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精品
全国地名普查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方案
全国地名普查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方案为确保X年度我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X年地名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现制定X年度X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今年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攻坚之年,为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X年我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各项工作任务,区地名普查办要组织协调辖区各单位各部门科学有序的进行普查工作;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负责做好行业内地名普查数据入库的资料核实补录和验收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强化目标任务,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完成本单位内地名普查验收自查、资料上报等工作。
二、目标任务(一)区地名普查办公室1、按照国务院普查办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部署,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验收前的自查工作,并于X年4月30日前验收所需资料完整上报市地名普查办。
2、完成本级地名普查中地名标准化处理、设置地名标志、建立数据库、制作成果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集中精力从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方面,做好辖区内整体普查验收工作的数据核查及资料汇总工作。
3、加强本级涉密资料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工作流程操作规范。
进一步加强强化对外包单位的质量技术监理及合同履行情况的督导。
4、进一步做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编纂出版地名出版物,积极开展地名成果开发应用工作。
5、做好地名普查信息报送、年度普查总结上报工作。
(二)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1、积极参与地名普查工作做好行业内地名普查的组织协调工作。
2、全面完成本行业涉及地名的普查数据、相关资料的整理、甄别和提供工作。
3、及时提供和上报地名普查所需各类资料和数据,配合做好地名乱象整顿和标准化处理工作。
做好年度地名普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总结。
(三)辖区内其他各单位积极配合区地名普查办填写相关登记表,提供相关普查数据资料,对反馈资料认真核实确认,确保普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今年地名普查验收工作。
X年是地名普查进入实施阶段的总结验收之年,各单位应切实抓好普查验收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普查验收的各项要求,逐条梳理、逐项检查;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始终保持高度重视,思想不放松、干劲不减速,将强各部门协调、配合、沟通,努力提高普查工作效率,确保我区普查验收工作顺利完成。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3篇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3篇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普查范围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区域以外的全国所有陆地国土(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一、目标任务(一)查清、采集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
作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我国的所有地名及其相关属性信息。
调查每条地名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名的用字、读音和名称的由来、含义及沿革;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概况,包括位置信息、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除此之外,要注重深入挖掘地名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古老地名和传统地名所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地名标准化处理。
普查过程中要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入库地名进行审定;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大”、“洋”、“古”、“怪”、“重”的乱象。
(1)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
中国大的山川河流名称早已约定俗成,而许多小的山体、河道、关隘、山口、洞泉、岛礁等,尚有不少重名、无名等问题。
随着人们的探索活动频繁、区域扩大,一些地理实体名称覆盖率低,许多山地、山峰、盆地等无名状况比较普遍,在需要指称时感到不便。
一些地理区域或只有大范围的泛称,而无亚区域名称,更无较小地形区名称。
有的地理实体虽有名称,但属于个人或团体命名,未取得社会共识,其称谓存在重名或不确定性。
(2)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
目前我国地名尤其是居民地地名中存在较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如城市居民区名称用词混乱、新生街路名杂乱无章、大型建筑物名称五花八门、地名使用存在随意性等问题;部分区域内还存在着一地多名、一名多写和重名的问题;在一些地域偏僻或一些小地名中,仍存在地名词语含义不健康、低级庸俗的问题。
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吴府办〔2011〕41号关于印发《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根据部、省有关文件及湛江地名普查办〘关于印发<湛江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今次地名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计划用18个月时完成。
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次地名普查任务,全面推进吴川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地名管理工作水平。
现就开展吴川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地名普查的任务和目的第二次地名普查范围包括我市15个镇(街),普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地区的地名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在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为社会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地名信息。
地名普查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了解本辖区内地名构成的基本情况。
地名普查的内容相当广泛,除实地考察外,还要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其中包括:现有地名、暂用地名、尚无地名的现状和分布,以及当地历史演变、风俗传统、人口民族、人文特点、自然特征等情况。
地名普查要与地名法规要求紧密结合,通过普查,充实完善吴川地名数据库、地名储备库、老地名保护和消亡地名资料库。
全面提升我市地名管理和地名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湛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地名普查的具体范围此次地名普查涉及到我市的共分为12大类、145个子类。
