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

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经典题型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研究了在三维空间内的几何形体。

本文将介绍高中立体几何的主要知识点和经典题型。

知识点以下是高中立体几何的主要知识点:1. 空间几何基础: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

2. 参数方程和一般式方程:用参数或方程表示几何体的方法。

3. 立体图形的投影:点、直线、平面在投影中的表现形式。

4. 空间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直线、平面之间的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

5. 直线与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交点、垂线、倾斜角等概念。

6. 空间角的性质:二面角、棱锥、棱台等形体的角度关系。

7. 空间几何中的直线及曲线:空间中直线与曲线的方程及性质。

8. 空间立体角:球、球台、球扇等形体的角度关系。

9. 空间的切线:曲线在空间中的切线方程及其性质。

10. 空间的幂:圆、球及其他形体的幂的概念和性质。

经典题型以下是高中立体几何的经典题型:1. 求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问题:例如,给定一直线和一个平面,求它们之间的交点、垂直线、倾斜角等。

2. 求空间角的问题:例如,给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求二面角的度数。

3. 求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例如,给定一条直线和一个曲面,求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4. 求切线和法平面的问题:例如,给定一个曲线和一个点,求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及法平面方程。

5. 求空间形体的幂问题:例如,给定一个球和一个平面,求平面关于球的幂及其性质。

以上只是一些经典的立体几何题型,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可以加深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希望本文对高中立体几何知识点和题型的介绍能够帮助到你。

