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研究材料的特征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计量时间3.1.时间在流逝1.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去判断时间。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太阳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圭表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
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4.日晷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
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5.实验一: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实验材料: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表等等。
实验要求以及方法:①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
②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③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
实验现象: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实验结论: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
通常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计量时间。
除了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我们还可以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
6.研讨问题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帮助古人计时?方法一,利用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
方法二,利用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制作成日晷来计时。
因为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人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制作成可以计量时间的日晷。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的表面》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珠穆朗玛峰 B.青藏高原 C.喜马拉雅山脉5、地形地球仪上,长江中下游的颜色主要是( )。 A.绿色 B.棕色 C.蓝色(六)、综合分析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 球仪有哪些异同?
【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1、海洋 2、岩石 土壤3、平原(二)、判断题1、× 2、√ 3、√ 4、× 5、× 6、√ (三)、选择题1、C 2、C 3、B 4、C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地球表面常见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少比较几种 地形的典型特征,也很难视察到几种地形的全貌,需要教师提供图片、 视频等资料。制作地形立体图形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也需要 小组成员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要求:包含两个地形,可以是模拟南京等真实的地形,也可以自己想象 的地形。
材料:纸板、废纸、塑形布、海绵、泡沫板、丙烯材料等
(出示两个地形立体模型视频)这是两种常见的制作立体地形模型的方 法——堆叠法与覆盖法,同学们可以参考使用。
3.设计:同学们可以先商定你们想要制作的地形、选用的材料和选定的 方法,完成设计稿后,经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再进行制作。由于课堂时间有 限,请同学们课后设计立体地形模型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合作制作立体地形 模型,并在下一节课中向大家展示,我们会在科学室举行地表模型展,请同 学们完成制作后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地和森林。( )5、海底的地形比较平坦。( )6、使用旧衣服做地形的立体模型
可以降低成本,勤俭资源。( )
(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 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 低”2、(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散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3、右图反应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A.西部多 高山,东部多平原 B.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C.以平原为主4、地球上的海 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A.21% B.50% C.71%
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笔记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它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3.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内所有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4. 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内不同生态系统的数量和类型。
5. 遗传多样性指的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的丰富程度。
6.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其他资源。
7.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制定了许多法律、公约和条例。
例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 各国也在本国立法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
3.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仅是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出一份力。
4. 科学家们也在探索更加创新的方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人工繁育、种质资源保存等。
5. 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需要我们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提高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2.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经济发展也有着直接影响。
许多重要的农作物和家畜都是依赖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来提供材料基础的。
3. 生物多样性也对人类的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4. 正是由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我们才更应该去保护它,让它继续为人类的福祉和地球的生态平衡发挥着作用。
结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的保护事关全人类的未来。
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包括:1. 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这些器官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这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阳光等条件。
3.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4. 动物的种类和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介绍了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 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生存,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等。
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性。
6. 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胎生和卵生。
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孵化过程,有的则需要经过变态发育。
