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七律·长征
25.七律长征(完美版)
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 主席的诗歌。
承 接 比喻夸张 “ 千 乌蒙磅礴 走 泥丸。 山”
对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 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 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 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 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 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 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 一直在黔江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 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 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 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 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 机智。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 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诗意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 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小波 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 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小练笔
诗句把 五岭
比作 细浪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七律长征(完美版)
七律· 长征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哪两句概括了全诗?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 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飞夺泸定桥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 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 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 句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 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 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 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 定桥的惊险悲壮。) • 这两句诗概括了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 桥的两次战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 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万水/千山/只 / 等闲。 . 五岭/逶(wēi)迤(yí ) /腾细浪, .. 乌蒙/磅礴(bó)/走泥丸 (wán)。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mí n)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课文小结
•首联: 总领全诗,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 五岭山脉、乌蒙山 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江、大渡河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翻过岷山的 喜悦 。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毛泽东在 •本课是 全诗生动地概述二万五千里长征 时的艰难历程,热 情洋溢地赞颂 中国工农红军 不畏艰险、英勇顽 强的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和________________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
2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关集中心小学
刘杰芳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言,就是 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 话,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长征背景知识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央主力红军为了 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我军不得不 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其间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 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 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 荒无人烟的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二、四方面军
更加 令人喜悦的 是翻过了千 里皑皑白雪 的岷山,红 军翻越过去 以后个个笑 逐颜开。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顺 句子。读后说说,通过读文, 你有哪些收获?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 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绵延不断,在红军看来只 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而乌蒙 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品质?
诗人把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和“腾细浪”合在一起说,自相矛盾吗? 为什么?
25、七律.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承“千山”,以五 岭、乌蒙为代表
逶迤 五
岭 腾 乌 磅礴 蒙 走
绵延不断 突出奔腾气势
形容其巍峨高大
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 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 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 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大渡桥横铁索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 雄形象。
时代背景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 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 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 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 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1月, 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 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暖: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 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 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 一片沸腾的景象。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长征的最后路程, 是全诗的高潮
“ 更 喜 ”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 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 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全诗生动概括了二 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
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 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十六字令 三首
1934-35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课件
这首诗是围绕“_红__军__不__怕__远__征__难__,__万__水__千__山_ _只__等__闲_”这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 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 概括吗? ①攀越(五岭) ②翻越(乌蒙山 ) ③巧渡(金沙江) ④飞夺(泸定桥 ) ⑤翻越( 岷山)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更 喜∕岷 山∕千 里 雪,三 军∕过 后∕尽∕开 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 军∕不 怕∕远 征 难,万 水∕千 山∕只 等 闲。 五 岭∕逶 迤∕腾 细 浪,乌 蒙∕磅 礴∕走 泥 丸。
金 沙∕水 拍∕云 崖 暖,大 渡∕桥 横∕铁 索 寒。
更 喜∕岷 山∕千 里 雪,三 军∕过 后∕尽∕开 颜。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 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 度?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写作背景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 路线的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 胜利。之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 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 始长征,北上抗日。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9月 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b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磅 礴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wán
泥 丸 :小泥球。
mín
岷 山 :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 4000米,终年积雪。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 军∕不 怕∕远 征 难,万 水∕千 山∕只 等 闲。 五 岭∕逶 迤∕腾 细 浪,乌 蒙∕磅 礴∕走 泥 丸。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páng bó wán yá mín 逶 迤 磅 礴 丸 崖 岷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陕甘会师
草地
雪山 瑞金
25.七律· 长征
执教 :许特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七律。长征
25 七律•长征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这里指长征。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诗句的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山名。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诗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拍:拍打。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13根铁索。
诗句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泛指全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诗句的意思是: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小结:《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王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古诗欣赏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 情, 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
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 受,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 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 一首八行
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 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 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 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 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 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 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 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 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 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 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 文字锤炼的功底。
•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 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 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 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 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 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 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其中包括了多少
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 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 《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 《念奴娇·昆仑》、 《清平乐·六盘山》,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 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 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 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 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 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 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 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 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 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 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wán
nán
xián làng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h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nuǎn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yán
xuě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写山,却将其戏称为“泥丸”这也是写红军万里远征,勇敢无 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气拟物的手法。
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
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 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 的感情收束。
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 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 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2]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难:艰难险阻。
等闲:
1)轻易;随便 2)寻常,平常 3)无端;平白地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
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
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
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
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
顾书冰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 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 寒。 更征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 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 小事。五岭山脉那样蜿蜒起伏,可在 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 蒙山气势雄伟,可在红军眼里它们就 像脚下滚过的小泥丸。金沙江两岸尽 是悬崖峭壁,喘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 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 桥上的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下十几 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 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白雪皑皑的 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第2课时】》附答案
作者用凝练的诗句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
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进行了高度概括 ,
主题鲜明,生动形象,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
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
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
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 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 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 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
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
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 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 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
望,心情舒畅,“喜”由心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课文结构
七律·长征
腾 走 五岭
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过岷山
“只等闲”
暖 寒 喜
英勇无畏 乐观向上
课文主旨
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 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 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
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 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
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
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七律·长征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 的英雄气概 和百折不挠 的勇毅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远征难”三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行程之远, 红军不怕万里长 征路上的一切艰 难困苦,把千山 万水都看得极为 平常。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个字怎么理解?
