商业 化和 社 会 化 的 创 新 才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创 新 ; 新 不 同于 创 区 域 剖 科 学 , 与 发 明 相 区 别 , 有投 入 商 业 的发 明或 科 学 才 是 创 新 活 动 。 也 只 系 统 ③创新反 映了一种演变 , 是一种循序渐进 的过程 , 是一个 由量 变到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10.24•【文号】教政法〔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服务实践需求。

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基层一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教育科研的实践性,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研究范式、方法创新,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完善教育科研考核和人才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科技政策学研究》读书笔记

《科技政策学研究》读书笔记

《科技政策学研究》介绍(第3-5篇)□本书结构一五论框架第一篇: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2-6章:主要介绍研究与发展、创新及科技政策的概念及分类,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系统论。

第二篇:历史演进论7-9章:考察工业研究实验室、专利制度等主题的历史发展,考察世界及若干国家科技政策的历史发展,并从政策范式的角度考察新时期中国科技政策的变迁。

第三篇:政策过程论10-11章:对政策过程的模型和理论进行概述,并对政策议程设置和政策制定过程,进行案例研究。

第四篇:政策工具论12-15章:在对政策工具进行概述之后,选择专利政策、R&D的公共资助、公共研究机构、科技规划、科技计划及优先领域进行专门的研究。

第五篇:创新系统论16-18章:运用创新系统论和创新系统功能论的思想及方法,对低碳技术创新、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和国家创新系统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第三篇:政策过程论*第10章:政策过程概述4-第口章:议程设置和政策制定案例研究•政策过程的6阶段论(第10章)公共政策研究者将政策过程抽象分解为6个阶段:问题识别一一议程设置一一政策形成一一政策正当化一一政策执行一一政策评估。

过程活动 参与者问題识别 社会问題公开化成为热点 呼吁政梆取行^ 大众媒体、利益集团 公众倡议、公共興论议程设書 政府考虑耶些议题需要考虑 要解决哪些问题决策猜英 包括总统与国会 政策形式梶出政策建议 以解决有关议题和问题 智库、总统和行政官员 国会委员会、利益賞团政策正当化 甄选政舫袞 争取得到政治支持 变成法案、合乎宪法性利益集团、总统 国会、法院政策执行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 虚供经费或磁征税总统和白宫公务员 执行部门硼构 政策评估汇报项目的产出、评估KI 策对目标和非目标 群体产生的彭响梶出改进建议和改革 执行部门和机构 国会监察委员会 大众媒体、智库 • 政策的循环模犁…阶段启示法(第10章) 政府面临的问题 基于公共政策的6阶段理论,一些公共政為究/提出了政策的循环模 型,乂称是阶段启示法。

构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区域协同机制的探索

构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区域协同机制的探索

区从顶层设计出发,制订《 南山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
共同举办FTF无人机大赛。截至目前,全区43所少年创
发展实施方案》《 南山区少年创新院规划》《 南山区少
新分院与柴火创客、深圳大学等企业和机构开展项目合
年创新院小院士培养办法》等文件,强化教育、团委、
作,让专家团队参与指导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中科先进院等部门科技创新教育职能的贯通与融合。一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循序渐进的 过程。其机制建设与协同理论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一是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是开放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50 Nhomakorabea研究
协同参与,是外部协同培养与内部协同培养的统一,本
“ 各自为政、少有合作”的条块化、分割化问题,形成了
26个学生实践基地,将创新理念、企业创新思维模式引
“1+1+1>3”的协同效应。
入学校,开展机器人搭建与编程、生命科学基因遗传、
贯通融合:南山区科技创新教育协同推进策略
3D打印、水土保持科技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校外创新环境,让学校创新成果走入社会、走向市场。
协同理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区域协同机制建 设的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 肯(Hermann Haken)创立的一门适用于自然和社会科学 的理论,是基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多学 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协同理论即协同合作之学。“ 协同”(synergetic)一词, 源于希腊语,本意即合作,亦即协同作用。按中文理解, “ 协 ” 即“ 相 互 合 作 ”,“ 同 ” 代 表“ 一 致、 统 一 ”。 协 同理论具有普适性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协同效应、伺 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协同效应是指复杂开放系统内部 各要素或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和有机整合,产生的整体效 应或集体效应。伺服原理是指系统通常由少数几个集体 变量即序参量决定,而系统其他变量的行为则由这些序 参量支配或规定。序参量是指影响系统各要素由一种状 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集体协同行为,并能指示出新结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

