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之痛与学校的尴尬
从南平血案看转型期“社会焦虑”
何 解 决 ? 就业 或 再 就 业 问题 何 时 解
决 ?家 庭 成 员 的 医 疗 费 问题 如 何 解
行为方式和新的规则 。人们对于这些 事
物的认 同与适应需要经过一个时期 。
政府 构筑 消 除隐患 安全 机制
在 个体 充满 焦虑 和人 生缺 乏热情 的状态 之下 , 府不能 成为 旁观者 , 政 而
现 的不利处境心怀忧虑 。 社会 焦 虑 出现 的背后 就是 社会 价
人对 于社会 的未 来前 景一 时不会 有 十 分的把握 , 也就难免 出现一种 比较焦虑
的心理状态 。
事 实上 , 社会 问题的发生并不是 由 个人 或少数人引起 的 , 也不是 由少数人 负责 的 , 造成 的后果 是社会 性 的 , 它 涉
反社 会 的杀人狂 的人 生轨迹 , 或许更 需要人们警醒。 可 以说 , 失败 ” “ 是郑 民生 的人 生 标 签 : 居 、 爱 受 挫 、 际关 系 紧 蜗 恋 人
张 、 作失 落 …… 当然 , 多 数人 遭 工 大 遇这 类事情 也不会 犯罪 , 郑 民生在 是 压力 和窘迫 之下 自己出了问题 , 他将 个人 生活 的失败 归咎 于社会 , 满怀 在 对社会 怨恨情 绪 的驱动下 , 最终 完全
■_ ■j: 非 常关注 . 【 】
“ 没有人会把船只 失事时一群无组织、 惊恐奔跑的人叫做一个 ‘ 社会 ’ 。
那儿尽 管有 一群人 , 但并 不存 在社会 。 ”
从南平血案看转型期 “ 社会焦虑 "
■ 文/ 霓 李
极端事件折射社会焦虑
2 e  ̄ 0l f t
…
.
山
惊 心动 魄的案件 : 一位辞 职 的社 区 医
阳光生活 珍爱生命
普宁市第一中学18岁女生罗某,趁学 校双休日放假之机在本校一单杠上吊自杀。 据悉,死者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自杀原 因疑因学习压力太大、担心无力回报父母 恩情所致。罗父告诉记者,女儿罗某多愁 善感,性格一直都很内向,有事都装在自 己的心里,可能这是女儿走上不归路的根 本原因。
可见,有一个 健康的心灵对于 我们快乐地生活, 学习是多么得重 要.只有身心健康, 我们才能体会到 生命的美好.
事案1 感觉受冷落自杀!
14岁少年与父母发生冲突后一怒之下 买了一瓶安眠药,药买回来以后犹豫了半 个小时,但发现没有人关注他的情绪,陡 然产生“我偏要死给你们看”的念头。打 开药瓶后,慢慢地考虑到底该吃多少,整 个过程家人都没有留意,他最后服了30片 药之后才被急送往医院洗胃。
事案2
不堪学习压力高中女生在校自杀
11.是否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
12.是否常常很冲动?
13.是否常会莫名其妙地伤感? 14.是否觉得生活枯燥无味, 没有意义? 15.是否渐渐喜好收集不实用的东西?
1.当你感觉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是有压力感觉情绪 很紧张时,你是怎么自我调节的呢?你会选择一 种什么样的发泄方式呢? 2.每个人在自己的过去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理想, 你有过什么理想呢?假如你实现了,你有没有得 意忘形呢?假如你的理想破灭了,你有没有一蹶 不振呢?你觉得最好的对待方式是什么? 3.当你觉得孤独无助的时候,你最想拥抱谁?你 的父母?挚友?还是同窗?
——高2011级7班主题班会
今天是4月23日,距离那一个 日子已经一个月了.可是人们依 然未能忘记那悲痛的一天…
3.23
福建南平惨案
事件回放:
2010年3月23日早上7点20分,南平 实验小学门口,和平常一样聚集了一群 等待进入校门的学生,而令人难以预料 的是,短短一分钟内,一名中年男子手 持凶器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 至此,南平“3.23”特大凶杀事件遇 难的学生已上升至9人,另有4人正在抢 救当中。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 13岁.
