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培训教材-正版(V2.1)
MSA培训教材
I S O/T S16949系列之M S A培训专业求实严谨诚信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M S A测量系统分析第一章测量系统根述为何要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如果测量出现问题,那么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可能被判为合格,其后果可想而知。
测量设备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后,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由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的原因,仍会产生测量误差。
必须按MSA手册中规定的方法和判定准则对测量产品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测量结果的变差是否足够小,降低产品误判的概率。
测量变差通常分为:Bias 偏倚;Repeatability 重复性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Linearity 线性 ;Stability 稳定性。
基础概念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变差: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
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分辨力: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MSA选择的基础测量系统的评定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试验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的统计特性。
第二个目的是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影响;第二个阶段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第二阶段试验通常以正常校准程序,维护程序和计量程序的一部分日常工作来完成。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这种结果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对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最全MSA指导培训教材
1
MSA课程目的
• 使参加培训的人员
----理解MSA在控制和改进过程中的重要性 ----具备开展测量系统分析所需要的实用知识 ----建立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量化方法、可测量指标 和接受准则,从而作出专业的、客观的评价
2
课程目录
• 第一章:MSA与ISO/TS16949关系 • 第二章:测量系统简介 • 第三章:测量系统统计特征 • 第四章:分辨率 • 第五章:偏倚、线性和稳定性 • 第六章: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 • 第七章:属性类测量系统 • 第八章:方差分析 • 第九章:MSA总结
量具稳定性分析
86
稳定性图析
87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88
第六章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
89
量具R&R
90
重复性
91
重复性范例
92
再现性
93
再现性范例
94
量具R&R分析
95
量具R&R分析
96
量具R&R分析
97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
(1)测量数据
项目 零件
评 价 人1
1
2
3
4
5
评 价 人2
65
测量系统的偏倚
偏倚相对较大的可能原因
--- 基准的误差 --- 元器件磨损 --- 仪器尺寸错误 --- 测量错误的特性 --- 仪器未经正确校准 --- 不正确使用仪器
66
练习二 偏移
67
线性
68
量具的线性
69
量具线性的分析
70
量具线性的分析
71
测量系统的线性
MSA培训教材
测量过程变差—系统变差
性能: 如同过程性能,测量系统性能是所有有效
的和可确定的变差源随时间的最终影响。 性能包括的长期误差: • 能力 • 稳定性和一致性 • 可通过长期控制图来体现
32
测量过程变差—系统变差
• 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国际上和来描述一个测量值的质量的
术语。(标准:ISO/IEC《测量中不确定度指南》 ) • 定义:一个与测量结果有关的参数,其值分散的特性可以合理地 归结于被测对象。
偏倚
测量系统的平均值
基准值
15
测量过程变差--位置变差
造成过分偏倚的可能原因是:
● 仪器需要校准 ● 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 ● 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 ● 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 ● 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 ● 线性误差 ● 应用错误的量具(如量具的量程选择不恰当) ● 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 ● 测量错误的特性 ● (量具或零件)变形 ● 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影响 ● 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 ●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易 读性、视差) 16
再现性
23
评价 人
C
A
B
测量过程变差—宽度变差
再现性错误的潜在原因包括: ● 零件(样品)之间:使用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操作者和方法时,当测量零件的类 型为A、B、C时的均值差。 ●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A、B、C等的均值差。注意: 在这种研究情况下,再现性错误常与方法和/或操作才混淆。 ● 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 ● 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 致的均值差。 ● 评价人(操作者)之间:评价人A、B、C等的训练、技术、技能和经验不同导致 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程资格以及一台手动测量仪器,推荐进行此研究。 ● 环境之间:在第1、2、3等时间段内测量,由环境循环引起的均值差。这是对较 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资格中最常见的研究。 ● 违背研究中的假定 ●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 ● 操作者训练效果 ●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易读性、视差) 24
培训教材MSA
分析的时机有:
1)按确定的周期进行MSA,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MSA。
2)按特殊的要求进行MSA。
时机&流程
测量系统分析的流程
测量系统分析流程一般包括以下部分:
1)研究准备。
2)稳定性分析。
3)偏倚分析。
4)线性分析。
9)计算均值的标准差 ;
10) 计算偏倚的 t 统计量(t=|B|/ ,如果t< ,1−/2 ,则可以继续分析, t< ,1−/2 通过查询t统计量分布
表可得);
11) 计算偏倚值的1- α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B-( ×,1−/2 ), B+( ×,1−/2 ), ]);
计或消除偏倚
线性
重复性
再现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异。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大小的变化
重复性是由一个操作者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
差。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重复性是设
备产生的变差,是设备本身固有的。
12)判断系统是否有偏倚(a、 t< ,1−/2 ;b、0落在1- α 置信区间,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就认为测量系
统无偏倚)。
测量系统有偏倚的原因可能是:
1) 基准值误差;2) 仪器磨损;3) 仪器制造尺寸有误;4)用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5)仪器未得到完善
的校准;6)评价人操作不当;7)对仪器的修正运算正确
的重复性好,说明重复测量值的变差小。重复性研究分两步进行。
1)考察测量过程是否稳定;
ത 2∗ ,2∗ 查表可得, 极差的均值)
MSA培训教材
排除(可能时)或监控这些变差源
材料
操作者
培训
样本采集 习惯
样本准备
人机工程
方法
检验方法
视力
标准
技巧
分辨率
重复性 偏倚
校准
线性
照明
工具
环境
震动
温度
湿度
测量
这是测量系统的一些变 差,你还能够想起其他 的吗?