祝你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取得好成绩!。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如图,在一个正方体中,E,G分别是棱AB,CC′的中点,F为棱CD靠近C的四等分点.平面EFG截正方体后,其中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中,相应的正视图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条件可得平面EFG经过点B′,然后可得答案.连接EB′,GB′因为E,G分别是棱AB,CC′的中点,F为棱CD靠近C的四等分点所以EB ′//FG ,所以平面EFG 经过点B ′所以多面体A ′D ′DA −EFGC ′B ′的正视图为故选:D2、“迪拜世博会”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迪拜举行,中国馆建筑名为“华夏之光”,外观取型中国传统灯笼,寓意希望和光明.它的形状可视为内外两个同轴圆柱,某爱好者制作了一个中国馆的实心模型,已知模型内层底面直径为12cm ,外层底面直径为16cm ,且内外层圆柱的底面圆周都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此模型的体积为( )A .304πcm 3B .840πcm 3C .912πcm 3D .984πcm 3答案:C分析:求出内层圆柱,外层圆柱的高,该模型的体积等于外层圆柱的体积与上下面内层圆柱高出的几何体的体积之和,计算可得解.如图,该模型内层圆柱底面直径为12cm ,且其底面圆周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可知内层圆柱的高ℎ1=2√(202)2−(122)2=16 同理,该模型外层圆柱底面直径为16cm ,且其底面圆周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可知外层圆柱的高ℎ2=2√(202)2−(162)2=12此模型的体积为V =π(162)2×12+π(122)2×(16−12)=912π故选:C3、某正方体被截去部分后得到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32B .223C .152D .233 答案:C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解.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该空间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截去两个小三棱锥,由图示可知,该空间几何体体积为V =23−(13×12×12×1+13×12×12×2)=152,故选:C.4、过半径为4的球O 表面上一点M 作球O 的截面,若OM 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30°,则O 到该截面的距离是( )A .4B .2√3C .2D .1答案:C分析:作出球的截面图,根据几何性质计算,可得答案.作出球的截面图如图:设A为截面圆的圆心,O为球心,则OA⊥截面,AM在截面内,即有OA⊥AM,=2 ,故∠OMA=30∘,所以OA=4×12即O到该截面的距离是2,故选:C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若直线l与平面α上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D.若a、b、c是三条直线,a∥b且与c都相交,则直线a、b、c在同一平面上答案:D分析:利用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直接判断.A.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A错误;B.由墙角模型,显然B错误;C.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不一定垂直,故C错误;D.因为a//b,所以a、b确定唯一一个平面,又c与a、b都相交,故直线a、b、c共面,故D正确;故选:D.6、如图.AB是圆的直径,PA⊥AC,PA⊥BC,C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B),且PA=AC,则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为()A.∠PAC B.∠CPA C.∠PCA D.∠CAB答案:C解析:由圆的性质知:AC⊥BC,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到BC⊥面PAC,即BC⊥PC,结合二面角定义可确定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C是圆上一点(不同于A,B),AB是圆的直径,∴AC⊥BC,PA⊥BC,AC∩PA=A,即BC⊥面PAC,而PC⊂面PAC,∴BC⊥PC,又面ABC∩面PBC=BC,PC∩AC=C,∴由二面角的定义:∠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故选:C7、如图所示的正方形SG1G2G3中,E , 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现沿SE,S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重合为点G,则有()A.SG⊥平面EFG B.EG⊥平面SEFC.GF⊥平面SEF D.SG⊥平面SEF答案:A解析: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可得SG⊥FG,SG⊥EG,然后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结果.由题意:SG⊥FG,SG⊥EG,FG ∩EG =G ,FG ,EG ⊂平面EFG所以SG ⊥平面EFG 正确,D 不正确;.又若EG ⊥平面SEF ,则EG ⊥ EF ,由平面图形可知显然不成立;同理GF ⊥平面SEF 不正确;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属基础题.8、下图是一个圆台的侧面展开图,若两个半圆的半径分别是1和2,则该圆台的体积是( )A .7√2π24B .7√3π24C .7√2π12D .7√3π12答案:B分析:先计算出上下底面的半径和面积,再求出圆台的高,按照圆台体积公式计算即可.如图,设上底面的半径为r ,下底面的半径为R ,高为ℎ,母线长为l ,则2πr =π⋅1,2πR =π⋅2,解得r =12,R =1,l =2−1=1,ℎ=√l 2−(R −r )2=√12−(12)2=√32, 设上底面面积为S ′=π⋅(12)2=π4,下底面面积为S =π⋅12=π,则体积为13(S +S ′+√SS ′)ℎ=13(π+π4+π2)⋅√32=7√3π24. 故选:B.多选题9、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装置,它由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容器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开始时细沙全部在上部容器中,细沙通过连接管道全部流到下部容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沙漏的一个沙时.如图,某沙漏由上下两个圆锥组成,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均为8cm,细沙全部在上部时,其高度为圆锥高度的23(细管长度忽略不计).假设该沙漏每秒钟漏下0.02cm3的沙,且细沙全部漏入下部后,恰好堆成一个盖住沙漏底部的圆锥形沙堆.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沙漏中的细沙体积为1024π81cm3B.沙漏的体积是128πcm3C.细沙全部漏入下部后此锥形沙堆的高度约为2.4cmD.该沙漏的一个沙时大约是1565秒(π≈3.14)答案:AC解析:A.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直接计算出细沙的体积;B.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直接计算出沙漏的体积;C.根据等体积法计算出沙堆的高度;D.根据细沙体积以及沙时定义计算出沙时.A.根据圆锥的截面图可知:细沙在上部时,细沙的底面半径与圆锥的底面半径之比等于细沙的高与圆锥的高之比,所以细沙的底面半径r=23×4=83cm,所以体积V=13⋅πr2⋅2ℎ3=13⋅64π9⋅163=1024π81cm3B.沙漏的体积V=2×13×π×(ℎ2)2×ℎ=2×13×π×42×8=2563πcm3;C.设细沙流入下部后的高度为ℎ1,根据细沙体积不变可知:1024π81=13×(π(ℎ2)2)×ℎ1,所以1024π81=16π3ℎ1,所以ℎ1≈2.4cm;D.因为细沙的体积为1024π81cm3,沙漏每秒钟漏下0.02cm3的沙,所以一个沙时为:1024π810.02=1024×3.1481×50≈1985秒.故选:AC.小提示:该题考查圆锥体积有关的计算,涉及到新定义的问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对于圆锥这个几何体要有清晰的认识,同时要熟练掌握圆锥体积有关的计算公式.10、两平行平面截半径为5的球,若截面面积分别为9π和16π,则这两个平面间的距离是()A.1B.3C.4D.7答案:AD解析:对两个平行平面在球心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讨论,计算出球心到两截面的距离,进而可求得两平面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若两个平行平面在球心同侧,则CD=OC−OD=√52−32−√52−42=4−3=1;如图(2)所示,若两个平行截面在球心两侧,则CD=OC+OD=√52−32+√52−42=4+3=7.故选:AD.小提示: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柱、锥、台等几何体,注意抓住截面的性质“与底面全等或相似”,同时结合旋转体中的经过旋转轴的截面“轴截面”的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比,构设相关几何变量的方程组,进而得解.11、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是()A.B.C.D.答案:AD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分别判断即可解:在A中,连接AC,则AC∥MN,由正方体性质得到平面MNP∥平面ABC,∴AB∥平面MNP,故A成立;对于B,若下底面中心为O,则NO∥AB,NO∩面MNP=N,∴AB与面MNP不平行,故B不成立;对于C,过M作ME∥AB,则E是中点,则ME与平面PMN相交,则AB与平面MNP相交,∴AB与面MNP不平行,故C不成立;对于D,连接CE,则AB∥CE,NP∥CD,则AB∥PN,∴AB∥平面MNP,故D成立.故选:AD.小提示:此题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填空题12、给出下列命题:①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三条平行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个平面;③不同的两条直线均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④一个平面中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其中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答案:②③解析: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对①:根据公理可知,只有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才能确定一个平面,故错误;对②:三条平行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为1个或者3个,故正确;对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正确;对④:一个平面中,只有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两平面才平行,故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所以答案是:②③.小提示: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公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属综合基础题.13、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则异面直线CD′与BD间的距离等于______.答案:√33a分析:作辅助线,找出异面直线CD′与BD的公垂线段,求出公垂线段可得答案.取CD中点M,连接MC′,AM,AM与BD交于P,MC′与CD′交于Q,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AC′⊥BD,AC′⊥CD′.由△CMQ与△D′C′Q相似可得MQQC′=MCD′C′=12,同理可得MPPA =12,所以PQ∥AC′,且PQ=13AC′=√33a,所以PQ为CD′与BD间的公垂线段,所以异面直线CD′与BD间的距离等于√33a.所以答案是:√33a.14、如图,A,B是120°的二面角α−l−β棱l上的两点,线段AC、BD分别在平面α、β内,且AC⊥l,BD⊥l,AC=2,BD=1,AB=3,则线段CD的长为______.答案:4分析:作辅助线使∠EAC为二面角的平面角,由余弦定理求出EC,再通过证明ED⊥平面EAC,得出ED⊥EC,通过勾股定理即可求解.如图所示:在平面β中,过A作直线平行于BD,在其上取一点E,使AE=BD,连接EC、ED.由∵BD⊥l,∴AE⊥l,则∠EAC即为a−l−β的平面角,则∠EAC=120°.在△EAC中,由余弦定理得:EC2=EA2+CA2−2EA⋅CA⋅cos∠EAC=1+4−2×1×2×(−12)=7,四边形EABD是平行四边形,则ED=AB=3.由AB⊥平面EAC,结合ED∥AB得ED⊥平面EAC,EC⊂平面EAC,则ED⊥EC,∴△DEC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CD2=CE2+ED2=7+9=16,∴CD=4.所以答案是:4解答题15、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1D1=a,AB=2a,且E为AB中点.求C1到平面D1DE的距离.答案:√2a.分析:根据V E−DC1D1=V C−D1DE,结合锥体的体积公式,准确运算,即可求解.由题意,可得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1D1=a,AB=2a,所以V E−DC1D1=13S△DC1C⋅BC=13×12×2a×a×a=13a3.设C1到平面D1DE的距离为ℎ,则V C1−D1DE =13S D1DE⋅ℎ.在直角△DAE中,由勾股定理得DE=√2a,所以S△D1DE =12DD1⋅DE=12×a×√2a=√22a2,所以V C−D1DE =13⋅√22a2⋅ℎ=13a3,解得ℎ=√2a,即C1到平面D1DE的距离为√2a.。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集锦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集锦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集锦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1B1C1,∠BAC=90°,AB=AA1=1,D是棱CC1的中点,P是AD的延长线与A1C1的延长线的交点,若点Q在线段B1P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当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DQ⊥平面A1BDB.当点Q为线段B1P的三等分点时,DQ⊥平面A1BDC.在线段B1P的延长线上,存在一点Q,使得DQ⊥平面A1BDD.不存在DQ与平面A1BD垂直答案:D分析:依据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利用反证法即可否定选项ABC;按照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和点Q不为线段B1P的中点两种情况利用反证法证明选项D判断正确.