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方5
脾虚怎么调理 5款膳食方有效调理脾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脾虚怎么调理 5款膳食方有效调理脾虚
导语:冬天气候寒冷,天气情况不尽人意,身体虚弱的人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这个时候正是养生的最佳时机。
那么你知道脾虚的人应该怎么调理吗?今天
冬天气候寒冷,天气情况不尽人意,身体虚弱的人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这个时候正是养生的最佳时机。
那么你知道脾虚的人应该怎么调理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5款调理脾虚的膳食方,赶紧来看看吧!
1.鱼香豇豆
原料
豇豆、花椒、干辣椒、姜、葱、蒜、糖、盐、酱油、醋、香油、牛肉粉、食用油、黄酒。
制法
1、鱼香汁:姜末、蒜末、葱末、剁椒、糖、酱油、醋、香油、牛肉粉拌匀。
2、主料豇豆掐去两头,洗净,切成寸段。
3、豇豆入锅煮至断生,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拔凉后捞出沥干。
4、锅烧热,放入油、花椒、干辣椒煸香后捞出。
5、放入豇豆、黄酒翻炒至八、九成熟。
6、倒入鱼香汁中火翻炒入味,根据口味加盐调整即可。
2.香菇荷兰豆
原料
香菇、荷兰豆、红椒少量、蒜2瓣、色拉油适量、盐、鸡精。
制法
1、香菇洗净切片,荷兰豆去老筋撕成小片洗净,马蹄洗净去皮切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名方5个经典处方【范本模板】
中医名方135个经典处方1、益气通瘀组成:太子参15 克、枣仁15 克、苏木15 克、降香15 克、丹参15 克、桃仁15 克、川芎5 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15 克、莲子心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20 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12 克、郁金12 克、积壳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20 克、白芍15 克、僵蚕、夏枯草12 克。
2、逐瘀调经汤组成;当归10 克,赤芍10 克,五灵脂10 克,三棱10 克,莪术10 克,益母草15 - 30 克,肉桂3 克,[后下]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
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3] 天为适合.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10 克,杜仲10 克,狗脊10 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
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10 克,黄芪10 克,煨木香5 克,党参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
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10 克、灸乳没各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6 克,〈包煎〉、雪竭粉6克分吞,花蕊石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10 克、炒柴胡5 克、炒丹皮10 克、勾藤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
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10 克、大黄6 克〈后下〉.3、化瘀止漏汤组成;当归20 克、山楂20 克、川芎10 克、五灵脂10 克、蒲黄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脾虚的调理方法
脾虚的调理方法
脾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质问题,其症状包括疲乏无力、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面色萎黄等。
脾主运化,对水谷粮食的消化
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脾虚的调理尤为重要。
下面就介绍
一些脾虚的调理方法,希望能对脾虚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饮食调理是脾虚调理的关键。
脾虚的人应该少吃生冷、
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稀饭、面条、蔬
菜等。
此外,还应该适当补充一些有益于脾胃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薏米等,以滋补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其次,生活作息也是脾虚调理的重要方面。
脾虚的人应该保持
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调理
脾虚,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改善脾胃功能。
此外,精神调理也是脾虚调理的重要环节。
情绪不稳定会影响
脾胃的功能,因此脾虚的人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情愉快,避
免过度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做瑜伽
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和。
最后,中医调理也是脾虚调理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中医药调
理脾虚,如服用一些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
以改善脾胃功能。
也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来调理脾虚,
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
综上所述,脾虚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作息调理、精神调理以及中医调理等方面。
脾虚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
多种调理方法,逐步改善脾胃功能,恢复健康体质。
希望本文所介
绍的脾虚调理方法能够对脾虚患者有所帮助。
脾虚胃胀消化不良8种调理方
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
03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什么?
