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
必须掌握的初三历史知识点
必须掌握的初三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1.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
- 三皇五帝:神话中的远古统治者,分别是伏羲、女娲、黄帝、颛顼、尧、舜、禹。
- 夏、商、周:中国远古时期的三个朝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商业发达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
史上最长的朝代。
2. 秦朝和汉朝
-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建立,实行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和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 汉朝: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的朝代,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两个时期,西汉时期最为繁荣,东汉时期逐渐衰落。
3. 隋朝和唐朝
- 隋朝:隋文帝统一北方后建立的朝代,统一度量衡、货币制度,修建了大运河。
- 唐朝: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开创了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有着辉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就。
二、世界史知识点
1.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发源于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对中世纪的宗教观念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倡人文主义和个人自由。
2. 《宣言》
- 《宣言》: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48年发布的著名政治宣言,宣布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 世界两次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由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组成的轴心国与盟军国家之间的冲突。
以上是初三历史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希望对你的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必须掌握的知识
初三历史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确保初三学生在历史学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列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知,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与覆灭- 商朝的兴衰- 西周的分封制与礼乐文明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诸侯国的兼并与争霸- 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兴衰-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5. 隋、唐、五代十国-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战乱6. 宋、元、明、清- 宋朝的兴衰-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兴衰- 清朝的兴起与衰落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动荡-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与扩张2. 中世纪欧洲与文艺复兴-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3. 近现代欧洲与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拿破仑帝国与欧洲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4. 美洲与非洲- 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非洲的奴隶贸易与殖民化5. 近现代国际关系- 冷战与美苏争霸- 全球化与当代国际关系四、历史分析方法与技能1. 年代推算- 掌握公元纪年法、农历纪年法等- 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与年代关系2. 地点与地域格局- 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 了解各地域的历史发展脉络3.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解读- 学会查阅历史文献、地图、图片等资料- 提高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4. 历史思维与论述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学会撰写历史论文和论述题掌握以上知识点和技能,将有助于初三学生在历史学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分封制时代的政治制度, 儒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兴起, 战国时期的兵家学说和百家争鸣, 秦始皇的统一和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的推行中央集权,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等。
2. 世界古代历史
世界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的历史、古希腊的历史、古罗马的历史, 古印度的历史, 古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 古波斯的历史等。
二、近代史
1.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列强入侵,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国共合作和国民党的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
2.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等。
三、现代史
1.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国防和军队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 各地区的发展和民生改善等。
2.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问题的解决, 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作用, 国际环境和资源保护等。
以上是历史中考压轴知识点的总结,同学们在复习历史知识时,可以依据以上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中考历史大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大题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起源,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和演变。
2. 西周建立后的分封政策和封建制度。
3. 周公制定的宗法制度。
4. 周宣王和周幽王时期的内乱和典章制度的建立。
5. 春秋五霸的兴起和周幽王的失政,导致分封制度的瓦解。
6. 清除废立,导致东周的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各国的分立和并吞。
2. 吴楚争霸和齐晋争霸。
3. 孟子的道德主义思想。
4. 墨子的兼爱思想。
5. 战国时期的兼爱思想的提出和势力对立。
6. 孔子的仁礼思想和孟子的性恶论。
7.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荀子的阳明心学。
8. 秦国统一六国的背景和秦始皇的社会政策。
秦汉时期:1. 秦始皇的统一战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2. 秦朝的四方政策及其后果。
3. 秦始皇的文化统一政策及其负面影响。
4. 汉朝的兴起和文景之治、武帝的统一战争、后期的王莽之乱。
5. 汉武帝的西域探险、张骞的出使大月氏等外交活动。
6. 汉朝的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
7. 唐蕃史册《天祚宏辞》的撰写和《梁启言记》的记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鼎立,各国的内乱和外患。
2. 三国的兴亡。
3. 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文化交流。
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指从清代封建社会到20世纪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清朝的兴起和衰落、辛亥革命、中国革命、抗战时期和新中国的成立。
清朝的兴起和衰落:1. 阳明心学的思想内容、影响和背景、发展。
2. 明朝的经济政策和国际政策,金银运输和材料经济。
3. 明朝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
4. 明朝的封建经济和社会禁令。
5. 明朝的军事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
辛亥革命:1. 1911年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
2.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3.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和经济政策。
中国革命:1. 孙中山领导中国国民党革命的思想和行动。
2024年中考历史冲刺复习知识点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1.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2.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建立,商王朝的繁荣与灭亡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3.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4.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东周时期开始。
期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5.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七雄争霸,列国割据。
6.公元221年:秦朝建立,统一中国。
7.公元202年:汉朝建立,刘邦称帝。
8.公元220年:三国时期开始,魏、蜀、吴三国共存。
9.公元589年:隋朝建立,统一中国。
10.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11.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12.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南宋和北宋共同组成了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
13.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
14.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
15.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
上面的历史事件只是中国古代史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朝代更替等内容。
对于中考复习,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学习,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其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并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历史初三复习知识点总结
历史初三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初三复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对于以后更深入的历史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对初三历史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社会制度以高度等级化为特征,政权体制以皇帝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封建君主制,科举制度,严格的礼乐制度,专制的官僚制度等。
3.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主要包括: 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男权至上的家庭观念,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关系,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
