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人脸检测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技巧及多角度检测方法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技巧及多角度检测方法摘要: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系统自动检测和识别人脸的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其使用技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多角度检测方法,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一、概述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的先进技术,通过对输入图像中的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来实现人脸的自动识别和验证。
它被广泛应用于安防、人机交互、人脸表情分析、人脸属性分析等各个领域。
二、技巧1.图像预处理在进行人脸识别前,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灰度化、直方图均衡化、高斯滤波等。
这些操作有助于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提供更好的输入。
2.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的核心是提取图像中的特征,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局部二值模式(LBP)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人脸图像转化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向量,从而方便后续的匹配和比对。
3.模型训练与更新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必须使用大量的人脸图像进行模型的训练。
同时,定期更新模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不断采集新的人脸图像,利用这些新数据来更新训练模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脸特征。
4.人脸对齐人脸识别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同角度下的人脸检测和对齐。
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特征点的对齐和基于纹理的对齐。
前者通过检测人脸关键点如眼睛、鼻子等特征点,来对齐人脸图像;后者利用纹理特征来进行对齐,提高人脸检测的准确性。
三、多角度检测方法多角度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输入的图像中可能包含多个人脸以及人脸的不同角度,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识别。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多角度检测方法:1.级联分类器级联分类器是一种基于Haar-like特征的检测方法,通过级联的方式对目标进行分类和检测。
该方法可以在保证较高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快速的人脸检测和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及使用方法详解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及使用方法详解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来识别和验证人脸的技术。
它具有快速、准确、非接触等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以及使用方法。
一、应用场景1. 安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它可以用于身份识别与验证,例如在边境安全控制、机场安检、银行系统中,通过人脸识别来确认身份,提高安全性。
此外,人脸识别还可以用于犯罪侦查,通过与数据库中的犯罪嫌疑人照片比对,协助警方追踪犯罪嫌疑人。
2. 出入管理:人脸识别技术在出入管理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传统的刷卡或密码方式容易被冒用,而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与注册的人脸图像比对,可以实现更加安全的出入管理。
这在企业、学校、公共场所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出入安全性、减少人力成本。
3. 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也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人脸支付,用户无需携带银行卡或手机,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即可完成付款。
此外,人脸识别还可以用于ATM机的安全认证,提高提款的安全性。
4. 教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得到应用。
例如,可以用于学生考勤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准确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另外,人脸识别还可用于学生监控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来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校园欺凌等问题。
5. 智能家居: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来实现智能门锁的自动开关。
家庭成员只需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进出门,提高家庭安全性,免去了使用钥匙、刷卡等的麻烦。
二、使用方法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首先,需要采集一定数量的人脸图像作为训练样本。
采集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面部表情、角度和光照等因素。
采集的图像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对齐姿态、人脸检测等操作。
2. 特征提取与建模:接下来,需要提取人脸图像中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和局部二值模式(LBP)等。
人脸识别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介绍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脸图像或视频的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对人脸的特征进行提取、比对和识别,来辨别身份。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挑战进行介绍。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基于三个步骤: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匹配。
1. 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图像或视频中准确地定位和标记出人脸的位置。
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包括Haar级联分类器、卷积神经网络等。
2. 人脸特征提取人脸特征提取是将人脸图像或视频中的关键特征提取出来的过程,以便后续的比对和识别。
常见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
3. 人脸匹配人脸匹配是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已有的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和匹配,以确定其身份。
匹配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应用于个人手机、电脑、门禁系统等的解锁和身份认证,以加强安全性。
此外,它还可用于公共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帮助监测和追踪嫌疑人。
2. 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于个人银行卡的开户、支付验证、ATM机取款等环节,提高了交易安全性和便利性。
