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39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精选)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 =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2+bx+c=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活动1复习旧知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1)2x-1(2)mx+n=0(3)1x+1=0(4)x2=1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A.0B.1C.2D.3活动2探究新知根据题意列方程.1.教材第2页问题1.提出问题:(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2.教材第2页问题2.提出问题:(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3)如果有x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提出问题: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活动3归纳概念提出问题:(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提出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等号的左、右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要限制a≠0,b,c可以为0吗?(3)2x2-x+1=0的一次项系数是1吗?为什么?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在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1)4x2=81;(2)2x2-1=3y;(3)1x2+1x=2;(4)2x2-2x(x+7)=0.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 2.注意有些方程化简前含有二次项,但是化简后二次项系数为0,这样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教材第3页例题.例3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A.x2+2x-1=0 B.x2-x-2=0C.x2+x+2=0 D.x2+x-2=0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练习:1.若(a-1)x2+3a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4x2=81;(2)(3x-2)(x+1)=8x-3.3.教材第4页练习第2题.4.若-4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7x-k=0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________.答案:1.a≠1;2.略;3.略;4.k=4.活动5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吗?作业布置教材第4页习题21.1第1~7题.21.2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配方法(3课时)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问题1:填空(1)x2-8x+________=(x-________)2;(2)9x2+12x+________=(3x+________)2;(3)x2+px+________=(x+________)2.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4;(2)42;(3)(p2)2p2.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二、探索新知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1变为上面的x,那么2t+1=±3即2t+1=3,2t+1=-3方程的两根为t1=1,t2=-2例1解方程:(1)x2+4x+4=1(2)x2+6x+9=2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2)由已知,得:(x+3)2=2直接开平方,得:x+3=±2即x+3=2,x+3=- 2所以,方程的两根x1=-3+2,x2=-3- 2解:略.例2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则:10(1+x)2=14.4(1+x)2=1.44直接开平方,得1+x=±1.2即1+x=1.2,1+x=-1.2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页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 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0则方程无解.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6页复习巩固1.第2课时配方法的基本形式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难点将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1)3x2-1=5(2)4(x-1)2-9=0(3)4x2+16x+16=9(4)4x2+16x=-7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p或mx+n=±p(p≥0).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二、探索新知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2)不能.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x2+6x-16=0移项→x2+6x=16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 解一次方程→x1=2,x2=-8可以验证: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 m,长为8 m.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1)x 2-8x +1=0 (2)x 2-2x -12=0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第9页 练习1,2.(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左边不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复习巩固2,3.(1)(2).第3课时 配方法的灵活运用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重点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难点对于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通常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要先化二次项系数为1,再用配方法求解.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x 2-4x +7=0 (2)2x 2-8x +1=0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解:略.(2)与(1)有何关联?二、探索新知讨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例1解下列方程:(1)2x2+1=3x(2)3x2-6x+4=0(3)(1+x)2+2(1+x)-4=0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第9页练习2.(3)(4)(5)(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复习巩固3.(3)(4).补充:(1)已知x2+y2+z2-2x+4y-6z+14=0,求x+y+z的值.(2)求证:无论x,y取任何实数,多项式x2+y2-2x-4y+16的值总是正数.21.2.2公式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 2+bx +c =0(a ≠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1)x 2=4 (2)(x -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 2+3=7x(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 +p)2=q 的形式,如果q ≥0,方程的根是x =-p±q ;如果q <0,方程无实根.二、探索新知用配方法解方程:(1)ax 2-7x +3=0 (2)ax 2+bx +3=0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 +c =0(a ≠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 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 2+bx =-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b a x =-c a配方,得:x 2+b a x +(b 2a )2=-c a +(b 2a)2 即(x +b 2a )2=b 2-4ac 4a 2∵4a 2>0,当b 2-4ac ≥0时,b 2-4ac 4a 2≥0 ∴(x +b 2a )2=(b 2-4ac 2a)2 直接开平方,得:x +b 2a =±b 2-4ac 2a即x =-b±b 2-4ac 2a∴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 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当b 2-4ac ≥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x =-b±b 2-4ac 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2-x -1=0 (2)x 2+1.5=-3x(3)x 2-2x +12=0 (4)4x 2-3x +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补:(5)(x -2)(3x -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 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 ,b ,c ,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 2-4ac ,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习题4,5.21.2.3 因式分解法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2x 2+x =0(用配方法) (2)3x 2+6x =0(用公式法)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 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1)x(2x +1)=0 (2)3x(x +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 =0或2x +1=0,所以x 1=0,x 2=-12.(2)3x =0或x +2=0,所以x 1=0,x 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 解方程:(1)10x -4.9x 2=0 (2)x(x -2)+x -2=0 (3)5x 2-2x -14=x 2-2x +34 (4)(x-1)2=(3-2x)2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 .(x -3)(x -5)=10×2,∴x -3=10,x -5=2,∴x 1=13,x 2=7B .(2-5x)+(5x -2)2=0,∴(5x -2)(5x -3)=0,∴x 1=25,x 2=35C .(x +2)2+4x =0,∴x 1=2,x 2=-2D .x 2=x ,两边同除以x ,得x =1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 练习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2.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4.培养学生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一、复习引入1.已知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6,则求a及另一个根的值.2.由上题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3.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b+b2-4ac2a,x2=-b-b2-4ac2a.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子是-b+b2-4ac与-b-b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二、探索新知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p ,q 为常数,p 2-4q ≥0)的两根x 1,x 2与系数p ,q 之间有什么关系?(2)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x 1,x 2与系数a ,b ,c 之间又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1)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p ,q 为常数,p 2-4q ≥0)的两根x 1,x 2与系数p ,q 的关系是:x 1+x 2=-p ,x 1·x 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大于或等于零.)(2)形如ax 2+bx +c =0(a ≠0)的方程,可以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用上面的结论.即:对于方程 ax 2+bx +c =0(a ≠0)∵a ≠0,∴x 2+b a x +c a =0∴x 1+x 2=-b a ,x 1·x 2=c a(可以利用求根公式给出证明)例1 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2-3x-1=0(2)2x2+3x-5=0(3)13x2-2x=0 (4)2x2+6x= 3(5)x2-1=0 (6)x2-2x+1=0例2不解方程,检验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1)x2-22x+1=0 (x1=2+1,x2=2-1)(2)2x2-3x-8=0 (x1=7+734,x2=5-734)例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你有几种方法?)例4已知方程2x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的值.变式一:已知方程x2-2kx-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变式二:已知方程2x2-5x+k=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三、课堂小结1.根与系数的关系.2.根与系数关系使用的前提是:(1)是一元二次方程;(2)判别式大于等于零.四、作业布置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2-5x-3=0(2)9x+2=x2(3)6x2-3x+2=0(4)3x2+x+1=02.已知方程x2-3x+m=0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根及m的值.3.已知方程x2+bx+6=0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根及b的值.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第1课时解决代数问题1.经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会根据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熟悉解题的具体步骤.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认识到对方程的解必须要进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为标准.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难点如果理解传播问题的传播过程和百分率问题中的增长(降低)过程,找到传播问题和百分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引入新课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2.科学家在细胞研究过程中发现:(1)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2个,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2)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x个,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3)如是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2个,分裂后原有细胞仍然存在并能再次分裂,试问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二、教学活动活动1:自学教材第19页探究1,思考教师所提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1)如何理解“两轮传染”?如果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第二轮传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2)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 +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有x(1+x)人被传染上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变式练习: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活动2:自学教材第19页~第20页探究2,思考老师所提问题.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1)如何理解年平均下降额与年平均下降率?它们相等吗?(2)若设甲种药品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3)增长率(下降率)公式的归纳: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x,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x);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x)2;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x)n;如果已知n月(n年)后总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M=a(1±x)n.(4)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2.传播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传播源的确定和等量关系的建立.3.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准数是a,增长(或降低)n 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4.