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 11第11章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放大、开关和稳压等功能,是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元器件之一。
那么,双极型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从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由两个PN结组成,其中一个是P型半导体,另一个是N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电子。
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扩散结合在一起时,形成PN结。
在PN结的两侧分别连接上金属电极,就形成了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双极型晶体管可以分为放大区和截止区两种状态。
当双极型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通过向基极施加一个正向偏压,使得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此时电流可以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从而实现对信号的放大。
而当双极型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基极施加的电压小于开启电压,PN结处于反向偏置状态,此时电流无法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双极型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不对信号进行放大。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来描述,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最大耗散功率等。
其中,放大倍数是指双极型晶体管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能力,输入电阻是指双极型晶体管对输入信号的阻抗,输出电阻是指双极型晶体管对输出信号的阻抗,最大耗散功率是指双极型晶体管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寿命长等,因此在电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稳压电路等各种电路中,为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它通过合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实现了对信号的放大、开关和稳压等功能。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双极型晶体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谢谢阅读!。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工艺参数优化
温度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适当的温度可以保证 材料的性质和工艺的稳定性。
时间控制
各工艺步骤所需的时间对晶体管的性能也有影响,需要进行精确控 制。
压力与气氛控制
在制造过程中,压力和气氛也是关键的工艺参数。例如,在氧化、蒸 发和腐蚀等步骤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气氛的种类和浓度。
将半导体材料清洗干净并进行 切割,得到可用于制造晶体管
的芯片。
氧化与蒸发
通过氧化和蒸发工艺,在芯片 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作为晶体 管的介质层。
光刻与腐蚀
通过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移 到芯片表面,然后进行腐蚀, 形成晶体管的各个电极。
焊接与封装
将各电极通过焊接工艺连接起 来,并将芯片封装在适当的壳 体中,完成双极型晶体管的制
输出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出端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输出特性曲线反映了集电极电流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随着集电极电流的增 加,输出电压逐渐减小,表现出负阻特性。
转移特性
总结词
描述了双极型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的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转移特性曲线反映了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加, 集电极电流也相应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工作原理
当在基极上施加电压时,电流从 集电极流向发射极,实现放大或 开关功能。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点
01
02
03Leabharlann 高放大倍数双极型晶体管具有较高的 电流放大倍数,通常在 100-1000倍之间。
低噪声性能
双极型晶体管在低频和高 频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噪 声性能。
高速开关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快速开 关速度,适用于高频信号 处理和开关电路。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的种类
种类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双极型晶体管可分为NPN型和 PNP型两大类,每种类型又有多种不同的器件结构和用途。
应用领域
双极型晶体管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计算机、家电等 领域,作为信号放大、开关、稳压、震荡等电路的核心元件 。
02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
电流-电压特性
基极电流(Ib)
封装与测试
封装形式
双极型晶体管有多种封装形式,如TO-92 、TO-220等,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 封装形式。
VS
测试方法
对双极型晶体管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如电 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阻等,以确保其性 能符合要求。
05
双极型晶体管的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硅基材料
