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价值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搜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有CT检查。
结果 11例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海绵窦区,呈单发病灶,右侧4例,左侧7例。
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MRI平扫表现为长T1均匀性或不均匀性低信号,明显长T2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8例,中度强化3例,CT和MRI 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CT定性诊断正确率为20%(1/5),MRI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4.5%(6/11)。
结论 CT表现与其它实体肿瘤相比无特异性,定性诊断困难;MRI表现呈底向外的哑铃型或类园型长 T1长T2信号改变较具特征性,增强表现为非常显著的强化,对定性具有决定诊断的作用。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T and MRI findings and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angioma. Methods 11 cases with 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angiomas were all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11 cases were examined all by MRI plan scan and enhancement scan, 5 cases were examined by CT. Results 11 cases cavernous angiomas all located in the cavernous sinus, The tumors were a little hyperdensity on CT plan scan. On MRI plan scan, the tumors displayed long T1 low-signal and high-signal intensity on T2WI. 8 cases intensified obviously and 3 cases intensified moderately after strengthening. The rate of CT and MRI in cavernous angiomas qua location was 100%, the rate of CT qua diagnosis was 20%(1 of 5), the rate of MRI qua diagnosis was 54.5%(6 of 11). Conclusion The CT resembles in carvenous angiomas has no particularit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entity tumors.The MRI image of the bottom outivardly of bottle gourd form or similar round and long T1 and long T2 signal changes w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arverous angiomas. It enhances remarkably.MRI can make qualitative diagnosis of carverous angiomas.[Key words] 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angi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血管畸形性良性肿瘤,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两种类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0.4%~2.0%[1],常位于海绵窦,影像上常与此处的其它肿瘤混淆,导致临床的误诊和误治,本文总结笔者近5年来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CT和MRI表现,目的为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绵状血管瘤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美键词 脑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
脑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 eer tl L m 丑 . Cr a V I !h r b l ̄ e1 S O I
MI R 显示 L 病灶核心呈 网状混杂信号 , 在任何 序列上病灶周围有—低信号圈, 在 最明显。
倒同时曾作 c 检查 ,5 曾同时作 EA检查 , 例 曾作手术治疗 和病理检 查。对 各倒的 c 、 S r 2例 6 2 4 r D A及 M I R 的影像 表现进行 分析。 结果 脑海绵状血管癌 D A常呈 阴 , r S 性 c 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有欠 缺 , M u有较 高的敏感性 和特 异性。结论 而 I MJ P 检查对脑海
更差 。
可发现病灶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相 比之下 , MI R 具有 较高 的 敏感 性 和 特 异 性 。所 以可 以认 为 M/ R 检查对脑海 绵状血 管瘤的临床诊断有重要 的
一
1 检查项 目 5 例全部作 M I . 2 8 R 检查 , 其中 4 例 8 同时作 C T检查、5 同时作 D A检查。2 例作手 2例 S 4 术 治疗井作 病 理检 查 。( 3 例用 伽 玛刀治疗 ) 另 4 。 1 病理改变 . 3 脑海绵 状血管瘤外观为紫红色 , 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 。其 中血管壁 由单层 内皮 细胞组成 , 缺少肌层和弹力层 , 管腔充满血液, 有新
1 2
Pndi 【d商 Fe 2 眈 . . No. 脚 。I b,c V幢 7, 1
