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相遇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之相遇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一代教师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案设计问题得到了有效地完善与创新。
其中,相遇问题作为小学数学中既有趣又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也是经典的教育案例之一。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之相遇问题做一番探究。
一、相遇问题概述在小学数学领域中,相遇问题是一个比较基本但也比较复杂的题型。
其实,相遇问题又分为两种情况,即两物体之间距离等人物相交、相遇问题,以及两物体之间距离不等的相遇问题。
其中,第一种情况较为简单,难度不算太高,主要还是考察学生加减法的应用。
而第二种情况则较为复杂,一般需要提请学生思考的时间较长,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及概念理解能力都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针对小学数学的相遇问题这一知识点,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前,我们应该先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
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很多知识点,并且有约定俗称的一些解法方法,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固化的思维方式而忽略掉其它的解法。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思考、拓宽思路、挖掘思维潜能。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是解决相遇问题的重要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示例,让学生多思考、多总结,注重选择和运用方法的灵活性,以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教学技巧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运用到一些教学技巧。
例如,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接触、探索、研究、学习遇问题,同时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上好这一堂小学数学课。
4、注重知识的联通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应该注重知识的联通与综合运用,启发学生拓展思维深度,并将之与现实生活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培养出学习与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相遇问题的习题教学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习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相遇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
《相遇问题》说课稿《相遇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遇问题》说课稿(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相遇问题》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津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步计算和应用》中的相遇问题。
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优化程序,突出主体。
一、分析教材,理清思路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之后进行的教学。
本内容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借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学好此内容,也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
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知识目标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优选教法,注重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课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做中悟,悟中创。
教师则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
除此之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学到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优化程序,突出主体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实践探究、巩固深化、课后小节。
(一)创设情境1、引发思考:每天早晨背着书包来上学,马路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学生们会很快地说出:车多、人多。
)2、播放录像:注意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哪些情况?(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车辆在行驶的方向上有以下情况:相对、相反、同向。
六年级相遇问题
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航船问题中顺水时:速度=船速+水速逆水时:速度=船速-水速*************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
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
求乙的速度?【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中点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变式1、快车每小时行48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2千米。
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变式2、快慢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
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求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题4】甲、乙两人从相距11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65米,乙每分钟走75米,甲出发4分钟后,乙才开始出发。
乙带了一只狗和乙同时出发,狗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向甲奔去,遇到甲后立即回头向乙奔去,遇到乙后又回头向甲奔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狗才停止。
这只狗共奔跑了多少路程?分析:相遇问题。
关键是求相遇时间。
【例题5】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遇问题》教学设计1、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相遇问题》2、教材分析及学生特点: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的知识。
本课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
在这之前,学生已掌握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欠缺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设计思想及理念设计思想:(1)注重生活资源与课堂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新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
(2)注重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整合,为学生创新提供另一条思考的路径。
理念:(1)注重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通过书本、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学习和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的意识。
B: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
6、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旧知,引发联想画面演示,画外音叙述:这是一列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这是一列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请学生谈谈对这两道题的想法。
2、学生表演,理解概念刚才,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要在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稍复杂的行程问题(师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四个词,请同学们理解一下。
可以一人单独思考,用双手演示进行理解,也可以两人配合表演。
屏幕上依次闪动出现:相对、同时、相遇、相距(1)请学生用动作和语言把这四个词的意思表演出来。
完整版《相遇问题》PPT之一.ppt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8
精品文档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9
精品文档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10
精品文档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11
精品文档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14
精品文档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15
精品文档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60千米
50千米
甲地
乙地
28
精品文档
救护车和小轿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救护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 驶50千米,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 千米?