3. 教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应用于学校考勤系统,实现学生考勤的自动化和准确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同时,它还能用于校园安全,及时识别陌生人员或追踪学生动向。
4. 社交娱乐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人像摄影、手机相册分类以及人脸美颜等领域,提供个性化和便捷的用户体验。
三、人脸识别技术的挑战尽管人脸识别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1. 光照和角度变化光照和角度的变化会影响人脸识别算法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复杂的光照环境下,如夜晚或背光情况。
2. 遮挡问题面部遮挡也是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如戴墨镜、口罩等,都会降低人脸的可识别性能。
人脸识别百度百科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展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
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展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中文名人脸识别别名人像识别、面部识别工具摄像机或摄像头传统技术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处理方法人脸识别算法用途身份识别1技术特点2技术流程▪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图像匹配与识别3识别算法4识别数据5配合程度6优势困难▪优势▪困难7主要用途8应用前景9主要产品▪数码相机▪门禁系统▪身份辨识▪网络应用▪娱乐应用10应用例如技术特点编辑人脸识别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可见光图像的人脸识别,这也是人们熟悉的识别方式,已有30多年的研发历史。
但这种方式有着难以克制的缺陷,尤其在环境光照发生变化时,识别效果会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实际系统的需要。
解决光照问题的方案有三维图像人脸识别,和热成像人脸识别。
但这两种技术还远不成熟,识别效果不尽人意。
迅速开展起来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基于主动近红外图像的多光源人脸识别技术。
它可以克制光线变化的影响,已经取得了卓越的识别性能,在精度、稳定性和速度方面的整体系统性能超过三维图像人脸识别。
这项技术在近两三年开展迅速,使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走向实用化。
人脸与人体的其它生物特征〔指纹、虹膜等〕一样与生俱来,它的唯一性和不易被复制的良好特性为身份鉴别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与其它类型的生物识别比拟人脸识别具有如下特点:非强制性:用户不需要专门配合人脸采集设备,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可获取人脸图像,这样的取样方式没有“强制性〞;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并发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可以进展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除此之外,还符合视觉特性:“以貌识人〞的特性,以及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隐蔽性好等特点。
技术流程编辑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局部,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关键技术及原理
人脸识别关键技术及原理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技术,其关键技术和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脸检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有基于Haar特征的级
联分类器(Viola-Jones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方法。
2. 人脸对齐:将检测到的人脸进行对齐,使得人脸图像在尺度、姿态和光照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常用的对齐方法包括基于特征点的人脸关键点定位和基于几何变换的人脸对齐。
3. 特征提取:将对齐后的人脸图像转化为有区分度的特征向量。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局部二值模式(LBP)、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4. 特征匹配:将提取到的特征向量与已有的人脸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匹配和比较。
常用的匹配方法有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以及支持向量机(SVM)等。
5. 决策分类:根据匹配结果进行人脸认证或者识别。
认证是将待验证的人脸与单个已知身份进行匹配,识别是将待识别的人脸与多个已知身份进行比较,并输出最相似的身份。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最近邻分类器(KNN)、支持向量机(SVM)和
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等。
以上是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和原理,通过这些技术和方法,人脸识别可以实现在各种场景下的自动化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手机解锁、支付到安防监控,无处不见人脸识别技术的身影。
那么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呢?它的应用又有哪些呢?本文将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探讨。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人脸识别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对人体面部特征进行检测、识别和比对的过程。
它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实现对人的身份的快速确认。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采集首先需要获取人脸图像,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摄像头、相机等设备进行采集。
在采集图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光线充足,人脸不会被遮挡和变形,才能保证后续核心算法的准确性。
2. 人脸检测得到人脸图像后,需要对人脸进行检测和定位。
大部分人脸识别算法采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来实现人脸检测,这种算法能够自动学习不同角度、姿态、光照条件下的人脸图像特征,能够检测出图像中的人脸位置和大小。
3. 人脸特征提取在得到人脸检测结果后,需要将检测到的人脸进行特征提取。
主要是通过计算图像中的人脸特征点,如眼睛、嘴巴等位置的坐标、距离和角度等,形成人脸特征向量。
这些特征向量可以表示一种人脸的独特性,能够用来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比对。
4. 人脸匹配最后是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向量与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向量进行比对。
将两个向量进行相似度计算,基于相应的阈值进行结果判断,从而完成人脸识别的过程。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领域包括以下几个:1. 安防领域在安防领域中,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实时监控人流量,防止不法分子的侵入。
同时,它也能够识别已知罪犯和通缉犯,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和便利。
在街道、小区等重要场所的监控中,人脸识别技术更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支付领域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许多支付平台开始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代替传统的密码、指纹等方式,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人脸识别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介绍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人脸检测、人脸对齐、人脸特征提取和人脸匹配等基本模块。