继续优化硅基双极型晶体管性能,探索更高 频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噪声的晶体管。
01
导通状态
当基极输入足够大的电流时,晶体 管进入饱和导通状态。
开关速度
晶体管在导通和关断状态之间切换 的速度。
03
02
关断状态
当基极输入负偏置电压或无电流时 ,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延迟时间
从基极输入信号到晶体管完全导通 所需的时间。
04
03
双极型晶体管的应用
放大器
总结词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放大器中的核心元件。
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利用电子和空穴两种载 流子参与导电,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 调节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实 现信号放大、开关等作用。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由半导体材料制成,通 常采用NPN或PNP结构,由三个区域 (基区、集电区和发射区)和三个电 极组成。
双极型晶体管PPT演示课件
1. 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α 0表示
o
IC IE
IC ICBO IE
InC IE
<
1
o
I nC IE
InE IE
InC InE
A. γ:发射效率
InE IE
InE InE IpE
1
IpE
I
nE
1
B. β*基区输运系数:
InC InE IVB 1 IVB
正偏
n
p
Wb
反偏
n
IVB
8
3. 电流(载流子)输运关系
忽略复合
A. 通过发射结(发射极)电流: IVB
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的电子 流---用InE表示; 基区注入到发射区的空穴 流---用IpE表示。
流过发射结总电流(发射极流入的总电子流)---IE表示,忽略 发射结空间电荷区复合,为: IE = InE + IpE
所以,如将基极电流IB作为输入信号,集电极电流IC作为输出信号,则晶体
管实现了电流放大。
另外,晶体管的正偏发射结电阻远远小于反偏集电结的电阻。这样,输出回 路负载电阻可以很大。因此,晶体管具有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的能力。
11
二、电流放大能力分析
用电流放大系数(电流增益)表征。 通常有共基极和共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晶体管基本结构与原理; *双极晶体管直流放大特性; *双极晶体管频率特性; *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
1
双极型晶体管:
电子和空穴二种极性载流子同时参与输运的具有电流和功率放大能力的 三端半导体器件,通常简称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晶体管用于放大时,集电结反偏,
集电结在基区一侧边界处电子浓
度基本为
0
,基区中非平衡少子呈线性分布,
界基区时电,子立扩即散被到反边偏集的强电场扫
至集电区,成为集电极电流。
基区非平衡少子分布
9
根据上述分析,在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 晶体管内部的电流传输如图所示:
10
3 双极晶体管直流电流增益
(1)发射效率与基区输运系数: 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基区宽度尽量小,基区中非平衡少子的寿命尽量大。 注入效率 基区输运系数β*
35
2 JFET中沟道电流的特点
–就在有漏电(流D)IS极流和过源沟(道S.)极之间加一个电压VDS, –如果在栅(G)和源(S)极之间加一个反向pn
结 距电 离压 逐V步GS变,小将,使由沟于道栅区区中为的P+空,杂间质电浓荷度区比之沟间道的 区高得多,故PN结空间电荷区向沟道区扩展,使 沟道区变窄.从而实现电压控制源漏电流的目的。
24
(2) 截止频率f α 和f β :使电流增益下降为低频
值的
(1/2)时的频率。
(3) 特征频率:共射极电流增益β下降为1 时的 频率,记为fT.
(4) 最高振荡频率fM:功率增益为1时对应的频率
25
3. 频率特性和结构参数的关系
提高fT的途径 减小基区宽度,以减小基区的渡越时间τb 减小发射结面积Ae和集电结面积Ac,可以减小发射 结和集电结势垒电容,从而减小时间常数τe和τc 减小集电区串联电阻Rc,也可以减小τc 兼顾功率和频率特性的外延晶体管结构。
(1)电流增益β0与电流的关系(图)
18
(2)大注入效应:
注入到基区的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超过平衡多 数载流子的浓度。 1 形成基区自建场,起着加速少子的作用, 导致电流放大系数增大。 2 基区电导调制,由于少子增加,导致多 子增加,以保持电中性,使电导增加,导致发 射效率γ减小,从而使电流增益β0 减小。
双极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双极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双极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前言
双极晶体管是双极型结型晶体管(BJT)的简称,在电力半导体中,也称
作大功率晶体管(GTR),在现代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大多已经被MOSFET或
者IGBT所代替。
了解双极晶体管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功率器件的结构。
BJT与一般的晶体三极管有相似的结构、工作原理。
BJT由一片半导体上的两个PN结组成,可以分为PNP或NPN型两种结构,图1中给出了两种BJT的符号以及其三个输出端子的定义。
图1 NPN型和PNP型双极晶体管的符号
为电力半导体器件,BJT大多采用NPN型结构。
BJT的三层两结结构并
非由单纯的电路连接形成,而需较复杂的工艺制作过程。
大多数双极型功率
晶体管是在重掺杂的N+硅衬底上,用外延生长法在N+上生长一层N-漂移层,然后在漂移层上扩散P基区,接着扩散N+发射区,因此称之为三重扩散。
基极与发射极在一个平面上做成叉指型以减少电流集中和提高器件电流处理能力。
三重扩散台面型NPN型BJT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中掺杂
浓度高的N+区称为BJT的发射区,其作用是向基区注入载流子。
基区是一。
双极型晶体管
1.3 双极型晶体管
集电极电流IC由两部分组成:ICn和ICBO, 前者是由发射区发射的电子被集电极收集后形成的, 后者是由集电区和基区的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形成的, 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于是有IC=ICn+ICBO 发射极电流IE也由两部分组成:IEn和IEp。 IEn为发射区发射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 IEp是 由基区向发射区扩散的空穴所形成的电流。因为发射 区是重掺杂, 所以IEp忽略不计, 即IE≈IEn。 IEn又分成两部分, 主要部分是ICn, 极少部分是 IBn。IBn是电子在基区与空穴复合时所形成的 电流, 基区空穴是由电源VBB提供的,故它是基极电流 的一部分。