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大,成本下降额较小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小.作业布置教材第21-22页习题21.3第2-7题.第2课时解决几何问题1.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几何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2.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在几何问题中可以将图形进行适当变换,使列方程更容易.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对方程的解必须要进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为标准.重点通过实际图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难点在探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活动1创设情境1.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面积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_______.2.如图所示:(1)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 cm 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cm 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活动2自学教材第20页~第21页探究3,思考老师所提问题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1)要设计书本封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则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2)为什么说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试与同伴交流一下.(3)若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 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 cm,则中央矩形的长为________cm,宽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4)根据等量关系:________,可列方程为:________.(5)你能写出解题过程吗?(注意对结果是否合理进行检验.)(6)思考如果设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9x cm和7x cm,你又怎样去求上下、左右边衬的宽?活动3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的面积占整块面积的75%,等宽且互相垂直的两条路的面积占25%,求路的宽度.答案:路的宽度为5米.活动4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根据面积与面积(或体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能正确解方程,最后对所得结果是否合理要进行检验.作业布置教材第22页习题21.3第8,10题.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1.1二次函数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现有一根12 m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1)圆的半径x(cm)与面积y(cm2);(2)王先生存入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__,宽为__(50-2x)cm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2-75x+350=0__.①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x-1)2__场.列方程__x(x-1)2=28__,化简整理,得__x2-x-56=0__.②探究:(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 ,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x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x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x3-2x2+5=0;(2)x2=1;(3)5x2-2x-14=x2-2x+35;(4)2(x+1)2=3(x+1);(5)x2-2x=x2+1; (6)ax2+bx+c=0.解:(2)(3)(4).点拨精讲:有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尽管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只要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仍然是整式方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点拨精讲: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时,通常要将首项化负为正,化分为整.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证明:m2-8m+17=(m-4)2+1,∵(m-4)2≥0,∴(m-4)2+1>0,即(m-4)2+1≠0.∴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点拨精讲:要证明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2.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4,-3,-2,-1,0,1,2,3,4.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等式,所以x=-2或x =-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点拨精讲: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这个数代入等式,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即可.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1)1-x2=0; (2)2(x2-1)=3y;(3)2x2-3x-1=0; (4)1x2-2x=0;(5)(x+3)2=(x-3)2; (6)9x2=5-4x.解:(1)是;(2)不是;(3)是;(4)不是;(5)不是;(6)是.2.若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求a的值.解:∵x=2是方程ax2+4x-5=0的一个根,∴4a+8-5=0,解得a=-3 4.3.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2)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解:(1)4x2=25,4x2-25=0;(2)x(x-2)=100,x2-2x-100=0.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怎样利用概念判断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特别强调a≠0.3.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配方法(1)1. 使学生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2=n(n≥0)的方程,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m)2=n(n≥0)的方程.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 dm2,小李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__6x2__dm2,根据一桶油漆可刷的面积列出方程:__10×6x2=1500__,由此可得__x2=25__,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__±5__,即x1=__5__,x2=__-5__.可以验证__5__和-5都是方程的根,但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__5__dm.探究:对照问题1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解方程(2x-1)2=5及方程x2+6x+9=4?方程(2x-1)2=5左边是一个整式的平方,右边是一个非负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将方程变形为,即将方程变为__2x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得到方程(2x-1)2=5的两个解为x1=2x2=2.在解上述方程的过程中,实质上是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样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方程x2+6x+9=4的左边是完全平方式,这个方程可以化成(x+__3__)2=4,进行降次,得到__x+3=±2__ ,方程的根为x1=__-1__,x2=__-5__.归纳: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常通过“降次”把它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如果方程能化成x2=p(p≥0)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或mx+n=±p.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解下列方程:(1)2y2=8;(2)2(x-8)2=50;(3)(2x-1)2+4=0; (4)4x2-4x+1=0.解:(1)2y2=8,(2)2(x-8)2=50,y2=4,(x-8)2=25,y=±2,x-8=±5,∴y1=2,y2=-2;x-8=5或x-8=-5,∴x1=13,x2=3;(3)(2x-1)2+4=0,(4)4x2-4x+1=0,(2x-1)2=-4<0,(2x-1)2=0,∴原方程无解;2x-1=0,∴x1=x2=1 2.点拨精讲:观察以上各个方程能否化成x2=p(p≥0)或(mx+n)2=p(p≥0)的形式,若能,则可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7; (2)y2+2y+1=24;(3)9n2-24n+16=11.解:(1)-1±73;(2)-1±26;(3)4±113.点拨精讲: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时,最容易出错的是漏掉负根.2.已知关于x的方程x2+(a2+1)x-3=0的一个根是1,求a的值.解:±1.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1)3(x-1)2-6=0 ; (2)x2-4x+4=5;(3)9x2+6x+1=4; (4)36x2-1=0;(5)4x2=81; (6)(x+5)2=25;(7)x2+2x+1=4.解:(1)x1=1+2,x2=1-2;(2)x1=2+5,x2=2-5;(3)x1=-1,x2=1 3;(4)x1=16,x2=-16;(5)x1=92,x2=-92;(6)x1=0,x2=-10;(7)x1=1,x2=-3.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理解“降次”思想.3.理解x2=p(p≥0)或(mx+n)2=p(p≥0)中,为什么p≥0?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1配方法(2)1.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掌握配方法和推导过程,能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形如(x-a)2=b的过程.(2分钟)1.填空:(1)x2-8x+__16__=(x-__4__)2;(2)9x2+12x+__4__=(3x+__2__)2;(3)x2+px+__(p2)2__=(x+__p2__)2.2.若4x2-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__±12__.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并且面积为16 m2,场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设场地的宽为x m,则长为__(x+6)__m,根据矩形面积为16 m2,得到方程__x(x+6)=16__,整理得到__x2+6x-16=0__.探究:怎样解方程x2+6x-16=0?对比这个方程与前面讨论过的方程x2+6x+9=4,可以发现方程x2+6x+9=4的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而方程x2+6x-16=0不具有上述形式,直接降次有困难,能设法把这个方程化为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吗?解:移项,得x2+6x=16,两边都加上__9__即__(62)2__,使左边配成x2+bx+(b2)2的形式,得__x2__+6__x__+9=16+__9__,左边写成平方形式,得__(x+3)2=25__,开平方,得__x+3=±5__,(降次)即__x+3=5__或__x+3=-5__,解一次方程,得x 1=__2__,x 2=__-8__.归纳: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为了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问题2:解下列方程:(1)3x 2-1=5; (2)4(x -1)2-9=0;(3)4x 2+16x +16=9.解:(1)x =±2;(2)x 1=-12,x 2=52; (3)x 1=-72,x 2=-12. 归纳:利用配方法解方程时应该遵循的步骤:(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2)把方程的常数项通过移项移到方程的右边;(3)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a ;(4)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此时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1.填空:(1)x 2+6x +__9__=(x +__3__)2;(2)x 2-x +__14__=(x -__12__)2; (3)4x 2+4x +__1__=(2x +__1__)2.2.解下列方程:(1)x 2+6x +5=0; (2)2x 2+6x +2=0;(3)(1+x)2+2(1+x)-4=0.解:(1)移项,得x2+6x=-5,配方得x2+6x+32=-5+32,(x+3)2=4,由此可得x+3=±2,即x1=-1,x2=-5.(2)移项,得2x2+6x=-2,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3x=-1,配方得x2+3x+(32)2=(x+32)2=54,由此可得x+32=±52,即x1=52-32,x2=-52-32.(3)去括号,整理得x2+4x-1=0,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2=5,x+2=±5,即x1=5-2,x2=-5-2.点拨精讲:解这些方程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如图,在Rt△ABC中,∠C=90°,AC=8 m,CB=6 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 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解: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根据题意可列方程:12(8-x)(6-x)=12×12×8×6,即x2-14x+24=0,(x-7)2=25,x-7=±5,∴x1=12,x2=2,x1=12,x2=2都是原方程的根,但x1=12不合题意,舍去.答:2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点拨精讲:设x秒后△PCQ的面积为Rt△ABC面积的一半,△PCQ也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等式.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2x2-4x-8=0;(2)x2-4x+2=0;(3)x2-12x-1=0 ; (4)2x2+2=5.解:(1)x1=1+5,x2=1-5;(2)x1=2+2,x2=2-2;(3)x1=14+174,x2=14-174;(4)x1=62,x2=-62.2.如果x2-4x+y2+6y+z+2+13=0,求(xy)z的值.解:由已知方程得x2-4x+4+y2+6y+9+z+2=0,即(x-2)2+(y+3)2+z+2=0,∴x=2,y=-3,z=-2.∴(xy)z=[2×(-3)]-2=136.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2公式法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2. 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2分钟)用配方法解方程:(1)x2+3x+2=0;(2)2x2-3x+5=0.解:(1)x1=-2,x2=-1;(2)无解.一、自学指导.(8分钟)问题: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2)x=-b±b2-4ac2a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__2个实数根,也可能有__1__个实根或者__没有__实根.(5)一般地,式子b2-4ac叫做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Δ表示,即Δ=b2-4ac.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根据方程根的情况你有什么结论?(1)2x2-3x=0;(2)3x2-23x+1=0;(3)4x2+x+1=0.解:(1)x1=0,x2=3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1=x2=33;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点拨精讲:Δ>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Δ<0时,没有实数根.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方程x2-4x+4=0的根的情况是(B)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2m-3)x+m+1=0,(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没有实数根?解:(1)m<14;(2)m=14;(3)m >14.3. 已知x2+2x=m-1没有实数根,求证:x2+mx=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证明:∵x2+2x-m+1=0没有实数根,∴4-4(1-m)<0,∴m<0.对于方程x2+mx=1-2m,即x2+mx+2m-1=0,Δ=m2-8m+4,∵m<0,∴Δ>0,∴x2+mx=1-2m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利用判别式判定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2x2-3x-32=0; (2)16x2-24x+9=0;(3)x2-42x+9=0 ; (4)3x2+10x=2x2+8x. 解:(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无实数根;(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x2+x-12=0 ; (2)x2-2x-14=0;(3)x2+4x+8=2x+11; (4)x(x-4)=2-8x;(5)x2+2x=0 ; (6)x2+25x+10=0.解:(1)x1=3,x2=-4;(2)x1=2+32,x2=2-32;(3)x1=1,x2=-3;(4)x1=-2+6,x2=-2-6;(5)x1=0,x2=-2; (6)无实数根.