如何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策划
测量系统 分析策划
概念形成 项目批准 设计确认 样件 试产 和批准
为了测量的目的,相对于过程变差和规范控制限,测量的 增量应该很小。通常所知的十进位或10-1法则,表明仪器 的分辨率应把公差(过程变差)分为十份或更多。这个规 则是选择量具期望的实际最低起点。
测量系统应该是统计受控的
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不同原因而 不是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且最好由图形 法评价
均值的变差
对于产品和过程条件,可 能是评价人、环境(时间) 操作者
或方法的误差
A
通常指A.V. – 评价人变差
系统间(条件)变差
包括重复性、实验室、环 境及评价人影响
操作者 B
再现性
操作者 C
宽度变差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成的 评估
宽度变差
测量系统能力 测量系统变差的短期评估,如:“GRR”包括图形 测量系统性能 测量系统变差的长期评估,长期控制图法
• 进行偏倚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基准 值
• 选择一个落在过程产品测量值均 值附近的产品作为主样本
• 将该样件送到一个比该测量系统 更高级别的测量系统上,进行多 次测量,取这些多次测量结果的 平均值作为基准值。
MSA培训教程(完整版)
3
MSA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对供应商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降低供应链风 险。
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MSA应用案例
MSA在产品设计阶段的应用
01
在产品设计阶段引入MSA,对设计方案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如何提高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通 过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优化测量方法和环境等方式来提高测 量系统的稳定性。
Part
06
MSA在企业中实践案例分享
某汽车制造企业MSA应用案例
1 2
MSA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通过测量系统分析(MSA)对生产线上的关键质 量特性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MSA在工艺改进中的应用
信号探测理论在计数型MSA中应用
01
信号探测理论简介
信号探测理论是一种用于研究如何在噪声背景下检测和识别信号的理论
。在计数型MSA中,该理论可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2 03
信号探测理论应用
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将测量数据分为信号和噪声两部分。利用信号探 测理论中的相关指标(如信噪比、探测概率等),对测量系统的性能进 行评估和优化。
偏倚分析方法
STEP 02
STEP 01
独立样本法
图表法
通过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 标准值之间的差异,评估 测量系统的偏倚。
STEP 03
回归分析法
通过回归分析,确定测量 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线性 关系,进一步评估偏倚。
利用图表直观展示测量结 果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帮助识别偏倚。
线性分析方法
01
1MSA培训教材
2、量具:任何用来取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工 厂现场的装置,包括经过/不经过装置〔如:塞规、通/止规等〕。
那么的测量剖析方法和接受准那么;除非顾客规那么其它的测 量剖析方法和接受准那么。
8
第八页,共149页。
重要的顾客手册-AIAG
产质量量先期筹划和控制(kòngzhì)方案〔APQP&CP-〕-第二版 2020年7月
五 大
技 术 ( j ì s h ù )
手 册
潜在失效形式和结果( jiē guǒ)剖析参考手册〔FMEA〕
14
9、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系统剖析〔MSA〕方案 质量部依据控制方案和/或顾客要求制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 系统剖析方案〞,并确定在控制方案和/或顾客要求中所用到的监 视和测量装置需停止测量系统剖析的方法、内容、估量完成时间、 担任部门/人员、剖析频率、进度要求等,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 质量部、消费部和相关(xiāngguān)部门执行。
√ 有关被测值的数值估量范围,置信真值包括在此范围内
第二十三页,共149页。
23
11、可追溯性
在商品和效劳的贸易中溯源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测量可以追溯到相反或相似的规范,比不能 追溯的测量更将容易达成相互供认,可追溯的测量还可协助增减轻新实验的要求,以及好产品的拒 收与坏产品的接受。
可追溯性在ISO国际基本和通用的度量衡术语词汇〔ISO International Vocabulary of Basic and General Terms in Metrology,VIM〕中的定义为: 〝经过( jīngguò)一个完整的比拟链追溯到规 则的参考规范〔通常为国度或国际规范〕的测量特性或规范值,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MSA培训教材(完整)
第四版MSA主要变化
2020/7/31
2
TS对测量系统分析的要求
➢ 7.6.1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得出的结果中呈现的变差,应进行统计研究。此要求应适 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应符合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 析的参考手册的要求。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也可使用其他分析方法和接受准则。
