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2019-2020 学年度唐山市高三一模 语文-答案

2019-2020 学年度唐山市高三一模 语文-答案

2019-2020学年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中国在五千年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错,原文是“中华民族才能在五千年的长河中屹立不倒”,主语是“中华民族”,而非“中国”;“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文中无据。

)2.A(“易代修史”是保存历史记忆的方式,不是“共同历史记忆对建构国家认同的作用”的例证。

)3.D(A.没有必然性。

原文是“国家就会失去保持自身同一性的精神文化基础”。

B.“都会面临”不一定。

原文是在“现代性与传统的决裂”的前提下论述的。

C.英国人书写的历史也应植根自身实际,立足国情开展历史叙事,同时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4.D (“都会带来”表达绝对,“各种各样”扩大范围。

)5.C(A“凝血功能障碍”属于严重症状,非多数人,B推理不成立,D“呼吸困难”是一般症状,应马上就诊。

)6.①以阻断传播途径为重点,迅速建立全国防控体系。

②及时向国内外发布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疫情信息,与国际合作寻找良方。

③民营企业助力疾控机构、科研院所等研究单位,加速新型冠状病毒的治愈药物筛选研发,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每点2分)7.C(应该是发现私人买牲口的这么多,于是决定不再把大青驴卖掉。

)8.①表现王老尚的高超技术,他一鞭便治愈了大青驴。

②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加小说的戏剧性、可读性。

③为孙三牵着大青驴离开市场作铺垫。

(每点2分)9.①在表现主题方面:突出时代背景,使主题更具深刻性。

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突出核心人物心理变化的原因,使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集中于心理描写。

③在情节发展方面:使情节变化有据可寻,推动故事发生、发展。

买驴、卖驴、拒卖都与政策紧密关联。

(每点2分)10.B(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

融长子穆,尚内黄公主。

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

五年,卒,时年七十八,谥曰戴侯。

)11.B(牛、羊、豕三牲为“太牢”,羊、豕两牲为“少牢”。

)12.D(时间颠倒,“修整窦融父亲的坟茔”发生在打败隗嚣之前”。

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

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

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

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

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

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

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

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

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

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

……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

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

“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

”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

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

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

”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A卷1.C(A.“作家有生活的丰厚积累”不是“不会陷入惯性写作或复制生活困境”的充分条件。

B.原文是“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注意“很大程度上”,这里“唯一原因”不妥。

D.原文是“生活的‘黄土’永远是文学的源泉,但必须用心灵去审视和耕耘,才有可能产生‘天高地厚’的文学经典”,注意“才有可能产生”。

)2.D(应为“最终得出了‘思想有深度,文学才有力度’的结论”)3.A(B.应为“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安适这些社会原因”。

C.应为“难有精神震撼”。

D.“让每位作家”过于绝对。

)4.B(原文为“全球前24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而非“全球人工智能芯片企业”。

)5.D(原文是“都很难获得中国的大数据”,且“其技术发展会产生巨大的障碍,其前景最终也会黯淡无光”无中生有)6.①加强对人工智能基础领域的研究,提高基础领域专利的份额。

②提高申请专利的质量,加大专利在全球领域的占比。

③利用国际智能领域尚未形成垄断的时机与国内具有的大数据优势,快速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每点2分)7.D(结尾“狂人”喊出“救救孩子”,因为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想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救救孩子。

)8首先,“狂”表现在心理上的病态。

无论街上行人的说话、眼色,还是家人闲聊、请医为他诊治,“狂人”都认为在密谋害他、想吃他,连月色的变化、赵家狗的行为都使其感觉恐怖。

其次,“狂”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否定。

“狂人”读历史从“字缝里”清醒地读出几千年的封建道德文化只不过是人吃人的文化,当时尚未觉醒的人们觉得他离经叛道,把他当成疯子、狂人。

(每个方面3分)9.①日记是对日常经历的记录,具有真实性,以“日记”方式写小说可以增加小说的真实- 1 -。

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

但是,(),甚至生造出一些________的概念和表达。

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

不过,在心理学家看来,语言的规范________。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本能”,同时,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需尽量________一些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语言的立法者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对现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且这些规定严重________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

