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菌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护理部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监督、指导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基本原则1. 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2. 抗菌药物使用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因素综合判断,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等,避免无指征用药、滥用、超范围使用。
4. 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药物代谢特点等因素调整剂量。
5. 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 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医院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三、管理制度1.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 开展抗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3.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制度,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反馈。
4.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点评制度,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点评、分析和整改。
5.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奖惩制度,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6.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7.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应急预案,应对抗菌药物耐药、不良反应等突发事件。
四、责任追究1. 医务人员违反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暂停执业资格等处分。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单环类 曲南抗菌谱为革兰阴性菌,对阳性菌无效,不适合社区感染。对铜绿假单孢菌的作用低于头孢他定,与庆大霉素相近;对于质粒传导的β内酰胺酶本品较三代头孢菌素稳定,建议用于对β内酰胺类过敏的阴性菌感染患者。 意事项: 品对肝脏毒性不大,但对肝功能已受损的患者应观察其动态变化。2、本品与头孢西丁在体外与体内起拮抗作用。
外毒素是一种蛋白质,由活菌产生,具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引起特殊病变。大部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生成。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奈瑟氏球菌等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 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
思考题:
抗菌素的作用机理? 革兰氏染色? 外毒素,内毒素? 1—4代头孢菌素的作用范围? 氨曲南的适应症? 硝基咪唑类使用禁忌症?
添加标题
磺胺类 磺胺嘧啶,增效联磺片
01
添加标题
硝基呋喃类 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02
添加标题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 金霉素
03
添加标题
酰胺醇类 氯霉素
04
添加标题
抗结核类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05
添加标题
抗真菌类 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06
肛肠科常见的感染 痔疮等疾病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变形杆菌。肛周脓肿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霉菌。肛瘘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霉菌。 肛肠疾病肛周菌群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改变,手术后菌群和菌量都发生了变化,此与切口感染有一定关系。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四代头孢注射剂
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匹罗(Cefpirome)
基本特点
抗GPC效能≥一代。抗GNB效能≥三代。 穿透菌膜作用快,可通过血脑屏障。 对β-内酰胺酶稳定,包括染色体诱导酶。 对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高。 肺内浓度36%血浓度,气管粘膜浓度 56%血浓度。 主要用于多重耐药菌和免疫缺陷者感染。
基本特点
抗GPC作用与青霉素相同,但对链球菌作 用稍差。 对变形、沙门、大肠等GNB肠杆菌作用 良好。
广谱羧基、磺基青霉素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苄茚西林 (Carindacillin) 卡非西林 (Carfecillin) 替卡西林 (Ticarcillin) 磺苄西林 (Sulbenicillin)
基本特点
对产酶金葡菌良好作用,其他稍差于青 霉素。 常用药物为苯唑西林和氯唑西林。 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MRSA)和 表葡菌(MRSE)是极端危险而难治的 细菌。
4、广谱青霉素
广谱氨基青霉素
氨苄西林 匹氨西林 酞氨西林 巴氨西林 海他西林 依匹西林 阿莫西林 (Ampicillin) (Pivampicillin) (Talampicillin) (Bacampicillin) (Hetacillin) (Epicillin) (Amoxicillin)
二代头孢口服剂 头孢呋辛酯 (Cefuroxime) 氯碳头孢(Loracarbef) 头孢克洛(Cefaclor) 头孢普罗(Cefprozil)
基本特点
抗GPC较好,但不>一代。 抗GNB较好,但不>三代。 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 肾毒性较小。 可部分通过血脑屏障。 头孢克罗对流感嗜血杆菌作用极好。
基本特点
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 杀菌迅速。 抗菌谱广,但抗GNB优 于GPC。 对TB、支原体、衣原体、 军团菌、MRSA等也有 效。 口服吸收快,半衰期长, 体内分布广,易渗入细 胞中。 蛋白结合率低。 耐药性产生快,彼此 交叉耐药。 易致失眠、光敏、胃 肠、神经反应,影响 骨骼发育,有潜在致 畸作用。 降低茶碱清除率,使 血茶碱浓度升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菌药物选择合理性:评估是否根据具体病原体的特征和抗菌谱选择了适当的抗菌药物。
这包括考虑病原体的敏感性、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局部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患者特定的因素。
2. 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是否用于正确的适应证。
抗菌药物应仅在经临床判断或实验室检测证实存在感染或合理怀疑感染的情况下使用,而不是用于预防或无必要的情况。
3.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否根据具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感染类型和患者特点进行了合理调整。
剂量应足够高以达到疗效,疗程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4.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点合理性:评估抗菌药物是否在合适的时间点开始使用。
应尽量避免无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根据具体情况尽早开始治疗,并在临床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停止使用。
5. 抗菌药物使用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标,例如病原体的根除、炎症的缓解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
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
合理性,从而促进合理使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耐药的风险。
抗菌素分级管理大全2023年版
抗菌素分级管理大全2023年版目录1. 引言2. 抗菌素分级管理原则3. 抗菌素分类及管理细则- 3.1 一类抗菌素- 3.2 二类抗菌素- 3.3 三类抗菌素- 3.4 四类抗菌素4. 抗菌素分级管理流程5. 抗菌素使用指南6. 总结1. 引言抗菌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合理使用和管理对于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抗菌素的使用,我们制定了抗菌素分级管理大全2023年版,旨在提供明确的管理原则和分类细则,以便医务人员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素。
2. 抗菌素分级管理原则- 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抗菌素的特性、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提高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意识;- 抗菌素的选择应基于细菌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特征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抗菌素的使用应遵循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相关法规,禁止滥用和过度使用;-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抗菌素使用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管理。