1.3 双极型晶体管
二、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产生放大作用的条件:发射结正 偏,集电结反偏(NPN) 1.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a)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 形成发射极电流 iE b)电子在基区中的扩散与复 合,形成基极电流 iB c)集电区收集扩散过来的电 子,形成集电极电流 iC
1.3 双极型晶体管
半导体三极管是由两个背靠背的PN结构成的。在工作 过程中,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都参与导电,故 又称为双极型晶体管,简称晶体管或三极管。两个PN 结,把半导体分成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排列,可 以是N-P-N,也可以是P-N-P。因此,三极管有两种 类型:NPN型和PNP型。
1.3 双极型晶体管
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硅和锗, 因此共有四种三极管类
型 。 它 们 对 应 的 型 号 分 别 为 : 3A( 锗 PNP) 、 3B( 锗 NPN)、3C(硅PNP)、3D(硅NPN)四种系列。
1.3 双极型晶体管
三个区的特点: 基区:厚度薄,杂质浓度低; 发射区:掺杂浓度高; 集电区:集.输入特性曲线 当UCE不变时, 输入回路中 的电流IB与电压UBE之 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入特 性, 即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是一种基于晶体管原理的电子元件,具有三个区域:基区(Base)、发射区(Emitter)和集电区(Collector)。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基于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之间的P-N结。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P-N结。
P-N结是由具有不同材料的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改变而成。
在P-N结中,P区的材料中存在大量的正电荷载流子(空穴),而N区的材料中则存在大量的负电荷载流子(电子)。
在一个双极型晶体管中,P-N结的形成导致了基区、发射区和集电区的建立。
基区是一个薄薄的P型层,发射区是一个外层的N型区域,而集电区是一个N型材料形成的区域。
在放大模式下,双极型晶体管通过控制基极电压和基电流来调节集电电流。
当正偏(外加电压高于内部电压)被施加在P-N结上时,电流流动从基区到发射区,同时,在集电区域的过程中,发射区的电流也会传输过来。
因此,在集电-发射电流与基电流的比例下,集电区的电流放大。
在开关模式下,双极型晶体管可以根据基极电压和基电流的变化以开关方式操作。
当双极型晶体管处于关闭状态时,集电区域的电流接近零。
但是,当一个正向电压被施加在基区时,P-N结将被正向偏置,结电场将溢出,从而使电流流动。
当正向电流通过集电区时,它将打开双极晶体管,并允许更大的电流从集电电极流过。
总结一下,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控制基极电压和基电流来调节集电区的电流。
在放大模式下,通过调节基电流,可以放大集电区的电流。
而在开关模式下,通过调节基极电压和基电流,可以控制双极型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
模电课件双极型晶体管
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好的晶体 管进行性能仿真,验证其是否
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流程
确定应用需求
明确晶体管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
制作样品并进行测试
根据仿真结果调整设计参数,制作样品并 进行测试,最终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晶体 管结构。
进行性能仿真
使用仿真软件对设计好的晶体管进行性能 仿真,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与类型
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由三个半导体区域(发射区、基区和集区)和三个电极(发射极、 基极和集电极)组成。
类型
根据结构特点和应用需求,双极型晶体管可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类。NPN型晶体 管的电流方向为“发射极→基极→集电极”,而PNP型晶体管的电流方向则相反。
02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
电流-电压特性
总结词
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是晶体管在基极输入信号作用下,集电极电流随基极-发 射极电压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详细描述
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当基极输入信号变化时,集电极电流会随着基极-发射 极电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正向放大区,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成正比,而在反向截止区,集电极电流几乎为 零。
模电课件双极型晶体管
• 双极型晶体管概述 •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 • 双极型晶体管的应用 • 双极型晶体管的参数选择与设计 • 双极型晶体管的制作与测试 • 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双极型晶体管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具有 三个电极(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 ,通过控制电流在三个电极之间的流 动来实现信号放大或开关功能。
基区制作
通过扩散或外延技术形成基区,控制其电阻 率和厚度。
双极型晶体管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结构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双极型晶体管结构。
你知道吗,这双极型晶体管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奇妙的东西呢!
