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散步》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散步教学设计(最新8篇)

散步教学设计(最新8篇)

散步教学设计(最新8篇)《散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

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

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学习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散步教学设计篇二一、导入新课1、导语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我们这些远出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作家简介二、教学新课(一)整体感知1、朗读(1)、听示范朗读。

(2)、学生谈朗读处理(3)、再次朗读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给你最深的感受。

提示:主题、结构、语言等(1)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2)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3)中年人的责任感;(4)“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结构(5)景物的诗意美(6)对称整饬的语言美……3、“读一读,写一写”。

(二)课文探究1、探讨课文主题,体味人性美用两个字概括这一家人散步时所体现出的亲情氛围――“孝”、“爱”。

2、品味语言(1)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3篇)

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3篇)六年级《散步》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轻重缓急地朗读课文,读进角色,读出感情;(2)通过自身品味及合作探究,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中所具有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3)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难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意境美;(2)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多媒体激趣,导入情境:(课前播放温情media show,带动学生情绪,感受充满温馨的氛围,为下面情感的宣泄及活动的参与做铺垫。

)2、出示目标及学法指导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声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认真听读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学生自由朗读,互相讨论三读课文,美点寻踪,感悟语言的魅力学生自由活动,或读,或背3、一读课文,读书悟情,倾听爱的脚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并回答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字词)①参与散步的人物?散步的地点?散步的季节?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原词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田野;②这是一次_________的散步?用一句话概括。

举例:这是一次春天里的散步;这是一次一家四口的散步;这是一次感受亲情、珍惜亲情的散步。

4、二读课文:合作探究,找寻爱的落脚点(出示讨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落脚点一:劝母散步,让生命延续(1)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2)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散步?真的是因为身体不好吗?落脚点二:爱的抉择,把爱延长(1)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2)在大路与小路中间,“我”最终决定遵从母亲,委屈儿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约定?(3)母亲后来为什么决定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落脚点三:背起“世界”,让爱传承“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课文《散步》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散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

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1、快速默读:⑴ 扫除字词障碍。

⑵ 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⑶ 齐声朗读课文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⑴ “我”劝母亲散步;⑵ 全家一起散步;⑶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⑸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⑹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⑴ 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⑵ 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 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散步》优秀教案5篇第一篇:《散步》优秀教案《散步》(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

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

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散步》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散步》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散步》教学设计(通用5篇)《散步》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一、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课文表达的浓浓的亲情二、欣赏、品读课文,学习表达生活之美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分析及课前准备教学重点: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激趣导入以歌曲《让爱住我家》激趣,仿写句子“爱是_______________”整体感知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说出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也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三,精段赏析四人学习小组分角色完成下列活动读一读,再次熟悉解决矛盾的过程;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的心理活动;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四,品读语言试一试将最能体现亲情的词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把这份情读出来吗?五,感知生活真情告白,口语表达训练。

六,展迁移观看图片,合理想象,加入事件,完成200字的小作文。

七,美文推荐八总结《散步》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散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散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散步时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经历。

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散步只是一种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怀戚的笔下,散步则成了一个凝聚亲情的纽带。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一起散步,共同体会这浓浓的亲情。

(教师板书题目和作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我们的预习导学案。

三、师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大家觉得作者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的关系角度出发)2、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额朗读课文,想象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抢答题)①散步的时间?(初春)②散步的地点?(田野)③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④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产生了分歧,作者解决了分歧)3、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分歧在亲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中解除了。

)4、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散步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会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千古传颂的关于母爱的诗,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现在还能记起来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吧……好,同学对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较扎实。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关于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2、课文朗读:全班分为两大组,男生一组,读奇数段。

女生一组,读偶数段,一定要带敢情地朗读。

简要评价后四人小组讨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说文章写了哪些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有如何,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为走哪条路,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

最后我选择走大路,而此时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

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说说你的理由。

3、课文赏析过度: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欣赏,因为他们都有着令人倍感温馨的性格,那么现在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亲和儿子的性情又是怎么样的?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依据。

慈爱的母亲孝顺的我贤良的妻子懂事的儿子(分析人物形象时重点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产生的分歧去把握)4、品味语言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我们说这是一篇很优美也很有含义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辞藻,关键是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所要传达的一种感情,我们说这篇文章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就来分析下本文中体现浓浓亲情的句子。