连接AB1,交A1B于H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1B1C1,AB=AA1=1,则四边形A1B1BA为正方形,则AB1⊥A1B又∠BAC=90°,即AB⊥AC,又AA1⊥AC,AB∩AA1=A,AA1⊂面A1B1BA,AB⊂面A1B1BA则AC⊥面A1B1BA,则AC⊥A1B又AB1⊥A1B,AB1∩AC=A,AB1⊂面AB1C,AC⊂面AB1C则A1B⊥面AB1C,选项A:当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若DQ⊥平面A1BD,则AB1⊥平面A1BD又A1B⊥面AB1C,则面AB1C//平面A1BD,这与AB1∩A1B=H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当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DQ⊥平面A1BD不正确;选项B:当点Q为线段B1P的三等分点时,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不成立,即DQ与AB1为相交直线,若DQ⊥平面A1BD,则DQ⊥A1B又AB1⊥A1B,DQ与AB1为相交直线,AB1⊂面AB1P,DQ⊂面AB1P则A1B⊥面AB1P,又A1B⊥面AB1C,则面AB1P//面AB1C这与面AB1P∩面AB1C=AB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当点Q为线段B1P的点三等分时,DQ⊥平面A1BD,不正确;选项C:在线段B1P的延长线上一点Q,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不成立,即DQ与AB1为相交直线,若DQ⊥平面A1BD,则DQ⊥A1B又AB1⊥A1B,DQ与AB1为相交直线,AB1⊂面AB1P,DQ⊂面AB1P则A1B⊥面AB1P,又A1B⊥面AB1C,则面AB1P//面AB1C这与面AB1P∩面AB1C=AB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在线段B1P的延长线上,存在一点Q,使得DQ⊥平面A1BD不正确;选项D:由选项A可知,点Q为线段B1P的中点时,DQ⊥平面A1BD不成立;假设点Q在线段B1P上,且不是中点,又D是棱CC1的中点,则DQ//AB1不成立,即DQ与AB1为相交直线,若DQ⊥平面A1BD,则DQ⊥A1B又AB1⊥A1B,DQ与AB1为相交直线,AB1⊂面AB1P,DQ⊂面AB1P则A1B⊥面AB1P,又A1B⊥面AB1C,则面AB1P//面AB1C这与面AB1P∩面AB1C=AB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点Q在线段B1P上,且不是中点时,DQ⊥平面A1BD不正确;故不存在DQ与平面A1BD垂直.判断正确.故选:D2、下列空间图形画法错误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空间图形画法:看得见的线画实线,看不见的线画虚线.即可判断出答案.D选项:遮挡部分应画成虚线.故选:D.3、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相交或异面答案:D分析:根据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求解:如图(1)所示,此时直线a与直线b为异面直线,其中l//a,此时直线l与b为相交直线;如图(2)所示,此时直线a与直线b为异面直线,其中l//a,此时直线l与b为异面直线,综上,一条直线与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异面. 故选: D.4、已知正四面体P −ABC 内接于球O ,点E 是底面三角形ABC 一边AB 的中点,过点E 作球O 的截面,若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则正四面体P −ABC 棱长的取值范围是( )A .[√2,√3]B .[√3,√6]C .[2√2,2√3]D .[2√3,2√6]答案:C分析:根据条件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用棱长a 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 =√64a ,过E 点作外接球O 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 =√64a ,根据题意则12a ≤√3≤√64a ,从而可得出答案. 如图,在正四面体P −ABC 中,设顶点P 在底面的射影为O 1,则球心O 在PO 1上,O 1在CE 上,且|PO 1|=23|CE |,连接OE 、OC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CE |=√32a ,|PO 1|=23|CE |=√33a 则正四面体的高PO 1=√PC 2−O 1C 2=a 2−(√33a)2=√63a , 设外接球半径为R , 在Rt △OO 1C 中,OC 2=OO 12+O 1C 2,即R 2=(√63a −R)2+(√33a)2,解得R =√64a , ∴在Rt △OO 1E 中,OE =√OO 12+O 1E 2=(√612a)2+(√36a)2=√24a , 过E 点作外接球O 的截面,只有当OE ⊥截面圆所在的平面时,截面圆的面积最小,此时截面圆的半径为r =√R 2−OE 2=√(√64a)2−(√24a)2=12a ,最大截面圆为过球心的大圆,半径为R=√64a,由题设存在半径为√3的截面圆,∴12a≤√3≤√64a,解得2√2≤a≤2√3,故选:C.小提示:关键点睛:本题考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的截面圆的半径范围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正四棱锥棱长a表示出其外接球的半径R=√64a,得出过E点的球的截面圆的半径的范围,从而得解,属于中档题.5、如图在正三棱锥S−ABC中,M,N分别是棱SC,BC的中点,Q为棱AC上的一点,且AQ=12QC,MN⊥MQ,若AB=2√2,则此正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的体积为()A.12πB.4√33πC.8√3πD.4√3π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证明SA,SB,SC两两垂直,将三棱锥放入棱长为2的正方体,两者外接球体积相同,求得正方体外接球体积即可得出答案.因为在△SBC中,M,N分别是棱SC,BC的中点,所以MN//SB,因为MN⊥MQ,所以SB⊥MQ,因为三棱锥S−ABC为正三棱锥,所以SB⊥AC(对棱垂直),又因为MQ,AC⊂面SAC,MQ∩AC=Q,所以SB ⊥面SAC ,因为SA,SC ⊂面SAC ,所以SB ⊥SA,SB ⊥SC ,在Rt △SAB 中,SA 2+SB 2=AB 2,因为三棱锥S −ABC 为正三棱锥,所以△SBC 是等腰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SB =SC ,AB =AC ,所以SA 2+SC 2=AC 2,即SA ⊥SC ,所以SA,SB,SC 两两垂直,将此三棱锥放入正方体中,此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等于AB 长,为2√2,则该正方体棱长为2,外接球半径R =√(22)2+(2√22)2=√3, 正方体外接球体积V =43πR 3=43π×(√3)3=4√3π, 此正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体积和正方体外接球体积相同,为4√3π.故选:D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 为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AB 与平面MNQ 不平行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逐项判断可得出合适的选项.对于A选项,连接CD、BE交于点O,则O为BE的中点,设BE∩MN=F,连接FQ,因为Q、O分别为AE、BE的中点,则OQ//AB,若AB//平面MNQ,AB⊂平面ABE,平面ABE∩平面MNQ=FQ,则FQ//AB,在平面ABE内,过该平面内的点Q作直线AB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与题设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选项中的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对于B选项,连接CD,如下图所示:因为AC//BD且AC=BD,所以,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因为M、Q分别为CE、DE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MQ//AB,因为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对于C选项,连接CD,如下图所示:因为AC//BD且AC=BD,所以,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因为M、Q分别为CE、DE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MQ//AB,因为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对于D选项,连接CD,如下图所示:因为AC//BD且AC=BD,所以,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D//AB,因为N、Q分别为CE、DE的中点,则NQ//CD,所以NQ//AB,因为AB⊄平面MNQ,N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故选:A7、阿基米德(Arcℎimedes,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推导出的结论“圆柱内切球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并且球的表面积也是圆柱表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其毕生最满意的数学发现,后人按照他生前的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容器里放了一个球(如图所示),该球与圆柱的两个底面及侧面均相切,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若球的体积为36π,则圆柱的体积为 ( )A .36πB .45πC .54πD .63π答案:C解析:根据球的体积公式求出半径,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设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3= 36π,所以R =3, 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3,圆柱的高为2R =6,所以圆柱的体积为πR 2×2R =2πR 3=54π.故选:C8、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连线的长度,就是经过这两个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大圆就是经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所得的圆),我们把这个弧长叫做两点的球面距离.已知正△ABC 的项点都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球心到△ABC 所在平面距离为2√63,则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A .πB .π2C .2π3D .3π4答案:C分析:设球心为点O ,计算出∠AOB ,利用扇形弧长公式可求得结果.设球心为点O ,平面ABC 截球O 所得截面圆的半径为r =√22−(2√63)2=2√33, 由正弦定理可得4√33=AB sin∠ACB ,∴AB =4√33sin π3=2,又∵OA =OB =2,所以,△AOB 为等边三角形,则∠AOB =π3,因此,A、B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2×π3=2π3.故选:C.小提示:思路点睛:求球面距离,关键就是要求出球面上两点与球心所形成的角,结合扇形的弧长公式求解,同时在计算球的截面圆半径时,利用公式r=√R2−d2(其中r为截面圆的半径,R为球的半径,d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来计算.多选题9、如图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所在的平面,点C是圆上异于A,B的任一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PC⊥BC B.AC⊥平面PCBC.平面PAB⊥平面PBC D.平面PAC⊥平面PBC答案:AD解析:根据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判断各选项.AB是圆直径,C在圆上,则AC⊥BC,PA⊥平面ABC,BC⊂平面ABC,则PA⊥BC,PA∩AC=A,∴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PC⊥BC,A正确;又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PAC.D正确;若AC⊥平面PCB,则AC⊥PC,而PA⊥平面ABC,则PA⊥AC,PA,PC重合,矛盾,B错;若平面PAB⊥平面PBC,作CD⊥PB于D,∵平面PAB∩平面PBC=PB,∴CD⊥平面PAB,而PA⊂平面PAB,∴CD⊥PA,CD∩BC=C,∴PA⊥平面PBC,于是平面PBC与平面ABC重合.矛盾,C错.故选:AD.小提示:易错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由于是多选题,仅仅判断AD正确还不够,必须说明(证明)BC为什么是错误的.否则会出错.10、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关于截面的形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直角三角形B.正五边形C.正六边形D.梯形答案:CD分析:根据题意,依次作出对应的截面,并判断即可得答案.对于A选项,如图1,作出的截面为三角形,但为锐角三角形,不可能为直角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如图2,过正方体的一个顶点作截面,可以得到截面为五边形,但该五边形不是正五边形,故B 选项错误;对于C选项,如图3,取各边的中点,连接的截面即为正六边形,故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如图4,所做的截面为梯形,故D选项正确.故选:CD11、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所有棱长均为1,点E为棱B1C1上任意一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的范围是[0,π4B.在棱B1C1上存在一点E,使AB1⊥平面A1BEC.若E为棱B1C1的中点,则平面ABE截三棱柱ABC−A1B1C1所得截面面积为3√1916D.若F为棱A1B1上的动点,则三棱锥F−ABE体积的最大值为16答案:AC分析:由异面直线夹角求法可判断A;利用反证法结合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可判断B;利用线线平行得到平面ABE截三棱柱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ABEG,即可求得面积判断C;由面积公式知S△ABF不变,利用等体积知可求得体积的最大值可判断D.对于A,由直三棱柱ABC−A1B1C1,∴AA1//BB1,∴∠B1BE为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当E与B1重合时,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为0,当E与C1重合时,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为π4,所以直线AA1与直线BE所成角的范围是[0,π4],故A正确;对于B,假设AB1⊥平面A1BE,又BE⊂平面A1BE,∴AB1⊥BE,设BC中点为H,则AH⊥BC,则AH⊥平面BCC1B1,所以AB1在平面BCC1B1上的射影为B1H,由三垂线定理得B1H⊥BE,又因为BCC1B1为正方形,所以点E为CC1中点,与点E为棱B1C1上一点矛盾,故B 错误.对于C,取A1C1中点G,连结EG,GA,则平面ABE截三棱柱ABC−A1B1C1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ABEG,AB=1,EG=12,在直角△BB1E中,EB=√52,所以梯形的高为√(√52)2−(14)2=√194,梯形的面积为S=12×(12+1)×√194=3√1916,故C正确.对于D,因为S△ABF=12AB×BB1=12,且V F−ABE=V E−ABF,所以当E与C1重合时,三棱锥F−ABE的体积最大,取A1B1中点M,则C1M⊥平面ABB1A1,得V C1−ABF =13S△ABF×C1M=13×12×√32=√312,故D错误.故选:AC小提示:思路点睛:本题考查求异面直线成角,立体几何截面问题,体积运算,(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是平移线段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2)截面问题: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与线线平行的转化,尤其在截面图的画法中,常用来确定交线的位置,对于最值问题,常用函数思想来解决.