无明显水肿 , 少数病 例有 不均匀、 点状 的钙 化。 斑 但 均非特 异性 表现 , 且 c 并 T的敏感 性 也 较差 , 小 较 的病变或病变区呈 等密度时可能被漏 诊。脑海绵 状血管瘤在 D A常呈隐匿性改变的血管畸形 , S 很难 发现脑海 绵状血管 瘤的特征性 改变 , 特异性 比 C T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Y u Fa n. XI A0 Zh i bo
( D e p a r t me n t o fR a d i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A 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重庆 医科大学 学报 2 0 1 3 年第 3 8 卷第 9 期 (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 . V o 1 . 3 8 N o . 9)
一
a n d t o p r o mo t e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a n d t r e a t me n t l e v e 1 . Me t h o d s: T o t a l l y 1 3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u r g i c a l l y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l y v e i r i f e d CHC S w e r e r e v i e we d . Al l c a s e s w e r e e x a mi n e d b y CT a n d MRI p l a i n s c a n a n d c o n t r a s t - e n h a n c e d s c a n . Re s u l t s : L e s i o n s l o c a t e d a t t h e l e t f s i d e i n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诊断
MRIf a u e e e mu i e r e t r s w r h b r y— l e i h mo e o s i t n i t o c l t h p i t n i n .No e h n e n o l e i n o g n u n e st wi f c u n y on e st r g k y hl yi n a c me t c u d b s e . e e we e n r la p a a c n MRA. n l so F r c r b a a e o s a g o s c n b in s d b T a d e n Th r r o ma p e r n e i Co c u i n o e e r lc v r u n i ma a e d g o e y C n n MR ma mg f t r s a d MR c n i a v n a e t a T C . i g eu e n s a s d a t g h n C S a n
CTa dMR ig oi o crba a en u n ima n Ida n s f ee rl v ro sa go s s c i gi g ,E u ig ,H N a . fnl n 2R N C i n Z A GY n.1 a p it o i l Z eghuU i rt a dH s t hnzo nv sy e pa o f ei W NGW nin ,A A exa F NHu ,U egh ,U N D n ,H N i Y EH nzi Y A a C E G P ol’ o i lfT i n ony T i n 6 4 0 H n n 2 T e itf l e e s st ak gC ut ,a a g4 10 , ea ; . h r — p H p ao a k F sA i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构成 [3]。由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壁是由胶原纤维组 成,内层衬以扁平内皮细胞,病灶缺乏肌层和弹性纤维,致使 其 不 仅 易 发 生 玻 璃 样 变、纤 维 化,更 易 破 裂 出 血 而 形 成 反 复 出血表现(是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4];病灶内的供血动脉 和引流静脉为正常管径的血管,无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 脉,因 而 瘤 内 的 血 液 流 速 非 常 缓 慢,使 得 血 管 内 极 易 形 成 血 栓 和 钙 化;病 灶 内 无 神 经 组 织 ,异 常 的 血 管 间 仅 为 疏 松 的 纤 维结缔组织,而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多会出现胶质增生和黄色 的含铁血红蛋白沉积,致使病灶边界清晰 [5]。
178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3
·医学影像·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王洪光,杨绿霞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影像科,贵州 六盘水)
摘要:目的 探讨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来我院经手术 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32 例,对其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 例患者经手术证实脑内型 27 例,脑 外型 5 例;CT 显示脑内型 23 例,脑外型 1 例;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脑内型 27 例,脑外型 3 例。结论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 状血管瘤的诊断中检出率均较高,均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但核磁共振成像较 CT 能更有效地提高检出率,从而可为临床制定 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 关键词:CT;核磁共振成像;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445.2; R743.4; R816.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3.115 本文引用格式 :王洪光 , 杨绿霞 .CT 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3):178,181.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及MRI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征象。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7例位于右侧海绵窦,1例位于左侧海绵窦,均呈“葫芦形”生长,CT呈高密度,MRI显示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1例病例误诊为脑膜瘤,3例病灶手术切除。
