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遍八上省市级优质课 第一课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西路军的部分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
部分有何不同??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议论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议论的效果
突出我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分析了敌军士气败 落、不堪一击的原因。
横渡只与写到出达了两“层意经思过,”且文字简洁
有力。
题
“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
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句②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 第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 二 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 题 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 二十日那天”,原句毫无感情 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重复。
新课导入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 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
新闻两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韶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 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主要 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沁(qìn)园春·长沙》《沁园 春·雪》《长征》《论持久战》《反 对自由主义》……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 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 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人员、战线(即渡江区 域) 战况几方面总领全文。 1.该句概述主要事件( 渡江胜利 ) 2.“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 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 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019年9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补课详细资料1、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日积月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二、背景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好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1日,由邓小平指挥在长江发起总攻,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三、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是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毛泽东诗词手书》等四、重点字音芜湖(wú)督战(dū)荻港(dí)溃退(kuì)诸城(zhū)要塞(sài )泄气(xiè)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 )摧枯拉朽(kū)五、有关新闻的知识1、新闻的定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真、快、准)六、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在芜湖、安庆线南渡长江,直取对岸,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情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0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 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领袖” 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 • 雪》《七律 • 长征》《七律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 1949 年 4 月 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 1949 年 4 月 20 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 20 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 日 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 摧枯拉朽:“枯” 指枯草,“朽” 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 年 4 月 22 日 2 时电” 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消息二则的第一则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 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 何)。
板块三、再读课文,贯通全文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条消息中, 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 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 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的课文《消息二则》中的其中一则,这是一则简短凝练的经典 新闻作品。本则消息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1日晚横 渡长江,取得全面胜利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 的气势,流露出了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文章短小精悍,一 气呵成,仅用了两百多字便对渡江战役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 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教材皆在让学生了解新闻类文体的阅读和 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对时政的关切,尤其是对新闻感兴趣或将来从事新 闻工作的同学,奠定学生初步的新闻意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梳理
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原文】(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 。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注释】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作家、作品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创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4月22日,毛泽东同志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主要内容】这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是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4)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报道我国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文章用词严谨,表述清晰,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面意思出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突破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结合历史知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讨论学习法: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再次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消息二则》重点注释积累【2021部编版八上第1课】
《消息二则》重点注释积累
1.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重点课下注释: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麻朽垫力被迅速摧毁。
【业已】已经。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补充:
【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战斗力微弱。
溃:在此意为溃散、溃败。
【泄气】本意为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也引申为泄劲、放弃。
【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
【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也解释为构筑了堡垒的地方。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拓展阅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课后作业
学过本文,你是否已掌握了消息的写作方法?请 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注意写清楚内 容上的要素。
“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 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的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 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篇新闻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1)准确; (2)简洁而具有气势;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南渡长江的捷报,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积累词语
【业已】
已经。
【锐不可当】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 速摧毁。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整理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如何
1949年2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国民党防线瓦解,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
2.这则消息中,毛泽东对我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达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了人民解放 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 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中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本文中带有感情 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背景:是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 条件或现实环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 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 主体中。
(四)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 高潮在前,即把最重 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 最前面。让读者在最 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 重要的信息。
四、自主学习
8、字斟句酌
1)“南渡长江”,“南”怎么理解?(向南)
2)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 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写我方的有:“万船齐放” “突破敌 阵” “占领”“进击”
写敌方的有:“军无斗志” “纷纭溃 退” “摧枯拉朽”
• 试分析下列红字词语的作用:
•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 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纭溃退。”
2、根据所学新闻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 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 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 大无畏精神。
三、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
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新闻是一种报纸
文体,指新近产生的事实的报道。 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 的消息。
显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这篇消息用大方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 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情况, 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勇善战,所向披 靡的英雄气势,显露出人民必胜,敌 军必败的坚定信念
6)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 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 万大军”行不行?
