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君 道家生态伦理

合集下载

道家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道家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作者简介:何如意(1992-),女,山西大同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道德建设。

道家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启示何如意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使得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回溯我国的传统文化,发现道家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对其生态智慧进行挖掘,不但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个人传统生态观念的转变具有现实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院道家生态伦理智慧现代启示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当前,生态问题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项目被高度关注。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反思。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态现状,如何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道家学派以其独特的视角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显示了与儒家、法家不同的生态智慧。

对于道家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之前众多的学者都曾给予一定的解读,并且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我们仍需对其思想作进一步的挖掘。

一、道家思想概况春秋末年,老子以“道”为核心探寻人类生存之法则,提出与儒家、法家不同的思想主张。

战国中期,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从而构建其独具一格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基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中包含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

群雄争霸,战乱不断,但是这时期的思想却极其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之下,各家各派基于自身立场,提出各自的学术思想谋求解决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的方法。

道家作为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从“道”出发,力求从思想上探寻世界之根本、从理论上寻求生命之真谛,以期解决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为道家思想的孕育和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道家文化对当代生态德育的价值启示①

道家文化对当代生态德育的价值启示①

道家文化对当代生态德育的价值启示①朱国芬摘要:在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道家文化以独特的视角思考“天人”关系,蕴涵着深刻的、丰富的道家生态智慧,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识”。

道家文化以“道”为核心,把人、生物和一切非生命物体视作一个一个相互联系、协同共生的宇宙整体,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生态整体观、“知常曰明”“知止不殆”的生态保护观,把人际道德从社会领域拓展和延伸至自然领域,凸显天、地、人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下的生态德育提供了理论的启迪和内容的传承。

道家文化注重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其思想观念,倡导修德为先、尚德为荣、践德为要的道德实践原则,主张用君子修身、道法自然的修德方法,以达到行不言之教;以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为途径,倡导“以德服人”的“仁政”;以“君子节用,知足知止”的生态实践方法,倡导人们自觉保护自然资源等“修身正心”德育方法,实现由内向外、推己及人的自觉修养,使道德教育这种修身养性的个人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和谐的整体生存方式。

关键词:道家;生态思想;生态德育;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道家学派的生态伦理思想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价值意识”,即价值存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之中,而不是西方浪漫的荒野概念、或以生态为中心的现代道德观念中。

道家文化的许多思想和观念,经千百年的延续阐发,已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代农业文明条件下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观,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蕴涵着深刻的、丰富的道家生态智慧。

这无疑成为当下生态德育的理论先导和实践依据。

正如澳大利亚生态哲学家西尔万(R.sylvan)和贝内特(D.Bennett)指出的那样:“道家思想是一种生态学的取向,其中蕴含着深层的生态意识,它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②一、道家文化的生态伦理智慧(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的颗粒,积极梳理和深入研①收稿日期:2016-07-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环境首先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机制研究”(6YJA710032)②转引自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12页。

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这给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保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中华文化中,道家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意识已有千年传承,在面临当今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研究道家生态智慧并学习其经验教训,对解决当代生态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一、道家生态智慧的基本概念道家生态智慧与环保理念息息相关,从宇宙观念、人的自然观、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展示出一种全新的环保理念和生态智慧。

道家将宇宙视为一个生命体,强调宇宙万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倡“物我同一”的观念,反对人与自然相互对抗、毁灭自然的文化活动。

在生态价值观方面,道家推崇“至柔无坚,至宁无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观念,主张兼容并包、和平共处的生态哲学。

二、道家生态智慧的典型案例1. 天人合一,《道德经》第六章提到:天地之始,有生之母,谓之道,与万物精神同源,强调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主张。

天地之间的万物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这也是近年来环保理念提倡的“地球村”思想的基本含义。

2. 弃权自然,《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指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一观点揭示了“弃权自然”的生态智慧。

我们在面临危机时,应该保持内心平静,采取不武的态度应对困难,避免采取过激手段损害生态。

3. 守拙真性,《道德经》第八章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环保道路上,我们可以从水中获取到很多启示。