7.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则水资源匮乏。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8. 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从地表、大气和地下水源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9. 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10. 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自然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如节约用水、保护森林、治理污染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课题一:研究材料的特征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对研究材料的特征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5,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材料:文具盒,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块等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导线,钢笔,粉笔,磁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材料二、找一找我们周围的材料让学生找物品,分辨所使用的材料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师进行小结:我们身边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三、我们一起来做研究计划让学生认识提供的材料师:你认为它们的哪些特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学生根据经验提出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特征各小组从中选一个特征来研究,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工具讨论:制定研究计划四、动手研究师交代研究中注意的事项,分小组研究材料的某一特征,交流:自己研究的内容,使用的方法,选用的工具,研究的成果,研究中的新发现五、扩展师:你们还想研究哪些内容呢,?学生制定课后研究计划,讨论课后研究的注意事项课题三:各种材料的锅教学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已有认识做出大胆的预测2,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会做简单的对比实验3,体验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4,认识材料在传热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5,初步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个概念6,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一些热的不良导体和良导体教学重点:目标1,4,5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材料: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等工具:酒精灯,三脚架,打火机,小瓶盖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家里都有锅,能够做锅的材料有哪些特点呢?二、预测:这些材料能做锅吗师:以下材料,你能用它们制作可以装水和加热的锅吗?学生分析提供的材料,预测哪些能做锅,预测哪些不能做锅,写出自己的理由三、设计研究方案让学生讨论:如何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呢?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四、完善方案让学生讨论:我们的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相互交流,最终完善实验方案五、实验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六、交流整理,形成结论交流整理实验结果,得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七、扩展实验做“纸锅”实验课题四:被种下的材料教学目标:1,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材料变化的因素2,能对材料发生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3,意识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4,事物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的5,知道影响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知道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教学重点:目标2,5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铁片,铜片,塑料,棉布,纸巾;铁铲,刷子,放大镜,报纸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如果我们把材料象种子一样种在地里,材料会发生变化吗二、制定实验计划让学生讨论:把材料种在地里可以研究材料的什么特征,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材料的变化,种在什么地方才可以分别研究可能十材料发生变化的因素;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材料研究比较好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制定小组研究计划三、记录材料的初始状态四、种材料五、挖材料六、讨论观察方法师:我们需要观察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学生讨论确定观察方法七、对比观察分小组观察材料的变化情况八、交流整理学生相互交流:这些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因素影响了材料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将材料进行分类九、播种信息师:把材料埋在地下100年后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生预测,哪些材料发生变化,哪些材料不发生变化,讨论:用什么材料包装写好的信息课题五:材料的选择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材料2,能把物品的功能和材料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3,意识到只有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物品才能发挥物品的正常功能4,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处5,知道选择材料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准备:接线板,电熨斗,眼镜,保鲜薄膜,塑料水杯,牙刷,拖鞋,电线等教学过程:一、研究物体的不同部分要用不同的材料师出示接线板,电熨斗,眼镜问:这些物品用了什么材料,用这些材料有什么好处?学生试着回答二、研究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知道的塑料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塑料制成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利用了塑料的那些方面的特征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不同的物品,可以制成哪些物品,利用了材料的什么特征小结:一种材料可以制成多种物品,人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来充分利用材料三、研究物品用了不合适的材料的后果师出示:装水的布袋,塑料刀具,橡皮榔头,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使用这些物品会出现什么问题四、讨论:在选材料制作物品时,因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交流总结:选材应考虑的因素有:物品的性能,材料的特征,成本五、制作可多次使用的草稿本调查:一个学期用多少草稿本,浪费多少。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上册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环境对生物的形态构造及生活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概念“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从实验中获得信息”●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
“秋冬季的生物”●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活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生存,生物要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动物的栖息地"●动物生活的环境叫做栖息地,它包括动物生活区域内的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建立栖息地"●建立某种动物的栖息地,要了解、满足这种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记录动物的特征"●特征是一种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别明显的标志,它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动物和人类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关联.“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动物、植物、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都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第二单元《在阳光下》核心概念●光沿直线传播,能被物体反射.●太阳光可以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光强热量大,光弱热量低.具体概念“我们知道的太阳"●太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阳光下的影子"●太阳是地球上光的主要来源,阳光下的不透明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关。
●光是直线传播的。
“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借助物体可以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广泛运用.“美丽的彩虹”●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阳光下的物体"●我们看到的物体都会反射太阳光,物体反射太阳光和吸热的能力和物体的性质有关.“光强与光弱”●阳光下的物体比背阴处的物体温度高.●阳光下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弱程度有关,同一物体受光越强,温度越高.“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的标题是“植物茁壮成长”,本单元是围绕植物的生长过程展开的。
植物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它们能够提供我们需要的氧气和食物,同时也能美化我们的环境。
所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我们将会学到许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比如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等等。
