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doc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设计作为文化和时代的镜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从古代的传统设计到现代的创新设计,展示中国设计领域的蓬勃发展和多样化的风格。
一、古代中国设计在中国古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和艺术密不可分。
古代中国的设计体现了对美学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功能性和实用性的高度重视。
在建筑方面,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宫殿、庙宇和园林建筑而闻名。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还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融入和对精美细节的关注。
在工艺品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玉器等都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工艺技巧。
中国的丝绸制品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刺绣工艺而闻名,被誉为“东方的技术奇迹”。
古代中国的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近代中国设计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设计开始与西方的设计思想接触和交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设计带来了一次革新。
许多学者和艺术家开始倡导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理念的引入,推动了中国设计的现代化进程。
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现代化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
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应用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中。
例如,中国的现代建筑以其高科技和创新设计而闻名,如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
在工业设计方面,中国开始大规模投资和发展创新科技产业,设计成为了产品竞争力的核心。
从家电到汽车,中国的设计师们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并将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展示出独特的东方魅力。
三、当代中国设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设计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的设计师们开始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致力于在全球设计舞台上与众不同。
中国的设计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设计人才。
在时尚设计方面,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崭露头角。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关键词:视觉传达;学科;专业;艺术学;设计学我国现行学科分类是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的产物,既缺乏科学依据又层次混乱。
1998年将装潢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等7种专业合并为"艺术设计"一个专业,是对设计教育发展的倒行逆施,如不抓紧纠正,必将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应当着力培养日益细分的职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视觉传达设计是紧随时代发展的,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多种细分专业所构成的学科类(也称二级类)。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殊性,该学科类各专业的相互关联性和学科归属性,决定了这种学科类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随着中国的开放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更加凸显出我国高校的设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滞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活动。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并且矛盾愈加突出。
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则表现得尤其明显。
承认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科地位,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形成有利于生产力高效益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是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前提:艺术学和设计学都有作为一级学科门类的必要条件和充分理由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此前一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十二个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下设二级学科"类",再下是"专业"若干种。
这种分类是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思想还没有得到解放的产物。
既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层次也是混乱的。
居然把艺术学划在文学门类,把体育学划在教育学门类,显然是对这两个学科的独特性缺乏了解。
著名设计教育家尹定邦1999年初对此就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中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织锦等各种艺术品和设计形式。
这些艺术品和设计形式,既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是最为显著的艺术设计形式。
最早的陶器以黑色为主色调,简单朴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陶器的形态和装饰也不断进化,出现了红陶、彩陶、刻纹陶等多种品类。
这些陶器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有器型复杂精致、装饰华丽的宫廷用品,也有朴素实用的农具和饮食用具。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又一重要形式。
青铜器的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形态多样,是古代中国人民掌握金属工艺的杰作。
青铜器主要包括钟、鼎、尊、爵等器型,它们的设计既符合功能需求,又追求美感。
青铜器的装饰主要是各种纹饰图案,有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和生活场景等多种题材,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
玉器在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玉器作为一种文化瑰宝,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和权力的象征。
玉器的设计形式精美细腻,常见的有玉璧、玉器、玉雕等。
玉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器型的创新和纹饰的精湛。
比如玉璧的设计独特,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等;玉雕的设计精美,可以雕刻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主题。