一方面,水的柔软、滋润、洁净,工业污染、人为破坏等导致了今日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水的强大清洁能力、自净能力、生命活力、生产能力等方面都能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指示我们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应守拙真性,标准自己的行为。

4. 养性静坐,《庄子》中有“养生之道,静而无为”,该观点来自于道家思想。

浅析道教生态伦理思想

浅析道教生态伦理思想

浅析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道教文化,虽然没有直接对生态问题有直接的论述,但是其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与生态相关的伦理思想。

道教思想的天人合一体现了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规律,珍爱生命等价值观。

这为丰富和发展生态理论创造了重要的资源,也为解决生态环境为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道家道教;生态;天人合一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在生态日益失衡、环境恶化不断加重的当今世界,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各种传统文化资源,道家道教在其中受到了特别的青睐。

挪威哲学家奈斯称环保先驱者缪尔是一位道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家道教与生态学的关系一直吸引着西方生态学界、宗教学界、哲学界的关注,尤其是道家道教与生态学的讨论更为引人注目。

国外的道家道教与生态讨论主要在生态哲学家、科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道教学者之间进行。

国外学者他们从道教哲学与生态、道家的自然观、道家的无为思想、道教实践的生态意义、道教与儒家的生态贡献等方面对这个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肯定道家道教对生态的意义道家道教的本体论、自然观、政治学、价值论、认识论中不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这极大地鼓舞、支持着致力于克服环境和社会危机的深生态学家们,他们对道家道教的讨论充满溢美之词,对西方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可将道家道教直接引进到西方,解决那里的各种社会和自然危机。

另一些学者则提出道家道教对西方的意义是间接的,西方文化应把道家道教的价值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要素。

英国学者汤因比曾赞叹道家的“人要征服宇宙就要遭到失败”的认识,是一种“宝贵的直觉”。

马夏尔在其著作的第一章“道家:自然之道”中说:“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家已经表达了最早的、清晰的生态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道家为一个生态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哲学基础,提供了古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的方法。

”塞尔凡和本尼特指出,道家能为深生态学提供许多资源,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和个人修养方面的独特见解。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主张追求自然、和谐、养生的生活方式。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一,道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道家哲学中,“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规律。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自然界中,万物互相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

人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才能得到安宁与健康。

第二,道家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道家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与幸福,同时也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

道家主张追求“无为而治”,通过修身养性、克己奉公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一个人如果内心纯净、身心健康,他的行为就会体现出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因此,道家倡导人们通过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来影响周围的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三,道家鼓励人们回归自然、简化生活。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道家认为,现代社会的浮躁和追逐物质的欲望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人的精神危机。

因此,道家倡导回归自然、简化生活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和培养修养。

例如,在饮食方面,道家主张素食,认为素食可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同时也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在生活方式方面,道家倡导简化生活,避免奢华和浪费,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综上所述,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回归自然、简化生活。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通过修身养性、简化生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让人类与自然共同繁荣。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和谐旨向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和谐旨向

2009年第6期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总第136期 收稿日期:2009—10—21作者简介:刘冬梅(1966—),女,山东栖霞人,副教授。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和谐旨向刘冬梅 刘国强(烟台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山东烟台264670)摘要:道家道法自然、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深刻的和谐思维特征。

道家的自然之道,强调天人合一,彰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考;道家的无为之道,倡导顺应天道人道,突出了对社会生态的关怀,诠释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人文意蕴;道家的养生之道,信奉节欲尚俭,调和身心,凸现了对人自身的关爱,揭示了人之身心和谐的价值诉求。

道家生态伦理和谐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之身与心的和谐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生态和谐;哲学思考中图分类号:B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09)06-0008-04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原则,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万物一体的生态和谐价值指向。

人与世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的身心和谐健康,整个世界才会和谐统一。

道家生态伦理和谐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

一、道家的自然之道,强调天人合一,彰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考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明确的世界整体生态和谐的深层次思考。

虽然“天人合一”本身并不简单等同于人与自然和谐,但是“天人合一”思想却具体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道家的核心———“道”,是兼有万物之源和万象之源的统称。

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25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