首先,人脸检测是指通过计算机算法在图像或视频中准确地定位和标记出人脸的位置。
其次,人脸对齐是指将检测到的人脸进行准确的姿态校正和对齐,以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匹配。
然后,人脸特征提取是指从对齐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一组稳定而又具有差别性的特征向量,以表示该人脸的唯一性。
最后,人脸匹配是指将待识别的人脸特征与已知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和匹配,从而得到识别结果。
人脸识别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其中常见的有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基于特征的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设计的特征提取算法,如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等,然后通过分类器进行匹配和识别。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计算速度快,但是对于复杂的场景和变化的光照条件容易受到影响,识别率相对较低。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大量的人脸图像数据来提取高层次的特征信息,并通过多层次的网络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是计算量较大,对于资源限制较多的设备可能会有较大的挑战。
人脸识别技术在安防和公共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视频监控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陌生人的自动识别,从而及时发现和报警异常情况;在公共交通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进行人群计数和统计,以便于管理和规划;在边境检查和身份认证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身份验证和实名制管理等。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也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在人脸支付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刷脸支付,不需要携带支付工具或密码。
在人脸签到系统中,员工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自动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在人脸门禁系统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取代传统的门禁卡,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然而,人脸识别技术也存在一些隐私和安全问题,比如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和人脸图像数据的滥用等。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原理
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或识别的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人脸检测:首先,系统需要从图像或视频流中检测出人脸的位置。
这通常涉及使用
对象检测算法(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算法)来定位图像中的人脸区域。
2.人脸对齐:检测到人脸后,需要将人脸进行对齐,即调整人脸的姿势和大小,使得
人脸在接下来的特征提取步骤中更容易比较和匹配。
3.特征提取:接下来,系统会从对齐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特征。
传统方法包括使用主
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等技术,而现代方法则通常使用深度学
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来学习人脸特征表示。
4.特征匹配: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会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已知人脸特征进行匹配。
通过计
算特征之间的相似度或距离,可以确定待识别人脸与已知人脸的匹配程度。
5.身份验证或识别:最后,系统会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来进行身份验证或识别。
身份
验证通常是指确认某人是否为已知身份,而识别则是指在多个候选人员中确定该人
的身份。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人脸检测、对齐、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身份验证/识别等步骤,实现了对人脸图像的自动分析和识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手机解锁、门禁系统等领域。
人脸识别技术的步骤与流程简介
人脸识别技术的步骤与流程简介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安全监控、手机解锁、支付验证还是人机交互等等,人脸识别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步骤与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令人惊叹的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模式识别算法,通过分析和识别人脸的特征,将其与已有的数据库中的人脸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达到识别和验证的目的。
其基本的步骤与流程如下:1. 采集人脸图像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是采集人脸图像。
这通常通过摄像机、手机摄像头或专用的人脸识别设备进行。
图片质量对后续的识别步骤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采集到的人脸图像是清晰且完整的。
2. 预处理为了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采集到的人脸图像需要经过预处理步骤。
这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对齐等。
去噪和图像增强有助于提高图像的质量,而图像对齐则是为了解决不同角度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识别问题。
3. 人脸检测在人脸识别技术中,人脸检测是一个关键步骤。
它的目的是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准确地定位和定界人脸区域,以便进行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
人脸检测算法通常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技术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它的目的是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具有辨别性的特征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比对和分类。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局部二值模式(LBP)等。
5.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被识别人脸的特征与数据库中已有的特征进行比对和匹配的过程。
匹配算法通常利用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度量来计算其相似度或距离,从而得到最佳匹配的结果。
最常用的匹配算法是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等数学模型。
6. 决策阈值决策阈值是用于判断匹配结果的阈值。
根据设定的阈值,当匹配得分高于阈值时,则判断为匹配成功;当匹配得分低于阈值时,则判断为匹配失败。
因此,决策阈值的设置对整个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和误认率具有重要影响。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对人脸图像或视频进行识别,来实现身份验证和身份识别的技术。
