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地理部分复习资料(十四)

合集下载

2013地理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3地理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3地理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目录第一讲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 3 1.1 地球与地图 (3)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 (4)第二讲地球的运动 (6)第三讲晨昏线图与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9)第四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 (17)4.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17)4.2大气环流 (18)第五讲气候与天气系统及全球气候变化 (19)5.1 气候 (19)5.2天气系统 (21)5.3全球气候变化 (22)第六讲地球上的水与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2)6.1自然界的水循环 (22)6.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3)6.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4)6.4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5)第七讲地表形态的塑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67.1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26)7.2河流地貌的发育 (28)7.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8)第八讲人口的变化 (30)8.1 人口数量变化 (30)8.2人口的空间变化 (30)8.3 人口的合理容量 (31)第九讲城市及城市化 (32)9.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32)9.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32)9.3 城市化 (33)第十讲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3)10.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3)10.2 农业地域的形成 (34)第十一讲农业及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5)11.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35)11.2 工业区位的选择 (35)11.3 工业地域的形成 (36)11.4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37)第十二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加入中国铁路图)、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3812.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38)12.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39)12.3 中国铁路图 (39)12.4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0)第十三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41)13.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41)13.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43)13.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5)第十四讲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7)1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7)1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48)14.3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49)第十五讲世界地理总论(补充区域定位) (50)第十六讲世界地理(东亚——南亚) (58)第十七讲世界地理(中亚——非洲) (61)第十八讲世界地理(欧洲——北美) (63)第十九讲世界地理(拉美——两极) (67)第二十讲中国地理总论(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资源、经济) (71)第二十一讲中国地理(南方——北方) (79)第二十二讲中国地理(西北——青藏) (83)第二十三讲旅游地理 (85)第二十四讲自然灾害与防治 (88)第二十五讲环境保护 (91)第一讲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1 地球与地图形状一、地球半径赤道二、经线、纬线、经度、纬度1、半球划分:南北半球—0°即赤道,东西半球—20°W,160°E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3、飞行问题一般方向经纬网(同一经线、同一纬线、不同经线)指向标概念三、地图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大小比较(缩放)图例和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2、判读(间距、疏密、形状、示坡线、特殊等高线)3、运用(水系、水文、气候(水热状况、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阴坡、阳坡)、大坝、码头、公路、引水、农业)4、相对高度和海拔、坡度、井的深度相对高度 (n-1)d≤H<(n+1)d坡度 tanα=h/l井的深度 h=a-b(地下潜水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相对高度式中,要求等高距相同,如果等高距不同,就直接在图上读两者取值区间,再交叉相减5、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1)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基线(2)确定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3)在剖面线上标出各点,一一对应到水平基线上,标出各点高程(4)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与地球的圈层结构1.2 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13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2013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一、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 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②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产生原因(华北地区):(1河流径流量小;(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 缓斜平原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 主体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盐碱:水盐运动春秋反盐,夏积盐冬稳定2)、问题⑪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⑫水资源短缺⑬风沙危害---沙尘天气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2013届高考地理考纲与相关知识点背诵

2013届高考地理考纲与相关知识点背诵

2013届高考地理考纲与相关知识点背诵2013届高考地理考纲与相关知识点背诵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考点分析:①宇宙的概念:是一切时间空间的总和,即一切物质的总和。

②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③四级天体系统④地球普通是八颗行星之一,特殊是因为有生命的存在(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一是合适的位置和昼夜长短周期下,出现合适的温度;二是合适的体积和质量,出现大气层;三是炙热地球冷却后形成液态水)。

太阳系:太阳占了总质量的99.8%。

从太阳向外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其中火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金星是逆自转的;木星最大,具有大红斑;土星卫星最多;有美丽光环的是木星、土星、天王和海王星。

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分类分为: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以及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包括: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分析:①太阳辐射(全球太阳辐射递减规律:因为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中国分布规律:青藏最大(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少。

