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要下雨了》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要下雨了》教案
2、看到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白兔说了什么话?这些话该怎么读才好呢?“跑过去问”说明了什么?(小鱼的行为跟往日不同,小白兔感到奇怪,急切地想知道缘由。重点指导朗读这句话,语速稍快些,读出急切、疑问的语气。板书:小鱼出水)
3、指导朗读
是啊,小鱼怎么有空出来呀?谁能读读小鱼说的话再告诉大家?(原来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小鱼游到水面上来透透气。指导读小鱼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亲切。)
三、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再描一描,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2、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在书中空白田格中试着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修改!
3、学生把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兔、直、弯。
4、教师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兔”字。
①实物投影打出带田格的“兔”字。
②学生观察范字。让学生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2、蚂蚁知道要下雨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学生读蚂蚁说的话,“是”要重读,要读出句子肯定的语气。)
3、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东西呢?它们会向什么地方搬东西呢?(往高处搬,以避免雨水的冲击,板书:蚂蚁搬东西)。
4、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又是怎么做的?它为什么这么做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为此时,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捉:zuō用学过的“足”来记,左边加上“提手旁”,就是捉。为什么捉是提手旁呢?因为捉东西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组词:捉虫,捉人。
呢:nī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尸”和“”,合起来就是“呢”字。
往:wǎng 左右结构的字,用“住”字多加一撇就是“往”字。也可以用“主”字加上双从旁就是“往”字。组词:来往,
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学习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一)学习1、2、3自然段,可设计下列问题导读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语文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语文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语文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要下雨了》是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燕子感受到天气要下雨的征兆,带来思考和行动的故事情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小燕子感知天气变化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通过小燕子的行为认识天气的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拓展课文的外延。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图片、小燕子模型等。

3.准备课前准备小组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引出本次课文内容。

第二步:学习赏析《要下雨了》(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呈现课文中小燕子的行为。

2.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燕子的善良和敏感。

3.分析课文中小燕子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变化。

第三步:实践探究(20分钟)1.分组讨论小燕子的行为是否正确,听从小燕子的建议是否重要。

2.学生通过观察天空、动物等,并猜测天气变化,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3.学生表演小燕子发现要下雨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对天气变化保持敏锐的观察和思考。

六、课堂延伸1.学生可绘制小燕子感知天气变化的场景。

2.学生可以展开小组任务,观察家乡的天气变化,做天气日记。

七、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撰写小燕子感知天气变化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小燕子的行为故事,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行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观察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感知天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上是《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要下雨了》,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和句子,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掌握《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掌握一些与天气和自然现象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

教具准备:1. 课文《要下雨了》及相关图片或录音。

2. PPT或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其他方式引入话题“天气”,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对话,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讨论和思考。

2. 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课文《要下雨了》。

步骤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要下雨了》,师生一起跟读。

2. 分角色齐读对话部分,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相关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

步骤三: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板书相关词汇,如“晴天”、“下雨”、“天空”、“风”等,并解释词义。

2.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说、读训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

3.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汇,师生一起读,学生跟读。

步骤四:句式学习(15分钟)1. 教师板书相关句子,如“今天天气怎么样?”、“太阳出来了。

”、“要下雨了。

”等,并针对句子解释结构和用法。

2.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说、读训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

3.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师生一起读,学生跟读。

步骤五: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图片卡片或透明纸让学生绘制不同的天气情景。

2. 学生讨论自己绘制的天气情景并进行描述,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和提高。

步骤六:课堂活动(15分钟)1. 分角色小组表演课文《要下雨了》中的对话,师生互动参与。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要下雨了》的基本意思。

2.熟练朗读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中出现的生词与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诗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要下雨了》的意义。

2.朗读诗歌,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隐喻意义。

2.运用生词及词语,理解整体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1.引入话题:“今天的天空看起来怎么样?是不是要下雨了?”2.师生共同讨论,引出“下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导入诗歌1.教师朗读《要下雨了》,请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每句话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诗歌1.学生小组朗读《要下雨了》,培养合作意识。

