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 优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
6、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第周1课时年月日制定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重点
难点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
教学回顾
作业批改小结
领导审阅意见
第周2课时年月日制定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型
新授课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重点
难点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2、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探究法
一、课文分析: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学会阅读新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初步学会阅读新闻。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立场。

三、教学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新闻写作的经典之作。

消息报道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后,我三十万大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的一次关键性战斗,文章采用记叙手法写成,短小精悍,雄浑豪迈,不仅体现了一般消息固有的真实、及时的特点,而且将消息的精粹性特点突出到了极致,堪称消息的典范。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刚才陈述的新闻事件试着给新闻下个定义?(引导学生给新闻下定义)新闻,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

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补充介绍:广义上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上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洁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二)新课讲解1.这则消息最初刊载在1949年4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上,距今已经有70年的时间,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下这则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

(播放视频)。

2.模拟新闻播报员播报新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3.明确这则新闻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并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分析新闻标题简洁、醒目、概括性强的特点。

自读新闻,分析新闻结构,理清新闻要素,了解新闻特点1.倾听学生回答,逐步引导学生梳理新闻结构(此过程随机板书),并明确: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新闻的内容真实,报道及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和含义。

学会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新闻的要素和结构,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品味本文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体会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解放战争的视频片段,展示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的场面,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解放战争中,有哪些重要的战役和事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解放战争的新闻报道——《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毛泽东,让学生了解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的成就。

2、讲述这篇新闻的写作背景,即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以南地区的战略进攻。

(三)字词学习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如“芜湖”“荻港”“锐不可当”等,让学生注音、书写并解释含义。

2、进行字词小测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五)新闻结构分析1、讲解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结构: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详细叙述了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的情况。

(六)语言特点分析1、让学生找出文中体现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2.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深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激发创作灵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精神品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效果不错。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经历。但在这一环节,我意识到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文章背景,明确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滩、岸、硝、烟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并背诵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历史背景:教师需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精神品质: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新闻(1)概念: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以简洁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2)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

(3)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有时省略。

,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

引标题常用来说明形势、交代背景、烘托气氛等;主标题常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说明新闻的思想内容;副标题一般用于补充、注释和说明。

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的“六要素”常集中在这一部分。

,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2.教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文化长廊渡江第一船1949年4月20日夜,长江风平浪静,是人民解放军用木船横渡长江的理想时刻。

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一营三连指战员将隐蔽多日的木船拖出,准备渡江。

团长王景昆面对江面上黑压压的木船,下令:“船只整理好,听令开船!”谁料此命令在传达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被误传为:“船只整理好,开船!”一营三连二排排长听令后,给全排的命令更简洁:“开船!”排长话音未落,早已憋足劲的三个班的小船便如离弦之箭直插江心,喊都喊不回来。

周围的其他战士也不甘落后,纷纷划起桨来。

七十九师师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有人提前开船的严峻现实决定全师所属部队立即开船。

最终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一营三连二排五班所乘之船第一个抵达长江南岸,成为“渡江第一船”。

阅读方法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考点解读: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一种常见题型,一般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方法点拨: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需要从新闻中提取重要信息。

新闻中的重要信息包括: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提取信息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可运用以下方法:方法一:看标题法。

【北京部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北京部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本单元的主题是“以新闻的方式学新闻”。教材中将这一个单元安排为活动探究单元,共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1)关于新闻阅读的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对初中阶段新闻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本单元共入选五篇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时,当然要了解新闻事实,但这些并非新闻阅读的重点所在。阅读新闻,要学会分析新闻要素,梳理新闻结构,理解作者是怎样组织、呈现新闻事实,怎样用事实表现自己的态度与倾向,以达成较佳的新闻效果的。在阅读中,学生也要感受作品的语言,但不需要过多地做文学性的赏析,而是要领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把握不同新闻体裁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理解新闻语言独有的表现力。
同学们根据上述情境,从课文中筛选恰当的信息完成了二人对话。
师3:这节课,请同学们展示本小组的探究成果。
回忆上节课所学,进入本节课学习情境,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出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初二8班经过了一个学年的学习,对于深度学习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比较适应,愿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消息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自己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预习置疑: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等奖创新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重点)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难点)教学方法:1.默读法:2、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师: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大家知道报纸上报道最新时事的文章主要是什么体裁吗?生:新闻、消息、通讯。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