新质生产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探索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新质生产力,即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和高效的生产效率,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和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地方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为地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地方创新能力,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市场风险,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提高地方的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提高地方民生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地方就业率,改善民生福利。

新兴产业还可以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研究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新质生产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个背景下,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在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科研成果与地方需求之间的脱节、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探究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探究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探究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这五个方面都与中国区域经济学息息相关,对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国区域经济学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如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发展等。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区域经济学在研究中也应该进一步推动创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

协调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推动协调发展的要求,中国区域经济学也在深入研究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发展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实现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均衡发展。

绿色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也应该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

开放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扩大与国际社会的互利合作。

中国区域经济学需要研究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思想为中国区域经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区域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实现地区间、区域内的共享发展,促进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新发展理念中强调共享发展,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区域经济学通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新发展理念也为中国区域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学在创新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

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将继续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天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汇总表

天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汇总表
魏颖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22
社会工作职业化机制与路经研究——企业社会工作之建构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杨云娟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23
双元并进战略:科技型企业并购中技术资源获取旳途径选择
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
天津财经大学
刘玉斌
202310-
2
2
2
0
0
0
0
5
面向本市制造业发展旳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
天津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
贾启君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6
天津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现实状况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刘东岳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7
有关“互联网+”智慧养老发展模式旳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詹青龙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41
要素—关系—功能三维视阈下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
任立肖
202310-
202309
2
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9.11•【字号】鲁政字〔2021〕164号•【施行日期】2021.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9月11日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

必须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

1.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全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建设创新型省份,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创新能力迈入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青岛、济南跻身全国创新型城市第10位和第14位。

全省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1.82万家,居全国第3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6万家,是2015年的3.7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11%,比201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53.92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4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013件,分别是2015年的2.53倍和3.60倍。

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

创新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

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一、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要聚焦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集聚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贯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化等创新链条,加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大力支持建设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推动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发挥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头雁效应,不断强化在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中的枢纽作用。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立健全创新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支持成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国家战略大后方比较优势,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大力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增强西部高质量发展动力。

二、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按照市场规律让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一)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试点,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及对策研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及对策研究

会化 价 值 ; 战 略 是 经济 和 社 会长 期协 调 可持 对 象 。 把 企 业研 发投 入 和 技 术 创新 能 力 ( 企 设 施 , 重 点在 园 区内建 立 院 士 工作 站 、 企 业 业 申请 政 府 科 技 经 费 支持 和 认 定高 新 技 术 新 支 撑 能 力 , 推 动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的 迅 速 发 ( 3 ) 积极发 展创业孵化基地 , 夯 实 创 新
( 2 ) 加 强 企 业 与 高校 的 合 作 , 针 对 企 业 和 产业 具 有 竞争 力的 核 心 技 术 开 展 合 作 攻 关, 集 中力量 重点 解 决制 约 本 区域支 柱 产业 业 自主创 新能 力和 联 合 开发功 能 。
重奖。
发 展战略体系的需要, 建 设 和 发 展 科 技 创
新 资 源共 享平 台、 大 型科 学仪 器设 备 共享 平 台、 科 技成 果 转化 和 推 广公共 服 务 平 台、 知
和 能 力的 培 养 , 创 新 型 国家 需要 有创 新型 人
才和全 民的创新意识 。 要 把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理 念 转 化 成 为 各 级政 府 和 企 业 的行 动 新 教 育列 入 各级 干 部 年 度培 训 的 主要 内容 ,
研发和攻关 , 加 强 对 企 业 高新 技 术 研 发 、 引
3 实 施创 新 驱 动发 展 战 略 的建 议 和对 进 和集 成 创 新能 力的 支 持力度 , 强化 企 业 创 快 速 发 展提 供创 新 平台。 策 新 主体 的 培 育。 对在 本产 业研 发 活动 中取 得 ( 4 ) 加 强 创 新 驱 动 平 台建 设 , 发 展各 类
源 等要 素 的 重新 组 合 , 以 创 新 的 知 识 和 技 析 预 警机 制 , 健 全 知识 产 权 维权 援 助机制 。