然而,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心理学家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但他却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伦不类可有可无避免贬低B.异想天开可有可无取消低估C.不伦不类纯属多余避免低估D.异想天开纯属多余取消贬低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B.人们经常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也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C.某些词语会经常被人们错误地使用,一些句子也不合语法规范D.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一些句子也不合语法规范3.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语言本能”的引号,作用相同的是()A.《大学》里的“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要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

B.清朝初年,统治者更重武力,不重视儒学,于是传统的“读书人”就备受打压。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他平日里喜欢占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

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

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

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

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

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

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

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

……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

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

“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

”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

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

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

”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

2020河北唐山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模)

2020河北唐山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模)

河北唐山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模)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6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2)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瓷瓶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

宝物是一个瓷瓶。

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

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

顾林说。

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

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

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

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2020届唐山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唐山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唐山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笔墨精神与中国文化程大利笔墨不仅是技法,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中国传统的精神。

看清代的艺术品会觉得越来越小气,你们看清东陵的雕刻与明代相比就差远了。

中国艺术的传统绝对不止是元明清以来的传统,在这之前的汉、魏、六朝,以及这之前的先秦,先秦之前的青铜时代、石器时代,艺术都非常的纯朴沉厚。

那时候,人是把艺术与生存放在了一起,艺术上功利色彩不多,仅仅是为了美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审美追求就是“天地恢宏,宇宙无限”,体现了这么一种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博大深厚是传统艺术最本质的精神特征。

由于博大深厚才产生出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观念。

由于这种天人合一观把天地万物作为有生命的景致,到宋人提出“格物穷理”,由“格物穷理”到“物我两忘”,把人完全带入到了大自然中。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是两个背景支撑下的艺术现象,两种哲学背景,两种美学背景。

欧洲的绘画非常好,它是一个高峰,中国绘画也是一个高峰,但是这两个高峰只能远远的看着,要想融合起来非常困难。

如果要融合,双方都要从山上走下来,走到山谷才能见面,山谷又是浅层次的东西。

这个谷底现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面临的普遍现象。

中国的方块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太难了。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首诗。

中国的汉字和艺术结下了最早的关系,中国汉字的象形是中国艺术最早的发端。

西方则没有方块字的概念,它是由拼音组成的,因而也就没有字可以象形的概念。

汉字本身有很多微妙的意义,这种微妙的意义构成了汉字最本质的东西。

汉字组成了诗,但是中国的诗是很难翻译成英文的,比如“关关鸠”怎么翻?《诗经》翻成散文大打折扣。

这也是艺术的不可解读性的一个方面,所以阐释学是二十一世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十世纪在认识论上有一个大误区,就是以经济状况推断文化状况,以经济价值观判断文化价值观。

(审核版)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审核版)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9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聩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

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

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

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

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优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

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

2020年唐山市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唐山市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唐山市高三语文高考一模试卷I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是前人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真实地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过的足迹。

历史记忆是人们通过文本、图像等媒介获得和保存的关于历史的记忆。

它对于建构国家认同、形塑国民的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认同表征了一个国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借助共同的历史记忆,人们能形成对于国家同一性和连贯性的认知;相反,失去共同历史记忆,国家就会失去保持自身同一性的精神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拥有“易代修史”的优良传统。

浩瀚的历史文化典籍,系统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记录着民族的辉煌,铭记着民族的屈辱和悲伤。

正因为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才能在五千年的长河中屹立不倒。

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现代性和全球化分别构成了当今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客观地说,人们的历史记忆正面临着来自这两个维度的挑战。

现代性表征着与传统不同的特征和精神气质。

现代性与传统的决裂,使得家庭、村落、邻里、社区等共同体相对式微,传统权威受到解构,并对传统文化构成挑战,在文化标准化、工业化、城镇化、商业化的影响下,许多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遭遇严峻挑战,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诸多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很多颇具历史、文化、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

文化遗产的消失严重影响到历史记忆的传承,甚至危及国家文化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交流日益深入,人们出于工作学习或旅游的需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迅速获得其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信息。

不同国家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集体记忆。

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他国的历史记忆可以便捷地进入本国国民的精神世界,从而对其原有的历史记忆造成冲击。