),四川盆地最低(四周高中间低,常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对流,多云雾天气))②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光球层(多黑子—影响地球气候),寒带范围即极昼极夜发生范围;剩下的就是温带范围;所以如果地球变得更倾斜,即黄赤交角变大,即热带范围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变小)(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点分析:共分为六大圈层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地壳⑤地幔⑥地核大气圈:①对流层:低纬度的对流层高度17到18千米,中纬度的对流层高度10到12千米,高纬度的对流层高度8到9千米,所以高纬度最容易到达平流层,航行的最低安全飞行高度在高纬度;同时高纬的臭氧空洞也严重;空气对流为主,多杂质和各类天气现象。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下降0.6°。

成人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成人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沼泽形成的条件(降水、冰雪融水、流域面积补给)河流流量较丰富;(纬度高或海拔高引起)气温低、蒸发弱;产生凌汛、积水(可能);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多冻土或土质黏重,下渗弱等。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降水丰富,多暴雨;土质疏松或地质条件差(如地震造成岩石破碎等);坡度大;植被问题:如天然植被稀少、人为樵采、农垦、放牧、开矿、开山取石等引起的植被破坏等。

影响下渗量的条件降水量和强度:多强度小的降水利于下渗;土质:多疏松土质利于下渗;地形:平缓地形利于下渗;植被:多植被利于下渗水资源(一般是淡水)多少条件分析降水情况:降水量大利于增加水资源;冰川冰雪融水情况:融水利于补充水资源;地表径流情况(河湖、沼泽等情况):水资源的直接来源,直接衡量水资源多少;蒸发、下渗情况:蒸发下渗越多,水资源越少;植被等影响的涵养水源能力的情况:涵养能力越强,水资源情况(包括水量和水质)越好;人口量、经济发展需求量、工业生产和类型、农业生产情况的耗水情况:耗水量越大,水资源越短缺;利用技术越低、浪费越大,水资源越短缺;水利工程情况:调畜水资源。

河流开发方向条件分析1、航运有利条件:水量大,流量变化平稳;地势平缓,河道开阔,流速慢;含沙量小,结冰期短;流域面积广,腹地广;沿线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商品经济发达等社会经济条件2、水能(水电)开发有利条件:河流水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距离消费市场近、市场广阔。

农作物品质优良条件分析热量条件引起的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有利于产生糖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累积水源充足;热量条件引起的病虫害少;土壤肥沃或使用有机肥,化肥使用量少;农药使用量少;开发时间晚或人口稀少,环境污染少;题中信息提到的农产品所需要的条件……地理位置特点描述1、纬度位置:①处于南、北半球情况;②分布于低、中、高纬的特点;③纬度(或热量带)跨度的大小2、经度位置:东、西半球分布情况3、海陆位置:①是否临海、(什么方位)临什么海、海岸线长短及曲折情况;②是否内陆、内陆相邻地区或国家情况4、相对位置:与重要地理事物的相邻情况;5、可能还需要描述的:经济:邻近什么重要的经济区,或与重要经济区的方位关系交通:邻近哪些重要交通线或处于哪些重要的交通枢纽政治位置:是否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如首都、省会、宗教活动汇集地等)地形特点描述:1、地势特点:(方位)高、(方位)低,地势起伏大小;2、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以什么地形为主;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位置;3、海岸线情况:海岸线平直还是曲折(有则说,无则不说);4、特殊地貌类形:喀斯特点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情况(有则说,无则不说)。

地理成考复习资料

地理成考复习资料

地理成考复习资料1.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2.随着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观测的尺度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3.天体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慧星以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4.天体系统的各个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恒星世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5.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是一颗恒星,月球是一颗卫星。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

7.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是总星系。

8.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⑴地球拥有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宇宙环境(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太阳很稳定)⑵地球自身条件优越: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存在的气温(表面平均气温为15℃)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中的引力并形成适于生命存在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9.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10.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1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13.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4.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15.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影响降水量的多少);②对地球电离层有影响(会使无线短波通讯发生中断);③对地球磁场有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17.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方是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