2)将测量仪器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比较链或校准链, 将其溯源到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3)自下而上的一种溯源方式,目的确保量值准确,对象是 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设备,依据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特殊情况下也 可自行制定。
2020/7/31
9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量值溯源性及其相关:
➢ 检定: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 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2020/7/31
13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参考值: 某一个物品可接受的值。 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定义(由更高一级测量设备或全尺寸
7
测量基础术语及知识
➢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 性的关系。赋值过程即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定 义为测量值。 (1963年C.Eisenhart首次提出)
➢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 指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 格的装置(并不包括用于清点数量的计数器)。
3
➢ 测量系统分析与APQP的关系
2020/7/31
4
➢ 测量系统分析与APQP的关系
2020/7/31
5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测量数据的作用:
➢ 用于判定产品的符合性(控制用测量系统); ➢ 用于判定过程是否稳定(分析用测量系统); ➢ 对过程进行调整的依据; ➢ 通过回归分析(或分析研究法)确定两个或两个
2024版MSA培训教材
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分辨率
测量系统能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小变化的能力。
02
测量设备选择与校准
Chapter
设备类型及选择依据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设备类型
01
例如,长度测量可选用卡尺、千分尺等;角度测量可选用角度
尺、测角仪等。
设备精度与测量要求相匹配
02
设备的精度等级应满足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避免精度过高或
应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 技术,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 模式。
05
结果评价与报告呈现
Chapter
结果评价指标设定
关键绩效指标(KPI)
根据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设定相应的KPI,如学员满意度、知识 掌握程度等。
过程性评价指标
关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互动情况等,以评估培 训效果。
在持续改进中作用体现
MSA通过对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 性的评估,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MSA通过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 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持
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MSA通过对测量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
本和不良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推进, MSA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
技巧三:合理分析和解释结果
关键操作技巧分享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 数据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对分析结果进行合 理解释和判断
识别潜在的测量系统问题和改进 机会,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
议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一
测量设备精度不足
解决方案
对测量设备进行升级或改进,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或者 采用其他更精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替代。
MSA培训教材完整版
X6=0.8mm X7=0.75mm X8=0.75mm X9=0.75mm X10=0.7mm
如果参考标准是 0.80mm. 过程变差为0.70mm
Xi
X=
=
10 0.75
Bias = 0.75-0.8= -0.05 % Bias=100[0.05/0.70]=7.1%
表明 7.1% 的过程变差是偏倚 BIAS
料
基准值
BIAS — 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异.
基准值(reference-value)是一个预先认定的参考标准 . 该标准可用更高一级测量系统测量的平均值来确定(例 如:高一级计量室)
偏倚
观测的平均值
MSA培训教材完整版
偏倚BIAS 实例
同一操作者对同一工件测 量10次
X1=0.75mm X2=0.75mm X3=0.8mm X4=0.8mm X5=0.65mm
MSA培训教材完整版
5.线性
❖线性是指量具在其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规律。 ❖在全部测量范围内,测量值和基准值的差异保持稳定,说明其
线性好。
仪器 1 : 线形性有问题.
仪器 2 : 线形性没有问题.