填空题12、如图,点P,Q,R,S分别在正方体的四条棱上,且是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与RS是平行直线的图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可得①②中RS与PQ均是平行直线,④中RS和PQ是相交直线,③中RS和PQ是是异面直线.所以答案是:①②.。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立体几何多选题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立体几何多选题1.如图,矩形ABCD 中,M 为BC 的中点,将ABM 沿直线AM 翻折成1AB M ,连结1B D ,N 为1B D 的中点,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所有正确的是( )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1CN AB ⊥ B .翻折过程中,CN 的长是定值C .若AB BM =,则1AM BD ⊥D .若1AB BM ==,当三棱锥1B AMD -的体积最大时,三棱锥1B AMD -外接球的体积是43π 【答案】BD 【分析】对于A ,取AD 中点E ,连接EC 交MD 与F ,可得到EN NF ⊥,又EN CN ⊥,且三线,,NE NF NC 共面共点,不可能;对于B ,可得由1NEC MAB ∠=∠(定值),112NE AB =(定值),AM EC =(定值),由余弦定理可得NC 是定值.对于C ,取AM 中点O ,连接1,B O DO ,假设1AM B D ⊥,易得AM ⊥面1ODB ,即可得OD AM ⊥,从而AD MD =,显然不一定成立.对于D ,当平面B 1AM ⊥平面AMD 时,三棱锥B 1﹣AMD 的体积最大,可得球半径为1,体积是43π. 【详解】对于A 选项:如图1,取AD 中点E ,连接EC 交MD 与F , 则11////NE AB NF MB ,,又11AB MB ⊥,所以EN NF ⊥, 如果1CN AB ⊥,可得EN CN ⊥,且三线,,NE NF NC 共面共点,不可能,故A 选项不正确;对于B 选项:如图1,由A 选项可得1AMB EFN ≈△△,故1NEC MAB ∠=∠(定值),112NE AB =(定值),AM EC =(定值), 故在NEC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cos CN CE NE NE CE NEC =+-⋅⋅∠,整理得222212422AB AB AB CN AM AM BC AB AM =+-⋅⋅=+, 故CN 为定值,故B 选项正确.对于C 选项:如图,取AM 中点O ,连接1,B O DO , 由AB BM =,得1B O AM ⊥,假设1AM B D ⊥,111B D B O B =,所以AM ⊥面1ODB ,所以OD AM ⊥,从而AD MD =,显然不恒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可得C 选项不正确.对于D 选项:由题易知当平面1AB M 与平面AMD 垂直时,三棱锥1B AMD -的体积最大,此时1B O ⊥平面AMD ,则1B O OE ⊥,由1AB BM ==,易求得122BO =,2DM =,故22221122122B E OB OE ⎛⎫⎛⎫=+=+= ⎪ ⎪ ⎪ ⎪⎝⎭⎝⎭, 因此1EB EA ED EM ===,E 为三棱锥1B AMD -的外接球球心,此外接球半径为1,体积是43π.故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难题.本题C 选项的解题的关键在于采用反证法证明,进而推出矛盾解题,D 选项求解的关键在于把握平面1AB M 与平面AMD 垂直时,三棱锥1B AMD -的体积最大.2.如图,已知正方体1ABCD ABC D -的棱长为a ,E 是棱CD 上的动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 .11EB AD ⊥B .二面角11E A B A --的大小为4π C .三棱锥11A B D E -体积的最小值为313a D .1//D E 平面11A B BA 【答案】ABD 【分析】连接1A D 、1B C ,则易证1AD ⊥平面11A DCB ,1EB ⊂平面11A DCB ,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以判断选项A 正确;二面角11E A B A --的平面角为1DA A ∠,易知14DA A π∠=,则可判断选项B 正确;用等体积法,将求三棱锥11A B D E -的体积转化为求三棱锥11E AB D -的体积,当点E 与D 重合时,三棱锥11E AB D -的体积最小,此时的值为316a ,则选项C 错误;易知平面11//D DCC 平面11A B BA ,而1D E ⊂平面11D DCC ,则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1//D E 平面11A B BA ,可判断选项D 正确. 【详解】选项A ,连接1A D 、1B C ,则由正方体1ABCD ABC D -可知,11A D AD ⊥,111A B AD ⊥,1111A D A B A =,则1AD ⊥平面11A DCB ,又因为1EB ⊂平面11A DCB , 所以11EB AD ⊥,选项A 正确; 选项B ,因为11//DE A B ,则二面角11E A B A --即为二面角11D A B A --,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可知,11A B ⊥平面1DA A , 则1DA A ∠为二面角11D A B A --的平面角,且14DA A π∠=,所以选项B 正确;选项C ,设点E 到平面11AB D 的距离为d , 则11111113A B D E E AB D AB D V V S d --==⋅,连接1C D 、1C B ,易证平面1//BDC 平面11AB D ,则在棱CD 上,点D 到平面11AB D 的距离最短, 即点E 与D 重合时,三棱锥11A B D E -的体积最小,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知11A B ⊥平面1ADD , 所以1111123111113326D AB D B ADDADD a V V S A B a a --==⋅=⋅⋅=, 则选项C 错误;选项D ,由正方体1ABCD ABC D -知,平面11//CC D D 平面11A B BA ,且1D E ⊂平面11CC D D ,则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1//D E 平面11A B BA ,则选项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对于选项C 的判断中,利用等体积法求三棱锥的体积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3,点E ,F 分别在1CC ,1BB 上,12C E EC →→=,12BF FB →→=.动点M 在侧面11ADD A 内(包含边界)运动,且满足直线//BM 平面1D EF ,则( )A .过1D ,E ,F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等腰梯形B .三棱锥1D EFM -的体积为定值C .动点M 10D .过B ,E ,M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小值为10【答案】BCD 【分析】由题做出过1D ,E ,F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梯形1D EFN ,进而计算即可排除A 选项;根据//BM平面1D EF ,由等体积转化法得1111D EFM M D EF B D EF D BEFV V V V ----===即可得B 选项正确;取1AA 靠近1A 点的三等分点H , 1DD 靠近D 点的三等分点I ,易知M 的轨迹为线段HI 10,故C 选项正确;过M 点做BE 的平行线交1AA 于P ,交1DD 于O ,连接,BP OE ,易知过B ,E ,M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即为平行四边形BPOE ,进而得当H 位于点I 时,截面面积最小,为四边形ABEI 的面积,且面积为310S AB BE =⋅= 【详解】解:对于A 选项,如图,取BF 中点G ,连接1A G ,由点E ,F 分别在1CC ,1BB 上,12C E EC →→=,12BF FB →→=,故四边形11A D EG 为平行四边形,故11//AGD E ,由于在11A B G △,F 为1B G 中点,当N 为11A B 中点时,有11////NF A G D E ,故过1D ,E ,F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梯形1D EFN ,此时22133532D N ⎛⎫=+= ⎪⎝⎭,223110EF =+=,故梯形1D EFN 不是等腰梯形,故A 选项错误;对于B 选项,三棱锥1D EFM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1M D EF -的体积,由于//BM平面1D EF ,故三棱锥1M D EF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1B D EF -的体积,三棱锥1B D EF -的体积等于三棱锥1D BEF -的体积,而三棱锥1D BEF -的体积为定值,故B 选项正确; 对于C 选项,取1AA 靠近1A 点的三等分点H , 1DD 靠近D 点的三等分点I ,易知1////HB AG NF ,1//BI D F ,由于1,HI BI I NFD F F ==,故平面//BHI 平面1D EF ,故M 的轨迹为线段HI ,其长度为10,故C 选项正确;对于D 选项,过M 点做BE 的平行线交1AA 于P ,交1DD 于O ,连接,BP OE ,则过B ,E ,M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即为平行四边形BPOE ,易知当H 位于点I 时,平行四边形BPOE 边BP 最小,且为AB ,此时截面平行四边形BPOE 的面积最小,为四边形ABEI 的面积,且面积为310S AB BE =⋅=,故D 选项正确; 故选:BC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依次做出过1D ,E ,F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为梯形1D EFN ,过B ,E ,M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即为平行四边形BPOE ,进而讨论AD选项,通过//BM平面1D EF ,并结合等体积转化法得1111D EFM M D EF B D EF D BEF V V V V ----===知B 选项正确,通过构造面面平行得M 的轨迹为线段HI ,进而讨论C 选项,考查回归转化思想和空间思维能力,是中档题.4.如图,点O 是正四面体P ABC -底面ABC 的中心,过点O 的直线交AC ,BC 于点M ,N ,S 是棱PC 上的点,平面SMN 与棱P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棱P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则( )A .若//MN 平面PAB ,则//AB RQ B .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PC ⊥平面SRQC .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0PS PQ PR ⋅+= D .111PQPRPS++是常数【答案】ABD 【分析】对于选项A ,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判断即可;对于选项B ,当直线MN 平行于直线AB , 13SC PC =时,通过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此时PC ⊥平面SRQ ,即可证明,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PC ⊥平面SRQ ;对于选项C ,假设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0PS PQ PR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PC ⊥平面PAB ,此时通过反证法说明矛盾性,即可判断; 对于选项D ,利用S PQR O PSR O PSQ O PQR V V V V ----=++,即可求得111PQPRPS++是常数.【详解】 对于选项A , 若//MN 平面PAB ,平面SMN 与棱P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棱P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平面SMN 平面PAB =RQ ,又MN ⊂平面SMN ,//MN 平面PAB ,∴//MN RQ ,点O 在面ABC 上,过点O 的直线交AC ,BC 于点M ,N ,∴MN ⊂平面ABC ,又//MN 平面PAB ,平面ABC平面PAB AB =,∴//MN AB , ∴//AB RQ ,故A 正确; 对于选项B ,当直线MN 平行于直线AB ,S 为线段PC 上靠近C 的三等分点,即13SC PC =, 此时PC ⊥平面SRQ ,以下给出证明: 在正四面体P ABC -中,设各棱长为a ,∴ABC ,PBC ,PAC △,PAB △均为正三角形,点O 为ABC 的中心,//MN AB ,∴由正三角形中的性质,易得23CN CM a ==, 在CNS 中,23CN a =,13SC a =,3SCN π∠=,∴由余弦定理得,3SN a ==, ∴222249SC SN a CN +==,则SN PC ⊥, 同理,SM PC ⊥,又SM SN S =,SM ⊂平面SRQ ,SN ⊂平面SRQ ,∴PC ⊥平面SRQ ,∴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PC ⊥平面SRQ ,故B 正确; 对于选项C ,假设存在点S 与直线MN ,使()0PS PQ PR ⋅+=, 设QR 中点为K ,则2PQ PR PK +=,∴PS PK ⊥,即PC PK ⊥,()cos cos 0PC AB PC PB PA PC PB CPB PC PA CPA ⋅=⋅-=⋅∠-⋅∠=,∴PC AB ⊥,又易知AB 与PK 为相交直线,AB 与PK 均在平面PQR 上,∴PC ⊥平面PQR ,即PC ⊥平面PAB ,与正四面体P ABC -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故C 错误; 对于选项D ,易知点O 到面PBC ,面PAC ,面PAB 的距离相等,记为d , 记PC 与平面PAB 所处角的平面角为α,α为常数,则sin α也为常数, 则点S 到PQR 的距离为sin PS α,又13sin 234PQRSPQ PR PQ PR π=⋅=⋅ ∴()()1133sin sin sin 33412S PQR PQRV PS S PS PQ PR PQ PR PS ααα-=⋅=⋅⋅=⋅⋅, 又13sin 234PSRSPS PR PS PR π=⋅=⋅, 13sin 234PSQS PS PQ PS PQ π=⋅=⋅, 13sin 234PQRSPQ PR PQ PR π=⋅=⋅, ()312S PQR O PSR O PSQ O PQR V V V V d PS PR PS PQ PQ PR ----=++=⋅+⋅+⋅, ∴()33sin 1212PQ PR PS d PS PR PS PQ PQ PR α⋅⋅=⋅+⋅+⋅, ∴111sin d PQPRPSα++=为常数,故D 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考查了三棱锥体积的计算,考查了向量的运算,考查了转化能力与探究能力,属于较难题.5.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2,AB BC AA P ===是1A B 上的一动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DP 35B .DP 5C .1AP PC +6D .1AP PC +的最小值为1705【答案】AD 【分析】DP 的最小值,即求1DA B △底边1A B 上的高即可;旋转11A BC 所在平面到平面11ABB A ,1AP PC +的最小值转化为求AC '即可.【详解】求DP 的最小值,即求1DA B △底边1A B 上的高,易知115,2A B A D BD ===,所以1A B 边上的高为355h =,连接111,AC BC ,得11A BC ,以1A B 所在直线为轴,将11A BC 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11ABB A ,设点1C 的新位置为C ',连接AC ',则AC '即为所求的最小值,易知11122,2,cos 10AA AC AAC ''==∠=-, 所以217042222()105AC '=+-⨯⨯⨯-=. 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旋转求解线段最小值问题.求解翻折、旋转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原有的性质变化与否, (1)点的变化,点与点的重合及点的位置变化;(2)线的变化,翻折、旋转前后应注意其位置关系的变化;(3)长度、角度等几何度量的变化.6.M ,N 分别为菱形ABCD 的边BC ,CD 的中点,将菱形沿对角线AC 折起,使点D 不在平面ABC 内,则在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MN ∥平面ABDB .