它利用人脸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鉴别,并将其与预先存储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
本文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人脸检测、人脸对齐、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
1. 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的第一步,它通过检测图像中的人脸位置来确定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的区域。
常见的人脸检测算法包括Haar特征和卷积神经网络(CNN)。
Haar特征会通过在不同位置和大小的窗口上应用特定的滤波器来检测人脸,而CNN则通过学习大量人脸图像来实现人脸检测。
2. 人脸对齐人脸对齐是为了使人脸图像在尺度、旋转和平移上具有一致性,以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匹配。
常见的人脸对齐方法有基于特征点的对齐和基于模型的对齐。
前者通过检测人脸关键点(如眼睛、嘴巴等)来对齐人脸,后者则通过建立人脸三维模型来实现对齐。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的核心环节,它将人脸图像转换为具有辨别能力的特征向量。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局部二值模式(LBP)。
PCA通过降维将人脸图像映射到低维空间,LDA则通过最大化类间散布和最小化类内散布来实现特征提取,LBP则通过纹理描述符来提取特征。
4.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输入图像的特征向量与预先存储的特征向量进行比对,从而判断输入图像中的人脸是否与已知人脸匹配。
常见的特征匹配方法有欧氏距离、相关系数和支持向量机(SVM)。
欧氏距离是通过计算特征向量之间的欧氏距离来判断两个人脸的相似程度,相关系数则通过计算两个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来进行匹配,SVM则是通过训练一个分类器来对输入图像进行分类判断。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将分别介绍其在安全、金融、社交和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应用。
1. 安全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领域,如公安系统、边境检查、出入口管控等。
人脸识别技术方案最全面
人脸识别技术方案最全面
1.人脸检测:通过检测图像中人脸的轮廓,定位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
2.人脸识别: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提取图像上特征信息,识别不
同的人脸。
3.人脸对比:利用相似度算法,比较两张不同照片上的人脸,确定两
者是否相同。
4.记忆:将识别出的人脸信息存储到图像数据库中,以方便下次识别。
5.身份验证:利用记忆碰撞算法,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
来验证人脸的身份。
此外,双目技术、三维技术和无线感应技术也可以作为人脸识别技术
方案的补充。
双目技术可以通过抛物面映射技术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帮助检测更
加复杂的人脸轮廓。
三维技术是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来实现的,其可以更准确地识别
出三维空间中的人脸特征,提高识别精度。
无线感应技术是一种非接触性技术,它可以从每个人脸上收集不同的
信息,包括温度、湿度、表情和情绪等,从而更准确地检测人脸。
最终。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步骤详解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步骤详解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特征来识别和识别个人身份的技术。
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人脸解锁、身份验证、监控安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步骤,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
一、数据采集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也就是获取用于识别的人脸图像或视频。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收集足够数量的人脸数据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不同的渠道,如照片、视频监控录像等。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二、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基础步骤,它主要是用于找到输入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位置。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在图像中寻找特定的人脸特征点或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检测人脸。
当检测到人脸后,我们可以将其用作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步骤。
三、人脸对齐人脸对齐是为了解决输入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姿态和光照变化问题而进行的步骤。
由于人脸在不同的图像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角度和姿态,我们需要将其标准化为相同的姿态。
人脸对齐通常涉及到对图像进行旋转、平移和缩放等操作,以保证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准确性。
四、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核心步骤,它主要是从人脸图像或视频中提取出可以代表个人身份信息的特征。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局部二值模式、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等。
提取到的特征通常是一组数值或向量,用于后续的识别和验证。
五、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已知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和匹配的步骤。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人脸数据库或模型来对特征进行匹配和识别。
常见的匹配算法包括欧几里得距离、余弦相似度等。
通过比对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输入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是否与已知的人脸信息匹配。
六、识别结果输出最后一步是将人脸识别的结果输出给用户或其他系统进行处理。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将识别结果输出为人脸标识、身份验证结果、进出记录等形式。
在输出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未经授权使用人脸信息。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数字图像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来识别人脸的技术,可以用来识别人脸的身份、性别、年龄等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智能化技术。
本文将就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概述。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脸图像的特征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其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
人脸检测是指在图像或视频中自动检测出人脸的位置和大小。
这一步骤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基础,通常采用的方法有Viola-Jones算法、Adaboost算法和Haar特征等。