3. 抗菌素分类及管理细则3.1 一类抗菌素一类抗菌素是广谱的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常见细菌感染。
其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线选择:对于常见的感染,首选一类抗菌素;- 使用限制:应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2 二类抗菌素二类抗菌素是较强效的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复杂或耐药细菌感染。
其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适应症扩大:对于复杂感染或耐药细菌感染,可考虑二类抗菌素;- 临床监测:使用二类抗菌素需密切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3.3 三类抗菌素三类抗菌素是高效的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严重、危急或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其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严格限制:三类抗菌素仅在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时使用;- 临床评估:使用三类抗菌素应进行严格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3.4 四类抗菌素四类抗菌素是最后一线的抗菌药物,适用于治疗极其严重或无其他治疗选择的细菌感染。
其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临床审查:四类抗菌素的使用需经过临床专家审查和批准;- 严格控制:使用四类抗菌素应建立严格的使用审批和监测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措施及策略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措施及策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措施及策略:抗菌药物是人类在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给公共卫生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和策略。
1.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和管理:为了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可以建立或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机制和管理体系。
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和监测系统,并进行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
2. 提高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医务人员是决定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需要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了解。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抗菌药物的特点、应用原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策略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方法等。
3. 实施细菌感染控制措施:细菌感染控制是预防和减少细菌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完善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系统,包括严格遵守手卫生、清洁消毒、正确使用抗生素、加强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等措施,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4. 开展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耐药性发展趋势、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等。
这样的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和预防耐药性的发展。
5. 趋势化研究和创新药物开发: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资源进行创新。
通过研究不同细菌的耐药机制和演化趋势,可以制定更加精确的抗菌剂治疗方案,并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对抗耐药菌株。
此外,还可以鼓励研究开发替代疗法,如免疫疗法和细菌病毒学等。
6. 强化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细菌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来解决。
抗菌素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素应用指导原则抗菌素是治疗感染病的重要药物,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减少感染并发症。
但是过度使用抗菌素会导致菌种的抗药性增强、细菌片段的产生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就是一些抗菌素应用的指导原则。
1. 严格遵循抗菌素的适应症:不同的菌类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应选择适当的药物。
同时,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反之则不应该滥用抗菌素。
2. 注意抗菌素的药效:应选取广谱抗菌素还是窄谱抗菌素,取决于感染症状的具体表现。
广谱抗菌素可以杀死多种病原体,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尽力避免滥用,同时合理使用窄谱抗菌素。
3. 限制抗菌素的使用频次和时长:抗菌素的使用时间应该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和疗程标准。
疗程中应根据病情检测和评估治疗效果,定期调整治疗方案。
4. 重视抗生素联用:联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菌素的耐药性更强,降低疗效。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时,应仔细选择,并严维护每个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条件,仅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联用。
5. 合理选择抗菌素途径:抗菌素的使用方法有外用、口服、注射、滴注等多种方式。
用途方便、更能保护肠道内的有益菌形似更加重要,应尽可能地采用口服治疗。
在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妥善保管各种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同时,也要学习和掌握抗菌素的药理学知识和患者的个人情况,比如药物过敏、肝损伤等患者需要在使用时进行特殊的注意事项。
总之,抗菌素是一种强有力的药物,应该仔细考虑,并仅在必要时才使用。
抗菌素应用指导原则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参考。
医疗卫生人员应注意药品管理和患者安全保护,全面加强抗菌素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安全护航。
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引言抗菌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了抗菌素耐药性的问题加剧。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素并有效地管理其使用,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素分级使用原则1. 根据临床需要,将抗菌素分为不同的等级。
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线药物:适用于常见且易感染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 二线药物:适用于少数特殊情况下的感染,或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使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抗菌作用,但毒副作用较高。
- 三线药物:适用于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或对其他抗菌素耐药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抗菌作用和高毒副作用。
2. 合理使用抗菌素。
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菌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病原菌易感的药物,避免无效治疗。
- 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 严格掌握使用时机和使用时长,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
- 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菌素,除非确实需要。
抗菌素分级管理原则1. 建立全面的抗菌素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明确医务人员在抗菌素使用中的职责和义务。
2. 提供医务人员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抗菌素使用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素。
3. 引入严格的使用监测和审查机制。