说说你的感受并且带感情地朗读出来。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寒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教案罗岭乡中陈青青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

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基础知识1、字词识记(投影出示)嫩芽(nèn) 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点ㄧ理论~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2、介绍作者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散步》《花样年月》,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三、老师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投影出示)听读课文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a散步的季节?初春b散步的地点?田野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分歧e结果怎样?学生读后抢答2、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感慨大意。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这个句话在课文哪里出现过?开头。

四、涵泳品味,反复揣摩,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投影出示)1.设疑:“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若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好吗?这样不是更简洁吗?说说原因。

A: 从人物关系上引导学生注意是两对母子,课文后面用到这个开头的人物关系了吗?子背母,母背子,为后文的“背”做铺垫B: 那调换顺序好吗?换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

明确:“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当然排在前面。

(排在前面理所当然承担责任。

)母亲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儿子很敬重母亲,老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她被家庭成员重视,这是正“孝”的体现。

2. 刚才我们通过品读第一句,读出了“我”对母亲的孝心,那么文中还有许多地方让我们读出了浓浓孝心。

A----读一读第二段:母亲开始愿意散步吗?那个字表明不愿意散步。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本”---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

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

”揣摩语气,读出真诚读出关爱来。

B---设疑: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

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如果学生找的是“迟”,这里用了两个“太迟”,强调等待春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

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抓住“熬”,读出背后的内涵。

一个“熬”字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从母亲的角度联想--挺过严冬十分艰难。

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

从“我”的角度联想--“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

母亲那么艰难的“熬”过冬天,迎来春天,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做出决定——“走大路”。

这是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

请一名学生读出“我”决定时的果断来。

“熬”字体现了母亲生命的意志和坚强,体现了儿子的真情与孝心,有了生命自身的坚强与后辈的关爱,生命将能更地持续与延续。

我们把这个“熬”字读一读,体会下其中蕴含的情感。

3、春天的田野美吗?有多美,同学齐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

A---引导:听完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要感叹一下:春天真美啊。

可是老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到“生命”?这个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关注“新绿”“铺”“密”等关键词。

明确:“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

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语句其实是为了渲染散步时的欢乐,并暗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对生命的礼赞。

也想到人生命力的不可遏制和蓬勃昂扬。

4.设疑: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我委屈了儿子,我是只爱母亲不爱孩子的人吗?(我对儿子的爱可以通过“小家伙”和强调“我”的儿子感触到)出示课件:A.老人和小孩都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最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B.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

(培根)5.“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回答,老师评价点拨。

可层层启发:世界是什么?在世界前加上修饰语:——的世界?(爱的世界、生命的世界、责任的世界等。

)可这样启发:世界由人组成,人属于不同的家庭。

无数个家庭就是世界。

参考:这是尊老爱幼的世界---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这也是生命的世界,责任的世界---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生命绵延的整个世界。

文中的“我”与妻子是两个年轻力壮的成熟的生命。

这是爱的世界----课文里所写的每一个人都富有爱心,爱心不仅营造了浓浓亲情,而且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撑起了整个世界。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世界是什么?就是无数个小家庭的集合。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啊。

再次朗读,读出理解和情感:“慢慢”读的慢一些,让年迈的老母亲多看一些春天的美景,让幼小的孩子多呼吸些春天的空气。

“稳稳”读的稳一些,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啊。

“整个世界”读的深沉庄严,这里饱含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五、再读课文,点评人物1、【过渡】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

”的句式回答。

(投影出示)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说:‘走大路。

’”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我慢慢地,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

“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板书:儿子----聪明伶俐)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妻子——温柔贤惠)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

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板书:相亲相爱)。

2、水到渠成,把握主旨【过渡】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现在,你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了吗?学生概括: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板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写法探妙,以资借鉴【师】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你,会把这事写入文章吗?明确: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以小见大”(板书:“小”“大”)地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

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六、美点寻踪,品味语言【过渡】“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投影出示)1.学生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

2.学生畅所欲言。

(1)写景的句子A: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B: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

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分析:对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