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种子几种呼吸代谢酶活性及果实不同组织总酚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幼苗光合特征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幼苗光合特征研究

1 材 料 与 方 法
供试 材料 珙桐 , 自绵 阳师范 学院黄 家坝珙 桐苗 圃基地 三年 生健康 幼苗 , 来 东经 144 北 纬 3 。9 , 0 。4 , 12 属 我国湿润亚热带季风范围内, 气候温和 , 湿润多雨 , 所在地平均气温 1. 1. =最冷月平均温度 39— 47— 73c , 【 . 6 2℃ , . 最热月平均温度 2 . 2 .  ̄ 极端高温 3 3 C 极端低 温 一 4 2~ 7 2 C, 5— 9c , l 3—1 O℃ , 年均降水量 8 1 1 6 .0 nT l 。空气相对湿度 8 %左右。2 1 7月 1 l l 0 00年 3日, 天气晴朗, 采用 L 一 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 , i 60 气路为 开放 式 , 8 0 从 : 0到 1 : 0每 隔 1h测定 自然 条件下 珙桐 叶片 ( 茎尖 下数第 4或者 5片成 熟功 能 叶 ) 80 从 的光 合 日变化 。测定 的指标 主要有 : 净光合速率 (e po sn ec a ,n  ̄ o O m~ ・ ) 蒸腾速率 nt ht yt t t P , m l 2・ o h ire C s 、 (rnprtnrt,rmm l 0 ・ t si i eT , o a ao a H2 m~ ・ ) 气孔导 度 (t tl od c neG , o 0 ・ s 、 sma nut c, smm l o ac a H2 m~ ・ )胞 s 、 间 C 2 度 (necl l O cnettn C, m l m l )光 合 有效 辐 射 (ht ytecl cv ai O浓 itreua C2 ocn ao , iI o ・ o l r ri  ̄ 、 poo nht ayat erda s i l i —
益缩小, 若不采取保护措施 , 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我国工作者到2 世纪 7 年代开始才对珙桐进行研究 , 0 0 有关珙 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珙桐群落学、 生态学 、 生物学、 组织化学、 解剖形态学等方面, 而有关其引种驯化后的光合生 理方面研究尚未报道L 。本研究旨在探讨引种驯化后的珙桐幼苗光合特征 日 1 引 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 为珙桐的引种驯化及资源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织金县三塘镇珙桐调查

织金县三塘镇珙桐调查

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珙桐调查报告何翔珙桐(Davidiainvolucrate) 英名Dovetree, 俗称水梨子、鸽子树,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种,是与银杏齐名的第四纪冰川侵袭后幸存下来的植物活化石,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孑遗树种。

在植物分类学上,珙桐为单科单属植物,仅有一个变种光叶珙桐。

珙桐为高大落叶乔木,树形优美,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珙桐之神气在于花,每年4月份珙桐花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喙,花苞片像鸽子的翅膀。

珙桐生物种群在自然界中极为稀少,有绿色大熊猫之称。

近年来,由于区域开发项目的增多,珙桐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致使其分布呈间断性零星分布,并导致基因交流受阻、自然更新十分困难。

因此,这种古老而珍稀树种的天然分布生境和天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为此,通过这次对织金县三塘镇大面积的珙桐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分析了珙桐的生物形态特征和生态特性以及珙桐在不同地质的分布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或干扰少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增加;而在有人类活动干扰较严重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减少;并且还发现,随着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尤其是人类的大量砍伐,致使珙桐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这表明珙桐种群已由优势种群衰退到濒临灭绝的境地。

导致珙桐种群幼树缺失和灌木层树种稀少的原因是人为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珙桐群落实行绝对保护。

加强对珙桐的研究,无疑有助于对珙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一、形态特征在这次调查过程发现:珙桐为落叶大乔木,一般高达10m,最高可达20m 以上,胸高直径可达0.6m,树皮灰黄色,粗糙呈不规则片状脱落。

树形端正,树枝上伸,树冠馒头形或圆锥形,当年生小枝为灰青色,多年生枝条为暗棕色,一年生枝条上有明显的白色气孔点,随着枝条年龄的增高,逐渐变为浅灰色。

冬芽大呈圆锥形,紫褐色,好像牡丹的冬芽,芽鳞3-4对,覆瓦状排列。

单叶互生,在短枝上近似簇生,心脏形或阔卵形,长9-16cm,顶端短尖尾状,基部心脏形,叶缘有三角形粗大的锯齿,具有毛刺状尖突,叶面鲜绿色,背面密生丝状白绒毛,叶柄长4-8cm,常生灰色绒毛。

珙桐幼苗生理生态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精选资料

珙桐幼苗生理生态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精选资料

珙桐幼苗生理生态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收稿日期:2013-07-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00246、31170319);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编号:13ZB0120、13ZB0121);绵阳师范学院校级项目(编号:MA201007)。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材选用健康的、生长势相对一致的二年生珙桐幼苗,采自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珙桐苗圃基地。

试验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栽植盆内径上口直径和下口直径分别为35、26 cm,深38 cm。

每盆分别装相同风干黏壤土15 kg,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为26.2%,pH值为7.2,有机质含量159%,全氮含量0.055%。

桶底装鹅卵石,上铺滤纸与土隔离。

1.2试验处理试验于2010年5月开始,在苗圃基地大棚内进行。

将试验幼苗分成2组,一组正常供水(CK),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5%~80%(占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比值,下同);另一组作干旱胁迫处理,分轻度干旱(LS)、中度干旱(MS)和重度干旱(SS)3个处理,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5%~65%、40%~55%、25%~40%,每个处理设置10个重复,每个重复1盆。

土壤含水量的控制参照王翔等的方法[11]并稍加修改,每3 d称量1次盆重,并补水到设定重量。

于干旱15 d后08:00采集植株新梢顶端第3张至第6张叶片,每株采集1张,分组采集,测量各项生理指标。

1.3测试方法相对含水量用饱和称重法测定;水分饱和亏缺用烘干法计算;叶片相对电导率用电导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用氮蓝四唑光还原法、紫外吸收法和愈创木酚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脯氨酸含量采用磺基水杨酸提取、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12-13]。

