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公开课优秀
2024版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公开课教案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对 其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进 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16
小组合作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24/1/26
小组合作探究法的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 深入理解。
01
展示内容
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某个片段或自己创作的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进
行展示。
02
展示形式
学生可以采用朗诵、表演、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鼓励创新和个性
化表达。
2024/1/26
03
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现、创意等方面,对学生
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学效果的 评估等方式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 辅助作用进行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教师也应 注意不要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要将 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发挥各自 的优势。
2024/1/26
18
PART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REPORTING
2024/1/26
物形象。
13
文化常识及背景知识
2024/1/26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通过文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情节,向学生传递尊老爱 幼的传统美德。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
通过文中一家人散步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在 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生命与责任的思考
通过文中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责任的承担,引发学生对生命与责任 的深刻思考。
20
小组讨论活动组织及引导
2024版散步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散步》优秀教案

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目标
了解散步的基本知识、技巧和注 意事项。
02
能力目标
掌握正确的散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提高散步速度和耐力。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关注健康的 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
神。
教学内容与安排
03
理论部分
介绍散步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作用,以 及散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实践部分
组织学生进行散步实践,包括热身运动、 基本步伐练习、呼吸调整等。
课程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 建议。
02
散步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正确的散步姿势
抬头挺胸
保持身体挺直,抬头目视前方,胸部自 然挺起。
放松肩膀
避免耸肩,让肩膀自然下垂。
手臂自然摆动
步伐稳健
手臂弯曲成90度角,随着步伐自然摆动。
学生对课程形式的评价
学生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讲解生动,互动环节也让他们 更好地参与其中。
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部分学生希望在未来能够增加更多关于散步的实践活动,如组织校 园散步、户外探险等。
对未来散步课程的展望
拓展课程内容
计划引入更多关于散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案例,让学生更全面地 了解散步的益处和方法。
西方人则更注重散步的健身效果,追求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行走方式。
03
散步文化的内涵差异
中国的散步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
思想;而西方的散步文化则更注重个性张扬和自我实现,体现了西方人
文主义的精神。
05
散步的实践与应用
不同人群的散步建议
老年人
对于老年人,散步是一种低强度且易于坚持的锻炼方式。 建议选择平坦、安全的路线,避免剧烈运动,早晨或傍晚 进行散步更佳。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重拟标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 思维发展与提升:朗读课文,感悟景物描写的精妙处。
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丰富意蕴。
3. 审美鉴赏与创造: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景物描写的精妙处。
(2)品味语言,理解文章的丰富意蕴。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深层象征意义,体会中年人肩负的责任。
(2)赏析对称句的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精美。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时同学们,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家人之间的相处充满了爱与关怀。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温馨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投影出示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 áo) 咕咕(gū)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 明确:学生齐读词语,教师纠正读音。
2. 投影出示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明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教师进行点拨。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口四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田野散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儿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投影出示回顾课文,拟写标题。
结合你的阅读感受,选择一个角度,为文章拟写标题。
明确:学生分组讨论,从事件、人物、景色、主旨等角度拟写标题,并说明理由。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