道家认为精神世界的普遍规律是与物质世界的基本法则相通的,两者具有一致性。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04
道家生态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
工业文明对环境的破坏
道家认为过度开发和工业化对自然环 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呼吁人们反思工 业文明的发展模式。
追求天人合一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 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 相互依存。
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启示
尊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道家强调资源的有限性,认为人类应 当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
对后世的影响
哲学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成 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倡导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追求绿色、 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可持续发展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为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 源泉。
02
道家与自然的关系
倡导绿色消费
道家提倡节俭和简约的生活方式,反 对过度消费和浪费,对可持续发展观 念中的绿色消费具有启示意义。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
和谐共生的理念
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类应当与 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相互依存。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道家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应当 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
无为而治是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
详细描述
无为而治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遵循自然法则,避免过度干预自然过程。道家认为,人类 应当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或控制自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人们可以保护自然的完整性和 稳定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注重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提倡人类应当关爱自然、尊重生 命。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借鉴历史文化的智慧,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性思想。

道家理性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道家理性思想,找到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生。

一、顺应自然道家理性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认为人们应当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顺应自然规律。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不盲目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也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重视生态平衡道家理性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要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能随意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让各种生物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只有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人类才能够享受到健康、幸福的生活。

三、注重自然法则道家理性思想认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们应当尊重和遵循这些法则。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需要重视自然法则,不可逾越自然的底线。

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生产生活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只有尊重和遵循自然法则,才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保障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四、弘扬生态道德道家理性思想强调修身养性,弘扬了安静、平和、谦逊的生活态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我们也需要弘扬生态道德,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节约、环保、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念。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发扬生态道德,才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五、倡导文明生态观道家理性思想提倡人们要有包容和谦逊的心态,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是要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实践理性考察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实践理性考察
规律 。他 说 “ 凡 物有 所 动 , 皆 系遵 循 一 规 律 而 不
作 者简介 : 翟乐 ( 1 9 8 8一 ) 男, 河南南 阳人 , 西北大学哲学 与社会学 学院 2 0 1 3级硕士研究生 。
9 3
得 不动 ; 凡物之生 , 亦 系遵 循 一规 律 而 不 得不 生 。
“ 道” 的要 求行 事 。道家 认为 “ 物 无 贵贱 ” , 人与 自 然界 都是 世界 的一 部分 , 在 生态 系统 中是平 等 、 没 有 高低之 分 的 。在 《 道 德 经 》中有 “ 域 中有 四 大 ,
而人 居其 一 焉 。人 法 地 , 地法天, 天 法道 , 道法 自
要 是要 坚 持 “ 道 法 自然 ” 的 理 念 。在 老 子 之 前 的 关 涉万 物 之 源 则 是 诉 诸 于 天 , 直 至老子认为 “ 道

道家 的生 态伦 理彰 显 平 等 的 特 质之 外 , 也 是 种 整体 主义 的 思 维逻 辑 , 这 种 整 体 主 义 是 指 道 家将 天与 人结 合 在 一起 , 人 与大 自然 看 作 是 一个
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 生万物 ” ( 《 道 德经》 第
4 2章 ) , 道 是 万物 之源 头 , 为 天下 万 物之 母 。但 是 道 又 为何 物 ? “ 道盅 而用之久不盈 , 渊 兮 似 万 物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5— 0 1
有机的整体 , 道贯穿其 中, 张岱年先生将此 “ 道” 解释 为统 领一 切规 律 的最 为 根 本 的规律 、 一 个 大
观之 , 物无 贵 贱 ”( 《 庄子 ・ 秋水 》 ) , “ 万物一 齐,
孰短孰长” ( 《 庄子 ・ 秋水》 ) , 即坚持人与 自然的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深刻。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国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道家理性的思想,来指导我们更好地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

道家理性,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观念,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以及和谐发展自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家理性强调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这些都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道家理性强调了自然的运行规律。

在《道德经》中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味着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自己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应该随意干预自然的运行,更不能恣意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道家理性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在《道德经》中也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我们不能割裂自然与社会,而应该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道家理性还强调了和谐发展自然。

道家认为“事发堕、物成机、验成利、事成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人们能保持平和的内心和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道家理性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启示。

