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教学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的教案

《古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3)准备相关的学习素材,如古代诗歌鉴赏文章、评论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其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背景、作者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简介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年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优美词句。

(2)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古诗、写心得体会等。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朗读、背诵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评估其完成质量。

5古诗两首教案

5古诗两首教案

5古诗两首学讲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说课后练习3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4.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讲重难点;感受诗的语言美,体会诗中意蕴美。

学讲时间:2课时。

学讲流程;第一课时(总第11教时)学讲课时目标:学习《游园不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想象并说出《游园不值》这首诗描绘的景象。

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讲重难点:感受诗的语言美,体会诗中意蕴美。

学讲过程:一、学习活动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2.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

板书:游园不值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复习学古诗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4.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质疑:查字典,说说“值”的意思?(遇到)“不值”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上看,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诗人到朋友的园子里去游玩,结果没有遇到朋友。

)5.诗人指的是谁?(叶绍翁,南宋著名的诗人,曾在朝廷里做官。

)6.去拜访朋友,结果没有见到朋友,应当是件很扫兴的事情。

但作者的心情却不是这样的。

那是什么原因呢?二、学习活动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自读诗句。

出示要求: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尤其要读准生字的字音。

2.检查朗读。

正音:“屐、扉”。

3.这是一首七言诗,怎样才能读出七言诗的节奏呢?自读体会。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三、带读古诗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赠汪伦李白深情厚谊汪伦踏歌声《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教案三篇l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

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

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

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峰、岭。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和情感。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古诗。

2. 学习古诗一:(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3. 学习古诗二:(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对仗、象征等。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读后感,包括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和喜欢的理由。

2.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背诵,下周课堂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自读自悟,读懂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教学法与学法师:读议教学法。

生:自读、质疑、讨论、解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题西林壁》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学习《题西林壁》1、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2.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3.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1)学法指导: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3)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3篇PEP fifth grade volume 2 Chinese lesson 5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2、篇章2:舟过安仁范文(基础版)3、篇章3:清平乐村居范文(通用版)篇章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能够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挂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诗句体现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孩子的无忧无虑、纯真烂漫,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书籍或上网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2.借助相关资料尽可能弄懂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那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七言绝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5 古诗两首(教案)完整版通用

5 古诗两首(教案)完整版通用

5古诗两首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能借助工具书以及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心境,能将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欣赏、积累古诗名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领悟古诗的语言魅力,感悟诗中哲理。

2课时。

一、导入当我们写了精美的文章,想跟人分享习作的愉悦时,我们会把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广播网络上。

在古代,印刷条件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把诗题在墙壁上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首诗吧![板书课题:题西林壁]二、资料简介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文、画等方面都很有造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人物。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主要作品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背景简介。

这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古代由于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印刻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

一些名胜故意留出一块墙壁涂白,专供诗人们题诗发表。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读诗句,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诗的节奏。

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3.学生试说诗句的意思,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认知贯通,理解诗意1.教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请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明确: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站在侧面看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学会对比分析,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2)领略古代文化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深入解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及译文。

2.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根据注释和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3. 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古诗。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悟,感受古诗的魅力。

5.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6. 朗读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

(2)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7.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8.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两首古诗,注意字迹工整。

5《古诗两首》-教学教案

5《古诗两首》-教学教案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

1.请学生给大家背诵学过的古诗。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

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人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还不够,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悟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1.请学生根据注释解题。

(在江边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

杜甫,字子美。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

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

漫游各地,与李白相识。

安史之乱前住在长安,生活贫困。

安史之乱后,弃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边筑草堂。

晚年离开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

他的诗歌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三、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

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字眼)。

(“黄四娘”是谁?“自在”什么意思?“娇莺”什么意思等?)2.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

“自在”是指自由自在。

“娇莺”是指黄莺娇柔的歌喉。

) 3.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两句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两句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放开娇柔的歌喉不断地啼唱。

四、提问题,悟诗情。

1.“话”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诗中的意思变成头脑中的画面呢?我们不妨针对诗中词语来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2.给前两句提问题,悟诗情。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古诗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 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分析。

3. 欣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美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3. 学生创作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文本和注释。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化知识。

3.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具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或相关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文化。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教师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提高朗读和记忆能力。