点拨精讲:(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值代入x=-b±b2-4ac2a(b2-4ac≥0)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3)由求根公式可以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先确定.a,b,c的值,再算.出b2-4ac的值、最后代.入求根公式求解.3.用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3因式分解法1. 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 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程的解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2分钟)将下列各题因式分解:(1)am+bm+cm=(__a+b+c__)m;(2)a2-b2=__(a+b)(a-b)__;(3)a2±2ab+b2=__(a±b)2__.一、自学指导.(8分钟)问题: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10 m/s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x s物体离地的高度(单位:m)为10x-4.9x2.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0.01s)设物体经过x s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0,即10x-4.9x2=0,①思考:除配方法或公式法以外,能否找到更简单的方法解方程①?分析:方程①的右边为0,左边可以因式分解得:x(10-4.9x)=0,于是得x=0或10-4.9x=0,②∴x1=__0__,x2≈2.04.上述解中,x2≈2.04表示物体约在2.04 s时落回地面,而x1=0表示物体被上抛离开地面的时刻,即0 s时物体被抛出,此刻物体的高度是0 m.点拨精讲:(1)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先将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对方程左边进行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如果a·b=0,那么a=0或b=0,这是因式分解法的根据.如:如果(x +1)(x-1)=0,那么__x+1=0或__x-1=0__,即__x=-1__或__x=1.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说出下列方程的根:(1)x(x-8)=0;(2)(3x+1)(2x-5)=0.解:(1)x1=0,x2=8;(2)x1=-13,x2=5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4x=0; (2)4x2-49=0;(3)5x2-20x+20=0.解:(1)x1=0,x2=4; (2)x1=72,x2=-72;(3)x1=x2=2.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2-4x=0;(2)3x(2x+1)=4x+2;(3)(x+5)2=3x+15.解:(1)x1=0,x2=4 5;(2)x1=23,x2=-12;(3)x1=-5,x2=-2.点拨精讲: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是方程的一边是0,另一边可以分解因式.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4x2-144=0;(2)(2x-1)2=(3-x)2;(3)5x2-2x-14=x2-2x+34;(4)3x2-12x=-12.解:(1)x1=6,x2=-6;(2)x1=43,x2=-2;(3)x1=12,x2=-12;(4)x1=x2=2.点拨精讲:注意本例中的方程可以试用多种方法.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x=0; (2)x2-23x=0;(3)3x2-6x=-3; (4)4x2-121=0;(5)(x-4)2=(5-2x)2.解:(1)x1=0,x2=-1;(2)x1=0,x2=23;(3)x1=x2=1;(4)x1=112,x2=-112;(5)x1=3,x2=1.点拨精讲: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将方程右边化为__0__;(2)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式的__乘积__;(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__0__,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2.把小圆形场地的半径增加5 m得到大圆形场地,场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求小圆形场地的半径.解:设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x m.则可列方程2πx2=π(x+5)2.解得x1=5+52,x2=5-52(舍去).答: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5+52) m.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根据由ab=0得a=0或b=0,即“二次降为一次”.2.正确的因式分解是解题的关键.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 理解并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2. 会用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及运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及运用.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1:完成下表:问题:你发现什么规律?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答: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②x2+px+q=0的两根x1,x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答:x1+x2=-p,x1x2=q.自学2:完成下表:问题: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不成立)请完善规律:①用语言叙述发现的规律;答:两根之和为一次项系数与二次项系数之比的相反数,两根之积为常数项与二次项系数之比.②ax 2+bx +c =0的两根x 1,x 2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答:x 1+x 2=-b a ,x 1x 2=ca.自学3:利用求根公式推导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ax 2+bx +c =0的两根x 1=2a ,x 2=2a.x 1+x 2=-b a ,x 1x 2=ca.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1)x 2-3x -1=0 ; (2)2x 2+3x -5=0; (3)13x 2-2x =0. 解:(1)x 1+x 2=3,x 1x 2=-1; (2)x 1+x 2=-32,x 1x 2=-52;(3)x 1+x 2=6,x 1x 2=0.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1.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1)x 2-6x -15=0; (2)3x 2+7x -9=0;(3)5x-1=4x2.解:(1)x1+x2=6,x1x2=-15;(2)x1+x2=-73,x1x2=-3;(3)x1+x2=54,x1x2=14.点拨精讲: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找对a,b,c.2.已知方程2x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的值.解:另一根为32,k=3.点拨精讲: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根据根的定义,将x=-3代入方程先求k,再求另一个根;一种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3.已知α,β是方程x2-3x-5=0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1α+1β;(2)α2+β2;(3)α-β.解:(1)-35;(2)19;(3)29或-29.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1.不解方程,求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2-3x=15; (2)5x2-1=4x2;(3)x2-3x+2=10; (4)4x2-144=0.解:(1)x1+x2=3,x1x2=-15;(2)x1+x2=0,x1x2=-1;(3)x1+x2=3,x1x2=-8;(4)x1+x2=0,x1x2=-36.2.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是(C)A.7x2-12x+5=0 B.6x2-13x-5=0C.4x2+21x+5=0 D.x2+15x-8=0点拨精讲:两根均为负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满足两根之和为负数,两根之积为正数.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不解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已知条件结合,可求得一些代数式的值;求得方程的另一根和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的值.1.先化成一般形式,再确定a,b,c.2.当且仅当b2-4ac≥0时,才能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3.要注意比的符号:x1+x2=-ba(比前面有负号),x1x2=ca(比前面没有负号).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1.会根据具体问题(按一定传播速度传播的问题、数字问题等)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自学指导.(12分钟)问题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①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一个人在第一轮中传染了__x__人,第一轮后共有__(x+1)__人患了流感;②第二轮传染中,这些人中的每个人又传染了__x__人,第二轮后共有__(x +1)(x+1)__人患了流感.则列方程:__(x+1)2=121__,解得__x=10或x=-12(舍)__,即平均一个人传染了__10__个人.再思考: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后有多少人患流感?问题2: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6,把这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所得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积是1008,求原来的两位数.分析:设原来的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__x__,则十位数字为__(6-x)__,则原两位数为__10(6-x)+x,新两位数为__10x+(6-x)__.依题意可列方程:[10(6-x)+x][10x+(6-x)]=1008__,解得x1=__2__,x2=__4__,∴原来的两位数为24或42.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某初中毕业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将自己的相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念,全班共送了2550张相片,如果全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A.x(x+1)=2550B.x(x-1)=2550C.2x(x+1)=2550D.x(x-1)=2550×2分析:由题意,每一个同学都将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相片,则每人送出(x-1)张相片,全班共送出x(x-1)张相片,可列方程为x(x-1)=2550. 故选B.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则有1+x+x2=91,即x2+x-90=0,解得x1=9,x2=-10(舍去),故每个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点拨精讲:本例与传染问题的区别.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且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平方和比这个两位数小4,设个位数字为x,则列方程为:__x2+(x+4)2=10(x+4)+x-4__.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7分钟)1.两个正数的差是2,它们的平方和是52,则这两个数是(C)A.2和4B.6和8C.4和6D.8和102.教材P21第2题、第3题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3分钟)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即审题,读懂题意弄清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2)“设”:即设__未知数__,设未知数的方法有直接设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3)“列”:即根据题中__等量__关系列方程;(4)“解”:即求出所列方程的__根__;(5)“检验”:即验证根是否符合题意;(6)“答”:即回答题目中要解决的问题.2. 对于数字问题应注意数字的位置.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1. 会根据具体问题(增长率、降低率问题和利润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重点:如何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难点:理解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的公式a(1±x)n=b,其中a是原有量,x为增长(或降低)率,n为增长(或降低)的次数,b为增长(或降低)后的量.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精确到0.01)绝对量: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5000-3000)÷2=1000(元),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6000-3600)÷2=1200(元),显然,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相对量:从上面的绝对量的大小能否说明相对量的大小呢?也就是能否说明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大呢?下面我们通过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分析:①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__5000(1-x)__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__5000(1-x)2__元.依题意,得__5000(1-x)2=3000__.解得__x1≈0.23,x2≈1.77__.根据实际意义,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__0.23__.②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y.则,列方程:__6000(1-y)2=3600__.解得__y1≈0.23,y2≈1.77(舍)__.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__相同__.点拨精讲:经过计算,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不一定较大,应比较降前及降后的价格.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某商店10月份的营业额为5000元,12月份上升到7200元,平均每月增长百分率是多少?【分析】如果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11月份的营业额为__5000(1+x)__元,12月份的营业额为__5000(1+x)(1+x)__元,即__5000(1+x)2__元.由此就可列方程:__5000(1+x)2=7200__.点拨精讲:此例是增长率问题,如题目无特别说明,一般都指平均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基准数的比.增长率=增长数∶基准数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x,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x);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x)2;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x)n;如果已知n月(n年)后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M=a(1+x)n.解这类问题一般多采用上面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8分钟)某人将2000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利息税20%) 分析: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第一次存2000元取1000元,剩下的本金和利息是1000+2000x·80%;第二次存,本金就变为1000+2000x·80%,其他依此类推.解: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则1000+2000x·80%+(1000+2000x·80%)x·80%=1320,整理,得1280x2+800x+1600x=320,即8x2+15x-2=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时间课题26.1二次函数(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以及探索二次函数性质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小黑板学生教材、练习本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1,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归纳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2.我们能否类比研究一次函数性质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可以用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应先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3.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范例例1、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解:(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提问:观察这个函数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结为:它有一条对称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点交点。

