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1)基础知识: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兴中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2)能力:○1从文本、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过程:教师利用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方法:①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的探究,学习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
②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
《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2、活动一:情境:播放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的准备》。
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问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要求作记录。
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背景、原因分析的方法指导。
3、活动二:情境:播放视频资料《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史实,教师补充讲解这一史实。
4、合作探究题2: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要求学生先开展讨论,后进行辩论。
老师对学生的辩论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指导学生学习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力量不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02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2023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2020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
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
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
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生:孙中山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生:兴中会师:什么时间,在哪里?生:1894年,在檀香山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 辛亥革命教案(5)
高一辛亥革命教案【篇一: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辛亥革命(人民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㈡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讨论,通过历史材料、多媒体课件演示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问题,探究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受成功还是失败。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
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⑴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⑵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处理方法:通过在讲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内部官职的组成部分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两块知识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以及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问题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上打出电影辛亥革命的剧照师:同学们,大家好。
中国历代革命辛亥革命历史教案
中国历代革命辛亥革命历史教案第一章:辛亥革命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3.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的衰落和民众的不满;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灭亡;3. 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二次革命。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2. 通过观看纪录片或讲解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章: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前中国历史的背景;2. 掌握辛亥革命前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理解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历史背景:清朝的衰落、西方列强的侵略;2. 辛亥革命前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3.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民众的生活困苦、官僚腐败、民族危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历史背景;2. 通过观看纪录片或讲解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前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的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2. 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3.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灭亡;2. 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二次革命;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推翻清朝、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2. 通过观看纪录片或讲解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
1.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时间
地点
意义
六.布置作业:完成相对应的配练习题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1.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
地点
意义
教学小结: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1.革命志士的奋斗
时间
领导者
起义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的黄花岗起义,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辛亥革命
1911年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天占领武汉三镇。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①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①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②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前准备:搜集孙中山画像、“辛亥革命”课件及相关影视资源。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悬挂孙中山像,提问,画上人物是谁?在学生回答是孙中山后,教师导入新课:面对列强的入侵,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官僚地主阶级发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变法改良运动――戊戍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毅然竖起了用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旗帜。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孙中山是怎样开展革命活动的,了解武昌起义是怎么回事,而辛亥革命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二、新授(一)同盟会的创建1.兴中会的建立。
教师出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1894年11月)、地点(檀香山)以及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然后指出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
这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
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了。
辛亥革命 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明白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3.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意义;4.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2.辛亥革命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兴趣。
Step 2 呈现新课内容教师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视频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
Step 3 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教师详细讲解辛亥革命发生时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政府的腐败、外国势力的侵略等;并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等。
Step 4 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意义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Step 5 梳理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列出辛亥革命的里程碑和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积极影响。
Step 6 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展示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可以是一篇小论文、一份PPT或一场小组演讲。
Step 7 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回顾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意义。
Step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辛亥革命相关的作业,可以是阅读相关资料、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教学资源准备:1.幻灯片、图片或视频素材;2.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料;3.学生专用教材。
历史教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辛亥革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及武昌起义爆发②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主要史实及颁布的法律法规(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提问、阅读、归纳等方法共同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②通过阅读材料、情景再现等方法开阔视野,学会评价对辛亥革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会辛亥革命烈士的斗争、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②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③体会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二、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三、教学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武昌起义(1)原因:①社会背景:清政府反动本质充分暴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普遍感觉到清政府腐朽无能,应该推翻)②经济基础:清政府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博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⑤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同盟会得成立。
a 兴中会的建立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有所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时间:1894年口号:振兴中华影响: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b、同盟会的建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过程前奏:黄花岗起义(时间:1911年4月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四川保路运动(原因: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
作用: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造成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概况: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临时约法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难点分析: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师:同学们,人们对孙中山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晚年有个伟大转变”。
鲁迅说:“中山先生,生来[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在先生诞辰140年的时候,社会各界都举办了纪念活动,先生毕生从事民主革命,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先行者]。
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师:欲学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缅怀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就必须了解先生的革命事迹。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初中生辛亥革命优秀教案
初中生辛亥革命优秀教案更多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推荐↓↓↓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范文700字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650字辛亥革命观后感心得爱国影片《辛亥革命》观后感辛亥革命观看心得范文初中生辛亥革命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兴起过程,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其地位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及原因,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阅读法分析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问题探究法,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会从不同的历史视角评价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孙中山和其他民主革命人士的事迹,感受年轻人对时代、社会责任的探寻和勇于担当。
2.通过感受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首创意义,感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体会民主共和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情景再现法,归纳总结法等。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关于辛亥革命的数字: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123天提问:同学们可以看出这是哪一历史事件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没错,这一组数字向我们展示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
大家从这一组数字来看,偌大的清王朝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被推翻。
那么这场革命又是如何爆发的,这之后的中国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同进入第13课辛亥革命。