拿什么保护你,孩子——校园安全之痛
安 全 , 最 让 人 牵 挂 揪 心 的 是 孩 子 安
仅 给 孩子 及 家 庭 带 来 痛 苦和 不 幸 ,
而 且给 社 会 、政 府及 学校 造 成 巨大 的 负担 和 损 失 。 据相 关部 门统 计 ,
在 学校 和学 生上 学 的途 中;而在不 同 年 龄_ 的青少年 中,又 以1 ~ 1岁 意外 5 9 伤 害的死亡率最 高。 意 外伤 害 不仅 造 成 了部 分儿 童 的永久 性残疾和 早亡,消耗 巨大 的医 疗 费用 ,而且削 弱了 国民生产 力 ,不
心中永远无法抹去 的痛 。 校 园袭击 引发恐慌 。 自福建南 平 实验 小学 血案 发 生后 , 国又先 后 发 全 生5 针对 小学 生和 幼 儿 园学生 的恶 起
专题 D^E EI0IHA ISR DTN I ST U1 CN 2C N
拿 什 么保 护你 ,孩子
■本刊编 辑部
我们 无意花不少时间再次追寻那个时刻 !无辜的孩子被 杀手屠 戮 ,一些孩子倒于脆 弱的建 筑废 墟里 ,个别孩子被碾于 车轮下 ,而这一切几乎都发生在学校或者学生上学的途 中 ! 我们 用我们的方式 来纪念那些过早 “ 睡去 ”的孩 子 ! 管对一个生如夏花却瞬间离去的生命, 尽 这远远不够 !但我们还 是想通过这些记录 ,让人们记住过去和现在 。不论 是道德 缺失、信任 缺失、 文 明缺失 ,我们都要为 “ 锋利 的刀刃 ”夺取孩子生命 的行为而检讨 ! 不要再把 责任简单地 归集 为由贫 富差距 引起 的心理 失衡 、不要再 为 “ 豆腐 渣工程 ”开脱 、不要 再为财政贫 困购置不起校 车寻找借 口 !面对 困难 ,其实都能找到切合实 际的解决方 案,只在于 有无 良知和做与不做 。构 筑安全校园 ,就是在构筑一种保护孩 子的文化 。
15“南京高考之痛”成为课改的“前车之鉴”
15“南京高考之痛”成为课改的“前车之鉴”▲夏季里的一篇短文2004年的高考成绩公布后,7月8日的《扬子晚报》头版登出一位“本报记者”写的《追问南京“高考之痛”》,全文含标题只有1700余字。
引发巨大的反响。
追问的理由大致有二:一是几乎集中了省内最好教育资源的南京,高考考不过江苏省其他地市,又一次落在兄弟城市后面;二是在考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的考生下降到4700人,比去年反而减少600人。
前者是跟“兄弟城市”比,后者是跟自己比。
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南通高考看启东。
▲南京市这几年一直重视素质教育《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23日登载了一篇《高考刺痛南京》的长文,篇首语是“本报南京7月22日电”,文章中写道:“南京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支配课外时间;南京竭力禁止学校拖课和不按时放学,更禁止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补课;南京各中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社会调查,写学术研究小报告。
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教学等等。
”南京金陵中学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至今已有120多年办学历史。
基于国际间的教学交流,金陵中学长期重视教育教学的探索科研,“九五”期间开展了“高中素质教育中的考核评价及学分制研究”等10多项国际、国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活动,“十五”期间开展了“完善学分制,构建多元化的高中课程体系的研究”等5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
金陵中学并非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时才推行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是这所名校长期自觉的追求。
一个多世纪以来,数万学子从金陵中学走出,以其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勇于创新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中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还有10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培育“英才的摇篮”。
2004年11月1日《中国教育报》有篇报道,曾这样介绍南京金陵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每一位同学自选专题撰写论文,最后通过由中学教师、大学教授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的答辩。
南平血案屠刀背后凶手郑百姓生活的侧面.doc
南平血案屠刀背后凶手郑民生的侧面-福建小学凶杀案震惊全国。
到底是什么,让做了近20年外科大夫的郑民生,向13名柔弱的孩子举起封喉的屠刀?真如人们所传说的具有精神病史吗?在昨日警方给出的最新通报中却显示,目前没有任何他具有精神病史的证据。
然而几乎每一个接受采访的南平人都说,他们对郑民生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
记者在当地深入走访,试图还原举起屠刀之前那个真实的郑民生,展示他人生中多个鲜为人知的侧面。
20年从医路先风光后尴尬的社区医生延平区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距离南平实验小学约10分钟车程,距离郑民生的家也不远。
从1990年建阳卫校毕业后就分配到南平化纤厂职工医院工作的郑民生,在2002年化纤厂职工医院改制为社区医院后,便一直工作至2009年6月辞职。
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他都是一名医生,2008年,更是取得了西医外科主治医师的资格。