《散步》优秀教案优秀10篇散步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会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千古传颂的关于母爱的诗,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学们现在还能记起来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吧……好,同学对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较扎实。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关于亲情的文章,莫怀戚的《散步》。
2、课文朗读:全班分为两大组,男生一组,读奇数段。
女生一组,读偶数段,一定要带敢情地朗读。
简要评价后四人小组讨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说文章写了哪些人,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有如何,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为走哪条路,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
最后我选择走大路,而此时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
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说说你的理由。
3、课文赏析过度: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值得欣赏,因为他们都有着令人倍感温馨的性格,那么现在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亲和儿子的性情又是怎么样的?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依据。
慈爱的母亲孝顺的我贤良的妻子懂事的儿子(分析人物形象时重点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产生的分歧去把握)4、品味语言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我们说这是一篇很优美也很有含义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华丽的辞藻,关键是在其中我们能感受到所要传达的一种感情,我们说这篇文章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我们就来分析下本文中体现浓浓亲情的句子。
说说你的感受并且带感情地朗读出来。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寒冬。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6课《散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信服"熬过”“嫩芽"分歧”“粼粼"各得其所”等。
(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亲情的温暖。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亲情的珍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展示甲骨文的“孝"字和“老”字)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两个字,“孝"字和“老”字在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从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出,“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关爱和尊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步》,就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孝道的故事。
(二)走近作者(介绍莫怀戚的生平)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作协副主席。
他1951年出生于重庆,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律师现实录》和《经典关系》等。
(三)字词积累1.教师出示字词,学生朗读并理解词义。
信服(xìn fú):相信并佩服。
熬过(áo guō):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散步(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散步》市一等奖公开课教案一、胸有目标学有方向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能力目标学习“以小(故事、细节、情节)见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的写作方法。
领悟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二、推介作品激趣导入他是学富五车的教授,他是很有名士风范的才子。
穿着不讲究,不怎么用手机,家里不安装电话,不开会。
他第二天如果要讲座,头天晚上学生就开始抢占教室位置。
他讲课啊,舌绽莲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更令人尊敬的是,他是一位是孝子,他用坚实臂膀扛起尊老爱幼无上光荣,孝感动天。
随手写下一篇小文字,就成了经典——这篇年轻的、朴素的短文,同时入选大陆、香港、台湾等各地中学教材。
获得无数人的喜欢。
它已经成为传奇。
这篇传奇就是作家莫怀戚的不足1000字的散文《散步》三、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预习交流积累语音词汇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 熬.(áo) 咕.咕(gū)分歧.(qí) 霎.时(shà) 粼.粼(lín)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
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
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目标导学二:美读课文概括主要情节1、自由读课文。
美读指导:第一步: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自我反省:我在欣赏自己写的《散步》,我要朗读它,我要修改它。
)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一个人在扮演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2023年《散步》教案13篇

2023年《散步》教案13篇《散步》教案篇1《散步》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1. 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整体感知课文,理解__所表达懂得思想感情.2.: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勾画重点.3.感知文中蕴涵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在指导学生批注阅读中,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品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亲情话题导入。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新字、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并板书)生字:嫩芽(nèn) 拆散 ( chāi )委屈 ( qū ) 熬 ( áo )分歧( qí ) 水波粼粼( lín )多音字:累铺解释词语:信服:相信并佩服。
粼粼:形容水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委屈:受到不因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初步理解课文。
3、请学生表演朗读自己喜欢并认为读的好的.句子。
三、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内容。
1、请学生表述你对课文内人物的理解:表达方式如: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板书)2、师生从不同角度表述并介绍课文内容。
(教师板书)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品读课文。
1、教师指导圈画美点。
2、学生自由对课文美点品读。
3、教师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课文《散步》教案公开课

《散步》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散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者莫怀戚以及作品的背景知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亲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爱护。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散步》是我国著名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
作品通过描述一次作者与母亲散步的经历,展现了母亲与儿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
难点: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母子之间的亲情。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讲解课文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3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亲情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5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与家人分享感悟,增进亲情。
5.3 思考题(1)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哪种情感?(3)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如何去关爱家人?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讨论、情景表演等环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6.2 评估方法采用教师观察、学生互评、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标准(1)朗读: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情感丰富。
(2)讨论:积极参与、分享感悟、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页/共11页
妻子 ——温柔贤惠
⑼我是如何选择的呢?
—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 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⑽为什么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第4页/共11页
二、分析语言,赏析形象
母亲
爱幼
儿子
分歧?
大路 尊老 “我”
小路
(平顺) (左右为难) (有意思)
第5页/共11页
这真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啊! 在这个温馨和谐的家庭里面,你最喜 欢谁?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儿子 ——聪明伶俐、善于观察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第9页/共11页
第10页/共11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11页/共11页
请用“我最喜欢 ,因为,从 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
第6页/共11页
“我 ” ——孝顺、体贴、温和、稳重
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 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⑵“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 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 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3页/共11页
⑹ 谁来解决了分歧? ——我
⑺为什么我来解决分歧?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 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 她总是听,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 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不多。
⑶“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 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 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 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第7页/共11页
母亲 ——温和慈爱、疼爱孙子
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 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 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 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散步
作者:莫怀戚
第1页/共11页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体会作者一家人浓 浓的亲情。
2. 精读感悟,通过细节描写,了解文中四个 人物的形象。(重点、难点)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 (重点、难点)
第2页/共11页
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⑴散步的时间? ——初春 ⑵散步的地点? ——田野 ⑶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⑷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出现了分歧 ⑸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