经历之苦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困难。
小结: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红军长征 的光辉战斗历程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的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和 , 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战斗力 。 和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雪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平平 常常的事。
踏着细小的波浪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踩着滚动的小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理 解 颔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 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wēi y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pá ngb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mĭn
长征是什么
★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 带”。 ★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 的故事”。 ★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 诗”。 ★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七 律 . 长 征
毛泽东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第2课时】》附答案
“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
“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 也笼罩着全诗。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
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课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表现了红 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串珠问题:
1.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表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 难的?
2.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五岭、乌蒙、
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来写? 3.岷山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从来没有人走过,毛主席为什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①只等闲②。 五岭③逶(wēi)迤(yí)④腾细浪⑤,乌蒙⑥磅礴(bó)⑦走泥丸(wán)⑧。 金沙⑨水拍云崖⑩暖,大渡⑪桥横铁索⑫寒。 更喜岷(mín)山⑬千里雪,三军⑭过后尽开颜⑮。 ⑬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⑭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三军。后来通常 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⑮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5 七律· 长征
品析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理解诗意,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
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难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 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
七律·长征2013
复习、背诵: 五岭逶迤腾细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 军 不 怕 金沙水拍云崖暖 远 征 难, 万 三军过后尽开颜 水 千 山 只 大渡桥横铁索寒 等 闲。
。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
好汉,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
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
追堵截的破产。
爬雪山
过草地
七律 •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
资 料 袋
•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 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 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 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 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 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晚就 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 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 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 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 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 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 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 无影无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 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 概。
礴
( bó ) (磅礴)
丸
( wán ) (泥丸)
岷
( mí n ) (岷山)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 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 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 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 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 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 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纲
红军不怕远征难,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 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 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 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 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 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 之长 “难” 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 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 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只等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 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 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 凡的基调。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心思想。 •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 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 渡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 的喜悦。
感悟远征难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 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 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 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 说说感受。
大 渡 桥 横
这是一首七律 诗,每句七个字, 在节奏上是每句 四顿。读时应按 以下节奏读出“红 军不怕远征难”的 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云崖”,指金沙江两岸的悬崖峭壁。 金沙江水流很急,激浪拍岸,给人以“云崖暖” 的感觉。“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 下水流湍急,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 看了心惊胆寒,所以说“铁索寒”。 (2)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 会到什么含义? (“暖”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心情, “寒”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
承“千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以五岭、乌蒙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为代表 绵延不断 逶迤 五 突出奔腾气势 岭 腾
乌 磅礴 蒙 走
形容其巍峨高大
突出它的疾驰状貌,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 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 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 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 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 承“万水”, 以金沙、大渡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五岭”,指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 大庾岭,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 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 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 终年积雪。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 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 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 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 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 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 联。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2、“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 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 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 雄形象。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 喜 “ 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 ” 更 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 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 往和自信。
(1) “五岭”“乌蒙”是上一句诗中“千山”的 代表。
(2) “逶迤”“磅礴”说明“五岭”“乌蒙”的 险峻雄伟。
(3)“腾细浪”,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走泥 丸”,滚动着的泥丸。在红军眼里,险峻雄伟的 高山就像是细小的波浪、滚动的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 滚动。
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 三军:
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 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 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 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 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 利会师。
所以,“三军”一词,充分 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 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 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 常常的事? (因为红军有英勇豪迈的
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 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 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 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金沙水拍云崖 暖”: 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 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 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 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 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 象。
“大渡桥横铁索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寒”:
暖——1935年5月,红军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 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 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 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 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 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 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 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 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 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金沙水拍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 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 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 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写作特点: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 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 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1、正确处理了个别与一 般的关系,再现红军长征这一 伟大的革命史实。
2、正确处理叙事与抒 情的关系,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
上承“万水”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丸崖岷
远征: 万水千山: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等闲: 逶迤: 平平常常的意思。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①(气势)盛大、雄伟。 磅礴: ②(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 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三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第二、 第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