异面直线AC 与MN 所成的角为定值C .在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三棱锥D ABC -外接球的半径先变小后变大D .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则ABC ∠的取值范围是0,2π⎛⎫⎪⎝⎭【答案】ABD 【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判断选项A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求出异面直线AC 与MN 所成的角即可判断选项B ;借助极限状态,当平面DAC 与平面ABC 重合时,三棱锥D ABC -外接球即是以ABC ∆外接圆圆心为球心,外接圆的半径为球的半径,当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大时,利用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分析即可判断选项C;过A 作AH BC ⊥,垂足为H ,分ABC ∠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判断选项D.【详解】对于选项A:因为M ,N 分别为菱形ABCD 的边BC ,CD 的中点,所以MN 为BCD ∆的中位线,所以//MN BD ,因为MN ⊄平面ABD ,BD ⊂平面ABD ,所以MN ∥平面ABD ,故选项A 正确;对于选项B :取AC 的中点O ,连接,DO BO ,作图如下:则,AC DO AC BO ⊥⊥,BO DO O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知,AC ⊥平面BOD ,所以AC BD ⊥,因为//MN BD ,所以AC MN ⊥,即异面直线AC 与MN 所成的角为定值90,故选项B 正确;对于选项C:借助极限状态,当平面DAC 与平面ABC 重合时,三棱锥D ABC -外接球即是以ABC ∆外接圆圆心为球心,外接圆的半径为球的半径,当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大时,球心离开平面ABC ,但是球心在底面的投影仍然是ABC ∆外接圆圆心,故二面角D AC B --逐渐变小的过程中,三棱锥D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不可能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项C 错误;对于选项D:过A 作AH BC ⊥,垂足为H ,若ABC ∠为锐角,H 在线段BC 上;若ABC ∠为直角,H 与B 重合;若ABC ∠为钝角,H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因为AH BC ⊥,所以CB ⊥平面AHD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CB HD ⊥,若ABC ∠为直角,H 与B 重合,所以CB BD ⊥,在CBD ∆中,因为CB CD =, 所以CB BD ⊥不可能成立,即ABC ∠为直角不可能成立;若ABC ∠为钝角,H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则在原平面图菱形ABCD 中,DCB ∠为锐角,由于立体图中DB DO OB <+,所以立体图中DCB ∠一定比原平面图中更小,,所以DCB ∠为锐角,CB HD ⊥,故点H 在线段BC 与H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矛盾,因此ABC ∠不可能为钝角;综上可知,ABC ∠的取值范围是0,2π⎛⎫ ⎪⎝⎭.故选项D 正确; 故选:ABD【点睛】本题考查异面垂直、线面平行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多面体的外接球问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极限状态和反证法思想的运用是求解本题的关键;属于综合型强、难度大型试题.7.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如图,,M N 分别是正方形ABCD ,11BCC B 的中心.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平面1D MN 与11BC 的交点是11B C 的中点B .平面1D MN 与BC 的交点是BC 的三点分点C .平面1D MN 与AD 的交点是AD 的三等分点D .平面1D MN 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为1∶1【答案】BC【分析】取BC 的中点E ,延长DE ,1D N ,并交于点F ,连FM 并延长分别交,BC AD 于,P Q ,连1,D Q PN 并延长交11B C 与H ,平面四边形1D HPQ 为所求的截面,进而求出,,P Q H 在各边的位置,利用割补法求出多面体11QPHD C CD 的体积,即可求出结论.【详解】如图,取BC 的中点E ,延长DE ,1D N ,并交于点F ,连接FM 并延长,设FM BC P ⋂=,FM AD Q ⋂=,连接PN 并延长交11B C 于点H .连接1D Q ,1D H ,则平面四边形1D HPQ 就是平面1D MN 与正方体的截面,如图所示.111111////,22NE CC DD NE CC DD ==,NE ∴为1DD F ∆的中位线,E ∴为DF 中点,连BF ,,,90DCE FBE BF DC AB FBE DCE ∴∆≅∆==∠=∠=︒,,,A B F ∴三点共线,取AB 中点S ,连MS , 则12//,,23BP FB MS BP MS BC MS FS =∴==, 22111,33236BP MS BC BC PE BC ∴==⨯=∴=, E 为DF 中点,11//,233PE DQ DQ PE BC AD ∴=== N 分别是正方形11BCC B 的中心,11113C H BP C B ∴==所以点P 是线段BC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点Q 是线段AD 靠近点D 的三等分点,点H 是线段11B C 靠近点1C 的三等分点.做出线段BC 的另一个三等分点P ',做出线段11A D 靠近1D 的三等分点G ,连接QP ',HP ',QG ,GH ,1H QPP Q GHD V V '--=,所以111113QPHD C CD QPHQ DCC D V V V -==多面体长方体正方体从而平面1D MN 将正方体分成两部分体积比为2∶1.故选:BC.【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及多面体的体积,确定出平面与正方体的交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能力,属于较难题.8.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过对角线1BD 的一个平面交棱1AA 于点E ,交棱1CC 于点F ,得四边形1BFD E ,在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四边形1BFD E 有可能是梯形B .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C .四边形1BFDE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11BB D DD .四边形1BFDE 面积的最小值为62 【答案】BCD【分析】四边形1BFD E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知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是四边形ABCD ;当与两条棱上的交点是中点时,四边形1BFD E 垂直于面11BB D D ;当E ,F 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时,四边形1BFD E 6 【详解】过1BD 作平面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截面为四边形1BFD E ,如图所示,因为平面11//ABB A 平面11DCC D ,且平面1BFD E平面11ABB A BE =. 平面1BFD E 平面1111,//DCC D D F BE D F =,因此,同理1//D E BF ,故四边形1BFD E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A 错误;对于选项B ,四边形1BFD 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ABCD ,因此B 正确; 对于选项C ,当点E F 、分别为11,AA CC 的中点时,EF ⊥平面11BB D D ,又EF ⊂平面1BFD E ,则平面1BFD E ⊥平面11BB D D ,因此C 正确;对于选项D ,当F 点到线段1BD 的距离最小时,此时平行四边形1BFD E 的面积最小,此时点E F 、分别为11,AA CC 的中点,此时最小值为162322=,因此D 正确. 故选:BCD【点睛】关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想象出要画的平面是怎么样的平面,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考虑全面即可正确解题.。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重点知识点大全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重点知识点大全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P在棱AD上,过点P作该正方体的截面,当截面平行于平面B1D1C且面积为√3时,线段AP的长为()A.√2B.1C.√3D.√32答案:A分析:过点P作DB,A1D的平行线,分别交棱AB,AA1于点Q,R,连接QR,BD,即可得到△PQR为截面,且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截面面积求出PQ的长度,即可求出AP;解:如图,过点P作DB,A1D的平行线,分别交棱AB,AA1于点Q,R,连接QR,BD,因为BD//B1D1,所以PQ//B1D1,B1D1⊂面B1D1C,PQ⊄面B1D1C,所以PQ//面B1D1C因为A1D//B1C,所以PR//B1C,B1C⊂面B1D1C,PR⊄面B1D1C,所以PR//面B1D1C又PQ∩PR=P,PQ,PR⊂面PQR,所以面PQR//面B1D1C,则PQR为截面,易知△PQR是等边三角形,则12PQ2⋅√32=√3,解得PQ=2,∴AP=√22PQ=√2.故选:A.2、如图,某圆锥的轴截面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在底面圆的圆周上,且BE⌢的长度等于CE⌢的长度,则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24B .√64C .√104D .√144 答案:A分析:过点A 作AO ⊥BC 于点O ,过点A 作DG ⊥BC 于点G ,取AO 的中点F ,连接GE 、OE 、EF ,则有∠DEF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的角,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解三角形可求得答案.解:过点A 作AO ⊥BC 于点O ,过点A 作DG ⊥BC 于点G ,取AO 的中点F ,连接GE 、OE 、EF ,则DF //BC ,且DF =12BC ,所以∠DEF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的角,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则DF =1,OE =2,AO =2√3,所以DG =OF =√3,在Rt △GOE 中,GO =1,OE =2,所以GE =√GO 2+OE 2=√5,在Rt △GDE 中,GE =√5,DG =√3,所以DE =√GD 2+GE 2=2√2,在Rt △FOE 中,FO =√3,OE =2,FE =√FO 2+OE 2=√7,所以在△DFE 中,满足DF 2+FE 2=DE 2,所以∠DFE =90∘,所以cos∠DEF =DF DE =2√2=√24, 故选:A.3、若一个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a ,则这个正方体的全面积为( )A.2a2B.2√2a2C.2√3a2D.3√2a2答案:A分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求出正方体的棱长即得解.a2,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则√3x=a,即x2=13a2=2a2.所以正方体的全面积为6x2=6×13故选:A4、中国古代建筑使用榫卯结构将木部件连接起来,构件中突出的部分叫榫头,凹进去的部分叫卯眼,图中摆放的部件是榫头,现要在一个木头部件中制作出卯眼,最终完成一个直角转弯结构的部件,那么卯眼的俯视图可以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榫头的俯视图结合结果图,可判断卯眼的俯视图.解:根据榫头的俯视图及结果图的俯视图可判断卯眼的俯视图为B项中的图形.故选:B.,P是A1B上的一动点,5、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BC=√3,cos∠ABC=13则AP+PC1的最小值为()A.√5B.√7C.1+√3D.3答案:B分析:连接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判断出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分别求出∠AA1C′=120°,AA1=1,A1C′=2,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连接BC1,得△A1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则有AP+PC1≥AC′.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由余弦定理得:AC=√AB2+BC2−2AB·BCcosB=在三角形ABC中,AB=BC=√3,cos∠ABC=13√3+3−2×3×1=2,所以A1C1=2,即A1C′=23在三角形A1AB中,AA1=1,AB=√3,由勾股定理可得:A1B=√AA12+AB2=√1+3=2,且∠AA1B=60°. 同理可求:C1B=2因为A1B=BC1=A1C1=2,所以△A1BC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A1C1=60°,所以在三角形AA1C′中,∠AA1C′=∠AA1B+∠BA1C′=120°,AA1=1,A1C′=2,)=√7.由余弦定理得:AC′=√1+4−2×1×2×(−12故选B.小提示:(1)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展开)问题截图的关键是:翻折(展开)过程中的不变量;(2)立体几何中距离的最值一般处理方式:①几何法:通过位置关系,找到取最值的位置(条件),直接求最值;②代数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代数法求最值.6、如图,△A′B′C′是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其中B′C′=C′A′=2,A′B′,A′C′分别与x′轴,y′轴平行,则BC=()A.2B.2√2C.4D.2√6答案:D分析:先确定△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B′,再确定原图△ABC的形状,进而求出BC.由题意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2√2,其原图形是Rt△ABC,AB=A′B′=2√2,AC=2A′C′=4,∠BAC=90°,则BC=√8+16=2√6,故选:D.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若直线l与平面α上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D.若a、b、c是三条直线,a∥b且与c都相交,则直线a、b、c在同一平面上答案:D分析:利用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直接判断.A.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A错误;B.由墙角模型,显然B错误;C.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不一定垂直,故C错误;D.