(板书:第13课辛亥革命)环节二:新课教学一、武昌起义过渡: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积累能量,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20年的较长过程。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等。
(3)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关注现实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如背景、过程、影响等。
(2)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辛亥革命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辛亥革命的课文,了解大意。
(2)生词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记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课文内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课文。
3. 深入探讨(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如清朝的腐朽、民族危机等。
(2)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过程和重要事件,如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封建帝制、开创民主政治等。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教案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教案【篇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李丽雯】13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直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案例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内容分析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秋民主的潮流”中的内容,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主进程的丰碑。
19世纪末,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岌岌可危,孙中山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分分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着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选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在此期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次巨变之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将倾的清政府,为导出革命活动作铺垫。
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本课,但高中阶段他们对于革命类型的课程理解、归纳能力比较弱,历史认知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要注意史论结合,以史实导出结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学会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课程内容的乏味,在教学中可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引用故事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清帝退位。
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2.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2.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小组讨论法。
3.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幅辛亥革命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谈一下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2.讲解教师简要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并介绍中国革命的局势和国内外的形势。
3.学生活动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一个辛亥革命的短文,包括背景、过程、结果等内容。
4.汇报学生按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5.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讨论,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和解读,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细节。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七、教学延伸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安排学生走访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观察和了解相关的展示和文物,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内容较多,需要控制好讲解的篇幅和内容。
2.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讲解和总结环节,教师应注重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和撰写短文,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内容和意义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和拓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但个别学生表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多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那么怎么设计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5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川教版教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
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3课 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重点一.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二.《临时约法》三.评价辛亥革命(二)教学难点一.三民主义二.袁世凯篡权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知识结构一.武昌起义.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基础: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斗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被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
②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③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同盟会的成立。
①兴中会a.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b.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地位: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d.影响: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
②同盟会a.建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焦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机构: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机关刊物为《民报》。
d.地位: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例题: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因为它[答案]DA.成立时间早B。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D。
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政党”概念的理解。
政党具备的条件有:是否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系统和党的领导人。
选项A不能说明原因;选项B是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之一;选项c“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不一定具备政党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含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知识梳理】一、背景1、客观条件:A.《辛丑条约》的签订→危机的不断加深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2、主观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发展,力量不断壮大;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历史条件、思想武器、宣传中心、代表人物)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重要阵地:和;代表人物:、和;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群众基础: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年月日,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史称“辛亥革命”。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课堂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
多媒体
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
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
生:孙中山
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
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1.兴中会的成立
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够拯救中国。
同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共20多人,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从此开始了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程(幻灯片显示)。
师: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继兴中会之后,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幻灯片显示表格)。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这时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发展?
生:作答,由学生评判谁答的更确切。
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答案:由于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
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联合主要革命团体的成员建立中国同盟会(显示中国同盟会成立情况)
师:(解释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具体含义)“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因此,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3.三民主义
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在当时他就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显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及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呢?
生:(探究讨论,回答)
师:点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共同愿望。
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幻灯片显示)
生: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情况(幻灯片显示)
师: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党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装起义(幻灯片显示),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
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革命爆发了。
师:让我们一起回眸历史,看一看,1911年10月10日晚八点,武昌新军工程八营营房里发生了什么?掌声欢迎学生上台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重现金兆龙等新军领导人与反动军官的斗争)
师: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使我们好像回到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让我们继续关注革命进程。
(播放录像《武昌起义》)
师: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
生:(回答)
师:(简单解释广义与狭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连锁反应,革命形势席卷全国。
(出示幻灯片《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生:(看图找出独立的省名)
师:在一个多月里,共有14个省先后独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
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
6.中华民国的建立
生:与老师共同归纳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幻灯片显示)。
师: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
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幻灯片显示中华民国建立情况)
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师: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窃取了。
生:是袁世凯。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
生:介绍
(幻灯片显示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的原因)。
8.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教师讲解)(幻灯片显示)
9.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从辛亥革命的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四方面梳理)
1.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学生:(联系所学,互相交流得出答案)(幻灯片显示)
2.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生:(自然分成两组,各抒已见)
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指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
师: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
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江泽民总书记是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
(幻灯片显示江泽民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拓展延伸:
师: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今日之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日之中国,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日之中国,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幻灯片显示中国取得的成就)
师:(小结)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成败当由历史来检验。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写下了重重一笔。
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感悟升华:
引用孙中山说的话体会他伟大精神之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幻灯片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