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仍与鞍旁及颅底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影像表现近似,需认真分析病灶,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窦;CT、MRI【中图分类号】R739.4;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052-03The value between CT and MRI for the diagnosis of hemangioma in the cavernous sinusHuang Yunong ,Yao Xiaogang,Zhao Ming,Chen J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Sixth peple’s Hospital ,Chengdu610000,Sichuan,China【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diagnosis of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between CT and MRI Methods Review 8 patients with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by Surgical confirmed cases ,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Results At right side in 7 cases,at left side in1 case,8 case were ‘gourd like’ shape,CT scan showed higher debsity;MRI show ed grayT1WI signal and high signal in T2WI.Conclusion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he Cavernous Sinu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 in CT and MRI,to provide help for the operation.【Key words】Cavernous Hemangiomas ; Cavernous Sinus ;CT,MRI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较少见,与发生于此区域其他病灶易混淆;虽为良性病变,但由于其病理结构及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如未能准确诊断,冒然手术可导致术中不可控的大出血,造成严重后果;准确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对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1]。
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 克 苏 地 区第 一 人 民 医院 影 像 中 心 ,新 疆 阿 阿克苏 83 0 ) . 0 0 4
摘 要 :目 的 : 探讨 C MR 检查 在 颅 内海 绵 状 血 管 瘤 诊 断 中 的价 值 。 方 法 :0例 颅 内海 绵 状 血 管 瘤 患 者 , T T、 I 2 C 检查 1 5例 , 扫 1 平 4例 , 扫加 增 强 扫描 1 。 2 均 行 MR 检 查 。 结 果 : 组 2 平 2例 0例 I 本 0例 检 出 2 1个 病 灶 , 中 1例 其
占 位效 应或 占位 效 应 轻 微 , 灶 可 发生 钙化 且 呈 斑 点 状 , 位 于 病 灶 中 心 部 , 灶 强 化 多 为 不 均 匀 性 增 强 ; I 病 并 病 MR 检 出 2 个 病 灶 , wI 略低 或 低 等混 杂 信 号 , 2 I 高 信 号 或 混 杂 信 号 , 灶 周 围 可 见 由 出 血 所 致 含 铁 血 黄 素 沉 1 T1 呈 TW 呈 病 着 而 形 成 的环 状 低 信 号 包 绕 。 结 论 : I 病 灶 的显 示 较 C 优 越 , T 和 MR 结 合 检 查 是诊 断 颅 内海 绵 状 血 管 MR 对 T C I
维普资讯
新 疆 医科 大 学 学报
J OUR NALOFXI JANG ME I ALUNI R I Y 20 g ,0 8 NI DC VE ST 0 7Au . 3 ()
87 7
C MR 在 颅 内海 绵 状 血 管 瘤诊 断 中的价值 T、 I
1 a e n e we tp a n s a 4 c s s u d r n l i c n,p a n a d c n r s n a c d s a 2 c s s 0 c s s u d r n RIe — l i n o t a te h n e n x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
[ 摘要 ] 目的 探讨海绵 窦海 绵状血管瘤 的 M I R 表现和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4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部海 例
绵状 血管瘤 的 M [ R 表现。结果 4例病例 中 2例 S T WI E , 呈稍低信 号 ,E 2 呈高信 号 , 例 增强后 呈不 均质 明显强化 , S TWI 1 1例 开始呈条 片状强化 , 随着时间 的延长 , 强化范 围增大 , 延迟期呈明显均质强化 ; 2例 S T WI 另 E 呈等信号 ,E 2 呈不均质高信 s TwI 号, 增强后均呈 明显均质强化 。结论
管 理 学 杂 志 , 0 7 ( ): 6一l . 2 0 ,1 1 l 8
目前 的健 康状 况 , 断 疾 病倾 向 ; 免 延 误 病 情 , 判 避 及 时指 导就 医 ; 大 限度 地 减 少 重 大 疾 病 ( 最 已知 或 未 知) 的发 生 ; 保持 个 体 最 佳 工 作 状 态 和 旺 盛 的精 力 ; 节 省用 于 维 护健 康 所 需 的时 间 和 金 钱 , 高保 健 效 提 率, 全面提 高生活质量 。在对 干休 所离 休 干部 和社 区老年人 健康状 况调查过 程 中 , 发现 健康 管理非 常 欠缺 , 建立适应 当前需要 的健康管 理体系很有 必要 。