(出示最新的报纸,结合时事向学生讲解有关新闻的知识。

)新课讲授(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明确文体1.作者档案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著有《毛泽东选集》。

2.背景链接这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的名义,构筑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商定于20日前签字,但是,到了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署《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21日,毛泽东主席与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第【1】篇〗1、消息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

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新课导入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重点难点】1.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

【文体知识】新闻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

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时代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教学设计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与长江战役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长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拓宽知识视野。
-选择课文中你认为最具感染力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进步。期待大家在下一次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4.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认识到团结协作、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等品质在战胜困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的重要作用。
2.写作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英勇战士们的敬意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等,仿写一段话,体现该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

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区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区一等奖】

2022年“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题目:《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课时)单位:舒城县柏林中心学校授课:谢建武地点:八年级(2)班时间:1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选自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

探究”。

本单元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闻类文体的阅读和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对时政的关切,尤其是对新闻感兴趣或将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学,奠定学生初步的新闻意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则简短凝练的经典新闻作品,作者是毛泽东,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这部作品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结合文章,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把握消息的结构和特点,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

不但要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为消息拟标题,更重要的是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撰写各类消息。

2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形式等相关知识;2明确本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3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特点;4学会阅读新闻,学会提取新闻信息,学会给新闻拟标题,尝试写作消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2通过合作探究,结合新闻要素,抓住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品味语言,体会消息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培养同学们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3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二是了解本则消息的六要素,五结构,三特点。

教学时,一二两点要循序渐进,前者是学习后者的基础和铺垫,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实践,二者互相印证。

完成这两个重点,难度不大,关键是教师对内容的把握一定要准确,交流归纳时必须明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篇文章是毛泽东在1949年写的新闻报道,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中,成功南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章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报道性,同时也展现了毛泽东的语言风格和文学才华。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新闻报道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专业术语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解读专业术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能够把握文章的新闻报道特点,理解新闻语言的使用。

3.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需要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2.专业术语的解读:文章中有一些专业术语,学生需要学会解读。

3.新闻语言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PPT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历史背景资料:准备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课文朗读音频:准备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同时,让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并在课后进行解释。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使用新闻语言报道类似的事件。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创新教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创新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创新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基本方法: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品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想:以前教学多是教师先把新闻这种文章体裁向学生作一个简要的知识性的介绍。

然后逐一对照各知识点解析课文。

这种教法学习起来会很枯燥,而且认识不深刻,所以本节课准备采用先深入课文再汇总得出新闻知识的方法。

另外对时代背景要做点介绍,或布置学生在课外找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也有助于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又不是无所适从。

通过看插图、幻灯片,增强感官认识。

或听录音带,反复朗读,以体会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导学案一、预习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二、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新闻概念: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它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今天下午2点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扼要的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消息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一、教材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的第一则消息。

本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述了渡江战役中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事情,流露出对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

二、学情分析这个学段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初次学习新闻,方法经验不足,理解分析能力有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读课文,积累“芜湖、溃退、摧枯拉朽”等词语的字音字形及意义。

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概念、要素、特点);把握本篇消息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掌握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等)及其特点,体会消息语言的简洁、准确、精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培养学生阅读新闻、关注时事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阅读消息,从新闻六要素角度掌握本篇消息的主要内容;把握消息的结构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

体会消息语言准确精炼、短小精悍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

五、教法方法。

1、点拨法。

2、情境教学法。

3、朗读法。

4、圈点勾画法。

5、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分钟)导语设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新闻单元学习了,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哪些途径接触过新闻呢?(学生一起回答)那我们每天都通过这些途径接触各种新闻,那么新闻到底是什么呢?首先看“新闻”二字,“新”是新鲜、新近,“闻”是听说。