织锦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中的又一亮点。
织锦是中国传统纺织工艺的杰作,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织锦的设计主要是各种花鸟虫鱼的图案,以及寓意吉祥如福寿绵长的吉祥纹饰。
织锦的色彩鲜艳,图案繁复,手工精细,成为古代中国人民衣着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设计风格。
这些艺术品和设计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追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研究古代艺术设计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艺术设计的门类:装潢设计、室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数码设计、动画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纺织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一个设计师如果对世界设计文化没有充分了解,没有全面的设计修养,那么他的设计发展道路是有限的。
第一节:石器设计溯源一.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二.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1.宜人性2.形式感3.实用性第二节:青铜器设计溯源一:青铜器在三千多年前出现,在世界设计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寓意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充满了神秘色彩。
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决定着青铜器的设计。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红铜和锡的合金,根据需要加铅(可以降低熔点,增加硬度)三:青铜器常见的制作工艺1.失蜡法2.焊接3.刻画4.镶嵌 5.金银错6.鎏金失蜡法:以蜡作为模型,在模型的内空间填上泥土,外空间用泥和绳将其包裹,待干后自然成范,然后注入金属液。
由于蜡受热溶化流出,遗留下的空隙就被铜液填充成器型。
该方法在翻造复杂或镂空等器物极有特色,可以制造精致、复杂、多层次的造型。
四:青铜器的用途分类:1.烹饪器2.酒器3.水器4.兵器5.乐器6.事器7.杂器8.工具五:青铜器的纹样:饕餮纹、夔纹、鸟纹、象纹、鱼纹、人纹、几何纹第三节:思考题一.什么是石器设计?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是什么?二.什么是失蜡法?什么是饕餮纹?三.简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几种装饰手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第一节:陶瓷设计一.原始陶器:1.半坡型: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纹样单纯,常用直线、波线、折线组成,黑色绘成,动物形花纹较多。
代表:人面鱼纹。
2.庙底沟型:河南三门峡出土。
纹样多用直线和曲线,鸟纹应用更多。
3.马家窑型:甘肃临洮(tao)县马家窑出土。
纹样以点和螺旋纹为主,装饰面积较大,更为精致美观。
代表:舞蹈纹盆。
4.半山型:纹样多旋涡纹和葫芦纹,并流行锯齿纹,彩绘红黑相间。
中国设计艺术史论
中国设计艺术史论中国设计艺术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杰出的设计艺术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设计艺术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中国设计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陶瓷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制作陶器,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陶瓷艺术风格。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如汝窑、哥窑、定窑等,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
这些陶瓷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设计艺术逐渐涵盖了各个领域。
在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例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建筑以其庄严肃穆的气势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如紫禁城就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此外,中国的园林艺术也是中国设计艺术的瑰宝,以其精致的布局和雅致的景观而著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也是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艺术表现力而独树一帜。
中国的绘画艺术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对世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设计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的设计师们开始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
例如,中国的时装设计师以传统的刺绣和服饰元素为灵感,设计出具有现代感的时装作品,展示了中国设计的魅力与创新。
中国的家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家居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追求简约而不失华丽的风格。
中国的产品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注重用户体验和环境保护,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国设计艺术历史悠久,涵盖了建筑、陶瓷、书法、绘画、时装以及家居和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
中国的设计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对世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设计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展示出中国设计的魅力与创造力。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文明发展阶段。
最早的艺术设计可以被追溯到史前时代的洞穴壁画,它们是早期人类试图通过绘画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的明确证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发展出了更复杂的艺术设计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设计被广泛认为是艺术设计的里程碑之一。
在这个时期,艺术设计开始展现出更大的平衡、对称和比例感。
希腊雕塑和罗马建筑等艺术形式,非常注重人体比例和空间布局的和谐性。
文艺复兴时期被认为是艺术设计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开始追求逼真性和人体比例的完美表达。
伟大的艺术家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并对后来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是艺术设计领域的重大转折点。
这个时期见证了工业革命的兴起,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工业生产中。
新的材料和工艺的引入,使得艺术设计具备了更多的实用性。
工艺美术运动的出现,以及艺术与工业的结合,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步。
20世纪是艺术设计领域快速发展的时期。
