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四句、复乐段

合集下载

曲式的基本概念

曲式的基本概念

曲式分析概念1、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

2、旋律的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

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

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3、旋律的外形。

(1)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3)连续下行的旋律进行常用来表现从紧张化为松驰的情绪。

(4)同音反复的水平式旋律,常常起着背景性的作用,或者象歌剧中的宣叙调,渲染其某种特定的气氛。

(5)最高音在最后的疑问式旋律,常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效果。

(6)锯齿式: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经常是由较小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迅速上下波动,它能使情绪显得生动活波。

(7)环绕型:环绕音围绕着中心音上下运动。

4、旋律的隐伏骨架。

在旋律中能够起着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了旋律的风格和旋律中重要的音级。

所以在音乐中有“听得见的音响和看不见的结构”。

旋律的骨架常由旋律中某些重要的发音点构成,它们可能从其中的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即色彩)各音中产生。

5、旋律的高潮及其布局。

旋律高潮:在艺术效果上最激动人心的瞬间;高潮爆发的位置:“弹性的”:指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高潮设置在旋律全长的任意位置;“硬性的”,如果作曲家没有特殊处理,会把高潮设置在全长的黄金分割点处(0.618)。

高潮处的调式音:一般高潮处的会安排下属音,而最为典型的是使用调式的六级音。

6、旋律的时代风格⑪巴洛克时期:有一种固定的构成形式,旋律由三部分构成——主题头(特征较明显)、音乐的一般性进行、小结尾(终止式);⑫古典主义时期:主要体现在音程上——级进、同度、跳进分开使用;⑬浪漫主义时期:由两种典型状态,一种是纯粹的五声化旋律,象征庄严崇高的理想;另一种是典型的半音化进行,表达内心痛苦的流露;⑭现代风格:有两种典型形式,一种是“音程菲声乐化和返身进行”;一种是节奏的菲周期性处理。

曲式与作品分析 名词解释1

曲式与作品分析 名词解释1

曲式与作品分析名词解释:1、曲式:音乐作品的合乎于一定逻辑的结构便称为曲式。

具体来说,音乐素材有明确目的的合乎于逻辑安排,在不同时间先后出现,变化、发展的布局、处理,根据一定原则形成为若干典型结构,即是我们所谓的曲式。

2、曲调:曲调(即旋律)是一个完整的现象,是以一个声部表达的乐思,并常常以它来体现音乐的基本内容。

曲调是各种表现手段的统一体,它包括高音关系、时间关系(即节奏、节拍、速度等)、强弱、音色和演奏法,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含它本身所暗示的和声关系以及曲式的最基本结构。

3、音色:音色是指乐音的色彩特质,它决定于该音所产生的泛音作用。

4、织体:简单说来是作为音乐作品构成的基本材料的‘音’,在作品中的具体组织形式。

5、复调体:“复调体”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若干曲调的结合,这些曲调互相配合但独立发展。

6、和声体:“和声体”则是在若干声部的结合中明显地分出主要曲调与伴奏两部分。

7、“主题”是具有比较独立的结构形式的、意义比较完整的、能体现清晰地性格面貌的、鲜明和富有表现力的乐思。

由于作品的内容要求以及乐曲规模的大小不同,一首作品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主题。

8、变奏:是指在保留原来音乐材料的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装饰变化。

变化可能在音高(曲调线)、节奏、和声,甚至音强、音区、音色、演奏法、织体等各方面,但是最常见的是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织体方面的改变。

9、展开:展开与变奏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基本上保留原来结构,而前者则触动并改变原来结构。

这种“触动”可能只是从陈述过的音乐材料中抽出一些小片段加以展开处理,或将主题的和声结构加以变化。

在对旧的音乐材料做展开处理时常可自由运用音值扩大、缩小、倒影、音程扩大缩小、转位等方法取得较大变化。

10、模进:是展开的重要手法之一。

模进即是音乐材料(乐节或乐句,曲调或和声)的原来形式在同一声部中的其他音级上,一不同高度重复出现。

可分为准确的模进、守调模进、上行模进、下行模进等。

11、再现: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重复”,即是在音乐展开之后,在新的音乐片段之后重又出现前面的音乐材料或主题,它们可能准确地再现,也可能变化的再现。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结构图A B————乐段|—————| |—————|a a’b b’—乐句4 4 4 4-小节数调a: Ⅳ I Ⅳ I-终止和旋此乐段是一个二段曲式,全曲以a小调为主,由两个乐段所构成1、A乐段由两个再现关系的乐句组成,第二句再现第一句,所以是平行乐段;2、4小节一句为方整性结构;全曲无转调,是单一调性;【有转调就是开放性】3、两句结束音都落在I级,为收拢性结构。

