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部优】《散步》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课文《散步》教案公开课

课文《散步》教案公开课

课文《散步》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领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的人物情感和家庭伦理观念。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亲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家庭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家庭伦理观念的传达。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散步》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氛围。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家庭伦理观念。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复述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 结合家庭生活,写一段关于亲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散步》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通过文本细节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文学的敏感度。

通过课文《散步》,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散步》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散步》,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对家庭的描绘。

2.2 课文《散步》的分析与解读: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来解读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散步》,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3.2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重要片段进行展示和分享。

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和展示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写作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4.2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分析和解读文本。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够完成课后作业和写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引入课文《散步》,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情节。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5.2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3 第三课时: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重要片段进行展示和分享。

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4 第四课时:进行课堂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写作进行评估。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漫步》的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全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学习文章线索明确、以小见大突出主题的写作方法。

3、培养尊老爱幼、勇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二次备课:工夫:教学重点品味揣摩言语教学过程一、导入莫怀戚,君子坦荡荡,君子长戚戚。

向往君子之风的作者,如何修身齐家?二、全体感知1、先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疑问字词,查字典词典或发问解决。

2、带着成绩朗读课文:标题和文章甚么关系?回答成绩,谈看法。

① 标题是从文章记叙的次要事情的角度来确定的。

②标题是文章的线索,“漫步”的内容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经过写漫步这件日常大事,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赏析、探求。

1、赏读 1、5、8 段漫步内容先生找出文中直接写漫步的段落1 我们在田野漫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5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8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去,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去,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全部世界。

先生活动:从三段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评价发问:进一步理解标题的好处和线索的作用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哪里可以突出表现这一点?先生圈画批注——从写法上赏析(怎样突出表现文章的主题)第一段的倒装第五段言语描写、神态描写第八段动作描写,议论、夸张 (作者人到中年独特的人生感受)三段分别是一、二、三句,内容由简入丰,愈见丰美记叙记叙+描写记叙+描写+议论2、赏读 6、7 段,漫步中的一段插曲先生活动:默读课文 6、7 段,就人物的活动进行点评,在课文上圈画批注我决定走大路——诘问我的决定为甚么艰难——保护家庭核心的抽象母亲改主张走小路——诘问细节描写——突出母慈子孝的主题,丰富文章内容,情节上一波三折,摇晃生姿。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珍视,增强家庭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散步》(节选)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中重要的句型和语法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散步”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词典或向老师请教,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举例说明其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4.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学生相互批改,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词典或参考资料。

4. 练习题。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珍视。

七、教学环境1.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2.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方便展示教学内容和进行互动。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散步》优秀教案5篇第一篇:《散步》优秀教案《散步》(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

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

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他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关注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友情等情感。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课文的特点。

4. 欣赏与实践:(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的作文。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关爱家人和朋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2)解析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5. 写作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挑选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作者及相关作品背景资料。

3. 相关阅读材料。

4. 写作练习模板及参考范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散步》优秀教案5篇

《漫步》优秀教案5篇《缓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琢磨词句的含义,把握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假如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确定叫母爱,由于母爱如水;假如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确定叫父爱,由于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消极,才有了我们今日的幸福和安适。

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扬的落叶一样,猜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当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

今日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二、介绍(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莫怀戚的资料,然后进行沟通。

)三、学习生字词:拆(chāi)散霎(shà)时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熬(áo)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快速抢答:①缓步的人物有哪些?(奶奶、我、妻子、儿子)②缓步的地方?(田野)③缓步的季节?(早春)④缓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要求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⑤缓步的结局如何?(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缓步)五、品读赏析:1、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前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一个(孝敬体谅、关怀母亲)的“我”一个(珍惜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一个(活泼聪颖、特别懂事)的儿子一个(不冷不热贤惠、珍惜儿子)的妻子2、缓步过程中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3、文中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将会怎么做?4、缓步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尊老爱幼)老师小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能说出一两个吗?(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沟通。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益处;2. 掌握正确的散步姿势与方式;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散步习惯。

教学内容:1. 散步的定义及历史背景;2. 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益处;3. 散步的正确姿势与方式;4. 培养良好的散步习惯。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对散步的思考,例如:“你们平时会选择散步吗?散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哪些好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散步的定义及历史背景(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散步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散步起源于古代,是人们保持健康、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

第三步:介绍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益处(2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散步可以增强心脏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2. 增强骨骼健康:散步可以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3.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散步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缓解胃部不适。

4. 降低肥胖风险:散步可以消耗卡路里,维持身体健康体重。

5. 改善心理健康:散步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心情。

教师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第四步:讲解散步的正确姿势与方式(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散步的正确姿势与方式,包括以下要点:1. 肩背挺直:保持背部挺直,肩部放松,避免驼背。