现代主义在艺术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抽象艺术和构成主义的兴起,使得艺术设计的风格变得更加简洁和几何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辅助设计的出现,为艺术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新工具和创造空间。
21世纪,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为艺术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渠道。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式设计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设计变得更加立体、动态和参与性。
总的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过程。
从最早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人类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为我们理解人类文化和审美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艺术设计史
中国艺术设计史一、儒家思想之造物观1、儒家既不认为自然界的价值取决于人,也不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自然界,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各自具有价值自足性,两者都是“自在”的自然。
2、“自然”与“人”没有二元对立,更没有造物与造物主的二元对立,所谓“天”,即是自然。
3、在儒家观念中,其所说的自然,不论是人的自然还是自然界,其价值都在于“自在”。
人的使命决不是利用自然,征服自然,而是通过“赞天地之化身”,完成自然,完善自然。
二、藏礼于器1、青铜礼器是先秦统治者用以表示身份等级、立国传家的重器,受到极大的重视,世代相传。
2、表明不同等级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种类、数量、大小等有严格规定,甚至贵族使用青铜礼器的不同组合方式也反映出等级的差异。
三、铸鼎象物在鼎身上刻绘出各类鬼神物怪的形象,巫师们凭此知道民众遵守禁忌,进行祭祀。
四、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观念——《老子》《老子》一书中有关审美和设计的论述虽不多,但却蕴涵有诸多设计美学思想。
1、“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认为追求纯自然状态才是人类理想的状态,提倡一种不背离自然规律去追求自己的目的,进而达到一切目的。
目的与规律的这种不可分的相互渗透和统一,正式一切审美和艺术活动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特征。
2、“和谐共生”的设计思想更是老子所谓“大巧若拙”说法的体现。
真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而是处处顺应自然规律,在这种顺应之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实现。
3、“以和为美”不但包含了美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朴素概念,而且把这个统一同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紧密的联系起来。
4、“虚无观”设计的空间概念。
提出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丰富了古代的设计思想,无有无的好处,有有有的好处。
五、《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最早提出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著作,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工艺原则,是其工艺美学思想精髓,特别是“材美工巧”的工艺美学原则,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久经不衰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核心。
中国设计发展历程
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中国设计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古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传统而闻名,包括陶瓷、绘画、服装等领域的设计。
这些设计以其精美的细节、独特的色彩和创新的技术而著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设计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古代,随着王朝更替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不同地区之间的设计风格出现了差异。
例如,宋代的壁画和元代的绘画在表现技法和主题上有所不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设计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这对中国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现代设计教育,并吸收了欧洲和美国的设计思维和创新。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国的设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包括建筑、产品设计、时尚和平面设计在内的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设计师开始在国内外的比赛和展览中获得奖项,并逐渐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设计领域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对设计有更高的要求。
中国的设计师也开始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和传统,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
近年来,中国的设计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中国的设计师在国际竞争中不断获得奖项和声誉。
中国的设计作品也在国际设计展览和时尚周上备受瞩目。
总的来说,中国的设计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古代的艺术传统到现代的创新设计,中国的设计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中国的设计师通过学习和创新,将本土文化与国际设计理念相结合,为中国的设计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论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论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经历了一番蓬勃发展的历程。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国际化视野下的艺术设计、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产业化与创新的平衡以及公共艺术设计的崛起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改革开放后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为艺术设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可以看到艺术设计在改革开放下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未来,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艺术设计也将朝着更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持续受到改革开放的动力推动。
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传递和创新的源泉。