{对应开放性}4、B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与A乐段相似。

如三段式该片段是一个三段式,由三个乐段及其重复乐段构成,呈示段是哪里哪里,是一个平行乐段,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如果用他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称为收拢性结构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称为重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补充是在一个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后发生的,扩充是一个单位结构内部发生的{补充终止式后,扩充终止式前}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呼应原则{结构上下部分相互呼应}、三部性原则{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起部的重复、引申、巩固起部的内容。

转:展开启程部分的内容与启程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启程内容部分的回归}、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引出若干变体}、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他各自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动机的意义:动机作为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及和声三方面的要素构成,起着深化主题合统一全曲的功能乐汇与动机:虽然规模相当,但乐汇式乐段中最低级的结构,而动机是乐曲的核心一段式的分类: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

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亿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功能作为依据二段曲式的的定义: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二段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即后段的写法及与呈示段的关系而做出(1)在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使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2)无再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沿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三段式的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三段式的特征:三段式是在二段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呈示性乐段,第三段包含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单曲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三段式中段的三种基本类别及分类引申型: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并置型: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综合型: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旋律线、节拍、节奏、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是由旋律音进行的距离和方向所构成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组织方式,分为单声部、复调、主调调式调性:大调式小调式,如C自大d和小。

(完整版)歌曲写作之一部曲式

(完整版)歌曲写作之一部曲式
第五章 乐段与一部曲式
主 讲 李彦仪
第一节 乐段的构成
“乐曲的结构和设计”称其为曲式。乐段是最小的完 整的曲式单位,但乐段内部仍有更小的非完整的结构 单位:
乐汇
乐节
乐句
一、两句的乐段
❖这种乐段是由两个乐句以呼应的关系共同来 完成的基本的曲式结构单位。可分为重复性乐 段和对比性乐段。这种乐段在我国的民歌中非 常常见。
三句体 五句体 六句体 多句体
五句体《我的祖国》
六句体 《掀起了你的盖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写作:《大海与小草》
重复性两句 《小情人》
对比性两句乐段 《牧歌》
二、起承转合四句的乐段
第二乐句往往是第一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引深或 模进,第三乐句在旋律进行、节奏因素、乐句落音等方 面与前面两个乐句形成对比,第四乐句则要出现第一乐 句或第二乐句中,或节奏或旋律方面的因素并终止乐段。
《满怀深情望北京》
三、其他句式的乐段结构

曲式复习提纲 (2)

曲式复习提纲 (2)

曲式复习提纲(上)1、曲式的定义:乐曲由各种音乐要素构成在进行中过程按一定逻辑加以分布、组合形成的结构关系。

2、主题:乐曲或乐段中,能够体现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核心音调、节奏)3、主题结构的长短:动机、乐句、乐段。

4、整体结构:全曲曲式结构。

5、次级结构:全曲各段落结构。

6、结构单位:以段落划分。

7、收拢性结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

8、开放性结构: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

9、曲式的基本部分:揭示主题及展开发展主要乐思的段落。

10、曲式的从属结构:在基本结构前、后、中间,有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

11、什么是引子?前奏?引子在器乐曲中主题音乐前起提示、暗示、引入主题乐思的音乐,在声乐作品中在主题前由人声演唱的衬词部分;前奏是歌曲演唱前由器乐演奏的音乐。

器乐曲中有否前奏?(否)器乐曲中有否间奏?(否)器乐曲中有否尾声?(有)尾声:体现补充性和结束性的陈述。

12、连接、间奏:连接通常指器乐曲段落与段落、部与部之间过渡的音乐;间奏是声乐作品中段之间、句之间甚至乐汇之间由乐器演奏的音乐。

13、乐曲调性布局的规律是什么?T(主调)—D(属调性)—S(下属调性)—T(主调)14、结构的补充与扩充: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即终止后发生,都在段落或全曲结尾部。

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音乐发展中可在句首、段首、段落中间、段落后均可,但一定是没有终止的情况下发生。