特征提取是将人脸图像中的特征信息提取出来,包括人脸的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小波变换等。
特征匹配是将提取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判断出人脸的身份。
特征匹配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和支持向量机等。
以上就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实现对人脸的识别和判断。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如安防监控、手机解锁、金融支付、智能家居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些领域在人脸识别技术中的应用。
1. 安防监控在安防监控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比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来快速识别出不法分子,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在机场、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的安检过程中,可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进行身份识别和安全检查。
2. 手机解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脸识别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中。
用户可以通过拍摄自己的人脸图片来进行注册和解锁操作,更加便捷和安全。
3. 金融支付在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支付授权、ATM取款等业务。
用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完成身份认证和支付操作,增加了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4.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住宅门禁系统、智能相机、智能灯具等设备中。
人脸识别技术的十种关键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的十种关键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的十种关键技术包括:1. 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用于检测图像中人脸所在的位置。
2. 人脸配准(Face Alignment):定位出人脸上五官关键点的坐标,通常基于人脸检测的坐标框,将人脸区域抠取出来,缩放到固定尺寸,然后进行关键点位置的计算。
3. 人脸属性识别(Face Attribute):识别出人脸的性别、年龄、姿态、表情等属性值。
此外,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还包括以下几种:4. 人脸特征提取(Face Feature Extraction):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用于区分个体的特征。
5. 特征比对(Feature Matching):将提取出的特征与人脸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以实现身份识别。
6. 数据存储与检索(Data Storage and Retrieval):将人脸图像和相关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提供高效的检索机制。
7. 动态目标跟踪(Dynamic Target Tracking):在视频监控等应用中,对移动的人脸进行跟踪和识别。
8. 光照与表情自适应(Illumination and Expression Adaptation):提高算法对不同光照和表情的适应能力,以提升识别准确率。
9. 多模态信息融合(Multi-modal Information Fusion):结合多种信息源(如声音、文本等)进行人脸识别。
10. 安全与隐私保护(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确保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不受侵犯。
这些关键技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完整体系。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人脸识别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安全、金融、医疗、交通等。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技巧和教程
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技巧和教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分析和识别人脸上的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和识别。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安全、支付、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
本文将为您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技巧和教程,帮助您更好地应用该技术。
一、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提取人脸上的特征信息,然后将其与事先存储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身份验证或者识别的目的。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步骤如下:1. 采集人脸图像或视频:使用相机或者视频采集设备,获取人脸的图像或者视频数据。
2. 人脸检测与定位: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自动检测和定位人脸的位置和大小。
3. 特征提取: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与身份相关的特征信息,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4. 特征比对: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人脸模板进行比对,计算相似度。
5. 判决和输出:根据相似度的阈值判决结果,确定识别成功或失败,并输出结果。
二、如何使用人脸识别技术1. 选择适合的设备和算法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和算法。
合适的设备应具备高像素和高清晰度的相机,并且能够自动对焦和调整光线。
而对于算法来说,要选择准确率高、适应多种场景的算法。
2. 采集高质量的人脸图像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与采集的人脸图像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人脸识别之前,应确保人脸图像的质量充足。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图像质量:保持人脸与相机的合适距离、确保光线充足、保持人脸平行于相机等。
3. 建立人脸库和模板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之前,需要先建立人脸库和人脸模板。
人脸库存储着不同人脸的信息,人脸模板则是对每个人脸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存储。
建立人脸库和模板需要高质量的人脸图像,并且要确保人脸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设置合适的参数和阈值在进行人脸识别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设置合适的参数和阈值。
参数包括眼角宽度、嘴巴高度等,而阈值则是确定判决结果的依据。
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原理和应用场景
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原理和应用场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诸如安全验证、身份识别、门禁管控等等任务,是一项充满前景的技术。
那么,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原理和应用场景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算法原理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人脸检测、人脸对齐和特征提取。
1、人脸检测人脸检测的任务是从一张图片中检测出其中的人脸,并返回人脸在图片中的位置。
