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持续改进
安全输血护理综合质量PDCA(持续改进)
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一、背景《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条款中对临床用血的整个过程提出要求。
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要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
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的,我院于2015年1月进行输血质量监控,以提高本院输血安全。
现状调查:2015年一季度通过现场督查本院输血患者17例,对实施输血操作的护士进行临床实操考核和现场访谈,存在缺陷项为:核对内容不全面9例;输血登记本记录不全面、不规范15例;输血袋去向不明3例;评估不全面3例;输血时间不规范2例;接血无人签名2例;输血流程掌握不熟1例。
二、原因分析(1)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足够的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 (2)输血流程:医院输血流程不健全(3)制度:医院未制定相应的输血质量考核标准 (4)职能部门:考核频次不够(5)设备:医院未配备“血制品转运箱”,未安置“血袋放置点”三、计划1、整理输血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
2、规范安全输血护理记录,全院实施,并考核。
3、修订输血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学习输血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并考核。
4、加强落实《输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
5、配备专用“血制品转运箱”,安置“血袋放置点”。
7、汇总统计一季度安全输血存在问题,进行效果评价。
四、实施1、收集一季度输血相关资料,核查存在问题,汇总,分析。
2、规范安全输血护理记录,全院实施,一周时间学习,科内考核并记录成绩;一周后大科护士长检查学习签到、课件和科内考核成绩汇总,并现场抽查。
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
3、修订输血流程,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学习输血知识及相关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一周时间学习,科内考核并记录成绩;一周后大科护士长检查学习签到、课件和科内考核成绩汇总,大科护士长现场抽查。
以后大科每半年考核一次。
4、修订输血质量考核标准,科室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不合格者补考,直至合格为止。
输血管理及持续改进
输血管理及持续改进输血治疗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涉及到患者的安全、医疗质量以及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然而,输血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疾病等。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输血管理机制,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医疗机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输血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
一、输血管理的现状1.制度建设:我国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如《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对输血治疗的操作流程、管理制度进行了规定。
2.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对输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输血基本知识、输血操作技能、输血并发症的处理等。
3.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开展输血质量控制,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对血制品的质量检查、输血治疗的跟踪监测等。
4.信息化建设:部分医疗机构开始进行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输血治疗的精确性和效率。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血库血制品的实时监控、对输血治疗的全程追踪等功能。
尽管如此,我国医疗机构输血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1.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部分医疗机构对输血管理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输血治疗存在安全隐患。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疗机构输血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不高,影响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可能导致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4.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医疗机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影响输血治疗的精确性和效率。
二、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措施1.加强制度建设: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输血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输血治疗有章可循。
2.提高人员素质: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输血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血制品的质量检查和输血治疗的跟踪监测,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输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对输血的需求增加,输血质量管理日益引起关注。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是一种评估输血质量的方法,它对于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非常重要。
一、输血质量管理输血质量管理是指对输血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确保输血质量符合临床要求,并且尽可能的降低输血风险,最终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输血质量管理包括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管理。
输血前的管理主要包括献血者筛查、血型鉴定、抗体检测等。
输血中的管理主要包括输血前的预备工作、输血时的严密监控和现场处理等。
输血后的管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纠正不良反应和对异常反应进行报告等。
二、持续改进评估持续改进评估是指通过不断的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最终把输血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方法。
持续改进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技术水平:评估输血技术是否符合规范,是否有提高的空间,是否存在转化成份子技术的必要性等。
2.设备管理:评估输血设备是否符合规范,是否需要更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是否规范等。
3.制度管理:评估输血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是否完善,是否需要更新等。
4.质量管理:评估输血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否系统化,是否规范化,是否有待提高等。
三、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核标准是对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估的一种标准化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并解决现有的问题,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献血者管理:对献血者的选择、筛查、登记等进行评估。
2.库存管理:对血液制品的采购、接受、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估。
3.膳食管理:对患者的饮食、用药、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估。
4.质量控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审和外审等方面进行评估。
5.安全保障:对临床应急、血液传染病等进行评估。
输血病历PDCA持续改进分析
2023输血病历持续改进分析一、发现问题临床输血是纠正慢性贫血、急性失血等疾病常见治疗手段,其文书记录是病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病历质量考核指标的标准,我们对2023年7-8月的20份输血病历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12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规范完成率仅为40%。