心病 、 尿病等 的知 晓率 、 糖 治疗 率 和 控制 率 , 各 种 对
慢性 病做 到早 发现 、 治疗 , 早 防止并 发 症 的发生 。三
划地进 行综 合 管 理 , 被 管 理 者 提 供 更 多 的健 康 服 为
级 预防 主要是 通 过 积 极 正 确 的 治 疗 措施 , 大 限度 最
代“ 生物 . 理. 会 ” 心 社 医学 模 式来 定 义 健 康 标 准 , 对
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
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作者:李凤琪孙胜杰吴晓宣浩波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7年间我院诊断为脑部海绵状血管瘤23例,患者采用 GE 0.5T和1.5T超导型MR机,行脑部常规和部分增强扫描和MRA成像(15例),9例行DSA检查,14例行手术治疗,23例全部行CT扫描。
结果海绵状血管瘤MRI具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但病灶周围脑组织大部分无水肿,病灶无占位表现,病灶内未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检查病灶内有轻度的不均匀强化。
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它能准确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病灶内的出血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43.4;R8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08)01 _0036_02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属脑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一种,是增生性血管畸形[1],其发生率仅次于脑动静脉畸形(AVM)。
我院1996年至2007年间诊断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共23例,其中有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9例作伽玛刀治疗,现就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1~71岁,病程15天~20年,多数病程在3 个月以上。
主要临床表现;脑干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反复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大脑半球的病灶以头疼、癫痫发作及轻度中风症状为主,尤其是颞叶、海马部位的病灶,癫痫发作症状比较重;小脑半球的病灶,临床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0.5T和1.5T超导型MR机,对疑似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常规横断位:T1加权(450ms,15ms),T2加权(5000ms,90ms),矢状位:冠状位T1加权或T2 加权等检查,增强检查(15mlGD_DTPA静脉推注),层厚5~7mm。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采取CT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探究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采取CT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探究【摘要】目的: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采取CT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进行探究分析。
方法: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患者采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等各项差异。
结果:患者经过检查后,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较为理想,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采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所产生的畸形,而根据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不同,主要分为两种:脑内性海绵状血管瘤和脑外性海绵状血管瘤[1]。
该疾病的发病位置大多在人体的左右脑以及脑干,发病部位不一致,患者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各有差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癫痫、脑出血以及头痛和神经功能出现异常等,人们最为常见的则是癫痫[2]。
当前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CT、核磁共振成像以及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三种检查方法的各项指标,为临床检查诊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当前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为(55.12±4.73)岁。
所有探究的患者经过检查均是脑干发病,脑干右侧血管瘤患者有25例,脑干左侧血管瘤患者有15例。
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具体症状有头痛、癫痫、抽搐以及复视等,较为严重的患者有轻度中风迹象。
1.2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GE单层及飞利浦16层CT机,患者在检查时所调节的扫描间距为5毫米,其扫描厚度为5毫米;扫描参数:1000千伏电压,240毫安。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的CT特征:
平扫图像显示瘤巢多数呈略高密度,边界大多清,瘤巢内可见“颗粒”征,即在略高密度背景内含有数量不一的颗粒状高密度和低密度影,文献报道前者为钙化,后者为血栓所致,颇具特征。
“瘤周水肿征”在提示瘤内有新鲜出血具有一定意义。