人脸检测通常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如支持向量机(SVM)、AdaBoost等。
在进行人脸检测时,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分类器。
由于检测出的人脸可能有多个,因此可以采用非极大值抑制(NMS)的方法对检测出的人脸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
2、人脸对齐人脸对齐的任务是将检测出的人脸框准确地裁剪下来,使得人脸的特征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进行人脸对齐时,主要有两种常见方法:基于刚性变换的方法和基于非刚性变换的方法。
其中,基于刚性变换的方法包括旋转、缩放、平移等,是一种比较快速且准确的方法;而基于非刚性变换的方法则考虑了更多的图像形变因素,如人脸表情、头部旋转等,因此准确度更高。
3、特征提取特征提取的任务是从裁剪下来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特征,用于后续分类或识别。
目前,最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进行特征提取时,需要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对其进行缩放、灰度化、归一化等,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特征提取的结果会被存储在一个向量中,这个向量就成为了人脸的特征表示。
二、应用场景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广泛而多样化的技术,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中。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门禁管控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应用在门禁管理中,用于对出入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
当员工或访客到达门口时,只需要站在人脸识别设备前进行验证,系统就可以迅速地判断其身份是否合法。
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实时检测和跟踪功能
掌握人脸识别技术的实时检测和跟踪功能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脸图像进行身份验证和识别的先进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安防、金融、社交媒体等。
其中,实时检测和跟踪功能是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跟踪人脸,并通过匹配数据库中的信息实现身份验证或者识别。
实时检测功能是指能够在实时视频流中快速检测到人脸的能力。
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技术的首要步骤,它能够从图像或视频中准确地定位和提取人脸区域。
实时检测功能能够迅速响应,实时处理来自监控摄像头等设备的视频流,实时提取人脸区域并进行后续处理。
这种功能在安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识别陌生人或者搜寻失踪人员。
此外,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实时检测功能还可以用于自动拍照时自动识别人脸并进行美颜等美化处理。
而跟踪功能是指能够在连续的视频帧中准确追踪并跟踪人脸的能力。
在实时监控视频中,人脸往往会在不同的帧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并且可能出现旋转、遮挡和光照变化等问题。
跟踪功能能够通过连续的图像处理和目标跟踪算法,实时准确地追踪并跟踪人脸。
这种功能在安防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定位和追踪可疑人员,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
要实现人脸识别技术的实时检测和跟踪功能,需要结合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
首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视频流中的每一帧进行预处理,提高图像质量和减少噪声,为后续的人脸检测和跟踪提供清晰的图像。
其次,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提取人脸特征并建立人脸数据库,为后续的身份验证和识别提供基础。
最后,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人脸检测和跟踪功能。
这样可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当然,在实现实时检测和跟踪功能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考虑到人脸识别涉及个人隐私,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不得滥用或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
其次,要克服光照、遮挡和表情变化等因素的干扰,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人脸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电脑和摄像头等设备识别、分析和比对人脸图像的技术。
它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检测和识别人脸上的特征点,比如眼睛、鼻子、嘴巴等,来辨认和识别一个人的身份。
现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手机解锁、支付验证等场景。
那么,人脸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首先,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是获取人脸图像。
这一步需要使用摄像头或者其他图像采集设备,将用户的脸部图像拍摄下来。
摄像头会捕捉到人脸图像,并将其传输到后续处理环节。
接下来,人脸识别技术进入了特征点检测和提取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会对获取的人脸图像进行分析,检测和提取人脸上的特征点。
通常,特征点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
计算机会根据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信息来建立一个人脸模型。
这个模型会被用来比对其他图像中的人脸特征。
然后,人脸识别技术进入特征提取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会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转换为数学上的向量或者特征码。
这些向量或者特征码通常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唯一性,可以用来区别和识别不同的人脸。
计算机会利用算法将人脸特征转化为具有较高可识别性的数据。
最后,人脸识别技术进入识别和比对阶段。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会将获取到的人脸特征与事先存储的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
数据库中存储着已经注册和授权的人脸信息。
计算机会根据与数据库中人脸特征的相似度来判断一个人脸是否是已知身份。
如果相似度超过预设的阈值,则认定为通过识别验证。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鲁棒性,科技人员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
其中,深度学习技术是近年来人脸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通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提取和识别出人脸特征。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场景需要特定的处理,比如光线强弱、戴眼镜、化妆等因素都会对识别的准确性造成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算法优化。
不过,人脸识别技术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担忧。
其中之一是隐私问题。
由于人脸识别需要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这导致一些人担心自己的隐私可能会被滥用。
人工智能人脸验证技术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人脸验证技术的工作原理人工智能人脸验证技术是指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人脸进行识别和验证的技术。