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研究探索——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例

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研究探索——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6.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3-0041-04 收稿日期 2023-08-16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

后奥运时代,以竞技体育为导向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热潮褪去,而区级体育设施介于(省)市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中心之间,其建设如何兼顾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的需求值得研究。

该文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体活动中心为例,以全民健身为主兼备体育赛事举办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对目标客群的研判和筛选,为满足区域内城市居民的多元运动需求,提出了空间设计的合理策略,为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民健身 体育中心设计 目标客群 空间设计 开放共享Abstract With National Fitness becoming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advanced. In the Post-Olympic era, the trend of constructing large-scale sports venues guided by competitive sports has faded. District level sports facilities are located between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sports facilities and national fitness centers. How can their construction balance the needs of sports events and mass sports. In this article we use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Center of the Sino French Wuh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City as a case study. Drawing on the need for both national fitness and sports events, and after analyzing and selecting target customer groups, a suitable spatial design strategy is suggested to cater to the varied sporting requirements of urban dwellers in the area, which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for designing district-level sports centers in ligh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initiative.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 Sports center design, Target customer group, Space design, Open sharing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研究探索——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例Exploration on the Design of District Level Sports Cent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tness: A Case Study on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y Center of the Sino French Wuh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City陈博仡 | Chen Boyi 李玉玲 | Li Yuling王东波 | Wang Dongbo1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1]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7.______、______、______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三大支撑体系。
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打造______、______、______的区域创新格局。
9.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推动______和______的深度融合。
10.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______发展。
C.优化金融支持政策
D.提高科技创新奖励
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包括()
A.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B.加强区域间创新资源共享
C.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D.提高政府引导作用
5.以下哪些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
A.新一代信息技术
B.生物技术
C.高端装备制造
D.新能源汽车
C.支持企业海外并购
D.限制外资进入
17.以下哪个不属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五大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
B.绿色发展
C.开放共享
D.安全可控
18.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以下哪个行业被视为战略新兴产业?()
A.汽车
B.房地产
C.互联网
D.农业
19.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升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A.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A.提高生产效率
B.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C.降低生产成本
D.扩大产业规模
2.以下哪项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
A.人才驱动
B.投资驱动
C.政策驱动
D.市场驱动
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哪一个环节被认为是创新链的起点?()
A.成果转化
B.基础研究
C.应研究
D.技术开发
4.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以下哪项政策不属于重大举措?()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9.11•【文号】国发〔2016〕52号•【施行日期】2016.09.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9月11日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以构建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强大支撑,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着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结合,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撑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全球开放创新核心区;着力深化改革,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持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按照“三步走”方针,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第一步,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国,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