每个指标重复测定3次。

引种珙桐的组织培养研究

引种珙桐的组织培养研究

第48卷第4期2019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48No.4July 2019收稿日期:2018-1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30330490)作者简介:陈荣珠(1986-),女,福建龙海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通讯作者:沈应柏(1959-),男,云南宣威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引种珙桐的组织培养研究陈荣珠1,沈应柏2(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2.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以引种珙桐一年生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珙桐的组织培养,用不同种类消毒剂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以筛选最佳消毒效果,即0.1%HgCl2消毒15min,存活率达到61.12%;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发现WoodyPlant Medium(WPM)基本培养基最适于珙桐生长;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IBA 0.2mg/L+TDZ 0.5mg/L+GA30.5mg/L,增殖系数为3.33.试验构建了用芽来繁殖不定芽的体系,但增殖系数有待提高,在组织过程中,褐化问题和组培苗的生根有待进一步研究.关键词:珙桐;外植体;快速繁殖中图分类号:Q 9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735(2019)04-0292-06doi:10.3969/j.issn.1001-8735.2019.04.002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为珙桐科珙桐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有珙桐和光叶珙桐一种一变种,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具有“活化石”之称[1-2].珙桐为落叶大乔木,树冠呈广卵形或圆锥形,树形优美;头状花序棕褐色,外被两片大小不同的苞片,花序成熟时苞片颜色由绿色变白色,珙桐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3].早在1986年珙桐就引起了国外植物学家的关注,20世纪初,国外多个国家就从我国引种珙桐,并广泛栽培[4].珙桐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种子、果皮可榨油;内果皮还可提炼香精;其树木可作为家具的优质原料;树皮和果皮可提取拷胶[5].珙桐生存环境范围狭窄,仅在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分布.加之珙桐内果皮坚硬、种子败育现象严重,虽然胚内无抑制物质存在,种子也很难突破果皮发育成苗[6].综合以上原因,珙桐很难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运用.如能将珙桐苗木引种成功,再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加快珙桐苗木的繁殖进度,则可实现濒危植物的大规模图1 清华大学清华园引种的珙桐Fig.1Introduced of D.involucratafromTsinghua University Garden生产,其应用价值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能够保护稀有物种的资源和种群的扩大.目前,已有一些研究以珙桐的芽、叶片、花药、胚和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珙桐植株的再生体系[7-11].本文以引种珙桐一年生茎段为材料,通过消毒剂的筛选、基本培养基和激素浓度配比的筛选,为珙桐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并为其大规模化育苗提供参考.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材料取自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附近引种的光叶珙桐(见图1),植株生长健壮,剪取其一年生枝条.1.2 方法1.2.1外植体的消毒 一年生枝条剪去叶片,切割成带腋芽的茎段和带顶芽的茎尖,放入洗剂中浸泡5min后,将腋芽和顶芽清洗干净,自来水冲洗3-4h,茎段滤干后置于操净工作台.采用二步灭菌 第4期陈荣珠等:引种珙桐的组织培养研究 法:先用75%的酒精浸泡15s,无菌水润洗2-3遍;再用0.1%HgCl2溶液浸泡不同的时间(10,15,20min),或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NaClO)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处理(表1).消毒过程中加入1-2滴吐温,消毒3次,每次消毒后均用无菌水清洗4-5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后备用.用消毒过的镊子剥去芽外层鳞片,茎段的下端剪成斜切口,接种于WPM空白培养基中,每个培养瓶接种3个外植体,每种处理接种6瓶,3次重复,10d后统计外植体的污染率、存活率和死亡率,并比较不同消毒液的消毒效果.1.2.2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将接种10d后的无污染芽接种于Murashige and Skoog(MS)、1/2MS和WPM基本培养基中,接种20d后观察无菌苗的生长情况.1.2.3 不定芽的诱导及增殖培养 选取1.2.2中基本培养基长势最好的芽作为诱导材料,筛选出来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分别为噻苯隆(Thidiazuron,TDZ)、赤霉素3(gibberellic acid,GA3)、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 acid,IBA),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表2),每种处理接种6瓶,每瓶接种1个芽,3次重复,培养25d后统计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增殖系数=出芽个数/接种个数),并观察不定芽的生长情况.表1 不同消毒液对珙桐外植体的消毒处理Tab.1Disinfection of D.involucrata explantswith different disinfectants试验编号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min1 0.1%HgCl2102 0.1%HgCl2153 0.1%HgCl2204 1%NaClO 85 1%NaClO 106 2%NaClO 87 2%NaClO 108 3%NaClO 89 3%NaClO 10表2 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组合L9(33)Tab.2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of plant regulators L9(33)试验编号TDZ浓度/(mg/L)GA3浓度/(mg/L)IBA浓度/(mg/L)1 1(0)1(0.5)1(0)2 1(0)2(1.5)2(0.1)3 1(0)3(2.5)3(0.2)4 2(0.5)1(0.5)3(0.2)5 2(0.5)2(1.5)1(0)6 2(0.5)3(2.5)2(0.1)7 3(1.0)1(0.5)2(0.1)8 3(1.0)2(1.5)3(0.2)9 3(1.0)3(2.5)1(0)表3 不同活性物质的浓度Tab.3The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active substances试验编号AgNO3浓度/(mg/L)PVP浓度/(g/L)AC浓度/(g/L)1 5.0 0 02 0 1.0 03 0 0 1.04 5.0 1.0 05 5.0 0 1.06 0 1.0 1.07 5.0 1.0 1.01.2.4 不同活性物质对珙桐茎段褐化的影响 褐化现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珙桐组培过程中发现芽的初代培养和不定芽的增殖及诱导培养,与培养基接触的茎段或愈伤组织均产生褐化物质,在最佳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银(AgNO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活性炭(AC)三种活性物质(表3),观察茎段或愈伤组织的褐化情况.1.2.5 培养条件及数据分析方法 本实验的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周期光照/黑暗为14/10h,光照强度为1 500-2 000lx,培养基的pH值为5.8-6.0,培养基及接种器具均用高压灭菌锅(121℃,15min)灭菌.1.2.6 数据统计和分析 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统计软件完成.2 结果及分析2.1 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的筛选用不同消毒液对珙桐外植体进行消毒,10d后统计的芽污染率(污染个数/接种个数×100%)、死亡率·39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8卷 (死亡个数/接种个数×100%)和存活率(存活个数/接种个数×100%),结果见表4.污染率、存活率和死亡率服从二项分布,且有低于30%和高于70%的,应先对污染率、存活率和死亡率作反正弦转换(结果见表4),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4可知,各消毒处理之间差异显著.0.1%HgCl2消毒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外植体存活率先增加后降低,污染率先降低后升高,死亡率呈升高的趋势,其最佳消毒时间为15min,存活率达到61.12%、污染率为35.18%、死亡率为3.7%;同一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随消毒时间的增加,其存活率和死亡率升高、污染率降低,其中用2%NaClO消毒10min最佳,存活率达到50%、污染率为46.29%、死亡率为3.71%.表4 不同消毒处理后,珙桐外植体的污染率、存活率、死亡率及其反正弦转换值Tab.4Pollution rate,survival rate,mortality rate and arcsine conversion value of Davidiainvolucrata explan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disinfectant solutions消毒处理 消毒效果反正弦转换值污染率/%存活率/%死亡率/%污染率/%存活率/%死亡率/%0.1%HgCl2消毒10min 83.33±5.56 16.67±5.56 0.00±0.00 65.89±4.33b 24.09±4.33d0.00±0.00e0.1%HgCl2消毒15min 35.18±6.41 61.12±5.56 3.70±3.21 36.37±3.91f 51.42±3.27a11.09±1.84c0.1%HgCl2消毒20min 50.00±9.62 27.78±5.56 22.22±5.56 45.00±5.55d31.80±3.57c27.97±3.18a1%NaClO消毒8min 90.74±3.21 7.41±3.20 1.85±3.21 72.27±3.67a15.79±3.37e7.82±1.84d1%NaClO消毒10min 85.18±3.20 11.11±5.56 3.71±3.21 67.35±2.67b19.47±5.24d11.09±1.84c2%NaClO消毒8min 83.33±0.00 14.82±3.21 1.85±3.21 65.89±0.00b22.64±2.67d7.82±1.84d2%NaClO消毒10min 46.29±3.21 50.00±5.56 3.71±3.21 42.87±1.84e44.99±3.19b11.09±1.84c3%NaClO消毒8min 62.96±8.49 25.93±3.21 11.11±5.56 52.51±5.11c30.60±2.13bc 19.37±3.18b3%NaClO消毒10min 55.55±5.56 29.63±3.20 14.82±3.21 48.18±3.21d32.97±1.99c22.62±1.84bc 注 污染率、存活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反之差异不显著(P<0.05)2.2 最佳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图2 不同基本培养基中珙桐芽的生长情况Fig.2Growth of Davidia involucrata buds in different basic media将存活的外植体接种于3种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中,培养20d后发现,接种于WPM基本培养基中的芽生·492· 第4期陈荣珠等:引种珙桐的组织培养研究 长健壮,叶子全部展开,叶片颜色正常(图2(a)和(b));接种于1/2MS基本培养基中的芽叶片展开,但叶片出现红色边缘(图2(c)),长势次于WPM基本培养基;接种于MS基本培养基中的芽虽叶片也全部展开,但叶片出现黄化现象,且叶片狭长(图2(d)).由此可见,WPM基本培养基是最适于珙桐生长的基本培养基.2.3 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的筛选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在此基础上添加6-BA、TDZ和GA3,将组培苗接种于9种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培养10d后发现,茎端基部开始有愈伤组织产生,培养25d后发现,各个培养基中增殖系数及不定芽的生长情况有所不同,见表5.