建立抗菌素使用的统计和监测系统,定期对抗菌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查,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4. 加强科学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向患者和公众宣传抗菌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防止抗菌素滥用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的意识水平。
5. 加强合作与沟通。
医务部门、药学部门和微生物学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制订抗菌素管理的策略和方案,确保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结论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的制定是为了减少抗菌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提高抗菌素使用的效果。
合理使用抗菌素
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 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 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 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 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 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1 、分析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对因下 药) (1)掌握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如青霉素G
(2)熟悉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变迁情况
青霉素G对耐药金葡菌无效; 溶血性链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大肠杆菌 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巳达60%以上; 在我国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巳达到 60%,而国外在5%以下。
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巳达 60% 以上; 在我国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巳达到 60%,而国外在5%以下。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 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 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 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 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 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 少数情况.
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
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 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 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 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 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 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 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 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 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 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 耳。
正确设定剂量和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1、要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的指征,如果是病毒感染,则不能用抗生素。
当然有些情况除外,如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用药。
2、要确定感染的类型,明确感染的病原菌,以及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和药物特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3、抗菌素已采用降阶梯的治疗方案,即当病原菌不明时,先采取广谱的强效抗生素,尽可能覆盖可能的病原体。
待诊断明确后,再根据药敏试验换成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4、尽量缩短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以免增加耐药菌株的发生率,还可控制医疗费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菌类药物合理的应用
前言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按其来源分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抗菌素三类。
抗生素(antibiotics):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为了生存竞争,产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如: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semisynthetic antibiotics):以微生物生物合成为基础,对其结构改造获得的新的合成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二甲氨四环素、利福平。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完全由人工合成,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药物是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临床应用广泛,而在国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易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一旦产生了耐药性,将会难以控制感染,对治疗造成极大的困扰,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的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而不正确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0 -内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大环内脂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量大,面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联合用药日趋增多,预防用药日趋广泛。
因此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性仍然逐年增加。
这些问题的发生,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用都有重要关系。
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绝没有一个固定方案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套用。
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及进取得抗感染疗效关键。
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
1.抗菌药物发展简史1929年,弗来明(Alexander 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O年,弗劳雷(Florey and Chain)分离提纯青霉素成功,开创了抗生素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监测制度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监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目的为规范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医疗机构、科室及临床科研人员在医疗、科研、药学等领域中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第三条定义1.抗菌药物:指能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包含抗菌素、抗生素等。
2.合理使用:指依据患者病情、细菌感染类型、药物特点等综合因素,科学、准确、有效地选用抗菌药物,合理确定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
第二章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第四条用药决策1.临床用药需事先经由多学科的讨论和评估,由药师参加抗菌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的订立。
2.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必需按规定填写病历并注明使用原因、估计疗程和用药剂量等信息。
3.出于临床需要,药师可向医生供应关于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建议。
第五条用药审核1.院内设立药学专业审核部门,对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审核,并对未按规定填写抗菌药物处方的医生进行警示或教育。