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不断探索符合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人类与自然之间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家理性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要秉持和谐发展的理念,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只有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希望我们能够从道家理性中汲取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与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与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先 秦 道 家 生 态 伦 理 思 想 与 我 国 当代 生 态 文 明建 设
李 露 露 , 吴 玉 龙
( 1 .厦门大学 人 文学 院 ,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5 ; 2 .西南 大学 马 克思 主义学 院, 重庆 4 0 0 7 1 5 )
摘要: 人 与 自然的关系问题 既是先秦道家讨论 的中心 问题 , 也是 当代 生态文 明建 设 的核心 问题。早在 两千多
去 充分 挖掘 , 以助力生 态 文 明建 设 。
问题 。恩 格 斯 曾指 出 : “ 我们 不 要 过 分 陶 醉 于 我 们 人类 对 自然界 的胜 利 。对 于 每一 次 这 样 的 胜 利 , 自 然界 都对 我 们 进 行 报 复 。 ” _ l 布斯克 斯也认为 : “ 我 们 人 类喜 欢分 门别 类 地 整理 事物 , 但 大 自然 却 并 非 总是 心甘 情 愿 被 套 人 我 们 的模 式 。 ” l 2 而 早 在 两 千
动物没有差别 的物种而言 的话 , 那么生态伦理则是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0—1 9
作者简介 : 李露露( 1 9 9 3 一 ), 女, 重庆云 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科技创新 与管理 ; 吴 玉龙( 1 9 9 3 一 ), 男, 重庆 垫江人 , 硕 士研究 生, 研 究方 向: 马克 思主义 与人 的发展理论。
得 的成果 面前 , 人 们 也 在 不 断 反 思屡 屡 出现 的生 态
位的主体 , 因为 “ 生态伦理 即是人类处理 自身与周 围其他 的动 物 、 环 境 和大 自然 等 生态 环 境 关 系 的一 系列道 德 规 范 ” _ 4 j 。 当这 种 道 德 失 范 的 时 候 , 就 会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视阈下乡土建筑环境营建智慧探析

先秦道家生态伦理视阈下乡土建筑环境营建智慧探析

乡土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是乡土建筑营建的根本所在。

乡土建筑扎根乡村环境,承袭传统文脉,彰显地域特色,乡土建筑的生态伦理智慧关乎人类命运,建筑环境的构建如果缺乏对生态伦理问题的思考,将会走上歧途,建筑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1987年,西南大学教授叶谦吉在全国生态农业研讨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之间始终要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即人类从自然中获益的同时回馈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

叶教授在其研究成果《“人类纪”新地质时期理论研析之一——“人定胜天”还是“天人合一”》中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人作用于自然,自然影响人类;人类挑战自然,自然威逼人类;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向人类索赔;人类违反自然,自然报复人类。

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因此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者[1]。

1先秦道家生态伦理智慧在乡土建筑环境营建中的意义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乡土建筑环境的营建更加关注人与人、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观念准确表达出建筑环境的整体统一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思想影响着古今中外建筑环境的营造,其中的生态伦理观念贯穿于我国乡土建筑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对当代乡土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理论指导意义。

乡土建筑环境营建应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其中包含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之下,保持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深切体会生命的伦理道德意义。

程相占教授也曾指出,人们在面对自然景观的时候,其目的并不是去了解所处地域的地理构造或是矿产含量,而是为了骋怀游目、愉悦身心,获得审美愉悦[2]。

摘要 文章以道家思想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建筑选址、环境布局、景境营造等相关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展开对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与乡土建筑环境营建的讨论。