无“占位效应征”也是海绵状血管瘤的又一重要特征。
增强后CT扫描,瘤巢明显强化边界也显示清楚。
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
T1WI上瘤巢多数呈等低混杂信号,好似“冻豆腐”样表现。
多数瘤巢周围均显示呈黑色低信号的含铁血黄素环。
在T2WI 上,瘤巢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信号,系由许多大小不等的点状高低信号混杂而成,即“桑椹”样表现,瘤巢周围黑色低信号环较T1WI显示得更加清楚。
增强后扫描,T1WI上瘤巢呈明显强化的高信号。
图1、2 mri平扫示右侧鞍旁一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边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鉴别诊断:
动静脉畸形(AVM):AVM在CT 平扫图像上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而易与海绵状血管瘤相混淆。
MRI 图像能清楚显示AVM 的畸形血管瘤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星形胶质瘤:周围往往伴有较大范围水肿区,而且占位效应明显。
实变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区,应与该区的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相鉴别,两者均可出现钙化,但形态与大小却大相径庭,后者钙化常呈点状,前者多呈小片状或包壳状,颅咽管瘤外形光滑,占位效应明显,在MRI 矢状位图像上能清楚显示视交叉抬高或蝶鞍受压扩大等征象。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脑 内任何部位 , 并 以单发病灶 为主 , 未见严重 占位效应 , 未见水肿或可见轻度 水肿 , MR I 检查 r , wI 呈“ 桑葚状” 混 杂 高信 号 , 周 围伴絮状低信号环 , 扫描增 强可见 少量轻度 强化 。 有3 2例 患者 经 c T检查后 为稍 高、 混杂密度影 , 扫描增 强未见强化 。结论 脑 外与脑 内型 海绵状血 管瘤 患者行 C T与 MR I 检查时均有特 定特征 , 但C T像 不及 M R I 像, 尤
心 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4年
第 7期
9 5
婚 论著 /高血 压与脑血 管病
颅 内海 绵状血 管瘤 的 C T和 MR I 表 现及诊 断价值
刘 永 强
( 四川省 平 昌县 第二人 民 医院 , 四川 平昌 6 3 6 4 0 0 )
【 摘要 】 目的 分析颅 内海绵状血 管瘤的 C T和 M R I 表现 , 探 讨其诊 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 2 0 1 2 年 3月一
描, 螺距 1 , 5 . 0 m m 的重建 间 隔 。增 强扫 描者 6例 , 采
9 6
心血 管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4年 第 7期
( 7 0 . O %) 病 灶 可见 多发 或单 发斑 片状 钙 化 , 8个 等 密
1 . 2 临床表 现
为统计方便 , 病理以脑 内病灶数计 , 本组 6 0 例 患者 中有 5 7 例为脑 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 4 2 例
经手 术病 理 证实 , l 5例 患 者影 像学 资料 典 型且 经 伽 玛刀 治疗 随访 证实 ) , 其 中有 1 例 患者 出现 了 4个 病 灶, 总计病 灶数 量 6 6个 。 病 灶 分布 情况 如下 : 4 个 为 枕叶 , 5 个 为小 脑 , 7个 为 基底 节 , 9个 为 脑 干 , 1 1 个 为顶 叶 , 1 3个 为颞 叶 , 1 7个 为额 叶 , 其 中以脑表 面皮 髓与 皮质 交界 处最 为多 见 。本组 患者 病变 形态 为类 圆形 与结 节 状 , 最 大径 为 0 . 6 — 5 . 2 c m, 平均为 2 . 6 c m。 本组 6 0例 患者 有 3 7例行 C T检查 ,其 中有 3例 患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
海绵状血管瘤的CT与MRI表现目的: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在CT及MRI上的表现情况,评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在CT影像中,所有患者脑内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病灶部位明显可见。
其中16例患者病灶表现为高密度小结节,占40%,20例均匀增强,占50%。
在MRI影像中,21例患者病灶表现为低信号影,占52.5%,28例平扫脑内病灶在增强MRI上表现为轻中度增强,占70%。
结论:海绵状瘤在CT及MRI上的表现无特异性,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增强后亦有多种表现形式。
但以CT上的高密度灶及MRI上的低信号影为多见,尤其MRI低信号影更为多见,两者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标签:海绵状血管瘤;CT;MRI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静脉畸形,可以发生在颅内,头颈部及手部等,病灶儿童时期可以长大变形,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1]。
本次研究中,我们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CT及MRI上的变现。
目前,临床上还不能通过CT及MRI确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海绵状血管瘤。
本次研究,通过试验探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的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判断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4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CT及MRI检查,分析他们的CT及MRI表现,评估两者的诊断价值。
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2.4±2.4)岁。
临床表现主要以运动和感觉障碍,癫痫症状为主。
具体海绵状血管瘤类型及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