15、呼应原则:上下两部分构成,一问一答,结构对称,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16、三部性原则:一、三两部分遥相呼应插入一个中间部分(对比部分)。

图式为:A-B-A1。

17、起、承、转、合原则:起—乐思(主题)的最初呈示;承—起部的重复或引申,巩固起部(主题)的陈述内容;转—引入新材料或展开,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向起承部分内容回归,有时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结束、总结的功能。

18、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

图示为:A、A1、A2、A3、A4……..19、回旋原则:一个主要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它每各次出现之间插入有新材料(或原材料派生演变)构成的对比部分(既插部)。

曲式概念

曲式概念

1.曲式概念: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歧义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主题的分类:一、概括性主题可分为三类:1)概括性主题2)旋律性主题3)对置性主题二、标题性主题:1)客观描写性主题2)性格刻画性主题3)标题联想性主题三、中介性主题。

1)有一个概括性的旋律;有一个标题性的背景。

2)有标题性构思;做概括性处理。

3.主题与乐段的区别联系:(1)“乐段”和“主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2)“乐段”是指乐曲的规模或结构形态,属于结构用语;“主题”是指一种乐思,即:在一首作品中起主导作用,决定全曲音乐性格的那一部分,属于功能用语。

4.次级结构和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次级结构即整体曲式下属局部结构单位。

5.收拢型结构和开放型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安全终止,就是收拢性结构。

相反,如果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开放性及收拢性的概念,在曲式的整体与局部往往具有相对的功能意义。

6.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与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的前后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乱称为从属部分。

7.调性布局的规律: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8.补充与扩充的分别与联系:一个音乐结构单位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方法来延长其长度。

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是结构内部的扩展。

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

(如最后的乐句或终止式),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

扩充是在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是该结构的长多扩展。

9.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1、并列原则2、呼应原则、3再现原则4、起承转合原则5、三部性原则6、变奏原则,回旋原则7、奏鸣原则8、集中对称原则9、分章组合原则。

10.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型结构的类型:稳定性陈述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结构图A B————乐段|—————| |—————|a a’b b’—乐句4 4 4 4-小节数调a: Ⅳ I Ⅳ I-终止和旋此乐段是一个二段曲式,全曲以a小调为主,由两个乐段所构成1、A乐段由两个再现关系的乐句组成,第二句再现第一句,所以是平行乐段;2、4小节一句为方整性结构;全曲无转调,是单一调性;【有转调就是开放性】3、两句结束音都落在I级,为收拢性结构。

{对应开放性}4、B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与A乐段相似。

如三段式该片段是一个三段式,由三个乐段及其重复乐段构成,呈示段是哪里哪里,是一个平行乐段,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如果用他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称为收拢性结构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称为重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补充是在一个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后发生的,扩充是一个单位结构内部发生的{补充终止式后,扩充终止式前}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呼应原则{结构上下部分相互呼应}、三部性原则{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起部的重复、引申、巩固起部的内容。

转:展开启程部分的内容与启程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启程内容部分的回归}、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引出若干变体}、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他各自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动机的意义:动机作为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及和声三方面的要素构成,起着深化主题合统一全曲的功能乐汇与动机:虽然规模相当,但乐汇式乐段中最低级的结构,而动机是乐曲的核心一段式的分类: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

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亿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功能作为依据二段曲式的的定义: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二段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即后段的写法及与呈示段的关系而做出(1)在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使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2)无再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沿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三段式的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三段式的特征:三段式是在二段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呈示性乐段,第三段包含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单曲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三段式中段的三种基本类别及分类引申型: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并置型: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综合型: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旋律线、节拍、节奏、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是由旋律音进行的距离和方向所构成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组织方式,分为单声部、复调、主调调式调性:大调式小调式,如C自大d和小。

论复乐段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论复乐段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论复乐段的概念及基本类型作者:王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2期摘要:文章主要从曲式结构中的复乐段出发,通过比较各类教材及音乐理论书籍中对复乐段的理解和分析后,总结出它们各自对复乐段的说法及异同,对复乐段的结构及类型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复乐段的概念;复乐段的类型;终止式[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1一、引言在曲式及其结构解析的过程中,不同形式和种类的乐段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统一的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曲式结构,下面我就乐段的一个类别----“复乐段”将其概念及内涵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比较。