具体问题如下:1、输血病历中的时间与护理记录时间不符。
2、输血知情同意书无签字时间(医生、患者)。
3、输血前九项有医嘱,病历中无报告单。
4、血常规医嘱,病历无报告单。
5、护理记录无双人核对。
6、输血病程中输血量与合血单,护理记录不同。
7、术中输血,术中记录无输血量或者出血量。
二、分析原因三、改进措施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后,科室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并且严格落实。
1、输血科一方面再次更新和完善输血相关流程和制度,并对涉及输血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强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调输血病历的重要性,对规范化的输血病历标准要求科室进行再培训,同时要求严格执行院科两级的病历质控,同时完善并落实相应奖惩机制。
2、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并通过通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会议等方式,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持续改进。
3、临床科室要加大对相关输血病历书写相关标准和相关制流程的培训,同时加强医生、护士之间的沟通,确保记录时间和记录量的统一。
四、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通过两个多月的改进分析和落实,统计2023年9-10月的病历25份,其中9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规范完成率为64%,规范完成率提高了24%,有一定的改进效果。
下一步将继续保持落实,同时针对最近最近发现的的术中输血,术中记录无输血量或者出血量问题,将进一步通过对标到相应科室、相应医护人员沟通,逐步提高输血病历规范完成率。
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一、引言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输血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质量管理在确保输血安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输血质量,我国医院应不断探索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二、输血质量管理现状分析1. 输血制度不完善:部分医院输血制度不健全,导致输血过程存在安全隐患。
2. 输血技术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输血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输血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
3. 输血监测不到位:输血过程中,对患者的监测和观察不足,难以及时发现输血反应。
4. 输血用血管理不规范:部分医院在用血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血液过期、库存不足等问题。
三、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1. 完善输血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输血管理制度:医院应结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有章可循。
(2)加强输血管理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输血知识培训,提高输血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3)完善输血应急预案:制定输血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输血意外事件的能力。
2. 规范输血技术操作(1)制定输血操作规程: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输血操作规程,确保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遵循规范操作。
(2)加强输血操作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操作培训,提高输血技术操作水平。
(3)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错血型等错误。
3. 加强输血监测和观察(1)加强输血监测: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输血反应。
(2)完善输血记录: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反应等信息,便于分析和改进。
(3)加强输血后随访:对输血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输血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相关并发症。
4. 规范输血用血管理(1)加强血液库存管理:确保血液库存充足,防止过期血液流入临床。
(2)优化用血审批流程:简化用血审批流程,提高用血效率。
输血持续改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输血持续改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一、引言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输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本文将针对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输血持续改进存在问题1. 输血前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对输血前的评估工作重视不够,未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血型、输血史等相关信息,导致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2. 输血记录不规范输血记录是输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部分医护人员在记录输血过程时,存在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输血过程无法追溯。
3. 输血器材管理不严格输血器材是输血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部分医疗机构对输血器材的管理不够严格,存在过期、损坏等问题,可能会影响输血安全。
4. 输血操作不规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如输血速度过快、输血部位选择不当等,容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5. 输血监测不完善输血过程中,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部分医疗机构对输血监测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三、整改措施1. 加强输血前评估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血型、输血史等相关信息,对输血适应症进行严格评估。
对于不符合输血适应症的患者,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2. 规范输血记录医疗机构应制定统一的输血记录模板,确保输血记录的完整性、规范性。
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信息。
3. 严格输血器材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器材管理制度,对输血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器材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于过期、损坏的器材,应及时更换。
4. 规范输血操作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确保输血过程安全、顺利。
在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已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输血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等,因此,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医院输血质量管理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一、医院输血质量管理的现状医院输血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和输血后的跟踪三个环节。
目前,我国医院输血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输血前评估不充分:部分医院在输血前对患者的病情、输血指征、输血禁忌症等评估不够充分,导致不必要的输血治疗,增加了输血风险。
2. 输血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部分医院在输血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如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导致输血反应等风险。
3. 输血后跟踪不到位:部分医院在输血后,未能对患者进行密切跟踪,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增加了患者风险。
4. 输血用品种类不齐全:部分医院输血用品种类不齐全,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导致患者需前往其他医院或血站调配血液。
5. 血液资源浪费:部分医院在血液资源使用上存在浪费现象,如未充分利用库存血液,导致血液资源浪费。