(一)行政区域名称(县、市辖区、乡镇、街道);(二)非行政区域(矿区、农场、林场、牧场、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名称;(三)居民点名称(自然村(居)、住宅小区、楼盘、商住小区);(四)交通运输设施名称(铁路、公路、街巷、公交车站、汽车站、火车站、航空港、港口、渡口、码头、停车场、桥梁、隧道);(五)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六)水利、电力设施名称(池塘、水库、蓄<泻>洪区、水渠、堤坝、发电站);(七)纪念地与风景点(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区、纪念地、遗址)名称;(八)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九)建筑物名称(房屋<有地名意义的以及地型建筑物、住宅区和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馆);(十)陆地水系名称(河流、湖泊、河岛、湖岛、井、泉、峡谷);(十一)陆地地形名称(平原盆地、丘陵、山脉、山峰、沼泽、森林、洞穴);(十二)海域类名称(海洋、海湾、海峡、岛屿、群礁、群岛、海岸、岬角、半岛)。
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规程
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地名普查是为了掌握我国各地区地名的实际情况,维护地理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一项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地名普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保证普查工作的全面有效,制定本规程,明确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管等程序。
工作目标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掌握全国各地区地名情况,包括地名的分类、起源、固定、标识、利用等其他相关信息。
通过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完整的地理信息数据系统和地名库,提高地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工作内容1.制定普查方案根据国家及省、市、县等级的法规要求,组织编制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方案,明确普查程序、时间、范围、内容、工作标准、技术规范、普查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2.组织人员培训根据普查工作的需要,为普查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
3.确定普查范围根据总体方案,明确普查工作的范围、地区和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涉及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
4.实施地名采集根据普查方案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地名采集工作,采集的对象包括各种地名,如地区、县城、乡镇、村庄、河流、山峰等多种类型的地名。
5.录入数据对采集的地名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理、整理、引证、标准化、规范化等工作。
将处理后的数据录入到地名数据库中,并进行管理和维护。
6.提升地名信息规范性通过普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地名错误、重名、简称等问题,提高地名信息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
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出版地名册、地图等等,宣传和普及相关的地名知识和规范。
工作流程1.组织编制普查方案2.制定普查计划3.组织人员培训、准备技术设施4.实施地名采集5.录入数据6.做好数据管理和维护工作要求1.根据地名普查工作要求,全面、规范、准确、及时的开展普查工作。
2.完善地图制作标准,提高地名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用性。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备案制度,保证地名信息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普查工作计划
普查工作计划普查工作计划篇一2016年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计划篇一:为切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结合鹿峰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目的和意义组织开展第三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为:一是所有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二是所有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三是所有农业经营单位;四是所有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普查的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三、时间进度安排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从2015年开始筹备,到2018年结束,大约需要3年左右时间。
普查的时点标准是2016年12月31日,时期标准是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整个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普查准备阶段。
国家要求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在2016年四季度以前完成。
主要工作包括:拟定工作规划、组建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制定普查方案、布置普查任务、培训普查人员、开展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是现场登记阶段。
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5月为农业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阶段。
主要工作是:开展普查前的总动员、确定普查小区、组织清查摸底调查、组织现场调查、完成乡镇表和行政村联网直报等。
第三阶段是数据质量抽查和数据处理阶段。
从现场调查结束到2017年12月底基本完成。
主要工作是:开展数据质量抽查、普查数据的审核汇总、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的分析、主要数据的发布和普查资料的编印。
第四阶段是工作总结及资料开发阶段。
从数据处理结束后到2018年12月底基本完成、主要工作是:做好普查总结和表彰、普查资料的深度开发、普查成果的发布、农村统计调查基础信息系统的建立、普查文件汇编和归档。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名的保存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记录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中国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本文将介绍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名的普查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对地名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全国性调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的变动和增长非常迅速,因此需要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来更新和补充地名数据库。
二、目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包括城市、乡村和自然地理特征等各类地名。
通过普查,可以建立一个准确、完整、规范的地名数据库,为国家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地名保护和地名文化的传承。
三、普查内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地名进行登记和调查。
普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的名称:包括城市、乡村、山川、湖泊等各类地理要素的名称。
2. 地名的位置:通过GPS定位技术,准确记录地名的经纬度信息。
3. 地名的来源:调查地名的来历和命名背后的故事,包括文化、历史和民俗等方面。
4. 地名的特征:对地名的特点进行描述,如地貌、水系、气候等。
5. 地名的语言学研究:对地名的语言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音韵、语义等方面。
四、普查方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调查:组织专业调查人员深入各地对地名进行实地调查和登记。
2. 数据整理:将调查获得的地名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准确、完整的地名数据库。
3. 技术应用:利用GPS、遥感、卫星图像等技术手段对地名进行定位和空间分析。