二、复乐段概念的比较第一种观点认为:“由两个乐段构成。

正规的复乐段包含四个乐句;第一、第二乐句之间,和第三、第四乐句之间,都保持乐段关系,而两乐段之间,又保持规模较大的乐段关系。

”[1]他要强调的是复乐段的构成,就是由一二乐句组成的单乐段和三四两句组成的单乐段这两个独立的乐段所构成的一个具有完整乐思的结构。

其次,他主要强调了正中的半收束的程度要较为强显,原因是复乐段是由单乐段扩充而成,以这个强显的半收束来作为从一个乐段向另一个乐段前进的动力标志;并且用强显和轻微的程度,从和声以及节奏上对各乐句的收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划分。

最后,将复乐段分为“并行乐段”,即两乐段在曲调上作并行结构,主要指的是第一、第三乐句相同或相似,并特别指出:“不论如何,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成对比结构。

”[2]和极少出现的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不同的“对比复乐段”,其第一,第二乐句,或第三、第四乐句却可以作并行结构。

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两个基本合于乐段条件的部分构成。

常常包括四个乐句,其中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之间均合于可能构成乐段的条件,而第三乐句又以重复第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前后两个乐段互相呼应,彼此依附。

”[2]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另外一种情况:“即复乐段中前一个乐段已是完全终止,即已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单乐段,但第二乐段在重复前一乐段开始材料的基础上却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稍加装饰变奏,而往往是在调性上有新的处理,并从而引出另一个调性上的完全终止,有时除了转调之外还包括主题材料本身较大的发展。

歌曲曲式 乐段的类型13复习课程

歌曲曲式 乐段的类型13复习课程

歌曲曲式乐段的类型13歌曲13第二章乐段的类型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乐段的含义及其组成关系。

由于乐段内部次级结构(动机、乐节、乐句)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它们之间组合关系的多样性,那么,乐段类型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乐段的分类,角度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方面:即从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上分类。

1、一句体乐段:即一首完整的歌曲是有一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这种结构比较少见,常见一些民歌中。

如:《酸枣刺》,单句体乐段,由两个乐节构成,第一个乐节分为两个动机。

四川民歌《划龙舟号子》(庞41)湖南民歌《要嫁妆》(庞41)。

2、二句体乐段:即乐段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

如《牧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如《绣荷包》山西民歌(冯148),两句式的单乐段结构,材料不同,对比式乐段。

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山西民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两句材料基本相同,叫平行式乐段。

歌曲的每乐句小节数相同,并且每一乐句的小节数均为偶数(2、4、8,不包括6),乐句数也为偶数(2、4、8,不包括6),这样的乐段属于方整性乐段。

不具备方整性条件的乐段叫非方整性乐段。

《嘎达梅林》:四句歌词,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在那遥远的地方》3、三句体乐段: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从方整性来看,三句体乐段都属于非方整性的乐段,因为乐段的乐句数为奇数。

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三句体:第一句:中国中国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

第二句:共产党领导的崭新的国家,处处盛开社会主义花朵。

第三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这是一首独立的一部曲式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材料运用是混合型的,即有相同材料,又有对比材料,如前两句的头部材料相似,为平行关系,后一句使用对比材料。

河北《放风筝》(冯152),三乐句单乐段结构,第一二乐句为一对上、下句,第一句运用衬词扩大句幅,第二句唱两句歌词节奏压缩,形成与第一小节相同的句幅(8小节),第三句的前半部分使用衬词,后半部分重复第二句的后半部分。

两乐句乐段的基本特点

两乐句乐段的基本特点

两乐句乐段的基本特点
乐句和乐段是音乐中常见的组织结构,它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乐句:乐句是音乐中的最小组成单位,通常由旋律和节奏构成。


个乐句通常包含一个主题或主旋律,并以一个或多个音符结尾。

乐句的长
度可以是不确定的,但通常较短,以便于听众理解和接受。

2.乐段:乐段是由一系列乐句组成的音乐片段。

乐段通常由两个或更
多个乐句组成,并通过重复、变化或衔接等手段形成连贯性和完整性。


段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过渡或连接的音乐段落,以平滑地将不同的乐段组合
在一起。