精讲点拨
2、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课件(部编版)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 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 利。
合作探究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 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属于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用来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2.本文主体部分是怎样逐步推进的?有什么好处? 以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依据逐步推进,直至现在的
“进击中”,这样写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富有视觉动感。
7.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 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 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不到 即已 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文中 凝聚自己的感情。 ②本文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 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 表明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势如破竹。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 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文体知识
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 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狭义上的新闻单指消息,广 义上的新闻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新闻有传播性、 真实性和时效性三个属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教学过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品味消息语言
TEACHING PROCESS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试分析下列划线词语的作用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 无斗志,纷纭溃退。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教学过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教学过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文体介绍
TEACHING ANALYSIS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 然;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 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 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
消息有三个特点: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 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新闻的结构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三)新闻的结构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 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导语的要 求: 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 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 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 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 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 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13
六要素
我
时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 午夜开始
三 十 地点 在芜湖、安庆之间
万
大 人物 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军
胜 利
起因
南
渡 事件 南渡长江 长
江 结果 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
岸广大地区
人 民 解 放
时间 地点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
二十二日下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
阴
军 百
人物
不包含九江这个地方。 三至·分发·之电·二时·,止·余,部该二路十三三十日五可万渡人完民。解放军已渡过
不好。“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 时刻。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18
板书设计
六要素
新闻
五结构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起因、经过、结果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
三特点 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6
(四)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
标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1《消息二则 》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案
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2、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本课的写作背景。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学任务清单进行自主学习,把握重点字词,文章主要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教学难点】1、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了解写法特点【课时计划】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在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谈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2、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 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 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穿插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 “五个W”+“1个H”,
即:When(何时),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 Why(何故),How(如何)
合作探究
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
“已”是“已经”, 表明解放军三十万 人已经渡过长江
表明三十万人是一 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 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3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芜湖( wú )
摧枯拉朽( kū )
溃退(kuì )
泄气(xiè )
荻港( dí )
锐不可当(dāng )
4 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 筹划、组织并管理 【摧枯拉朽】 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
②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
“不到” “即已”
表明时间短 表明速度快
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 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 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 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
1、新闻: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 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 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
2、新闻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地概括主要内容。常见形式为:主标、副标两种。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 笔名子任。1893年12月 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 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一、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 分。
必不 可少
(2)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主体: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和结语: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
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
4、新闻的特征:真实客观、迅速及时、简明扼要。 5、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牛刀小试
• 请你就学校近期内组织的活 动拟写一则消息。
历史背景
•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重大战役。在此前,经过三大战 役,国民党已经失去战略防御能力,但仍 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以“和谈 ”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 堑,与人民解放军对峙。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渡 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毛泽东主席与朱 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 则消息报道了战役第一天的情况,堪称消 息中的经典之作。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二、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洁、醒目,概括性强。
三、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何 Nhomakorabea:1949年4月20日 何地:长江前线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事:胜利南渡长江 如何: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
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标题
大连国际樱花节开幕
本报讯 记者吕丽报道 4月20日,第十届中国大连国 际樱花节在旅顺二零三樱花园拉开帷幕,樱花节至5月 20日结束,其间有夜赏樱花等多项主题。
旅顺二零三樱花园坐落于旅顺太阳沟石板桥景区内, 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是目前东北地区园区面积最大, 樱花树最多,品种最全的樱花园,也是一年一度的大连 国际樱花节主会场。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此次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同学们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中。由于暑假未经打扫 ,且暑期校园施工,到处是灰尘和水泥浆,给这次劳动 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同学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大家 不怕脏、不怕累,仔细地清理着每一扇窗户、每一个角 落,感受着劳动带来的乐趣,整个校园都回荡着同学们 爽朗的笑声。不久,教室就整洁明亮多了。
昌、铜陵、青阳、荻岗、鲁港诸城进击中。
四、“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 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 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导语:4月20日,第十届中国大连国际樱花节在旅顺二零三樱花
园拉开帷幕,樱花节至5月20日结束,其间有夜赏樱花等 多项主题。
主体: 旅顺二零三樱花园坐落于旅顺太阳沟……主会 场
学生清洁校园 体验劳动光荣
本报讯(记者:夏常春)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9月1日下 午第四节课,我校学生处组织全校同学进行了一次班级 、寝室和包干区全方位大扫除,用自己的双手美化了校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