4.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评估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意义和预期成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意义和预期成果包括:1. 了解地名的分布和变动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一、前言地名普查是为了了解全国各地的地名情况,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已经在2010年进行,为了及时掌握地名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必要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本文档旨在描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
二、普查目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全国各地地名情况,包括地名的名称、位置、词义、来源等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名标准化和地名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全国各地的地名数量和分布情况。
2.了解各地地名的来源和演变历史。
3.归纳地名的词义和命名规律。
4.识别存在问题的地名,如重名、误名、混淆等。
5.形成全国统一的地名标准。
三、普查内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名称收集各地的地名名称,包括地点、景观、道路、建筑等各类地名。
2. 地名位置记录地名的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行政区划、所属街道、乡镇等。
3. 地名词义描述地名的词义和含义,分析地名的来源和命名原因,如地理特征、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
4. 地名来源收集地名的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地名的演变历史和来源渊源。
5. 地名管理整理、归纳地名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出改进地名管理的建议。
四、普查方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1. 实地走访选取各地的代表地名点,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走访,记录地名的名称、位置和词义等信息。
实地走访的重点是收集准确的地名位置信息。
2. 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分发给各地普查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地名的来源和演变历史等信息。
问卷调查的重点是了解地名的词义和命名规律。
3. 文献研究查阅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籍,收集地名的历史记载和相关资料。
文献研究的重点是了解地名的来源和演变历史。
五、普查组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由国家地名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普查指导组、普查工作组和普查技术组等。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3篇
地名普查工作计划3篇3篇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强国防建设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普查范围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区域以外的全国所有陆地国土(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一、目标任务(一)查清、采集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
作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掌握我国的所有地名及其相关属性信息。
调查每条地名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名的用字、读音和名称的由来、含义及沿革;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概况,包括位置信息、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除此之外,要注重深入挖掘地名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古老地名和传统地名所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地名标准化处理。
普查过程中要根据国家地名管理的有关法规对入库地名进行审定;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上存在的大、洋、古、怪、重的乱象。
(1)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
中国大的山川河流名称早已约定俗成,而许多小的山体、河道、关隘、山口、洞泉、岛礁等,尚有不少重名、无名等问题。
随着人们的探索活动频繁、区域扩大,一些地理实体名称覆盖率低,许多山地、山峰、盆地等无名状况比较普遍,在需要指称时感到不便。
一些地理区域或只有大范围的泛称,而无亚区域名称,更无较小地形区名称。
有的地理实体虽有名称,但属于个人或团体命名,未取得社会共识,其称谓存在重名或不确定性。
(2)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
目前我国地名尤其是居民地地名中存在较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如城市居民区名称用词混乱、新生街路名杂乱无章、大型建筑物名称五花八门、地名使用存在随意性等问题;部分区域内还存在着一地多名、一名多写和重名的问题;在一些地域偏僻或一些小地名中,仍存在地名词语含义不健康、低级庸俗的问题。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一、背景介绍地名普查是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管理,获取地名信息的一项工作。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地名普查不仅对地理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于1983年启动,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收集工作,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
然而,由于国情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第一次地名普查的数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提高地名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国家决定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本文将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实施计划、工作流程和相关要点。
二、实施计划1. 时间安排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工作计划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预计用时半年,包括组织架构建设、人员培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预计用时两年,包括地名调查、数据采集、整理等。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预计用时半年,包括数据分析、质量评估、报告撰写等。
2. 资源投入为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具体投入如下:•人力资源:组织设立指导小组,配备专业调查员和技术人员。
•物力资源:提供调查用车、测量工具、数据采集设备等。
•财力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用于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等。
3. 组织架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组织架构如下:•指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省级普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县(市、区)级普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的具体实施和数据采集工作。
三、工作流程1. 准备阶段•组建指导小组:由地理信息部门和普查部门共同成立指导小组,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员工培训与选拔:开展培训,培养地名普查员的调查技能和专业背景。
•制定地名普查方案:细化工作计划、调查内容和方法。