0 测量单位
0 测量单位
MSA培训教材完整版
测量数据五种类型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測量
结果
不好
❖ 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坏的结果,坏 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 过程特性。
MSA培训教材完整版
3.什么情况下做MSA
新生产的产品存在较大的产品变差(PV); 引进新仪器时(EV); 测量操作更换新的人员时(AV); 易损耗之仪器必须注意其分析频率 ;
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程
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教程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教材目录第Ⅰ章测量系统--------------------------------------------------------------------------------------2 第Ⅱ章测量系统的差不多要求---------------------------------------------------------------7 第Ⅲ章测量系统的波动-------------------------------------------------------------------------11 第四章测量系统研究的预备----------------------------------------------------------21 第五章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24 第六章计数型量具研究---------------------------------------------------------------------31第Ⅰ章测量系统引言现在人们大量使用测量数据来决定许多情况﹒●如依据测量数据来决定是否调整制造过程〔利用统计操纵过程〕﹔●测量数据能够确定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显著关系。
例如,估量一模制塑料件的关键尺寸与浇注材料温度有关系。
这种可能的关系可通过回来分析进行研究﹔●利用测量数据来分析各种过程﹐明白得各种过程﹔●了解测量数据的质量,质量高﹐带来的效益大﹔质量低﹐带来的效益低。
测量数据的质量假如测量数据与标准值都专门〝接近〞﹐这些测量数据的质量〝高〞﹔假如一些或全部测量结果〝远离〞标准值﹐这些数据的质量〝低〞。
表征数据质量最通用的统计特性是偏倚和方差,所谓偏倚的特性﹐是指数据相对标准值的位置﹐而所谓方差的特性﹐是指数据的分布。
MSA量测系统分析培训教材
=斜
b= y — ax = 截距
線性的研究
7)畫出“偏倚”=0線,評審該圖指出特殊原因和線性可接受 性。為使測量系統線性可被接受,“偏倚=0”線必須完全 在擬合線置信帶以內。
8)如果作圖分析顯示測量系統線可接受,則下面的假設就 成立: H0:a=0 斜率=0 如果以上的假設是成立的,則測量系統對所有的基准值 有相同的偏倚。對于可接受的線性,偏倚必須為0
σ重复性 =
max(xi)- min(xi) d*2
偏倚量平均值 – 基准值 偏倚 t= σ
7)如果0落在围绕偏倚值1-a置信区间以内,偏倚在a水平是可 接受的。 所有的α水平依賴于敏感度水平,而敏感度水平被用來評價/ 控制(生產)過程的并且與產品(生產)過程的損失函數( 敏感度曲線)有關。如果α水平不是用默認值.05(95%置信 度)則必須得到顧客的同意 。
穩定性研究 偏倚研究 線性研究 量具重復性和再現性研究 數值的計算 數據結果的分析 計數型MSA分析
MSA分析作業時機
1.新產品在試產時要做GRR分析。 2.新儀器設備導入生產時要做GRR分析。 3.新進人員作業上崗時要做GRR分析。 4.發生品質異常時要做GRR分析。 5.生產改進要做GRR分析。
順序測 量n個零件,將測量結果輸入第一行。 4)讓評價人B和C測同樣的n個零件,而且他們之間不能看到彼此的結
果。輸入數據到 第6行和11 5)用不同的隨機測量順序重復該循環。輸入數據到第2,7,12行。在
適當的列記錄數據。如果需試驗3次,重復循環并輸入數據到3,8, 13行。
結果分析-作圖法(一)
穩定性的研究
1)取一個樣本并建 立相對于可溯源標准值的基准值。如果該樣品不可獲得,選擇一 個落在產品測量中程數的生產零件,指定其為穩定性分析的標准樣本。對于追蹤 測量系統穩定性,不需要一個已知基准值。
MSA稳定性分析培训教材
相互关连 的特性
清洁
仪器(量具)
发展的变异
发展
创建公差
稳健设计 偏移
扩大
接触几何 变形效应
弹性特性 支撑特性
适合的 数据
稳定性 线性
敏感性 一致性
校准 热扩散系数
弹性特性
隐藏的几何 可追溯性
工作的 设计变异 定义 -夹持
维护
重复性
单一性
量
-位置 -测量站 -测量探测器
测 再现性 变异性
校准 预防性维护
3 4 5
德信诚培训--品质、诚信、用心
APQP
3
测量误差
Y = x+ε
• 测量值=真值(True Value) + 测量误 差
戴明说没有真 值的存在
德信诚培训--品质、诚信、用心
一致性
测量误差来源--4M1E
使用假设
工作件(零件)
弹性变形 质量
重复性 (EV) 再现性 (AV)
MSA分析方法的分类
计量型
MSA
计数型
破坏型
稳 定 性 分 析
位 置 分 析
变
异 分 析
风 险 分 析
信 号 分 析
大 样 法
小 样 法
偏 移 分 析
稳 定 性 分 析
变 异 分 析
稳 定 性 分 析
线 性 分 析
偏 倚 分 析
重 复 性 分 析
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R和X&s控制 图上。
德信诚培训--品质、诚信、用心
结果分析——图示法
4)建立控制限,使用控制图分析法来 评价是否有不受控或不稳定的情况。
经典详细的MSA培训资料全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等方式将数据呈现出 来,帮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回归分析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因变量的 值,并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程度。
05
结果解读、报告编制及改进
建议提出
结果解读方法论述
数据可视化
将MSA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如 控制图、散点图等,以便直观理
理。
02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照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包括停机检查、调整
参数、更换零部件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
03
记录并分析异常情况
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措施
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同时,将异常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相关部
门,以便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经典详细的MSA培训 资料全
• MSA概述与基本原理 • 测量设备选择与校准 • 操作过程规范与监控 • 数据采集、处理及分析技巧 • 结果解读、报告编制及改进建议
提出 • MSA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探讨
目录
01
MSA概述与基本原理
MSA定义及作用
要点一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
