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6、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苏轼,了解其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对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录音机【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

我们惊叹一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二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二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苏轼词二首》教案教案2009-04-11 22:04苏轼词二首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苏轼词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了解怀古词的特点。

2.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欣赏苏词的语言特点,感受婉约与豪放的不同魅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豪放词风格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

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

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

二作者简介关于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

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焦作市第十一中学慕丽丽教学目标: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二、学习目标三、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学生个别读,教师点拨。

四、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从三个方面欣赏:①观眼前之景②写历史之事③抒一己之怀(一)观眼前之景1、齐读上片2、用一个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明确:这个景物属于“骏马西风塞北”之景,而非“杏花春雨江南”之景,正是这锦绣江山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这就是苏轼,他时而徘徊月下,时而漫步雨中,他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

正如余秋雨的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与其说是黄州成就了苏轼,还不如说坎坷磨难成就了苏轼,晚年回顾他的一生,他曾用两句诗概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七、拓展训练拿起你手中的笔,为苏轼写一则颁奖辞八、作业1.背诵《苏轼词二首》2.课外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

九、板书教学反思:1、平时知识积累不够本次优质课大赛,我抽到的篇目是《苏轼词两首》,开始时我暗自庆幸,认为这是一节容易讲的篇目,第一次试讲之后,听课教师反馈,思路老套,没有亮点。

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说课稿《苏轼词两首》是高中的一篇课文,在语文课文上,我们应该怎么样书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说课稿,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1、教材分析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

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

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

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

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在于以定风波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一共选入两首苏轼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

教学侧重也各不相同,我考虑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

”这是孟子有关知人论世的名言。

在必修二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曾经向学生较详细的介绍过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苏轼词》教学设计 1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一、知识储备1、词牌常识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后人还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词。

2、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背景介绍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

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总之,苏轼贬黄州,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漩涡,而不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

他这次受打击,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即使面对挫折也能保持豁达超然的人格魅力,培养正确面对困难与逆境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
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2.5《苏轼词两首》教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2.5《苏轼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④《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化品位作者深厚的情感。

3.感受苏轼的旷达豪迈,培育学生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

4.比较阅读,相识婉约和豪放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感受两种词风的不同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豪壮的景物、英武的人物,深化品尝作者深厚的情感;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词风的魅力。

【教学难点】解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领悟苏轼旷达的胸襟。

【教具打算】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先诵读全词,感知内容;再以奇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豪壮雄伟的景象,扣住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深化地品尝作者深厚的情感;最终比较阅读,体会豪放与婉约的不同词风,进而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词中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动身时难分难舍的苦痛,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孤独。

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雨霖铃》风格迥然不同的词作,这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1.出示投影(词作),老师范背。

2.学生齐读。

(板书课题)三、鉴赏分析1.由题材类别引出鉴赏思路。

由题目“赤壁怀古”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词,通常怀古词的写法,都是作者因眼前的景物,进而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人事,从而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感慨。

(出示投影)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2.观赏“观眼前之景”部分(1)速读上阕,探讨:上阕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眼前之景有什么特点?找出最能反映眼前之景特点的句子并加以鉴赏。

(学生探讨,回答,老师引导)明确:上阕的确写了眼前之景,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词中的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江山如画。

最能反映眼前景物特点的句子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教案

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够分析苏轼词的特点及其情感表达;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苏轼词中的豪放与豁达,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苏轼词的特点;2. 对比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难点:1. 苏轼词中情感的表达;2. 理解苏轼词中的豪放与豁达。

第一章:苏轼简介教学内容: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教学步骤:1. 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2. 学生了解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第二章:《江城子·密州出猎》解析教学内容: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词牌及词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2. 学生分析词牌的特点;3.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豪放情感。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感受豪放情感。

第三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析教学内容: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词牌及词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 学生分析词牌的特点;3.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豁达情感。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意,感受豁达情感。

第四章:对比阅读教学内容:对比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词的情感表达;2. 学生讨论两首词的异同;3. 教师总结苏轼词的特点。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分析苏轼词的特点及其情感表达。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总结苏轼词两首的学习,进行拓展阅读。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优秀教案

下阕:小乔初嫁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笑间_______自信乐观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儒将周瑜所忆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仰慕英雄怀古伤己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对比当中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哀叹自我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古迹赤壁(古战场)(景-壮丽)仰慕英雄古人周瑜英雄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渴望建功立业年岁已老,壮志未酬借古抒怀讨论: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抒发壮志豪情。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风流人物英雄豪杰怀古咏史壮志未酬抒情描壮观之景怀英豪之人抒未酬之豪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写景作业:背诵默写全词。

自然风雨(穿林打叶)“莫听”“何妨”“吟啸”“徐行”超然物外泰然自若潇洒安闲人生风雨晴“谁怕”“任平生”搏击风雨、笑傲人生、泰然处之、无所畏惧、潇洒从容“回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心中无晴雨宠辱偕忘超然物外人生态度旷达洒脱乐观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所表达的生活诗意。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第一课时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在我国古代文人中,有两位文人对后世士子影响颇深,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苏轼,他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为后世历经磨难的知识分子找到了一种别样的人生。

苏轼在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拘泥,参佛而不沉溺;诗文具工,满腹才华;仕途坎坷而不沉沦,以豁达大度的人格魅力抒写了旷达的人生。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两首诗,领略诗人别样的人生。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三、《念奴娇》写作背景四、学生对照注释进行默读。