表5 不定芽诱导正交实验结果Tab.5Orthogonal experiments of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试验组因素A(TDZ浓度/(mg/L)B(GA3浓度/(mg/L)C(IBA浓度/(mg/L)增殖系数1A1(0)B1(0.5)C1(0)1.00±0.00b2A1(0)B2(1.5)C2(0.1)1.00±0.00b3A1(0)B3(2.5)C3(0.2)1.33±0.58b4A2(0.5)B1(0.5)C3(0.2)3.33±0.58a5A2(0.5)B2(1.5)C1(0)1.00±0.00b6A2(0.5)B3(2.5)C2(0.1)3.00±0.00a7A3(1.0)B1(0.5)C2(0.1)1.33±0.58b8A3(1.0)B2(1.5)C3(0.2)3.00±0.00a9A3(1.0)B3(2.5)C1(0)1.00±0.00bK1 1 2 1K2 2 1.67 2K3 2 1.67 2.33R 1 0.33 1.33 注 增殖系数间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反之差异不显著(P<0.05)珙桐不定芽的增殖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统计每种处理的增殖个数,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6、8号培养基中不定芽的增殖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其中4号培养基不定芽增殖系数为3.33,6号和8号培养基不定芽增殖系数为3.4号培养基中的不定芽生长健壮、叶色正常(图3(a));8号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较差,叶片颜色出现红色(图3(b));而6号培养基中不定芽生长纤弱,有红色的叶片出现(图3(c)).一定浓度的GA3能够使组培苗长高,但是浓度过高会使组培苗生长畸形.综合不定芽的增殖系数以及不定芽的生长情况,4号培养基是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即WPM+IBA 0.2mg/L+TDZ 0.5mg/L+GA30.5mg/L.图3 不同培养基中珙桐不定芽的诱导Fig.3Adventitious bud of D.involucratain different media·59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第48卷 2.4 不同活性物质对珙桐褐化的影响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阻碍愈伤组织和植物再生体系的一大瓶颈,是决定组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报道AgNO3、PVP和AC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褐化率[12-14].本试验采用5.0mg/LAgNO3、1.0g/L的PVP和1.0g/L的AC,将组培苗的愈伤组织去掉褐化的部分,接种于添加有以上活性物质的WPM基本培养中,培养20d后观察愈伤组织的褐化,发现茎段或愈伤组织的褐化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3 讨论3.1 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剂对外植体的影响植物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非常重要,植物组织、器官等均可作为外植体.迄今对珙桐外植体的研究,主要采用叶片[8]、花药[9]和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本试验以引种珙桐一年生枝条的芽为试验材料,但在试验过程中外植体的污染率仍较高,其根本原因是取自引种的珙桐,在取外植体之前并未喷洒消毒液,导致芽体带菌量大.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为降低污染,常用的外植体消毒剂为氯化汞、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双氧水等[15],木本植物中最常用的消毒剂是氯化汞和次氯酸钙,特别是氯化汞的消毒效果比较好.为降低污染率,可以在培养基中再添加抗生素[16],但发现后期培养过程中去掉抗生素,菌类污染又出现了.因此,还是要选择外植体的消毒剂,可采用多种消毒剂共同使用,调整培养基的pH和糖类.本试验外植体的消毒用0.1%HgCl2和不同浓度的NaClO,其中0.1%HgCl2消毒15min其存活率比2%NaClO消毒10min高.3.2 最佳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及活性物质对褐化现象的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MS、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和WPM为常用培养基.研究发现WPM培养基植株的长势健壮、叶片颜色正常,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17-19].木本植物体内的多酚、木质素、单宁或色素含量高,在组培过程中常发生褐化现象.外植体出现褐化后不能吸收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外植体死亡、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及再分化,因此,褐化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是木本植物组培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0].本试验采用一定浓度的3种活性物质进行处理,愈伤组织和茎端的褐化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即使在组培过程中将褐化部分去除,但接种到培养基一段时间后又重新产生褐化.因此,褐化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3.3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珙桐不定芽增殖的影响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组合对芽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影响[21].珙桐不定芽的增殖已有文献报道,邹利娟等[22]利用野生珙桐的茎段直接诱导不定芽的生成;方志荣等[10]以珙桐下胚轴为材料获得了胚芽的分化.本试验以消毒后无污染的芽为材料,以WPM+IBA0.2mg/L+TDZ 0.5mg/L+GA30.5mg/L为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获得了珙桐的不定芽,其增殖系数为3.TDZ是近年来人工合成的高效生物调节剂,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它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双重功效[23],本研究用0.5mg/L的TDZ,0.2mg/L IBA与0.5mg/L的GA3配合使用,对于不定芽的增殖取得一定效果.参考文献:[1] 云南植被编写组.云南植被[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30-334.[2] 胡进耀,苏智先,黎云祥.琪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4):15-16.[3] 禹玉婷,徐刚标,汪晓萍.琪桐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6,24(4):92-93.[4] 张征云,苏智先,申爱英.中国特有植物珙桐的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保护[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66-86.[5] 司继跃,雷妮娅,司培燕,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研究综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13):3718-3725.[6] Farwig N,Braun C,B hning-Gaese K.Human disturbance reduces genetic diversity of an endangered tropical tree,Prunusafricana(Rosaceae)[J].Conserv Genet,2008,9(2):317-326.[7] 植爽,胡艳,曹婧.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初代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4,41(4):29-32.[8] 珙桐叶片的脱分化和分化诱导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5):1165-1169.·692· 第4期陈荣珠等:引种珙桐的组织培养研究 [9] 毛艳萍,苏智先,胡进耀,等.濒危植物珙桐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悬浮细胞培养初探[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4):510-515.[10] 方志荣,蔡光泽.珙桐未成熟胚的萌发及植株再生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1):7-10.[11] 李月琴,雷泞菲,林莎,等.濒危植物珙桐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69-5370.[12] 于守超,张秀省,杨重军.紫枝玫瑰组织培养中抑制褐化措施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7,27(5):41-43.[13] 刘洋,苏淑钗,冷平生,等.阿月浑子外植体褐变抑制方法[J].果树学报,2007,24(3):393-396.[14] 邹英宁,李国怀,樊青峰,等.不同抗氧化剂对中国李茎段培养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1):84-86.[15] 喜作喜,曾桢迦,植爽,等.植物组织培养中消毒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26-29.[16] 陈灵,饶红欣,彭信海.邓恩桉试管苗细菌污染的防治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5):128-130.[17] 罗世家.珙桐组织培养研究[J].林业科技,2006,31(4):3-4.[18] 罗世家,周光来,王建明.珙桐芽体组织培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3-4.[19] 郭文久.珙桐的外植体选择及组织快繁启动[J].农学学报,2016,6(2):92-95.[20] 崔堂兵,郭勇,张长远.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方法[J].广东农业科学,2001(3):16-18.[21] 王金祥,李玲,潘瑞炽.高等植物中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1):1-8.[22] 邹利娟,吴庆贵,苏智先.珙桐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5):62-66.[23] 徐晓峰,黄学林.TDZ: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J].植物学通报,2003,20(2):227-237.Research on Tissue Culture of Introduced Davidia InvolucrataCHEN Rong-zhu1,SHEN Ying-bai 2(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Zhangzhou 363000,Fujian,China;2.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e stem segment from one-year-old branch of introduced Davidia involucrata was used asexplants to study its micro-propagation technique in this paper.For explants disinfection,the best effectwas obtained when the explants were treated with 0.1%HgCl2for 15min.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61.12%.To induce adventitious bud,the basic medium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lant regulator werescreened based 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oody Plant Medium(WPM)complemented with IBA 0.2mg/L+TDZ 0.5mg/L+GA3 0.5mg/L was the best medium for the inductionof bud and its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reached 3.33.Although the basic system for bud induction was es-tablished,the proliferation rate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browning problem of the explants and therooting of the induced bud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Key words: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explant;rapid propagation【责任编辑张颖娟】·792·。