CT机使用GE 16排螺旋CT扫描机,常规头颅轴位检查,层厚5~10 mm,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优维显,注药后立即扫描。
MRI对海绵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理 证实的海绵窦病变患者 5 9例 ( 男3 0例 , 女2 9例 , 年龄范 围6~ 6 9岁 , 平均4 5 . 3岁 ) MR I 资料 。5 9例海绵窦病变患者均 行 MR I 平扫及增 强检查 , 分析病变形态 、 信号 及累及范围。结果 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1 例, 胶 质瘤 1 例) ; 海绵窦继发肿瘤 ( 鼻 咽癌 1 8例 , 侵袭性 垂体瘤 8例 , 脊 索瘤 6例 ) ; 非肿瘤性 病变 ( 颈内动脉瘤 6例 , 颈 内动脉海绵窦瘘 3例 , 海绵状血管瘤 2例 , 鼻 咽部 动静 脉瘘 累及 海绵 窦 1 例) 。主要 MR I 征象 : 1 ) 4 7 例肿瘤性病变 , 一侧海绵窦受累 2 9例 , 双侧海绵窦受 累 1 8 例, 其中 1 3例包绕双侧颈 内动脉 , 2 2例包绕 一侧颈 内动脉 ; 2 ) 非肿瘤性疾病 1 2例 , 海绵窦 内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 , 其 中 3例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同侧 眼上静脉扩 张扭 曲 , 6例动 脉瘤表 现为颈 内动脉扩张呈类 圆形流空信号 , 2例海绵状血管瘤呈稍长 T 、 长. r , 信号 , 增强扫描 明显不均匀强化 , 延时扫描强化 范 围增大 。结论 MR I 能清楚显示海绵窦 区病变及其 累及范 围 , 了解颈 内动脉海 绵窦段是 否被包绕 , 对海绵窦 病变 的诊 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 意义 ,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p r o v e d b y c l i n i c a l a n d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i c i f n d i n g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p e r f o r me d wi t h MR I p l a i n s c a n a n d
CT和磁共振成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临床不常见的血管畸形,根据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和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位置大多发生左脑、右脑、脑干等[1]。
由于血管瘤的发病位置不同,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头痛、脑出血等[2]。
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加强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分析CT 和磁共振成像(MRI )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4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CT 组(22例)和联合组(22例)。
纳入标准:①均为单侧发病患者;②均在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知情下参与;③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恶性肿瘤者;②妊娠期者、哺乳期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者。
CT 组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57±6)岁;临床主要表现:10例不同程度的头痛、8例抽搐、3例视力改变、1例面部麻木。
联合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58±5)岁;临床主要表现:9例不同程度的头痛、9例抽搐、3例视力改变、1例面部麻木。
1.2方法1.2.1CT 组:CT 组单纯应用CT (飞利浦16层CT 仪器,扫描层厚度5mm ;扫描间距5mm ;电压100k V ;电流240mA )诊断方法,取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仰卧位,保持静止状态,从颅底至颅顶扫描;强化扫描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右肘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1.5m L/kg 碘海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498;生产企业:浙江台州海神制药有限公司),注射速率:3m L/s ],经阈值触发扫描,获取不同时期(静脉期、动脉期以及延迟期等)图像;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经过图像处理作出准确诊断。
1.2.2联合组:联合组应用CT (同CT 组)联合核磁共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AGNETOMCONCER-TO 0.2T 开放式低场磁共振扫描仪,回波时间:8ms 、扫描参数:400ms 、重复激发时间2400ms 、回波时间:90ms )成像诊断方法,所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过常规序列平扫加用SWI 序列后再增强扫描,取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仰卧位,保持静止状态(从颅底扫描至颅顶),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右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63;生产企业:Bayer Schering PharmaAG ;按体质量每次0.4m L/kg 给药),依次进行横轴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扫描。
CT和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CT和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进行研究,分析CT和MRI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
