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wnutj在初教育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在地理教学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地理教学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地理教学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的心得体会作者:刘洪涛来源:《教师·中》2011年第06期科学发展观提出,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之一。

笔者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对全面培养适应未来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性,就此方面的教学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概念和内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逐渐减弱而对抗性不断增强,自然环境开始恶化。

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通过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今天的世界,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痛苦地发现,曾经豪情满怀地征服了的大自然,如今反而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无情的现实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该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也就是讲今天的人类不应该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而满足自身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最佳发展模式,也是人类在经历了现代文明的种种问题而沉重深思之后所作出的一种理智追求。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地理教育的关系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发展为目的,使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使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地理教育在实践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地理教育从过去纯粹地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到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使人类的发展同资源环境相适应等问题上,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

可持续发展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可持续发展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趣 . 可 持 续 发 展 观 念 潜 移 默 化 地 渗
透 于 学 生 的 心 田之 中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协 调 人 地 关 系 的 唯 一 道 路 当 今 世 界 及 我 国 的 环 境 问
中起 到 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第 三 . 写 小 论 文 . 善 学 生 可 持 撰 完 续 发 展 思 想 通 过 实 地 考 察 . 生 从 不 学
陕 西 省 兴 平 市 东城 一 中 姬 美 红
与 我 们 的 日常 生 活 密 切 相 关 借 此 .
还 可 以 用 资 料 说 明 全 球 的 资 源 危 机 : 维 持 人 类 生 命 的 四 大 生 物 系 “ 统 — — 耕 地 、 场 、 林 和 海 洋 动 物 牧 森
区 系 遭 到 极 度 开 发 ” 目的 持 续 发 展 可 持 续 发 展 实
质 上 是 以 自然 资 源 永 续 利 用 为 前 提 的 发 展 模 式 和 发 展 战 略 所 以 . 自然 资 源 的 永 续 利 用 是 当 今 人 类 社 会 很
多 重 大 问 题 的 关 键 所 在 地 理 教 学 中 学 生 必 须 清 楚 的 区 别 : 对 可 再 生
带 面 . 使 可 持 续 发 展 观 念 更 加 深 入 人 可
心 。 学 生 进 一 步 悟 到 :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对 选 择 . 是 中 国 政 府 的 明 智 之 举 . 是 既 更
历 史 的必 然
教 研 集促 萃 0 如 。 曼 再 生 资 源 的 保 护 、 进 再 生 、 何 充
同角度撰写小论 文. “ .如 实施 新 农 村 规
资 源 和 非 可 再 生 资 源 永 续 利 用 的 含 义 和 方 式 是 不 同 的 对 于 可 再 生 资

初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

与发展 问题。初 中地理教学 内容是由地球与地 图、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和 乡土地理四部分组成 , 其中后三者均属于区域地理范畴, 蕴含着丰富的人 地关 系和可持续发展 的教育 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理解 , 深入发掘 , 这样才能找准可持续发展 观的教育教 学结合点和切 入点 。 1 . 环境观 和资源观 的教育 内容 。资源 是人类所 能利用 的 自然界 的 物质 ( 如: 水、 空气 、 矿产 、 动植 物等) ; 环境 则是 资源 的状 态 ; 而 生态 就 是自 然界 中各种资源之 间的相互关 系。 可 持续发展 的资源观就 是资源 的持续利 用。 通 过资源 的合理开发 、 节 约使用 、 防治污染 , 保护环 境 , 维 护生态 系统的动态平 衡 , 实现可持 续发展 。 在北京 市义 务教育课 程 改革 实验 教 材 《 地理》 ( 以下称 北京 版教 材) 中, 将 资源和 环境 问题作 为单 独章节 的有 七年 级上 册第 二章 第三 节 北京市 的水 资源 , 第 三章我 们周 围 的资源和 废 弃物 ; 七年 级 下册第 七 章中 国的 自然资源 和农 业、 工业 ; 八 年级下 册第 十七 章 人类 只有 一
粮食不足、 交通拥堵 、 入学和就业压力 、 住房困难) 和在发达 国家普遍存在 的人 口过 少、 增长 过慢 带来 的 问题 ( 如 人 口“ 老龄 化 ” 、 劳动 力不 足 、 社
会经 济发展 缓慢等) 从而让 学生感 受到“ 世 界人 口问题与 资源 问题 、 环 境 问题 密切相关 , 对人类 的可 持续发展产 生着 巨大 影响 ” 。 3 、 经 济发展观 的教育 内容 。可持续 发展的最 终 目的是发 展。如何
可 持续发展 强调经 济、 社会 、 生态是 一个密不 可分 的系统 , 既要达 到发 展经济 的 目的, 又要 保护 好人类 赖 以生存 的大气 、 淡水、 海洋 、 土 地和森 林等 自 然 资源和 环境 ,使子孙后代 能够永 续发展和 安居 乐业 。 地理 课程 以地球 表层 为研究 对象 、 以人— — 地关 系为研 究 核心 、 以处 于 自然— —社 会科学 结合部 为特 色 ,并 具有综合 性和地域 性 的特 点 ,

