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増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
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
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0102011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2010-2011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所闻,..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万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遂迷,不复....,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者。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 _ __ ___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__ ___ ___ __ __ ___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___ __ __ ___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 __ ___ __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 ___ ___ __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 __ __ ___ __ ___7.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___ __ ___ __8.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 __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 ___ ____ _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___ ___ __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 ___1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 ___ __ ___1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 __ __ ___ ___ __ ___ __14.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__ ___ __ ___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___ __ ___ __16.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九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doc
九年级语文期末总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以下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FI:“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F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 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曹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屮,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屮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徳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屮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新课标第--网【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
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來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宽松简易。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②奉:俸禄。
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
④宴如:安定平静的样子。
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政治信念。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
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甲文《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曰:“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①宴酣.之乐②树林阴翳..③为.亭于堂之北④皆.雨之赐也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为亭于堂之.北B.杂然而.前陈者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五日不雨则.无麦D.以为..未足..休息之所民以为4.《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案】1.尽兴地喝酒;形容枝叶茂密成荫;建造,修建;全,都2.①脸色苍白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
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乳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甲)夏日闲居(明)高攀龙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乙)可楼记(明)高攀龙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
楼可方丈,窗疏四辟。
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
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①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
可以被②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③,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④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
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
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
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
极力以营苑囿⑤,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选自《国学基本丛书》)(注释)①穆然之思:和顺畅悦的感觉。
《诗经》有“穆如清风”句,形容和悦清微之风。
②被:受到。
③暄(太阳)温暖。
④曩(nǎng):从前、过去。
⑤苑囿(yòu):栽植林木、驯养禽兽的园地。
(1)解释下面画线字词。
①可以负日之暄 ________②是名之曰“可楼”________③观览所及 ________④生于有所不足 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二处)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说诗碎语》曾评价高攀龙“得陶公意趣。
”陶渊明诗云“心远地自偏”,而高攀龙诗云“________”,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甲)诗中绘“渔舟”“儿童”之姿、“北风”“落日”之态,令人沉醉其中。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解析1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欧阳修。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山之僧智仙也山间之朝暮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二段写了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春天的草,夏天的树,秋天的风霜,冬天的水石。
C.太守的宴席有肥美的鱼、清冽的酒、野味野菜,宴饮的活动有下棋,射箭。
D.文中写滁人出游的场面,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可见政治清明。
(4)“醉翁之意不在酒”,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含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节选自宋深《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C.撰长书以为费军书十二卷D.言和而色夷政通人和(2)把“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临别赠言,作者借自己青少年时期从师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马生刻苦攻读,将来能够有所成就。
B.选文写作者在隆冬时行走在数尺深的大雪中,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到深山巨谷中潜心读书,条件极为艰苦。
C.现在的太学生有朝廷按时供给的粮食,有丰富的藏书可供诵读,有学官可供求教,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优越。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②斟酌损益________③咨诹善道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B.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以彰其咎望其旗靡D.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所闻,皆叹惋。
..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万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遂迷,不复得路。
....,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者。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 _ __ ___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__ ___ ___ __ __ ___3.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___ __ __ ___4.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 __ ___ __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 ___ ___ __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 __ __ ___ __ ___7.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___ __ ___ __8.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 __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 ___ ____ _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___ ___ __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 ___1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 ___ __ ___1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 __ __ ___ ___ __ ___ __14.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__ ___ __ ___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___ __ ___ __16.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遂无问津者。
__ ___ ___ __ __ ___二.解释下列句子.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三.思考1.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邀还家,设久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5.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一文中进桃源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B.一进入洞口,眼前酒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练。
6.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得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二)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 ) ( )2 鸿.儒( )3 劳.形(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话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译文:。
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译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4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
三请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意思。
四“调素琴”、“阅金经”分别照应哪句?。
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表达作用?。
六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对偶句?。
七请写出文章的中心句?。
(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蕃:2、染:3、濯:4、妖:5、亭亭:6、植:7、亵:8、鲜:9、宜:二、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的句子分别有什么寓意?(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本文以正面衬托莲,以来反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3、作者把“菊”比喻成“隐逸者”,是指的人,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是指的人,把“莲”比喻成“君子”,是指的人。
4、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借赞美来歌颂,表现了作者。
5、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6、作者在第1段中从、、等方面描写莲的可爱形象,用莲来象征。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8、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四)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下列加划线的字。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 __ __ _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 __ __ _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 __ _ __ __ _4.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_ __ _ __ __ _5.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 _ _ __ _ __6.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 __7.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_ __ _ __ __ _8.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 _ _ __ __ _ _ __ _ __ __ _9.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__ _ _ __ _ __10.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 _ _ __11.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 __二.解释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7.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9.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0..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一.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写三峡地貌(描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些语句侧重写山,突出三峡的_ ____ ___特点。
2.第二段写三峡的夏水,突出夏水怎样的特点: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诗与第二段文字所写的内容相同,这首诗是:题目:《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段写三峡的冬春之水,突出了冬春之水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四段写秋水,由哪句可知?划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的秋天____ ___的特点,其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了_____ __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