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安全监控、身份验证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人工智能人脸验证技术的工作原理: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
一、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人工智能人脸验证技术的第一步,通常使用的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CNN能够对输入的图片进行卷积运算和池化运算,并学习到一定的特征,进而输出对应的特征图。
基于CNN的人脸检测模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输入图片。
人脸检测模型的输入是一张图片,该图片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人脸。
图片会由卷积层对其进行初步处理。
2. 卷积和池化。
接下来的几个卷积层和池化层会对图片进行多次处理,从而将其转化为特定的特征图,这种图像将被送往全连接层,在网络的最后阶段识别人脸。
3. 提取特征。
在CNN的后部分,其特征将被提取。
它们将被分类,将图片中的区域是否包含人脸进行二分类,为是/否。
4. 网络结果。
最终网络根据特征图来输出人脸检测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是否检测到人脸、人脸的位置、大小和方向。
然后,将人脸检测结果作为特征提取的输入。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将人脸图像中的信息进行抽象和转化,从而得到一组能够区分不同人脸的特征值。
在人工智能人脸验证技术中,特征提取任务通常由卷积神经网络完成。
在接收到人脸检测结果后,卷积神经网络将对人脸进行进一步的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过程包括以下几步:1. 灰度化。
将检测到的人脸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有利于图像处理的后续操作。
2. 归一化。
将图像进行缩放和平移变换,使其能够适应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大小。
3. 卷积和池化。
卷积是神经网络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通过卷积和池化,神经网络可以提取出图片中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将作为特征输入神经网络的中间层。
4. 降维和归一化。
对经过卷积层处理的特征进行降维和归一化,以便为后面的网络层提供更加简洁且有效的信息。
人脸检测技术指标
人脸检测技术指标人脸检测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从图像或视频中准确地识别和定位人脸。
人脸检测技术的指标可以从准确性、速度、鲁棒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一、准确性准确性是评估人脸检测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
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检测率和误检率。
检测率指的是检测算法能够正确地检测到人脸的能力,而误检率则是指算法在没有人脸的区域中错误地检测到人脸的概率。
在实际应用中,高检测率和低误检率是人脸检测技术的核心要求。
二、速度速度是评估人脸检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人脸检测通常需要实时性,因此快速的检测速度是必要的。
人脸检测算法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其复杂度和计算资源的消耗。
为了提高速度,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一些加速技术,如金字塔结构和快速滑动窗口等。
三、鲁棒性鲁棒性是评估人脸检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鲁棒性主要包括对光照变化、姿态变化和表情变化的适应能力。
由于实际应用环境的复杂性,人脸检测算法需要具备较强的鲁棒性,能够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表情下准确地检测到人脸。
四、适应性适应性是评估人脸检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不同种族的适应能力和对不同尺度的适应能力。
不同种族的人脸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人脸检测算法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准确地检测到不同种族的人脸。
此外,人脸在图像中的尺度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人脸检测算法需要具备一定的尺度适应能力,能够准确地检测到不同尺度的人脸。
总结起来,人脸检测技术的指标主要包括准确性、速度、鲁棒性和适应性。
准确性是人脸检测技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速度、鲁棒性和适应性。
在实际应用中,人脸检测技术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指标,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参数,以满足实际需求。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脸检测技术将更加准确、高效、稳定和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人脸检测技术综述李月敏1 陈杰2 高文1,2,3 尹宝才11(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多媒体与智能软件技术实验室 北京 100022)2(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 150001)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先进人机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 北京 100080) 摘 要 人脸检测问题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应用到人脸识别、新一代的人机界面、安全访问和视觉监控以及基于内容的检索等领域,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
人脸检测要走向实际应用,精度和速度是亟需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十多年的发展,人脸检测的精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速度却一直是阻挠人脸检测走向实用的绊脚石。
为此研究者们也作了艰辛的努力。
直到21世纪Viola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器的发表,人脸检测的速度才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该算法的发表也促进了人脸检测研究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在这方面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献。
基于此,本文在系统地整理分析了人脸检测领域内的相关文献之后,从速度的角度将人脸检测的各种算法大致划分为初始期,发展期,转折点和综合期等四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总结和论述,最后给出了人脸检测研究的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人脸检测,速度,人脸识别,模式识别,Boosting图法分类号:TP391.4Face Detection: a SurveyYuemin Li1 Jie Chen2 Wen Gao1,2,3 Baocai Yin11(Multimedia and Intelligent Software Technology Laboratory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 China)2(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3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0, China)ymli@, chenjie@,wgao@, ybc@Abstract: Face detection is born, a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of face recognition and develops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utomatic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face