首先,我们将学习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这几个条件。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没有阳光,植物就无法生长。
水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没有水分,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如果土壤中没有养分,植物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生长。
其次,我们将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生长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播种、发芽、生长和结果四个阶段。
在播种阶段,植物的种子开始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形成幼苗。
在发芽阶段,幼苗会不断地向上生长,直至成为一棵小植物。
在生长阶段,植物会不断地生长,其根系会向深处伸展,茎和叶子也会不断地生长。
在结果阶段,植物会形成果实,这个过程也是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部分。
除了以上内容,我们还会学习到植物的根、茎和叶子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植物的根系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也能固定植物在土壤中,保持植物的稳定。
植物的茎负责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其他部位,同时也能支撑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通过叶子植物可以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来合成养分。
在学习单元内容时,我们还会进行一些实验和活动,以加深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比如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也可以观察不同植物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的差异等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参与一些植物的栽培和养护活动,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植物的生长,来加深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2)科任:第三单元材料第一课时研究材料的特征教学目标:1. 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2. 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4. 通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5. 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6. 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7. 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8. 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材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材料:文具盒、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陶瓷片、石块、木材、纸片、棉花、橡皮泥(几种片状材料的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其他自选材料。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小电珠、导线、钢笔、油性笔、粉笔、磁铁,其他自选实验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今天穿的衣服各种各样,这些衣服老师都喜欢看。
你们知道这些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制作衣服的布料就是材料,制作纽扣的塑料,制作拉链的金属也是材料。
”“桌子是用什么制成的?树木(铁)也是材料。
”“我们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
从今天开始没就来研究材料。
”二、探究内容:1.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材料。
?师:“找我们周围的物品,辨认它们分别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
可以找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或鞋子,找学习用品,也可以在教室里找各种物品,找你知道的各种物品。
在辨认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要认真分辨。
”?学生找物品,分辨艘使用的材料。
?把找到的材料填在书上的表中。
名称构成的材料我的上衣圆珠笔教室的窗户?交流:我们找到的材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教科书分析
•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对地球内部一直 存在着无限的遐想,并产生了很多于 此有关的问题,而小学生的这种探究 欲望尤为强烈。本课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地球内部的秘密,解决他们心中的 疑惑,使他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 点形成科学的认识。
本课活动设计
•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猜测,并说明根据。目的是为 导入新课做铺垫。 •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组织学生讨论并阅读教材。目的是拓宽学生 的视野。 • 活动三:做地球结构模型 组织学生独自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模型, 然后小组交流。目的是加深体验新知识。
►本单元三维教学目标侧重点:
1、科学研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 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通过观察、 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其他同学的 不同观点和评价,学会与他人交换意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学会 欣赏大自然之美;体验到科学探究应尊重证据;认识到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3、科学知识:知道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 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体传播到达人 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 法。
8、谁能传播声音
•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 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 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 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 声音传播的实验。 2、知道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现象以及电和磁的相关知识。
地形及地形的特点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同时,地球上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的地形特点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此外,这一单元还介绍了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包括地球内部的结构、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火山的类型和喷发方式等。
同时,还强调了自然现象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等。
电和磁是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重点,主要包括简单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电磁铁的性质和用途、磁力的大小和方向、地球是一个大磁体等知识点。
这一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电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总之,五上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该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天空中的云彩
- 研究云的种类和形态
- 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 探索云与水的循环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图
- 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分布
第三单元: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 分类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各类动物的生存环境
- 探索动物的生殖方式、生长发育及传染病的预防
第四单元:秋天里的一切
- 研究秋天的特点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秋天农作物的收获
第五单元:让我们行动起来
- 探索力和运动的关系
- 研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器官
-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第六单元:水中的仙境
- 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来源
- 探索水的不同状态和净化方法
- 研究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水的特性和水的循环。
下面是对该单元的详细描述: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具有独特的特性和重要的功能。
首先,水具有透明、无味、无色的特点。
这意味着我们通过肉眼无法看到水的颜色,也无法品尝出水的味道。
其次,水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都能出现。
在高温下,水会变成蒸汽;在常温下,水是液体状态;而在低温下,则会变成冰。