2.分角色表演诗歌,增加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4. 感悟诗歌1.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询问“作者为什么用‘要下雨了’这样的说法?”2.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引发对自然保护的思考。

5. 拓展活动1.让学生以“下雨了”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互相欣赏作品,并进行简短评价。

四、教学延伸1.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要下雨了》课文中的生词及生词解释。

2.鼓励学生写一段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天气的小段落并朗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诗歌《要下雨了》中的表达意义,以及引导学生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

通过角色表演、绘画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到诗歌带来的情感与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燕子的话。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别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新伙伴(点击课件),一个是在天上飞的小燕子,一个是在水里游的鱼儿,还有一个是在地上爬的蚂蚁,他们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天一见面,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2、这是为什么呢?3、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做到读准读通1、学生读课文:请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68页。

好好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问一问老师、同学。

然后,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朗读情况:⑴四个语气词:吗吧呀呢指名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齐读。

⑵出示课文中有这四个语气词的句子:先自由读好这六个句子──再开火车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结:这四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助词。

有了它们,我们说话方便多了,也好听多了。

⑶出示生字坡、割、闷、伸:用坡,山坡的坡这种形式认认它们。

三、由生字坡、割、闷、伸引入教学第一节1、这三个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要跟你们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第一节:先自由读句子,再找生字凸现读词语。

然后指名朗读。

最后齐读。

2、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具体指导如下:⑴读着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动作?自由朗读,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⑵指名上台表演,并在句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⑶让学生表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动作,大概两分钟左右。

然后问:你们有什么感觉?⑷此时,再朗读这一节!四、教学第二、三两节1、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从它头上飞过,小白非常奇怪。

(指名学生)你奇怪吗?为什么?(同时打出课件)2、是,小白兔大声喊了起来──齐读: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3、学生字喊:⑴凸现生字,加拼音,指名读。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梳理《要下雨了》是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故事,通过描述正在下雨前夕的风云变幻,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增进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1.2 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2.1 教学内容1.讲解散文《要下雨了》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2.感受文中描写的风云变幻,引发学生对自然的联想和感受。

3.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2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描述的天气变化及其背后的意义。

2.掌握关键词汇的释义和用法。

3.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色彩,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音调。

2.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相关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和联想。

3.采用情景再现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3.2 教学手段1.黑板板书,展示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课堂互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中的感受和理解。

3.创设情境环境,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情境引入教师可以用音乐和声音效果营造下雨前的氛围,在学生进入教室前播放特定音乐,让他们尝试观察窗外天空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教学核心1.第一段教学–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感受诗意的语言。

–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如“云层”、“紧凑”等。

2.第二段教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感受文中情境。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3.第三段教学–带领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对天气变化的联想和感受。

《要下雨了》公开课教案4篇

《要下雨了》公开课教案4篇

《要下雨了》公开课教案4篇《要下雨了》公开课教案1—、文本教学解读《要下雨了》这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

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

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1.识写生字。

__共有13个生字要求会读、7个生字要求会写。

13个生字都是合体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字形,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

多音字“空”,文中出现了不同读音组成的词语“空气、有空”,要指导学生将字音读正确。

认读“腰、伸、搬”3个字,宜在词语里认识。

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腰部的位置,做一做“伸腰、搬东西”的动作,从而将音、形、义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认读“坡、沉、响”3个字,宜联系生活识记。

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语境组成“山坡、下坡、坡路”等词语读一读,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感受“阴沉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响”的意思。

认读“潮、湿、消、息”4个字,宜在词语中认读。

引导发现“潮湿”都是“三点水旁”,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消息”的“息”在词语中读轻声。