它呀,有三个部分,就像一家三口一样。
发射极就像是那个最活跃的孩子,总是迫不及待地把信号送出去;基极呢,就像是家里的顶梁柱,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集电极就像是那个默默接收一切的家长。
想象一下,信号就像一群小精灵,在这三个部分之间欢快地蹦跶。
发射极把小精灵们一股脑地放出来,基极在中间指挥着它们该往哪儿走,集电极就在最后把它们都接住啦。
这双极型晶体管虽然个头小,可作用大着呢!没有它,好多电子设备可都没法好好工作啦。
它就像是一个幕后英雄,默默地为我们的科技生活贡献着力量。
它的结构虽然不复杂,但却有着大大的能量。
就像一个看似普通的人,却有着非凡的能力和魅力。
而且哦,它还特别耐用,只要你好好对待它,它就能一直为你服务。
就像一个忠诚的朋友,不离不弃。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你知道,这双极型晶体管结构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也没那么难理解嘛。
它就在我们身边,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呢。
好啦,关于双极型晶体管结构咱就说到这儿啦,希望你也能像喜欢一个有趣的朋友一样喜欢它哟!嘿嘿!。
双极型晶体管发展历史
双极型晶体管发展历史一、引言双极型晶体管,简称双极晶体管或BJT,是半导体电子器件的一种,主要用于信号放大、逻辑门电路和各类电流开关应用。
它的发明和应用对现代电子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探索、商业化应用到成熟与改进,再到现代的发展与展望。
二、早期研究与探索双极型晶体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1926年,美国科学家克林顿·戴维在贝尔实验室开始了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
随后,在193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央斯基在无线电通讯领域发现了重要的射频放大现象,这为双极晶体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三、早期商业化应用194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研制出双极晶体管。
这一发明被视为固体电子学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不久后,这种器件开始被商业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和电子对抗等领域。
四、成熟与改进在随后的数十年中,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工艺的不断进步,双极晶体管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随着各类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双极晶体管在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五、现代发展与展望进入21世纪,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的不断涌现,双极晶体管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例如,采用硅基材料和先进制程技术制造的高性能双极晶体管,具有更低的功耗、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
此外,新型的双极晶体管结构如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和穿通晶体管(BTT)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使器件性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未来,双极晶体管将继续在各类电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双极晶体管将在这些领域中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在5G通信中,双极晶体管的高频率和大电流特性使其成为功率放大器的重要选择。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能源需求的增加,双极晶体管在太阳能逆变器、风力发电系统和电动车电机控制器等领域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双极型晶体管
iC
iB b c +
输
入 信
uBE
号
-
VBB
