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古代史考点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题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统治 皇帝之下设丞相、太
措施 政治 尉、御史大夫;推行郡 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的不 县制
同点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民族 以战为主:修长城抵御 有战有和:派卫青、霍去病北击
关系 匈奴、南征百越
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行全国
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
圆圆形形方方孔孔半两半钱两作钱为标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
巩固
经济 准货币(教材最新表述:
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
统一货币),在全国流
措施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一的
通;统一度度量量衡衡制度
措施
统 一 车 辆 和 道 路 的 宽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
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阶段特征】 中国
秦汉时期是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1)政治: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得到巩固(皇帝制度、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刺史制度等) (2)经济: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 发展 (3)思想文化: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 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 扁鹊 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
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 内经》 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作者 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司马马迁迁 历史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备考导航我国封建社会历时2300多年,其中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并且在处于分裂状态的700余年中。
还出现过许多局部统一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统一问题、民族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都有体现,今后仍然是命题的重点,特别注意与西藏问题、台湾问题、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等联系起来考查的命题潜在空间较大。
二、专题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次要的,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存在明显的统一趋势。
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
(1)三次大分裂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③五代、辽、宋、夏、金、蒙古民族政权并立。
(2)全国大统一:①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两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③西晋的短期统一;④隋唐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时期;⑤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空前辽阔的时期;⑥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其中,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2)局部统一(在大分裂时期,有很多局部统一时期):①战国时期,诸侯大国“战国七雄”的局部统一;②东汉后期,曹操对北方的局部统一;③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境内的局部统一;④十六国东晋对峙时期,东晋在南方的局部统一以及前秦在北方黄河流域的短暂局部统一;⑤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对黄河流域的局部统一和宋、齐、梁、陈在南方的局部统一;⑥五代、辽、来、夏、金时期,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部统一,南宋在江南地区的局部统一;⑦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在我国北方的局部统一等等。
中考历史复习之中国古代史主题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及西晋的短暂统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军 事
③前者的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 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 国家的统一;后者的诸侯国拥 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 为地方割据势力。 3.史实补充:秦始皇在思想方 面的措施——“焚书坑儒”: ①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②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但 摧残了我国古代的文化,钳制 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主题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及西晋的短暂统一
考点1
秦统一中国
5年5考
★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 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影响 1.秦始皇统一全国 (1)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人们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原因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时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过程 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 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 (1)秦的统一,结束了 _________________ 战混乱 ______的局面。 意义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2.郡县制 与分封制的 不同: ①前者是在 国家大一统 的条件下实 行,是按地 域划分;后 者是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 ②前者的官 吏由朝廷直 接任免,不 世袭且无封 地;后者的 诸侯可以世 袭,并拥有 封地。
交 通
(1) 车同轨 :秦始皇为加强各 地的交通往来,下令统一车辆 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 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 四通八达。(2)开凿灵渠:秦 始皇派人开凿 灵渠 ,沟通了 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深化点拨
中考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知识点
中考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知识
点
中考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知识点
1)政权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
(2)措施:
1、变更统治机构:(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2)地方,废除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与财政、刑狱和军事,监管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2、设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这是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3、实行八股取士,束缚知识分子思想。
(1)郑和下西洋
目的:扩大明朝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时间、次数:1405-1433年;7次。
最远到达地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
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做出了重大贡献。
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1、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2、颁布均田令;
3、迁都洛阳;
4、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民族融合的具体措施)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b,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c,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e,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2)历史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山西省中考历史考点复习 中国古代史 考点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题
考点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明朝君权的加强1.废除丞相:朱元璋在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措施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2.设立内阁: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不得干预六部事务。
以后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凌驾于六部之上,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内阁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厂卫”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很大。
厂卫的特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探”。
他们可以任意诬告、缉捕、刑讯和杀人。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时期:雍正。
2.目的:(1)直接目的:军事需要。
(2)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3.概况:(1)军机处主要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皇帝选用亲信为军机大臣。
(2)乾隆时,进一步加大了军机处的权力,军国大政均由军机大臣遵照皇帝的旨意交给有关机构和官员执行。
(3)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军机处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三、闭关锁国政策1.概况(1)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对违禁者处以死刑。
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松江、泉州、广州、宁波等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2)到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了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2.影响(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2)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单项选择题1.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始于A.明太祖B.明成祖C.清康熙帝D.清雍正帝2.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康熙帝时期 D雍正帝时期3.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A.建立厂卫特务机构B.实行八股取士C.建立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度4.明初,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政治地位上升,说明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C.文臣地位得以大幅提高D.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5.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6.右图机构设置于A.康熙时期 B.雍正时期 C.乾隆时期 D.顺治时期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整合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整