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
xx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x政发〔2014〕38号)精神,为切实开展好我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本次地名普查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普查任务目标查清全县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基本情况、标准名称、别名、简称、地名读音、罗马字母拼写、少数民族语书写、使用时间、地理位置、地名含义、来历、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括、语种、密级、多媒体信息等基本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
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地名基础信息资料和相关属性信息资料,对有地无名但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
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对重要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的设置,做好普查成果验收上报,为履行各项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提供重要依据。
二、普查范围本次地名普查共涉及11大类:(一)行政区域名称(乡、镇);(二)非行政区域名称(矿区,畜牧场、林场,工业区、开发区);(三)群众自治组织名称(村委会、居委会);(四)居民点名称(城镇、农村);(五)交通运输设施名称(公路、街巷、汽车站、桥梁);(六)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名称(井、水库、水渠、堤坝、发电站);(七)纪念地和风景点名称(自然保护区、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纪念碑、古迹、寺、庙、教堂、公园、风景区);(八)建筑物名称(有地名意义的大型建筑物、建筑群和1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九)单位名称(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军事单位、其他:如公检法);(十)陆地水系名称(河流、水库、泉);(十一)陆地地形名称(平原、山、山峰、丘陵、洞穴)。
三、时间安排根据上级部署,我县地名普查工作从2014年9月开始到2018年6月30日结束,分五个阶段进行。
地名普查宣传方案例文
地名普查宣传方案例文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地名文化,我国启动了地名普查工作。
本次宣传方案旨在提高地名普查的公众参与度,让更多人了解地名普查的重要性。
二、目标定位1.提高地名普查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工作;2.增强公众对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3.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地名普查工作。
三、宣传策略1.线上宣传(1)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发布地名普查相关内容,以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展示地名的趣味性和历史价值;(2)开展线上话题互动,如“地名故事”、“地名变迁”等,邀请网友分享自己所在地区的地名故事,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3)与知名网络博主、意见领袖合作,扩大宣传影响力。
2.线下宣传(1)在公共场所设立地名普查宣传展台,展示地名文化,发放宣传资料;(2)举办地名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地名的来历、变迁等,提高公众的地名文化素养;(3)组织地名摄影比赛,鼓励市民拍摄家乡的地名景观,弘扬地名文化。
3.融合宣传(1)结合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发布地名普查新闻,扩大宣传覆盖面;(2)制作地名普查宣传海报、公益广告,放置在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广告牌等显眼位置;(3)开展“地名普查进校园”活动,将地名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名保护意识。
四、具体实施1.开展前期调研,了解公众对地名普查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2.设计宣传方案,明确宣传主题、内容和形式;3.成立宣传团队,负责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工作;4.制定宣传时间表,确保宣传活动有序开展;5.及时收集宣传效果反馈,调整宣传策略。
五、预期效果1.提高地名普查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工作;2.增强公众对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地名普查;3.挖掘和保护一批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名,传承地名文化;4.增强社会各界对地名普查的关注和支持,推动工作顺利进行。
地名普查宣传方案旨在唤起公众对地名文化的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地名普查工作中。
宣传地名工作计划方案模板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名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民族团结、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加强地名管理,提高地名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地名管理水平,确保地名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2. 传承和保护地名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 满足人民群众对地名信息的需求,提高地名服务水平。
4. 推动地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工作内容1. 地名普查与更新(1)组织开展地名普查,全面摸清地名资源现状。
(2)对普查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地名数据库。
(3)定期对地名信息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 地名规划与管理(1)制定地名规划,合理布局地名资源。
(2)加强对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和管理,确保地名规范、合理。
(3)开展地名标识设置工作,提高地名识别度。
3. 地名文化传承与保护(1)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
(2)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地名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3)举办地名文化节等活动,传承地名文化。
4. 地名信息化建设(1)建设地名信息平台,实现地名信息的共享和查询。
(2)开发地名信息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地名信息服务。
(3)加强地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地名信息化水平。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开展地名普查,摸清地名资源现状。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制定地名规划,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和管理。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开展地名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举办地名文化节。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完善地名信息平台。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地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地名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地名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4.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地名工作队伍。