抛物线概念:像这样的曲线通常叫做抛物线。

顶点概念:抛物线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三、做一做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什么?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要指导中下水平的学生,讲评时,要引导学生讨论选几个点比较合适以及如何选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95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95页
问题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2.
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3,如果x换元为2t+1,即(2t+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 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略
三、巩固练习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回过头来看:x2-8x+20=0有两个根,一个是2,另一个是10,都满足题意;但是,问题2中的x=-11的根不满足题意.因此,由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实际问题的根,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实是实际问题的解.
例1.下面哪些数是方程2x2+10x+12=0的根?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
例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07(a+b+c)的值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95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95页
六、布置作业
1.教材复习巩固3、4综合运用5、6、7拓广探索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3课时21.2.1配方法
教学内容
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2+c=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fபைடு நூலகம்2+c=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两边相等即可.
解:将上面的这些数代入后,只有-2和-3满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2+10x+12=0的两根.
例2.若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a≠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2007(a+b+c)的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9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9

21.2.2公式法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概念.2.会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及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3.经历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写了4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有解,大家都才解第一个方程呢,小强突然站起来说出每个方程解的情况,你想知道他是如何判断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1)2x2+3x-4=0;(2)x2-x+14=0;(3)x2-x+1=0.解析:根据根的判别式我们可以知道当b2-4ac≥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而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我们不解方程就能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解:(1)2x2+3x-4=0,a=2,b=3,c=-4,∴b2-4ac=32-4×2×(-4)=4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2-x+14=0,a=1,b=-1,c=14.∴b2-4ac=(-1)2-4×1×14=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x2-x+1=0,a=1,b=-1,c=1.∴b2-4ac=(-1)2-4×1×1=-3<0.∴方程没有实数根.方法总结: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由b2-4ac的值的符号来判断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数根.【类型二】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2C.a<2且a≠1 D.a<-2解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判别式大于0,得到一个不等式,再由二次项系数不为0知a-1不为0.即4-4(a-1)>0且a-1≠0,解得a<2且a≠1.选C.方法总结:若方程有实数根,则b2-4ac≥0.由于本题强调说明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为0.因此本题还是一道易错题.【类型三】说明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已知:关于x的方程2x2+kx-1=0,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证明:Δ=k2-4×2×(-1)=k2+8,无论k取何值,k2≥0,所以k2+8>0,即Δ>0,∴方程2x2+k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方法总结:要说明一个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只需求出该方程根的判别式,分析其正、负情况,即可得出结论.【类型四】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的实际应用小林准备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把一根长为4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把每一段各围成一个正方形.小峰对小林说:“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可能等于48cm2”,他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解:假设能围成.设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x),由题可得,x2+(10-x)2=48.化简得x2-10x+26=0.因为b2-4ac=(-10)2-4×1×26=-4<0,所以此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小峰的说法是对的.探究点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6=0;(2)x2+4x=2;(3)5x2-4x+12=0;(4)4x2+4x+10=1-8x.解析:方程(1)(3)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可以直接确定a,b,c的值,并计算b2-4ac的值,然后代入求根公式,即可求出方程的根;方程(2)(4)则需要先化成一般形式,再求解.解:(1)这里a=2,b=1,c=-6,b2-4ac=12-4×2×(-6)=1+48=49.∴x=-b±b2-4ac2a=-1±492×2=-1±74,即原方程的解是x1=-2,x2=32.(2)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x2+4x-2=0.∵b2-4ac=24,∴x=-4±242=-2± 6.∴原方程的解是x1=-2+6,x2=-2- 6.(3)∵b2-4ac=-224<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4)整理,得4x2+12x+9=0.∵b2-4ac=0,∴x1=x2=-32.方法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定要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确定a,b,c的值.【类型二】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综合运用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和6,第三边是方程x2-10x+21=0的解,则第三边的长为( )A.7 B.3C.7或3 D.无法确定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x2-10x+21=0,得x1=3,x2=7.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三边还应满足4<x<8.所以第三边的长x=7.故选A.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会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行取舍.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用判别式去判断方程根的情况,首先需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同时公式法的得出是通过配方法来的,用公式法解方程∴前提是Δ≥0.。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26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26