中国改革开放、苏俄新经济政策改革是推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国情,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八、主题性事件
中外交流
丝绸之路、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九、历史上的重要城市
北京
古代
战国时期燕国都城
金后期迁都北京
1272年,元朝忽必烈定都于北京,称为大都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建北京城
1644年,清朝顺治帝迁都北京
近代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
伟人风采
华盛顿
列宁
林肯
罗斯福
邓小平(1)共性:为人类谋幸福或促进社会发展
(2)个性:立足本人和社会现实
(3)启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改革创新等
(4)评价:要客观、全面、一分为二,要尽量结合其事迹,有理有据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1)对战争本身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灾难)、对突发事件(恐怖主义)的认识、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创伤,各国要和平相处,通过协商解决矛盾,反对暴力冲突
依
法
治
国
封建社会
中央集权
资本主义社会
英、日:君主立宪制;美、法:民主共和制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国家要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知识点总结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知识点总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清初的民族政策。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必考知识点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赐予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
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掌握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掌握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4.掌握清朝的疆域。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走向的能力。
2.通过对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的学习,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清朝采取的民族政策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学重点1.“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教学难点1.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的掌握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1.纵向联系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试卷(附解析)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Ⅰ(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学习明清历史后,某同学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总结。
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是()A.分裂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交往C.繁荣开放并存D.繁盛危机前夜【答案】D【考点】满洲兴起和清朝的建立、明朝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点,注意归纳和把握。
【解答】明清时期,封建经济持续增长,一度繁荣;但随着封建制度越来越腐朽,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出现,中国面临民族危机。
故选D。
2. 如果要追寻民族英雄戚继光进行抗倭斗争的踪迹,我们可到下列哪些省份考察()①浙江②福建③山东④广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考点】戚继光抗倭【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
【解答】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
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威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威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故选C。
3. 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的代表作品是()A.《牡丹亭》B.《长生殿》C.《桃花扇》D.《红楼梦》【答案】A【考点】明朝的文学艺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汤显祖的代表作品。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解答】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不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
他的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故选A。
4.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样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激之民不获宁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
1. 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在多民族国家中,加强各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和交融,推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互学、互鉴、互荐,促进各族人民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技能的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
2. 多民族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
多民族国家必须建立和完善具有代表性、贯穿全国各领域的宪法和法律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实现与保护各民族共同利益和权利;并严格限制通过武力解决民族矛盾的行为。
3. 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因此,必须在国家政策的催促下,加强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
2018年中考历史(人教版)真题专题汇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题
2018年中考真题专题汇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专题1、(2018百色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唐大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中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请举两例说明(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路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分)(4)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综合以上问题,你有何感悟?(2分)2、(2018常州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井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
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的“大一统”)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始皇”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4)概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山西中考历史知识点
⼭西中考历史知识点 在⼭西的同学们就要中考了,那么,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复习的怎么样呢?不⽤担⼼,下⾯由店铺为⼤家整理的⼭西中考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家有帮助! ⼭西中考历史知识点⼀ 我国古代国家的统⼀和民族关系 ⼀、国家的分裂和统⼀ 1、国家的三个分裂时期: (1)春秋战国。
(2)三国东晋南北朝。
(3)五代、辽、宋、夏、⾦、蒙古的并⽴。
2、统⼀的⼏个主要王朝: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汉朝是中国统⼀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
(3)西晋的短期统⼀。
(4)隋唐时期,统⼀的多民族国家趋向繁荣和安定。
(5)元明清(前期)时期是统⼀的多民族国家进⼀步巩固的时期。
3、认识: (1)从分裂⾛向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历史的主流。
分裂局⾯出现的时间远远短于统⼀时期的时间,⽽且即使在分裂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化交流和融合并没有间断,分裂中孕育着统⼀的因素。
(2)国家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产⼒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是不以少数⼈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3)历史上统⼀的实现对我们今天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仍有⼀定的借鉴意义: 发展经济实⼒,为统⼀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创造有利的社会和国际条件;增强军事实⼒,为统⼀提供可靠的保证。
⼆、古代民族关系 1、秦汉——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建⽴和巩固时期 秦:(1)北⽅:反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万⾥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2)南⽅:派兵统⼀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3)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汉:(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解和交往。
(2)西汉设置西域教护,新疆归属中央管辖。
(3)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2、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时期 北魏孝⽂帝改⾰:迁都洛阳,推⾏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中考历史(山西)总复习课件:主题0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A.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 B.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
• C.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 D.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 5.[2017·山西19(2)题1分](节选)“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 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 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 成。
• 任务二 【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 • (2)下面名画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
什么方式?