2.药学专业审核部门应与医疗、感染掌控等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过程中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
3.对于频繁使用或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药学专业审核部门应进行重点监管,必需时提出提示、警示或限制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
第六条抗菌药物质量掌控1.医院应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掌控管理制度。
2.对于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使用、配制、配送等环节,医院应订立认真的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
第七条用药培训和知识宣传1.医院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意识和素养。
2.医院应定期发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耐药监测结果,向广阔医务人员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
第三章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价第八条监测指标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监测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比例、耐药菌株的分布等指标,定期报告相关部门。
抗菌素合理使用
02
01
03
1950年,四环素的发现,为 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更多选
择。
1960年,庆大霉素的出现, 为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提供了有效药物。
04
05
1970年以后,随着抗生素的 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逐渐
凸显。
抗菌素的应用领域
医疗领域
农业领域
食品工业
环境卫生
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性疾病,如肺炎、尿路
对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感 染,应选择静脉注射给药的抗菌素, 并考虑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
中度感染
对于中度感染,可选择肌内注射或静 脉注射给药的抗菌素,以确保药物在 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避免抗菌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无指征用药
预防用药
联合用药
避免无明确感染指征的情况 下使用抗菌素,如普通感冒、 病毒性腹泻等。
对于细菌感染,应根据病原菌种类 选择敏感的抗菌素。在未明确病原 菌种类时,可根据感染部位和常见 致病菌种类选择抗菌素。
真菌感染
对于真菌感染,应选择抗真菌药物 进行治疗,避免使用抗菌素。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抗菌素
轻度感染
严重感染
对于轻度感染,可选择口服给药的抗 菌素,以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治疗成 本。
提高患者对抗菌素的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抗菌素的适 应症、不良反应以及滥用抗菌素的危害 。
VS
规范药品销售和使用
加强药品销售的管理,禁止药店随意出售 抗菌类药物,确保患者只能凭医生处方购 买和使用抗菌素。
05 抗菌素合理使用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医院抗菌素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结词
该案例通过对某医院抗菌素使用情况的调查 ,分析了抗菌素使用量、使用方式、使用效 果等方面,提出了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建议。
合理应用抗菌素PPT课件
尿路感染
单纯性80%以上为大肠埃希氏菌 呋喃妥因,磷霉素,一代头孢,SMZCO,氟喹诺酮类-耐药已达50%以上复杂性仍以大肠埃希氏菌多见,30%-50%,也可为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基糖甙类,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院内获得者可为葡萄球菌属、念球菌属等 一、二代头孢,氟康唑疗程:急性下尿路感染初发 口服 3-5天 急性肾盂肾炎伴全身症状 注射 2-4周 反复发作4-6周
社区获得性肺炎
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留取痰标本,严重者同时留取血培养标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军属病原体也常见,有肺部疾患者,病原菌可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葡菌。一代、二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环内酯类三代头孢±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殆苏佳柬晃刀嫩移递审禽仇抱悼殿湖唾悄爹方鼎馆瞪漆嵌染食次疡姆傀侍合理应用抗菌素合理应用抗菌素
杀菌/抑菌耐药性毒副反应菌群失调变态反应研发昂贵
铂彼罐监曹踏唐桌绝卷绣擂寥丸群蝴唤渠畴侣肛枯隋果另飞吵祭膛办赵察合理应用抗菌素合理应用抗菌素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大体可分为:(1)副作用,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2)毒性反应,如广谱抗菌药物酮康唑及其制剂引起肝损害及其它器官损害;(3)后遗反应,多数的不可逆器官性损害,如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4)过敏反应或超过敏反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5)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红霉素和茶碱同时使用,引起茶碱血浓度过高,甚至中毒;(6)二重感染,长期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菌群失调。
抗菌素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抗菌素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但由于不当使用和滥用的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素并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制定一套严格的抗菌素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目的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内抗菌素的应用,确保抗菌素的使用合理、适宜,并减少抗菌素耐药性的风险。
3. 分级管理制度3.1 抗菌素分类根据抗菌素的药理学特点和应用范围,将抗菌素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管理和使用。
3.2 抗菌素使用的分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特点,将抗菌素使用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3.2.1 一线抗菌素一线抗菌素适用于多数常见的细菌感染,并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耐药性风险。
3.2.2 二线抗菌素二线抗菌素适用于治疗部分细菌感染,通常在一线抗菌素治疗无效或存在耐药菌株时使用。
3.2.3 三线抗菌素三线抗菌素适用于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但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以避免滥用和增加耐药性风险。
3.3 抗菌素使用的审批制度医疗机构应设立抗菌素使用审批制度,对三线抗菌素的使用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确保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4 抗菌素使用的监测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素使用的监测与反馈机制,定期分析和评估抗菌素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并向临床医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4. 职责与义务4.1 医疗机构的职责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抗菌素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义务,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菌素的意识和能力。
4.2 医务人员的职责医务人员应按照抗菌素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素,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解释治疗方案。
5. 结论抗菌素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是合理使用抗菌素和减少耐药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医疗机构应积极引导和推行该制度,并加强监测和反馈机制,以提高抗菌素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
以上为抗菌素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将根据实际情况在后续进行制定和完善。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培训1.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水平,使其充分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耐药性等知识。