4.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主要包括: 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秦代的统一带来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5.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主要包括: 孔孟之道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字的发明和发展,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主要包括: 尼罗河流域的农耕生产,活动在神庙中的一切,法老的建筑工程,金字塔,复杂的文学作品,数学,天文学,医学等。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主要包括: 西方文明的起源,民主政治制度,奥林匹亚运动会,伟大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成就,建筑和雕塑等。
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主要包括: 古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征服,古罗马的建筑和雕塑,罗马法,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等。
4.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主要包括: 吠陀经,佛教,印度古典音乐,古印度的城市建筑等。
以上是历史初三复习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并且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高频常考点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高频常考点一、原始社会1. 原始人群(1)元谋人: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北京周口发现的一个完整的远古人头盖骨化石2. 氏族社会(1)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半坡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半坡村,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龙山文化和大汶龙山文化遗址在今山东龙山镇,出土很多黑陶,也称为“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今山东泰安。
二、奴隶社会1. 夏朝(1)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2. 商朝(1)汤建商,武王灭纣(2)商已有文字,甲骨文可证3. 周朝(1)西周: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宗法制度:族制(2)东周春秋: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战国: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废田亩、建县制三、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1. 秦朝(1)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原,公元前221年(2)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秦长城(3)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2. 汉朝(公元前202元-公元220年)西汉:刘邦建汉,定都洛阳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称帝3. 三国(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破曹(3)三国鼎立“魏、蜀、吴”4. 隋唐时期隋朝:隋文帝和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安史之乱:持续八年5.宋朝: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6.元朝:(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2)元朝是我国疆域最辽阔,民族最多7.明清时期:(1)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专制统治加强,设六部三司,规定八股文取士(2)清朝:“康雍乾盛世”,康熙平三藩,文字狱,册封达赖喇嘛(3)李自成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中考历史备考: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点
中考历史备考: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点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答:源远流长;多源性、本土性;呈现出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发展方向;二.早期国家——夏商周时期知识总结:1.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政治特征:答:形成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
其突出特征为:①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②将国家权力与宗族权力相结合,形成“家国同构”;③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④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商朝甲骨文卜辞);⑤等级严格;2.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经济特征:答: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
3.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文化特征:答:甲骨文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崇尚祖先崇拜;形成礼乐文化(周礼/等级制)4.西周时期的三大政治制度:答:分封制(权力分配)、宗法制(权力继承)、礼乐制(权力认同)5.西周分封制知识总结:(1)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主要按照血缘关系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宗亲,受封诸侯具有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评价:①积极:周王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逐渐形成华夏国家认同;西周各封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
②消极: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易导致分裂割据。
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总结:1.春秋战国时期的总特征:大变革、大转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对社会转型的作用?(1)经济:①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②土地制度:从井田制下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③经营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各国变法,郡县制、官僚制出现。
(3)思想: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4)阶级:奴隶主贵族没落,士阶层和地主阶级崛起。
中考历史速成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速成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约200万年前-约1.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是人类远古时代的阶段,人类以石器作为主要工具,居住在洞穴或简陋的建筑中,以打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代表性的遗址有中国的周口店遗址和英国的莱斯特遗址。
2. 新石器时代(约1.1万年前-公元前1600年)新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期,农业的发展促使人类聚居于一定的地点,形成定居生活的过程。
代表性的文明有中国的仰韶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埃及的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等。
3.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指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具有特殊特点和影响力的文明。
古代文明包括中国的华夏文明、印度的印度文明、埃及的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文明、希腊的古希腊文明等。
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就和特点。
4.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主要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在这些时期中,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和发明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古代文明。
二、近代史1. 近代欧洲史近代欧洲是指从16世纪开始到20世纪初的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等重大事件和变革。
这一时期欧洲各国之间的争霸大国与殖民帝国主义等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2. 近代中国史近代中国史是指从19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这一时期中国国家面临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强迫开放、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資本主義的入侵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和民族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历程,最终走向独立和强盛。
3. 近代世界史近代世界史是指18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这一时期世界各国之间出现了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化进程、世界大战、国际秩序的变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
这一时期的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格局也经历了多次变动和调整。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
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中考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主要可以分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朝制、分封制、科举制、皇帝制等。
3.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船术、农耕技术等。
4. 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诸子百家、古代学校制度等。
二、近代史1. 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2.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等。
3. 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
4. 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新文学运动、新教育运动等。
三、世界史1. 世界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世界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近现代、现代等。
2. 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世界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社会主义制等。
3. 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世界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等。