当人们习惯于从跨民族、跨国家的维度认识和理解历史时,也在进行着跨民族,跨国家的身份建构,这会对人们的国家认同造成某种程度的分散效应。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摆问题、析原因、树观点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史上创作的反思。
C.文章将现代作家的创作与鲁迅作品进行对比,论证了思想性之于文学的重要。
D.文章在上文充分论述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生活永远是文学的源泉”的结论。
当下文坛思想的贫乏,已成为不断滋长的倾向。文学对思想的疏远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过去的文学政治化、公式化、概念化的警觉。政治过多地干涉文学固然有问题,但过度“去政治化”以致疏离思想性,就又酿成新的恶果。
在一些人眼中,这个时代一切服从并依赖经济,对思想的需要已不那么迫切了。的确,在一个社会冲突缓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深挖社会题材的文学丧失了新奇感和震撼力,因而易于“弃思”而趋向技术性、娱乐性。社会生活的安宁、温馨、闲适也促使人们转向注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和“玩技巧”。但文学的“过度娱乐”,会损害一个民族智力的健康。
文学的思想性是与作家的生命情感体验、艺术直觉以及作品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的。肯定一部作品的思想价值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作家的思想秘密就隐藏在“怎么写”、“写什么”的艺术话语中。愈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度愈高,而且,在这种融合中,其思想性的生命力往往占据更突出的地位。仅就审美感觉的细腻、文笔的优美、生活积累的厚实、学问的专精等而言,现代作家中与鲁迅相当甚至超过者不乏其人,但却无法与鲁迅媲美,其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性无人比肩。
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文学创作最大的挑战是,有了生活积累的厚度,却缺乏思想观念的穿透力,往往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阶段。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唐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人类的文明史,是靠有形文明遗存和无形文明遗存传承下来的。

史前的人类文明遗存,主要见于旷野的岩画和居住的遗址。

从这些最早的文明遗存中,我们看到,史前人类最早的文明活动中,彩绘文化居然是一个主要内容。

根据史前彩绘文化的推断,在新石器时代就应当有研磨颜料的研磨器了。

最早使用研磨器,主要用于人体彩绘(如印第安人等土著民族至今沿用)、绘制彩陶和岩壁画等。

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是取自然石头所为。

现今考古发掘中能见到的最早的研磨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我国许多文化遗址都出土过这类用途的研磨器。

汉代的桓谭在《新论》一书中称:“伏羲之制杵舂,万民以济。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

民间传说、典籍记栽与考古发掘互为印证。

研磨颜料的研磨器,以其特有的功能被先民传承,并发展为后世的砚台。

时至今曰,砚台还在亚洲广大地区使用,成为史前创造的唯一被人类继承、沿用至今的文明工具。

研磨器的形制,取决于研磨对象即颜料的性状。

史前颜料基本是赤铁矿、朱妙'、软锰矿(二氧化锰)等自然存在的矿物质,这些颜料矿一般是较软的颗粒或粉末状。

除了天然矿物颜料外,植物性的木炭也可以作为黑色的颜料。

史前研磨器的共同特点,均是以自然石为底,上附圆形研石或柱形研棒。

史前研磨器的材质品类较多,有所、石、石灰石、砂石、青石、玉石等等。

古人的工具也是一专多能,许多研磨器上的划痕当为磨制其他工具所为,如磨制箭镞、骨针、蚌刀等等。

从研磨器的形状、大小来看,其使用功能是有区别的。

形体大的应为粗加工用器,形体小的应为细加工用器,有些器形小不盈掌,或者兼有“笔舔”、“调色盘”类功能。

研磨器的历史跨度约4000年,换句话说,约4000年间,研磨器的发展变化不大。

尽管夏、商、周这前三代,我国有记栽的古代文明史已开始,不属于史前时代,但是就研磨器来说,这个时期的研磨器还是基本延续史前研磨器的样式。

【精校】2020年河北省唐山地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1)

【精校】2020年河北省唐山地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1)

2020年河北省唐山地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直接抒发征人忧国思乡情感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一文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解析:第1-2小题为直接默写题,第3-4小题为理解性默写。