2. 加强抗菌药物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1. 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 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不同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进行限制使用。
三、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1.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2. 定期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四、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监管1. 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处罚,对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处分。
2. 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对违规生产抗菌药物的企业进行处罚,保障抗菌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五、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1. 加强公众合理用药教育,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加强公众用药咨询,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帮助公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六、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奖励机制1.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奖励机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院和医务人员进行奖励,鼓励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考核制度,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纳入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措施,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理使用抗菌素: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特点和药物的谱效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不宜滥用抗菌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以免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2. 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包括适当剂量、合理疗程和适当的给药方式等。
适当剂量是指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剂量,保证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合理疗程是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使用时长。
适当的给药方式包括口服、静脉注射或其他途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3.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使用抗菌素之前,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
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4. 药物联合应用:在一些复杂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时,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以增加疗效或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但联合应用也需要谨慎,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5. 临床监测: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以评估疗效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种类。
总之,抗菌素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科学依据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4/21/2024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第9页
一、使用抗菌素适应症。 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试
验室检验结果,初步诊疗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 经病原检验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抗菌药品;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 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及个别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亦有指征应 用抗菌药品。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证据,诊疗不 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 抗菌药品。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预防用药指征
1.体温>38℃
2.周围血像WBC>12×109/L, N>80%
3.呼吸道分泌物显著增加(喉头痰 鸣)
4.有多器官功效衰竭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心肺复苏后
中性粒细胞<1×109/L
1.与急性传染病有亲密接触史。
2.进行导尿、安装人工起搏器、病
灶活检等侵入性操作
第12页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大环内酯类
❖ 红霉素 ❖ 地红霉素 ❖ 螺旋霉素 ❖ 克拉霉素 ❖ 罗红霉素 ❖ 阿奇霉素 ❖ 氟红霉素
第一代
第二代:
对酸更稳定,更长t1/2
第19页
喹诺酮类
❖ 第一代:萘啶酸
第二代:吡哌酸
❖ 第三代:诺氟沙星(氟哌酸) 依诺沙星(氟啶酸) 洛美沙星 诺氟沙星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 沙星(可乐必妥) 曲伐沙星 司帕沙星
❖ 氟胞嘧啶
4/21/2024 ❖ 卡泊芬净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第23页
《抗菌素合理应用》课件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合理使用抗菌素对于控制感染的传播、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以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抗菌素滥用的危害
抗菌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增加,使原本能够治疗的细菌变得难以对抗, 并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成本。
抗菌素耐药性的形成
抗菌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素的抵抗能力。它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水平基因转移和选择压力等因素导 致。
抗菌素的分类
抗菌素可根据其化 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等。
抗菌素的作用机制
抗菌素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细菌,包括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核酸合成以及抑制蛋白质合成等。
抗菌素的副作用
抗菌素的使用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和耐药性的发展等。正确使用可以减少副作 用的发生。
《抗菌素合理应用》PPT 课件
抗菌素在医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份PPT课件会带您深入了解抗菌素的历史、 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和挑战。
什么是抗菌素
抗菌素是一类药物,用于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包括口服、注射和外用。
抗菌素的历史背景
抗菌素的发现可追溯到上世纪早期,最早的抗菌素之一是青霉素,由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
2023年抗菌素分级管理指南
2023年抗菌素分级管理指南指南背景抗菌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已经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素,保护公众健康,我们制定了2023年抗菌素分级管理指南。
指南目标本指南的目标是通过分级管理抗菌素的使用,促进合理用药,并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通过采取简化的策略,我们希望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能够遵循。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抗菌素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我们将抗菌素分为以下几个级别:一级抗菌素一级抗菌素是广谱抗菌素,对多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有效。
这些抗菌素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副作用,并且在一线治疗中被广泛使用。
一级抗菌素应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仅在必要时才考虑使用其他级别的抗菌素。