水的这种特性,使得它在地球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水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首先,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人体约70%是由水构成的,水对于我们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水具有溶解能力。
许多物质可以通过水的溶解而融入到水中,这样可以更好地运输和分解,满足生物的需求。
再次,水还具有吸热和释热的特性。
水的高比热容使得它能吸纳和释放大量的热量,这在调节气候和温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的存在也与水的循环密切相关。
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首先,太阳能使水面上的水变成蒸汽,形成云,这个过程叫做蒸发。
然后,蒸汽在大气中升高,经过冷却后变成水滴,从而形成云,这个过程叫做凝结。
接着,水滴在云中聚集成水珠,增加重量后,会从云中下降,形成降水,包括雨水、雪和冰雹。
最后,降水会进入地球上的湖泊、河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这个过程叫做沉淀。
地下水通过地下水流或渗漏出来,最终回到海洋,完成了水的循环。
水的循环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水的循环可以将水输送到不同地方,滋润植物生长,同时水的蒸发又能带走地表的热量,调节气候。
此外,水的循环还可以将有害物质从大气中带到地面,净化大气,提供清洁的空气。
总而言之,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水的特性和水的循环。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水的透明、无色和无味,以及水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
我们还了解到了水的重要功能,如构成人体的一部分、具有溶解能力以及吸热和释热的特性。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科学教学工作,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的内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生物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物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能量本章主要介绍了能量的常见形式和转化。
通过实验和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能量的重要性和转化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第四章:地球与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和环境保护。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环境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天文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月亮、太阳的关系以及星空中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天文现象,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科学探究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科版)通过选取生物、物质、能量、地球与环境、天文和科学探究等主题,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案中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教案的指导,相信学生们将在科学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和乐趣,提前走向科学的殿堂。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通常涉及“光与色彩”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该单元可能涵盖的一些主题:
1.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光的反射:探究光在遇到不同物体表面时的反射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光的折射:学习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例如在水中或玻璃中的折射。
4.透镜:认识透镜的种类和作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5.颜色:探究光的颜色和混合颜色的原理,了解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
6.光与生物:了解光对生物的影响,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视觉。
这仅是一个大致的单元内容概述,具体的课程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学要求而有所不同。
部编本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引言本文档对部编本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进行解读,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
教材概述第三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科学实验展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之间的作用: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物体的质量是什么,并且探究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2. 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并且了解运动是相对的。
3. 摩擦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观察摩擦力的作用,并且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容积: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准确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容积。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第三单元的教材,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研究目标:1. 理解物体的质量是什么,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
2. 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并且能够观察和描述这种作用力的结果。
3.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并且理解运动是相对的。
4. 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并且能够观察和描述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学会使用准确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容积。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理论的应用。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总结第三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科学实验展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涵盖物体的质量、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摩擦力以及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容积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出一系列的科学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技巧。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分析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三单元内容。
该单元涵盖了一系列科学主题,包括动物繁殖、植物繁殖和人类生殖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材内容1. 动物繁殖本单元首先介绍了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插图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动物的生殖器官、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和生殖过程。
在研究中,学生将了解动物的雌雄性别、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重要概念。
2. 植物繁殖第二部分介绍了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材通过插图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了不同植物的繁殖器官和繁殖过程。
学生将了解到植物的花部结构、传粉和结籽过程等重要知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如植物的分株和扦插。
3. 人类生殖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关注了人类的生殖过程。
教材中详细描述了男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讲解了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
教材还提醒学生关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增强他们的意识。
教学建议在教授这一单元时,教师应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实际的例子。
可以使用图片、图表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生殖过程中的关键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实验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殖过程的认识。
结论通过分析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三单元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单元所涉及的动物繁殖、植物繁殖和人类生殖等主题都是孩子们在学习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知识点。