植物总多酚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Folin

植物总多酚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Folin

植物总多酚经常使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Folin- Ciocalteu 法, 酒石酸亚铁法, 普鲁士蓝法和高锰酸钾法等.之阿布丰王创作1.福林试液的配制:取钨酸钠10g与钼酸钠2.5g,加水70ml、85%磷酸5ml与盐酸10ml,置200ml烧瓶中,缓缓加热回流10小时,放冷,再加硫酸锂15g、水5ml与溴滴定液1滴煮沸约15分钟,至溴除尽,放冷至室温,加水使成100ml. 滤过,滤液作为贮备液.置棕色瓶中,于冰箱中保管.临用前,取贮备液2.5ml,加水稀释至10ml,摇匀,即得.用10mL乙醇溶液溶解0.5000g没食子酸,定容至100mL,分别移取3.0mL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加入福林-薛卡多(Folin-Ciocalteu)试剂显色,在76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每个浓度做三个平行试验,取平均值,根据标准曲线.取样品溶液1mL,依照上述的制作方法,测定其吸光度,每个样品做三个平行试验,取平均值,计算样品中的多酚含量.反应原理为酚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钨钼酸还原,生成蓝色的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正相关,在波长760 nm左右有最年夜吸收.2. 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其测定原理是茶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茶多酚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提取纯品0.2500g,加水溶解定容至250mL,混匀,即为每毫升含1mg提取纯品的标准溶液(mg/mL) .茶多酚的含量.茶多酚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茶多酚标准溶液1. 0mL、2. 0mL、3. 0mL、4. 0mL 于4 个50mL 容量瓶中,各加水至10mL,再加酒石酸亚铁溶液10mL,加入pH为7. 5的磷酸缓冲液至刻度,混匀后用1㎝比色皿,以空白试剂作参比,于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A) ,绘制出标准曲线.实验十七食品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含量测定一、实验原理多酚类物质包括花青苷、黄酮苷、单宁等,具体又可分为若干种.多酚类物质含有酚羟基,有的还含有羧基,属于极性有机化合物,经常使用极性溶剂提取,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水以及由这些溶剂按比例组成的复合溶剂.由以上溶剂直接提取的多酚物质,实质为各种多酚的混合物(总多酚提取液),分歧的原料中所含酚类物质的种类分歧,需要进一步的分离鉴定.经常使用的植物多酚总量的测定方法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有:酒石酸亚铁比色法、FD法、FC 法、普鲁士蓝法等.其中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比色法应用较多.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过量的酒石酸亚铁与提取液中多酚反应生成稳定的紫褐色络合物,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多酚含量成正比.测定总多酚时所用的标准物则需根据样品中所含多酚的种类而定,比如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时,儿茶酚能较好地代表茶多酚,则以儿茶酚作标准物;而测定藤茶多酚时,则以没食子酸作标准物较合适.二、实验资料、试剂与仪器资料:茶叶;仪器:水浴锅,分光光度计,三角瓶,容量瓶,吸管等;试剂:(1)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1.00g硫酸亚铁(FeSO4·7H2O)和5.00g酒石酸钾钠(C4H4O6NaK·4H2O),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2)pH 7.5磷酸盐缓冲液:称取60.20g Na2HPO4·12H2O和5.00g NaH2PO4·12H2O, 混合后加蒸馏水溶解,定容到1000mL.三、把持步伐(一)标准曲线的制作或茶多酚含量经验值的应用标准曲线的制作参照GB-8313-87《茶—茶多酚测定》方法.为简化把持,可用在一定把持条件下“吸光度值为1.00时,供试液中茶多酚的浓度为7.826 mg/mL”这一经验值,直接由待测液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二)样品总多酚的提取准确称取1.0g磨碎并混匀的茶叶样品于200mL三角瓶中,加入80mL沸水,并在沸水浴中保温浸提30min,然后过滤、洗涤滤渣,将滤液合并、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二)样品多酚提取液的多酚总量测定吸取1mL样品多酚提取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4mL蒸馏水和5mL酒石酸亚铁溶液,摇匀,再用pH 7.5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刻度,混匀.同是以蒸馏水取代样品提取液,加入与样品测定同样的试剂作空白,用0.5cm比色皿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四、计算式中:A540—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T—样品提取液的总体积(mL);V—测按时吸取样品液的体积(mL);W—称取样品的质量(g);7.826—吸光度为1.00时,茶多酚含量的经验值 (mg/mL).。

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

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

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2008年10月四川省荥经县珙桐种群生态学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教授: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罗世家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梅光辉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赵善雄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吴军荥经县林业局工程师:谢知格荥经县泥巴山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杨有军提供帮助的相关单位和人员中共荥经县委书记:邱德勇荥经县人民政府县长:蔡中雅安市旅游局局长:李志强中共荥经县委宣传部部长:谭凌中共荥经县委组织部部长:邵文波中共荥经县委常委:占凤琪荥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邓良平荥经县林业局局长:王平荥经县旅游局局长:石永明目录前言调查方法与结论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珙桐群落类型的划分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珙桐种群结构及发展趋势四川省荥经县大相岭自然保护区龙苍沟珙桐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前言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为珙桐科,珙桐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珍稀孑遗植物,著名的“活化石”。

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花序基部有一对叶状纸质的大苞片,花盛期时如鸽群展翅欲飞,而被称为“中国鸽子树”或“鸽子花”。