消化不良是指人体消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出现障碍 的状态。 消化不良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饮食不当、生活压力、药物副作用等。
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消化不良的成因
01
饮食不当
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食用 刺激性食物等。
调理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建议
饮食调理 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莲子、红枣等。
建议
•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辣椒、烧烤、油 炸食品等。
建议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如香砂六君子丸、健脾丸等进行 治疗。
脾虚胃胀消化不良调理方案
2023-11-07
目 录
• 脾虚 • 胃胀 • 消化不良 • 调理方案 • 总结与建议
01
脾虚
脾虚是什么?
脾虚是指脾气虚弱,脾胃运化 功能减退,导致食欲不振、腹 胀、腹泻、便溏等症状的中医
证候。
脾虚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感染疾病。
脾虚可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导 致气滞、血瘀、痰湿等病理产
西药调理
促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可促进胃蠕动,帮助消 化。
消化酶类药
如复方消化酶、胰酶片等 ,可帮助分解食物,减轻 胃胀症状。
抗酸药
如氢氧化铝、碳酸钙等, 可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反酸等症状。
饮食调理
定时定量
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有 助于脾胃功能的自我调节。
中医医案——嗜睡(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益气扶脾法治愈多寐证病案:徐某,男,62岁。
初诊:1979年9月15日。
主诉及病史:1周来多寐欲卧。
诊查:精神不佳,纳谷欠香,头昏乏力,面色㿠白,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象虚软无力。
辨证:脾气虚弱,清气不升。
治法:益气扶脾升清降浊。
处方:党参15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炙甘草6g 麻黄2g 生姜2片大枣5枚 3剂二诊:药后多寐减轻,惟感纳谷不香。
上方去麻黄,加香谷芽15g,再服药7剂而愈。
按语脾气虚所引起的多寐,一般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以面色㿠白、纳谷欠香、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如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患,可在益气扶脾之方剂中酌加少量麻黄,取其兴奋大脑之功,但应中病即止。
1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62,任达然医案。
任达然,字宝德,生于19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人,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任老出身于名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刻苦钻研,并得到祖、父之熏陶。
业医五十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名闻遐迩。
任老擅治温热病及脾胃病,亦治其他杂证。
在温热病方面,他除遵循叶天士、吴鞠通的卫气营血、三焦论治的学说外,常从热、痰、虚象去推敲琢磨,进行辨治。
对于脾胃病的治疗,灵活调节升与降、寒与热、虚与实、润与燥之间的关系。
对于杂证的治疗,也多从辨证施治入手,探其本源,立法处方。
用药风格以轻、灵见长,组方平稳。
他认为轻可祛实,灵可应变,切中病情。
曾发表《中西医治疗乙型脑炎的体会》、《脾胃学说在临床的应用》等二十余篇论文。
2。
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
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湿气重脾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质问题,主要表现为脾胃功能低下、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体重增加等症状。
针对湿气重脾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饮食调理、生活习惯、中药调理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饮食调理1. 避免食用寒凉食物:湿气重脾虚的人体寒湿体质较重,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生冷水果、生冷蔬菜、冰镇饮品等。
可选择温热性食物,如姜、葱、大蒜等,有助于驱散湿气。
2. 合理搭配饮食: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暴饮暴食,每餐食量宜适中,不宜过饱。
可以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煮熟的瘦肉等。