道家生态美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以江苏老子山旅游区规划为例

道家生态美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以江苏老子山旅游区规划为例
[摘
人与 自然和谐 ”的 互 要 ]道 家 生态 美 学 以 自 然美 为 核 , 并关 发 展模式 。2 , O世纪 9 O年代 起, 随着世 界范 而道 家生 态美学 主张 “
江 审 美过 程 _ 然 带给 人 的 精 神 收 益 。 将 道 家 围 内工业文 明 向生态文 明的转型 和各种 生态 利型 思维方 式,从 中国 古典美 学的更 高、更 丌自 生 态美 学 也 斤 于旅 游 规 划 是 对 传 统 旅 游 业 进 行 理论 的不 断发展, 道家生 态美学 所折射 出 的 深层 次意义 上对传 统旅 游业作 进 步 自 美学 j 勺 哲 学反 思 ,适 应 罔 际 生 惑 旅 游 的 发 展 趋 势 、 传 东方传 统 生态智 慧更加 引起生态 学者们 的广 反思 ,这对 反思传 统旅游 业发 展中存在 的功 承 中 匡旅 游 又化 的 需 要 。 老 子 旅 游 区 规 划 将 道 家生 态 美 学思 想 系 统 运 用 于 旅游 地 形 象 设 计 空 间布 局 、景 区 策划 中 , 形成 “ 带 、两 园 、五 区 ” 的 总体 格 局 , 有 效 地 诠 释 了 旅 游 区 的 原 生
k 方 面: ①以 自然美为核 心, 即道家 生态美 学 e l ePln i f h 0 r l e f a Z 属 于 自然中心论 体系, 其美 学思想倾 向于 自 h a nn o e T u i a o O i g l s Ar L 然 化 、生态化 ,将 “ 自然无 为”视 为美学 的 Mo nais i i n s o x mpe Lu u t n J a g u f rE a n l/ i 本 质特征 和最 高审美 标准; ②关注 审美过 程 Jn u n Wa g X a i a , n i y 中 “ 自然 带 给人 的精神收 益, 即道家 生态

浅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

浅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

浅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论文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普世伦理论文摘要: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价值观、“知和去奢、少私寡欲”的消费观。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符合普世伦理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普世伦理意蕴。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价值观、“知和去奢、少私寡欲”的消费观。

它以高度的哲学性、深沉的宇宙性、朴实的自然性彰显出独特的品性,故有学者称,“最能够与当今西方所倡导的生态伦理精神相契合者非道家、道教文化莫属。

这一论断是有道理的。

道家思想中所蕴含的“深层生态学”特征正日益成为当代人类战胜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思想力量。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谱系中的重要一脉,具有深厚的普世价值。

从普世伦理的视角看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道家伦理思想的普世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与利用,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创生的始源,它生养万物、运化万物,并推动万物参与自然的演化,“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第39章)万物的生成与改变,都是由“道”来支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42章)从一到万物,这是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包含丰富的现代宇宙生成论思想。

虽然“道”无为无形,日不可见,“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庄子·天地》)但“道”先于天地存在,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是天地万物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法则,“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吕氏春秋·有始》)这里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天地万物(包括人)都要遵循“道”,要效法“道”,要“尊道贵德”,这种自然主义观点是“典型的东方有机论的生成论哲学”浏5“,蕴含有深厚的生态学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作者:林常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6期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在理念上的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规律思想、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宝贵的生态思想精华。

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05-03生态伦理学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的共同课题。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和《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显示,1970年到2008年间,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28%,处于“很不健康”的状态。

专家指出,如果以这种超出地球资源极限的方式发展,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生存需求,到2050年,人类需要2.9个地球。

伴随着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国的生态系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挑战,中国生态足迹总量已居全球第一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生态赤字之中。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将惠及中国的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也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加强生态理念,挖掘和凝练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尤其儒家和道家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都表现出深邃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的世界观基础就是中国古代朴素整体论的哲学思想,它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类与天地万物同源、生命本质统一、人类与自己生存环境一体的直觉意识的基础之上。

而这种中国古代的整体论哲学思想也通常被概括为“天人合一”思想。

“和谐”是“天人合一”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它渗透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庄道家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念