3.重复性:乐句和乐段通常具有重复性,通过反复呈现使音乐更易于
记忆和感知。

重复的乐句或乐段可以增加听众的熟悉感和情感共鸣,也有
助于给音乐带来一定的结构和统一
4.变化性:乐句和乐段的重复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而是通过变
化和发展来保持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变化可以体现在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方面,使音乐不断演化和发展,保持新鲜感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乐句和乐段是音乐组织中的基本构建单元,具有重复、变
化等基本特点,通过这些特点的巧妙运用,音乐可以在短小的片段中传达
出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作者:王芳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1期(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 454150)【摘要】曲式学中有很多值得探讨与亟待规范的概念认知问题,比如乐段与乐句的区分、复乐段的认定以及复乐段和四句乐段究竟如何辨析等问题。

笔者想就复乐段的清晰认知为目的,以教材《曲式分析基础教程》中出现的曲例为分析蓝本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意将复乐段的概念明确化、准确化,从而能够帮助初学者正确、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复乐段;四句乐段【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曲式学这门课程,目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程名称、课程教材、课程内容等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感诸多概念不清晰给学生带来的困惑,教材上很多说法不一、相互矛盾的概念,影响了对乐曲结构的判定,尤其对于复乐段的概念定义,使学生极为茫然。

本文以高为杰、陈丹布编著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为蓝本进行具体的曲例分析,以求对复乐段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一、复乐段的概念界定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合乐段形式,复乐段的概念与界定在曲式学中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众多教科书上对复乐段的定义都是:两个乐段的份量,且第一段和第二段必须以相同材料开始,终止式必须有所不同。

这种说法模糊了复乐段和四句乐段,尤其是与abab1或abac型四句乐段的区别认识。

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众多说法和概念,认为斯克列勃科夫对复乐段的定义是相对准确的,但又略显绝对。

书中强调第一个乐段必须是圆满的全终止(原调的完满终止),才能获得完整的单乐段性质,整个结构也就成了复乐段。

其理由是:如果第一句是半终止或不完全终止结束,也就是说它不具有单乐段的形式,那么整个结构就应当算作重复结构的单乐段。

这种说法忽略了乐段也有开放乐段的情况。

1987年,宁尔在其论文《复乐段定义及分类探讨》中又一次总结了复乐段的概念,即:“由平行的两个各自具有不同调性色彩收拢性终止的单乐段所组成的复合结构称为复乐段。

教学能力考试 初中音乐知识点概括

教学能力考试 初中音乐知识点概括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闻一多1925年创作,分为:澳门、香港、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旅顺、大连李海鹰(1956-)在1997年,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乐段(1-9)的旋律比较平稳。

其第三乐句(5、6)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在这里形成了本月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真诚的倾诉。

第二乐段(11-)开始时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他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他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

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的淋漓尽致。

《东方之珠》罗大佑词曲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这首歌,以含蓄的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的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是歌声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副歌第一句,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

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

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

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牧马之歌》作于1958年。

作曲石夫(1929-)原名郭石夫。

湖南檀香人《哇哈哈》歌曲短小精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歌曲音乐吸收了冬布拉音乐的音调,歌曲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卡牧马人的生活,表现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心情。

[说明]曲式名词解释

[说明]曲式名词解释

曲式名词解释1.动机:音乐发展中起“种子”或“胚芽”作用的乐汇称作“动机”(母题)。

只有乐汇在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才称为动机。

动机由一定的节奏和音程构成,不但要有明确的性格,还需要有展开的潜力。

动机一般出现在乐曲的开始处,或是一个大段落的开始处。

2.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3.有再现二段曲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出现呈示段材料,是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称之为再现二段式。

4.收拢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以上那个是要考的,绝对!)曲式的定义: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结构单位:在曲式中,能够体现完整乐意并且有较强的独立性的曲式单位,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乐段。

4.次级结构:即整体曲式下属局部的结构单位。

5.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

7.收拢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8.开放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用它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为开放性结构。

9.曲式的基本部分:一首乐曲中,曲式的各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地位及所起作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