相遇问题ppt课件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总结词:相遇问题在其他领域中也有着 广泛的应用,涉及物理、生物、经济等 方面。
3. 经济:在经济领域中,相遇问题涉及 到供求关系、市场均衡等方面,是研究 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生物:在生态学中,相遇问题涉及到 物种分布、种群动态等,是研究生态系 统的重要内容之一。
详细描述
1. 物理:在物理学中,相遇问题涉及到 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概念,是研究 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
03
04
05
人文领域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总结词:相遇问题在人文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涉及历史事件、 文化传承等方面。
详细描述
1. 历史事件: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涉及到相遇问题,如两次世界大战中 敌对国家之间的战斗、航海探险中的船只相遇等。
2. 文化传承:在文化传承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涉及到相 遇问题,如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等。
验证解
将解代入原图形进行验证,确保解的正 确性。
模拟法
模拟实验
根据题目描述,模拟两个物体的运 动过程,观察它们何时相遇。
记录数据
在模拟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如时 间、位置等。
分析数据
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两物体的运动 规律,得到相遇的条件和时间。
验证解
将解代入模拟过程进行验证,确保 解的正确性。
06
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
相遇问题ppt课件
目录
• 相遇问题概述 • 直线型相遇问题 • 圆周型相遇问题 • 综合型相遇问题 • 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 • 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
01
相遇问题概述
定义及问题建模
01
定义
02
《相遇问题》四则混合运算PPT课件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最孤独的时光,会塑造最坚强的自己。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习,人生中可以 没有闪光,但不能有污迹。 这个是世界上没有天才,所谓的天才只是比普通人多了百分之一的天赋。如果这个天赋运用不好,那么他就可能变成百分之十的累赘。 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当我对你越来越礼貌时,我们或许就越来越陌生了。
经过4小时相遇
92千米/小时 北京
80千米/小时 郑州
?千米
②(客车速度+货车速度)×相遇时间=两地距离
(92 + 80)×4 = 172×5 = 688 (千米) 答:北京和郑州相距688千米。
一辆卡车和一辆小轿车分别从甲、乙两地 同时出发,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42千米/小时 甲地
63千米/小时 乙地
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讨论、自主解答“相遇” 问题以及交流算法的过程。 2、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简单的相 遇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 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算一算下面每一组式中两道题,说一说你发 现了什么? 15×6+85×6= 600 (15+85)×6= 600
8×25+4×25= 300 (8+4)×25= 300
只含同一级运算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
一
个
含有两级运算
算
先算第二级运算, 再算第一级运算。
式
小学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微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能用图形和语言描述相遇问题。
2. 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能运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地点相遇的问题。
2.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1) 画图法:通过画图,直观地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相遇情况。
(2) 列表法:通过列表,清晰地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相遇时间。
(3) 方程法:通过设立方程,求解未知数,得到相遇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相遇问题的图片和动画。
2. 练习题:不同类型的相遇问题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中的相遇问题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关注相遇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
3. 解题方法讲解:(1) 画图法:讲解如何通过画图解决相遇问题,展示画图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列表法:讲解如何通过列表解决相遇问题,展示列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方程法:讲解如何通过方程解决相遇问题,展示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相遇问题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相遇问题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相遇问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小学六年级奥数课件:相遇问题共24页文档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小学六年级奥数课件:相遇问题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பைடு நூலகம்里有你。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相遇问题》典型例题及解答
小学奥数趣味学习《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1.求路程求两地间的距离例1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解:两辆汽车从同时相对开出到相遇各行4小时。
一辆汽车的速度乘以它行驶的时间,就是它行驶的路程;另一辆汽车的速度乘以它行驶的时间,就是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
两车行驶路程之和,就是两地距离。
56×4=224(千米)63×4=252(千米)224+252=476(千米)综合算式:56×4+63×4=224+252=476(千米)答略。
例2 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
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解:此题的答案不能直接求出,先求出两车5小时共行多远后,从两地的距离480千米中,减去两车5小时共行的路程,所得就是两车的距离。
480-(40+42)×5=480-82×5=480-410=70(千米)答: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70千米。
例3 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对面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
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多行了20千米。
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适于五年级程度)解:两车相遇时,两车的路程差是20千米。
出现路程差的原因是两车行驶的速度不同,第一列火车每小时比第二列火车多行(60-55)千米。
数学-相遇问题
数学:相遇问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及例5。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其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及两种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1.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2.每个学生两个剪贴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张华从家向学校走去,每分60米,3分走多少米?学生列式解答。
说出数量关系。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演示了解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
多媒体演示三种运动方向,学生依次答问。
说明:面对面的走就是相向而行,或者称相对而行;背对背的走就是背向;一起向同一个方向走就是同向。
通过电脑演示探究两个物体在相向运动中出发的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出发的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或不同时运动结果:相遇、相距或相遇后相距揭示课题:两个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情况,其中也包括相遇的情况。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2.学习准备题。
出示准备题。
学生填表,全班检查。
全班讨论:①出发3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②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③1分两人所走路程的和130米是怎样来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求出2分两人所走路的和260米呢?390米呢?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求出260米和390米,还知道了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等于两地之间的距离。
3.教学例5。
出示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
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
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提问: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这道应用题讲了两个物体的运动,当两个物体运动时,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答例5。
《相遇问题》教案
《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遇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几何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定义及特点。
2.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公式法、图解法。
3. 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定义、特点及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图示、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2. 讲解相遇问题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相遇问题的概念,阐述相遇问题的特点。
3. 教授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公式法和图解法。