3. 文本分析与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两首古诗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式。

(2)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受。

5. 写作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以其中一首古诗为灵感,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

(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美景或人生哲理的思考。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紫川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第五课 古诗两首(教案)

第五课 古诗两首(教案)
2.了解写作背景。
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三)解诗题
这个题目交代了地点:新市徐公店;宿是借宿,住的意思。新市徐公店是地名。所以题目的意思是在新市徐公店住了一晚上。
(四)明诗意
我们先来具体分析每句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1.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2.交流字词含义。
篱落疏疏一径深,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深,深远。
5.结合注释,说说每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自己根据字词的含义翻译出整句的意思。
指生回答
师小结: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中向远方。
4.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初步感知这首诗。
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二)知作者
1.介绍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2.了解写作背景。
按照2、3的方法学习古诗的后三句
树头花落未成阴。
头:树枝头。
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
(四)明诗意
我们先来具体分析每句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1.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2.交流字词含义。
应怜屐齿印苍苔,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苍苔:绿色的苔藓。
怜:爱惜。

5古诗两首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5古诗两首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5、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

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

“咏柳”即是赞美柳树。

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

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二月春风)(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5 古诗两首教案

5 古诗两首教案

5 古诗两首一教学要求:1、认识,会本课8个生字。

背诵课文默写古诗《清明》。

2、通过自悟自读,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诗句内容,感受美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意境,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谁能背背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2、春天来了,春雨连绵不断、3、学习生字,读被古诗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断魂借问牧童遥指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读诗题,知作者2、板书诗题及作者清明唐杜牧清明指清明节1)谁知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民间有哪些风俗?2)谁知道杜牧的生平?3、释字词,明诗意1)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2)合作交流,相互解答疑问3)指名回答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写了怎样的景致?作者的心情怎样?景:雨纷纷人:欲断魂5)“断魂”指内心十分愁苦和郁闷。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的日子,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春游,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滋味不好受,偏偏又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情就更加气哭郁闷了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借问:请问这里是谁向谁问路?(行人问牧童)遥指:远远地指着4、诵古诗,悟诗情5、板书设计清明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行人)(牧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背诵古诗《清明》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阴雨连绵的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百花盛开景象的诗。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互相交流2)板书课题,说说对题目的理解江畔:江边独步:一个人散步寻:寻访花多花好的地方题目是说杜甫一个人在江边散步,一边欣赏花。

3、抓住字词,理解诗句意思1)提出不懂的地方2)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4、逐句分析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黄师塔:僧人所葬陵墓的黄塔东:向东流依:依偎,靠全诗意:僧人黄色陵墓前,江水缓缓东流,春光融融,微风吹佛,让人略感困乏。

5古诗两首 教案

5古诗两首  教案
三、话题讨论,升华情感。
引出话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父母深厚的关爱中,同学们一天天成长,而父母日渐老去。那么,为人子女者,究竟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
板书设计游子吟
游子慈母
身上衣手中线
迟迟归密密缝
寸草心报三春晖
教学反思:
总序:
第一课时
编写:年月日
执教:年月日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简Hale Waihona Puke 图意。2.揭示课题,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互评。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范读,模仿朗读。
2.多种形式读,读出感情。
3.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4.试着背诵。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集体认读生字,游戏形式巩固。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观察交流,指导练习。
五、拓展练习。
用自己的话写写诗歌里描述的景色。
教学反思:
总序:
编写:年月日
执教:年月日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谈话交流。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游子?
你们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出过远门吗?
在你出门前你的父母忙些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激趣。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看看一位叫孟郊的诗人在离家前的感受。简介孟郊。
二、品读感悟,深化体验。
1.朗读古诗。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策略:
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理解“密密缝、迟迟归、寸草心、三春晖”的含义,体会感情。

五下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五下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4.阅读《一课一练》知识窗和拓展阅读《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3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二次备课