那新闻用一句话说就是听说的新鲜的事。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新闻的概念:(ppt展示新闻概念: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是指消息,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迅速及时地报道附近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此题难度不大,估计学生能找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英雄式的战斗”这些词语,并能分析出其中的骄傲自豪感,教师只需完善与丰富即可;该题也结合了“词句品味”。)
2.比较阅读,品味“简洁”。
六、作业布置
1.从今天的报纸中挑几则新闻,找出其中的“五要素”和一H,指出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结构。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材料(有的消息还有结尾)等部分。导语,即开头部分,将全文最重要的内容作概括性的说明。消息写作,以概述为基本表达方式。
三、检查预习
四、熟读课文(可以全班整体朗读,也可以个别阅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一、导入示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五、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找出本文中带有记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吗?并加以简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

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2)设问:“百万”是唯一的修饰语吗?可以换一种修饰吗?比如,用“威武”大军?【明确】新闻的语言准确,是指给读者提供“真实的、明确的、具体的”信息。

“威武大军”不像“百万大军”交代具体的人数,用“真实、明确、具体”的数字来突出我人民解放军兵力多,作战规模大,从而自然而然地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王者霸气。

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用其他修饰语,比如用“东西中三路大军”,合理与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明确】“三路大军”,是“明确、具体、真实”的数字;“东西中”,交代了作战部署,说明我军全线展开攻势的作战情况。

这是“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表达“不简洁”,新闻语言要求用语“俭省”,要高效地表达信息。

(能用一个字说清楚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就不用五个字。

)还有,“百万”说明的是人数,它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意味着那么多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汇入到集体行阵的洪流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面孔,但是,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并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品味语言,作出合理解释。

2.接下来,再看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突破”一词。

这段文字很短,语言非常简洁,一共是54个汉字,9个标点,交代了明确的渡江时间(20日夜,24小时),渡江人数(30万人),这么俭省的文字却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1)设问:从哪个字眼特别能让人感觉自豪呢?【明确】“即已”。

借用同学预习的说法──这是两个文言文的副词,意思是“就已经”,特骄傲地展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用现代网络词语叫“晒一晒”。

(2)设问:不过,不能光顾着“自豪”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艰难!从哪个词看出“艰难”?【明确】“突破”。

(3)设问引导:为方便理解,换用其他说法进行比较,能否把“突破”换为“越过”或者“冲破”呢?总结规律:辨析词句,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与之比较。

换言之,作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说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做动作区别“突破”和“越过”,即在座位上比划比划这两个动词的不同。

【明确】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

突破:很难。

“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

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

不可能像是“越过”这么简单和轻松!总结:“越过”,仅仅是“结果”;“突破”,背后还有激烈、惨烈、残酷的战斗过程。

总结规律:当某个词不是很容易辨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文字背后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意蕴就更容易浮出“水面”了。

(4)设问引导:“越过”之后,就该换“冲破”了。

这个更难辨析。

“突破”“冲破”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真的需要非此即彼吗?【明确】鉴赏和评价,形成解释,都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和能力。

把这两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破”,说的是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是“突破”一段区域;“冲破”,是三路大军,全线进攻。

“突破”是点、段,“冲破”是线、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语准确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近义词之间的比较,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对语言形式形成准确全面的解说。

3.“东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设问:能删掉“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中的任意一个词吗?【明确】“歼灭”“击溃”,删掉其一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所谓“不准确”;“一切”,表范围;“抵抗”,谁敢不投降,就拍死你!──这是“霸气”!删掉了,“情感不足”。

所以,为了表达“准确”和“情感”需要,有时甚至可以牺牲“简洁”。

【设计意图】除了对语言形式的“形成解释”,阅读新闻作品还应包含对“思想感情”作出“合理全面的解说”。

4.布置作业:编题、做答案。

语言的体味和推敲,让我们发现了那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也来尝试做发现者:在本则新闻中再找一处(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你觉得值得品味和鉴赏的语句,仿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编成练习,并给出参考答案,下节课用你的题考考同学们。

【设计意图】将“形成解释”拓展到课外学习,既发现值得品味鉴赏的语言点,还能通过“做答案”这一要求,尝试作出“合理判断,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解说”。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课文,弄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题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

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

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

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四、疏通课文1、弄清字词障碍:搽(chá)玄(xuán)虚省(xǐng)悟自欺欺人脊(jǐ)梁渺(miǎo)茫诓(kuāng)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2、朗读全文。

3、思考问题: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弄清文章的论证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二、驳论文简介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二是驳论据。

三是驳论证。

三、分析课文1、一二段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明确: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

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3、第五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

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