此外,可以适量增加脾胃健运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
3. 忌食油腻、辛辣食物:湿气重脾虚的人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花椒等。
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脾胃,加重湿气的产生。
二、生活习惯调理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湿气重脾虚的人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脾胃恢复功能,减轻湿气的困扰。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注意保暖:湿气重脾虚的人体寒湿体质较重,容易受寒湿侵袭。
在寒冷的天气里,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三、中药调理1. 理气健脾的中药:可以选择一些理气健脾的中药进行调理,如柴胡、香附、白术等。
这些中药具有健脾胃、调理湿气的功效。
2. 清热利湿的中药:湿气重脾虚的人体内湿气较重,可以选择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茵陈、瞿麦、车前子等。
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对于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也有所差异。
建议在调理过程中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调理方案。
总结起来,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理和中药调理。
通过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以及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轻湿气的困扰,从而达到缓解湿气重脾虚的目的。
治疗脾虚泄泻的中药方
治疗脾虚泄泻的中药方
治疗脾虚泄泻的中药方有以下几个:
1.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组成,有益气补脾、固涩止泻的功效。
用法:将以上药材煎煮30分钟,每日分2次饮用。
2. 养中益脾汤:由人参、黄耆、白术、党参、茯苓、大枣等组成,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的作用。
用法:将以上药材煎煮30分钟,每日分2次饮用。
3. 藿香正气散:由藿香、白术、茯苓、苍术、陈皮等组成,有健脾止泻、止痉散结的功效。
用法:将以上药材研粉,每次取10克冲服,每日3次。
4. 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陈皮、茯苓、山药、白芍等组成,有健脾益气、固涩止泻的作用。
用法:每次取10克,每日3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的使用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遵循相应的剂量和用法。
《方剂学》第七章,补益剂
方名 同
异
正邪 主证
表证 治则
玉屏风散
祛风,治自汗证
正虚
不伤风常自汗 见风始有恶 无表证
扶正为先
桂枝汤
邪实 伤风始有自汗 不见风亦恶 有表证 散邪为主
▪ 完带汤(1)
▪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苍术,
▪
白芍,车前子,陈皮,柴胡,
▪
黑芥穗,甘草
▪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
▪ 4,加减法: ▪ 腹中痛,加——白芍。 ▪ 头痛,加——蔓荆子,川芎。 ▪ 头顶痛,加——藁本,细辛。 ▪ 咳嗽,加——五味子,麦冬。 ▪ 气滞,加——木香,枳壳。 ▪ 虚人外感,加——苏叶。
原书方解
▪ 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 甘草 (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有嗽 去之。)三分,(以上三味,除湿热 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酒焙干,或 日干以和血脉)三分, 橘皮(不去白 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 若独用泻脾胃)二分或三分,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 升之令)二分或三分, 柴胡(引清气, 行少阳之气上升)二分或三分, 白术 (除胃中热,利腰脊脐间血) 三分,
方名
同
功效 异
病理
主治
完带汤
易黄汤
健脾化湿止带,治脾虚不运,
湿浊下注之带下病
补气疏肝燥湿
补肾清热收敛
脾虚肝郁,湿浊下注 肾虚有热,湿热下注
白带
黄带
第二节,补血
▪ 四物汤(1) ▪ [组成] 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 ▪ [功用] 补血调血 ▪ [主治] 营血虚滞证。
▪ [方解]
▪ 君:熟地黄——滋养阴血,补肾填精,
为补血的基础方,妇科调经的基本方。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中医病历。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公司职员。
初诊日期:[具体日期]主诉:胃脘部隐痛不适、腹胀、食欲减退3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3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较轻,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同时伴有腹胀,进食后尤甚,嗳气频繁,气味酸腐,食欲明显减退,食量较前减少约1/3,偶有恶心,未呕吐。