因为a//b,所以a、b确定唯一一个平面,又c与a、b都相交,故直线a、b、c共面,故D正确;故选:D.8、已知三棱锥P−ABC,其中PA⊥平面ABC,∠BAC=120°,PA=AB=AC=2,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12πB.16πC.20πD.24π答案:C分析:根据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结合球的性质、球的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根据题意设底面△ABC的外心为G,O为球心,所以OG⊥平面ABC,因为PA⊥平面ABC,所以OG//PA,设D是PA中点,因为OP=OA,所以DO⊥PA,因为PA⊥平面ABC,AG⊂平面ABC,所以AG⊥PA,因此OD//AG,PA=1,因此四边形ODAG是平行四边形,故OG=AD=12由余弦定理,得)=2√3,BC=√AB2+AC2−2AB⋅AC⋅cos120°=√4+4−2×2×2×(−12由正弦定理,得2AG=√3√32⇒AG=2,所以该外接球的半径R满足R2=(OG)2+(AG)2=5⇒S=4πR2=20π,故选:C.小提示:关键点睛: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O′A′B′是水平放置的△OAB的直观图,A′O′=6,B′O′=2,则△OAB的面积是()A.6B.12C.6√2D.3√2答案:B分析:由直观图和原图的之间的关系,和直观图画法规则,还原△OA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边OA= 6,OB=4,直接求解其面积即可.解: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可得△OAB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边OA=6,OB=4,∴S△OAB=12OA⋅OB=12×6×4=12.故选:B.10、如图所示的正方形SG1G2G3中,E , 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现沿SE,S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重合为点G,则有()A.SG⊥平面EFG B.EG⊥平面SEFC.GF⊥平面SEF D.SG⊥平面SEF答案:A解析: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可得SG⊥FG,SG⊥EG,然后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结果.由题意:SG⊥FG,SG⊥EG,FG∩EG=G,FG,EG⊂平面EFG所以SG⊥平面EFG正确,D不正确;.又若EG⊥平面SEF,则EG⊥EF,由平面图形可知显然不成立;同理GF⊥平面SEF不正确;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属基础题.填空题11、已知一个圆柱的高不变,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它的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___________倍.答案:2分析:求出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从而得到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设圆柱的高为ℎ,底面半径为r,则体积为πr2ℎ,体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扩大后的体积为4πr2ℎ,因为高不变,故体积4πr2ℎ=π(2r)2ℎ,即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原来侧面积为2πrℎ,扩大后的圆柱侧面积为2π⋅2rℎ= 4πrℎ,故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所以答案是:212、如图所示,一竖立在地面上的圆锥形物体的母线长为4,一只小虫从圆锥的底面圆上的点P出发,绕圆锥爬行一周后回到点P处,若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4√3,则这个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答案:128√2π81分析:作出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PP′,由余弦定理求出cos∠P′OP=2π3,求出底面圆的半径r,从而求出这个圆锥的高,由此能求出这个圆锥的体积.作出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该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PP′,由余弦定理可得:cos∠P′OP=OP2+OP′2−PP′22OP·OP′=42+42−(4√3)22×4×4=−12∴cos∠P′OP=2π3.设底面圆的半径为r,则有2πr=2π3·4,解得r=43,所以这个圆锥的高为ℎ=√16−169=8√23,则这个圆锥的体积为V=13Sℎ=13πr2ℎ=13π×169×8√23=128√2π81.所以答案是:128√2π81.小提示: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叠(展开)问题要注意翻折(展开)过程中的不变量.13、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SD⊥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个.①AC⊥SB;②AB∥平面SCD;③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④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答案:4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C⊥平面SBD,进而可判定①正确.根据AB∥CD,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②正确.根据线面所成角的定义可判定③正确.根据AB∥CD,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判定④正确.因为SD⊥底面ABCD,所以AC⊥SD.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又BD∩SD=D,所以AC⊥平面SBD,所以AC⊥SB,故①正确.因为AB∥CD,AB⊄平面SCD,CD⊂平面SCD,所以AB∥平面SCD,故②正确.因为AD是SA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所以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故③正确.因为AB∥CD,所以AB 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故④正确.所以答案是:4.14、三条两两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可能为______个.答案:1或3分析:讨论三条平行线是否共面,即可确定平面的个数.当三条平行线不共面时,如下图示可确定3个平面;当三条平行线共面时,如下图示确定1个平面.所以答案是:1或315、如图所示的圆台O1O2,在轴截面ABCD中,CD=2AB,且AB=AD=BC=2cm,则该圆台的体积为_________cm3;侧面积为_________cm2.√3π6π答案:73分析:将圆台看成是圆O1为底的大圆锥切去圆O2为底的小圆锥,则圆台体积为大圆锥体积减去小圆锥体积,圆台侧面积为大圆锥侧面积减去小圆锥侧面积.将圆台看成是圆O1为底的大圆锥切去圆O2为底的小圆锥,大小圆锥的顶点为E,如图所示,在经过ABCD的轴截面上,从A点做垂线AF⊥CD于F,显然AF//O1O2且AF=O1O2.∵AB=2,CD=2AB=4∴O2A=12AB=1,O1D=12CD=2,O2A=12O1D又∵O2A//O1D∴O2A为△O1DE的O1D边的中位线,O1O2=O2E=12O1E∵cos∠FDA=FDAD =12,得∠FDA=π3则tan∠FDA=tan∠O1DE=O1EO1D =tanπ3=√3,解得O1E=2√3∴O2E=2√3则圆台的体积为圆O1为底,高为O1E的圆锥体积V CDE减去以圆O2为底,高为O2E的圆锥体积V ABE,即V=V CDE−V ABE=13πO1D2⋅O1E−13πO2A2⋅O2E=π3(22×2√3−12×√3)=7√33π圆台的侧面积S=12⋅2πO1D⋅ED−12⋅2πO2A⋅EA=π⋅(2×4−1×2)=6π.所以答案是:73√3π;6π.解答题16、已知正方体ABCD−A′B′C′D′.(1)G 是△BA ′C ′的重心,求证:直线DG ⊥平面BA ′C ′;(2)若AB =1,动点E 、F 在线段AD 、D ′C ′上,且DE =D ′F =a ,M 为AB 的中点,异面直线EF 与DM 所成的角为arccos√210,求a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分析:(1)根据空间向量,以B ′A ′⃑⃑⃑⃑⃑⃑⃑⃑ =i ⃗,B ′B ⃑⃑⃑⃑⃑⃑⃑ =j ⃗,B ′C ′⃑⃑⃑⃑⃑⃑⃑⃑ =k ⃑⃗为基底,用基底向量表示其他向量,根据向量的数量积为0判断线线垂直,进而证明线面垂直.(2)以空间直角坐标系,写成点的坐标,根据向量的夹角与异面直线夹角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求解.(1)证明:设B ′A ′⃑⃑⃑⃑⃑⃑⃑⃑ =i ⃗,B ′B ⃑⃑⃑⃑⃑⃑⃑ =j ⃗,B′C ′⃑⃑⃑⃑⃑⃑⃑⃑ =k ⃑⃗, 显然i ⃗⋅j ⃗=0,j ⃗⋅k ⃑⃗=0,k ⃑⃗⋅i ⃗=0,因为G 是△BA ′C ′的重心,所以B ′G ⃑⃑⃑⃑⃑⃑⃑ =13(i ⃗+j ⃗+k ⃑⃗),故DG ⃑⃑⃑⃑⃑ =B ′G ⃑⃑⃑⃑⃑⃑⃑ −B ′D ⃑⃑⃑⃑⃑⃑⃑ =B ′G ⃑⃑⃑⃑⃑⃑⃑ −(B ′B ⃑⃑⃑⃑⃑⃑⃑ +BA ⃑⃑⃑⃑⃑ +AD ⃑⃑⃑⃑⃑ )=13(i +j +k ⃑ )−(j +i +k )=−23(i +j +k ⃑ ) A ′C ′⃑⃑⃑⃑⃑⃑⃑⃑ =k ⃑⃗−i ⃗;DG ⃑⃑⃑⃑⃑ ⋅A ′C ′⃑⃑⃑⃑⃑⃑⃑⃑ =−23(k ⃑⃗2−i ⃗2)=0,得DG ⃑⃑⃑⃑⃑ ⊥A ′C ′⃑⃑⃑⃑⃑⃑⃑⃑ , 同理DG ⃑⃑⃑⃑⃑ ⋅A ′B ⃑⃑⃑⃑⃑⃑⃑ =0,得DG ⃑⃑⃑⃑⃑ ⊥A ′B⃑⃑⃑⃑⃑⃑⃑ . 因为A ′C ′⃑⃑⃑⃑⃑⃑⃑⃑ 不平行于A ′B⃑⃑⃑⃑⃑⃑⃑ ,所以直线DG ⊥平面BA ′C ′. (2)以D 为坐标原点,射线DA 、DC 、DD ′分别是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于是E(a,0,0),F(0,a,1),M (1,12,0),则EF⃑⃑⃑⃑⃑ =(−a,a,1),DM ⃑⃑⃑⃑⃑⃑ =(1,12,0).于是cos⟨EF⃑⃑⃑⃑⃑ ,DM ⃑⃑⃑⃑⃑⃑ ⟩=|EF⃑⃑⃑⃑⃑ ⋅DM ⃑⃑⃑⃑⃑⃑⃑ ||EF⃑⃑⃑⃑⃑ |⋅|DM ⃑⃑⃑⃑⃑⃑⃑ |=12a √52⋅√2a 2+1=√210,解得a =√24,所以a 的值为√24.1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E 为侧棱PC 的中点.(1)求证:经过A 、B 、E 三点的截面平分侧棱PD ;(2)若PA ⊥底面ABCD ,且PA =AD =2,求四面体ABEP 的体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分析:(1)设截面ABE 与侧棱PD 交于点F ,连结EF,AF ,证明CD//EF.即得F 为PD 的中点,即截面ABE 平分侧棱PD ;(2)取PB 中点H ,连EH ,证明EH ⊥平面PAB ,即得解. (1)证明:设截面ABE与侧棱PD交于点F,连结EF,AF.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所以AB//CD.又AB⊄平面PCD,且CD⊂平面PCD,所以AB//平面PCD.又AB⊂平面ABE,且平面ABE∩平面PCD=EF,所以AB//EF.又因为AB//CD,所以CD//EF.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F为PD的中点,即截面ABE平分侧棱PD. (2)∵PA⊥平面ABCD,BC⊆平面ABCD,∴BC⊥PA,又BC⊥AB,∴BC⊥平面PAB.取PB中点H,连EH,∵E是PC中点,∴EH//BC,即EH=1且EH⊥平面PAB,又Rt△PAB的面积S=12PA⋅AB=2.∴四面体ABEP的体积V=V E−PAB=13⋅S⋅EH=23.小提示:方法点睛:求几何体的体积常用的方法有:(1)规则的公式法;(2)不规则的割补法;(3)等体积法. 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18、如图,水平放置的正四棱柱形玻璃容器Ⅰ和正四棱台形(正四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去一个小正四棱锥后剩下的多面体)玻璃容器Ⅱ的高均为32cm,容器Ⅰ的底面对角线AC的长为10√7cm,容器Ⅱ的两底面对角线EG、E1G1的长分别为14cm和62cm.分别在容器Ⅰ和容器Ⅱ中注入水,水深均为12cm.现有一根玻璃棒l,其长度为40cm.(容器厚度,玻璃棒粗细均忽略不计)(1)求容器Ⅰ、容器Ⅱ的容积;(2)①将l放在容器Ⅰ中,l的一端置于点A处,另一端置于侧棱CC1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水面以下)的长度;②将l放在容器Ⅱ中,l的一端置于点E处,另一端置于侧棱GG1上,求l没入水中部分(水面以下)的长度.答案:(1)11200cm3;26176cm3;(2)①16cm;②20cm.分析:(1)利用正四棱柱和正四棱台的体积公式计算作答.(2)分别作出玻璃棒l所在的正四棱柱和正四棱台的对角面,借助解三角形知识分别求解作答.(1)容器Ⅰ的底面正方形ABCD面积S=12AC2=12×(10√7)2=350(cm2),其容积V1=S1⋅AA1=350×32=11200(cm3),容器Ⅱ的底面EFGH面积S1=12EG2=12×142=98(cm2),底面E1F1G1H1面积S2=12E1G12=12×622=1922(cm2),容器Ⅱ的容积V2=13(S1+√S1S2+S2)×32=13(98+√98×1922+1922)×32=26176(cm3).(2)①由正四棱柱的定义知,对角面ACC1A1是矩形,设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CC1上的点M处,如图,由AC=10√7,AM=40得:CM=√AM2−AC2=30,sin∠CAM=CMAM =34,设AM与水面的交点为P1,过P1作P1Q1//CC1交AC于Q1,在容器Ⅰ中,CC1⊥平面ABCD,则P1Q1⊥平面ABCD,因此P1Q1=12,AP1=P1Q1sin∠CAM=16,所以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水面以下)的长度为16cm.②O,O1是正四棱台两底面中心,由正四棱台的结构特征知,对角面EGG1E1是等腰梯形,点O,O1分别是两底的中点,设玻璃棒的另一端落在GG1上的点N处,如图,过G作GK//OO1交E1G1于点K,则GK⊥G1E1,GK=OO1=32,而EG=14,E1G1=62,因此,KG1=E1G1−EG2=24,GG1=√GK2+KG12=√322+242=40,sin∠EGG1=sin∠GG1K=GKGG1=45,显然∠EGG1为钝角,cos∠EGG1=−35,在△ENG中,由正弦定理得sin∠ENG=EGsin∠EGNEN =14×4540=725,cos∠ENG=2427,于是得sin∠NEG=sin(∠EGN+∠ENG)=sin∠EGNcos∠ENG+cos∠EGNsin∠ENG=45×2425+(−35)×725=35,设EN与水面的交点为P2,过P2作P2Q2//OO1交直线EG于Q2,在容器Ⅱ中,OO1⊥平面EFGH,则P2Q2⊥平面EFGH,因此P2Q2=12,EP2=P2Q2sin∠NEG=20,所以玻璃棒l没入水中部分(水面以下)的长度为20cm.19、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点M、N分别为BD、AC的中点.(1)若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60°,求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2)若直线AB与CD所成角为θ,求直线AB与MN所成角的大小.答案:(1)60°(2)θ2或π−θ2分析: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借助平行关系作出平行直线,从而找到异面直线所成角(或补角)即可求解.(1)如图,取AD的中点为P,连接PM、PN.因为点M、N分别为BD、AC的中点,所以PM//AB,PN//CD,且PM=12AB,PN=12CD,所以,∠MPN为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或补角),∠PMN为直线AB与MN所成的角(或补角). 又AB=CD,所以PM=PN,即△PMN为等腰三角形.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60°,即∠PMN=60°,则∠MPN=180°−2×60°=60°.所以,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60°.(2)(2)若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为θ,则∠MPN=θ或∠MPN=π−θ.若∠MPN=θ,则∠PMN=π−∠MPN2=π−θ2,即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π−θ2;若∠MPN=π−θ,则∠PMN=π−∠MPN2=θ2,即直线AB与MN所成角为θ2.综上所述,直线AB与MN所成的角为θ2或π−θ2.。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含有答案)