(约5分钟)
教学《游园不值》
课前谈话:
一、寻觅春迹,导入古诗。
4.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5.交流对诗人的了解: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
官清廉,为奸人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拓:《小池》)
7.品读“满”
(1)红杏真的会说话吗?(不会。)那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呢?(想象出来的。)想象是读诗的好方法。
(2)其实,园子还是这座园子,柴门还是“久不开”,我们压根儿都没有踏进园子。我们有的,只是对美丽春天的想象。这一刹那的惊喜,没有预约的欢欣,不仅仅是对大自然变化的发现,更是对自我的心灵的发现。至此,我们还有必要非进园子不可吗?
(5)就这样,苍苔,染绿我们的眼睛;红杏,沁着我们的心脾。“风景这边独好”,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体会苍苔、柴扉、红杏以及春色满园带给我们的愉悦。(师生齐读这首诗)
8.小结
景色的美好固然动人,然而,人的惊异,对美的顿悟却更加动人。一枝红杏,在普通人的眼里只是毫不起眼的一抹红,但是在诗人眼里,却是春天的惊艳!看来,我们的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不起眼的苍苔,一入了诗人的诗眼,就带上了浪漫的诗情。同学们,诗人“怜爱”的,仅仅是苍苔吗?(是苍苔,更是园子内人迹罕至的宁静)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最新整理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9.11一、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燃烧千捶万击墨梅乾坤三、学习石灰吟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

击:撞击。

假设:好象。

等闲:平常事。

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教师启发:山石承受千捶万击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

淡墨痕:素净雅洁。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9.12一、复习检查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四、教学生字词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1.读一读,写一写。

燃烧清白洗砚乾坤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内容总结〔1〕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教师启发:山石承受千捶万击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4〕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5〕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两首
班级姓名
【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

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利用所学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4.能借助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画面描写出来。

一、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

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夜书所见》、《田家三咏》等。

2.我会默描写春天的古诗。

3.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 lí bā hú dié lián xī chái fēi
( ) ( ) ( ) ( ) (
1
)
4.解释带点的字。

游园不值.小扣.应怜.
疏疏
..急走.
5.大声朗读古诗三遍,读正确读流利。

二、当堂训练。

1.课堂练笔: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提示:大家可以看看插图,想象一下,此时的叶绍翁站在门外,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请动笔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写下来。

附:(①描写春景的词语:小草含青千枝吐翠草绿花红繁花似锦欣欣向荣杨柳抽芽柳絮飘飞群莺乱飞山花烂漫百花吐艳百花齐放百花争艳
②描写春景的句子:嫩绿的小草,浅绿的柳芽,碧绿的菜地,油绿的田野,青翠的竹笋,苍翠的松柏……
池塘边,河岸上,那原本光秃秃的柳条上,钻出了一个个嫩绿的小叶芽,还卷着身子呢?就像一个刚睡醒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把眼睛睁开。

过了不久,柳芽开始舒展开来,变成了柳叶,远望去,一片绿色,阵阵微风吹来,柳条随风摆动,好像一个个小姑娘在河边梳着那美丽的长辫子。

小草在泥中呆了一个冬天,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出来看看了。

于是纷纷露出了小脑袋,为大地铺上一块绿毯,漂亮极了——春天的嫩绿色。


2.背诵《游园不值》。

背诵评价
三、巩固练习。

2
1.《游园不值》是(朝代)诗人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
这一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像这样蕴含哲理的诗句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 . 。

和杨万里《小池》的,。

2.默写《游园不值》。

3.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填空,感受诗人眼里的春天。

孟浩然写道:“春眠不觉晓,。

”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朱熹认为:“等闲识得东风面,。

”贺知章不禁感叹:“不知细叶谁裁出,,。

”此时,春天在我心中仿佛成了一个生命的精灵。

作业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利用所学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一、温故导学。

1. 熟读《宿新市徐公店》;
2. 【资料链接】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通俗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他的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
3
的过程。

我们学过他的主要诗歌作品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3.请你正确默写一首学过的杨万里的诗。

二、当堂训练。

1.《宿新市徐公店》是(朝代)诗人所写,诗歌描绘了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诗中和两个词点明了此时是暮春季节;诗中和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2.背诵《宿新市徐公店》并默写。

(1)背诵评价;
(2)默写。

三、巩固练习。

1.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
,忽然闭口立。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娃撑小艇,。

2.仔细阅读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并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①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背诵评价
②这首诗描写了季节的景色,其中描写儿童的句子是,
4。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之情。

作业评价: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