现在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做医生的黄黎本和郑民生有着长达近20年的同事关系。
清楚郑民生背景的她,昨天刚完成警方的笔录。
黄黎本告诉记者,1990年在建阳卫校毕业的郑民生是那个时代南平少见的中专毕业生,因此得以进入当时效益很好的南平市化纤厂职工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生。
20年前,这是一份让人称羡的铁饭碗,郑民生是家里人的骄傲。
到工厂后,他勤奋学习,技术提高得很快,期间还在儿科呆过。
黄黎本证实,因为郑民生的表现比较突出,单位还推荐他到南平市人民医院进修外科医术。
回来后,他的技术在整个科室都是一流的。
2002年6月,在经济效益日益滑坡的背景下,南平化纤厂开始改制,作为工厂的后勤医院,化纤厂职工医院也被推向了社会,由卫生部门接收进行人事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郑民生因为工作出色,也幸运地得以作为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进入了卫生系统。
当时只留下了10多个,他是作为优秀人才留下来的。
昨日,一名在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的婆婆仍对此事惊诧不已。
此前她的孙子生病经常是郑民生负责诊治,因此对他印象深刻。
很好的一个人,真是想不到。
南平杀童事件的启示
南平杀童事件的启示:须培养小学生自卫能力南平小学生凶杀惨案和广西校园惨案发生之后,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关注“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课题。
作为学校除了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之外,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也应成为课程之中的内容。
学校在这方面可以请一些专业的人士对孩子们进行相关的教育与演练,因为专业人士对这方面的知识与常识会更丰富与实用。
而对于家长来说,更要未雨绸缪,把好自卫能力培养的最后关口。
大人们毕竟不可能24小时都守护在他的身边。
要正确的教导自己的孩子面对突发事件。
如果忽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应该知道怎么办,要教育他们学会勇于斗争、自我保护和求救。
比如快速“逃跑”、大呼大叫等简单的自卫意识。
现在已经有一些家长行动起来,例如: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带孩子跳绳,可有效提高孩子的体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位家长说,自己带孩子跳绳已经有2年了,孩子每天跳绳个数有1000-2000个,孩子虽然只有9岁,但是力量和反应速度都很比同龄人高,甚至堪比成年人。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足以应付。
试想这位家长如果坚持下去,到孩子18岁成人的时候,那还不是一身的功夫?谁还能欺负呢?南平杀手不到一分钟砍杀13个孩子致8死5伤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发生凶杀案 8死5伤●时间:昨晨7时20分●地点:南平实验小学●凶手身份:从社区诊所辞职的医生。
●作案手段:连续砍杀多名学生,作案时间只有几十秒。
●伤亡情况:8死5伤。
●最惨一幕:一名在现场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在瞬间死在面前。
本报南平讯(特派记者邱瑞贤)昨日深夜,本报记者深夜抵达案发地南平市。
深夜11时,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关于延平区“3·23”恶性杀人案件情况通报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据通报,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连伤13名小学生,其中8人死亡,5人重伤,其中1人病情趋于稳定,另外4人还在ICU抢救。
据通报,犯罪嫌疑人郑民生,男,1968年4月30日出生,是南平市延平区人,去年6月从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辞职。
南平事件
时事政治---关于南平事件
航海091302 2#241
震惊全国的南平事件
► 福建南平事件给学校周边安全治理敲响了警
钟。3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学校 周边安全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晓率领教 育、公安、工商等省学校周边安全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到西宁市部分 中小学校门口检查学校周边安全情况,由此 拉开今年我省学校周边安全治理的序幕。
• 只有重新构建起公平正义的社会体制,抑制资本 把天使变成魔鬼的本性,摒弃金钱至上和GDP至 上的拜物教,推倒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和观念 在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主 导地位,改良社会土壤,正视并解决社会不公和 丑恶,人的本性和灵魂,才能向本有的真善美回 归,社会才能真正和谐,中国才能避免一面在建 设一面在毁坏的历史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南 平郑民生凶案再次警示我们,道德和心理重建, 实在是当今中国国民教育的头等大事,也是执政 当局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
死者以前是那么的天真
十恶不赦的凶手
南平凶案主犯郑民生,因职场情场失意,对 无辜孩子痛下杀手.其用心之歹毒,手段之残 忍,可谓穷凶极恶,令人发指.然而愤恨惋叹之 余,不由得令人深思.