大便溏薄,日行2 - 3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患者曾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平素饮食不规律,常因工作原因饥饱无常,嗜食生冷油腻食物,吸烟10年,每日约10支,偶尔饮酒。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面色萎黄,形体偏瘦。
-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腻。
- 脉象:脉细弱。
- 腹部平软,胃脘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 - ),肠鸣音稍亢进,约4 - 5次/分。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
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故见胃脘隐痛、腹胀、食欲减退。
脾胃阳虚,失于温煦,则胃脘部疼痛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故见舌淡苔薄白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见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方剂:黄芪建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大枣10g 生姜10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山药20g 薏苡仁30g 砂仁6g(后下)木香10g 陈皮10g。
用法用量: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1. 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限酒。
3.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
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复诊记录:二诊([复诊日期]):患者诉胃脘部隐痛、腹胀症状较前减轻,食欲有所增加,食量较前增加约1/4,大便仍溏薄,但次数减少为日行1 - 2次。
张仲景的补气血方,仅需5味药,从根源上健脾补气血,效果显著
张仲景的补气血方,仅需5味药,从根源上健脾补气血,效果显著脾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就会导致身体的气血补充不及时,女性因为生理期,妊娠期等,气血消耗很大,再加上脾虚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气血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身体病症的出现。
要想治疗气血不足,光补气血还不够,还需要健脾。
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自然也遇到了这样的病症,他老人家当时仅用了一个民间方子就治好了病患。
张仲景在大约50岁左右的时候出任长沙太守,这时他已经是地位很高的官员了,但仍然心系百姓,想要为百姓治疗疾病解决痛苦,但苦于自己年迈,不能四处奔走,心里郁闷至极。
最后,张仲景想到了一个方法,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这两天,把自己的官府的衙门打开,患病的可以随意出入来看病,这也就是后来的中医“坐堂”。
某夏季早晨,一中年男子驾着驴车带着一位妇女来到了衙门,张仲景搭眼一看,那妇人面色暗黄,脸色无华,双眼血丝很重,脸颊也是浮肿的厉害,痘痘,斑点都很明显。
询问症状时,男子抢着答到,说前段时间内人刚诞下一子,本来全家人都很高兴,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最近内人一走动就头晕,耳鸣,眼花,睡觉也是睡不安稳,经常半夜做噩梦惊醒,手脚也是冰凉,大夏天的怕冷。
家里人都说是气血的问题,用了补气血的偏方也不见好,求大人诊治。
张仲景把脉片刻后,观察到妇人舌头黄厚,皮肤松弛,询问道最近宿便是否呈现粘稠,形状软烂?那妇人点了点头。
张仲景说确实是气血不足的原因,但还有脾虚的症状,我给你写一个我游历民间得来的方子,久服后必能见效。
男子拜别张仲景带着妇人离去后,按照方子给妇人服用两个星期左右,果然有效,妇人胃口大好,继续坚持服用一个半月后,脸色红润,头晕眼花等症状基本没有再出现,服用三个月病症就好了七八成,与常人无异。
后来张仲景为了防止此方失传,让男子将此方传播出去,一直流传至今。
这个民间传闻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咱先不管真假,张仲景当时用的健脾补气血方,虽然只用了简单的5种药材,但经过我们中医科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确实对于治疗气血不足,强健脾胃很有好处。
肝郁脾虚、刺血
什么是肝郁脾虚肝郁脾虚症状:探讨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为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与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①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