【关键词】改革开放,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机遇,传统文化,现代,融合,国际化,数字化技术,产业化,创新,公共艺术,展现魅力,未来,动力1. 引言1.1 改革开放为艺术设计带来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融合,艺术设计也得以从中汲取灵感,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领域,促进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艺术设计带来了独特的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师们开始更多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改革开放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激发了艺术设计师们的创作激情,推动了艺术设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未来的道路上,艺术设计将继续在开放的氛围下蓬勃发展,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1.2 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工艺美术,如青铜器、瓷器、丝绸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设计逐渐融入社会生活,成为文化传承和时代表达的重要方式。
近现代,我国艺术设计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
中国艺术设计简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艺术设计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之一,距今(9000)年前,已制作出质地较为疏松的灰陶。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淘气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器遗存。
2.就具体器型而言,不同功能的器物在造型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最为典型的炊煮器就是鼎)。
3.原始社会建筑形式主要有:穴居建筑穴居建筑大致呈现出从地穴——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的发展历程。
干阑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橄榄建筑遗址及相关文物多发现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结语:新石器时代艺术设计所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
2.因材施教。
3.功能至上。
4.以人为本。
5.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艺术设1.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2.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所采用的(陶范法)(或泥摸法)的铸造工艺不可分割。
3.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的祭祀,军事,飨宴、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多遵循追慕的“周礼”。
4.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
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5.除陶文外,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汉子为(甲骨文)。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艺术设计1.商人重酒,(商代)的酒器十分发达。
(周代)禁酒,酒器的制作开始衰落。
2.(龙凤题材)是这一时期璧、璜最为常见的装饰题材。
3.(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建筑类型,(《礼记》)提出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将主要殿堂建在中轴线上接近中心点的最重要的位置,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对于(烘托尊贵)的作用。
4.此外,最终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从最早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数字艺术,艺术设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追溯其演变和创新。
古代艺术设计主要以复制自然形象为主。
在古埃及文明中,人们使用石雕和壁画来装饰陵墓、寺庙和神殿。
这些作品表现了神话故事、宗教仪式和权力象征。
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被广泛运用在公共建筑和纪念碑上,展示了人体完美的比例和优雅的线条。
而东方艺术设计则强调形式的简洁和动态的表现。
中世纪是基督教艺术设计的巅峰时期。
教堂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艺术场所,艺术家们通过绘画、彩色玻璃和素描来表达宗教的神圣之美。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尖顶和尖拱门成为了这个时期的标志。
同时,阿拉伯世界的艺术设计也开始影响西方,带来了新的几何图案和装饰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设计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人们开始追求模仿古典艺术,尤其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杰出艺术家提倡“人性主义”,并通过绘画和雕塑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理性。
文艺复兴时期还见证了印刷术的发明,这使得艺术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欣赏。
18世纪的启蒙时代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
人们提倡理性、知识和自由,这也反映在艺术作品中。
新的绘画风格和雕塑技巧在此时诞生,如巴洛克艺术和洛可可艺术。
同时,印刷技术的进步使艺术作品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和流通。
19世纪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起点。
工业革命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材料和技术,他们开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印象派艺术家们追求瞬间的感觉和光线的变化,他们通过轻快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达真实的观感。
随着摄影技术的兴起,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主观性和个性化的表达,逐渐形成了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20世纪是艺术设计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期之一。
各种新兴艺术运动和风格迭起,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
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应该是包豪斯学派。
包豪斯学派提倡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推崇功能性和简约主义。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汉唐时期。
中国的艺术设计历经千年,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元素和文化内涵。
从传统的绘画、书法到现代的平面设计、工艺品制作,中国的艺术设计历史可以说是博大精深。
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主要以传统的绘画和书法为主。
中国的绘画艺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在盘龙、神兽、花鸟、山水等题材中,透露着古代人民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标准。