►
案犯郑民生,曾是一名外科医生.这位接受过高等 教育已到不惑之年的年轻知识分子,本该在病榻 前拿起手术刀治病救人,却因与原单位领导王某 有矛盾,辞职后谋求新职不成,加之情场失意,使 其走向极端,竟然向南平实验小学无辜的孩子们 举起了屠刀, 在55秒内,手刃13名小学生,造成 8死5伤.
肌体健壮并不意味着健康,物质丰足并不意味着 道德高尚.我们必须正视,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市 场经济,在中国制造一部分人暴富和积累社会财 富的同时,也在加速一部分人的日益贫困和绝望, 并把贫困和绝望的人群,无情的抛向社会的底层 和边缘,并使社会边缘人群的个人失意,日渐演 变成病态心理和偏执行为,从而不断制造和上演 报复社会、无辜人群为之买单的悲剧,挑动着社 会和公众的神经。
南平惨案,我们该警醒了
里 出了问题 。这样 的恶魔是 怎样产 生的 ? 起房 子 而不 和他 继续 交 往 。一名 和郑 民生较 及 时 清 理 容 易 造 成 社 会 不 稳 定 的 因 素 。 ” 他 的背后到底是怎样错误 的人生轨迹? 为亲近的邻居说。郑 民生也曾嘀咕过:如果 政府 应该将对 人权 的保 障切 实落到实处 , “ 我有钱就好了” 。还有人说 , 曾听他大骂房价 不能 仅仅是 停 留在 口头上 , 当成一种长远
自己 , 无法忍受他人 的蔑视 或轻视等 , 些 这
政 府 应 该 将 心 理 事 业 的发 展 放 到 和 对 在校 园 周边 巡逻 ; 在一 些特 殊情 况 下 , 如
都表 明在他 身上存在偏执性人格 障碍或偏 肌 体 疾 病 的 重 视 一 样 的 高 度 上 去 , 心 理 局 部 社 会 治 安 恶 化 时 等 , 临 时 性 让 警 察 为 可
执 性 人 格 障 碍 倾 向 。面 对 审 讯 , 民生 交 事业 的 发 展 提 供 宽 松 环 境 。 相 关 职 能 部 门 驻 校 , 防 不 测 等 。作 为 学 校 , 加 强 对 郑 以 要 代 自己 的作 案 动 机 , 是 因 为 觉 得 领 导 总 救 死 扶 伤 的 概 念 不 能 仅 包 括 对 肌 体 疾 病 的 学生 的安 全知识 普及 , 一 不仅 要普及对 自然
太高 了。 的 目标 。
心 理不 健全 促 其走上 极 端路
血 案 发 生 后 , 管 有 传 闻说 郑 民 生 是 尽
一
南平之殇到合浦之痛的沉思——焦点一:血案的反思福建南平血案背后的思考
行换 位思考 , 对群众 缺乏感情 , T作 的出发点不 是为 了群众 , 而 为 了自己一时的政绩 , 为 了 向 上 级 交 差 。毋 庸 置 疑 , 国家 机 关 工
作人员 的_ f = 作 作风问题 . 是 诱 发 社 会 问题 的重 要 根 源 之 一 。 如 何 转 变 国 家 机 关 工 作 人 员 的工 作 作 风 ,更 好 地 化 解 社 会 矛盾值得 深入研究 。国家机关_ T 作 人 员要 站 在 群 众 的立 场 上 来
理的方法 和途径 , 做 到政 府 和
E 重 道 远 仅 是 为 了 维 护 稳 定 , 主 要 是 为
.