5.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1.引言1.1 概述全国地名普查是对全国各地地名进行全面调查和整理的工作,旨在掌握和保存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名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概况、重要性和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可以包括介绍文章的主要章节和各章节的内容概要,以便读者了解全文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内容的安排。
同时也可以提及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目的,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示例: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全国地名普查的背景和概况,明确普查的目的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宣传工作在全国地名普查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宣传工作方案。
最后,结合全文内容总结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意义,展望未来宣传工作的发展,并进行结束语的总结。
整篇文章将按照此结构,全面深入地介绍和讨论全国地名普查和宣传工作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全国地名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工作,其宣传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对地名普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众对地名普查工作的参与意识和支持度。
通过有效的宣传工作,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名普查的意义和意义,促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推动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宣传工作还可以帮助促进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加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培养和传承优秀的地名文化传统。
总之,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目的在于推动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增强全民对地名普查工作的认同和参与支持。
2.正文2.1 全国地名普查概况全国地名普查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整理工作。
地名是反映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国家地域文化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地名普查旨在对我国各地的地名进行梳理和统计,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地名标准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篇一: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最终定稿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面掌握地名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务院决定自20年7月开始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如意工业园区管委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负责的地名普查工作。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做好并完成此次地名普查工作,单位组织成立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地名普查工作的具体事宜。
开展此项工作有关事宜如下:一、目的及意义1、地名普查的目的: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2、地名普查的意义: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密切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二、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组长:成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510室)三、时间安排按照《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通知》(呼政办字﹝20﹞44号)文件要求,此次地名普查从20年8月1日开始,到20年6月30日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12月31日。
第一阶段,20年8月至12月,完成工业园区地名普查的组织动员、成立机构、搜集材料、制定方案、开展人员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年1月至20年6月,完成工业园区内地名信息的普查及上级检查验收工作。
第三阶段,20年7月至20年6月,完成普查成果汇总、完善、上报工作,建立档案,完成普查成果转化应用。
四、范围及内容1、普查范围:。
2、普查内容: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进一步做好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工作,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制度【模板】
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制度一、会议制度(一)办公室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地名普查有关文件、政策和指示精神,审议本级地名普查重大事项,部署本行政区域地名普查有关工作。
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二)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本级地名普查工作中的有关重要事项,通报总结和安排布置各工作组进度。
每月不少于1次。
(三)办公室工作例会研究、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每周不少于1次。
(四)办公室专题(阶段)会议研究、协调和处理办公室工作中的专题问题,研究安排阶段工作任务,总结阶段工作完成情况。
每季度不少于1次。
上述会议要建立会议记录,对于研究确定的重大问题或事项形成会议纪要。
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一)报告的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逐级上报、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二)报告的内容。
包括工作目标任务,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会议议定事项的完成情况;按规定需向地名普查办报告的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等。
(三)报告的方式。
采取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口头报告为主;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地名普查办书面报告;紧急事项和突发事件要立即以口头或电话等方式向本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同时上报上级地名普查办负责人。
三、现场调查工作制度(一)普查人员赴现场调查,原则上须两人以上同行,要讲文明、有礼貌,谦虚谨慎,衣着整洁,尽量不影响调查对象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不侵犯其利益等。
(二)向普查对象发放普查表,指导填报,或经了解普查对象情况后代为填写,代填的数据要符合普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并要经普查对象签字认可。
(三)现场调查要严肃认真,对登记表格涉及的要素缜密调查、逐项填写,坚持多方考证、有据可查,确保认知度;现场测量时要规范操作、准确记录,精确达到质量要求。
(四)普查人员不得自作主张、随意处理普查中遇到的情况,更不得编造或隐瞒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密敏感地名现场调查应事先做好沟通协调。