这些图案在器物、陶瓷、织物、建筑等方面的应用都体现了古代艺术设计的特色。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自唐宋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全面的开放。
绘画和书法的技艺也在此时迎来了全盛时期,出现了众多著名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艺术设计迎来了鼎盛时期。
此时期的陶瓷工艺和绘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器和绘画作品。
而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赞赏,还对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步与世界接轨。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冲击,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技术也开始渗透到中国,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变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国的艺术设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期,中国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作品。
在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和工艺品制作等领域,中国的艺术设计成就斐然,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使中国的艺术设计具有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中国的五行学说、易经哲学、儒家思想等都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既承袭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又吸收了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历史doc
中国艺术设计史一、石器时代的设计一般认为人类的历史始于公元前180万年之前。
从距今180 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漫长时期,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与艺术设计的萌芽,也大致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距今180 到20 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石器的制作初步具有了对称、均衡、饱满等形式美感的萌芽。
距今20 到5 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石器中所包含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向也更加显著。
距今 5 到1.5 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在小型的骨制用具上,雕刻有非常写实、优美的动物形装饰。
二、陶器的出现距今约 1 万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期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磨制石器的出现。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从采集、渔猎活动为基础的迁徙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开始原始陶器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澳洲、太平洋岛屿、北极地区、非洲的少数部族外,绝大多数民族都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了陶器的制作。
原始陶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虽然有先有后,造型样式与装饰风格也存在不尽相同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格,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其次,原始陶器的装饰多采用抽象几何形式。
最后,原始陶器的设计体现了多样的形式美感因素。
从陶器的造型、肌理到纹饰、色彩,它总隐含了对变化、对比、统一、和谐、反复、渐变、疏密、粗细、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三、玉器的设计玉石也称美石,为天然隐晶质的材料,一般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便称翡翠。
由于玉质材料有着质感光洁,色泽鲜艳,温润清亮的特点,往往被人们作为一种象征的器具,来实现和满足财富、权利、神性的需要。
四、彩陶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是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种特殊的陶器样式。
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内壁上有三组相同的五人集体舞蹈的图像。
中国设计发展历程
中国设计发展历程中国设计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古代文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创造了精美的陶器、玉器和青瓷等艺术品,展示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
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在后来的发展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设计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传统设计和古代宫廷设计。
传统设计主要表现在古代建筑和工艺品上。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
从古代的城墙、城门到宫殿、寺庙,每一种建筑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代建筑中的屋顶设计是一项独特的技艺,包括黄瓦、飞檐和斗拱等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对称和平衡的追求。
另外,古代工艺品如刺绣、造型、铸造等也是中国设计的杰作,被誉为中国设计的瑰宝。
古代宫廷设计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古代宫廷设计以其豪华和华丽而闻名。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王朝和皇帝,他们在设计宫殿和宫廷用品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例如,明代的紫禁城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群,以其精湛的木工艺术和精美的装饰品而闻名。
另外,清代的宫廷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皇帝们不仅注重宫殿的建筑风格,还注重宫廷家具的设计和制作。
他们创造了很多精美的家具,如榻榻米、屏风和屏风等。
现代中国的设计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设计理念,并开始吸收和融合这些理念。
中国的设计师开始学习西方的设计技术和风格,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中国的设计师开始创造出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设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的设计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的设计师在时装设计、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就,赢得了国际设计界的认可。
同时,中国的设计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历了传统设计和古代宫廷设计的阶段,最后进入了现代设计的阶段。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