册封(1分)
• 6.[2016·山西16(1)题2分](节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 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走近下列历史 人物,回答相关问题。
•
• (1)分别列举图一和图二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 献。(2分)
• 秦始皇:结束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筑长城;开 发南疆,修灵渠等。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设立台湾府,加强 对台湾的管辖;平定准噶尔叛乱等。(评分说明:每位人物分别答出 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 A.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 B. 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
• C. 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 D. 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 2.(2017·山西4题)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 的是
• D( ) • A.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B.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 C.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 D. 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之专题06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时空坐标】
【思维导图】
【考点梳】
考点1 明、清君主专制 ※课标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 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了解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 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1.清朝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84年,清朝设置_台__湾__府__, 隶属福建省,加强了_中__央__政__府__对__台__湾__的__管__辖__,巩固了 _祖__国__的__东__南__海__防__;1885年台湾正式建_省__,成为中国的 一个行省。
2.管辖西藏:顺治和康熙先后_册__封__达__赖__和__班__禅__;设置 _驻__藏__大__臣__,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通过_金__瓶__ _掣__签__制__度__确立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有效地加强了对西 藏的管辖。
考点6 明清科技、文学成就 ※课标要求: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 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 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 特色。
1.明朝的建立:1368年,_朱__元__璋__建立明朝,攻占元大都, 结束元朝的统治。 2.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_废__行__省__,_设__三__司__。 (2)在中央,_废__除__丞__相__,_撤__中__书__省__,_权__分__六__部__。 (3)监察方面:设立特务机构_锦__衣__卫__和__东__厂__。
(4)思想上:实行“_八__股__取__士__”(禁锢思想,摧残人才, 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 3.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 领导农民起义,提出“_均__田__免__赋__”,在西安建立政 权,_1_6_4_4_年推翻明朝的统治,后失败。
七年级下册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识点知识点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建立统治(1)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2)清军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巩固统治:(1)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2)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3)影响: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知识点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一)郑成功收复台湾1、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浑水摸鱼)。
2.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2、收复台湾过程国1661年,郑成功率军25000人,自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进军台湾。
2进鹿耳,下赤嵌,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
于是,长驱直入,所向无敌。
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
3、影响: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郑成功(1624一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著名的民族英雄。
父郑芝龙起兵海上,出没于台湾、福建“带,垄断海上贸易,后受明官职,官至都督同知。
明亡后,郑芝龙拥戴唐王朱幸键建立隆武政权。
隆武帝喜爱郑森,姓朱,改名成功,因号"国姓爷”。
清军南下至福建,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力谏不听,毅然起兵反清。
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组织水师,连年出击东南沿海各地。
清政府屡次招降,郑成功严词拒绝,始终不屈。
1659年,他率舟师大举北伐,围攻南京,沿江州县,闻风归附。
后失败,退回金、厦。
清政府下海禁令,沿海30里空其地,徙其人,片板不得每以困郑成功。
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占领。
16 61年(永历十五年郑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登陆台湾,经8个月战斗,于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总督撰一投降,台湾收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知识点整理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明朝的建⽴: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废除⾏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特务机构锦⾐卫,兼管对⾂民的监视、侦查。
③在思想⽂化上,改⾰科举制度,实⾏⼋股取⼠。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的见解。
答卷的⽂体,必须分成⼋个部分,成为“⼋股⽂”.⼆、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的控制。
②进⼀步强化君权,继续执⾏削藩政策。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加强对⾂民的监视和侦查。
⼚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种表现。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1、⽬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三⼗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各国的友好关系。
思考:请⽐较⼀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陆有什么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家庭和⼿⼯业相结合的⾃给⾃⾜的⾃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的,⾃然经济带有封闭性,其下西洋的主要⽬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的是为了获得财富。
从这个⾓度看,两⼈的航海之旅因此也产⽣了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流,⽽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山西版中考历史主题四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主题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2018北京,10)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B.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C.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2.(2018云南,2)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
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