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赵珣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锦州市第三初级中学赵珣摘要:进入工业时代,人类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决着一系列问题,我们别无选择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间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够持续健康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思想将会对未来的地理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地理教育正文:一、可持续发展观与我们自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征服自然”的工业发展战略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短缺,大范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各色污染形式的产生,都是目前人类社会所承受的后果。

20世纪70年代可是,人们开始迫切寻求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和发展关系的出路,终于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词”,即: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已经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这说明,可持续发展教育史我国当前以及未来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过分强调“人地关系”,人为忽略“地地关系”、“人人关系”。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

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起源于于上海南洋公学开设的“舆地”学科,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

但建国后,受前苏联“二元论”的影响,地理教育被人为划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传统的教育者认为在“人”、“地”二者的关系中,“人地关系”归属于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范畴,将“地地关系”归属于自然地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而“人人关系”则主要由社会学等学科来研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摘要】我国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是地理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既有力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我国的普及,又大大促进了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发展是理解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开发新课程,推动课程改革的中心。

让我们与体现时代要求和时代特色的我国中学地理新课程共同成长,为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类家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学策略现今,我国的教育方式已经有传统的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初中的地理教学中也充分发挥了思想、地理、实用、时代以及趣味性,体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当前人类发展的思想、战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对地理教学的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

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

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

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

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贯穿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贯穿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

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贯穿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培养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意义深远。

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作了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对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而可持续发展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实现的途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对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构想的实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从而肩负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使命。

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类的物质和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危及到了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从以上看出,使人类建立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既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情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和建设者,培养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刻不容缓,所以新时期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序言部分就提出了“尊重自然规律”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总体要求,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又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总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所坚持的“着眼于全球,从区域着手”这样一条重要原则。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张健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关键词】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观念;途径【中图分类号】G 633.55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03 — 0099—01【文献标识码】A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 理念,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1.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初中生对我国人口初步的认识往往就是“人多”。

对人口现状的不了解,影响了他们可 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口已多到 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

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GDP 在全世界处于中下游位置;老龄化问题严重2000年,中国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而到2010年,已上升至 7.6%;国民素质偏低,国民受教育程度及身体素质与发达 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通过对中国人口现状的阐释、分 析,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念。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

很多初中生对我国资源的认 识还停留在课文中的“地大物博”,他们对人均资源占有量 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列举下列数据: 中国可耕地总面积排名世界第四,人均可耕地面积排名第 一百二十六位;中国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六,人均水资源 排名第一百二十一位……通过这些数据的展示,能让学生 更直观地认识到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 确的资源观,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3.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

对于环境的概念和环境污染 现象,当代初中生还是比较了解的,特别是对近年来影响多 地的沙尘暴、雾®问题,他们都比较关注,然而一部分学生 的环境意识还停留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层面,对于宏 观方面的环境问题理解不深。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告诉 学生:2018年以前,在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 中,中国就占了 7个;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已不适宜人类 居住。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管理篇•德育天地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影响人类后代对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对资源的一种利用和整合。

换句话说,就是对我们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在合理利用的同时要加以保护,以确保子孙后代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那么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呢?就这个问题会给出相关答案。