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浅谈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发展,探讨中国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最早的中国艺术设计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彩陶文化,这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起源。
古代中国艺术设计以祭祀礼仪和陶器制作为主要内容,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古代中国的艺术设计开始融入了青铜器的工艺美术,形成了独特的青铜器文化。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宫廷文化和宗教文化。
唐代的壁画艺术、宋代的瓷器艺术、明清时期的家具艺术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尤其是宋代的瓷器艺术,对于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也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现代的中国,艺术设计逐渐融入了现代科技和工业化的要求,形成了中国现当代艺术设计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的现当代艺术设计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崭露头角,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中国的设计师们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展现了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的艺术设计史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追求。
中国的艺术设计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艺术的热爱。
中国的艺术设计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世界的文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艺术设计史
原始陶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
彩陶: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一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黑陶: 当中原和西北的广大地区的彩陶衰落以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广大地区,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薄而光的蛋壳黑陶的大量出现是这类文化的突出特征。
良渚文化:代表了浙江北部和太湖周围地区的一种黑陶文化。
距织机:中国最早的织布机。
马家窑文化:甘肃,“舞蹈纹彩陶盆”。
建筑: 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榫卯结构,这是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不同用途的器物或工具需要不同的合金配比。
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青铜器制造方法变化合范法——失蜡法商周春秋晚期和战国失蜡法:春秋战国开始用,用失蜡法之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的大致做法是。
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的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这种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司母戊鼎:1939出土。
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全国最大的青铜器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达879公斤的大鼎。
鼎腹为长方形,直口,宽沿,双立耳,四根柱组接于瓶底之下。
造型凝重雄泽,气势恢宏,腹内有既文“司母戊”因此得名。
●殷商西周两时期青铜器造型设计的不同风格:殷商时期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表现得非常强烈,但缺乏统一标准显得没有规律在同样表现威严的基础之上,一部分作品给人以凝重浑厚之感,另一部分作品造型和装饰被夸张到怪诞的程度给人以神秘恐怖之感。
西周日用青铜器最为礼器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西周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礼制,在从事祭祀和典礼活动时使用礼器的数量和规格都作了严格限制以使贵贱优等上下有别,这就是所谓的葬礼于器。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艺术设计的发展有关“艺术设计”的不同观点已有很长的时间,《美术观察》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工艺美术界对“装饰”、“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实用美术”、“艺术设计”等概念的逐步过渡和划分,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对艺术与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21世纪的来临使我们即将进入人类社会一个新的时代,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对于确定21世纪的艺术与设计教育体系、确定设计的职业化与产业化都将是十分重要的。
1.“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和“艺术与设计”目前,要澄清的是三个概念:“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和“艺术与设计”。
在英文中我们很难看到“Art Design”或“Design Art”,而“Art and Design”倒是用得很多,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美国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Columbu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等。
如果照国外的说法应该是“艺术与设计”较为准确。
由此看来国际上将艺术与设计并列而立,体现了两个学科领域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特点。
在这里,艺术涵盖了美术、影视艺术和音乐的大艺术范围,设计则包括了从手工艺到工业设计的所有设计范围。
这样的名称涵盖较广,也比较合理。
而且在英文中“Art与“Arts”也有微妙的解释,西方院校名称中采用的大都是“Art and Design”,而不是“Arts and Design”,实际上在英文里“Arts”体现的是手工艺而不是艺术的多种类。
当然,中国自有中国的国情,也不必一切都要以直接翻译过来为准。
对目前“艺术设计”的说法,我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对“艺术与设计”的简称或模糊化思维,省略了其中的“and”,这种方式比较概括,但对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表达不明确。
一种则是在当前中国特定阶段,设计教育者们对设计的“国情化”解释。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关键词:视觉传达;学科;专业;艺术学;设计学我国现行学科分类是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的产物,既缺乏科学依据又层次混乱。
1998年将装潢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等7种专业合并为"艺术设计"一个专业,是对设计教育发展的倒行逆施,如不抓紧纠正,必将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应当着力培养日益细分的职场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视觉传达设计是紧随时代发展的,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多种细分专业所构成的学科类(也称二级类)。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殊性,该学科类各专业的相互关联性和学科归属性,决定了这种学科类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随着中国的开放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更加凸显出我国高校的设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滞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活动。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能够得到根本解决,并且矛盾愈加突出。