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A.开通丝绸之路B.七下西洋C.六次东渡日本D.西游天竺取经3.《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的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4.(2018云南,3)从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趋势是()A.君臣礼仪的规范B.君主专制的削弱C.君臣关系的融洽D.君主专制的强化5.清朝某人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
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
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
”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A.廷杖制度B.“文字狱”C.八股取士D.特务统治6.(2018山西百校联考一)西汉的律法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隋唐律法规定工商之子不当仕;明朝的律法规定普通百姓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布料的衣服,而商贾只能穿绢和布两种布料的衣服。
这说明古代社会()A.提倡节俭B.服饰潮流演变C.重农抑商D.法律条文繁琐7.“在清军对台湾已形成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下,以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
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这表明清政府的对台策略是()A.依靠压倒性武力统一台湾B.以政治和谈方式统一台湾C.借助外国的武力统一台湾D.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8.(2018江苏苏州,4)下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史学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明朝君权的加强
1.废除丞相:朱元璋在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了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措施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2.设立内阁: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不得干预六部事务。
以后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凌驾于六部之上,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内阁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厂卫”是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职权很大。
厂卫的特务无处不在,无事不“探”。
他们可以任意诬告、缉捕、刑讯和杀人。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时期:雍正。
2.目的:(1)直接目的:军事需要。
(2)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3.概况:(1)军机处主要协助皇帝处理军务。
皇帝选用亲信为军机大臣。
(2)乾隆时,进一步加大了军机处的权力,军国大政均由军机大臣遵照皇帝的旨意交给有关机构和官员执行。
(3)1791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军机处成为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三、闭关锁国政策
1.概况
(1)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对违禁者处以死刑。
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松江、泉州、广州、宁波等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2)到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了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形成了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此后,清朝长期推行这一政策。
2.影响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2)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始于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康熙帝
D.清雍正帝
2.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A.明太祖时期
B.明成祖时期
C.康熙帝时期 D雍正帝时期
3.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军机处
D.废除丞相制度
4.明初,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政治地位上升,说明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C.文臣地位得以大幅提高
D.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5.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6.右图机构设置于
A.康熙时期 B.雍正时期 C.乾隆时期 D.顺治时期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8.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厂卫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
文字狱
9. 右图特务机构设立于
A.宋太祖B.明太祖C.明成祖 D.建文帝
10.康乾年间,清政府只准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
A.广州 B.福州 C.泉州 D.宁波
11.清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害怕外国人危及自己的统治B.中国工商业发达
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D.天朝物质丰富,无所不有
1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二、非选择题
13.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五
(1)上述两图显示的明代政府机构有什么区别?
(2)通过这一改变,谁的权力加强了?
(3)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丞相。
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6件,涉及3391件政事。
试计算明太祖平均每日要阅读多少份奏章和要处理多少件事情?你认为皇帝能够应付得了吗?这会引起什么结果?
14.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1)右图是哪一机构的印信?这一机构的性质是什么?统治者设置它的目的是什么?
一天,明朝殿阁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次日,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
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2)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
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庶蕃商(海外各国商人)肯业,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
——摘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二(乾隆二十四年部覆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议)据称夷商在省住冬,应请永行禁止也。
……夷人到粤,宜令寓居行商束稽查也。
……借领外夷资本及雇请汉人役使,并应查禁出。
……外夷雇人传递信息之积弊,宜请永除也。
——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广南市舶”主要职能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中称外国商人为“蕃商”、“夷人”等,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怎样的心态和思想?(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考点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A
2.B
3.C
4.B
5.B
6.B
7.A
8.C
9.B 10.A 11.C 12.B
13.(1)改制前,保留了丞相,由丞相统领六部,处理国事;改制后废除了宰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君主的权力加强了。
(3)每日要阅读近209件奏章,处理424件事情。
皇帝很难应付得了处理这么多事情。
必须导致积压、失察、拖拉、草率等不良结果。
最关键的是影响办事效率。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14.(1)锦衣卫。
特务机构。
监视臣民,实行恐怖专政,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 明朝的特务无孔不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15.(1)管理对外贸易。
(2)妄自尊大,排斥和轻视外来文化。
(3)宋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清初实行“闭关”政策。
宋元开放政策促进了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我国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而清初的“闭关”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