珙桐分布范围日益缩小,以小种群居多,成星散状分布,主要分布于陕东南、鄂西南、湘、黔北部、甘肃文县、川、滇等地海拔600~2400m常绿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已濒临灭绝的边缘。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007年在四川省荥经县发现了大面积成片分布的珙桐,2008年5月荥经县林业局对珙桐的分布面积和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2008年7月13日—14日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联合对四川省荥经县清水河、黄沙河流域的珙桐进行了实地察看,经实地察看发现,珙桐面积大、分布密集、种群演替状况较好,实属罕见,而且交通便利,观赏性好,具有十分突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为了更进一步弄清珙桐的资源状况,种群及群落学特征,为加强这片珍贵珙桐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

[整理]年贵州纳雍珙桐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监测方案28

[整理]年贵州纳雍珙桐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监测方案28

2014年贵州纳雍珙桐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建档、挂牌、固定监测方案编制单位:纳雍县国有纳雍林场编制时间:2014年1月目录前言 (2)一、目的意义 (4)二、实施内容 (4)三、时间安排 (5)1、资源调查 (5)2、建立档案 (5)四、监测设计 (6)(一)监测的主要内容、指标和方法 (6)1、生物多样性监测 (6)2、植被监测 (7)3、重点植物与生境状况监测 (8)4、湿地植物监测 (8)5、重点鸟类及栖息地监测 (9)(二)固定样地设置 (9)1、珙桐群落固样地 (10)2、云贵水韭固定样地 (10)3、十齿花固定样地 (10)五、珍稀物种展示园建设 (11)1、基础设施建设 (11)2、展示园宣教平台 (12)3、展示园物种监测 (12)4、展示园布局及物种安排 (13)六、档案管理 (14)七、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4)1、投资概算 (14)2、资金来源 (14)八、效益分析 (15)九、组织保障措施 (16)1、领导重视 (16)2、组建调查工作 (16)3、物资保障、经费保障 (16)4、技术保障 (16)5、安全保障 (17)6、资金管理 (17)前言贵州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高等植物242科698属1664种,其中有珍稀濒危植物17科34属42种;脊椎动物26目56科174种,其中有国家Ⅱ重点保护野(CITES)生动物有1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的有2种,列入附录II的有10种。

纳雍县有光叶珙桐分布面积7120hm2,保护区是光叶珙桐大面积集中成片分布的核心区域,全县绝大部分光叶珙桐分布在保护区内,数量近百万株。

然而,随着纳雍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侵占、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态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形势严峻。

2013年,纳雍加强生态建设,在物种丰富、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和典型性、未受破坏的纳雍县国有纳雍林场,拟建省级自然保护区。

珙桐综述-资源植物学版

珙桐综述-资源植物学版

珙桐情况介绍及繁育研究进展摘要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对珙桐的形态特征、分类进化地位、生境和繁育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将来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珙桐,繁育,组培,研究进展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on)亦称为水梨子或鸽子树,为珙桐科(Davidiaceae)珙桐属(Davidia)植物。

作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珍稀树种,并且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珙桐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2]。

珙桐由法国传教士和博物学家Abbe Armand David于1869年在四川省宝兴县首次发现并命名。

珙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珙桐为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面有两个白色大苞片,开花时远看就像一群白鸽栖息在绿荫丛中,因此人们称它为“中国鸽子树”[3]。

在西方国家,珙桐被用作园林植物,它既具有象征和平的意义,又为社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珙桐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木材和榨油上。

它的材质白皙、结构细致、纹理通直、耐腐性强、容易加工,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装、工艺制作等领域。

珙桐的果皮与种子能榨油,其油为黄色半干性、清香,可作为食用油生产,也可用作工业用油。

珙桐果内皮提炼的香精可作为香料使用,花可用于蜂蜜酿造,树皮与果皮可制作活性炭等。

珙桐生态价值体现在其“活化石”的性质上,它是起源古老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物种,是古地理、古气候的活见证,因此它是研究植被进化和分类的珍贵素材[4]。

目前珙桐在其原产地的生存环境正受到破坏,自然更新缓慢,已经濒临绝境。

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其生存、繁育能力,并能加强对珙桐资源的利用。

1珙桐基本情况1.1珙桐的形态特征据《四川珍稀濒危植物》和《中国植物志》记载,珙桐是落叶乔木,高10-20米,个别可达到25米,主干胸径40-60厘米;树皮呈深灰褐色。

叶片无托叶,常密集着生在嫩枝的顶端;叶片形状为卵圆形,长8-14厘米,宽6-10厘米,其边缘有锯齿。

珙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珙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珙桐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珙桐科(Nyssaceae)包括喜树属(Camptotheca)、紫树属(Nyssa)和珙桐属(Davidia)三个属共12种植物,其中喜树属和珙桐属均为单种属。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又称鸽子树、水梨子,双子叶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单属种、珍稀孑遗植物(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残遗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珙桐天然林仅在我国西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以及甘肃等省海拔700<sup>2</sup>400米的深山峡谷地带。

现有的珙桐植物化学研究揭示了从珙桐枝皮和叶中分离鉴定的包括黄酮、木脂素、生物碱、酚酸及其相应的甙体约30余种水溶性组分。

而珙桐脂溶性组分的研究仅有报道包括3种鞣酸,2种蒲公英萜类以及β-谷甾醇在内的6种化合物。

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过滤结合高压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主要针对三萜类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鉴定,从珙桐枝皮脂溶性组分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通过IR,<sup>1</sup>H NMR,<sup>13</sup>C NMR,2D-NMR谱图分析,确定了其中24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如下图),另有10个化合物结构尚未明确。

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包括:(1) 15个乌苏烷型三萜及其衍生物,分别为熊果酸(T-9)、2α–羟基熊果酸(科罗索酸,TQ-9)、2α,3α–二羟基熊果酸(T-50)、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积雪草酸,TQ-15)、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T-26)、3β,28–二羟基乌苏–12–烯–27–酸(T-81)、3β–羟基乌苏–12–烯–28–醛–27–酸(T-15)、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T-37)、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T-40)、2α,3α–二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T-18)、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TQ-5)、3–O–顺式–阿魏酰科罗索酸(T-64)、3–O–反式–阿魏酰科罗索酸(T-65)、3–O–顺式对–香豆酰科罗索酸(T-29)、3–O–反式对–香豆酰科罗索酸(T-27)。