注意背记准确,理解到位,书写正确。

注意易错字:“雾凇沆砀、燕然、浊酒”。

答案:长河落日圆雾凇沆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无勒归无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匀称(chèng)吹毛求疵(cī)黝黑莫衷一是B.归省(shěng)义愤填膺(yīng)毕竞徇私舞弊C.蹂躏(lìn)相得益彰(zhāng)媲美敝帚自珍D.讪笑(xiān)忍俊不禁(jīn)烦躁声名狼籍解析:A项,匀称(chèn);B项,归省(xĭng),毕竟;D项,讪笑(shàn),声名狼藉。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语文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味越来越浓。

B.家长向孩子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C.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不能好高骛远。

D.一个人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重蹈覆辙。

解析:B项,洗耳恭听:形容恭敬地专心倾听。

适用对象不合适。

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不禁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B.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渐被推广和发现。

C.恐龙灭绝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D.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看他有没有顽强的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

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

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

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

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

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

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

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

……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

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

“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

”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

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

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

”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

”三国之前,确实还未见马镫踪影。

然而《史记》《汉书》的记载不是史家的向壁虚构。

汉代的画像砖上,骑者的大腿跟马背平行,膝盖弯曲,小腿下垂,身姿跟足蹬马镫的形状颇为相似。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个西汉末期的贮贝器,其顶部的骑马者就将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

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应是金属采冶业发达到相当的程度,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的时候。

马镫毕竟是踩在脚下的“贱器”,何况有东西聊堪供用。

这点可从已发现的木制马镫与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之语中体味。

(摘编自骆晓平《再谈我国马镫产生的时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更多的应是主观推定。

B.目前的考古发掘发现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都证明马镫出现在汉代以后。

C.先秦典籍使用的“镫”字,属于生活器皿,与马镫的“镫”字有质的不同。

D.马镫的出现,应在金属采冶业相当发达、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贵重的时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先列错误观点,而后从考古发现、“镫”字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其否定。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式,而且列举了许多考古证据证明自己观点。

C.文章对“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也给予了合理性解释。

D.文章没有直接亮明观点,但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读者可以得出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秦帝国》《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出现骑兵足踏马镫的画面是不够严谨的。

B.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

C.“镫”字的使用,侧面印证了马镫产生的时代,因为词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D.汉代画像砖上的骑者身姿形态可以说明,当时有类似一些马镫功能的东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船过青浪滩刘舰平“哇、哇”的怪叫声震耳欲聋,无数头浑身墨黑的河鸦,遮天蔽日地在桅顶上盘旋。

“鸬鹚”捧起饭团朝天上撒去,一面连声祈祷,“求大将军保佑二佬无事平安……”我望见河鸦俯冲下来,猛如雨点般的鸦嘴便将斋饭啄食得颗粒不剩。

滩姐火了:“蠢鸬鹚!活人不敬敬鬼魂!”“鸬鹚”叹了一声,赶开了河鸦。

“姑娘,坐稳哪!船标滩了!”我躬腰进了船篷,抱起婴儿二佬。

船像箭一样,两岸怪石一晃而过,令人头晕目眩。

礁石离水面只有半尺,像狼牙,像鬼斧。

滩姐稳如铁塔一般立于船头,裤脚卷齐膝盖,赤露着一双古铜柱似的脚杆,大浪扑上来,在她脚杆上撞成飞沫。

“啊!妈呀!”我失声惊叫起来!船头刚躲开一块狰狞的礁石,一团黑魆魆的巨大魔影,张牙舞爪地扑来……“鸬鹚!稳篙!”滩姐大吼一声,甩过船篙,直插巨石,“当”地一声,船身抖动几下,迅即减慢了速度。

再一看滩姐,手里的船篙变成了一把大弓!篙尖抵在石缝里,下截撬住船头,她自己将身子缩成一尊秤砣,死死地压住篙尾任弯弓似的船篙左右摇摆。

嚣张的滩水遇到了羁绊,一个恶浪接一个恶浪地扑打着船舷,好像要把船只撕烂、咬碎。

“鸬鹚!莫松篙呀!”滩姐咬牙切齿地迸出这几个字来,脸膛紫得像茄子,眼睛红得像火球!船身在颤栗中僵持着。

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只要滩姐有一丝懦弱,“吞船浪”便会瞬间将我们卷入阎罗殿!招佬奔上船头,小小的身躯也帮着母亲去压船篙……“走开!”滩姐吼道。