第2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经历圆锥侧面积的探索过程.2.会求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竹文化、道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观察可以发现扇形是圆的一部分,你会求扇形的面积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类型一】求圆锥的侧面积小红要过生日了,为了筹备生日聚会,准备自己动手用纸板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9cm,母线长为30cm的圆锥形生日礼帽,则这个圆锥形礼帽的侧面积为( )A.270πcm2 B.540πcm2C.135πcm2 D.216πcm2解析:圆锥的侧面积=π×底面半径×母线长,把相关数值代入计算即可.圆锥形礼帽的侧面积=π×9×30=270π(cm2),故选A.方法总结:把圆锥侧面问题转化为扇形问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体现了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思想.同时还应抓住两个对应关系,即圆锥的底面周长对应着扇形的弧长,圆锥的母线长对应着扇形的半径,结合扇形的面积公式或弧长公式即可解决.【类型二】求圆锥底面的半径用半径为3cm,圆心角是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A.2πcm B.1.5cm C.πcm D.1cm解析:设底面半径为r,根据底面圆的周长等于扇形的弧长,可得:2πr=120×3π180,∴r=1,故选D.方法总结:用扇形围成圆锥时,扇形的弧长是底面圆的周长.扇形的弧长公式为l=nπr180.【类型三】求圆锥的高小明用图中所示的扇形纸片作一个圆锥的侧面,已知扇形的半径为5cm,弧长是6πcm,那么这个圆锥的高是()A.4cmB.6cmC.8cmD.2cm解析:如图,∵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弧长=6πcm,圆锥的底面圆周长=2π·OB,∴2π·OB=6π解得OB=3.又∵圆锥的母线长AB=扇形的半径=5cm,∴圆锥的高OA=AB2-OB2=4cm.故答案选A.方法总结:这类题要抓住两个要点:1.圆锥的母线长为扇形的半径;2.圆锥的底面圆周长为扇形的弧长.再结合题意,综合运用勾股定理、方程思想就可解决.【类型四】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则此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 )A.120°B.180°C.240°D .300°解析:设圆锥的母线长为R ,底面半径为r ,则由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可知侧面积为2πr 2,则2πr 2=πRr ,解得R =2r ,利用弧长公式可列等式2πr =n π·2r180,解方程得n =180°.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关于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计算问题时,将立体图形和展开后的平面图形的各个量的对应关系联系起来至关重要.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并会灵活运用.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把立体图形与展开后的平面图形各个量准确对应起来.。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2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2

21.1一元二次方程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有关问题.3.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强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一、情境导入参加一次集会,如果有x个人,每两人之间都握一次手,共握了21次手,请你列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方程,并判断方程是什么类型?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识别下列选项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x2+1x2=1 B.3x2-2xy-5y2=0C.(x-1)(x-2)=3 D.ax2+bx+c=0解析:选项A中的方程分母含有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选项B中的方程含有2个未知数,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0时,选项D中的方程不含二次项,所以它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排除A、B、D,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将方程化简后再进行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条件:一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二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三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确定字母系数关于x的方程(k+1)x|k-1|+k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k-1|=2,k+1≠0,∴⎩⎪⎨⎪⎧k=3或k=-1,k≠-1.∴k=3.方法总结: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条件: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构造方程,解出字母取值,并利用二次项系数不为0排除使二次项系数为0的字母取值,从而确定字母取值.探究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1)3x2-2=5x;(2)9x2=16;(3)2x(3x+1)=17;(4)(3x-5)(x+1)=7x-2.解析:先分别将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再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解:(1)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5x-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2.(2)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9x2-16=0,二次项系数是9,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16.(3)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6x2+2x-17=0,二次项系数是6,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17.(4)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3x2-9x-3=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9,常数项是-3.方法总结: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特别要注意确认各项系数和常数项一定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探究点三:列一元二次方程(2015·深圳一模)在一张矩形的床单四周绣上宽度相等的花边,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已知床单的长是2m ,宽是1.4m ,求花边的宽度.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析:设花边的宽度为x m ,则由图可知剩下部分的长为(2-2x )m ,剩下部分的宽为(1.4-2x )m.∵剩下部分面积为1.6m 2,∴可列方程(2-2x )(1.4-2x )=1.6.方法总结:列方程最重要的是审题,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恰当的设出未知数,准确地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探究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类型一】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x -2x =0的解为( ) A .x 1=1,x 2=2 B .x 1=0,x 2=1C .x 1=0,x 2=2D .x 1=12,x 2=2解析:把各选项中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只有选项C 中的x 1=0,x 2=2都能使方程x 2-2x =0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个未知数的值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类型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意义求字母或代数式的值已知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1=0的一个根,则m 的值是( )A .1B .-1C .0D .无法确定解析:根据方程的根的概念,直接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但考虑到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二次项系数不能等于0.由此得,(m -1)+1+1=0,解得m =-1,此时m -1=-2≠0,∴m =-1.故选B.方法总结:方程的根是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在涉及方程根的题目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根代入方程左右两边转化为求待定系数的方程来解决问题.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98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98

24.4.2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姓 名: 班级: 组别: 评定等级【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弧长的计算公式: .2.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已知扇形的面积为4cm 2,弧长为4cm ,求扇形的半径.(二)新知导学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 .圆锥的母线就是扇形的 .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就是扇形的 .2.如果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的半径为r ,那么S 侧= ,S 全= .【合作探究】1.已知圆锥的母线长6 cm ;底面半径为 3 cm ,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圆心角.2.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36°的扇形,扇形面积为10 cm 2.求这圆锥的表面积.【自我检测】1.已知圆锥的高为5,底面半径为2,则该圆锥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A .25π B .2π C .5π D .6π2.圆锥的高为3cm , 母线长为5cm , 则它的表面积是( )cm2.A .20pB .36pC .16pD .28p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3 , 母线长为12 , 那么圆锥侧面展开图所成扇形的圆角为( )A .180°B .120°C .90°D .135°4.如果圆锥的高与底面直径相等 , 则底面面积与侧面积之比为( )A .1∶5B .2∶5C .∶D .2∶35.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 , 绕它一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旋转180° , 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43aB .243a πC .243a πD .π2a6.若底面直径为6cm 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216°,则这个圆锥的高是( )cm .A .8B .91C .6D .47.在一个边长为4cm 正方形里作一个扇形(如图所示) , 再将这个扇形剪下卷成一个圆锥的侧面 , 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cm .A .253B .15C .7D .13 8.用圆心角为120° , 半径为6cm 的扇形围成圆锥的侧面 , 则这个圆锥的高为( )A .4B .42C .22D .329.△ABC 中 , AB=6cm , ∠A=30° , ∠B=15° , 则△ABC 绕直线A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cm 2.A .(18+92)πB .18+92C .(36+182)πD .36+18210.圆锥的母线长为10cm , 底面半径为3cm , 那么圆锥的侧面积为( )cm2.A .30B .30pC .60pD .15p11.粮仓的顶部是圆锥形,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4 m ,母线长3 m ,为防雨需在粮仓的顶部铺上油毡,那么这块油毡的面积至少为( )A .6 m2B .6πm2C .12 m2D .12πm212.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a 的半圆,则圆锥的高为( )A .aB .a 33C .a 3D .a 23 13.一个圆锥的高为310cm ,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圆锥的全面积是( )A .200πcm2B .300πcm2C .400πcm2D .360πcm214.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的侧面积为2000πcm2,母线长为50cm ,那么这个烟囱帽的底面直径为( )A .80cmB .100cmC .40cmD .5cm15.已知圆锥的母线长是10cm ,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60πcm2,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 cm .16.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cm ,母线长是5cm ,则它的侧面积是 .17.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积、侧面积CB A。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16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16