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汇总1、地球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根据一年中太阳最高位置的方向,在建房时,从采光最好出发,门窗的朝向应是(北)2、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3、我国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旱涝灾害)4、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企业的重要基地)5、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约旦)6、当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淡水总量的0.3%)7、欧洲的海港(利物浦,马赛,汉堡,鹿特丹)8、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是因为(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9、由于修建水库而引起的生态平衡问题,可能是(土壤盐碱化)10、有关岩石圈(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称为岩石圈)成考地理复习技巧“历史、地理综合”科是报考高中起点本科文科类专业考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该学科总分150分,其中地理占75分。

相关辅导老师介绍,考生复习地理时不能只背教材上的文字,还要注意识图,用地图形象记忆地理知识。

“这里是金门,这里是钓鱼岛这些岛屿很小,但位置要记清楚。

”在一节成考辅导课上,一位地理老师指着挂在黑板上的地图,有意放慢讲解语速。

课堂上的考生则在课本的地图上勾画着标记。

这位老师说,地理、历史虽然放在一起考,又都是典型的文科课程,但在复习方法上有区别。

考生复习地理时不能只是背条目,要在脑海中有空间概念。

此外,地理在某些知识点上还涉及理科和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和历史、政治方面的知识也存在交叉,需要考生理解性记忆,不能死记硬背。

这些理解的过程常常需要通过图例来形象掌握。

在复习地理时,考生要学会看懂地图及图表等,用图归纳总结地理的规律、特点,并用图强化记忆。

成考大纲对地理学科的具体能力要求有8条,如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能理解我国地理的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政治措施等。

2013年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4 城市与城市化(教师版)

2013年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4 城市与城市化(教师版)

2013年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4 城市与城市化(教师版)【自主梳理归纳】一、城市地域形态主要成都市重庆市兰州宜昌【注意提示】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科技、文化、旅游业的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地域沿高速公路,向环境优美的方向不断扩张,因此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1)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

(2)主要类型: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注意提示】1.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的空间结构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可以用下面框图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中心位置?中心商务区就是城市中心位置,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一般位于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市中心,但在有些城市例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又如多核心模式的城市,其中心商务区就不位于市中心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商务区是商业核心地区。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城市中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3.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

(2)社会因素收入导致的分化;知名度或宗教(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4)发展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完整word)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完整word)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精华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逻辑联系:人口增长过程及地区差异数量变化:人口增长人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口的人口的变化合理人口迁移过程容量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2.在农业文明之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农业文明的出现,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人口增长仍是缓慢;产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3.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4. 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5.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如:俄罗斯,德国,日本。

6.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①政治上的独立②民族经济的发展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④人口死亡率下降。

7.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8.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高低死亡率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土著居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9.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度阶段;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10.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12.国际人口迁移特点:人口二战前二战后迁移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美洲↓迁移欧洲→美洲→大洋洲路线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因灾害和战争引起的迁移迁移集团性、大批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特点移民为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13 .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建国后到古代80 年代中80 年代中期以后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流量增大,流向由迁移有组织、有永嘉之乱、安史之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特点计划进行靖康之难出现三次人口海迁移南迁高潮14.人口迁移作用: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人高考高起点其他复习资料地理篇

成人高考高起点其他复习资料地理篇

成人高考高起点其他复习资料地理篇成人高考高起点其他复习资料地理篇只要是提升自我的事情,我们都应该走在前头,2023年成人高考备考正在火热进行中,你要抓紧,不要被落下哦。

小编总结了2023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其他复习资料汇总地理篇,快跟小编一起来学习!成人高考复习资料汇总地理篇:气候1.气温和温度带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

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

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

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

反之则短。

2.降水和干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

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

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

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

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2013年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本科《历史地理综合》试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本科《历史地理综合》试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成人高考高中起点升本科《历史地理综合》试卷及详解选择题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武王伐纣”推翻的王朝是()。

A.夏B.商C.周D.秦【答案】B【解析】商朝末期,国王商纣王治国“无道”,遭到周武王的讨伐,武王联合周边多种军事力量,打败了商纣王,推翻了商朝。

这里武王是周武王,所伐之“纣”是商纣王。

2.南朝思想家范缜在所著《神灭论》中()。

A.反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说B.主张“人死不为鬼”,反对有鬼论C.抨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D.批驳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答案】D【解析】南北朝时期佛教非常盛行,而佛教主张人死可以再生、主张六世轮回。