不同品系猴头菇子实体中总酚含量测定

不同品系猴头菇子实体中总酚含量测定

不同品系猴头菇子实体中总酚含量测定李洋洋;韩迪;闫宝松;郑健;阎秀峰【摘要】该文以猴头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猴头菇总酚提取工艺条件.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总酚的含量,没食子酸为标准品,以猴头菇子实体中总酚的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建立了猴头菇子实体中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得到最佳料液比1:40(g/mL),纯水提取,提取时间60 min,总酚含量在0~14μg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Y=0.0373X+0.0037,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1%,RSD为1.20%.同时,将该方法在最适条件下测定了10个不同品系猴头菇子实体中总酚的含量,不同品系猴头菇子实体中总酚的含量在2.20 mg/g~4.77 mg/g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猴头菇子实体的总酚含量测定方法.%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from Hericium erinaceus was abstracted by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 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was analyzed by Folin-Ciocalteu(FC) colorimetry method, and gallic acid was used as reference substance. Effects of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time and solid to liquid ratio on total polyphenols content from Hericium erinaceus were investigated. It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water extract, the extraction time was 60 min and the solid-liquid ratio is 1:40(g/mL).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over gallic acid content ranging from 0~14 μg, the typical standard curves were Y=0.0373X+0.0037 with the line regress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greater than 0.999.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1.41%with RSD of 1.20%. This method was also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polyphe-nols content from ten different Hericium erinaceus strains. The total polyphenol content from different Hericium erinaceus strains between 2.20 mg/g~4.77 mg/g .This method established is simple, rapid and repeatable, which is suitable for analysis of total polyphenols in Hericium erinaceus.【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猴头菇;Folin-Ciocalteu比色法;总酚;不同品系【作者】李洋洋;韩迪;闫宝松;郑健;阎秀峰【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牡丹江157011;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盐碱地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东北油田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酚类物质是主要存在于植物中的复杂酚类化合物,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7-8]。

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1

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1

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1----花部特点和昆虫访花生物科学2002级1班方强指导教师丁春邦摘要:通常认为雄花两性花同株是植物性表达从两性花进化到雌雄异株的过渡类型之一。

珙桐为典型的雄花两性花植物。

在神农架进行定点观看,统计昆虫访花数据和花的发育情形。

结果说明,在珙桐的传粉过程中,昆虫起着重要的作用,专门是蜜蜂和蝇类,均有较高的访花量。

且蜂类和蝇类有不同的访问时刻。

苞片的大小﹑颜色和花序散发的气味,也强烈阻碍着传粉效率。

关键词:珙桐传粉者雄花两性花同株Pollination Biology in Davidia involucrate----Floral Properties and Insect VisitingFang Qiang Biological Science, Grade 2002Directed by Ding Chun-bang (Prof. Ph. D)Abstract:Sex expression in Davidia involucrate is typically andromonoecious. By fixed position observing in Shennongjia , counting insect visiting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we get the result that indicates, in pollination of the dove tree, the ins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especially honeybee and flies, which have much higher visit flower amount.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visiting times. Size, color of bracts and the smell influence efficiency of pollinating strongly.Key words:Davidia involucrate, pollinator, andromonoecy植物濒危的缘故专门多,其中有性生殖的传粉过程至关重要。

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生物学业考试(含答案解析)

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生物学业考试(含答案解析)

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30道单选题,每道题2分,共60分。

请将各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的英文字母上。

)1.(2分)要使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该选用图中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0=64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6=16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10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①和④。

【答案】B2.(2分)正常情况下,人体呼气时,气体不会经过的结构是()A.鼻腔 B.气管 C.咽 D.食道【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食道是食物的通道。

【答案】D3.(2分)下列属于有性繁殖的是()A.种子繁殖 B.嫁接 C.组织培养 D.扦插【解析】植物的生殖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类。

有性生殖必须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用种子繁殖的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和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BCD错误。

【答案】A4.(2分)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樟树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B.细胞壁、液泡、线粒体C.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D.线粒体、液泡、叶绿体【解析】不论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中一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除此之外植物细胞一般还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水樟树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所以樟树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珙桐养护技术初探

珙桐养护技术初探

珙桐养护技术初探摘要: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为中国特有特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珙桐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受到严重破坏,使本来就具有残遗性的珙桐群落面临濒危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探索珙桐人工繁殖,提高育苗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珙桐;珙桐育苗;技术珙桐为珙桐科珙桐属,为中国特有特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起源古老,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孓遗树种,目前仅在甘肃东南部的永江、陕西西南部的安康地区,湖北的神农架、长阳、五峰及恩施州各县市、湖南西北部武陵地区、贵州的梵净山、四川的西部、西南部及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七省40多个县市有零星分布。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珙桐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受到严重破坏,使本来就具有残遗性的珙桐群落面临濒危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下,探索珙桐人工繁殖,提高育苗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珙桐种子具有后熟性,且骨突很厚,常规育苗成功率极低,笔者通过近十年的探索,从种子采集、处理、贮藏、整地、播种到后期管理都积累了一定经验,进行了若干个对比试验,珙桐育苗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1种子的采集处理(1)种子的采集。�珙桐种子采集时间一般在白露后10—15天为最佳。太早种子成熟度不到,影响发芽率,太晚种子易自然脱落,不易采集。各地可因海拔、小气候的因素适当调整。(2)种子的处理。�球果收回后,及时用木棒等捶打除去外种皮,并集中堆放一段时间让其充分腐烂以便于去掉未去净的外种皮,然后阴干待贮藏。本环节应注意的是用木棒捶打时力量要掌握好,既能除去外种皮,又不得捶破种子。种子处理一定要及时,切不可等球果干后处理,否则既费工又费时。2种子的贮藏�珙桐种子由于骨突特厚加之有后熟性,一般一年难以出苗,笔者曾用硫酸、人尿、锯头等处理,一年实难达到满意效果,因此种子贮藏一般要在8个月以上。因此珙桐育苗成功与否,种子的贮藏最关键。在种子贮藏环节,笔者进行了以下对比试验。经过对比分析,以方法六最佳,出苗整齐,发芽率高。�从贮藏方法产生的效果分析,贮藏的关键是打破休眠、促进后熟、腐烂骨突、种仁充分吸水。过去认为种子采后即要保湿的说法值得商榷。3苗圃选址与整地�(1)选址:珙桐是肉质根,苗圃最好选择海拔在800-900米之间的沙壤半阴半阳坡。海拔低于800米由于气温太高不利于生长,海拔超过900米由于生长期太短,不利于培育大苗。�(2)整地、施低肥、作床:以生荒最佳,生荒整地在11月进行,做到三净一细,即可播种。熟土也可,熟土整地先深翻,然后去杂成行,用杀籽的除草剂打一遍,马上覆盖一层地膜,15天后即可播种。底肥以每亩200-300斤磷肥、50斤复合肥即可,播种前将其洒在圃地,并轻挖一下,即可作床待播。�作床法是:1.34米下裁,床面宽100cm,步道宽27cm,两侧的斜边各3.5cm,床高13-16cm,当圃地的坡度大于5度时,为减少水、肥流失,苗床应与流水线保持一定的角度,也即是生产中常用“人”字形开沟法,苗箱长超过15米,必须开腰沟,每15米开一条,以利排水和操作。苗箱成形后须进行土壤消毒,可普打一遍多菌灵或敌克松。4播种及后期管理�(1)播种时间:珙桐的播种时间在12月-次年2月均可。视种子贮藏地点、苗圃海拔高低而异。并随时观察贮藏种子的情况,种子大部分裂口即可筛出或挖出播种。室内贮藏的种子不要筛出沙子即可待播。室外贮藏的种子,在播种当天挖出,挖的过程要小心细致,即不损坏种子又不遗漏种子。天气以晴天为最佳。�(2)播种方法:可采用条播和撒播,条播行距控制在20-25cm、株距10cm,撒播种子行距控制在8-10cm左右,播种量在200㎏/亩左右。�(3)覆土:覆土可采用直接覆土和用筛蓝筛土覆盖,覆土厚度为3cm。熟土地有条件或小面积育苗可覆盖一层生黄土,效果最佳。�(4)覆膜:苗圃覆土完毕随即覆盖地膜,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防冻、防雨的作用。笔者曾经过对比试验,覆膜的比不覆膜的发芽率提高30%以上。待苗木基本出土,选择一阴天,揭去地膜。�(5)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也是育苗成功与否的最后一步。及时除草,除草的原则是除小、除了。苗木出土2月,待长出新的子叶,即在5月中旬即可施肥,追肥以尿素最佳,本着少量而多次的原则,追肥第一次亩平5斤左右,第二次10斤,因地制宜,因长势而异,追肥应选择小雨天或用水混施。8月停止追氮肥,可施一点磷、钾肥,以利苗木木质化、抗冻。苗木管理好一年可以长到70-80cm,两年生可达150cm。5综述�珙桐育苗用一年新种,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处理种子实难成功。在选好种源的基础上,选择种子最佳贮藏方法,适时播种精心管护,即可取得好的效果。据笔者观察,一粒种子最多可长出七株苗木,一般可出2-3株,亩产可达2-3万株苗。珙桐育苗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林业科技工作者继续研究。[2]�王敷翰,曹鹏鹤.鄂西主要树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3]�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