一、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资源现状在以往的初中物理课上,老师在说起我国国土资源的时候,总是充满自豪感。

比如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资源也是世界上的前几名,可以说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但是以往的初中地理课上的教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均资源占有率全世界最低这个事实。

我国虽然地产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

学生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要对我国资源现状重新认识。

再者,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都很落后,人们在资源开发上还比较原始,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环境也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从资源大国到人均资源匮乏上转变。

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再持续之前的原始开发技巧,应该以节约资源,关爱环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提高资源开发人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的同时,将我国的资源有节制地开发利用。

二、环保意识需从点滴抓起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沙尘天气、气候变暖以及其他由于环境恶化导致的不可逆事件正在一步步吞噬我们的家园。

这都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肆意破坏的结果。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围绕环境和生态两方面展开,由于生态的严重破坏、环境的极度污染,初中地理课的教学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只教给学生国家地理概貌和常规地理知识,而是要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让学生知道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才是解决环境生态的唯一可行性办法。

虽然我国经济正以极其迅猛的态势飞速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频发的全国性的环境事件,值得我们深思,教师可将这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事件简化后融入课堂教学中去,用实例解读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

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作者:赵学竹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6期可持续发展观念在20世纪70年代推出后,80年代开始流行于世,并立即引起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和认同,80年代末期开始在我国传播,并在90年代得到确立,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是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伟大事业,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害后代满足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

中学地理教材的相关内容,是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为主线,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地关系协调论”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科学的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生态观等教育的。

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质正是人地关系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的特点,所以我们说,地理学在研究和实践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方面,将有广阔的用武之地,能够发挥地理学科文理渗透、科技交叉的特长。

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具有重大的责任。

一、以新的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人类对自身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识仍很缺乏,在环境与发展的有机联系和互补策略上研究探讨得还很不够。

长期以来,人类只顾自身的生存和局部的眼前利益,向环境无限制地索取,杀鸡取卵,而导致环境恶化,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也受到危及,这些是人类环境意识淡薄的表现,是新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价值观等没有正确形成的表现。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总体素质不高,就业矛盾突出,人均资源少,尤其耕地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和水资源危机问题已迫在眉睫,自然生态环境整体上有恶化的趋势,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摆脱贫困,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使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其重要任务就在于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直接参与者——全体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自觉变革或支持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参与环境保护,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协调的观念,增强参与实施的观念和责任感。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策略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策略

探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策略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地理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深入了解地球资源的利用、环境问题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策略。

借助地理教材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科学,它不仅关注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还关注人类文化传统和地球上居住者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就是综合性。

我们可以从地理教材中选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特点和原则,使他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通过案例教学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地理学是一门以实地考察为特点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从中得到启示。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实地考察,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并深入分析案例背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和启示。

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园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宝贵和环境的脆弱,从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要求学生了解地球上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环保组织、社区活动中心等地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方法三:项目式学习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结论
结论
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 展教育的益处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 发展的责任感
结论
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有意识的 公民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方法一:地理案例教学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解 决方案
方法二:实地 考察与观察
方法二:实地考察与观察
安排小学生参观当地具有可持 续发展特色的地方 观察并记录环境的变化
方法二:实地考察与观察
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三:项目 式学习
方法三:项目式学习
设计可持续发展项目,如垃圾 分类、水资源利用等 将项目融入地理课程中
在小学地理教 学中渗透可持
续发展教育
目录 引言 方法一:地理案例教学 方法二:实地考察与观察 方法三:项目式学习 结论
引言
引言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 育的意义
方一:地理 案例教学
方法一:地理案例教学
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地 理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PPT课件

在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PPT课件

结论
结论
总结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 展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小学生的影 响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结论
鼓励继续探索和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在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在小学地理教 学中渗透可持 续发展教育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 小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动和 中的可持续 发展教育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地理教 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和 策略
引言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
小学生参与可 持续发展教育 的活动和项目
小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动和项目
提供小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教 育的建议和方法 探讨小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教 育的效果和收获
小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动和项目
分享小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活动 和项目案例
什么是可持续 发展教育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定义和核心 概念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原则和目标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可持续发展教 育在小学地理 教学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 育的意义 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小学地 理课程设计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中学地理教育要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目的是使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