认读“闷”字,这个字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

观察字形发现与“心”有关,通过溯源了解“闷”外形很像一扇门,里边的一颗心被关闭在门内,所以很憋闷。

出示“闷气、闷热”等词语认读,强调字音“mēn”。

认读“呢”字,这是一个轻声字,宜在句子中认读。

“直、呀、边、呢、吗、吧、加”7个要写的生字,有5个是带有“口字旁”的生字。

“口字旁”所在位置不同,书写也有区别。

“呀、呢、吗、吧”的“口字旁在左边略小。

书写在左上格,封口横压横中线;“加”的“口字旁”在右边略大,位置居中。

“呢”重点指导第7笔撇收笔在竖中线,第8笔竖弯钩贴近竖中线起笔。

“直”不宜写太宽,中间三个短横间隔均匀且不能碰到横折,末笔长横要写得长而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第【1】篇〗一、概述1、课题来源:《要下雨了》2、所需课时:3课时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认识部分生字、词,能够利用词语说句子。

第2课时:随文继续学会部分生字新词,知道是夏秋季节下雨前的征兆有“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了解下雨前还有哪些自然现象,扩展延伸。

课前透视《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介绍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读来饶有趣味。

通过小白兔去河边田边两次奇怪疑问,最终明白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的原因,使学生知道通过观察小动物“鱼游水面,燕子低飞”等异常表现也能预测天气变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三点:一是抓联系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气候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二是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三是抓朗读训练,以读促理解,特别是对话,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的朗读训练要到位。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留心观察下雨前的天气及物候变化,并做好记录。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由于以前教学始终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本课合体字居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规律或熟字带偏旁的方法自主识字。

对于朗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鱼游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是夏秋季节快要下雨的征兆。

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过程与方法1、能够指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创编故事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4《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熟读课文《要下雨了》。

2.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传达的主旨。

3.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能模仿语音语调。

能力目标1.能够模仿课文中描述的动作,提高表达能力。

2.能够简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阴雨天气的感知。

2.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读懂《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掌握其中的基本内容。

2.能够准确朗读和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1.学生尚未完全熟悉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如“阴天”、“漾”等,需要通过图片或实际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与天气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并引入本课的主题:阴天。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整体意思;3.学生个别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词语,如“烏騅雲”、“滴答”,确保学生理解。

3. 情境再现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再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理解。

4. 情感体验教师提出“怎样为阴天的树木加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描绘,表达对自然的关爱和保护。

5. 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强调对自然的珍爱,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四、课后作业1.背诵《要下雨了》这篇课文;2.小组或个人写一段话,描述阴天时的心情或场景。

五、板书设计•课文标题《要下雨了》•生字:阴天、烏騅雲、漾、滴答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义,并加强课后的输出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培养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表达机会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要下雨了》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了解阴雨天的一些特点。

2.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引导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要下雨了”这一天气信号。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的词语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准备和课文熟读。

2.班级环境的调节,确保教学秩序良好。

3.老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小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老师利用图片或者课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谈论天气的变化。

2.询问学生“当天要下雨时,我们会发现哪些现象?”第二部分:学习课文(20分钟)1.学生听读课文,理解要点,老师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出课文中的天气信号。

第三部分:拓展与巩固(15分钟)1.老师请学生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所见的一些天气变化的信号。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作一些与天气相关的诗句或句子。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表演小短剧,表现出不同天气下人们的生活场景。

五、教学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适时表扬学生的表现。

2.请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对内容的理解。

3.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例如画画课文中的情景或写一篇小短文讲述自己所见的天气变化。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考查等形式进行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经验丰富的案例或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朗读课文《要下雨了》,理解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描写的“下雨”的情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心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语。

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描写,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的分发复印件。

2.大型图片或素材展示《要下雨了》课文中的情景描写。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4.生字卡片和相关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要下雨了》的大图,并提出问题:“大家看图片,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预测课文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组织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字生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确保学生掌握课文。

第三步:课文复述(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如果下雨了,你会怎么做?”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环境的关心。

第五步:书写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文生字生语的书写练习,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字词书写能力。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爱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生字生语书写作业。