e VCC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基极电流iB是由发射结间 负 电压uBE控制的。
载 u i u B E iB iC
在集电极回路中串接一个 负载电阻,就可以在负载 电阻两端得到相应的幅度 较大的变化电压。
第三节
iE e
c iC
-
输
u 入
BE
第四章
晶体管的结构和类型
双
极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和放大作用
型
晶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体
管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
第三节
双极型晶体管可简称为晶体管,或半导体三极管, 用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来表示。
晶体管
PNP型
硅晶体管 锗晶体管
晶体管类型
NPN型
3DG6
0 0.2 0.4 0.6 0.8 uBE(V)
c
特 3. 继续增大uCE,曲线右 点 移的距离很小。
μA
b iB
常用uCE=1V的一条曲线来 RW1 代表uCE>1V的所有输入特
性曲线
u +V BE -
VBB
e
PNP型锗晶体管和NPN型硅晶体管输入特性 第三节
iB(mA)
0.16 uCE=0V
-6V
iC(mA)
在输出特性的坐标系上画出
60
PCM iCuCE 的曲线,称为
50
集电极最大功率损耗线。
40 30
20
若温度升高会引起PCM值下降
10 0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B
c I CBO b IB
IC
ICN
N
RC
IBN
P N+
15V
它们能够反映非平衡少子在基区 扩散与复合的比例关系。这一比 U BB 例关系主要由基区宽度、掺杂浓 度等因素决定,管子做好后就基 本确定了。
UCC
IEN e IE
1.为了反映扩散到集电区的电流ICN与基区复合电流IBN 之间的比例关系,定义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为
e
O
c b
O
c
b
O
e
需要指出,使e结反偏而c 结正偏时,这种状态通常称 为反向放大(或倒臵)状态,在模拟电路中这种工作方式 很少采用。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一、电流放大系数 1.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和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
2.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和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I C I B
uCE 常数
4.4 双极性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是由三层杂质半导体构成的器件。它有
三个电极,所以又称为半导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等,以 后我们统称为晶体管。常见的晶体管其外形如图示。
大功率达林顿晶体管
晶体管的结构及电路符号
发射结
集电结
c
e
发射极
P 基区 发射区 发射区
+ + N P N
P N
集电区
N P N
c
集电极
②
②. uCE变化对IC的影响很小。在特性曲线上表现为iB
一定而uCE增大时,曲线仅略有上翘(iC略有增大)。 • 原因: 基区宽度调制效应(Early效应) 或简称基调效应 • 由于基调效应很微弱,uCE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IL---光电流或稳流二极管极限电流
ID---暗电流
IB2---单结晶体管中的基极调制电流
IEM---发射极峰值电流
IEB10---双基极单结晶体管中发射极与第一基极间反向电流
IEB20---双基极单结晶体管中发射极向电流
ICM---最大输出平均电流
IFMP---正向脉冲电流
温度每升高10时,增加约一倍。硅管的比锗管的小得多,硅管比锗管受温度的影响要小。
温度对输入特性的影响:温度升高,正向特性将左移。
温度对输出特性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增大。
光电三极管:依据光照的强度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暗电流ICEO:光照时的集电极电流称为暗电流ICEO,它比光电二极管的暗电流约大两倍;温度每升高25,ICEO上升约10倍。
Cjo---零偏压结电容
Cjo/Cjn---结电容变化
Cs---管壳电容或封装电容
Ct---总电容
CTV---电压温度系数。在测试电流下,稳定电压的相对变化与环境温度的绝对变化之比
CTC---电容温度系数
Cvn---标称电容