老庄道家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念

老庄道家思想所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念
刘元冠
【期刊名称】《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07)002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庄子在生态环境伦理方面就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止"等.这些观点对我们解决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刘元冠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8
【相关文献】
1.老庄道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的影响 [J], 刘柳青
2.知其白守其黑:老庄道家思想的本真性 [J], 韩丽华
3.道家思想通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J], 朱晓鹏
4.初探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中的国家安全观 [J], 徐腾
5.老庄“道”论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 [J], 岳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毛丽娅
【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2)003
【摘要】道教在"天人合一"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不仅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动物、森林植被、土地及水资源的戒律,而且道门中人身体力行,非常重视宫观内外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并有具体的植树造林等生态实践活动.道教经文中所负载的生态伦理思想是道教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现代价值,值得人们批判继承.
【总页数】6页(P119-124)
【作者】毛丽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8
【相关文献】
1.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在旅游开发实践中的运用——以神农架森林生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为例 [J], 王红玲
2.明清时期徽商生态伦理思想及现代价值研究 [J], 王颖
3.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贡献、现代价值及其展望 [J], 朱晓鹏
4.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刍议 [J], 孔令宏
5.论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 金妍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日本

日本在海洋捕捞方面位居第4。日本5大类金枪鱼的消费量占全球 总消费量的1/4。在1986年禁止商业捕鲸之后, 日本开始以科学研究 为名捕鲸。在动物栖息地的改变和水污染方面日本排行第5,在二氧 化碳排放方面日本排行第6。
自1950年以来,印尼40%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消失, 这使得印尼在 天然林木损失方面排名第2。印尼的濒危物种排名第3。二氧化碳排放排名
三、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独特价值与不足
首先, 道家用朴素的系统观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把人与自然万物看成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他们不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 之上, 而是认为自然万物与人类是生态系 统中的要素。 天地与我并 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 一个环节, 人类的生命和自然 的命运融为一体, 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 系统中是平 等的关系。老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在道这个母 亲的创生和关 爱下的亲子间的关系, 天下有始 , 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 已知其然, 道家在和谐中也看到对立的现象, 但他们只看到对立现象之间的彼此 相通, 忽视万物间存在的不和谐、冲突的一面。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1. 关于道是世界万物本原的思想。老子认为: 道是一个先 于天地万物而存在的永恒实体, 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 是道推动的。 2. 关于人与自然万物平等的思想。道和德在道家思想中是 不可分割的,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德是道的具体化, 存在 于具体事物之中。 3. 关于人要顺应自然的思想。老庄认为人类作为道的产物, 是顺天地产生的,。 4. 道家的生态伦理观。道家从物无贵贱的生态观出发, 认 为同一生存环境对于不同的生命形式会表现出不同的影响, 由此指出人与万物是平等的。

9.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陆地总面积只有1 1 . 5%受保护,澳大利亚在动植物栖 息地破坏方面名列第7的原因。在化肥使用方面,澳大利亚位居第9, 在天然林木损失方面位居第10。 在俄罗斯,能够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不足总人口的一半。城市 垃圾日益威胁着这个国家的主要水源,而且核污染问题也不小,这让 俄罗斯在水污染榜上名列第4。俄罗斯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位居第5, 在海洋捕捞方面位居第7。
一 、 老 子 其 人 其 书
争论(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末期思想家,世界文 化名人,生前曾任周王朝 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晚 年辞官隐居。
《老子》其书 1、《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分《道 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 《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 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中心范畴是“道”和“德”,其中“道”是老子哲 学的最高范畴。 2、《道德经》中的“道” “道”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终极根源;二 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三是指社会人生的基本准则。
2.美国

在化肥使用方面美国位居第1,对氮、磷和钾化肥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这些化学物 进入水体,从而使得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美国也位居第1,在海洋 捕捞方面位居第3,在濒危物种方面位居第9。
1.巴西