广西植物G uihaia 26(2):178-182 2006年3月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王伟伟1,苏智先23,胡进耀2,雷泞菲3,朱利君1,张亚爽1(1.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南充637002;2.绵阳师范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0;3.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 要:首次比较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时期的种子特性。

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每50粒珙桐果实的出种量最高为101粒,最低为53粒,平均80.78粒,变异系数19.43%;果实出种量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长,这表明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珙桐植株间的有性生殖是非同步的。

各采收期珙桐果实的出籽率都非常低,最高仅为1.63%,由于种子包装格局与果皮包装格局资源损耗的相对独立性,提示果实表型特征与种子发育程度不存在相关性。

测定分析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电导率,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9份样品中种子质量最高。

而种子形态数据与百粒重却显示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这两方面最小,长19.85cm、宽4.94cm、厚2.95cm,百粒重18.82g,这表明珙桐种子形态大小不能反映种子质量的高低。

用0.5%T TC溶液测定珙桐种子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活力均达90%以上。

关键词:濒危植物;珙桐;采收期;种子特性中图分类号:Q9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142(2006)022*******3Studies on seed characteristics of endangered plant Davi dia i nvol ucr at a in differentcollection periodWAN G Wei2wei1,SU Zhi2xian23,HU Jin2yao2,L EI Ning2fei3,ZHU Li2jun1,ZHAN G Ya2shuang1(11Key L aboratory of Envi ronmental Science and B iodiversit y Conservation,Research Center of B iodiversit y, China West N ormal Universit y,Nanchong637002,China;21Research Center of Ecology,Miany ang Teachers College,Mianyang621000,China;31Cheng du Universit y of 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Abstract:Seed characteristics of endangered plant D avi di a i nvol ucrat a which wer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period were st udied from t he aspect s of fruit output,seed production rates,pericarp water content,seed water content and seed conductivity.W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 he data of seed p henotypic characters and1002seed weight, t he result showed t hat t he minimum,maximum,average plump seed number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per50 fruit s of different collection period was53,101,80.78and19.43%respectively.Seed output of t he fruit didn’t increase along with t he lengt hen of it s growt h time,which indicated t hat under t he same living environment, t he sexual reproductions of different mot her trees still kept t he different develop ment levels.The seed produc2 tion rates of D avi dia i nvol ucrat a in different collection periods were very low(t he maximum was only 1163%),and t he resource consumptions of seed package patterns and pericarp package patterns were inde23收稿日期:2005209220 修回日期:20052122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134);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4A192);绵阳师院重点项目(MA2004009)[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9770134);Key Program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ichuan Province (2004A192);Key Program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MA2004009)]。

珙桐课件

珙桐课件

繁殖与栽培 : 用种子繁殖,在播前应将果 肉除去,并行催芽处理,否则常需至第 二年才能发芽。幼苗期应设荫棚否则易 受日灼之害。本种早已引入欧洲,在西 欧及北欧均生长良好,开花繁盛。 用途: 1.珙桐为世界上著名的珍贵观赏树, 有“鸽子树”之称。植于庭院、宾馆、展览
馆前作庭荫树,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珙 桐 花 枝
4. 核果,果核3~5室。
珙 桐 果 实
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分布: 中国特产,是第四纪冰川后孑遗树种。 产湖北西部,四川、贵州及云南北部, 生海拔1 300~2 500m山地林中。多混生 阔叶林中。 习性: 喜半阴和温凉湿润气候,略耐寒,喜 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 中性土壤,不耐炎热和阳光曝晒。浅根 性,根孽力强。
山茱萸目
珙桐科
Davidiaceae
1属1种,我国特产。 珙桐属 Dravidian Bail
1. 落叶乔木。
2. 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缘具 锯 齿,羽多数雄花 组成的头状花序或全为雄花,其基部具2 枚白色叶状大苞片;雄花无花被,雄蕊 1~7;雌花及两性花具多数花被裂片, 子房6~10室,花柱6~ 10裂。
2.木材结构细致,均匀,供雕刻、玩 具及美术工艺品等用材;根皮、树皮及 果实含生物碱,有抗癌作用。 光叶珙桐 Davidia invilucrata var.vilmoriniana Hemsl. 与珙桐的区别为叶下面沿脉及脉 腋有毛, 余光滑。产湖北西部、四川东部及云南 海拔1800—3000米山地。

文冠果壳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文冠果壳总多酚的含量测定

文冠果壳总多酚的含量测定李媛; 施欢贤【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7(026)016【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文冠果壳; 总多酚; 福林酚法【作者】李媛; 施欢贤【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多酚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多酚类化合物拥有抗肿瘤、抗病毒、抑菌、抗氧化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日化等领域 [1]。

文冠果又名文官果、僧灯毛道、温旦革子、崖木瓜树、土木瓜等,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植物。

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2]。

研究表明,文冠果壳95%乙醇提取物中含有黄酮类、皂苷类、苯丙素类、多酚类等化合物,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3-6]。

然而,关于文冠果壳中多酚含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其开发和利用有一定阻碍。

目前,多酚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高锰酸钾法[7]、酒石酸亚铁法[8]、Folin-Ciocalteu比色法[9]等,其中Folin-ciocalteu法显色明显,操作简单,误差小、回收率高而得到广泛运用。

笔者利用 Folin-ciocalteu法对文冠果壳中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文冠果壳总多酚含量的方法,为文冠果多酚类化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1 仪器电子天平(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UV-260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1.2 材料没食子酸对照品(批号: 140509,陕西乐博生化科技有限公司);Folin -Ciocalteau试剂(批号: P/N F-9252,美国Sigma公司);Na2CO3(批号: 20120210,廊坊鹏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1 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文冠果壳粉末约2.50g,按1:10的料液比加入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滤液,在转速为10000rpm/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即得。

甘肃省酒泉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测试卷

甘肃省酒泉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测试卷

甘肃省酒泉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质量检测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丹顶鹤——湿地B.袋鼠——森林C.金丝猴——草原D.狮子——南极2.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了食物网,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青草→蚱蜢→青蛙→蛇→鹰”,它包括了几个营养级()A.2个B.3个C.4个D.5个3.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中写道:“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山B.草C.牛D.羊4.珙桐是中国植物中的瑰宝,春末夏初开花时,白色苞片在绿叶中浮动,宛如满树飞鸽,又名“中华鸽子树”。