地理学科的德育目标要使学生树立新观念、新道德、新价值、新态度和新行动,以此做为理解、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和行动的思想基础和自觉意识。

要使学生对周围环境质量及人地关系引起兴趣和关注,正确判断和评价人地关系现状和趋势,并能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使之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树立环境伦理道德观,学会识辨人类生产和消费方式中美或丑的行为并自觉给以正确导向,以身作则,倡导绿色文明行为。

要使学生懂得环境作为资源是有价值的。

其价值的含义:一是指环境对人类这一主体在物质、精神、文化、情感、美学、经济诸方面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是指为使环境价值得以保持和提高,必须对环境有一定的经济投入,使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另外,环境是具有所有权的,为此,应用法律、政策、经济手段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管理和制裁。

要让学生懂得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认识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毁灭资源为代价。

要在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不减少未来收入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利益。

落后国家和地区要摆脱贫困,应走发展清洁生产、生态经济的致富之路。

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要加强全球合作,建立一系列新的、公正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全球伙伴联系。

要认识当代人对自身生产和消费的合理制约和正确导向是对后代人的一种负责和公平,以实现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

要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几乎涉及所有的学科领域和产业部门,必须依靠全体公民、社会团体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公众、团体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将决定持续发展的进程,要使学生增加自觉参与的意识。

在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则,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对德育和智育有价值的地理知识。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摘要: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人类生存的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资源、人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中学生的地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第一,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初中地理教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内容。

第三,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渗透是最直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初中地理教学素质教育培养途径初中地理课程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以其具有思想性、地理性、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生产生活观,具有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懂得了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

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初中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内容,有的是在课文的正文中举段叙述,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3页:关于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有的在课间活动中让学生分组研讨,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30页的活动2:关于山区开发中的注意问题;有的在课外社会实践中要求学生调查,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90页: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中蕴藏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要充分理解,深入发掘。

这样才能找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结合点和切入点:1.环境观和资源观教育内容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

18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工业革命至今的两个世纪,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尤其是二战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的强烈愿望,世界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一股“增长热”,在这一时期,烟囱被作为“朝阳”工业而受到推崇,这时的发展通常主要按照经济的增长来定义的,也就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重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摘要:近几年,新课改政策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不断的渗透,使得学校教育与实际社会发展情况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域观念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可持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已经被重新定义,不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体现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资源观念以及环境观念方面。

本文就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前言:地理是初中阶段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促进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基本国情进行关联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以及资源与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以将实际的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从我国的人口数量以及特点来看,我国的人口主要呈现基数较大,增长速度过快的特点。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日益发达,医疗技术以及医疗设备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人均寿命呈现逐渐延长的趋势,婴儿的死亡率也在逐年降低。

我国在推行计划生育这项政策之前,人口的出生率持续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三左右。

这样的情况是导致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人口数量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我国大陆的人口在1949年仅仅为5.4亿,而到了2015年,已经达到了13.68亿,并且还在增长。

(二)我国人口素质分析首先,从文化素质的角度分析,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

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比例高于发达国家1.72个百分比[1]。

渗透可持续发展,优化地理教学

渗透可持续发展,优化地理教学

渗透可持续发展,优化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理念既是高中地理教学不可回避的教学理念与教育观念,这一方面是由地理学科的性质与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所决定的。

要解决人地矛盾冲突,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最佳的方式与途径。

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要善用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一定的方法、方式来优化地理教学,使之渗透到教学每一个环节中,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从可持续发展渗透到地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三方面,来论述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一、渗透可持续发展,优化地理教学目标。

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综合,高中地理融合了两类不同学科的不同需求,其教学目标在于解决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处理好人地关系。

因此在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学者认为人地协调观是四大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而人地协调观的具体表现就是可持续发展,通过人类社会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换言之,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可持续发展,从目标上而言是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二者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地球可持续发展。

1/ 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通过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人地协调的重要性,实现优化教学目标。

如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就要通过城市可持续发展入手,以城市化的科学化发展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更好地优化,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