第2课时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经历探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作三角形内切圆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索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的性质,懂得了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判断直线和圆属于哪一种位置关系,可以从公共点的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作比较两种方法进行判断,还掌握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由上可知,判断直线和圆相切的方法有两种,是否仅此两种呢?本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Ⅱ.新课讲解1.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投影片(§3.5.2A)如下图,AB是⊙O的直径,直线l经过点A,l与AB的夹角∠α,当l绕点A旋转时,(1)随着∠α的变化,点O到l的距离d如何变化?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如何变化?(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到l的距离d等于半径r?此时,直线l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师]大家可以先画一个圆,并画出直径AB,拿直尺当直线,让直尺绕着点A移动.观察∠α发生变化时,点O到l的距离d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意见.[生](1)如上图,直线l1与AB的夹角为α,点O到l的距离为d1,d1<r,这时直线l1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当把直线l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l位置时,∠α由锐角变为直角,点O到l的距离为d,d=r,这时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当把直线l再继续旋转到l2位置时,∠α由直角变为钝角,点O到l的距离为d2,d2<r,这时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离.[师]回答得非常精彩.通过旋转可知,随着∠α由小变大,点O到l的距离d也由小变大,当∠α=90°时,d达到最大.此时d=r;之后当∠α继续增大时,d逐渐变小.第(2)题就解决了.[生](2)当∠α=90°时,点O到l的距离d等于半径.此时,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因为从上一节课可知,当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r时,直线与⊙O相切.[师]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当直线l与直径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直线l就是⊙O的切线?请大家互相交流.[生]直线l垂直于直径AB,并经过直径的一端A点.[师]很好.这就得出了判定圆的切线的又一种方法: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做一做已知⊙O上有一点A,过A作出⊙O的切线.分析:根据刚讨论过的圆的切线的第三个判定条件可知: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而现在已知圆心O和圆上一点A,那么过A点的直径就可以作出来,再作直径的垂线即可,请大家自己动手.[生]如下图.(1)连接OA.(2)过点A作OA的垂线l,l即为所求的切线.3.如何作三角形的内切圆.投影片(§3.5.2B)如下图,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中,能否剪下一个圆使其与各边都相切.分析:假设符号条件的圆已作出,则它的圆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因此,圆心在这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上,半径为圆心到三边的距离.解:(1)作∠B、∠C的平分线BE和CF,交点为I(如下图).(2)过I作ID⊥BC,垂足为D.(3)以I为圆心,以ID为半径作⊙I.⊙I就是所求的圆.[师]由例题可知,BE和CF只有一个交点I,并且I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为什么?[生]∵I在∠B的角平分线BE上,∴ID=IM,又∵I在∠C的平分线CF上,∴ID=IN,∴ID=IM=IN.这是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的.[师]因此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出一个,因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为圆心,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为半径,圆心和半径都确定的圆只有一个.并且只能作出一个,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inscribed circle of triangle),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incenter).4.例题讲解投影片(§3.5C)如下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求证:AT是⊙O的切线.分析:AT经过直径的一端,因此只要证AT垂直于AB即可,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T=AB,所以∠ABT=∠ATB,又由∠ABT=45°,所以∠ATB=45°.由三角形内角和可证∠TAB=90°,即AT⊥AB.请大家自己写步骤.[生]证明:∵AB=AT,∠ABT=45°.∴∠ATB=∠ABT=45°.∴∠TAB=180°-∠ABT-∠ATB=90°.∴AT⊥AB,即AT是⊙O的切线.Ⅲ.课堂练习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2.会经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3.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4.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概念.Ⅴ.课后作业习题3.8Ⅵ.活动与探究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分析:要证DC是⊙O的切线,需证DC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或半径,因此要作辅助线半径OD,利用平行关系推出∠3=∠4,又因为OD=OB,OC为公共边,因此△CDO≌△CBO,所以∠ODC=∠OBC=90°.证明:连结OD.∵OA=OD,∴∠1=∠2,∵AD∥OC,∴∠1=∠3,∠2=∠4.∴∠3=∠4.∵OD=OB,OC=OC,∴△ODC≌△OBC.∴∠ODC=∠OBC.∵BC是⊙O的切线,∴∠OBC=90°.∴∠ODC=90°.∴DC是⊙O的切线.。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29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129

第二十五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 随机事件自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重、难点:随机事件的特点并能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自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做;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做;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2.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 (4)水往低处流;(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3.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二、自主探究: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

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

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

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

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三、巩固新知:1.下列事件是必然发生事件的是()(A)打开电视机,正在转播足球比赛 (B)小麦的亩产量一定为1000公斤(C)在只装有5个红球的袋中摸出1球是红球 (D)农历十五的晚上一定能看到圆月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早晨的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 B.安阳的中秋节晚上一定能看到月亮C.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少儿节目 D·小红今年14岁了她一定是初中生3.一个鸡蛋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从六层楼的阳台上掉下来砸在水泥地面上没摔破 ( ) A.可能性很小 B.绝对不可能 C.有可能 D.不太可能4.下列各语句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两个分数相加和一定是整数 B.两个分数相乘积一定是整数C.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 D.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积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不会发生B.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一定发生C.可能性很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有可能发生D.不可能事件在一次实验中也可能发生6.下列事件:A.袋中有5个红球,能摸到红球B.袋中有4个红球,1个白球,能摸到红球C.袋中有2个红球,3个白球,能摸到红球D.袋中有5个白球,能摸到红球问上述事件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7.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90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90

24.1.4 圆周角第2课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圆周角定理的综合运用学习要求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2.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3.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探究四点不共圆的性质.课堂学习检测一、基础知识填空1._________在圆上,并且角的两边都_________的角叫做圆周角.2.在同一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__圆心角的_________.3.在同圆或等圆中,_____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____________.4.__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______是直径.5.如图,若五边形ABCDE是⊙O的内接正五边形,则∠BOC=______,∠ABE=______,∠ADC=______,∠ABC=______.6.如图,若六边形ABCDEF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则∠AED=______,∠FAE=______,∠DAB=______,∠EFA=______.7.如图,ΔABC是⊙O的内接正三角形,若P是上一点,则∠BPC=______;若M是上一点,则∠BMC=______.5题图 6题图 7题图二、选择题8.在⊙O中,若圆心角∠AOB=100°,C是上一点,则∠ACB等于( ).A.80°B.100°C.130°D.140°9.在圆中,弦AB,CD相交于E.若∠ADC=46°,∠BCD=33°,则∠DEB等于( ).A.13°B.79°C.38.5°D.101°10.如图,AC是⊙O的直径,弦AB∥CD,若∠BAC=32°,则∠AOD等于( ).A.64°B.48°C.32°D.76°11.如图,弦AB,CD相交于E点,若∠BAC=27°,∠BEC=64°,则∠AOD等于( ).A.37°B.74°C.54°D.64°12.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若∠BOD=138°,则它的一个外角∠DCE等于( ). A.69°B.42°C.48°D.38°13.如图,△ABC内接于⊙O,∠A=50°,∠ABC=60°,BD是⊙O的直径,BD交AC于点E,连结DC,则∠AEB等于( ).A.70°B.90°C.110°D.120°10题图 11题图 12题图13题图综合、运用、诊断14.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BC=12cm,∠A=60°.求⊙O的直径.15.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E,∠ACD=30°,AE=2cm.求DB长.16.已知:如图,△ABC内接于圆,AD⊥BC于D,弦BH⊥AC于E,交AD于F.求证:FE=EH.17.已知:如图,⊙O的直径AE=10cm,∠B=∠EAC.求AC的长.拓广、探究、思考18.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AM平分∠BAC交⊙O于点M,AD⊥BC于D.求证:∠MAO=∠MAD.19.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为弦,且AB⊥CD于E,F为D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F交⊙O于M.求证:∠AMD=∠FMC.。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26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26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2.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更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掌握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一、情境导入某细菌利用二分裂方式繁殖,每次一个分裂成两个,那么五次繁殖后共有多少个细菌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传播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类型一】疾病传染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64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多少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解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一轮,有x个人被传染,此时,共有(1+x)人患了流感;到了第二轮,患流感的(1+x)人作为“传染源”,每个人又传染给了x个人,这样,在第二轮中新增加的患了流感的人有x(1+x)人,根据等量关系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答.解:(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由题意,得1+x+x(1+x)=64,解之,得x1=7,x2=-9(不合题意,舍去).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7个人.(2)7×64=448(人).答:又将有448人被传染.方法总结: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读懂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分裂增长问题月季生长速度很快,开花鲜艳诱人,且枝繁叶茂.现有一棵月季,它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73.求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根据题意得:1+x+x2=73,解得:x1=8,x2=-9(舍去).答:每个支干长出8个小分支.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特别是解有关的传播问题时,一定要明确每一轮传染源的基数.。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55

武汉市-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全集-55

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会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让学生经历函数y=a(x-h)2+k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

重点难点:重点: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y=a(x -h)2+k的性质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函数y=2x2+1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2.函数y=2(x-1)2的图象与函数y=2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见P10图26.2.3)3.函数y=2(x-1)2+1图象与函数y=2(x-1)2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二、试一试你能填写下表吗?y=2x2向右平移的图象1个单位y=2(x-1)2向上平移1个单位y=2(x-1)2+1的图象开口方向向上对称轴y轴顶点(0,0)问题2:从上表中,你能分别找到函数y=2(x-1)2+1与函数y=2(x-1)2、y=2x2图象的关系吗? 问题3:你能发现函数y=2(x-1)2+1有哪些性质?对于问题2和问题3,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达成共识;函数y=2(x-1)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1)2的图象向上平称1个单位得到的,也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_新课标_推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集_新课标_推荐