天然林木损失为第1,动物栖息地破坏方面排第3,化肥使用排第3,濒危物种排第4, 二氧化碳排放排第4,水污染排第8。为追求商业利益,巴西大量砍伐森林,导致亚马 逊雨林“草原化”;大豆和可可等作物的种植以及牧场的扩大都对环境产生了深远影 响;大西洋沿岸森林中的一些世界上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已经沦为了造纸业的速生林。
2.“与天和”——善待万物, 珍视生态,人类应注重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是个有机关联的整体,自然界有其自 身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和“道” 的化生物,理应效法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自 然 ” 是依事物的本性自由伸展的状 态;“ 无为 ” 意味 着非逼迫的,自发、自然、自由地行动和发展而不妄加干 涉。
4. 人类应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 古代的社会文明为古人的生态伦理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当时 的现实基础, 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可 以为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科学 依据。 因此, 在现实中应借鉴古人的生态伦理思想, 借鉴人类社会 在生态领域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果, 树立 科学的发展 观, 正确协调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 的关 系,是 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墨西哥拥有的动植物种类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450种哺乳动物 (相比之下巴西只有394种)、约1000种鸟类、693种爬行动物、285 种两栖动物和2000多种鱼类。但是,墨西哥却位居濒危物种排行榜首 位。墨西哥直到1991 年才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这 个公约于1975年生效,是禁止濒危物种贸易的首要国际协议。墨西哥 在自然森林损失方面位排第9。
争论(二):唯心论还是唯物论
二三十年代胡适和冯友兰先生写出中国哲学史至 今半个世纪一直争论不休,其主要倾向大致是: 三四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基本认为老子哲学思想是 唯心论; 五六十年代认为老子是唯物论者的看法占主导; 七八十年代认为老子是唯心论又占优势可以说是 大起大落对老子的不同评价。
3.“与己和”——修之于身, 完善人格 当前,由于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除政策上予以宏观调控外, 还应当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促进个体的身心和谐。在现代人 的生活旋律中,时常受到竞争、压力、困难、逆境的困扰, 导致人 的心理失衡,心灵孤寂。
道家道教文化中的人生观念和哲学智慧, 诸如“弱胜强” “圣人不 积”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都能给人以心理上的抚慰和调适。
第三专题主题论谈讨论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主讲人:刘昭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老子其人其书
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 基本观点 三、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 独特价值与不足
四、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 现实启示
两个争论:
1.老子其人及其著作年代 2.老子哲学思想是属唯心论还是唯物论 ?
8.俄罗斯
7.印度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刺激 国内化肥产业, 印度把农业生 产成本的一半投入到化肥补助 上。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 退化,印度因此在化肥过度使 用造成环境问题上排名第2。此 外,印度在水污染上排名第3; 印度还有另外3项位居第8:濒 危物种、海洋捕捞和二氧化碳 排放。
6.墨西哥
第二, 道家不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 “顺应自然”要求尊重万物的原始状态, 老子和庄子倡导人类应完全 依循万物的本性利用万物, 反对根据人的需要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要 人们放弃知识和 技术。 道家提倡的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只有放弃科学技术, 人们之间 才会清净无为, 减少欲望; 国家和社会才会减少纷争、相安无事。同时, 小国寡民的社会不需要社会的发展, 不需要科学技术的应用。
谢谢
10.秘鲁 秘鲁的海洋捕捞排名第2,濒 危物种排第7位。过度捕鱼和濒危 物种非法贸易是使秘鲁列入“黑名 单”的罪魁祸首。濒危野生动植物 种国际贸易公约(CITIES)把秘鲁 的10种动物列为即将灭绝的极危物 种,28种为濒危物种,99种为易危 物种。
1.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 人类社会与自然是和谐的有机整体, 当人类与自然以及其 他物种发生冲突时, 有理性的血肉之躯的人类应从自身行 为的不合理性上寻找原因 , 调节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不要破坏自然和以伤害其他物种的生存为代价, 破坏人与 自然的和谐平衡, 在发展中解决人与自然的 矛盾, 以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
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 人类在实践中只顾 自己的一己之利, 不惜以牺牲自然和其他 物种为代价来换取人类的幸福生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挖掘道家的自然 无为, 天人合一; 各便其性, 宽容兼收; 不 言之教,效法自然的思想对我们转变教 育观念, 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4.印度尼西亚

第3,海洋捕捞排名第6,化肥使用排名第6,水污染排名第7。

3.中国
从石油到杀虫剂再到污水,中国的水污染排名首位。中国超过2000万人喝不到干净 的饮用水,超过70%的湖泊和河流遭到污染。世界卫生组织近日估计,中国每年有近1 0万人死于与污染有关的疾病。此外,在海洋捕捞方面中国也位居第1,二氧化碳排放 占第2,濒危物种排名第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