二、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为提高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输血风险,医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1. 加强输血前评估: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前评估体系,对患者的病情、输血指征、输血禁忌症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输血治疗的必要性。
2. 规范输血过程操作: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操作的培训,确保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降低输血反应风险。
3. 完善输血后跟踪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输血后跟踪制度,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4. 丰富输血用品种类:医院应积极采购各类输血制品,满足患者需求,减少患者因输血制品不足而导致的奔波。
5. 优化血液资源使用:医院应合理制定血液资源使用计划,充分利用库存血液,降低血液资源浪费。
6. 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输血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控制等,确保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
输血持续改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输血持续改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一、前言输血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支持手段,然而,输血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输血反应、血液传染病、血液资源浪费等,严重影响了输血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为了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输血风险,我们需要不断分析输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输血持续改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二、输血持续改进存在问题1. 输血前的评估和选择不够准确: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够准确,导致部分不必要的输血,增加了输血的风险。
2. 输血操作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在输血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如输血速度过快、观察不够仔细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输血反应。
3. 血液资源浪费:一方面,部分患者在输血前因各种原因取消输血,导致血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如血液分离不完全、保存不当等。
4. 输血相关知识普及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的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输血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 输血记录和追踪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护人员未能做好输血记录,导致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无法得到有效追踪和评估。
三、整改措施1. 加强输血前的评估和选择:医护人员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对于不必要的输血,应积极采取其他治疗手段,减少输血风险。
2. 规范输血操作: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输血规程操作,控制输血速度,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3. 优化血液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血液资源管理制度,减少因患者取消输血导致的血液浪费;加强对血液制品的保存和监管,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
4. 提高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在输血过程中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5. 完善输血记录和追踪:医护人员应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剂量、血型、血制品等信息,以便对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进行追踪和评估。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四)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3011.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设立输血科或血库,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和安全储血量,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
根据供血单位血液预警信息,协调临床用血;开展对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开展自体血回输的临床应用,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科学用血。
(四)开展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五)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和相容性检测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六)输血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七)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
(八)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开展室内质控,参加省级或国家级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2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2)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②完善输血前检查、基本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电图、呼吸、脉搏等)、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传染病九项(乙肝三系、丙肝、梅毒、爱滋病、肝功能)等检查,输血前评估记录在病程录中。
③输血同意书规范并放入病历。
④输血治疗后应检测患者的血常规以明确疗效,并检测相关指标明确不良反应,在适合的时候检测传染病九项(乙肝三系、丙肝、梅毒、艾滋病、肝功能)。
这些输血后效果评价应记录在病程录中。
⑤﹥2000ml输血,要请输血科会诊并有书面会诊记录。
⑥手术输血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和术后记录中的出入量要完全一致。
2024年度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课件
2024/3/24
8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制定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员工对输血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水平。
强化过程监控
对血液采集、储存、运输、使用等各环节进 行实时监控,确保操作规范。
2024/3/24
建立信息追溯系统
实现血液来源、去向和使用情况的全程可追 溯。
2024/3/24
11
输血前质量控制
严格筛选献血者
确保献血者符合献血标准 ,进行详细的健康征询和 体检,排除潜在风险。
2024/3/24
血液检测
对采集的血液进行严格的 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 血红蛋白、转氨酶等指标 ,确保血液安全。
血液成分制备
根据临床需求,对血液进 行成分分离和制备,确保 血液制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
个性化输血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提高输血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拓展血液来源
研究和发展新的血液来源和技术,如人造血液、基因编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缓 解血液供应压力。
2024/3/24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4
27
12
输血中质量控制
输血申请审核
对医生的输血申请进行审核,确 保输血治疗符合临床指南和规定
。
2024/3/24
输血前核对
在输血前,对受血者和血液制品进 行核对,确保血型匹配、剂量准确 、无不良反应等。
输血过程监控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受血者的 反应和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概述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 临床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案例分析
01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概述