实验组采用CT检查,对照组采用MRI检查,对患者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情况进行分析,观察CT和MRI在平扫或增强时的表现。
结果:13例呈哑铃、葫芦状,7例呈圆形。
20例病灶无钙化、囊变。
CT平扫13例均匀或稍高密度,7例不均匀高密度。
MRI平扫8例脑灰质信号,4例疑似脑灰质信号,8例不均匀高信号。
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含有明显的CT、MRI表现特征,采用CT和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CHCS;诊断效果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英文简称CHCS,属于海绵窦肿瘤类非常见病。
在临床上,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在术前的诊断失误率相对较大,鞍旁脑膜瘤、垂体瘤与神经鞘瘤的主要特征尚未被人们完全掌握。
因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确实具有明显的CT、MRI表现特征,应用CT、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选取2009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CT检查与MRI检查,分析CT、MRI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20)岁;病程0.1~3年,平均(1.55 1.45)年。
对照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5±21.5)岁;病程0.1~3年,平均(1.55±1.45)年。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意义评价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意义评价摘要:目的: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意义。
方法:选择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30例,2013年5月~2017年5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阶段,先后予以单一的CT诊断、单一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将不同的诊断方式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以此评价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意义。
结果: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性均相对更高,P值小于0.05。
结论: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予以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能够大大提高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特异度、敏感性,具有十分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关键词:CT;核磁共振成像;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意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该病症的发生率并不是十分高,依据血管瘤的不同发生部位又分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的发生位置在左脑、右脑、脑干等部位。
在临床表现中,患者存在多种不同形式的临床症状,但大多集中表现为头疼、脑出血和癫痫等症状,其中,癫痫的发生频率较高。
本文研究意图在于: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意义;下方文字阐述是相关研究报告:1.资料、方法1.1资料选择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30例,2013年5月~2017年5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阶段。
30例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男性患者居多(20例),另10例患者为女性;组内患者最小年龄为31岁,最大年龄51岁,(41.11±6.69)岁是组内患者的平均年龄;患者均存在头痛、癫痫等类似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临床症状。
经过手术结果确诊有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按照不同的发生部位又分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有患者例数:15例、10例;患者均为脑室单侧发病。
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其进行CT及MRI检查,对单独使用CT、MRI和CT联合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联合使用CT和MRI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检出率上均高于单独使用CT和MRI。
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应用CT及核磁共振成像来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关键词:CT;核磁共振;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准确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常见的血管畸形,其发生的位置不同,左脑、右脑、脑干的海绵状血管瘤(75%位于幕上,25%位于幕下)较为常见。