4. 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世界史的文化与教育主要包括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族主义运动、自由主义运动等。
四、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划分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
2. 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中国近现代史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清朝的封建帝制、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等。
3. 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中国近现代史的经济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
中考历史核心知识点
中考历史核心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
1. 先秦时期。
- 原始社会。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 夏商周。
-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巩固统治。
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 春秋战国。
-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包括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家(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法家(韩非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学派各抒己见。
2. 秦汉时期。
- 秦朝。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 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秦朝的暴政(繁重的徭役、赋税,严酷的刑法等)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 汉朝。
- 西汉初期,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 丝绸之路开通,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三国鼎立。
- 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中国古代史中考考点
专题一秦朝及其前的古代社会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1)夏:①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②禹死后,启即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③暴君桀亡国。
(2)商: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暴君纣亡国。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暴君周幽王亡国。
分封制(1)目的:为稳定政治局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④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1)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由食器发展到礼器,青铜器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时间:公元前356年;国君:秦孝公;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认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周朝的建立与灭亡- 青铜器的发展与影响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孙武与《孙子兵法》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与西汉盛世-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晋朝的建立与衰落- 南北朝的更替与文化交流5. 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6.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与特点-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与经济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落-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结束- 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就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灭亡2. 中世纪欧洲-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衰落- 十字军东征3. 近现代欧洲- 文艺复兴的运动与影响-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4.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影响- 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与经济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6. 冷战与当今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以上为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中考总复习 中国历史部分
16、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7、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刘少奇
18、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 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9、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 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 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2、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内容: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实行政策(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农业生产-----,农村开始------,调动了--解放了--------。 城市改革从1985年开始, 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内容: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存 国企改革加快步伐是在何时?
(一)中国古代史 1.科学技术 青铜工艺:(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 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六上 33—34页 数学(2)知道《九章算术》六上97页 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 数学成就。六上133页 医学(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六上98页 六下125页 科学巨著(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六上 134页 六下125页
6、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写得 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春天是指什 么?一位老人画了一个圈,画的圈指 的是什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这 位老人来到南海边指什么?有何意义? 这位老人是谁?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 人?列举2条他的功绩。 7、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十二大 十三 大 十四大 十五大内容)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古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2. 夏商西周的更迭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4.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5. 汉朝的兴衰6.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7. 隋唐五代十国的繁荣与分裂8. 宋朝的兴衰9.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10. 明朝的兴衰11. 清朝的兴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古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对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对中国近现代史实进行深入解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2.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动荡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8.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1. 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2. 难点: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史实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现代史。
2. 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中考历史考点复习总结——中国古代史
6、岳飞抗金:
(1)1140年,带领_岳__家__军__在郾城大败金军, 取得_郾__城__大__捷_。“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 严明
(2)岳飞抗金评价:遏制了金朝军队的进攻, 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因此受到人民的尊敬。称
3、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进行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
4、军事上,北伐 匈奴 ,修筑 长城 (西起 临洮 ,东 到 辽东 );南讨越族,修灵渠。
考点5、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思想上,采纳 董仲舒 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
使儒家 ________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大儒力学推行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1、政治上废_分__封___,立__郡__县___制,自称皇帝,中央设 __丞__相___、__太__尉___、___御__史__大__夫__;地方推行__郡__县___制,各 级官员都由朝廷__直__接___任免。 2、经济文化上,“车__同__轨____,_书__同__文____”(标准文字是小_篆____) 统一全国货币为 圆形方孔钱,和__度__量__衡_____制度。
纸币的出现,促进___商__业____的发展。
4、城市风情: (1)宋代城市有日市、__夜__市____。
(2)文化生活:__瓦__舍____是娱乐场所,有说 唱、舞蹈、杂技、戏剧等表演。有__蹴__鞠___ 等体育活动。
宋代风俗画_《__清_明__上__河__图__》_(_张_择__端__画), 展现北宋开封的城市风貌,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生活,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的艺术 长卷。
中考历史考点总结(古代史)
中考历史考点总汇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母系氏族公社:半坡人(最早种粟,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北方),河姆渡人(最早种水稻,干栏式房屋,长江流域、南方)。
原始社会:炎帝(神农氏)和皇帝(人文初祖)联合起来打败蚩尤部落(涿鹿之战)。
尧舜禹(禹的儿子启杀了伯益建立夏朝)。