作 中 仍 有 很 多 的 困难 与 盲 区存 在 。在 科 学 昌 明的 今 天 , 人 类 对 于
思 考 和 处 理 问 题 .要 通 过一 系 列 详 细 的程 序 和 作 制 度 来 促 使
工作人 员真正为 民、 亲民 、 利 民、 便 民工 作 。要 建 立 内 外 部 监 督 制 约 机 制 ,从 在 内心 和 外 部 压 力 两 个 角 度 共 同 促 使 国家 机 关 工 作 人 员为民办实事 。
{ l ;
我也会去杀 人” , 这 话 让 人 不
试想如果 我们能 够给予郑 民生 的病态心 理以足 够的疏 导 , i 也 许 就 不 会 有 南 平 血 案 的 发 生 :如 果 我 们 能 够 给 予 精 神 疾 患 足 i
民 众 积 怨 没 有 得 以 及 时 的 救 济 比较突 出, 一 方 面 因 为 社 会 分
《
l
i l {
j 义务。社会这个义务就是温总
着。 为此 . 社 会 应 当 有 基 本 的 规 醒 机 会 和 生 活 条件 . 也 使 得 人 们
人性之死——南平杀害小学生案追踪
某说。 20 0 9 年 8月 下 旬 , 在 一 次 朋 友
聚会上,刘某主动向朋友们透露了 自己的“难处”,表示有意寻找出 国捷径。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 不多久,一位郑姓的男子便主动找 上了她,双方一拍即合,谈妥以60 万元的天价偷渡美国。
F A LV S H I K O N G 法律时空
人性之死
——南平杀害小学生案追踪
◎辛 华
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0 年4 月8 日对 “3 ·23” 恶 性杀 人 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郑民生犯 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
这是 意 料之 中的 判决 : 向13 名 无辜学生挥刀时,郑民生就已经宣 判了自己人性之死。
“朋友赶来告诉我女儿出事
做个普通、本分的人,辞职后帮人 了,我哭着跑到医院。万幸的是,
洗过车,卖过西瓜。我只是想先结 女儿终于醒了。”受伤孩子吴雨萱
婚,再做其他事情。”
的母亲说,“我和她爸爸这几天都
中午12时,主审法官宣判郑 睡在病房外面椅子上,希望她早点
民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恢复出院。”
郑民生表示“要上诉”。
案机会,期间向一名小学生打听学 起诉,延平区人民检察院同一天转
校开门时间。
至南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行凶时,郑民生专门朝小孩的
3 月 2 7 日 ,检 察 院 依 照 刑 事 诉
颈部和胸腹部下手。因用力过猛, 讼法规定,向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
他自己的右手虎口被割伤。最恶劣 提起公诉。
的是,当一名学生家长喝令他停止
天生的色斑,刘某越看越别扭。 “我的朋友说,现在韩国的美
“南平校园惨案”给我们的反思
“南平校园惨案”给我们的反思作者:林富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福建南平校园惨案,让全国人民、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校在校园安全工作等方面作了深刻的反思——杜绝校园安全事故,刻不容缓!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加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和坚持以学生为基本原则的角度,阐述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校园安全,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园安全反思校园安全法自我保护【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02-022010年3月23日,这是一个让全国人民为之震惊的日子。
当天上午,一名中年男子在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持刀连续刺杀等待进入校门的小学生,造成8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重伤的特大凶杀事件。
这给我们的校园安全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导致“福建南平校园惨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个事件让全国国民、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校在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作了深刻的反思——杜绝校园安全事故,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我结合社会实际,探析了以下几点做法和建议:一、加快制定校园安全法,保障校园师生安全校园安全是学校教学秩序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不法分子暴力冲击校园,威胁中小学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2010年4月28日下午,有不法分子陈某持钢刀进入湛江雷城第一小学教室砍杀师生,致1名教师、16名学生共计17人头部等处受伤的重大凶杀事件。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而对保障校园安全,确保学校师生安全的专门法律,仍然是一个“真空”地带,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南平之痛”的埋单者(图)