二级抗菌素二级抗菌素是针对特定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较窄的抗菌谱。
这些抗菌素可以用于对一级抗菌素不敏感的感染,或者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对某些细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时使用。
三级抗菌素三级抗菌素是高级抗菌素,用于治疗复杂和耐药性较高的细菌感染。
这些抗菌素通常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副作用,应仅在其他级别的抗菌素无效或不适用时使用,并且需要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四级抗菌素四级抗菌素是最后一线的抗菌素,用于治疗极少数耐药性极高的细菌感染。
这些抗菌素具有较高的毒性和副作用,并且应仅在其他级别的抗菌素无效且没有其他可行的治疗选择时使用。
分级管理措施为了实施抗菌素的分级管理,我们建议以下措施:1.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素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素的分级使用原则和操作规范。
2. 医务人员应加强抗菌素的合理使用培训,包括正确的适应症、剂量和疗程等方面的知识。
3.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素级别进行治疗。
4.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抗菌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的情况。
5. 患者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抗菌素,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结论2023年抗菌素分级管理指南旨在提供简洁明确的指导,促进抗菌素的合理使用,并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22
4
规范化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江苏省医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试 行)》
江苏省卫生厅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
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
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2020/5/22
1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六)联合应用
5、注意: *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
1.放疗后中性粒细胞<1×109/L 2.各个部位有放射性溃疡
皮肤感染
•大疱性皮肤病有皮肤破损,分泌物增加且需应用激素者。 •自身免疫疾病需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60mg/日)者
2020/5/22
预防用药方法
针对病原菌选药,以一级青霉素类为佳。
插导尿管及留置导尿管前半小时各口服阿莫西林1g或呋喃妥因0.1 或诺氟沙星0.2,定期尿培养,若出现菌尿尽量拔管并按优势菌药 敏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留置导尿者在拔管时追加一次药物。
2020/5/22
1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重症感染及全身性感染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四)给药次数 (五)疗程
2020/5/22
1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六)联合应用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
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 治疗的病人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大面积烧伤需使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者
有密切接触的家属、陪护、医务人员
1.PPD试验阳转的糖尿病人和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 2.PPD试验阳转或前后2次比较增大6mm者。 3.与痰菌阳性病人密切接触的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陪护 人员。 4.有结核病史或胸片示有陈旧性结核病灶,因其他疾病需 长期应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2020/5/22
14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 常见疾病的预防用药
综合病症 上呼吸道感染
菌尿症
真菌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 结核病
放疗后感染
预防用药指征
病毒感染并伴有下述一项者: 1.疑有继发细菌感染 2.年龄<3岁或>60岁 3.周围血象WBC>10×109/L,N>80%
下述病人需留置导尿者: 1.妊娠期妇女,老年人 2.中性粒细胞<1×109/L 3.免疫功能低下者
全国《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2020/5/22
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正确?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 合理。
2020/5/22
6
抗菌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一)、细菌性感染 1、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初步诊断 2、病原学检查 ----确诊 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
1、经常观察有无浅表真菌感染(如口腔、会阴部位) 2、定期送咽拭子、尿、大便真菌培养 3、可每1~2周选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或氟康唑预防用药3 天 磺胺类。对磺胺过敏者改用利福平。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 与不合理使用分析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玉龙
一、背景
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研制开 发新抗菌药物的速度,抗菌药的不适当使用不但不能 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引起耐药性的出现。
耐药葡萄球菌,5年前是17%,现在上升到34%; 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年前为25%,现在超过 77%
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 *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
2020/5/22
13
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
一、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1. 综合病征的预防用药指征: 昏迷 1).体温>38℃
2).周围血像WBC>12×109/L,N>80% 3).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加(喉头痰鸣) 4).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心肺复苏后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1×109/L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抗体生成障碍 1).与急性传染病有密切接触史。 2).进行导尿、安装人工起搏器、病灶活检等侵入性操作
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 三)无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1、诊断不能成立 2、病毒感染
2020/5/22
7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 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1、细菌培养 2、经验性治疗
2020/5/22
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 药 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长期和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出现菌群失 调、二重感染等;
第三,药物的毒副反应增多和加重。
这常出现在适应证掌握不严、用药时不考虑 个体差异或病人的全身器官的功能状况,以 及使用方法不当等情况之下;
第四,药源浪费和病人的经济损失
2020/5/22
3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耐药菌
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非结核分支杆菌
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
2020/5/22
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四、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 药物特点制订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 药物。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
(二)给药剂量:重症:较大剂量
单纯下尿路感染 :小剂量
控制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不能单纯依赖新药的研制, 而应根据地方或国家耐药性监测数据和治疗指南来合 理选择抗菌药物,尽量不要使用广谱抗菌药;
2020/5/22
2
滥用抗感染药的不良后果
第一,耐药菌株(即有抗药性的细菌)的增 多。这与选用的药物品种、使用剂量及疗程 不当有关;
第二,加重病情或使病情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