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则表现得尤其明显。
承认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科地位,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形成有利于生产力高效益发展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是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前提:艺术学和设计学都有作为一级学科门类的必要条件和充分理由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此前一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十二个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下设二级学科"类",再下是"专业"若干种。
这种分类是长期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思想还没有得到解放的产物。
既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层次也是混乱的。
居然把艺术学划在文学门类,把体育学划在教育学门类,显然是对这两个学科的独特性缺乏了解。
著名设计教育家尹定邦1999年初对此就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
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笔记近年来,中国艺术设计领域发展迅猛,各类设计作品层出不穷。
要了解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演变,我们不得不提到著名设计师赵农。
他对中国艺术设计的研究和贡献,使得中国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崭露头角。
本篇文章将以赵农的视角,记述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
一、古代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艺术设计追溯到早期的陶器、绘画和雕刻,其风格形成于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下。
在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艺术设计开始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中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着重于人物塑造和景观描绘,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达。
二、近现代艺术设计的嬗变与开放近现代中国艺术设计的嬗变与西方现代化思潮的进入紧密相连。
中国设计师开始接触到西方的艺术设计理念、技巧和材料,运用这些元素融合到中国传统艺术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潮流的设计作品。
同时,中国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持和鼓励,也为艺术设计的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当代艺术设计的创新与推动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创新的设计理念、数字化的设计工具,让中国设计师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当代中国艺术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而是涵盖了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以此,中国设计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走出了国门,与国际设计界分享交流。
四、未来艺术设计的展望与挑战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融合国际设计潮流,保持创新能力。
同时,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加重视和解决。
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中国艺术设计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设计历经古代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近现代设计的嬗变与开放,以及当代艺术设计的创新与推动,走向了新的时代。
未来,中国艺术设计将在全球舞台上继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赵农作为一位伟大的设计师,对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艺术设计思想必将激励更多的设计师追求卓越,推动中国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艺术设计史一、石器时代的设计●一般认为人类的历史始于公元前180万年之前。
从距今180万年到1万年之间的漫长时期,被称为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与艺术设计的萌芽,也大致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距今180到20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石器的制作初步具有了对称、均衡、饱满等形式美感的萌芽。
●距今20到5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石器中所包含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向也更加显著。
●距今5到1.5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在小型的骨制用具上,雕刻有非常写实、优美的动物形装饰。
二、陶器的出现●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期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磨制石器的出现。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从采集、渔猎活动为基础的迁徙生活过渡到以农业为基础的定居生活,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开始●原始陶器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澳洲、太平洋岛屿、北极地区、非洲的少数部族外,绝大多数民族都在新石器时代开始了陶器的制作。
●原始陶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虽然有先有后,造型样式与装饰风格也存在不尽相同的民族特色与地域风格,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其次,原始陶器的装饰多采用抽象几何形式。
●最后,原始陶器的设计体现了多样的形式美感因素。
从陶器的造型、肌理到纹饰、色彩,它总隐含了对变化、对比、统一、和谐、反复、渐变、疏密、粗细、节奏、韵律等方面的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三、玉器的设计●玉石也称美石,为天然隐晶质的材料,一般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便称翡翠。
由于玉质材料有着质感光洁,色泽鲜艳,温润清亮的特点,往往被人们作为一种象征的器具,来实现和满足财富、权利、神性的需要。
四、彩陶●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是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一种特殊的陶器样式。