第22章 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1)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__, 记为______,a 一定是__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提出问题1、式子a 表示什么意义?2、什么叫做二次根式?3、式子)0(0≥≥a a 的意义是什么?4、)0()(2≥=a a a 的意义是什么?5、如何确定一个二次根式有无意义?(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2页例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3,16-,34)0(3≥a a ,12+x2、计算 :(1) 2)4( (2) 2)3(4(3)2)5.0( (4)2)3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0()(2≥=a a a 的意义是 。

3、当a 为正数时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

所以,在二次根式中,字母a 必须满足 ,才有意义。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学课本第2页例题后,模仿例题的解答过程合作完成练习 :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①43-x 223x + ③ 2、(133a a --有意义,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2)若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为( )。

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四)展示反馈 (学生归纳总结)1.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a (a ≥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形式上看,应含有二次根号;二是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有限制: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学案 (成套下载)

(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学案 (成套下载)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学案汇总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重点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难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活动1 复习旧知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x+1=0 (4)x 2=1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活动2探究新知根据题意列方程.1.教材第2页问题1.提出问题:(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2.教材第2页问题2.提出问题:(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3)如果有x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提出问题: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活动3归纳概念提出问题:(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3)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提出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有什么特点?等号的左、右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要限制a≠0,b,c可以为0吗?(3)2x2-x+1=0的一次项系数是1吗?为什么?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活动4例题与练习例1 在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1)4x2=81;(2)2x2-1=3y;(3)1x2+1x=2;(4)2x2-2x(x+7)=0.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注意有些方程化简前含有二次项,但是化简后二次项系数为0,这样的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2 教材第3页例题.例3 以-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x2+2x-1=0 B.x2-x-2=0C.x2+x+2=0 D.x2+x-2=0总结: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可以将这个数代入方程,判断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练习:1.若(a -1)x 2+3ax -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4x 2=81;(2)(3x -2)(x +1)=8x -3. 3.教材第4页 练习第2题.4.若-4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k =0的一个根,则k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a≠1;2.略;3.略;4.k =4.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一般形式中有什么限制?你能解一元二次方程吗?作业布置教材第4页 习题21.1第1~7题.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3课时) 第1课时 直接开平方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出问题,列出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c =0,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出这个方程,然后知识迁移到解a(ex +f)2+c =0型的一元二次方程.重点运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 +m)2=n(n≥0)的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难点通过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 2=n 的方程,将知识迁移到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解形如(x +m)2=n(n≥0)的方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问题1:填空(1)x 2-8x +________=(x -________)2;(2)9x 2+12x +________=(3x +________)2;(3)x 2+px +________=(x +________)2.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1)16 4;(2)4 2;(3)(p 2)2 p2.问题2:目前我们都学过哪些方程?二元怎样转化成一元?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二次如何转化成一次?怎样降次?以前学过哪些降次的方法?二、探索新知上面我们已经讲了x 2=9,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得x =±3,如果x 换元为2t+1,即(2t +1)2=9,能否也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呢?(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点评:回答是肯定的,把2t +1变为上面的x ,那么2t +1=±3即2t+1=3,2t+1=-3方程的两根为t1=1,t2=-2例1 解方程:(1)x2+4x+4=1 (2)x2+6x+9=2分析:(1)x2+4x+4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原方程就转化为(x+2)2=1.(2)由已知,得:(x+3)2=2直接开平方,得:x+3=± 2即x+3=2,x+3=- 2所以,方程的两根x1=-3+2,x2=-3- 2解:略.例2 市政府计划2年内将人均住房面积由现在的10 m2提高到14.4 m2,求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分析: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一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0x=10(1+x);二年后人均住房面积就应该是10(1+x)+10(1+x)x=10(1+x)2解:设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为x,则:10(1+x)2=14.4(1+x)2=1.44直接开平方,得1+x=±1.2即1+x=1.2,1+x=-1.2所以,方程的两根是x1=0.2=20%,x2=-2.2因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率应为正的,因此,x2=-2.2应舍去.所以,每年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应为20%.(学生小结)老师引导提问:解一元二次方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降次转化思想”.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页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由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方程,那么x=±p转化为应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那么mx+n=±p,达到降次转化之目的.若p<0则方程无解.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6页复习巩固1.第2课时配方法的基本形式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难点将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1)3x 2-1=5 (2)4(x -1)2-9=0 (3)4x 2+16x +16=9 (4)4x 2+16x =-7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 2=p 或(mx +n)2=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 x =±p 或mx +n =±p (p≥0).如:4x 2+16x +16=(2x +4)2,你能把4x 2+16x =-7化成(2x +4)2=9吗? 二、探索新知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 (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 m ,并且面积为16 m 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 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2)不能.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x 2+6x -16=0移项→x 2+6x =16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 2+2bx +b 2的形式→x 2+6x +32=16+9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 +3=5或x +3=-5 解一次方程→x 1=2,x 2=-8 可以验证:x 1=2,x 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 m ,长为8 m .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例1 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1)x 2-8x +1=0 (2)x 2-2x -12=0分析:(1)显然方程的左边不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因此,要按前面的方法化为完全平方式;(2)同上.解:略.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9页 练习1,2.(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左边不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复习巩固2,3.(1)(2).第3课时 配方法的灵活运用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重点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难点对于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通常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对于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要先化二次项系数为1,再用配方法求解.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x2-4x+7=0 (2)2x2-8x+1=0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解:略.(2)与(1)有何关联?二、探索新知讨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例1 解下列方程:(1)2x2+1=3x (2)3x2-6x+4=0 (3)(1+x)2+2(1+x)-4=0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解:略.三、巩固练习教材第9页练习2.(3)(4)(5)(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复习巩固3.(3)(4).补充:(1)已知x2+y2+z2-2x+4y-6z+14=0,求x+y+z的值.(2)求证:无论x,y取任何实数,多项式x2+y2-2x-4y+16的值总是正数.21.2.2公式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1)x 2=4 (2)(x -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 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 2+3=7x (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 +p)2=q 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 =-p±q ;如果q <0,方程无实根.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1)ax 2-7x +3=0 (2)ax 2+bx +3=0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 +c =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 2+bx +c =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 1=-b +b 2-4ac2a,x 2=-b -b 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 ,b ,c 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 2+bx =-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b a x =-c a配方,得:x 2+b a x +(b 2a )2=-c a +(b 2a )2即(x +b 2a )2=b 2-4ac4a2∵4a 2>0,当b 2-4ac≥0时,b 2-4ac 4a2≥0∴(x +b 2a )2=(b 2-4ac 2a)2直接开平方,得:x +b 2a =±b 2-4ac 2a即x =-b ±b 2-4ac2a∴x 1=-b +b 2-4ac 2a ,x 2=-b -b 2-4ac 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 ,b ,c 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 +c =0,当b 2-4ac≥0时,将a ,b ,c 代入式子x =-b ±b 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 2-x -1=0 (2)x 2+1.5=-3x (3)x 2-2x +12=0 (4)4x 2-3x +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补:(5)(x -2)(3x -5)=0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 练习1.(1)(3)(5)或(2)(4)(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 ,b ,c ,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 2-4ac ,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习题4,5.21.2.3 因式分解法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重点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1)2x 2+x =0(用配方法) (2)3x 2+6x =0(用公式法)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 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 +1)=0 (2)3x(x +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 =0或2x +1=0,所以x 1=0,x 2=-12.