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给予心理安慰,饮食指导(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尽量除去一切可能造成腹泻加重的因素(不洁饮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或精神抑郁,肠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中医治疗基础方:党参20g,山药30g,陈皮、防风、柴胡、枳壳各10g,白术、白芍、茯苓、薏苡仁各15g,甘草5g。
兼脾阳虚者加炮姜4g,便秘者加当归20g。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疏肝健脾、清肠化湿。
对照组用匹维漠胺50mg,每日3次;蒙脱石散剂(思密达)1包,每日3次。
疗程纪录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一个月,治疗前诊断、检查、记录;疗程中1周观察记录病情变化一次,治疗后复查临床所有检测纪录,并随访2周进行统计。
1.3疗效判定标准[3’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疗效指数为100%,停止治疗后,观察和随访两周无复发。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70%<疗效指数<1()(]%,停止治疗后,观察和随访两周偶有复发。
好转:主要临床症状好转,大便塘、黏液减少停止治疗后症状间断出现,但程度较治疗前减轻。
显效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括。
从中医理论探讨,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脾的运化有赖于肝的疏泄,肝疏泄失常,则肝脾气机不调,肝郁脾虚互为因果。
因此,肝郁脾虚为腹泻型IBs的基本病机“]。
补中益气汤活用5则
的严重失调所致的妇科病之一。 其常见病因不外乎虚 实两端 , 其中虚证以脾虚导致的气血虚弱为主。如:《景 岳全书》 云:“若脉证无火 , 而经早及期者, 乃心脾气虚 , 不能固摄而然” 。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经行先期、 量多色 淡质稀薄、 神疲肢软、 心悸气短或小腹空坠, 舌淡苔薄 , 脉弱无力等气虚象, 辩证治疗上既要补脾, 又要运脾、 醒脾。 而健脾不重在补而贵在运 , 结合妇女的生理特 点 , 处方用药就避免纯补、 壅补及峻消 , 以妨碍气机, 损 脾伤正。 应以消补兼施, 补中寓消 , 消中有补 , 健脾助运 为法。关键在于加减变化, 重视药物剂量。 3 糖尿病性心脏病 王某 , 女 , 68 岁 , 2006 年 4 月 26 日初诊。患者是 � 型糖尿病, 已有六年病史, 近 2 年加重 , 心慌胸闷 , 懒困乏力 , 伴失眠 , 服降糖西药配六 味地黄丸, 效不明显。 诊见: 胸闷, 心悸, 气短乏力 , 心前 区时痛 , 下肢软如踩棉花 , 或肢体麻痛 , 视物模糊 , 口 干 , 体胖 , 小便频数、 夜尤甚。 舌胖质暗、 苔白 , 脉沉细。 空 腹血糖 12. 3mm ol� L , 尿糖 (+ + ) , 心电图示: T 波 倒置。诊断为: 消渴性胸痹 ( 糖尿病性心脏病 ) 方药: 补 中益气汤与生脉散加减, 黄芪、 黄精各 30g, 炒白术 13g , 太子参、 丹参、 葛根、 天花粉各 20g, 麦冬、 佛手、 陈皮 各 15g, 五味子、 川芎、 桃仁、 枳实各 10g , 柴胡、 升麻各 5g, 酸枣仁 12g、 桂枝 9g 。每日 1 剂, 早晚水煎服。5 剂 后胸闷痛, 心悸明显好转 , 发作减少, 连服 30 剂, 胸痛 , 视物模糊, 气短乏力, 体倦肢软消失 , 查心电图正常。 后 将上方研粉做水丸 , 晒干, 日服 3 次, 每次 6 ~ 9g , 服半 年后诸证消除, 随访 2 年未复发。 按: 本病是消渴病常病及多个脏腑, 未及时医治并 发多种病证 , 易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所 致。 《灵枢 五变》 云:“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 。 涉及 心、 肺、 脾、 肾之脏 , 故投补气健脾升清 , 益气养阴降糖 , 活血通络之品, 起到 “气行则血行” 之目的。 拟用补中益 气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 临床屡能获 效。 4 眩晕 赵某 , 女 , 41 岁 , 工人, 2006 年 9 月 16 日就诊。 患者 2 年前渐出现轻微头晕、 乏力, 每在遇劳 累发作。近 1 月来症状加重, 头晕眼花, 时不敢睁目, 心 悸气短不足以息, 终日卧床而症状不减, 饮食, 二便均 可 , 舌质淡、 苔薄白 , 脉沉细。 血常规: 正常, 血压: 90 � 70mm Hg , 心电图正常 , 给服: 杞菊地黄丸加归脾汤加 减 3 剂症状未减。 诊视: 其呼吸气短似喘 , 思之本气下 降 , 引起眩晕 , 故投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中益气 , 升阳举 陷。方药: 黄芪 30g , 炒白术 13 g , 升麻 6g , 柴胡 9g , 知 母、 桔梗、 山药各 15g , 山茱萸 20g, 甘草 5g。 服 3 剂头
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以下是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脾虚湿气大是中医常见的证候,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困倦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治疗脾虚湿气大的中药方子:
**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以益肺气,为佐使药。
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注意事项:本方为健脾渗湿止泻的常用方,脾虚湿盛证以泄泻为主者尤为适宜。