(呈示、连接、对比、再现、)10.曲式的从属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

这些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

(引入、收束)11.调性布局: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情况,称为调性布局。

德沃夏克——《幽默曲》赏析

德沃夏克——《幽默曲》赏析

最后第四小节,右手渐慢,渐弱,重降B重音记号奏出,左手fz指一 个音或一个和弦加强到渐弱结束。
第五句的a是再现句,开始就是速度还原记号,回到降G大调, 以pp开始弹奏,加入短倚音,从主音开始,踏板一踩一放,第二小 节,也是左手跳音进行,加入右手短倚音,第三小节一样,第四小 节渐弱,不踩踏板结束一个乐句。
第四句重音记号在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连续重音,踏板一拍一 踩,第二小节第一个十六分音3、第三段分了四句,分别是a+a'+b+b'回到主题,也回原调, 重复乐段主题,收拢性终止。
第一句a句,回原曲,变为降G大调,重复再现,两个pp,主音开 始,踏板一踩一放,第二小节一样,加入短倚音,第三小节保持,第 四小节渐弱连奏,右手二分音符A保持音两拍,左手D保持音两拍。
一、作曲家简介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1841年 9月8日-1904年5月1日),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捷克 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音乐风格跨越地域限制。他的音乐收到 瓦格纳,勃拉姆斯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既富有深厚的民族主 义感情,又融合了古典主义风格。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新世界交响曲》为作者受邀到美国期 间所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等,《幽默曲》、歌剧《水仙女》、 以及交响诗《水妖》等等。 二、作品简介 幽默曲又名滑稽曲,是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 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精致的器乐曲。其性质与戏谑曲相似,但节 奏不限于3拍子,它也是器乐独奏曲的体裁。 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钢琴独奏曲形式为人们所 喜爱。“幽默曲”是十九世纪以后逐渐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多采 用2/4或4/4拍子,以各个段落的表情极富变化为特征。但此曲似乎 更类似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样朴实、亲切,并没有任何“诙谐” 的成分在内。本曲为优雅的稍缓板,降G大调,2/4拍子。以第一主 题为中心构成第一段,经过转成降g小调的中段后再予以反复,为复 合三段体。反复时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为简单。 三、作品分析 这首曲子为优雅的稍缓板,降G大调,2/4拍子,全曲用的是 复三部曲式。结构分为A+B+A+C+C+A+B,一共有三个部分:第一个 为A+B+A,第二个为C+C,第三个为A+B。第一个部分的小节是(124),第二部分的小节是(25-40),第三部分的小节为(41-56)。 1、第一段分了六句,为4+4小节,分别是a+a'+b+b'+a+a',后 面的a+a'是再现乐段,重复了前面主题乐句。 第一句a句第一个音从调号的主音开始,加踏板从p奏连贯试开 始,由于是2/4所以踏板是一拍踩一拍停,左手八分音符跳音愉快的 感知,接着进入a句的第二小节,加上了短倚音,力度也开始渐强, 也是从调号的主音开始往后发展音,第三小节加入短倚音,力度开 始渐弱,最后第四小节,不加踏板,以p的方式再次渐弱结束。 第二句a',那么这一句第一小节开始直接渐弱,踏板加入,主 音开始,第二小节以pp弹奏,主音以E开始和第一句a的第二小节G行 程对比,第三小节,和a句的第三小节节奏变化,重降E,第四小节 双音,踏板加入开始终止。 第三句b句的第一小节音型发生变化,后面一拍跟着两个八分音 符,连左手从a句的第一小节的一拍两个八分音符,变成了b句第一 小节的三个十六分音符加上十六分休止为一拍的方式进行,渐强开 始,踏板一拍一踩,第二小节直接f左手音型加入琶音,第三小节渐 弱,三个旋律,加入前十六和后十六两拍,左手相反,第四小节, 以p开始,加入切分音节奏,后面半拍加入跳音结束b句。 第四句b'的第一小节渐强开始,踏板一拍一踩,节奏和b句一 样,但b'加入了装饰音(上波音)第二小节渐强直到f右手上波音持 续,左手琶音加入,第三小节渐弱,三个声部,右手加入短倚音,

三句、四句、复乐段

三句、四句、复乐段

五句以上的乐段
乐句之间多为并列联合的结构 基本特征: 1、整体的非方整性 2、乐句的并列对比 3、结构形态的多样化 4、调性结构的统一性 谱例分析:例51 通常五乐句乐段是由四乐句乐段扩充而成。

复乐段
即复合乐段,特点: 1、量: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
二重复乐段最常见; 2、质:两个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3、前后乐段是同头变尾的关系;
四句乐段
乐句类型: 1、a—a—a—a 2、a—a—a—b 3、a—a—b—b 4、a—b—b—a 5、a—b—a—c 6、a—b—c—b

结构上分类:
1、平行结构:例46 2、对比结构:例47 3、起承转合结构:例49

起承转合关系的四句类乐段 (是大型曲式结构学习的基石)

a’ 13 K46-Ⅵ2-K46-D-t 阻碍终止
作业: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 曲》例51(54)