【考点梳理】一、考试内容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

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及距离。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点到平面的距离。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考试要求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以及它们所成的角与距离的概念。

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

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4.理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考点简析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3.空间元素间的数量关系(1)角①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③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④二面角——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来度量。

(2)距离①两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长;②点线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③点面距离——点到垂足的距离;④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垂线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长;⑥线面距离——平行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⑦面面距离——平面上一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⑧球面上两点距离——球面上经过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的长度。

高中几何体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几何体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几何体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一:立体几何基础题题目: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求该长方体的体积。

解析: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其三个维度的乘积来计算,即体积V = a × b × c。

答案:V = abc。

试题二: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题目: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1, 0, 0),点B(0, 1, 0),点C(0, 0,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析: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向量叉乘来求解。

设向量AB = (-1, 1, 0),向量AC = (-1, 0, 1),向量AB与向量AC 的叉乘结果为向量AB × AC = (1, -1, 1)。

该向量的模即为三角形ABC的面积的两倍。

答案: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

试题三:圆锥体的体积计算题目: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求圆锥的体积。

解析:圆锥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1/3)πr²h来计算。

答案:V = (1/3)πr²h。

试题四:球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题目:已知球体的半径为R,求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析:球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公式A = 4πR²来计算,球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4/3)πR³来计算。

答案:球体的表面积A = 4πR²,球体的体积V = (4/3)πR³。

试题五:旋转体的体积题目: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求圆柱的体积。

解析:圆柱的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πr²h来计算。

答案:V = πr²h。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几何体的计算涉及体积、面积和表面积等概念,这些计算在数学和物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试题和解析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立体几何概念的理解,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题库单选题1、足球运动成为当今世界上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具魅力、拥有球迷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卡塔尔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举行.已知某足球的表面上有四个点A,B,C,D满足AB=BC=AD=BD=CD=√2dm,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2π3,则该足球的体积为()A.7√42π27dm3B.35√2π27dm3C.14π27dm3D.32√2π27dm3答案:A分析:画出图形,O为线段BD的中点,则可得∠A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取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则可得N,M分别为△ABD和△CBD的外心,过N,M分别作平面ABD和平面CBD的垂线EN,EM,交于点E,则点E为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即为足球的球心,所以线段EB为球的半径,然后结已知数据求出EB,从而可求出足球的体积根据题意,三棱锥A−BCD如图所示,图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因为AB=BC=AD=BD=CD=√2dm,所以△ABD和△CBD均为等边三角形,因为点O为线段BD的中点,所以AO⊥BD,CO⊥BD,所以∠AO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所以∠AOC=2π3,因为△ABD和△CBD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为线段BD的中点,所以AO,CO分别为△ABD和△CBD的中线,因为N,M分别是线段AO,CO上靠近点O的三等分点,所以N,M分别为△ABD和△CBD的外心,过N,M分别作平面ABD和平面CBD的垂线EN,EM,交于点E,则点E为三棱锥A−BCD外接球的球心,即为足球的球心,所以线段EB为球的半径,因为AO⊥BD,CO⊥BD,AB=BC=AD=BD=CD=√2dm,所以AO=CO=√62dm,则NO=MO=√66dm,因为AO=CO,EO=EO,∠ENO=∠EMO=90°,所以△ENO≌△EMO,所以∠EON=∠EMO=12∠AOC=π3,在直角△EMO中,EM=OMtanπ3=√22,因为EM⊥平面BCD,BM⊂平面BCD,所以BM⊥EM,因为M是△CBD的外心,所以BM=√63,所以EB=√EM2+BM2=√76,所以V=43π⋅EB3=43π(√76)3=7√4227π,所以足球的体积为7√4227πdm,故选:A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三棱锥外接球问题,考查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求出三棱锥外接球的球心,从而可确定出球的半径,然后计算出半径即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较难题2、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4,AD =3,AA 1=5,点P 在长方体的面上运动,且满足AP =5,则P 的轨迹长度为( )A .12πB .8πC .6πD .4π答案:C分析:由题设,在长方体表面确定P 的轨迹,应用弧长公式计算轨迹长度.如图,P 在左侧面的轨迹为弧A 1N ⌢,在后侧面的轨迹为弧NC ⌢,在右侧面的轨迹为弧MC ⌢,在前侧面内的轨迹为弧A 1M ⌢.易知|NC ⌢|=14π×4×2=2π,|MC ⌢|=14π×3×2=3π2,又sin∠A 1AN =cos∠NAD =35,cos∠A 1AM =sin∠MAB =35, ∴∠A 1AN +∠A 1AM =π2,则|A 1N ⌢|+|A 1M ⌢|=14π×5×2=5π2,∴P 的轨迹长度为6π,故选:C.3、在下列判断两个平面α与β平行的4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α、β都垂直于平面r,那么α∥β②α、β都平行于平面r,那么α∥β③α、β都垂直于直线l,那么α∥β④如果l、m是两条异面直线,且l∥α,m∥α,l∥β,m∥β,那么α∥βA.0B.1C.2D.3答案:D分析:在正方体中观察可判断①;由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可判断②;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③;根据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判断④.如图,易知在正方体中相邻两个侧面都垂直于底面,故①错误;由平面平行的传递性可知②正确;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③正确;过直线l做平面γ与α、β分别交于l1,l2,过直线m做平面χ与α、β分别交于m1,m2,因为l∥α,l∥β,所以l∥l1,l∥l2,所以l1∥l2因为l1⊄β,l2⊂β,所以l1∥β同理,m1∥β又l、m是两条异面直线,所以l1,l2相交,且l1⊂α,m1⊂α所以α∥β,故④正确.故选:D4、在△ABC 中,AB =1,AC =2,∠BAC =60°,P 是△ABC 的外接圆上的一点,若AP⃑⃑⃑⃑⃑ =mAB ⃑⃑⃑⃑⃑ + nAC ⃑⃑⃑⃑⃑ ,则m +n 的最小值是( )A .−1B .−12C .−13D .−16 答案:B分析:先解三角形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AP⃑⃑⃑⃑⃑ =mAB ⃑⃑⃑⃑⃑ + nAC ⃑⃑⃑⃑⃑ 表示出m +n ,借助三角函数求出最小值.由余弦定理得BC 2=AB 2+AC 2−2AB ⋅AC ⋅cos∠BAC = 1+4−2×1×2×cos 60∘=3,所以BC =√3,所以AB 2+BC 2=AC 2,所以AB ⊥BC .以A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易得A (-1,0),C (1,0),B (-12,√32),设P 的坐标为(cosθ,sinθ),所以AB ⃑⃑⃑⃑⃑ =(12,√32),AC ⃑⃑⃑⃑⃑ =(2,0),AP ⃑⃑⃑⃑⃑ = (cosθ+1,sinθ),又AP ⃑⃑⃑⃑⃑ =mAB ⃑⃑⃑⃑⃑ +nAC ⃑⃑⃑⃑⃑ ,所以(cosθ+1,sinθ)=m (12,√32)+ n (2,0)=(m 2+2n ,√32m),所以m =2√33sin θ,n =cos θ2+12−√36sin θ,所以m +n =2√33sin θ+cos θ2+12−√36sin θ =√32sin θ+cos θ2+12=sin (θ+π6)+12≥−1+12=−12,当且仅当sin (θ+π6)=−1时,等号成立.故选:B.5、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在它的所有内接圆柱中,全面积的最大值是()A.2πR2B.94πR2C.83πR2D.πR2答案:B分析: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ℎ,所以在轴截面三角形中,如图所示:由相似可得,rR =3R−ℎ3R,所以,ℎ=3R−3r,即圆柱的全面积为S=2πr2+2πrℎ=2πr2+2πr(3R−3r)=2π(−2r2+3rR)=2π[−2(r−34R)2+98R2]≤9π4R2,当且仅当r=34R时取等号.故选:B.6、如图,“十字歇山”是由两个直三棱柱重叠后的景象,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直三棱柱的底面是顶角为120°,腰为3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3B.24C.26D.27答案:D分析:作出几何体直观图,由题意结合几何体体积公式即可得组合体的体积.该几何体由直三棱柱AFD−BHC及直三棱柱DGC−AEB组成,作HM⊥CB于M,如图,因为CH=BH=3,∠CHB=120∘,所以CM=BM=3√32,HM=32,因为重叠后的底面为正方形,所以AB=BC=3√3,在直棱柱AFD−BHC中,AB⊥平面BHC,则AB⊥HM, 由AB∩BC=B可得HM⊥平面ADCB,设重叠后的EG与FH交点为I,则V I−BCDA=13×3√3×3√3×32=272,V AFD−BHC=12×3√3×32×3√3=814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2V AFD−BHC−V I−BCDA=2×814−272=27.故选:D.7、下列命题:①有两个面平行,其他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做棱柱;②有两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直棱柱;③过斜棱柱的侧棱作棱柱的截面,所得图形不可能是矩形;④所有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四棱柱.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0B.1C.2D.3答案:A分析:①②③④均可举出反例.①如图1,满足有两个面平行,其他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显然不是棱柱,故①错误;②如图2,满足两侧面ABB1A1与底面垂直,但不是直棱柱,②错误;③如图3,四边形ACC1A1为矩形,即过斜棱柱的侧棱作棱柱的截面,所得图形可能是矩形,③错误;④所有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四棱柱不一定是正四棱柱,因为两底面不一定是正方形,④错误.故选:A8、下列条件中,能得出直线m与平面α平行的是()A.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B.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C.直线m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D.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答案: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的性质逐个辨析即可.对A,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不可能,故A错误;对B,当直线m在平面α内时,满足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但m与α不平行;对C,能推出m与α平行;对D,当直线m在平面α内时,m与α不平行.故选:C.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②经过球面上不同的两点只能作一个大圆;③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④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根据棱台、球、正方体、圆锥的几何性质,分析判断,即可得答案.①中若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并不能保证侧棱延长线会交于一点,所以①不正确;②中若球面上不同的两点恰为球的某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则过此两点的大圆有无数个,所以②不正确;③中底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③不正确;④中圆锥的母线长相等,所以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④是正确的.故选:A10、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BC=√3,cos∠ABC=1,P是A1B上的一动点,3则AP+PC1的最小值为()A.√5B.√7C.1+√3D.3答案:B分析:连接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判断出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分别求出∠AA1C′=120°,AA1=1,A1C′=2,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连接BC1,得△A1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则有AP+PC1≥AC′.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由余弦定理得:AC=√AB2+BC2−2AB·BCcosB=在三角形ABC中,AB=BC=√3,cos∠ABC=13√3+3−2×3×1=2,所以A1C1=2,即A1C′=23在三角形A1AB中,AA1=1,AB=√3,由勾股定理可得:A1B=√AA12+AB2=√1+3=2,且∠AA1B=60°. 同理可求:C1B=2因为A1B=BC1=A1C1=2,所以△A1BC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A1C1=60°,所以在三角形AA1C′中,∠AA1C′=∠AA1B+∠BA1C′=120°,AA1=1,A1C′=2,)=√7.由余弦定理得:AC′=√1+4−2×1×2×(−12故选B.小提示:(1)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展开)问题截图的关键是:翻折(展开)过程中的不变量;(2)立体几何中距离的最值一般处理方式:①几何法:通过位置关系,找到取最值的位置(条件),直接求最值;②代数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代数法求最值.填空题11、达•芬奇认为:和音乐一样,数学和几何“包含了宇宙的一切”,从年轻时起,他就本能地把这些主题运用在作品中,布达佩斯的伊帕姆维泽蒂博物馆收藏的达•芬奇方砖,在正六边形上画了具有视觉效果的正方体图案(如图1),把三片这样的达•芬奇方砖形成图2的组合,这个组合表达了图3所示的几何体.若图3中每个正方体的边长为1,则点F到直线QC的距离是__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题意,求得△FQC的三条边长,在三角形FQC中求边QC边上的高线即可.根据题意,延长QN,BA交于点M,连接QF,FC,如下所示:在△QFC中,容易知:QF=√QN2+NF2=√12+(√2)2=√3;同理FC=√12+(√5)2=√6,QC=√QM2+MC2=√22+(√5)2=3,满足QF2+FC2=QC2,设点F到直线QC的距离为d,由等面积法可知:=√2,即点F到直线QC的距离是√2.QF×FC=QC×d,解得d=√3×√63所以答案是:√2.12、三条两两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平面的个数可能为______个.答案:1或3分析:讨论三条平行线是否共面,即可确定平面的个数.当三条平行线不共面时,如下图示可确定3个平面;当三条平行线共面时,如下图示确定1个平面.所以答案是:1或313、已知一个圆柱的高不变,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它的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___________倍.答案:2分析:求出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从而得到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设圆柱的高为ℎ,底面半径为r,则体积为πr2ℎ,体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扩大后的体积为4πr2ℎ,因为高不变,故体积4πr2ℎ=π(2r)2ℎ,即底面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原来侧面积为2πrℎ,扩大后的圆柱侧面积为2π⋅2rℎ= 4πrℎ,故侧面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所以答案是:21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___________时,A1P//平面BCD(答案不唯一,填一个满足题意的条件即可)答案:P是CC1中点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只需在侧面BCC1B1上找到一点,A1P//平面BCD上的任一条线即可,可以取A1P//CD,此时P是CC1中点.取CC1中点P,连结A1P,∵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CD,∵A1P⊄平面BCD,CD⊂平面BCD,∴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平面BCD所以答案是:P是CC1中点.15、如图所示,有边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P为正方体表面的一个动点.若三棱锥A−PBC的体积,则|PD1|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为12答案:[54,3√174]分析:根据三棱锥A−PBC的体积求出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ℎ,由此确定点P的轨迹,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答案. 设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ℎ,则V P−ABC=13S△ABC⋅ℎ=23ℎ=12,所以ℎ=34,如图在AA1上取点E,使得AE=34,过点E作平面EFGH∕∕平面ABCD,F,G,H分别在BB1,CC1,DD1上,故点P在四边形EFGH的边上,则当点P在点H的位置时,|PD1|最小,为54,当点P在点F的位置时,|PD1|最大,为√4+4+2516=3√174,所以|PD1|的取值范围是[54,3√174].所以答案是:[54,3√174].解答题16、如图,已知矩形CDEF和直角梯形ABCD,AB∥CD,∠ADC=90°,DE=DA,M为AE的中点.(1)求证:AC∥平面DMF;(2)求证:BE⊥DM.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2)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线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1)如图,连结EC交DF于点N,连结MN.因为CDEF为矩形,所以EC,DF相互平分,所以N为EC的中点.又因为M为EA的中点,所以MN∥AC.又因为AC⊄平面DMF,且MN⊂平面DMF.所以AC∥平面DMF.(2)因为矩形CDEF,所以CD⊥DE.又因为∠ADC=90°,所以CD⊥AD.因为DE∩AD=D,DE,AD⊂平面ADE,所以CD⊥平面ADE.又因为DM⊂平面ADE,所以CD⊥DM.又因为AB∥CD,所以AB⊥DM.因为AD=DE,M为AE的中点,所以AE⊥DM.又因为AB∩AE=A,AB,AE⊂平面ABE,所以MD⊥平面ABE.因为BE⊂平面ABE,所以BE⊥MD.17、如图:ABCD是正方形,O为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点E是PC的中点.求证:(1)PA//平面BDE;(2)平面PAC⊥平面BDE.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连接OE,则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OE//PA,再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2)由已知可得BD⊥AC,BD⊥PO,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BD⊥面PAC,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1)证明:连接OE,∵ABCD为正方形,∴O为AC中点,又∵E为PC中点,∴OE//PA,OE⊂面BDE,PA⊄面BDE,∴PA//面BDE,(2)证明:∵ABCD为正方形,BD⊥AC,又∵PO⊥面ABCD,BD⊂面ABCD,∴BD⊥PO,∵PO∩AC=O,PO⊂面PAC,AC⊂面PAC,∴BD⊥面PAC,∵BD⊂面BDE,∴面BDE⊥面PAC,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AB⊥BP,M,N分别为AC,PD的中点.(1)求证:MN∥平面ABP;(2)若BP⊥PC,求证:平面ABP⊥平面APC.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要证明线面平行,需证明线线平行,即连结BD,证明MN//BP;(2)要证明面面垂直,需证明线面垂直,利用垂直关系转化,证明PC⊥平面ABP.证明:(1)连结BD,由已知,M为AC和BD的中点,又∵N为PD的中点,∴MN∥BP.∵MN⊄平面ABP,BP⊂平面ABP,∴MN∥平面ABP.(2)∵AB⊥BP,AB⊥BC,BP∩BC=B,∴AB⊥平面BPC.∵PC⊂平面BPC,∴AB⊥PC.∵BP⊥PC,AB∩BP=B,∴PC⊥平面ABP.∵PC⊂平面APC,∴平面ABP⊥平面APC.19、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直线a与α,β分别相交于点A,B;(2)点A,B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交于点C,点C不在直线AB上.答案:(1)α∩β=l,a∩α=A,a∩β=B;图象见解析;(2)A∈α,B∈α,a∩α=C,C∉AB;图象见解析分析:由题意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根据点线面的关系,借用集合符号,表示即可.(1)用符号表示:α∩β=l,a∩α=A,a∩β=B,如图.(2)用符号表示:A∈α,B∈α,a∩α=C,C∉AB,如图.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点、线、面的关系的符号表达,属于基础题.。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1.给出以下命题:1) 若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则平面α平行于平面β;2) 若平面α外一条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l和平面α平行;3) 设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于直线l,若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平面α和平面β垂直;4) 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在空间中,以下命题正确的是: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为二三视图与直观图及面积与体积。