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这份分析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和多样性。公平性要求实现代内和代际间的公平;持续性要求实 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协调发展;共同性要求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和合作;多样性要求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文化多样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全球治 理体系变革等。
科学、技术与社会
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 响,以及科学技术在解决社会
问题中的应用。
02 生物与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形态适应
生物通过改变身体形态或结构来 适应环境,如极地动物的厚皮毛 和脂肪层,沙漠植物的深根系和
减少叶片面积等。
行为适应
生物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 如迁徙、冬眠、觅食行为的变化等。
境。
夜行性习性
一些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如 猫头鹰、蝙蝠等。
群居习性
一些动物喜欢生活在群体中, 如蜜蜂、蚂蚁等。
动物行为和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01
适应环境
动物的行为和习性是对环境的适应结果,有助于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成功
率。
02
影响环境
动物的行为和习性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捕食者可以控制猎物种群的
数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幼苗生长
在光照和营养条件下,幼 苗开始生长,子叶展开, 逐渐长出真叶。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营 养器官的生长,不断积累 营养物质,为生殖生长打 下基础。
植物发育的阶段和特点
幼苗期
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生 长阶段,主要特点是生长 迅速,对水分和养分需求 量大。
营养生长期
植物在幼苗期后,进入营 养生长期,此时植物主要 进行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 化,为生殖生长做准备。
五年级上册前三单元科学总结
五年级上册前三单元科学总结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我们了解到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且它们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首先,我们了解到固体物质的特点是有形状和体积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大。
固体也有不同的硬度、脆性和延展性。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固体物质,比如铁、木头和纸张等。
其次,液体的特点是有体积而无固定形状,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可以自由流动。
液体也有不同的黏稠度和流动性。
我们学习了一些液体的例子,比如水、牛奶和油等。
另外,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弱,因此它们可以自由扩散和流动。
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气体,比如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除了物质的性质,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变化。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进行转化。
物理变化并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化学变化则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变化过程。
总的来说,第一单元让我们对物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并学会了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知识。
第二单元:力和机械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力和机械的知识。
我们了解到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者产生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者改变方向。
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力,比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等。
我们了解到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力的单位——牛顿来表示。
我们还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此外,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比如杠杆、轮轴和斜面等。
我们了解到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使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有效。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还学习了一些与力和机械相关的现象,比如简单机械的运用、滑坡、刹车和摆钟等。
第二单元的学习让我们对力和机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明白了力的作用和机械的运用,同时也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知识。
第三单元:能量与能源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能量和能源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研究材料的特征》教学设计
海宁市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沈千
学生、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材料”是什么?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要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教材的第一部分就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提供给学生选择研究的物品尽量丰富、制作物品的材料也尽可能多样。
然后组织学生对所提供的物品进行整理,分辨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如下的记录表:
通过对比较多的物体构成材料的统计,使学生在思维中形成“材料”的概念,初步了解一些材料,为下面环节的进一步深入探究做好铺垫。
面对这么多的材料,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因为材料的特征很多,是不是逐个进行研究呢?显然,在课堂上是做不到的,这也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就提供给学生一些有结构的材料,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材料: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块、木材、纸片、棉花、橡皮泥。
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显现材料的各种特征,也与所提供的研究活动相适应。
当然在课外还可以让学生选择更多的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如自己身边的材料与教室周围的一些材料等。
对于提供的这些材料,我们要研究它们的哪些特征呢?我先根据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哪些特征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工具以及提供的材料学生头脑也就会进行关联性思维,从而自行产生一些要研究的材料的特征,如看到放大镜与砂纸学生会意识到要研究颜色、光泽;看到磁铁学生会意识到可以研究材料的磁性;看到电路检测器学生会意识到可以研究材料的导电性。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研究前进行思考、计划。
确定了研究内容后,组织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引领学生经历对材料特征的研究过程,并获得一些关于材料特征的科学知识,最后在学生对材料的某一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选择材料的其他特征进行研究,将学生对材料特征
探究的兴趣保持到课外。
这也是科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
教学目标:
1. 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
2. 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
3. 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4. 通过对材料特征的研究,意识到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5. 通过小组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6. 对研究材料特征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7. 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8. 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材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材料: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陶瓷片、石块、木材、普通纸片、棉花、橡
1
皮泥(几种片状材料的大小、厚薄基本一致);其他自选材料。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小电珠、导线、油性笔、粉笔、磁铁,其他学生自选实验工具。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