不同位置的海绵状血管瘤其临床上的表现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癫痫、头痛和脑出血等症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经过血管造影、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IC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T和核磁共振扫描,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2±13.56)岁,17例患者均为脑室单侧发病,脑干右侧的患者9例,脑干左侧的患者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抽搐、复视和癫痫等,且部分患者有轻度中风的症状。
1.2影像检查方法CT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采用GE 64层CT,扫描厚度和扫描间距均为5mm,扫描中参数的设置也尤为关键,电压设为100kV,电流设为240mA。
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低场MR扫描仪(东软0.35T MRI),同时扫描病灶冠状位和矢状位。
T1主要利用回波序列扫描,400毫秒参数便可重复激发,8毫秒即可回波。
而T2主要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其重复激发需要消耗2400毫秒,回波需要消耗90毫秒,画面规格与T1相同,且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完成增强扫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 Hu g h e s J r F M, B o r t n e r c D, P u r d y G D, e t a 1 . I n t r a c e l 1 u l a r K s u p p r e s s e s t h e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a p o p t o s i s i n l y mp h o e y t e s [ J ] . J B i o l
・
4 8 ・
中 国 实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0 1 3年 7月 第 1 6卷 第 1 3期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Ne r v o u s Di s e a s e s J u l 2 0 1 3 , yo 1 . 1 6 N o . 1 3
{ a l p h a )i s a n e a r l y a p o p t o t i c a c t i v a t o r i n P E DF — i n d u c e d e n d o —
[ 2 3 Vi l l a f l o r e s O B, C h e n Y J , C h e n C P, e t a 1 . C u r c u mi n o i d s a n d
o f n e u r o n a l E RK, J NK/ S AP K a n d P 3 8 i n Al z h e i me r d i s e a s e:
t h e “ t wo h i t ”h y p o t h e s i s [ J ] .Me e h Ag e i n g De v ,2 0 0 1 , 1 2 3 : 3 9 —
Ch e m, 2 0 01 , 2 7 2: 3 0 5 6 7 — 3 0 5 7 6 .
[ 9 ] Ho T c, C h e n S 1 ,Y a n g YC, e t a 1 .C y t o s o l i c p h o s p h o l i p a s e A2 一
思路 和 方 法 。
b y e p i g e n e t i c s t i mu l a t i o n [ J ] . E x p Ne u r o l , 1 9 9 9 , 1 5 6 ( 1 ) : 7 1 — 8 3 . [ 6 ] Z h u X,C a s t e l l a n i R J , Ta k e d a A,e t a 1 .Di f f e r e n t i a l a c t i v a t i o n
i n d u c e d c o r t i c a l n e u r o n a l d e a t h [ J ] . Ne u r o b i o l Di s , 2 0 0 7 , 5 : 8 1 —
8 8 .
4 参 考 文 献
[ 1 3 张营丽 , 唐伟 .阿尔茨海 默病 的影响因素E J ] .中国实用神经疾
E 5 3 Ve s c o v i A1 , P a r a t i E A, Gr i t t i A, e t a 1 .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c l o n i n g o f
mu l t i — p o t e nt i a l s t e m c e l l s f r o m t h e e mb r y on i c hu ma n CNS a n e s t a bl i s h me n t o f t r a n s p l a n t a b l e h u ma n n e u r a l s t e m c e l 1 1 i n e s
且S P 6 0 0 1 2 5可 以抑 制 C a s p a s e - 3的激 活 。说 明 J NK 通 路 发 生在 C a s p a s c - 3激 活 的 上 游 。验 证 J NK 信 号 转 导 途 径 在
A8 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损伤中具有重要 的作 用。
钾通道激活和 J NK 的 磷 酸 化 二 者 之 间 是 否 有 联 系 ? 本 研 究 应 用 TE A作用于 A B 1 _ o 诱 导 的神 经 干 细 胞 检 测 J N K 磷 酸 化 水 平 的变 化 , 结果 J NK 磷 酸 化 表 达 在 各 时 间 点 均 显 著 降低 。说 明 A B m引起 的钾通 道激 活和 J NK 磷 酸 化 两 者 之 间有 一 定 的相 互 联 系 ,进 而 诱 发 了 下 游 凋 亡 相 关 蛋 白 的 改 变 。通 过 对 A D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究 为 神 经 干 细 胞 凋 亡 的 早 期 调控 提供 有 益 的 补 充 , 为 进 一 步 开 发 治 疗 AD药 物 提 供 新 的
4 6 .
பைடு நூலகம்
[ 7 1 Yu S P, F a r h a n g r a z i Z S , Yi n g HS , e t a 1 . E n h a n c e me n t o f o u t —
wa r d p o t a s s i u m c u r r e n t ma y 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 B — a my l o i d p e p t i d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