detection has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in computer vision research for its interest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a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a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a machine interface. Whether face detection can come into use depends on the two key problems: 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velocity together. Although the detection rate has been improving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the speed is still a problem to cumber face detection system from being widely used. The hard work of researchers, especially the release of the AdaBoost based classifier presented by Viola, has made the detection velocity improve rapidly. Since, the researches began to lay more emphasis on the velocity of the system and a lot of algorithms, about how to increase the speed of face detection, have beenpresented. Based on these rapid developments of its velocit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it from the view of velocity. The whole stage of face detec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the extent of the face-detection velocity: the initial phase, the developing phase, the turning point and the synthesis phase. After the systematical analyses of the papers in different phases, several promising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a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Face detection, velocity, face recogn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Boosting1引言迄今为止,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旅程。
它最初只是应用于生产流水线,简单的模拟人的视觉来执行一些繁琐、重复性的任务。
经过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它实现更有效、友好、自由的人机交互界面,并且随着人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更可以让计算机实现通过观察一个人以及这个人的表情变化等做出相应的反映。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推进了人脸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最终将促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机世界[1,2]。
人脸研究,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和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技术的研究。
最初人脸研究主要集中在人脸识别领域,而且早期的人脸识别算法都是在认为已经得到了一个正面人脸或者人脸很容易获得的前提下进行的[3]。
但是随着人脸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开发实际系统需求的不断提高,这种假设下的研究不再能满足需求[4, 5]。
人脸检测开始作为独立的研究内容发展起来。
目前,国内外的文献中所涉及的人脸检测算法已经有很多种,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期刊都也都涉及到人脸检测问题研究论题。
人脸检测开始广泛应用到全新人机界面、基于内容的检索、数字视频处理、视觉监测等许多领域。
人脸检测(face detection)是指对于任意一幅给定的图像,采用一定的策略对其进行搜索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人脸,如果是则返回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姿态 [6] 。
它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模式检测问题,其主要的难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脸内在的变化所引起:(1) 人脸具有相当复杂的细节变化,不同的外貌如脸形、肤色等,不同的表情如眼、嘴的开与闭等;(2) 人脸的遮挡,如眼镜、头发和头部饰物以及其他外部物体等;另一方面由于外在条件变化所引起:(1) 由于成像角度的不同造成人脸的多姿态,如平面内旋转、深度旋转以及上下旋转,其中深度旋转影响较大;(2) 光照的影响,如图像中的亮度、对比度的变化和阴影等。
(3) 图像的成像条件,如摄像设备的焦距、成像距离,图像获得的途径等等。
这些困难都为解决人脸检测问题造成了难度。
如果能够找到一些相关的算法并能在应用过程中达到实时,将为成功构造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人脸检测与跟踪系统提供保证。
有关人脸检测的较为详尽的综述见[6,7,8],它们着重于介绍各种方法所使用的特征和模型。
本文则在系统地整理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后从另外一个角度——人脸检测速度——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综述。
这一思想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如果人脸检测要走向实用,就必须实现实时检测的要求。
因此,速度应该是每个实用系统都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人脸检测领域的相关文献按其速度大致划分为四类:初始期,发展期,转折点和综合期进行阐述。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的分类更多的是侧重人脸检测速度的研究,其分类中的各类在时间上不一定严格排列,可能会有一定的交叉。
例如目前还有一些研究者侧重于提高检测的精度 [9]。
但总的趋势是在检测精度提高的同时,速度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10,11]。
2初始期这一阶段内的研究更多的是以检测精度的提高和各种视角的人脸检测为主要内容,速度问题的考虑相对较少。
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和他们的研究有:MIT的Sung等提出的基于样本学习的方法见[12]。
他们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在特征空间中建立6个“人脸”簇(Clusters)和包围“人脸”簇的6个“非人脸”簇,以使“人脸”与“非人脸”模式的边界更为清晰,如图1所示。
算法利用训练样本到各个簇中心的距离训练一个多层感知器进行分类,用来实现检测人脸。
值得强调的是为了解决人脸检测中“非人脸”样本的选取问题,Sung等使用了“自举”(bootstrap)方法:首先建立一个仅使用“人脸”样本和少量“非人脸”样本训练的初始分类器对一组图像进行检测,将所有的错误报警(不是人脸而被错检为“人脸”的结果)加入“非人脸”样本库;然后使用得到的“人脸”和“非人脸”样本训练构造新的分类器重新进行检测。
以上过程不断迭代,直到收集了足够的“非人脸”样本。
这种非人脸的收集方法后来被许多研究者使用[10,11,13]。
Fig. 1. Face and nonface clusters used by Sung and Poggio [12]. Bottom row are the final models which consist of six Gaussian “face” clusters and six “nonface” clusters [12]( Courtesy of Tomao Poggio).图1. Sung 和 Poggio 文章中的“人脸”和“非人脸”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