2.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通过讨论和书写练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要下雨了》|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要下雨了》|人教部编版
-文章理解: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小动物们对天气变化的反应,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用所学生字词和句型表达个人观察和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认知与书写:一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会觉得书写生字词有难度,特别是形近字、易错字。
-句型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学到的句型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指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天气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对于语言输出的准确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头或书面的表达练习,如填空、改错、仿写等,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中的错误,提高准确度。
-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或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要下雨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天气变化前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蚂蚁搬家、燕子低飞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天气变化的奥秘。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要下雨了》|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要下雨了》|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要下雨了》这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天气变化的现象和下雨前的自然征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读生字词,如“云”、“雨”、“风”等;学习基本句型,如“天空中飘着白云”、“要下雨了,小动物们忙着回家”;理解文章大意,体会小动物们对天气变化的反应;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天气情况;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模拟小动物,培养观察生活、关爱自然的能力。同时,结合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对字词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14《要下雨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朗读。

2.能够初步领会课文中的含义,理解《要下雨了》的主题。

3.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会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要下雨了》的内容。

2.学会运用适合课文内容的语音语调,正确、流畅地朗读。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要下雨了》。

2.课文录音或教师自读材料。

3.黑板、粉笔、教案、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变化,预告下雨天气。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学生小组合作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解释生词、探讨课文涵义。

4.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观点。

第三步:朗读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练习,纠正语音语调,掌握整体节奏。

2.分组朗读,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第四步:语文鉴赏1.师生共同探讨《要下雨了》诗句含义,启发学生发表意见。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神秘的力量。

第五步: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体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悟。

2.评价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索自然。

六、课后作业1.布置课文背诵任务,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要下雨了》。

2.让学生以自己的话描述下雨天气的奇妙表现。

3.提醒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界的变化。

七、板书设计•《要下雨了》•语言、节奏、观察、感悟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要下雨了》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变化和力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能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以上为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及方法。

愿本节课带给学生对自然的更多理解和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构造简单的句子。

5.通过绘本、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三、教学难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要下雨了》这篇课文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课文《要下雨了》课本。

2.课文录音机。

3.黑板、彩色粉笔。

4.课文绘本。

5.与《要下雨了》相关的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文绘本,激发学生对下雨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下雨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步:听说训练(15分钟)1.播放《要下雨了》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音语调。

3.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简单对话。

第三步:阅读训练(20分钟)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重点理解关键词。

2.分组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创作,写几个相关句子。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1.进行与《要下雨了》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模拟下雨、猜谜语等。

2.利用观察云朵的形状,引导学生绘制云朵画,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想象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篇有关下雨的段落。

2.要求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明天做好课文的复习准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

学生通过各种互动活动,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上就是本节课《要下雨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14《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14《要下雨了》 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14《要下雨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本课教学引起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述天气变化。

3.帮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能够听懂、会读、会写《要下雨了》这篇课文。

2.能够正确运用几个新学习的词语,如“下雨”,“雨打”,“窗外”等。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天气变化和词语理解的能力。

2.学生的写作表述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准备:《要下雨了》课文原文、课文生字生词。

2.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图片、天气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引出天气变化的话题,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学什么内容。

2.引入本课的中心内容:《要下雨了》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逐句解释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词语,确保学生理解。

三、课文朗读1.让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四、课文讨论1.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下雨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看天气预测?”2.让学生展示天气卡片,描述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五、词语练习1.教师板书生词词语,让学生读写并进行造句练习。

2.设计词语游戏或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新词语的掌握。

六、作文习作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篇关于天气变化的短文。

2.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了以《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为引导,通过听说读写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对生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适当利用多媒体和教具,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要下雨了》优秀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能够听懂、会读、会写句子“要下雨了”。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能够正确使用“要”字。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句子“要下雨了”。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能够在会话中正确使用“要”字。

第三部分: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能够在会话中正确使用“要”字。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导入•导入课题:“要下雨了”,让学生猜猜今天的天气会怎样?学习课文•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中生词及生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背诵课文,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分组进行问答活动,巩固课文内容,并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要”字描述不同情境。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编写小短文,灵活运用“要”字。