IF---正向直流电流(正向测试电流)。锗检波二极管在规定的正向电压VF下,通过极间的电流;硅整流管、硅堆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正弦半波中允许连续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平均值),硅开关二极管在额定功率下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直流电流;测稳压二极管正向电参数时给定的电流
RE---外接发射极电阻(外电路参数)
RB---外接基极电阻(外电路参数)
Rc ---外接集电极电阻(外电路参数)
RBE---外接基极-发射极间电阻(外电路参数)
RL---负载电阻(外电路参数)
RG---信号源内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 β= IB
为导出β与α的关系,把IB=IE-IC代入上式,可得
IC IC I E α β= = = I E − IC 1 − IC I E 1 − α
前言 8
11-1, 4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特 性
Ⅰ为线性工作区, 发射结处于正偏, 集电结处于反偏; Ⅱ为饱和区,发 射结和集电结均处 于正偏; Ⅲ为截止区,发 射结和集电结都为 反偏。
• 1基本结构 • 2放大作用 • 3晶体管内 载流子的传 输及电流放 大系数 • 4晶体管的 输入和输出 特性
前言 4
11-1, 2放大作用
• 晶体管具有放大作用 是由于:
– (1)基区宽度很小,即 从发射区注入到基区 的载流子绝大部分可 到达集电区; – (2)发射结正偏,不仅 使结电阻很小,而且 基区中存在着大量由 发射区注入的少数载 流子; – (3)集电结反偏,结电 阻很大。
γ=
∗
nE
α = γβ α
∗
∗
JE
=
nE
J nE + J pE
=
1 + J pE J nE
J β = nC J nE
α = γβ ∗α ∗ =
前言
J α = C J nE
∗
α = γβ α M
∗ ∗
7
J nE J nC J C J i i = C J E J nE J nC J E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前言 20
某些图形的 电阻公式
前言
21
11-1,晶体管的小信号等效电路
前言
22
11-2,双极晶体管频率、功率特性
• 1,频率特性
– 几个主要的高频参数:截止频率、特征频率、 高频功率增益和最高振荡频率等
• 2,功率特性
前言
23
11-2,频率、功率特性-截止频率
• 曲线1表示共基极电流放 大系数。随频率的变化, 曲线2表示共发射极电流 放大系数β随频率的变化。 • 截止频率:当电流放大系 数下降到低频值的(即 0.707)时的频率 • 特征频率:β值降到l(0dB) 时的频率
1n
1n
1n
BVCER
BVCES
前言
19
11-1,四,基极电阻
• 由于基区很薄,基区存在 一定的电阻rb,在多子流 过基区时会产生压降,它 对晶体管的特性有影响, 如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放大、频率特性变差和基 极电阻引起的噪声等。
R□b1d e R□b 2 d eb R□b 2 d Mb Rc rb = + + + 12le 2le 12le d Mb le
前言 12
*短路电流放大系数
γ=
• 1.发射效率 • 2.基区输运系数 • 3.集电区倍增因子 • 4.雪崩倍增因子
∗
1+
ρeWb ρb Lpe
2
1
γ =
1 R 1+ e R□b
1W β = 1− b 2 Lnb
α ∗ = 1 + q 2 ni2 µ nc µ pc ρ c2
前言 5
11-1, 3.晶体管内载流子的传输及电流放
大系数
前言
6
*直流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
直流共基极电流放大系数的 定义为
IC α= IB
按照图3-4所示的输运过程,α由以下三个因子组成: 式中γ称为发射效率,也称注射比,它表示 注入到基区的电子电流与发射极总电流之比, β*称为基区输运系数 ,α*称为集电区倍增因 子 J J 1
前言 25
α = 20 lg α (dB ) β = 20 lg β (dB)
前言 24
τc
11-2,频率、功率特性- 特征频率fT
1 = 2π (τ e' + τ b + τ d + τ c + mτ b ) fT χ Wb2 = 2π re ( CDe + CTc ) + + m + rcs CTc λ Dnb 2υm
1 2
α ∗M = 1 • 短路电流放大系数总公式: ρ eWb Wb2 α = 1− − 2 ρ b Lpe 2 Lnb
ρ eWb Wb2 =1−α = + 2 β ρ b Lpe 2 Lnb
1
前言 13
提高电流放大倍数的措施
短路电流放大系数总公式
α = γβ α M
∗ ∗
ρ eWb Wb2 − 2 α = 1− ρ b Lpe 2 Lnb
−1
2
前言
16
11-1,三,反向电流和击穿电压