范缜坚决反对、批判佛教,因此著《神灭论》,有力地斥责了魏晋时期盛行的宗教佛学思想。

他主张人死后形体不存在了,人的精神也就自然消失了,因此他提出“形神不可分离,形在神存、形亡神灭”的观点。

3.科举制始创于隋代,而在科举考试中实行八股取士始于()。

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答案】C【解析】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明清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科举考试变得更加严格。

明朝开始创立了八股文,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

清朝时期继续沿袭明朝的科举制度,进一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4.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外,另设宣政院管理()。

A.行政事务B.军事事务C.监察事务D.宗教事务【答案】D【解析】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众多,信仰各异,因此,对于民族和宗教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为此,忽必烈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民族和宗教事务。

5.16世纪中叶,明朝将领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XX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分享

XX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分享

XX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提供成人高考是许多考生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要在成人高考中发挥得更加出色,复习好地理相关知识点尤为重要。

那么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提供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的成人高考地理复习资料提供,希望大家喜欢。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跨越长江干流的铁路线,自西向东(成昆,焦柳,京广,京沪)3、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4、(苏伊士运河和大高加索山脉)是大洲之间的分界线5、(渭河平原,宁夏平原,吐鲁番盆地)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6、(核能)既属新能源,又属非可再生能源7、世界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地区和国家是(非洲,拉丁美洲,中东)8、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德国鲁尔区)9、在北纬(50-70)的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地区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0、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楹块相撞,形成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11、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大陆上)1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在南极洲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核爆炸)13、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有(改变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开展农业技术,努力提高产量)14、造成我国东部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东西圤向的山脉的阻挡)15、即属东半球又属西半球的时区(东十一区)一定要保持题量训练进入4月后,许多学校根本上都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了。

梁振锋认为,在接下来的第二轮、第三轮复习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实根底知识,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运用,搭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形成地理思维、知识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还是要保持一定题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复习的效率。

梁振锋认为,通过做题,考生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对近年高考真题的研究,还可以熟悉高考命题思路。

但需要注意的是,做题不能盲目,而应该有选择性地挑选比拟有典型性的题目进行训练,并且结合课本对这些典型题目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14

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14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高考目标定位】【考纲知识梳理】【要点名师讲解】【例题】至2020年,中国将增建多座核电站。

目前浙江三门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广东阳江核电站和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站等工程正全面展开,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在图示区域建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或目的是(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问题2.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张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C.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解析】1选B,2选C。

第1题,图示的核电站都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里能源供应紧张,建核电站的目的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第2题,建核电站属于开发利用新能源,而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是节约型社会所倡导的。

【感悟高考真题】2.(2009·山东文综)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

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解析】以热点区域——环渤海地区入手,主要考查环渤海地区资源、能源利用的特点、成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准确理解注释内容和分析表中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的各要素数值可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成人高考高升本地理部分复习资料(十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区
为摆脱我国农业困境,今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生产潜力大,有建设商品农业基地的良好条件
(西电东输北线)工程与内蒙古自治区关系密切。

人类与环境(始终是相互储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目前,青藏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的自然因素是(海陆分布)
既分布在大陆东部,又分布于大陆西部,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
非洲(赤道横穿大陆中部,全洲有四分之三的地区位于热带)
英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能源自给自足)
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从农业的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3%)
我国目前缺水的三大流域是(黄河,海河,淮河)
影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生产力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分条件)
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铁路(京广线经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我国以生产长绒棉著称的地区是(新疆南部)
最近,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处发现了丰富的石油
符合在新的原料,燃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的布局原则(贡国的阿伯丁)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泉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
在1:1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图上,东西最大距离和南北最大距离分别约为(50厘米,55厘米)
2004年的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东二区)举行,假定某场比赛在2004年6月30日19时开始,你在北京(东八区)保时能看到(2004年7月1日1时)
某地点以南有极尽昼,以东进入西半球,此点座标是(南纬66.5,东经160)
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73e附近的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6.22-9.23这段时间内,香港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低-高-低)
我国(连同2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在内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
(1月和7月)南北半球的气温都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引自:/article-4975-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