“不分句乐段”的特点:
特点:有完整的乐思,有一个明显的终止 无法从中间分句 谱例分析:例29

一段曲式

即:用乐段写成的独立作品
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1、收拢性结构:在主调主和弦上完全终止 2、开放性结构: ⑴开放乐段:乐段在主调属和弦上半终止 例58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1 No.3第二乐章 ⑵转调乐段:乐段在从属调性上完全终止(近关系 转调) 例59:肖邦《夜曲》Op.48 No.1
乐段的高潮
出现在全曲的2/3 或 ¾处 高潮所运用的手段: 1、向上的模进 2、音区的逐步提高 3、和声织体的加厚 4、音量的加强

作业:
1、《幽默曲》--钢基1 P23 2、《沂蒙山小调》--钢基1 P30 3、《康定情歌》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即音乐作品的曲式。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的特征指一个主题能够区别于其他主题和能够使人们对它实行追踪的标志。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征:靠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2-体裁特征一一由速度、节拍、音型决定;需要注意:3、风格特征:包括a、时代特征;b、民族或地域特征;c、流派或个人风格;4、外形特征:a、点》大:b、线状:气息宽广、线条悠长。

c、面状: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的那些由平行旋律构成的主题,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较常见;d、网状:一种纵横交错的副调织体主题的发展手法:1、变奏2、展开3、对比(主题表现性格在发展时引出新的手法)4、延展(通过主题发展仿题有新的手法),主题的分类: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概括性主题:用比较纯粹的方法去概括地表达某种抽象情绪的主题。

(占绝大多数)可以分为三类:1.歌唱性主题:以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乐音的频繁流动为特征,并有大气息、长线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旋律外形。

⑴、具有歌唱性(歌唱性包括如歌性和可唱性)⑵、歌唱性程度:歌唱性程度需要音高不断的流动、节奏不断的变化;调性宽广、音色统一。

2.律动性主题(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理解成歌唱性主题的逆形式。

主要表现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的周期性,而周期性通常又表现为重复。

3、歌舞性主题:就是将“歌唱性”与“律动性”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主题。

一般都具有载歌载舞般的音乐形象。

它又有三种情况:⑴、融合:即将两种特点混合起来。

⑵、并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中一前一后的出现。

⑶、对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的不同声部一上一下的放置。

(二)、标题性主题:使用某种特定的音乐方法(文字概括)力求生动地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主题。

1.客观描写性主题:通常采用描写的、模拟的、仿真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特点的声响。

曲式分析总结2

曲式分析总结2

第四章乐段第一节乐段(一)摘要:定义、次级单位、标记。

一、定义:能够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并且使用完全终止来结束的基础性的结构单位。

二、乐段以下的单位:标记与标准1、结构单位乐段—-乐句——乐节——乐汇2、标记单词或词汇—-分句--句子——自然段3、标准复合节拍,中等速度,8小节一个乐段;1,2,a4,A8即为标准.①、可以依据标准为参照来划分;②、不可机械地照搬标准。

三、乐汇1、定义:乐汇是含有一个节拍重音的片断,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结构单位。

小节的本质就是强拍,一个小节等于一个强拍加一个或几个弱拍.2、乐汇的种类:⑴、完全乐汇:弱起强收的抑扬格强起弱收的扬抑格《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弱起弱收的抑扬抑格⑵、不完全乐汇:如《春之歌》、《十一月》3、乐汇的结构:单结构、复结构《梦幻曲》《在中亚西亚草原上》4、乐汇与动机、乐段与主题的关系:如《六月》第二节乐段(二)摘要:乐句及其种类、结构划分的依据、句间关系、引起乐段复杂化的手法.一、乐句:乐段的次级结构单位,以某种和声终止式收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且能表达某种乐思的句法结构单位。

1、方正乐句:慢速度、复合节拍是2小节,中等速度单拍子是4小节,快速度单拍子8小节的均为方正乐句。

2、非方正乐句:和方正乐句相对,可以分两种情况;a、独立构思的非方正乐句;如《双飞蝴蝶主题变奏》、《都达尔和玛利亚》,9,II;b、在方正乐句基础上扩大或缩小而形成的。