• 1. ICB0:当发射极 开路时,集电极-基 极的反向电流定义 为ICB0 。 • 2.IEB0 • 3.ICE0 • 4. VEB(fl)
前言
I CB 0
0 qDnb n 0 qD pc pnc pb = A (1 − γ ) + Wb L pc
前言
11
*理论分析
0 Dnb n 0 D pe pne qVE pb Je ≃ − q + (e W L pe b kT
− 1)
kT
Jc = −
qDnb n0 pb Wb
eqVE (
kT
− 1) −
0 qDpc pnc
Lpc
(
eqVC
−1
)
以上二式即为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直流 伏安特性,它是均匀基区晶体管的基本 方程。
前言 18
11-1,三,反向电流和击穿电压
• 击穿电压:BVCE0、 BVCER、BVCEX、 BVCES
BVCEX
( Rb + rb ) I CB 0 = BVCB 0 1 − VBB + VJ ( Rb + rb ) I CB 0 = BVCB 0 1 − VJ rb I CB 0 = BVCB 0 1 − VJ
• 黄均鼎 汤庭鳌 编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晶体管原理 • 半导体器件电子学(英文版)
•1-1,双极晶体管直流特性
• • • • • 一,晶体管概述 二,直流特性和电流增益 三,反向电流 四,击穿电压 五,基极电阻
前言
3
11-1,一,晶体管概述: 1基本结构
前言
9
11-1,二,晶体管的直流特性和电 流增益
• 以均匀基区为例 • 1,均匀基区晶体管直流特性的理论分析 • 2,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短路电流放大系数
前言
10
*均匀基区晶体管理论分析
在导出伏安特性表达式时作了如下几点假设: (1)发射结和集电结是理想的突变结,即杂质 在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都是均匀分布的; (2)晶体管是一维的,发射结和集电结是平行 平面结,两结的面积相等; (3)外加电场都降落在势垒区,势垒区以外的 半导体材料或电极接触上都没有电场; (4)发射区和集电区的长度比少数载流子的扩 散长度大得多,因此其两端的少数载流子密度 等于其平衡值; (5)势垒区宽度比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小得多, 可忽略势垒区中的复合作用,也就是通过势垒 区前后的电流值不变; (11)注入基区的少数载流子比基区的多数载 流子不少得多,即不考虑大注入效应。
第十一章双极型晶体管原理
• 11-1,双极晶体管直流特性
– – – – – 一,晶体管概述 二,直流特性和电流增益 三,反向电流 四,击穿电压 五,基极电阻
• 11-2,双极晶体管频率、功率特性 • 11-3,双极晶体管噪声、开关特性
前言,
1
第八章双极型晶体管原理
• 参考书:
• 双极型与MOS半导体器件原理
17
11-1,三,反向电流和击穿电压
• 5.BVEB0和BVCB0
– 定义集电极开路时发射极-基极的击穿电压为 BVEB0 – 定义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为 BVCB0
• 6.BVCE0、BVCER、BVCEX、BVCES
– 基极开路,集电极-发射极的击穿电压为 BVCE0; – 基极-发射极短路,集电极-发射极的击穿电 压为BVCES; – 基极-发射极接电阻Rb;集电极-发射极的击 穿电压为BVCER; – 基极-发射极接电阻Rb和反偏电压VBB,集 电极-发射极的击穿电压为BVCEX。
• (2)减小τe,必须减小发射结电阻re及发射结电容, • (3)减小τd,必须减小集电结的势垒宽度Xm,即降低集电区电阻率,但它 又与提高击穿电压有矛盾。 • (4)降低τc,必须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rcs及集电极电容Cc。与提高击穿电 压有矛盾,应兼顾两方面要求。
• 综之,提高fT的主要途径是:减小基区宽度Wb,减小 结面积(发射结及集电结),适当降低集电区电阻率和 厚度。
提高电流放大倍数的措施: 1, 教材P97,中间“根据……接近于1.” 2, 教材P99,中间“为提高……以上,“ 结论:
前言
14
*漂移晶体管
• 扩散结的晶体管 • 基区自建电场 • 电流短路放大倍数的推导结果
前言
15
1 Wb ∗ β = 1− λ Lnb
2
R 1W α = γβ ∗ = 1 + □e [1 − b ] λ Lnb R□b
发射极延迟时间常数 基区渡越时间 集电结势垒区渡越时间 集电极延迟时间常数
要提高特征频率,fT,必须减小四个时间常数,下面分别讨论之。 • (1) 一般四个时间常数以τb为最长,因此减小τb成为提高fT的主要因素。
– (a)降低基区宽度Wb,减小τb关键。采用离子注入工艺,Wb已达亚微米级; (a) Wb τb Wb – (b)提高基区电场因子η,以增大常数λ。η取值3~11,可得最小的τb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