马家窑文化中的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又呈现出一幅图形优美的装饰画,陶盆内壁上有三组相同的五人集体舞蹈的图像。
人物的下方是横线的水波纹样,造型简洁,手法高妙,气氛热烈,是彩陶时期原始先民的生活娱乐的生动写照,也为现代舞蹈音乐、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源头。
五、青铜器●自(夏代)起青铜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物质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礼器等。
其中青铜礼器十分发达,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显著的民族特点。
青铜器按其使用方式主要分为食器、乐器(礼器)、工具、车辆和兵器五大类。
●青铜礼器包括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或将乐器与礼器并列)四大类。
食器包括炊器和饮食器,主要有鼎、鬲、盂等。
酒器包括饮酒器和盛酒器,主要有爵、壶等。
水器主要有盘等。
乐器主要有钟、鼓等。
●爵:爵用于饮酌酒之器皿,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主要流行于夏商周时期。
爵的一般形制为: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部为杯形,腹侧有鋬(pàn),下配以三足。
流同杯口之间有柱(柱可能为过滤之用),作用相当于酒杯。
●新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手法,纹饰刻镂更浅细,前期之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
新工艺(失蜡法、镶嵌、刻纹)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器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
青铜材料的铸炼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焊接、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等技术方法在青铜器具的充分使用,使青铜文化有了一定突破。
六、象尊●象尊是商周时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盛酒礼器之一,商周时期一件造型、纹饰构成最具匠心的立体造型器物。
全器为象形,象的造型,躯体肥硕敦实,长鼻高翘,鼻孔向前平伸,嘴向前突出,露出剑齿状门牙,粗短颈,眼眉突起,有较大耳盖。
象背平直,四肢均匀,粗壮有力,足有五指,短尾下垂。
整个象的雕塑生动逼真。
纹饰的构思也很精妙,集各种传说神话中的动物于象体,使整器显得繁缛华贵,富有神异色彩。
七、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
●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八、饕餮龙凤纹●饕餮龙凤纹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多用于青铜器和陶器。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
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
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神。
龙凤精神应归纳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奋进,和谐包容,仁慈宽厚,智慧灵敏,开拓创新精神。
九、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方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十、铁制兵器●在世界武器发展史上,兵器从开始就分为两大类:劈刺式和投掷式。
史前人类所用的棍棒是最原始的劈刺式兵器,最早的投掷式兵器是人类投向敌人或猎物的石块。
早期兵器的演变和革新,包含着技术进步。
●春秋时代,诸侯纷争。
剑,作为一种兵器,在越国众多兵器群中数量最多,型制最工。
史籍记载,绍兴城东南的铸铺、上灶、下灶等地,为越人铸剑的宝地。
“吴戈越剑”名重一时,誉满海内外。
而且也反映了越国匠师们掌握这一工艺的娴熟程度。
“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光”的赞叹。
●青铜剑。
春秋战国时期,剑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等社会上也盛行佩剑的风气,不仅军士佩剑,而且贵族、官吏亦佩剑。
君王以佩剑为爱好,除护身外也常作为礼仪上的必佩之物。
在绍兴市区已出土了数十柄,柄柄造型美观、质地坚硬,它们虽在地下长埋二千余年,却仍寒光逼人。
可以说,越国青铜剑的制造,独具特色的越国青铜文化的最高成就。
绍兴博物馆展出的七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质地精良,造型各异。
其中的一把平脊剑,通长42.2厘米,剑身宽3.8厘米,剑格饰有香草虺纹,剑首满饰斜方格纹,茎上铸有两周凸箍,箍上铸有横竖相间的条纹,剑锋留有明显的淬火痕迹,似未经使用,拟为越军将士殉葬之物。
十一、考工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设计典籍《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不仅全面的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归纳,力图探索规律,并加以科学的总结。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反映了春秋时期及以前许多艺术设计制作中的重要成果,也是先秦文明的灿烂篇章。
专门讲述“百工”的职务工作,这是先秦漫长历史中的艺术设计思想形成的最初结晶。
《考工记》是一部春秋战国的艺术设计制作标准的书籍,分为上下两部分,开篇即将“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辩民器,谓之百工”。
意义:《考工记》中的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而艺术设计的思想亦为人们重视。
而《考工记》对设计职业的要求,可以看出,先秦时期设计文化已进入一种艺术的层面。
十二、李斯小篆●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秦始皇提出“书同文”,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
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
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十三、汉代长信宫灯●河北满城汉代中山王刘胜妻墓中出土了一件鎏金的长信宫灯,造型是一宫女跽坐手持灯具,左手托底盘,而右臂的衣袖与灯体连结,中间空洞而封闭,利用虹吸的物理原理,将灯油的烟气,排放到在身体中贮存的水里,使烟气得到自然净化。
在灯具部分,利用灯罩旋钮的开合,调节灯光的亮度,使灯光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人工照明达到了高超的设计水平。
整个宫灯是一种构思精妙、意味浓郁的艺术设计作品,其设计思想超越了时空,亦是难得的超凡脱俗的佳作。
●(汉代)熏香的风气极盛,由南至北逐步推广。
用以熏香的熏炉样式繁多,最为普遍的当为豆形、鼎形熏炉以及(博山炉),博山炉的流行反应了两汉时期神仙思想的盛行(道教)。
熏炉作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器具的精致华美,得到了许多实际的便利。
与熏炉并存的器具还炭炉。
陕西茂陵汉墓中出土的铜暖炉,圆体直壁,深腹平底,提梁高足,是汉代炭炉的一种样式。
而同时还有暖手的暖手炉,亦后人说的“袖炉”,置于袖中而轻盈润手,温暖如春。
十四、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十五、兵马俑●秦兵马俑的造型设计特点,以写实为主,按照真人大小,一丝不苟,环环相扣,精准地再现了秦王朝的政治军事的现实。
如对一个武士俑的发式、甲衣、靴式等等都有细致的刻画,一方面反映了工匠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秦王朝的设计文化成就。
十七、陶器●“秦专汉瓦”是秦汉时期陶制砖瓦技术的细腻精湛,种类复杂。
而陶制砖瓦技术的丰富,也为土木建筑提供了屋顶的材料,而砖瓦的统一轻便,也为中原土木建筑样式的成型提供了必要条件。
除了地砖和墙砖之外,还有楔形和榫头形的异形砖,用于砌垒拱形的顶部。
而汉代砖瓦上常常有不同的纹饰并有云纹、文字、鸟兽一类的图案。
在大型宫殿建筑上,方位性的瓦当纹样是汉代建筑的一种奇异标志。
十八、瓷器设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出现了北方白瓷和南方青瓷的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