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精选5篇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

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

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

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全章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全章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全章优质教案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例1和例2【教材分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然后从这些事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

在例1之前教材首先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通过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例2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做棱,用橡皮泥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了解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已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长短小棒若干、橡皮泥、三通管【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上面建筑主题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从图画中,请你指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学生回答后,课件闪动上述物体的轮廓。

2.引入: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样子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都是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新知探究】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长方体图,图标闪动演示出“面、棱、顶点”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宽、高,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2)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3)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3)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课件等;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剪刀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难点
1.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文具、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互相垂直。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容积公式:V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容积公式:V = 边长³
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容积计算的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

拓展
让学生通过拼凑实物模型,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增减变化。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及时纠正容易犯的错误。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能够辨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与他们讨论不同之处。

2.学习长方体:–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是由长方形面拼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测量和计算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 × 宽 × 高。

3.学习正方体:–讲解正方体是一种所有边相等且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练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边长的立方。

4.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体积计算。

5.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房间体积计算等。

四、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作业题目。

2.拓展练习:设计一个包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计算它们的体积。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先周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先周集体备课主讲稿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本单元将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三个方面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能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进行正确的分类和识别,认识了一些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及1毫升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学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作用,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5、能综合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在探索过程及“折一折”“算一算”等活动中,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学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措施: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课时安排:约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探索图形 1课时。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其它类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具、容器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能够判断物体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3.能够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具有三对相对相等的面的立体称为长方体。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称为正方体。

3.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它们,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支持自己的判断。

4.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1.问题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问题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5. 拓展练习1.请学生自行寻找周围环境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出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区分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木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长方体和相关实物模型。

3.准备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猜测长方体的定义。

2.引入:教师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包括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性质等。

3.示范:教师通过示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给定长方体的体积,解决相关问题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容积等。

6.总结:帮助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五、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性质,然后分享给全班。

2.活动2:实物操作:让学生观察、测量长方体的不同面,并计算体积。

3.活动3:游戏竞赛:设置长方体相关问题,让学生以游戏形式竞赛解决。

六、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2.评价方式:通过作业的批改和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概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课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课设计( 一)第一课时:教课内容: P33-37教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2.在探究学习中成立初步的空间观点 , 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育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经过亲身参加探究实践活动 , 去获取踊跃的成功的感情体验。

5.体验数学识题的探究性、感觉数学思虑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创建。

教课要点 :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课难点 : 依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确立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 : 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同学们, 老师今日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 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 最爱讲话的同学, 老师感觉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巧, 你们能不可以给老师出出想法 ?( 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 , 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相同。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经过今日的学习 , 大家就会理解。

二、自主探究分组操作 , 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成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 , 此刻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 ,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睁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睁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注明6 个面。

察看长方体睁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疏小组合作操作。

三、各小组学生沟通报告结果。

(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演出示并报告探究思想过程 ) 可能有以下几种 :报告一:把长方体纸盒 6 个面剪开 , 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同构成三大多数。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需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第一部分面积为 " 长×宽× 2", 第二部分面积分为 " 宽×高× 2", 第三部分面积为 " 长×高× 2", 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2+宽×高× 2+长×高× 2。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矩形;正方体则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家具、建筑和包装设计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本节课将涵盖以下内容: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的定义。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各自的边长、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表面积计算:熟练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计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具体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为以后学习圆柱和圆锥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学生对于新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数学书,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但是可能不太清楚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立体几何图形进行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主要讲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3.教室环境:座位排列成小组形式,方便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幻灯片和板书,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课件;(学具)正方体、长方体的物体各一个、土豆和小刀、若干小棒和三通接头。

教学过程: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学生动手切土豆。

切第一刀,认识“面”。

切第二刀,认识“棱”。

切第三刀,认识“顶点”。

继而通过屏幕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1)独立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

(2)交流结果和数法。

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提出研究角度:这堂课将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①活动提示。

●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②动手操作。

③汇报交流。

在操作交流中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

①初步认识。

相机出示直观图(见右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面”和“棱”。

②直觉判断。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2)长方体六个面的形状。

(板书:都是长方形)出示实物上、下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板书: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3)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大小的特点。

观察学具,取出任意一组相对的面比较大小。

(板书: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棱:(录像分三组长、宽、高分别出示长方体的12条棱。

)体会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三组,每组4条,这4条棱的位置关系是相对,长度是相等。

(板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顶点:(录像出示长方体的8个顶点。

)(板书:8个)(录像出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体会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板书:长、宽、高)5.从不同角度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实物认识不同方位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平放、侧放、立放)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3题,22页第8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例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过渡: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你知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1.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小组同学共同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教学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拿出正方形的实物(图):魔方、药盒等。

(1)观察并回答: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2)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案(共5课时)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案(共5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用具:①教师准备:教材第20页图中的各个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

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并将教材第169页的长方体展开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备用,小棒、橡皮泥(数学学具袋里有)。

四、教学过程教后感: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与他们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三、教学用具①教师准备: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

②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下书本附2页上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尺子。

四、教学过程第3课时求长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练习五)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

二、教学重难点:1、长正方体的特征。

2、棱长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用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四、教学过程: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三、教学用具: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框架、长方体盒子、火柴盒。

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案

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案

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案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习导入】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2、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3、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3)列式解答:4×[8×6+(8×3+6×3)×2-11.4]=4×[48+42×2-11.4]=4×120.6=482.4(元)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2200+2600+1600)×2=12800(c2)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2)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2。

3.第13题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新人教版五年
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
体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学案编写者:林声果
学案使用者:邓陆光,林声果,义秀云,何丽媛
3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

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
较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
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
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X|k B| 1 . |O |m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学习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
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第 3 课时课型新授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和体积单位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
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
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
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

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
(4)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5)容积和容积单位(一)
(5)容积和容积单位(二)
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2.教师举例说明“分类计数探究规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2层:1+(1+2)=4 或1×2+2×1=4
3层:1+(1+2)+(1+2+3)= 10或1×3+2×2+3×1=10
4层: 1+(1+2)+(1+2+3)+ (1+2+3+4)=20或1×4+2×3+3×2+4×1=20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