奴隶社会:夏商(商汤灭夏桀)西周(周武王灭商纣王,牧野之战,)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朝(嬴政)西汉(刘邦)东汉(刘秀)三国(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西晋(司马炎)东晋(司马睿)南北朝(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隋(杨坚)灭陈统一,唐(李渊),五代十国到北宋(赵匡胤)西夏(元昊)辽(耶律阿保机)并立,南宋(赵构)西夏,金(完颜阿骨打)并立,元(忽必烈),明(朱元璋),清(努尔哈赤),资本主义社会:中华民国(孙中山)。
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
制度:原始社会禅让制,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隋朝: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焚书坑儒,修长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专卖,抗击匈奴,设立太学。
隋朝推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设置锦衣卫,西厂等特务机构。
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
人才选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武则天创立殿试,武举。
唐玄宗确定考诗歌,明朝开始考八股文。
变法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奖励耕织。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的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意义。
(采用汉人制度,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战争:战国秦赵之间长平之战,东汉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孙刘曹)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前秦苻坚和东晋谢安谢玄淝水之战(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的出处)。
初中历史复习主题01中国古代史(远古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主题01 中国古代史(远古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总体结构综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
在距今170万年前,元谋人就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掀开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篇章。
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
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基础知识识记】中华文明的起源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懂得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过着氏族集体的生活。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后历经尧、舜、禹,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到启时,“禅让制”被“世袭制”替代,开始了“家天下”的时代。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在盘庚迁都殷以后,国力最强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朝暴君商纣,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统治者通过分封制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国力不断强盛。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起,纷争不断。
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统一国家的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秦朝,统一了中国。
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实行“焚书坑儒”,北筑万里长城,南修筑灵渠,开发边疆,使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西汉初年,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时,出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最强盛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复习题:中国古代史(下)
一、选择题
1、“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工程的评价()
A、郑国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2、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统治 B.方便隋炀帝南巡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C.促进南北朝经济交流 D.加强南北交通
3、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
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4、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5、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A.张骞 B.甘英 C.玄奘 D.鉴真
6、“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的臣指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韩愈
7、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有()
A.二千位诗人,五万首诗 B.二千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
C.一千多位诗人,近五万首诗 D.二千多位诗人,五万多首诗
8、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四川 B.北宋江南 C.南宋四川 D.南宋江南
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是()
A.农民的需要 B.士大夫的提倡
C.达官贵人的需要 D.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10、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A.废丞相 B.设殿阁大学士
C.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军机处
11、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12、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戒贤
13、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约()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14、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D.《唐本草》
15、“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16、下面人物中发明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17、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制成的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A.指南针
B.司南
C.罗盘针
D.指南仪
18、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19、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造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发明了雕版印刷
20、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
宋 D.元朝
2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重要标志是( )
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造纸术⑤甲骨文的发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22、我国的指南针由谁传入欧洲,并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A.日本人
B.英国人
C.阿拉伯人
D.北宋人
23、南宋时期,人们印制的精美书籍,采用的方式是( )
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刻竹简
D.手抄
24、《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个城市指的是( )
A.唐都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大都
D.南宋都城临安
25、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
卫 D.内阁
26、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A.1405年
B.1421年
C.1433年
D.1565年
27、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8、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29、清朝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设内阁和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30、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字狱是从清朝开始出现的
B.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
C.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1、关于军机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B.负责裁决军国大事
C.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D.标志着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32、清朝统治者一再大兴文字狱的主要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D.加强思想控制
33、下列对应关系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正确的是()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②明朝——八股取士③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④清朝——“文字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④ D.①③④
34、明朝后期,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
兰 D.英国
35、下列人物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①岳飞②文天祥③戚继光④郑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
④ D.①④
36、从明朝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 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
C.皇权日益加强 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
37、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
务的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38、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水浒传》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
《西游记》
39、下面作品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聊斋志异》
D.《红楼梦》
40、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
A.诗歌不再重要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们应该去读一读
C.读《红楼梦》是很时尚的
D.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答案:1-5:BCABC 6-10:ABADD 11-15:BBCAD 16-20:ABCBB 21-25:BCABC 26-30:ADBCA 31-35:BDBCC 36-40:CDC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