若湿热泄泻者,禁用本方。
以上方子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
在使用中药方子之前,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
健脾祛湿的经方医案
组成: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除痹。
适用于脾虚湿浊,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四肢沉重或酸软无力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腹胀、便溏,四肢乏力,舌苔白腻,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有虚火上炎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苓桂术甘汤
组成:茯苓12克,桂枝6克,白术(切)9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渗湿利水,调和脾胃。
适用于脾胃虚弱,湿困水肿,痰多气滞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湿阻脾胃,水肿,口淡舌胖,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缓,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湿热困脾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香砂养胃汤
组成:香砂10克,半夏10克,人参3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化痰。
适用于脾虚湿困、胃痛、嗳气、呕吐、痰多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有胃痛、嗳气、呕吐、痰多等症,可用此方治疗。
如患者痰湿壅滞困胸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方名: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大枣5枚,陈皮5克,半夏5克
功效:健脾开胃,祛湿化痰,益气固表。
适用于脾虚湿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胸闷嗳气,腰膝酸软等症。
临床应用:患者脾虚湿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胸闷嗳气,腰膝酸软等症,可用此方治疗。
如湿热内蕴等表现,可加减治疗。
肝郁脾虚快速治疗方法
肝郁脾虚快速治疗方法文章目录*一、肝郁脾虚快速治疗方法*二、肝郁脾虚的症状是什么*三、肝郁脾虚如何调理肝郁脾虚快速治疗方法1、肝郁脾虚快速治疗方法常揉肝经的太冲至行间,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100次,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每日敲带脉300次,用拳峰或指节敲打大腿外侧胆经3分钟,拨动阳陵泉一分钟,揉“地筋”3分钟。
这样肝郁的问题会很快解决。
肝郁也是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许多妇科疾病的主因,还有痛经、黄褐斑、偏头痛等病症也与肝郁关系密切,减肥若能连带预防妇科疾患,那才更有长远的意义。
敲带脉擅消“游泳圈”,敲胆经易减臀部和大腿上的赘肉,此二法实为一法,都是在疏通胆经,因为“带脉”也是胆经在腹部的一段。
脾虚可用食补,最好的食物就是山药薏米芡实粥了。
胃寒可去薏米;胃热可去芡实、山药,换成绿豆,绿豆薏米粥,最祛湿热,对于肝旺脾虚,舌苔黄腻的人,最为对症。
如果胃寒、怕冷又脾虚的人,附子理中丸当为首选,此药祛寒湿而养胃,扶中气而健脾。
2、肝郁脾虚吃什么中成药肝郁脾虚可以服用逍遥散进行治疗。
组成药材: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以及当归。
这个中成药是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当归和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具有健脾养心作用,薄荷可以帮助柴胡舒散肝郁,生姜具有温胃和中的作用,可以收肝脾并治疗,气血兼顾的作用,只要是肝郁脾虚,脾胃不和,血虚的患者服用效果都相当明显。
3、脾虚的原因脾是属于土,在五脏中是属于阴中,脾是统血,升清,输布水的作用,人体出生后,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靠着脾来正常循环。
脾虚多数是因为饮食不当,疲劳滚粗,药物,食物损脾或者是慢性肾病等等所致的,损伤脾气也是会造成脾脏功能的衰弱,从而导致脾虚的发生。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是要经过脾脏,而几乎所有的肠胃疾病都是伴有脾虚。
肝郁脾虚的症状是什么肝郁脾虚,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
什么是脾虚-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什么是脾虚?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关于《什么是脾虚?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脾虚,是大家人体不健康的一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造成脾虚出現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
那麼,什么是脾虚?中医学怎么治脾虚呢?
什么是脾虚?