2. 自然摆臂:手臂放松自然地与腿部一起协调摆动。

3. 步伐平稳:保持适当的节奏与速度,踏实地与地面接触。

4. 正确呼吸:鼻子吸气,嘴巴呼气,保持顺畅的呼吸。

第五步:培养良好的散步习惯(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散步习惯,包括以下建议:1. 规律坚持:每天选择适当的时间坚持散步,让散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 选择合适的场所: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场所进行散步,如公园、自然风景区等。

3. 结伴而行:与家人、朋友一起散步,增加交流和快乐。

《散步》教案6篇

《散步》教案6篇

《散步》教案6篇《散步》的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

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

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

同时母亲的选择是——生:走小路。

(板书)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生:爱幼。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散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所表现的家庭亲情和责任感。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培养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散步》。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所表现的家庭亲情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

2. 通过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散步》全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学生作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散步》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散步》。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好词好句。

4. 实践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散步》的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2)学生背诵课文《散步》,准备下一节课的展示。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写作练习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课文《散步》教案公开课

课文《散步》教案公开课

《散步》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散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者莫怀戚以及作品的背景知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亲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爱护。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散步》是我国著名作家莫怀戚的一篇散文。

作品通过描述一次作者与母亲散步的经历,展现了母亲与儿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

难点: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母子之间的亲情。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讲解课文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3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亲情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5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家庭作业让学生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与家人分享感悟,增进亲情。

5.3 思考题(1)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哪种情感?(3)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如何去关爱家人?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讨论、情景表演等环节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6.2 评估方法采用教师观察、学生互评、问答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标准(1)朗读:语音准确、语调自然、情感丰富。

(2)讨论:积极参与、分享感悟、表达能力。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5篇)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人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一等奖课文散步教案(篇1)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方法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习质疑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情愫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颟顸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惆怅,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憬悟到生命的永恒。

诵读、咀嚼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斑斓多味?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驾驭生活,不贻误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问题引导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孝道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孝道精神和家庭观念。

(2)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认读生字词。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3.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解答问题。

(3)分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情感教育(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孝道精神和家庭观念。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3)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3)对亲情和生活态度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散步》。

2. 生词和短语清单。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和短语。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对生字和短语的疑问。

(3)学生讨论并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亲情和生活态度的表达,并进行分享。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情景,体会亲情和生活态度。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完成关于亲情和生活态度的短文写作。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理解:评估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生字短语的理解情况。

3. 分析与讨论: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程度。

4. 应用与拓展: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亲情和生活态度的表达和理解。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

《散步》的公开课教案《<散步>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学生能够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情的温暖。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

2、提问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靠。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小事、一个细节都可能蕴含着浓浓的亲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起感受这平凡而又动人的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细节1、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赏析。

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这句话体现了“我”作为一个父亲的担当和对母亲的尊重。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 母亲的这个动作和决定,表现出她对孙子的疼爱。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深入探究,理解主旨1、文章通过一家四口散步这件小事,反映了怎样的社会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家庭的小事中反映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肩负的责任。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3篇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内容】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

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

《散步》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关键信息。

2. 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述文章大意。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本课将学习一篇名为《散步》的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人在周末散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家庭的亲情和成员之间的关爱。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2.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家庭亲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5 情景模拟设计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6 课堂小结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2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准备准备课文《散步》的文本材料,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用于小组讨论的卡片或handout。

6.2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多媒体设备正常运行,投影仪或白板可用。

《散步》优质教案设计(通用13篇)

《散步》优质教案设计(通用13篇)

《散步》优质教案设计(通用13篇)《散步》优质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年度评选中,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走上了颁奖台,他的名字叫田世国,他在年过花甲的母亲身患尿毒症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瞒着母亲献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使生命垂危的母亲重获新生,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却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田世国的义举,是对“亲情”二字的最好诠释,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叙事散文,题目是《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2、学生配乐自由朗读课文,思考:⑴散步的人物有:母亲、我、妻子、儿子⑵散步的地点是:田野⑶散步的季节是:初春⑷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4、根据以上要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5、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⑴散步时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⑵“分歧”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教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1、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妻子(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儿子2、教师: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散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散步”、“祖孙”、“分歧”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和归纳。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散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和道德观念。

(2)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和归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散步》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词和短语的学习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和归纳。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模拟文中的场景。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散步》。

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关于家庭亲情或道德观念的句子。

3. 思考课文中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和道德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阐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散步》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家庭亲情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和阐述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

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
单。

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

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

’”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

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

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

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备至。

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
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四)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

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

1、2、3谈亲情。

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

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

(对比孙儿和奶奶)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

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

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

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

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六)布置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