“南平之痛”的埋单者(图)新高考新教育2010-03-28 0946“南平之痛”谁来埋单?生命对于每一个存在的个体来说,意味着什么?然而,对于那些刚刚开始的人生的小学生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短短的35秒,瞬间让八个生命消逝于这个浮华的社会之中。
除了悲痛之余,我们可以将这一类事件简单的归结于郑民生是对社会的报复。
然而,这又不仅仅是一个对社会报复这么容易定位的问题。
让我们翻看历史的痕迹,在这个大脉络中,让我们试着寻找这类事件的本因。
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其将室友四人杀害后,最终被警察抓获,由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为死刑。
2008年,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城东中学,一辆卡车冲向正在放学的学生,当场造成五死四伤,卡车司机被公安人员当场击毙。
接下来是杨佳袭警案,当场造成六个警察死亡。
再就是前些日子呗闹的沸沸扬扬的“艾滋女事件”。
其自认为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待遇,故找无辜男子,将艾滋病传播出去。
然后便是发生在2010年的3月23日的这起“南平事件”。
(具体细节,笔者不在此详细的阐述)当我们简单的梳理一遍,就可以发现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之所以会导致报复社会的绝大多数原因在于,其缺乏一个公正的待遇。
或者说,其本身就面临着一些困难,从而导致其将这些困难归位于社会原因造成。
在我们简单的将其定义为报复社会时,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报复社会的含义。
其具体含义为,将自我内心的不悦和情绪,故意的发泄在无辜的其他人身上,并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人员伤亡的。
这样的事件就可以被定性为报复社会的事件。
然而,南平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何其会从救死扶伤的医生瞬间变成了杀人无数的“杀人狂”?在研究其一路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其性格、经历等等,也就是说这样一种社会化过程发生了偏差。
而据消息,陈民生今日将接受精神病的检测。
这对于那些死去亲人的家属来说,本没有任何意义,在笔者看来。
然而,笔者更愿意站在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类事件。
个人作为社会的个体,其幸福感的程度是每一个公民共同营造出来的。
新编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中的人生观教育初探——兼谈南平“3·23”特大凶杀案的启迪
、
选用新编语文( 基础模块 ) 教材的背景 回看 , 自己走 了一条 什么路 ; 往前看 , 将要走什么 路 。每一个人都在人生路的一个点上 , 每一个人的
从 20 年秋季学期起 , 09 教育部对 中等职业学 校德育课 、 文化基础课等必修课程和部分大类专业
作者简介 : 杨建伟( 6 - , 台湾省人 , 1 4 )男, 9 福建省侨 兴轻工学校教师 , 主要从事语文教 育研 究和教 学工作。
与的方法 、 讨论的方法 , 进一步增强工作 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增强吸引力 和感染力 ” 的要求。
二、 新编 语文 ( 础 模块 ) 材 中的 人生观 基 教
道德水平 的影响更为直接 。因此 , 在语文教学 中融
人人生观教育是何等重要的课题呀!
一
教育是何等及时
人 生好 比走路 , 个 人一 生 就是 走一 条路 。往 一
2 1 第 6期 0 0年
No6, 01 . 2 0
现 代 妇 女
MOD R WO N E N ME 总 第 3 8期 3
新编语文 谈 南平 “ ・3 特大 凶杀案的启迪 32 "
杨建 伟
( 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 福建 福清 3 00 ) 53 1
爱 , 救 了 小麻 雀 ; 拯 正是 这 种 强 大 的爱 , 住 了猎 吓 狗; 正是 这种 强大 的爱 , 动 了“ ”这种 爱就 是世 感 我 。
生在应试教育的路上失败 了, 是不是在其他方面也
是最伟大的母爱 。
失败了?应试教育失败了不要紧, 还有其他 的路可
走。 人生的路千万条 , 不是只有一条的。 但他们没有 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 这就很成问题 了。 以, 所 如何使
南平惨案再调查