脾虚,为中医学专用名词。
特指因性子亏虚造成的一系列肝脏生理作用紊乱的病理学状况及病证。
包含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症型。
多因饮食搭配失衡.劳逸失度,或病久气血虚所造成。
脾有消化吸收食材中的营养元素和输布水湿及其统摄血液等功效。
脾虚则消化吸收紊乱,并可出現机能减退,水湿失于布散为之湿酿痰,或产生失血过多等症。
脾虚的中医学辨证施治方式:
1.脾虚呕吐
症状:饮食搭配稍不留神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口不干,面白少华,怠倦困乏,舌色淡,苔白腻,脉濡弱。
脾虚呕吐为肝脏孱弱,胃气上逆引发。
论治:健脾和胃止呕。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症状:排便时溏时泻,转变反复,完谷不化,饮食搭配降低,食后脘闷不舒,稍进高热量食物则便量增加,脸色腊黄,神疲惫怠,舌淡苔白,脉沉细。
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胃引发。
论治:健脾胃渗湿治腹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交互。
3.脾虚水肿
症状:身肿,腰下列为甚,按之凹痕不容易修复,脘腹胀闷,食纳降低,脸色食古不化,神疲肢冷,小便缺少,舌色淡,苔白晰,脉沉缓。
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皮肤引发。
论治:温脾利湿消肿。
主方:实脾饮交互。
归脾丸的配方成分和剂量
归脾丸的配方成分和剂量
归脾丸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腹泻等
症状。
其配方成分和剂量十分关键,下面对归脾丸的配方进行详细介绍:
主要成分
1.白术:能健脾胃,固肠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脾虚便
溏等症状。
建议使用量为10克。
2.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可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
不振、脾虚泄泻等症状。
推荐用量为10克。
3.甘草:有和中健胃、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调和归脾丸各药之间的
作用,可防止药物副作用。
建议用量为3克。
4.砂仁:具有行气、化湿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消化功能,预防食物滞
留引起的不适。
推荐用量为3克。
辅助成分
1.陈皮:能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功效。
建议用量
为5克。
2.苍术:具有温中健胃、化湿行气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归脾丸的药性。
推荐用量为5克。
调理剂量
将以上各种成分按照所示剂量进行配比,并按照药方要求进行药材炮制、配制,制成归脾丸剂量每次5-10克,每日2-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连服7-10天为一
个疗程。
综上所述,归脾丸的配方成分和剂量精心搭配,旨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
问题,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在使用药物前建议请咨询中医医师或专业人士的意见,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风险。
临床合理运用五积散
读:五积散应用广泛,许多医生都很喜欢运用此方。
五积散首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云:“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处方:苍白术各15g,桔梗18g麻黄、枳壳、陈皮各15g厚朴、干姜各12g姜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当归、白芍、川芎、肉桂各9g 按:配方剂量与原方有所出入,例如原书苍术为72g改为苍白术各15g,系根据我的经验配制,白术健脾较苍术强,苦甘性缓;苍术辛苦性烈,故前者补多于散,后者散多于补,若脾虚湿困,补运兼施,宜二术同用。
制用法(1)上药共粉碎如黄豆般大粗末,文火炒黄发香即可收贮,勿泄气。
成人每日用30g煎水去渣分2—3次服完。
(2)碾细过筛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次服3—5g,开水送下,或用生姜、红枣、葱头等煎汤为引,依症情选用。
验案举例1、慢性胃肠炎兼带下证1952年土改时,我们配合下乡防病,在昭通大寨公社,该地是高寒山区,气候严寒,治一李姓妇,年34岁,结婚十年未生育。
大便溏泄已有四年,每日3——5次,无脓血,腹部鼓胀疼痛如妊娠状,按之则觉舒适。
并下白带甚多,似米泔水般清稀。
患者消瘦,怯冷,乏力,舌淡白,苔腻,脉沉细而缓。
证属脾肾虚汗作泻,予五积散细末,每次服一包,日二次,早晚用姜枣汤送服,每包重6克,一周后症情明显减轻,腹胀消退,大便白带均减少,再给药一月继续服用。
于53年夏季复诊时病痊愈,面色红润,身体健康。
2、寒热似疟魏××,男,52岁,教师。
于1963年前来我院门诊。
初诊:患者每日下午黄昏时先恶寒、后发热,体温测量在38.5℃左右。
烧至一小时即出汗退凉,如疟状,同时感到两臂及腰酸痛,并咳嗽、胸闷、痰带风泡,胃纳呆滞,饮食少思,舌苔白厚,脉虚数。
如此已一月有余,经注射复方奎宁,中药服过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未效。