资金

浙江全省
亿元人 民
发 展 的最 大 缺 陷
市场 上 仍然 以 日
多 数 国 内动 漫 企 业 还 停 留 在 代

在理 论 上 可 被激 活 的资金高达


1 18 5 6
加 工 的产业 链 低端

2 缺 乏 领 军 人 物 和 1 0新 人 才


7 月 16 日
《浙

浙 江 省 工 商 局 曾在 全 国 率 先 出

维普资讯



口 额 占 出 口 总 额 的4 4 2 7 %


我 国西 药制剂共 出 口
上 看 尚不 具 备根 据 市场 需 要 主动 调 控 产量


到 1 6 0 余 个 国 家和 地 区
是 日本


前 3 位 目的 国和 地 区 分 别

持合理 价格 的能力

我 国有超 过3 5 亿 的青少 年动 漫 读 者

融 资金 额近 1 5 亿 元
和观众

是 全 球 最 大 的 动 漫 目标 消 费 市 场

发展

浙 江 省 工 商局 分 析



通 过 股 权 出 质


潜 力巨 大
但 原 创 能 力差 成 为制约 我 国动 漫 产 业

股权可 以转化为


优 先 采 购 自主 创 新 产 品 目 录 中 的 产 品 和 服 务 ; 而
购 买 自主 创 新 产 品 的 企 业

在 承 接 政 府 工 程 时也

区域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2001-2010年数据

区域自主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2001-2010年数据
平 提升 的关 联 。 1 1 国家 区域 层 面 的研 究 .
大 , 家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基 本 上 呈 现 抛 物 线 型 演 变 国
趋 势 。
国家 区域 整 体 因素 影 响 角 度 研 究 :00年 , 21 吴 献 金 、 芳从 区域 整 体 或创 新 系统 的 角 度予 以综 合 史
投 入方 面 的研 究 :0 6年 , 峰 研 究 表 明 R 20 黎 &D
基金项 目:山东省软科学研 究计划重大项 目——“ 靠 自主创新促 进山东转方 式、 依 调结构 的策略研究 ” 项 目编号 :00 K 2 0 ; 目 ( 2 1 R MA 0 2 项 负责人 : 李海舰 ) 成果之一 ;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 山东创新指数研究 ” 项 目编号 :0 1 K A 09; 目负责人 : ( 2 1 R G 80 项 李钊 ) 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李海波 , 管理学博士 ,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副研究员 , 研究方 向: 科学学理论 、 知识与创新及其测度 、 区域创新体系 ; 星 李 洲,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 研究 员 , 究方 向: 研 科技创新 ; 袭著燕 , 工学博 士,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 员 , 究方 向: 研 科技创 新 管理 、 产业发展战略 ; 高晓瑾 , 理学硕士 , 山东省科技发展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 员, 研究方 向: 科技创新 ; 白全民 , 管理学博 士, 山东省科技 发
第2 5卷
总第 1 6期 4
£ S斗 ul : F -
弟 期
区域 自主 创 新 影 响 因素 的 实证 研 究
基 于 山东 2 0  ̄ 2 1 0 1 0 数 据 0年
李海波 李星洲 袭著燕 高晓瑾 白全 民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

74INTERPRETA TION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赵旭红,生于1994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学道德教育。

通讯作者:刘 剑,生于1966年,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

基金项目:2020年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2020G182)中华传统孝肃家风传承与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新疆医科大学 赵旭红,黄刚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3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历程,新时代赋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新内涵,要求明确改革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坚定积极作为。

攻坚期新老问题交汇,“老问题”“硬骨头”还尚未解决和触及,“新”问题就已经衍生出来,需要对标政策,纵深推进,针对问题具体分析,深水区突出潜在风险,需要统筹兼顾,部分利益换取整体利益增进。

本文通过在客观认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基础上,通过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优势进行系统分析,深化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领导人民的大道理,科学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互动,左右博弈,直至改到深处就是成功。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074-0002古今中外所有国家走向进步与文明中无一例外选择了改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秉持“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先行的改革方法,使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治理成为一个奇迹。

新时代预示改革进入新阶段,用“深水区”形容改革的境地,用“硬骨头”表达改革的决心,用“甩开脖子”形容改革的迫切性。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内涵(一)顶层设计的内涵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是在官方文件里首次使用顶层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李健 生, l - J ] . 中国
零 售研 究 , 2 0 1 0 , 1 ( 3 ) : 4 2 — 4 9 .
以看 出 , 制 度是 区域创新 系统的核心 , 因为制度安排 有
利 于知识 的溢 出和创 新 的扩散 。另外 , 政 府 的各项 创 新政策是创新 激励 的源 泉 , 而 且也使 各种 资源 得到 了 优化配置 。所以 , 担当政 策制度 重任 的政 府 , 在 区域创 新系统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 的角色 。
图1 区域 创 新 系统 的要 素 构 成
资料 来 源 : Ma r t i n An d e r s o n& C h a r l i e K a r l s s o n s e n , 2 0 0 2 。
2 . 2 系统 功 能
( 1 ) 中小企业创新 的平 台。 中小企业创新 投人少 , 自主创新能力 较差 , 区域 创 新系统能够 整合优 化资 源配 置 。将高 校 、 科研 院所 和
关键词 : 区域 创 新 系统 ; 全 民创 新 ; 优 化
中图分类号 :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5 ) 0 8 — 0 0 0 7 — 0 2 创新 能力 、 实现产业 升级 和提升 的 目的。
l 区域 创 新 系统 的新 背 景 和 新 要 求
全 民创 新 背 景 下 区域 创 新 系统建 设 研 究
乔 虹
( 黄 淮学院经济管理 系, 河南 驻马店 4 6 3 0 0 0 )