通过例题讲解两种方法的步骤和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介绍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相遇问题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相遇问题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公式法和图解法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相遇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遇问题实例及练习题。
3. 数学图形绘制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相遇问题定义及特点。
2. 第二课时:教授相遇问题解决方法。
3. 第三课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第四课时:拓展延伸,介绍实际应用。
5.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13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13篇相遇问题教学设计1第2课时相遇问题年月日编号: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2、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淘气和笑笑相约出去游玩。
3、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4、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三、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
说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四、练一练1、第1题,先观察图上的信息,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第2题,先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知识回顾,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相遇问题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的应用题。
2.使学生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并从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认识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和掌握两种解题方法。
相 遇 问 题
精心整理
相 遇 问 题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及例5。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其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及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1. 2. 1. (1) (2) (3),我们 2. (1) (2) (3) ③1260米呢?390米呢?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求出260米和390米,还知道了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等于两地之间的距离。
3.教学例5。
(1)出示例5: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如下图)。
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
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六年级下册相遇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相遇问题知识点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相遇问题是一个常见的类型,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下面将介绍六年级下册中与相遇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相遇问题概述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或出发时间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某个时间点或位置相遇的问题。
在解决相遇问题时,需要考虑到物体的速度、距离、时间等因素。
二、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1. 直接法直接法是相遇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之一。
通过列方程、建立等式,从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出发,一个人每小时走5公里,另一个人每小时走6公里,几小时后两人可以相遇?解法:设两人相遇需要走的时间为t,甲乙两人相遇的总距离相等,即5t=6t。
解得t=0,说明两人出发时就已经相遇。
2. 比值法比值法也是解决相遇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计算物体的速度比,找到相遇时的时间点或位置。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出发,一个人每小时走5公里,另一个人每小时走6公里,几小时后两人相距10公里?解法:根据速度比,可得相遇时甲、乙两人在同一时间内行走的距离比例为5:6。
设乙行走t小时后与甲相遇,根据比例关系可得5:6=(x-10):x,解得x=60,即两人共同走了60公里时相遇。
3.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在相遇问题中,速度和时间是密切相关的。
当两物体速度相同或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它们将会在同一时间或位置相遇。
应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解决相遇问题。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不同的地点出发,甲每小时走10公里,乙每小时走8公里,几小时后两人相距40公里?解法:根据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得每小时甲、乙两人的距离差为(10-8)=2公里。
所以相遇需要40/2=20小时。
三、注意事项及拓展应用1. 单位的统一在解决相遇问题时,需要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统一。
当速度的单位与距离或时间单位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换算。
2. 复杂相遇问题除了简单的相遇问题外,还存在一些复杂或多个物体相遇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相遇问题》
1、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相遇问题》
2、教材分析及学生特点:
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的知识。
本课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
在这之前,学生已掌握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欠缺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设计思想及理念
设计思想:
(1)注重生活资源与课堂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新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
(2)注重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整合,为学生创新提供另一条思考的路径。
理念:
(1)注重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通过书本、网络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人人参与学习和自觉把数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的意识。
B: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
6、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引发联想
画面演示,画外音叙述:
这是一列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这是一列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
请学生谈谈对这两道题的想法。
2、学生表演,理解概念
刚才,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就要在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稍复杂的行程问题(师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四个词,请同学们理解一下。
可以一人单独思考,用双手演示进行理解,也可以两人配合表演。
屏幕上依次闪动出现:相对、同时、相遇、相距
(1)请学生用动作和语言把这四个词的意思表演出来。
注意:相遇与相距的区分。
(2)老师叙述,学生表演。
两个小朋友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5分钟时,两人相遇了。
提问:问这两位同学,每人走几分钟,再问大家,他们同时走了几分钟。
(二)尝试探索
1、出示例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
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
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提出问题
看到例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师生对问题进行筛选,重点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他们两1分钟走了多少路?2分钟呢?3分钟呢?
(2)4分钟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3)他们相遇时,小强和小丽所走的路程与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有什么关系?
(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思考)
3、列式讨论
(1)请同学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要能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主要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65×4+70×4
第二种:(65+70)×4
4、认识速度和
题目中的65米、70米叫做什么?现在把65米和70米合在一起,谁能给这个和,起个合适的名字呢?
5、质疑
“对这道题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问题吗”
(三)巩固发展
1、基本练习
(1)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
从武汉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
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2)五(1)班举行一个“艺术节”,分配小红和小丽两名同学折纸鹤,小亮折纸花,小红平均每小时折20只纸鹤,小丽平均每小时折25只纸鹤,小亮平均每小时折18朵纸花。
这三个同学一起折了2个小时,正好完成任务。
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2、看图说题,列出综合算式。
小组讨论,一人说题,其他人列式。
?千米
3、游戏
再请两位同学表演,并提问两人相对而行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1)两人相遇;
(2)行走一段未相遇;
(3)相遇后继续行走。
给两位同学带上不同的头饰。
头饰上标有65米、70米字样,分别表示速度。
教师一边叙述,一边出示5分钟时间的牌子。
(1)小红和小丽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两人走了5分钟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2)小红和小丽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两人走了5分钟时还相距200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3)小红和小丽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小红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见面后两人擦肩而过,5分钟时又相距200米。
甲乙两地相距
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