临床输血的定义与重要性
临床输血定义
发放血液前进行严格的核对,确 保血型、献血者信息等准确无误
。
临床用血申请
严格审核临床用血申请,确保用 血指征明确、审批流程规范。
用血观察
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及时 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
血液的报废与销毁
报废标准
记录管理
明确血液报废的标准,如超过保存期 限、血液质量异常等。
对报废和销毁的血液进行详细记录, 以便追溯和审查。
明确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 科、医护人员等各相关人员的职 责,确保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临床输血流程的规范与优化
规范流程
制定并完善临床输血流程,包括申请 、审批、备血、取血、输血、监测与 记录等环节,确保流程的科学性和合 理性。
优化流程
根据临床实践和不良事件反馈,不断 优化临床输血流程,提高输血安全性 和效率。
对医学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求。
04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技术规范 ,对临床输血的技术操作和管理流程作出了规定。
02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 建立与实施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组织架构
建立完善的临床输血管理组织架 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 权限,确保输血工作的协调与统 一。
职责分工
05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
输血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输血质量与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1、落实《献血法》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医院严禁非法擅自采血。
2、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
3、制定临床输血管理规范。
定期召开输血管理会议和科学合理输血知识培训。
提高成分输血使用率及红细胞使用率。
4、建立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5、制定、实时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6、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安全检验和核对制度。
7、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8、定期检查血液检测试剂原始凭据及使用记录。
定期冰箱消毒、细菌培养。
9、定期检查血液出入库专用登记簿记录、核对、检查双签名是否符合要求。
10、严格执行输血会诊制度(一次用血、备血2000毫升以上需按规定会诊)及输血前告知制度。
11、根据临床用血量,上报临床用血计划,并做好临床用血统计及上报工作。
保证最佳库存量,积极开展术中自血回输术。
12、输血用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三证(产品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
13、努力提高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输血部门服务满意度。
输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持续改进
评估输血指征
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输 血,减少输血风险。
确保供血者和患者血型相容,避免发 生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输血中监测
01
02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输血反应
03 核对输血记录
输血后评价
评估输血效果
收集反馈意见
定期总结分析
提高护理质量
完善护理流程
提升专业技能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保障患者安全
定期组织输血护理相关培训,提 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
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输血医学理论、 操作技能、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等方面。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线上或线下课 程、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 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
护理人员。
定期评估和反馈
引入新技术和方法
关注输血护理领域的新技术和 新方法,积极引入适合自己机 构的技术和设备。
输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持续改进
• 输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 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 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挑战与 • 输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案例分
输血前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 血类型和量。
核对血型和交叉配血
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措施,降 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减少输血反应
优化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观察流 程,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保障患者安全。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输血知识,提 高提升医院声誉
提高患者满意度 吸引更多患者 加强合作与交流
培训和教育
患者需求多样化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资源有限
输血管理检查持续性整改记录
评价人员签字: 科室负责人签字: 评价时间:年 月 日
本表一式二份,一联职能部门存档,一联反馈科室存档
xxxx院
职能部门监管及持续改进记录表
职能部门:输血管理委员会
督导科室:检验科
督查
内容
为加强科学、合理、规范用血,4月份我院举办输血法律法规、输血规范、输血新策略方面的讲座,通过学习我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现对检验科人员对工作制度、科研管理制度能熟悉掌握程度等其他合理用血进行专项检查。
2.学习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完善投诉有关资料。
3.在血袋回收登记处理记录本中添加“发放血液的科室”及“当天所发血袋总数”两项。
4.检验科严把输血申请单、知情同意书签署的质量,不达标准不予发血,督促临床医生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输血相关制度,增强合理用血观念。
督查人员签字: 科室负责人签字: 督查时间: 年 月 日
督查反馈
存在问题
及原因析
一、出现问题:
1.检验科xxx医师对“应急用血预案”掌握不全。
2.检验科xxx医师对投诉管理制度知晓率低,落实不到位,无投诉登记本。
3.检验科xxx医师回收血袋登记处理记录本项目不全,无核对。
4.临床各科室申请单的填写、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的筛查,输血后病程记录的及时准确均未达100%。
对存在问题持续性改进成效评价
抽查输血病历,其中100%有输血知情同意书,较4月份明显改善;感染筛查完全的占100%,较4月份有所改善;输血后病程有记录的占100%,较4月份明显改善;输血检验报告单医生签名率100%,较4月份明显改善。 检验科室内空气消毒记录登记已完善。 临床科室对每位医师每月做一次合理用血情况评价已落实。 为保证血型检查的准确无误,对非急症用血患者需先检查血型,在备血和配血时再检查一次,此方案已实施并落实。 医院于5月开始规定医师用血权限,临床医师对每份输血病历实施“临床合理用血评价”,这些措施使临床医生输血指征把握更加规范,成分用血、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应用逐渐成熟。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表