珙桐成功受粉的雌花发育出果实,这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 )A.能繁殖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适应环境D.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5.杨树等乔木在冬天落叶,松柏等乔木四季常青,一年生植物以种子繁殖形式越冬。

这说明()A.只有松柏适应环境B.柳树不适应环境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具有普遍性D.杨树和一年生植物不适应环境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母鸡下蛋B.铁皮生锈C.雨后春笋7.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从黄花蒿中提取了抗疟新药﹣青蒿素,从而获得诺贝尔奖,黄花蒿虽然是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素含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重庆西阳地区五眭山脉生长的黄蒿素才具有工业提炼价值,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8.在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残留农药量的情况:甲>乙>丙>丁,这四种生物之间构成一条食物链最可能是( )A.丁→丙→乙→甲B.乙→丁→丙→甲C.甲→乙→丁→丙D.甲→丙→乙→丁9.下列现象与生物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是()A.皮衣上长霉B.蜘蛛结网C.冰的融化D.树叶腐烂10.为研究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白浪河湿地公园中几种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PI G 活性 、D S H活性 、 6一 D G一 P H和 6一P D 联 合 活性 的测 定所 采 用 的种 子 均 来 自卧 龙 自然 保 护 区 GH
收 稿 日期 :0 8 )・7 2 0 43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o 7 2 9 360o ) 作者简介 : 志荣 ( 9 1一 ) 女, 方 18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 : 生殖生态学。 ・通 讯 作 者 : u m u eu C 盟8@ n . d. n
维普资讯
20 08年 5月
2 7卷 第 5
绵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a v n r lU ie s o r a fMin a g No ma n v ri
M a ., 08 y 20
Vo. 7 N . 12 o 5
珙 桐 种 子 几 种 呼 吸 代 谢 酶 活 性 及 果 实
不 同组 织 总酚 含量 测定
方 志 荣 苏智 先 , 进 耀 钟 岷村 , 胡 ,
(. I 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 重点实验室 , 四川南充 2 绵 阳师 范学 院生 态研究 中心 , . 四川绵 阳 6 10 ) 2 00 67珙桐 ; 磷酸 戊糖途径 ;呼吸代谢 :酚类 中图 分 类 号 :Q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95 文 章 编 号 :17 -1 x2 0 j 50 7 -4 626 2 ( 0 8 0 - 00 0
0 引 言
珙 桐 ( aii) D v a 为我 国特有 的珙 桐科 ( v i ee d Daia a )单 型 属植 物 , 第三 纪古 热带植 物 区 系的 孑遗种 , dc 是 被 列 为 国家一级 保护珍 稀濒危 植 物 。在 自然 条件 下 , 桐 种 子有 2— 珙 3年 的休 眠期 , 而且 萌发 率低 , 繁殖 相 当困难 。这是珙 桐致 濒 的重要 原 因 j 。因此开 展珙 桐 种子 休 眠机 理 的研 究 , 对珙 桐 的保 护 、 发 和 利用 至 开 关重 要 。关 于珙 桐种 子休 眠机 理 的研究 工 作 已经 做 了较 多 , 目前 为 止 没有 一致 的结 论 。新 采 收 的珙 桐 但 种子 , 胚芽 未完成 形 态分 化。 种子必须 经 过 2 8个月 的湿 沙 层 积 , 数 种 子 的胚 芽才 能 完 成 形 态分 化 , 出 少 并 现叶原 基 。在这期 间 , 果核 和种 子形 态 无 明显 变 化 ‘ 。陈 坤 荣 等 认为 引起 珙 桐 种 子休 眠 期 长 达 2— 3年 的主要 原 因是种胚 形 态后熟 和 生理 后熟 。雷 泞非 等 的研 究 表 明珙 桐果 实 各部 位 均 存 在 萌 发 抑 制 物 , 这 些 抑制 物质 可能导 致珙 桐胚 的生 长 和分化 受阻 。果 肉 ( 果 皮 +中果皮 ) 外 中存 在大 量 的 萌 发 抑 制物 l , - 而 4 】 且 可能 向 内转 移 , 未见 抑制 物 的成分 以及 抑制 物如何 影 响其 种子 萌发 的相关 报 道 。B we 但 el y和 Bak认 为 lc 休 眠种 子萌发 的诱 导 涉 及 代 谢 活 化 J 到 目前 为 止 , 珙 桐 种 子 代 谢 相 关 的 酶 的 研 究 仅 限 于 过 氧 化 物 。 对 酶 ‘ 和酸性 磷酸 酶 , 吸代 谢途 径 中的 酶 尚无 报道 。磷 酸 己糖 异 构 酶 ( G ) 琥 珀 酸 脱 氢 酶 ( D 、 。 J呼 P I、 S H) 6一 磷酸 葡萄糖 脱 氢酶 ( G一6一P H) 6~磷 酸葡 萄糖 酸脱 氢 酶 ( D 和 6一P D 分别 是 三种 呼 吸代 谢途 径 糖 酵解 G H) ( MP 、 E ) 三羧 酸循环 ( C 、 酸戊 糖途 径 ( P 的关 键 酶 。本 实验 以带果 肉层 积 的珙 桐 种 子 和 去果 肉层 T A) 磷 P P) 积 的珙 桐 种子 为材 料 , 测定 了处 于不 同休 眠期 种子 的这 三 种 酶 的活 性 , 以探 讨果 肉萌发 抑 制 物 抑制 其 种 子 萌发 的机理 。 此 外 , adnl 为珙 桐 种子 和一些 其它 物 种 , 流 苏 ( hoatu ruu) 牡丹 ( aoi frto M coa d认 如 C i nhs e ss 、 n t P enasfui — u c s ) 小 花七 叶树 ( e uu p rioa 的种 子表 现 出上胚 轴休 眠 。这 意味着 一段 时 间 的低温 处理 对胚 的上 n、 A s ls av r ) c f l 胚 轴 和茎端 的生长 是必 须 的。C i he n等认 为 流苏种 子 的胚 和 胚乳 中含有 大 量 的酚 苷 和茎 端 对 AB A的 高敏 感性 是种 子上 胚轴 休 眠的主 要原 因 J 。为 了进 一步 探 索珙 桐 果 肉萌发 抑 制 物 的 成分 , 们 还 测 定 了 果 实 我 各组 织 的总酚 含量 , 旨在 为珙桐 种 子萌发 抑 制物 的分离 和 鉴定 提供 理论依 据 。
摘 要 :以带果肉层 积的珙桐 种子和去果 肉层积的璐桐种子为材料 , 测定 了处 于不 同休眠期 种子的磷 酸 己糖 异构酶 活性 、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葡萄糖 ~ 6一磷酸脱氢酶和 6一 酸 葡萄糖酸脱氢酶联合 活性 的变化 。结果表 明: 磷 去果 肉层积 的种子这三种酶 的活性显著 高于带果肉层积 的种子 。成熟珙桐 果 实不同组 织的总酚 含量测 定的 结果 表 明: 珙桐 果 肉中含有 大量 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 质可能是存 在 于果 肉中的一类 重要 的抑 制物 , 抑制 其种 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