“不!”想不到招佬竟敢那么大声地顶撞!船篙一闪一闪的,巨大的弹力不时将母女俩的身子掂起来,但船篙又被母女俩拚死命地压下去……“招佬,快走开呀!”滩姐几乎是癫狂了一般嘶喊着。

“不嘛!”招佬两脚往船篙上一夹,两手箍紧了船篙,索性将整个身子缠在上面了!我忘了手中还抱有婴儿,也急步扑了过去……没等我挨拢船篙,就被滩姐飞起一脚,踹倒在船板上。

与此同时,只听“呼”,地一声风响,船篙从滩姐的身子下弹起来,一个黑影,随着船篙一齐飞向阴森森的石壁。

“哇!招佬!——”我眼前一黑,脑壳里“嗡”地一声,仿佛天崩地裂,什么也不知道了…………似乎整个宇宙都是呼唤“招佬”的声音。

我从冥冥之中慢慢苏醒,真不敢相信:天还在!太阳还在!……唔,这是谁呀?黑黑的脸,一双失神的眼睛那么直愣愣地盯着我……“姑娘,你……没有事吧?”我坐起来:“招佬,招佬呢?! ”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

怀里的二佬“哇”地哭起来,她回过头,将奶子重新塞进乳儿的嘴里。

乳房上,也伤痕累累,二佬吸吮到的,一半是奶,一半是血……我往船头看去,招佬静静地睡在船板上。

“鸬鹚”屈膝跪在她的枕头边,默默地滴着眼泪……“哇!哇!”河鸦又飞来,且越飞越低,漆黑的翅膀快撩着了我们的头发。

“鸬鹚”“嗷”地一声站起来,操起船篙,朝满天的河鸦一阵猛打!“要你们保佑!要你们保佑!嗷!……”“神兵们”一声接一声地惨叫,纷纷坠入滩水里。

活下来的,拽着长长的怪腔,仓惶逃散。

滩姐无言地走过来,脱下一件白内衣,小心轻缓地将女儿裹好,放进船篷里。

她拿起船篙,硬着喉咙说:“她爹,开船吧!”滩姐狠撑了两篙,就将船头退出了石罅……青浪滩最险的地段已过,浪头像精疲力竭的野兽,低低地呜咽着。

我坐在船篷里,心如刀割地饮泣着,负罪的心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姑娘,出来晒晒太阳吧!”是滩姐的声音。

“唔。

”昏昏沉沉地出了船篷,站在她的身后。

头顶上的太阳明晃晃的,我却感受不到它的温暖。

“你看,那块岩石上的叮叮雀儿,叫得多好听呀!”滩姐指着水面礁石上的一对蓝羽绿嘴的小鸟,但并没有回头来看我。

(节编自刘舰平《船过青浪滩》)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写“鸬鹚”喂河鸦的场景,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鸬鹚这个人物信奉迷信的思想观念,也与滩姐构成鲜明对照。

B.滩姐虽然是个女性形象,但是从作者的笔墨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她的柔弱,相反在险滩恶浪面前,她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坚强。

C.小说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现人物。

“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只这一句,就充分体现了滩姐失去招佬的巨大痛苦。

D.小说生动地描述了“船过青浪滩”的惊险过程,读来惊心动魄,而且故事还带有象征性,隐含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5.小说中安排了“我”这个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5分)6.小说写“船过青浪滩”的故事,表现出哪些深刻意蕴?请简要说明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近日,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先后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继续保持世界遗产总数领先的地位。

蚂蜂窝旅行网近期发布《2017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显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当天,旅游热度暴涨了248%;次日鼓浪屿申遗成功,鼓浪屿的旅游热度则增长了16%。

“申遗成功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前往当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蚂蜂窝旅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表示,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如土司遗址等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并不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

(摘编自《2017年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热度暴涨》)材料二: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遗产中心2017年度现场演示材料翻译)材料三: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

为此,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

在自然遗产管理方面,美国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排在其使命的首位。

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价值一般比较重大,对游客有较多限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森林体系,常分布在国家公园周边,保护价值相对较低,更多地承担旅游功能,大为减轻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

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国家级遗产的管理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

而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从而导致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

(摘编自金磊《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材料四: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情况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国际活动。

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合作拯救行动。

1985年12月22日,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许多经过大量经验、教训和理论锤炼的原则和方法在我国还尚需了解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