南平惨案再调查:爱情曾是他命运拐弯的地方2010年3月23日上午7时25分,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凶杀案: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辞职医生郑民生手持利刀杀向等待进校的小学生,55秒内造成8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剧。
凶手归案后供认,他的作案动机除了因失业生活陷入困境、人际关系恶化而报复社会外,更重要的是他多年的情感遭遇失败。
本刊特约记者走访了大量与郑民生相关的人,并独家采访到了郑民生最爱又最恨的前女友……无房无钱,初恋无疾而终3月24日下午,记者到达南平市。
此时,南平市已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
所有的记者赶到郑民生的住处后,全都失望而归:郑民生一家已被警方转移保护起来了。
24日晚,记者意外地从福州的一个朋友陈君那儿得知:他的姑妈与郑民生同住一幢楼,郑民生经常向她诉说烦恼。
25日下午。
记者通过陈君,联系上了这位王秋声阿姨。
王阿姨还是习惯于称郑民生为“医生”。
在她看来,郑民生这辈子最大的打击就是一直没办法结婚。
这样的叹息多次穿插在记者与王阿姨的访谈中。
郑民生的父母都是南平一家工厂的工人,育有五子一女,1968年出生的郑民生排行第五。
郑父生病早逝,留给郑母及孩子们的财产就是一套61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房。
贫寒的家境下,诸多兄弟姐妹中,郑民生是最会读书的孩子,他是全家人的希望和骄傲。
1990年,22岁的郑民生从福建省建阳卫校医师班毕业,分配到南平化纤厂职工医院工作。
郑民生长相出众,皮肤白净,1.75米的身高,加上读书人的气质,给许多人留下颇深的印象。
多年来,郑民生一直与三哥一家三口及老母亲挤在那套狭小的单元房里。
由于房子是两居室的,多年单身的郑民生只好冬睡客厅、夏睡阳台。
没有房子,直接影响了郑民生的生活。
郑民生的初恋发生在他工作的第三年。
女友小曾时年21岁,是南平一家区级医院的护士,长相可爱,出生于中学教师家庭。
两人花前月下一年多后,1995年夏天,虽然小曾父母一直不太同意女儿与他交往,但27岁的郑民生还是硬着头皮向小曾求婚,小曾的父母坚决要聘礼13000元,还要结婚的房子一套!郑民生傻了眼,嗫嚅着对女友父母说:“可以先租一套房子,先结婚,以后有集资房,就可以买……”但郑民生的婚姻蓝图一下子就被女友父母戳破:你也太会想象了,万一集资房轮不到你,你一辈子租房子住啊?曾父禁止女儿与郑民生交往,并通过朋友,把一个定居新加坡的小伙子介绍给女儿。
南平惨案教训:追问“校园真空地带”监管缺失
南平惨案教训:追问“校门真空地带”监管缺失2010年03月26日05:08东方今报陈良飞我要评论(251)字号:T|T3月25日,南平实验小学正逐步恢复平静。
许多市民献上菊花悼念逝去的孩子。
案发于校门口,并不是校内。
一方面,家长已经将孩子安全送到了学校;另一方面,学生还没有入校,没有处于学校的监管之下,这就是“真空地带”。
再过两天(29日),就是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然而,就在这个特殊日子来临前不到一周的时刻,南平喋血——8名小学生在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门口被砍杀死亡,另有5名学生受伤。
目前,5名伤员已有4名清醒,另1名仍处昏迷状态,尚未脱离危险。
事件发生后,学校该不该为“校门惨案”负责的质问声顿起。
学校为何要强行规定7时30分才能进校,让数百人在学校门口等待?学校门口是否属于学校监管的“真空地带”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学校到底该不该担责?即将于今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监管难题?昨天,早报记者特约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侵权责任法》主要起草人王利明,以及教育学者储朝晖等,就“南平血案”阐发他们的看法。
东方早报记者陈良飞发自北京《侵权责任法》主要起草人:在门口等候可视为在校内《侵权责任法》主要起草人王利明教授昨天详解“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的立法意图与立法精神。
此前,有评论质疑,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将校方责任“定在校内”。
《侵权责任法》是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条界定的范围是“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学习、生活期间”并不是绝对地指在校园里面,如果学生在校园门口仍然是学习、生活的话,学校仍然有责任。
放学后,学生自己在校外或者在校门口玩耍,这种情况不好说,关键要看是否和“学习、生活”有关。
如果学生在校门口排队、等候进校时受到伤害,与学校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学校有无责任要看学生的行为与学校的活动有没有关系,属于学习、生活范围内的,学校是有责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之痛与学校的尴尬
新高考新教育
2010-03-28 0940
好文章!