要: 在 经济发展 的新阶段 , 区域创新 系担 负起 为大众创 业、 万众创 新提 供平 台的重任 。针 对 区域创 新 系
统的特点和功 能, 提 出了优 化 系统以适应全 民创新 的新形 势。
力( Z f 钢, 2 0 1 5 ) 。“ 大众创业 、 万众 创新 ” 首次 出现在 政 府工 作报告 , 并被 列 为经 济发 展 “ 双 引擎” 之 一。在此 背景 下 , 创新 系统特 别 是 区域创 新 系统 的建设 和优 化 再 次成为学界关注 的焦点 。 区域技术创新系统概念 由 C o o k e ( 2 0 0 1 ) 正式 提出 , 他认 为 , 区域创 新 系 统就 是 创 新 主体 ( 企 业 和 其他 机 构) 以根植 性 为特 征 的制度 环 境 , 系统 地 从 事 交互 学 习。A s h e mi 和I s a k s e n ( 2 0 0 2 ) 认 为 区域 创新 系统 是 由 支撑 机构围绕的 区域集群 。区域 创新 系统 的重 要性体 现在 : ( 1 ) 创 新 系统在 区 域这个 中观层 次上 易 于掌控 ; ( 2 ) 地域优 势有利 于知 识 的溢 出 ; ( 3 ) 不 同 区域 的非 正 式 制度对创新 主体 的合作 形式 产 生重 要 的影 响 , 进 而 会影 响主体的创新活动 ( 胡 明铭 , 2 0 0 4 ) 。在 我 国, 区域 在经 济发展 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 。它是经 济活 动的基本 单位 , 是就业 和 技术 传播 的基 本 路径 。区域 创新 系统 能够 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 进 而拉动 经济增 长 。 新时期 , 区域创新 系统必须 担 当起 作为 大众创业 、 万众 创新 的平 台的重任 。以产 业链 为 基础 , 以企 业 为 主体 、 以市场为导 向建立起企 业 内部 、 企 业外部 和社会 的联 系 网络 , 使创新要素 向企业集聚 , 推动产业 内新 技 术 或新知识的 产生 、 流动、 更新 和 转化 , 达 到增 强企 业
目前 , 我 国经济增长进 入新 常态 , 经 济增长 速度 从 2 区域 创 新 系统 的 构 成 及 其优 化 过去的高速增长 到现 在 逐步走 向 中高速增 长 , 经济 结 2 . 1 系 统 构 成 构调整升级任务 繁重 要 调 , 经 济增 长需 要 寻找新 的动 区域创 新系统 具有 根植性 、 系统 性和交 互 性 的典 力 。毫无 疑问 , 大众创新创业是稳 增 长的新 动力 、 调 结 型特征 , 它的创新 主体有 : 企业 、 大学 、 政府 和 中介服 务 构 的新途径 、 创新产业组织 的新方式 、 创 新驱动 的新 活 组织 。区域 创新 系统 的构 成 和要素见 图 1 。由图 1可
社会 各种中介组织 集 聚起来 , 为 中小 企业 提供 平 台和
[ 6 ]Ho c h S t e p h e n J , S h u me e t B a n e r j i . Wh e n D o P r i v a t e L a b e l S u c — e e e d ?i U] . S 1 o a n Ma n a g e me n t r e v i e w, 1 9 9 3 , 3 4 : 5 7 — 6 8 . [ 7 ]C H1 一 C HE N wu, C H I H - J E N WA N G .A P o s i t i v e T h e o r y O f
F i g h t i n g t o Wi n , l J ] . Ha r v a r d B u s i n e s s Re v i e w, 1 9 9 6, 7 4 ( 1 ) : 9 9 —
Pr i v a t e La b e l : A St r a t e g i c Ro l e o f Pr i v a t e La b e l i n a Du o pp o l y
[ 3 3 Q u e l c h J o h n , D a v i d Ha r d i n g . B r a n d s V e r s u s P r i v a t e L a b e l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