五、教师引导学生试读。

六、学生集体诵读。

七、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词的下片着重写赤壁之战中作为主帅的周瑜,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

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定风波、水调歌头一、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了解词人苏轼及其作品 3、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4、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二、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2、了解苏轼词的特点和成就 3、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三、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诗歌主旨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读法,讨论法,多媒体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了解苏轼及其作品,赏析《定风波》一、导入同学们,宋人有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的说法。

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对苏轼的为人和才情都有一点的了解了。

如今我们对他的词做深入一点的探讨。

二、苏轼简介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二十一岁中进士。

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二首教学目的了解词的结构特点和感情基调学习写一些欣赏评论文字背诵这两首诗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词歌赋无所不精。

此词是一首悼亡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任密州知州时。

苏轼感于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宦海沉浮,仕途不顺,生活坎坷,倍加怀念亡妻,思念之情刻骨铭心,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二、读解鉴赏1、读背这首词2、读解上片先写思念,分三层。

第一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开篇就将生死永别的沉痛感情倾泻而出。

十年来,生死相隔,两相茫然,令人悲痛,用不着思量,也难忘怀。

第二层:“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退一步假设,即使单方面倾诉,远隔千里,自己的凄凉怎能告知亡妻呢?第三层:“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又放宽条件,忽略生死时空限制,真能会面,拟想那情景已经是苍老难识了。

这里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妻子死后十年的坎坷生活对自己的折磨。

下片继写梦境和梦醒后的苦恼,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层写生死相隔梦中相见。

虽然往昔生活情景依旧,她坐在窗边,对镜梳妆,然而这次相见,却凝咽无语,离愁别绪化作千行热泪滚涌而出。

第二层:“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梦醒后的悲哀。

作者自忖在以后的岁月里,能让他牵肠挂肚的只有那片明月下的小松冈了。

全词在绵绵的哀思中结束,寄托了无尽的怀念之情。

写作上虚实相映,愁思百转,缠绵悱恻。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初步感知 1、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2、朗诵二、解读鉴赏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4、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并运用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豪放派词作的特色和赏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感受其词作中蕴含的旷达豪迈气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苏轼的这两首词,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在两首词中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轼的生平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词作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词作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重点讲解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4.深入探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5.朗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加深学生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这两首词。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写作背景、注释和赏析短片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有趣地学习这两首词。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课堂思考题和小组讨论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苏轼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苏轼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苏轼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词牌及作品特点。

掌握阅读这两首词的技巧和方法,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能够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分析词牌的音韵特色、押韵格式和句式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现美和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领悟“爱国主义”的真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讲述+学生听写导入环节,通过PPT介绍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为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合作阅读+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分小组阅读《江城子》、《东篱乐府》两首词。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交流组内思考结果。

3. 个别讲解+角色扮演抽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苏轼、己亥岁、黄州、横塘等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形式下,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感悟这两首词。

4. 教师点拨+学生主动分享教师点拨学生的阅读、表达方法和技巧,强调学生应该多读、多感、多思。

在学生分享环节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同伴的解读提出疑问或不同看法。

5. 创作模拟+学生写作以课文为蓝本,对比分析《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词牌、押韵及语言风格等特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仿写。

6. 评价汇报+学生检讨评价汇报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赏析。

最后,让学生在反思和自我评价环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尝试改进和进步。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在听写环节中是否能熟练掌握苏轼及其代表作品《江城子》、《东篱乐府》的背景、传世与名气、词牌及作品特点等。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教案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教案

【讲】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一.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

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㈡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咏,合作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人的豁达。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苏轼在逆境中旷达坦荡,无惧困难的胸怀。

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英雄形象的塑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难点: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导学案㈢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1、导入语: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2、学习目标:PPT3、作者简介:PPT4、文体知识:豪放派5、听录音,朗诵诗歌,注意诗歌节奏。

6、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

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7、朗读课文,正字音:见PPT8、赏析探究上片:(1)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

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

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2)思考上阕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乱石、惊涛、雪特点: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作用:①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下片: (6)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多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

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

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

“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

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

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3)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

这种向往在两鬓班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

这里用自潮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

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4)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9、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

(1)《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那些方面?(揣摩讨论)1、描绘壮丽之景。

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2、刻画豪迈之人。

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3、抒发壮志豪情。

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的最后一层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是对豪情壮志的补充。

(2)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学习积累)1、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2、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

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

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10、中心思想: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11、背诵全词。

第二课时定风波1、导入: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2、背景介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通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

这“余独不觉”就是“泰然处之”。

3、诵读课文:(1)听诗歌朗诵,把握节奏。

(2)教师点拨词中的重点字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诗歌。

(3)把握此词的大意:《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

2、具体赏析:小序: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

上片:(1)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2)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莫听”表现作者“超然物外”的情状;“何妨”、“谁怕”表现作者向风雨挑战的精神;“吟啸且徐行”表现作者潇洒安闲、泰然自若的神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轻”体现的是诗人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生轻松。

(4)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表现作者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的心情。

下片:(1)原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2)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体验?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3)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

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

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3、探究思考:(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a、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作者的反应怎样?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这一心中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c、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2)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你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

正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

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

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

”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人生启示: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4、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

“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5、归纳小结:《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一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