解数据分布和规律。
统计指标分析
计算并解读MSA结果中的关键统 计指标,如偏倚、重复性、再现性 等,以评估测量系统的性能。
对比分析
将MSA结果与历史数据或标准值进 行对比,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 空间。
报告编制要求及格式规范
报告内容要求
包括引言、目的、范围、方法、 结果、结论和建议等部分,确保
报告内容完整、清晰。
法
踪验证
在实施MSA之前,需要明确 分析的目标和范围,包括所 要评估的测量系统、测量的 参数和指标、以及分析的深 度和广度等。
msa培训教程
msa培训教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分数加减法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分蛋糕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
2. 例题讲解:(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1/4 + 1/4,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3/4 + 1/3,引导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 随堂练习:(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如2/5 + 3/5,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4/6 1/4,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解题思路。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分数加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分数减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
2. 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测量系统测量结 果的变差(测量误差),了解变差的来源。 从而确定一个测量系统的质量,并且为测 量系统的改进提供信息。 保证所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判定准则的一致 性。
9
测量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术语 测量系统及其统计特性 分辨力、稳定性、偏倚 、重复性、再现性、线 性 理想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的共同特性 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和准备
28
测量系统的评定
第一阶段: 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 主要有二个目的:
1)、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 前进行。
2)、发现那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显著的影响,例如温 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的环境要求。 第二阶段: 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 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常见的量具R&R分析是其中的一种试验型式。
2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位置和宽度
标准值 位置 位置
寬度
寬度
25
理想的测量系统
n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 “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 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个能产生理想测 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 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 统计特性。
26
IDEAL MEASUREMENT SYSTEM
33
稳定性的均值-极差图
34
确定偏倚指南—独立样本法
偏倚
进行研究
测量系统 的平均值
基准值
1)获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 如 果得不到,选择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的生产零件, 指定其为偏倚分析的标准样本。在工具室测量这个零件 n≥10次,并计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把均值作为“基准 值”。 可能需要具备预期测量值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程数的标 准样本是理想的。完成此步后,用线性研究分析数据。
29
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指南
30
确定稳定性的指南
进行研究 1)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该样品不 可获得,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中程数据生产零件 ,指定其为稳 定性分析的标准样本。对于追踪测量系统稳定性,不需要一个已知 基准值。 具备预期测量的最低值,最高值和中程数的标准样本是较理想的。 建议对每个标准样本分别做测量与控制图。 2)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3~5次,样本容量和频率应该基于对测 量系统的了解。因素可以包括重新校准的频次、要求的修理,测量 系统的使用频率,作业条件的好坏。应在不同的时间读数以代表测 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以便说明在一天中预热、周围环境和其他 因素发生的变化。 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bar&R或Xbar&S控制图上。
41
用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可获得直方图和 数据分析(见图10和表3)。
4
3
Frequency
2
1
0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C1 测量值
42
表3:偏倚研究—偏倚研究分析
n(m) 均值 X 测量值 15 6.0067 标准偏差 σr .22514 均值的标准 偏差σb .05813
观测平均值
15
重复性(Repeatability)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 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变差。
重复性
16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主值
主值 不良重复性
良好重复性
17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操作者C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 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 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 的变差。