这样一来,理论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就优化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规划实践,其教学目标也进一步得到明确。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而且更有助于学生从城市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深刻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设计。

二、渗透可持续发展,优化地理教学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实目标,又是地理学科价值追求。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

文章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深入阐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方法和策略。

二、理论探讨1.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在不损害后代的情况下,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2.初中地理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人口意识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

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地理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践应用1.教学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结合,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增长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例如,在讲解水资源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培养他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在讲解工业区位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解人口增长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迁移问题,培养他们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

例如,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生态工业园建设、循环经济模式等,让学生从案例中体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应用;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业家、政府官员等,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讨论,如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07年6月29日。

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2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

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

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论
严佩珠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世界性出现的人口膨胀,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而提出的。

短短几年之内,可持续发展已为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和政府所重视和接受,几乎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

我国现行的高中教科书中已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最基本的为“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还没有出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其实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在课本的许多章节中都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要清晰地看到教材的精心安排,并能把散布在课本内各章节的相关内容有机地串连起来,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教学重点之一紧抓不放。

例如,初一第一册第五章“自然资源”,除了简单介绍各资源的地理分布外,均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该资源目前的利用现状及我们应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典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讲课时,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该资源的利用是否与
人口的发展相适应,是否与环境相协调,资源危机究竟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问题等。

就以“水资源”一节的教学为例,我让学生首先举例我们的母亲湖、无锡人民饮用水的水源----太湖目前的水质现状:水浑浊不清、水面漂浮着大量的藻类、夏季发出腐臭等。

再提出:太湖的污染是由谁造成的?太湖中蓝藻泛滥的罪魁祸首又是谁?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童心地发现,美丽的太湖是我们人类自己把它污染了:大大小小工厂排出的污水、农村的农药化肥,还有我们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

蓝藻泛滥的罪魁祸首还主要是我们家庭用的洗衣粉,洗衣粉中含有丰富的磷,大量没有经处理的含磷污水排入太湖,使太湖出现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泛滥,而鱼虾却难以生存。

要是让水污染继续下去,那么我们美丽的太湖将变成一个死湖,鱼米之乡也将无鱼少米了。

通过这真实的事例,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是重要意义,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洗衣用无磷洗衣粉等。

这种教学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由近及远地来认识全球的环境大问题,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有亲身的感受,学习的兴趣更大。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先让学生利用星期天亲身去感受一下市中心和锡惠公园两地空气的污浊和清新,再上“森林资源”一课,学生对森林资源的环境作用: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保持
水土、美化环境等理解得更透彻,这样,学生们均能自觉地去做绿化的小卫士了。

在讲人口增长过多带来的问题时,我也是让学生从身边说起,谈谈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由于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严重。

学生自己举出的真实的例子,对他们理解人口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道理有很大的帮助。

从而也能更好地理解我国推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重大意义。

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数据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其直观性、可信性强。

说理有根有据,学生易于接受。

例如,在“土地资源”一节的教学中,先展示一组数据:
(1)1930年世界人口20亿,人均耕地0.53公顷。

(2)1987年世界人口50亿,人均耕地0.31公顷。

(3)1949年中国人口5.4亿,人均耕地0.25公顷。

(4)1990年中国人口11.6亿,人均耕地0.1公顷。

先让学生对比(1)与(2)、(3)与(4)这两组数据,分析其中人口与耕地的关系,得出“人口增多,耕地日益减少”的结论。

再让学生对比(2)与(4),算出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1/3,教师再举出无锡目前的人均耕地仅为0.043公顷,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而让学生知道珍惜土地资源在我国、在
我市更有其重要性。

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对比,“珍惜每一寸土地”这一基本国策也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了。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世界地理的很多分区亦有渗透。

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人口、资源问题,南美洲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等。

均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分散在课本各章节的这些理论贯穿起来。

教会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最终目的是改变学生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行为习惯,而不只是让他们记住有关的知识和道理。

让学生从地理课后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自觉地节约用水,自觉地不乱扔纸屑垃圾,自觉地爱护一花一木,并且对周围的人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

作为21世纪的主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是我们地理教师的重大职责。

我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教法,吸收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做得更好。

备注:本文获无锡市中学地理论文评比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