(五)普查员要做好各类普查表的整理和交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通知》精神要求,为搞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动员,确保我省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x政函[2014]66号)和《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x 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要紧密围绕普查实施方案,按照“围绕普查搞宣传,搞好宣传促普查”的总体要求,以普查政策、普查成果、普查经验与先进事迹宣传为重点,明确宣传阶段、制定宣传目标、丰富宣传形式,以保障和提升宣传效果为核心,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使宣传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为开展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主要目标
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营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重视、支持地名普查工作的氛围,充分认识地名普查的意义和要求,为开展地名普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社会环境,确保我省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具体目标是:
(一)通过宣传,使各地党政领导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地名普查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地名普查对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作用,履行好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三)通过宣传,使广大地名工作者和普查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严守职业纪律,坚持普查原则,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准确。
(四)通过宣传,使广大社会公众进一步加强对地名和地名普查的了解,自觉遵守地名管理法规政策,提高支持、配合普查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宣传内容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以及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等法规和文件,重点围绕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地名普查宣传工作:
(一)地名普查的重要意义。
深入宣传地名的基础功能和作用,深入宣传地名普查对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地名普查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规
程,深入宣传普查的目标任务、主要原则、安排部署、程序步骤、工作要求等内容。
(三)地名普查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
总结普查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挖掘典型人物和生动事迹,及时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四)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
及时发布普查数据,广泛宣传推广各种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产品。
(五)地名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宣传地名命名更名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及时公布和推广标准地名,提高全社会使用标准地名的意识。
(六)地名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宣传普查中挖掘整理的各类地名文化遗产和地名文化产品,广泛传播地名文化知识,传承、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
四、宣传方式
要充分发挥地名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地名普查工作。
主要宣传方式有:
(一)建立地名普查网站和微博。
(二)播放地名普查宣传片。
(三)开展街头地名普查宣传日活动。
(四)举办地名文化研讨会、讲座等。
(五)设立报纸报刊地名普查专栏。
(六)开设地名标志广告栏和社区宣传栏。
(七)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画,悬挂标语条幅,制作电
子宣传字幕。
(八)开展地名征集和评选、地名知识竞赛等活动。
(九)展示地名普查成果。
五、组织实施
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宣传工作,由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xx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原则,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
各地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组织和指导,系统制定宣传工作计划,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和特点,组织策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督促落实,确保各阶段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六、具体安排
普查宣传工作贯穿地名普查的全过程,要根据地名普查工作时间
安排,紧密结合各个阶段任务,及时启动,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
普查宣传分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主要任务如下:(一)第一阶段(2014年底前)
结合地名普查准备工作,重点宣传开展地名普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及时报导普查的重大会议和有关党政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各级普查机构的作用、普查人员的责任等。
(二)第二阶段(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
结合地名普查的组织实施和验收,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1、继续宣传普查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宣传普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积极宣传各级政府的支持、部门间的协作、普查人员的辛勤工作,宣传普查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3、请有关领导亲临普查现场慰问一线普查人员,指导外业调查
和内业整理工作,协调媒体进行报导,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配合度。
4、组织协调本省主流媒体实地采访、报导地名普查过程中的事迹、成果和亮点等。
5、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普查组织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工作。
(三)第三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
结合地名普查成果汇总建档、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1、公布数据成果。
做好普查数据公报发布准备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地名普查数据结果;配合数据公报发布,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解读普查数据,本省主要媒体发布消息和评论。
2、展示地名普查成果。
抓住普查数据发布和普查成果开发应用的时机,通过专题宣传、成果展示等方式,宣传我国地名普查和地名
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的重要成就。
在本省主要媒体开辟地名专题栏目,在历史、地理、人文等专业媒体呈现地名普查成果。
3、表彰先进人物和事迹。
深入总结和挖掘普查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人物和事迹,分层次、分主题进行宣传报导。
七、宣传品制作与发放
(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标志和口号。
(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海报和横幅。
根据普查工作进展分期分批制作、下发。
(三)《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手册》。
(四)地名普查视频、音频宣传材料。
设计、制作和下发地名普查宣传片、公益广告片等。
(五)其他宣传品和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