(2)3x =0或x +2=0,所以x 1=0,x 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 解方程:(1)10x -4.9x 2=0 (2)x(x -2)+x -2=0 (3)5x 2-2x -14=x 2-2x +34 (4)(x -1)2=(3-2x)2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 .(x -3)(x -5)=10×2,∴x -3=10,x -5=2,∴x 1=13,x 2=7B .(2-5x)+(5x -2)2=0,∴(5x -2)(5x -3)=0,∴x 1=25,x 2=35C .(x +2)2+4x =0,∴x 1=2,x 2=-2D .x 2=x ,两边同除以x ,得x =1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 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习题6,8,10,11.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 2.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4.培养学生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 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一、复习引入1.已知方程x 2-ax -3a =0的一个根是6,则求a 及另一个根的值.2.由上题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3.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0)的两根为x 1=-b +b 2-4ac2a,x 2=-b -b 2-4ac 2a .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子是-b +b 2-4ac 与-b -b 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二、探索新知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方程 x 1 x 2 x 1+x 2 x 1·x 2 x 2-2x =0 x 2+3x -4=0 x 2-5x +6=0(1)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p ,q 为常数,p 2-4q≥0)的两根x 1,x 2与系数p ,q 之间有什么关系?(2)关于x 的方程ax 2+bx +c =0(a≠0)的两根x 1,x 2与系数a ,b ,c 之间又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方程 x 1 x 2 x 1+x 2 x 1·x 2 2x 2-7x -4=0 3x 2+2x -5=0 5x 2-17x +6=0小结:根与系数关系:(1)关于x 的方程x 2+px +q =0(p ,q 为常数,p 2-4q≥0)的两根x 1,x 2与系数p ,q 的关系是:x 1+x 2=-p ,x 1·x 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大于或等于零.)(2)形如ax 2+bx +c =0(a≠0)的方程,可以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用上面的结论.即:对于方程 ax 2+bx +c =0(a≠0)∵a ≠0,∴x 2+b a x +c a=0 ∴x 1+x 2=-b a ,x 1·x 2=c a(可以利用求根公式给出证明)例1 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 2-3x -1=0 (2)2x 2+3x -5=0(3)13x 2-2x =0 (4)2x 2+6x = 3 (5)x 2-1=0 (6)x 2-2x +1=0例2 不解方程,检验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1)x 2-22x +1=0 (x 1=2+1,x 2=2-1)(2)2x 2-3x -8=0 (x 1=7+734,x 2=5-734) 例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你有几种方法?)例4 已知方程2x 2+kx -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 的值.变式一:已知方程x 2-2kx -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 ;变式二:已知方程2x 2-5x +k =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三、课堂小结1.根与系数的关系.2.根与系数关系使用的前提是:(1)是一元二次方程;(2)判别式大于等于零.四、作业布置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 2-5x -3=0 (2)9x +2=x 2 (3)6x 2-3x +2=0(4)3x 2+x +1=02.已知方程x 2-3x +m =0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根及m 的值.3.已知方程x 2+bx +6=0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根及b 的值.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第1课时 解决代数问题1.经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会根据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熟悉解题的具体步骤.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认识到对方程的解必须要进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为标准.重点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传播问题、百分率问题.难点如果理解传播问题的传播过程和百分率问题中的增长(降低)过程,找到传播问题和百分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一、引入新课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2.科学家在细胞研究过程中发现:(1)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2个,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2)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x个,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3)如是一个细胞一次可分裂成2个,分裂后原有细胞仍然存在并能再次分裂,试问经过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个细胞?二、教学活动活动1:自学教材第19页探究1,思考教师所提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1)如何理解“两轮传染”?如果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第二轮传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2)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有x(1+x)人被传染上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1+x+x(1+x)=121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变式练习: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活动2:自学教材第19页~第20页探究2,思考老师所提问题.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1)如何理解年平均下降额与年平均下降率?它们相等吗?(2)若设甲种药品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下降了________元,此时成本为________元.(3)增长率(下降率)公式的归纳:设基准数为a,增长率为x,则一月(或一年)后产量为a(1±x);二月(或二年)后产量为a(1±x)2;n月(或n年)后产量为a(1±x)n;如果已知n月(n年)后总产量为M,则有下面等式:M=a(1±x)n.(4)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三、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2.传播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传播源的确定和等量关系的建立.3.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准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4.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大,成本下降额较小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较小.作业布置教材第21-22页习题21.3第2-7题.第2课时解决几何问题1.通过探究,学会分析几何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问题.2.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在几何问题中可以将图形进行适当变换,使列方程更容易.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对方程的解必须要进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为标准.重点通过实际图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难点在探究几何问题的过程中,找出数量关系,正确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活动1创设情境1.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面积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公式________.2.如图所示:(1)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 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10 cm,宽是8 cm,四角各截去一个边长为x 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长方体容器,这个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活动2自学教材第20页~第21页探究3,思考老师所提问题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 cm,宽21 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 cm).(1)要设计书本封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则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________.(2)为什么说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试与同伴交流一下.(3)若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 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 cm,则中央矩形的长为________cm,宽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cm2.(4)根据等量关系:________,可列方程为:________.(5)你能写出解题过程吗?(注意对结果是否合理进行检验.)(6)思考如果设正中央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9x cm和7x cm,你又怎样去求上下、左右边衬的宽?活动3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的面积占整块面积的75%,等宽且互相垂直的两条路的面积占25%,求路的宽度.答案:路的宽度为5米.活动4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根据面积与面积(或体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能正确解方程,最后对所得结果是否合理要进行检验.作业布置教材第22页习题21.3第8,10题.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一元二次方程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一、自学指导.(10分钟)问题1: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__,宽为__(50-2x)cm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2-75x+350=0__.①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泡1发光
灯泡1不发光
灯泡2发光
(发光,发光)
(不发光,发光)
灯泡2不发光
(发光,不发光)
(不发光,不发光)
根据上表可知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的结果有3种,∴P(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 ,故选择C.
方法总结:求事件A的概率,首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从中找出事件A包含的可能结果,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
解析:(1)直接利用概率定义求解;(2)先用列表法求出概率,再利用概率判断游戏的公平性.
解:(1)P(标号是1)= .
(2)这个游戏不公平,理由如下:
把游戏可能出现标号的所有可能性(两次标号之
和)列表如下:
第一次和第二次
1
2
3
1
2
3
4
2
3
4
5
3
4
5
6
∴P(和为偶数)= ,P(和为奇数)= ,二者不相等,说明游戏不公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列表法求概率
【类型一】摸球问题
(2014·江苏宿迁)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上面分别标有1,2两个数字,若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小球,记下号码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则两次摸出小球的号码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
A. B. C. D.
解析:先列表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根据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列表分析如下: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第1课时 运用直接列举或列表法求概率
1.用列举法求较复杂事件的概率.
2.理解“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的意义.
3.用列表法求概率.
一、情境导入
希罗多德在他的巨著《历史》中记录,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为了忘却饥饿,经常聚集在一起掷骰子,游戏发展到后来,到了公元前1200年,有了立方体的骰子.
方法总结: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利用列表法不重不漏地表示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类型三】学科间综合题
(2014·广西柳州)如图,每个灯泡能否通电发光的概率都是0.5,当合上开关时,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的概率是( )
A.0.25 B.0.5
C.0.75 D.0.95
解析:先用列表法表示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根据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列表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如下:
方法总结:用列举法解概率问题中,可以采用列表法.对于一次实验需要分两个步骤完成的,用两种方法都可以,以列表法为主.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只需求出双方获胜的概率.
三、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在生活、学习中的很多方面均用到概率的知识,学习概率要从身边的现象开始.
解析:用列表法列举点P坐标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数和点P落在抛物线上的结果数,然后代入概率计算公式计算.用列表法表示如(0,1)
(0,2)
1
(1,0)
——
(1,2)
2
(2,0)
(2,1)
——
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点P落在抛物线上的有(2,0),(0,2),(1,2)三种,故点P落在抛物线上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
1
2
1
(1,1)
(1,2)
2
(1,2)
(2,2)
由列表可知,两次摸出小球的号码之积共有4种等可能的情况,号码之积为偶数共有3种:(1,2),(1,2),(2,2),∴P= ,故选D.
【类型二】学科内综合题
(2014·四川甘孜州)从0,1,2这三个数中任取一个数作为点P的横坐标,再从剩下的两个数中任取一个数作为点P的纵坐标,则点P落在抛物线y=-x2+x+2上的概率为________.
【类型四】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2014·湖南怀化)甲、乙两名同学做摸球游戏,他们把三个分别标有1,2,3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
(1)求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标号是1的概率;
(2)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然后放回,摇匀后再随机摸出一球,若两次摸出的球的标号之和为偶数时,则甲胜;若两次摸出的球的标号之和为奇数时,则乙胜.试分析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