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表一、背景和目的输血科(血库)是医院重要的功能科室之一,负责临床用血的供应、质量控制、输血治疗和输血安全性管理等工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输血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性疾病传播等。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本督查表旨在评估医院输血管理工作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输血管理的持续改进,确保输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督查内容1.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1.1 医院是否设立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输血管理小组?1.2 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输血管理小组的组成成员是否包括医疗、护理、感染控制、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专家?1.3 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输血管理小组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1.4 输血科(血库)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1.5 输血科(血库)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是否明确?2.输血质量和安全管理2.1 医院是否建立输血质量控制体系?2.2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监控和输血后的评价等方面?2.3 医院是否定期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2.5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包括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输血相关疾病的筛查和预防、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规定?3.输血技术和操作规范3.1 医院是否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技术和操作规范的培训?3.2 医护人员是否熟悉输血技术和操作规范?3.3 医院是否建立输血技术和操作规范?3.4 输血技术和操作规范是否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监控和输血后的评价等方面的规定?4.输血资源和血液制品管理4.1 医院是否建立输血资源管理制度?4.2 输血资源管理制度是否包括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4.4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是否包括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5.输血服务和技术支持5.1 医院是否提供输血服务和技术支持?5.2 输血服务和技术支持是否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监控和输血后的评价等方面的服务?5.3 医院是否建立输血服务和技术支持制度?5.4 输血服务和技术支持制度是否包括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中的监控和输血后的评价等方面的规定?三、督查方法和步骤1.收集资料:通过查阅文件、记录、报告等方式,收集医院输血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是治疗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输血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传播血源性疾病,甚或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必须加强临床治疗用血和成分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随着临床用血量的逐渐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为此,作者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广大同仁探讨。
1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责权不分,输血风险控制缺失
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某些病原体如HIV、HBV、HCV在机体内存在“窗口期”,此时供血者检验为阴性,仍存在输血后感染病毒的可能,同时,由于试剂灵敏度的问题有时漏检难以避免,因此,可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血液。
为了尽可能降低输血风险,《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输血指征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坚决杜绝不必要的输血;规定用血机构必须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疗效和质量评估,确保输血安全,合理、有效。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分临床医师对输血风险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和正确选择血液成分,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常常出现输“保险血”、“营养血”和。
人情血”等不恰当的输血现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能够履行的职责很少,没有很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由于缺乏权威性监管机制,临床用血几乎处于放任状态。
1.2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人员以低学历、低职称为主,合格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相对短缺。
很少有医院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即使有专职管理人员,也多为因年长、体弱从其他岗位调整而来的护理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临床或输血技术说平偏低。
由于缺乏专职机构,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职责往往难以落实,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以及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等均难以开展。
1.3医院临床用血相关硬件设施不足
绝大部分医院血库没有专用房屋,设备简陋,有的医院没有专用储血冰箱,甚至使用家用冰箱储血。
输血科(血库)建设和发展缓慢,与卫生部要求不相符,影响了临床医学和输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1.4临床用血管理不严
主要表现在临床用血不规范,成分输血存在误区,不做临床用血计划,不储存血液及其制品,临床医师输血适应证把握不严,人情输血、安慰输血时有发生。
这导致医院一袋一袋的要血,血站只能被动按照要求送血。
1.5临床用血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输血前交叉配血和化验检查不全,输血记录单记录不全,输血台账登记不全,血样采集、保存和血袋处理不合要求,医疗垃圾处理不符合要求。
2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对策
2.1强化法律法规意识
临床输血管理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法规理念,并组织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从事临床输血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相应法规,并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
2.2规范临床输血行为
应向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每周检测血型鉴定试剂的抗体效价,交叉配血试验检查IgG血型抗体试剂每周进行检测,对患者红细胞ABO 血型鉴定进行正定型和反定型、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两人互相核对签字,节假日或夜间一人值班时,自己核对结果并开展和加强室内质量控制工作。
要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
级临床检验中心的血型室内检查工作。
2.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流程
要遵循PDCA等质量管理原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方案和流程,合理设定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定期对临床输血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及时整改,为临床输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逐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2.4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必须注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每年都要制定包括培训内容和考核评价在内的培训和教育计划,使工作人员掌握临床输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每个人应当承担的职责,使之能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关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保证科室质量目标的实现。
工作人员要与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主动深入到临床科室主动征求意见并及时改进工作;要与相关部门联合召开会议,相互听取意见,研究整改措施,逐步提高临床输血工作质量,以最大程度地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2.5注意原始记录和资料的保存
和临床输血质量有关的记录和资料包括:血液出入库记录、血型鉴定结果记录、交叉配血结果记录、冰箱温度记录.血液质量观察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记录、交接班记录等,书写时必须遵循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溯性的原则。
这些资料是已经完成的活动达到的结果的客观证据,必须按照要求保存10年。
因为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举证倒置的规定,如果没有很好地保存和临床输血质量有关的原始记录和资料,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