•师生对话练习: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使用“要”字交流天气变化等。

巩固与总结•老师随机抽查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完成《要下雨了》课文的听力练习。

•写一篇关于明天天气的小短文,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教学中是否有引起学生兴趣的互动环节?•是否有足够的练习和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理解困难的地方,并考虑如何帮助他们解决?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提供帮助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下雨了
一、教材简说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全文共9个自然段,3幅标图,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课文虽然文字浅显,但是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观察小动物行为变化来预测天气的方法,有机地渗透身边的
自然科学知识。

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
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
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前动物行为的变化与雨前天气状况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要下雨了,(谁×怎么样)”说话。

3.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揣摩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

4,指导学生用“看、读、议、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在朗读中理解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之情。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件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
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叉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要下雨了》。

3.板书“下雨了” ,引导学生发现“下雨了”与“要下雨了”的不同。

温塬:要下雨了,是说现在还没有下雨。

下雨了,是说现在已经在下了。

温塬的陈述很清楚,语言也很简练。

让我感到很欣喜。

二、充分读书,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边听边特别留心生字的读音 ,注意良好听读习
惯的培养。

听后简单交流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4.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5.汇报交流:课文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小白兔、小
燕子、小鱼、蚂蚁。

)
6.学习生字“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学习生字,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2自然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

小白兔大声喊—— (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问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

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的问号。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读出问的语气。

)
(5)先指名读第3自然段,然后教师逐句引读。

师: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生:空气很潮湿。

师: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生: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

师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
生:燕子低飞捉虫。

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注意句末感叹号。

朗读指导:读出燕子边飞边说的着急。

(6)说话训练 :
小燕子正忙着( )!
( )正忙着( )!
1——3段出现了对话,这里可以训练孩子们说话的方位感,小白兔是抬头喊燕子的,燕子是低头跟小白兔说话的。

请两个孩子面对面演一演,读好对好。

2.学习第4-6自然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 ,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请学生读。

学生对“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相信是要下雨了吗?”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答案,一些人说相信,一些说不相信。

然后我请大家在书上找找句子,讨论得出小白兔不肯定是不是要下雨,要读好疑问的语气。

(2)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 ,然后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
②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第4-6自然段。

过渡: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下面几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第7-9自然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
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怎么做了?自主学习第7-9自然段
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指导朗读。

(板书:搬东西)
(4)“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5)内化语言:小兔是怎样把消息告诉蚂蚁的,你能学着小兔说
说吗?
孩子们对演一演,想象说话很感兴趣,纷纷要当小白兔,一个孩子说“小蚂蚁,要下雨了,你快回家吧,你这么小,会被雨淹死的。

”我表扬说:“真是一只善良的小白兔。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别人,用关心的语气说话。

四、学生分角色朗读1—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1-8自然段,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内化语言
1.口头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

(2)要下雨了,小鱼( )。

(3)要下雨了,蚂蚁( )。

(4)要下雨了,天气( )。

2.练习朗读第9自然段。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

哗,哗 ,哗 ,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从哪些地方看出雨真的下起来了?(“哗,哗 ,哗”、“真的”。

) 朗读指导 ,读出雨下得很大。

3.看图复述课文。

给插图配音 :根据插图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学生最喜欢哪个
部分就先试
着复述那一部分,等一会儿,举行配音比赛 ,看看谁是最佳配音
演员。

大部分孩子还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都是在背诵,我觉得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注重。

二、课后延伸
1.你们还知道下雨前有什么现象吗?
2.同学们 ,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天要晴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课中,教师还向孩子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烟树等一些自然界地神奇现象,告诉孩子人类通过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总结了很多规律,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

三、练习背诵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识字、写字。

1.指导识字。

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

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2.指导写字。

“吗”、“吧”都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3、完成课后练习。

先让生观察这些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双人旁的字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花了比较多的时间。

4、用“弯”、“直”、“低”、“捉”、“消”、“息”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