五阴生阳方的功能主治
五阴生阳方的功能主治1. 五阴生阳方的概述五阴生阳方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方剂,它以调节五脏阴阳平衡为目标,通过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来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该方剂由中医药理论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和五脏对应的功能主治气血病症构成。
2. 五阴生阳方的组成和用药五阴生阳方的组成包括以下药物:•炙黄芪:具有补气养阴、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脾胃虚弱等症状。
•麦冬: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肺燥干咳等症状。
•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虚湿泻等症状。
•藿香:具有疏散风寒、止呕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肠胃寒痛、呕吐等症状。
•石菖蒲:具有燥湿开窍、安神定志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脾胃、失眠健忘等症状。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血虚头晕等症状。
3. 五阴生阳方的功能主治五阴生阳方主要用于调和五脏阴阳失衡导致的病症,可以起到以下功能和主治:•调和心脏功能:五阴生阳方可以补益心脏阴血,缓解心脏疲劳、心悸气喘等症状。
•调理肝脏功能:五阴生阳方可以平衡肝脏的阴阳,缓解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等症状。
•调节脾胃功能:五阴生阳方可以健脾养胃,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
•调养肺脏功能:五阴生阳方可以滋阴润燥,缓解肺燥干咳、气虚乏力等症状。
•调护肾脏功能:五阴生阳方可以温补肾阳、养肾阴,缓解肾虚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以上所述功能主治仅为方剂的一般作用,具体的病症和治疗效果还需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使用。
4. 五阴生阳方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五阴生阳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医嘱用药:使用五阴生阳方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体病情进行剂量和用药调整。
•禁忌症: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或避免使用。
•过敏反应:对五阴生阳方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应避免使用该方剂。
•副作用:个别人群可能出现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醒脾汤5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醒脾汤5方1《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天麻、半夏(姜制)、橘红、全蝎(去毒)、僵蚕(炒)、甘草(炙)、木香、仓米、胆南星。
功能主治:慢惊风,气虚而挟痰者;阴痫之轻者,手足厥冷,偃卧拘急,面色青白,口吐痰沫,声音微小,脉来沉细。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服。
2《魏氏家藏方》卷五。
组成:天南星(炮)、藿香叶(去土)、附子(生,去皮脐)、冬瓜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胃病。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10片,枣子1枚,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3《宋氏女科》。
组成:陈皮、厚朴、甘草、神曲、砂仁、枳实、干姜、麦芽、苍术。
功能主治:产后停食,胸膈饱闷,身发寒热,不思饮食者。
用法:用水2钟,加生姜3片,煎服。
4《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白术1钱,黄耆1钱,人参1钱,茯神1钱,酸枣仁7分,地骨皮7分,远志7分,柴胡5分,甘草5分,桔梗5分,黄连5分,木香5分,香附5分,龙眼肉7个。
功能主治:怀抱郁结,思虑伤脾,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壅肿,疼痛不眠,心烦不安,神气不清。
用法: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8分,不拘时候服。
5《普济方》卷三九五。
组成:人参、白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炒)、白附子、藿香、白僵蚕、甘草、升麻、酸枣仁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脾虚多困,不思乳食,欲生风候。
用法:3岁每服1钱,加冬瓜子3-7粒,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服2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