::
“为什么一定要到7时30分才开门?如果能早点开门,孩子们就不用聚集在门外被伤害。
为什么学校没有保安,只有门卫和值班老师,歹徒有刀怎么迅速制服?”昨日下午,数名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遇难孩子的家长集合起来,在校门口打出横幅,带着强烈的悲痛发出追问。
(广州日报3月25日)
这也是南平惨案发生之后,媒体追问最多的问题——“校门为何那么难开”?“谁来保护幼小的孩子?”对于这两个问题,南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廖汉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学校大门是否打开与凶徒能否行凶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学校7时30分开门,这是符合文件规定的。
一所学校要有效管理,必须规范作息制度,这也是一种纪律。
不能因为家长个人的原因而增加学校的管理负担。
”对于家长质疑案件暴露的校园安保问题,廖汉仁的解释是,“要加强校内及校外周边安全,能充实学校自身的保安力量是最好的,但目前我们没有保安,只有门卫。
我们也想聘请保安,但是苦于无编制。
”
上述解释被指为推卸责任。
当灾难发生,从每一个细节去考虑可以规避灾难的地方,然后加以改善,这是十分正常的思路。
而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思考下去,教育部门的上述解释,又确实很难说是在推卸责任。
不妨假定学校做出7:30以前开门,或者学生随到随开门的规定,这会出现怎样的情形?从目前情况而言,学校至少将面临另外两方面责难:其一,违规办学。
目前在各地治理中小学办学的规定中,都有出于减轻学生负担,不准提前上学的相关规定,有的家长向教育部门投诉举报学校违规办学,就以学校7:30之前就让学生进学校为证据。
其二,管理混乱。
孩子随到随进,有可能最早6:00或6:30就有家庭因个体原因,送孩子到校,那么,此时如果学校老师不到岗,孩子分散到各班级,安全隐患依旧无穷,而如果把提前到校的孩子集中管理,这必然是违规办“早读班”。
再来看学校配备保安,这确实是学校安保不足的地方,但是,在另外一种语境下,学校配备保安,也被指责为人浮于事,把管理成本搞得过高,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由于办学经费来自学生,办学成本高,学费标准也就水涨船高。
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小学周边应该由警察值班,尤其是上学、放学时,人员混杂、交通拥挤,单靠学校的力量,实难维护周边秩序——过路的车辆,根本不把学校的门卫或保安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的职责只是维护一校之内的安保,校门之外,根本无权管理。
而警察维护交通和社会秩序,才是职责所在。
看到家长们在学校门口挂出的“还我孩子”的横幅,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既为孩子,又为失去孩子的家长,还为今天责任边界不明、处于混乱与尴尬地带的教育与学校。
几乎每次,只要出了安全事故,学校都会成为第一出气筒,可实际上,学校其实难以承受责任之重,一些办学行为也因这样的“责任”而异化,在校时“圈养教育”、放学放假时“清空校园”是目前学校的普遍做法。
而对于家长来说,不找学校问责,又去找谁呢?
让学校和家长走出这种尴尬处境,简单地说,就是学校的归学校,社会的归社会;法律的归法律,教育的归教育。
每所学校应该依据学校章程依法自主办学。
审查学校的办学是否违规,是否在事故中有责任,当以章程为依据,而不是行政的规定或者某个家长的举报,否则学校将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而学校章程的制订,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行政领导说了算,需全体教师委员会与家长委员会审议通过,也就是说,这套办学规定,是经过家长投票决议的,家长问责学校,应对照规章。
不难看到,假使有通过上述程序制订的办学章程、办学规定,学校7:30开门或者随到随进,都是家长和校方事先讨论过的,并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如果随到随进,家长和学校同意,为学生买统一的校园意外事故保险;如果7:30开门,家长须陪护孩子直到开门,大家也就有明确的责任承担,而不至于挂横幅声讨与控诉。
同样,对于学校周边治安的维护,社会与学校也应该有清晰的权责边界,笔者注意到,不少大中小学的门口,管理十分混乱,原因就在于学校认为这是校外,自己管不着,也不属于自己管,而社会认为这在学校门口,属于学校的“地盘”。
其实,包括学校在内,这都是社会治安的管理范畴,学校门卫和保安,只是执行校规管理,以及配合社会治安管理的力量。
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家长委员会和教师委员会,所以,学校制订的校规,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家校之间的矛盾也随一次次事故而逐渐升级;我国的学校,还普遍具有办社会的色彩,学校就是社会,社会就是学校,最终学校也就不再是具有学校属性的教育机构了。
不改变这种状况,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权责就将难以明晰,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权益,也无法真正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