例如:《六月·船歌》呈示段的第二句、《春之歌》呈示段的第二句3、分句:相当于语言中的从句4、大乐句:含有分句的从句.例如《苗岭的早晨》二、结构划分的依据乐段分析的首要问题是在乐段基础上作结构划分,所以必须了解如何确定句逗.1、句逗的标志是:⑴、长音(尤其是调式中稳定音级的长音,如主音、属音)⑵、休止符⑶、重复关系——同分异合(即使2个结构相连很紧,也需要分开);⑷、对比关系(音区、音色、力度、节奏、情绪)⑸、和声终止式或非和声性的终止进行⑹、隐藏于音乐表面之后的特殊规律(仁者见仁)如《梦幻曲》、《六月船歌》2、乐段划分的要点——要求一分到底⑴、根据音乐的自然呼吸⑵、参照各级单位的基准长度⑶、借助各种句读标志⑷、注意发现有特点的规律性现象.三、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关系1、并行关系:相邻乐句开始部分是同一材料的重复;分为完全重复(并行乐句)和变化重复(假并行乐句)2、对比关系相邻乐句前句的开始和结束与后句没有重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段的高潮
出现在全曲的2/3 或 ¾处 高潮所运用的手段: 1、向上的模进 2、音区的逐步提高 3、和声织体的加厚 4、音量的加强

作业:
1、《幽默曲》--钢基1 P23 2、《沂蒙山小调》--钢基1 P30 3、《康定情歌》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一、五句以上的乐段 二、复乐段 三、评讲作业
布置作业:
分析下列谱例,并写出曲式结构图式: 1、《牧童短笛》中段 2、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一句类乐段及其特点 二、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三、评讲作业

一句类乐段(不分句乐段)

常采用衍展的手法,其内部结构密不可分,一气呵 成

全曲共17段,是分节歌。
五句以上的乐段
乐句之间多为并列联合的结构 基本特征: 1、整体的非方整性 2、乐句的并列对比 3、结构形态的多样化 4、调性结构的统一性 谱例分析:例51 通常五乐句乐段是由四乐句乐段扩充而成。

复乐段
即复合乐段,特点: 1、量: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
二重复乐段最常见; 2、质:两个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 3、前后乐段是同头变尾的关系;

结构上分类:
1、平行结构:例46 2、对比结构:例47 3、起承转合结构:例49

起承转合关系的四句类乐段 (是大型曲式结构学习的基石)





起句:乐思的最初呈示,全曲发展的基础。 承句:承前启后的作用,用重复、变化、展开等手 法,来巩固起句。 转句:是全曲的关键,通过节奏、音调、旋律线的 变化来进一步发展起承句。 合句:是前三句高度的总结、归纳、概括,有时再 现起承句,有时在转句的基础上一气呵成。 谱例分析:例46《歌唱祖国》 《游子吟》
本次课主要内容
一、三句类乐段 二、四句类乐段
三句乐段
乐句类型: 1、a—a’—a’’ (重复型) 2、a—a’—b 3、a—b—b’ 4、a—b—a 5、a—b—c 谱例分析:例37、40、41、42 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
四句乐段
乐句类型: 1、a—a—a—a 2、a—a—a—b 3、a—a—b—b 4、a—b—b—a 5、a—b—a—c 6、a—b—c—b
4、复乐段中两乐段的终止式不同



通常前乐段落在开放或转调终止; 而后乐段收拢在主调的完全终止。 终止式关系倒装的现象也偶尔可见(出现在次级结 构上) 谱例分析: 1、例53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53)
2、例54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 (54)
升c小调圆舞曲

全曲是回旋曲式结构,这里是它的次级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插部)
“不分句乐段”的特点:
特点:有完整的乐思,有一个明显的终止 无法从中间分句 谱例分析:例29

一段曲式

即:用乐段写成的独立作品
乐段的调性结构及和声终止
1、收拢性结构:在主调主和弦上完全终止 2、开放性结构: ⑴开放乐段:乐段在主调属和弦上半终止 例58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1 No.3第二乐章 ⑵转调乐段:乐段在从属调性上完全终止(近关系 转调) 例59:肖邦《夜曲》Op.48 No.1

《牧童短笛》中段
复乐段: 前段 后段 a + a’ + a’’ a + a’ + a’’ 4 4 4 4 4 8(4+4) G宫ⅠDⅠ A-GⅤ GⅠ DⅠ A-GⅤ-ⅠⅥⅠ

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两句非方整型乐段 a 12 e和小 -D-t 阻碍终止
作业: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葬礼进行 曲》例5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