35
2)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0次 以上。 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 方图,用专业知识确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 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对于n<30 时的解释或分析,应当特别谨慎。
4)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
36
结果分析—作图法
结果分析—数据法
5)计算可重复性标准偏差(参考量具研究,极差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基准值=6.0 5.8 5.7 5.9 5.9 6.0 6.1 6.0 6.1 6.4 6.3 6.0 6.1 6.2 5.6 6.0 偏倚 -0.2 -0.3 -0.1 -0.1 0.0 0.1 0.0 0.1 0.4 0.3 0.0 0.1 0.2 -0.4 0.0
13
分辨力(率)
定义:指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传统是公差范围的十分之一。建议的要求是总过程6σ(标准偏差)的 十分之一。
10
T
30
14
偏倚(Bias):
基准值 偏倚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 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 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 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来确定。
操作者A
操作者B
再現性
18
再现性 (Reproducibility)
主值
檢查員 A 檢查員 B 檢查員C 檢查員 B 檢查員 A 檢查員 C
Operator B Operator A Operator C
Reproducibility
19
稳定性(Stability):
稳定性
时间2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 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 或零件的相同特性时获得 的测量值的总变差。
长期产品变动 短期产品变异 样本变异
测量变异
量检具造成的变异
操作员造成的变异
观察到的产品变异
4
测量误差
Y = x +ε
測量值 = 真值(True Value)+測量誤差 戴明說沒有真 值的存在 一致
5
测量误差的来源:
nDiscrimination 分辨能力 nPrecision 精密度 (Repeatability 重复性) nAccuracy 准确度 (Bias偏差) nDamage 损坏 n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 (不同仪器和夹具间的 差异) nDifference in use by inspector 不 同 使 用 人 员 的 差 异 (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n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use (使用不同的方法所造成差异) nDifferences due to environment (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
测量系统
2.操作(人员.过程)
3.测试环境
4.待测试件
12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通常使用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来衡量测量系统的质 量: nDiscrimination 分辨力(ability to tell things apart) ; nBias 偏倚; nRepeatability 重复性; n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 nLinearity 线性 ; nStability 稳定性 。
如下):
这里d2*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
如果GRR研究可用(且有效),重复性标准偏差计算 应该以研究结果为基础。
37
6)确定偏倚的t统计量:
偏倚=观测测量平均值-基准值
38
7)如果0落在围绕偏倚值1-α置信区间以内,偏倚在α水平是可 接受的。
这里d2,d2*和v可以在可以从附录C中查到,g=1,m=n, 在标 准t中可查到。 所取的α 水平依赖于敏感度水平,而敏感度水平被用来评价/控 制该(生产)过程的并且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损失函数(敏 感度曲线)有关。如果α 水平不是用默认值.05(95﹪置信度) 则必须得到顾客的同意。
结果分析—数据法
32
举例—稳定性
为了确定一个新的测量装置稳定性是否可以接 受,工艺小组在生产工艺中程数附近选择了一 个零件.这个零件被送到测量实验室,确定基准 值为6.01。小组每班测量这个零件5次,共测量 4周(20个子组)。收集所有数据以后, Xbar&R图就可以做出来了(见图示)。 控制图分析显示,测量过程是稳定的,因为没 有出现明显可见的特殊原因影响。
31
结果分析—作图法
4)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稳定状态。
除了正态控制图分析法,对稳定性没有特别的数据分析或指数。 如果测量过程是稳定的,数据可以用于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倚。 同样,测量的标准偏差可以用作测量系统重复性的近似值。这可以 与(生产)过程的标准偏差进行比较以决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否 适于应用。 可能需要实验设计或其他分析解决问题的技术以确定测量系统稳定 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基准值= 6.00, α=.05,g=1, d2*=3.35 t 统计量 测量值 .1153 df 显著t值 (2尾) 2.206 偏倚 95﹪偏倚置信区间 低值 .0067 -1.1185 高值 .1319
10
术语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他们之间的 关系。而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 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 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量特性赋值的操 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 员的集合。
11
测量系统的组成
测量系统包含以下要素: 1.量具.设备(软.硬件)
真值 真值
27
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 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 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 测量精密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