基础训练】1.如图,E和F分别为正方体的面ADD1A1和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投影可能是什么形状。

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度,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原图形的面积是多少?3.在三角形ABC中,AB=2,BC=1.5,∠ABC=120度。

若使其绕直线BC旋转一周,则它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4.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多少?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是多少?5.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多少?6.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为2,则球的表面积是多少?7.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多少?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多少?9.半径为R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多少?高考链接】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为多少?2.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多少?1.在三棱锥ABCDE中,AB=AC=AD=2,BC=3,CD=4,BE=5,CE=6,DE=7,求∠AED的大小。

经典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理科学生用)

经典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和例题(理科学生用)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整体知识框架: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1 多面体:由假设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1.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棱柱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性质: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底面是矩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底面是四边形图1-1 棱柱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 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S 直棱柱外表 = c ·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2 、棱锥的结构特征 2.1 棱锥的定义〔1〕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 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正棱锥侧面积:1'2S ch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3V Sh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 正四面体: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a 22的正方体问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精品PPT
例 已3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菱形,
DAB 60, PD 平面ABCD,PD=AD, 点E为AB中点,点F为PD中点. (1)证明平面PED⊥平面PAB;
精品PPT
例4、
在四面体中ABCD,CB CD, AD BD ,且 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AB=根号2,AF=1,M是线段EF的中点. (Ⅰ)求证AM∥平面BDE; (II)求证AM⊥平面BDF;
精品PPT
7、06(17)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 底面为A直D角// B梯C形,,BAD 90

底 面ABCD,且
PA ,M、N分别为PC,PPBA的 中AD点.AB 2BC
(Ⅰ) 求证

PB DM
精品PPT
8、07(20)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精品PPT
例1、
7、正方体ABCD—A1B1C1D1中.(1)求证: 平面A1BD∥平面B1D1C;
(2)若E、F分别是AA1,CC1的中点,求证: 平面EB1D1∥平面FBD.
D1 A1
C1
B1 F
E D
G C
A
B
精品PPT
例2、
10、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G分别是AB、AD、C1D1的中 点.
精品PPT
高考题练习
1.(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
AB=AC,F为棱BB1上一点,BF∶FB1= 2∶1,BF=BC=2a。 (I)若D为BC的中点,E为AD上不同 于A、D的任意一点,证明EF⊥FC1;
精品PPT
2.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O是正方形A1B1C1D1的中心,点P在棱 CC1上,且CC1=4CP.

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及答案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复习题必修2立体几何知识点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⑴ 圆柱侧面积;l r S⋅⋅=π2侧面;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⑵ 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3)体积公式: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h S S S S V 下下上上台体+⋅+=31(4)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2344R V R S ππ==球球,.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10、面面平行: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经典)

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经典)

1.△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那么△ABC 的斜二测平面直观图C B A '''∆的面积为 A .43 B .83 C .86 D .166 2.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2cm ,一个球内切于该正方体,那么这个球的体积是 A .π343cm B .π63cm C .π383cm D .π3323cm3.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面对角线B'C和A'B所成的角是 ( )A.450B.600C.900D.3004. 如右图,一个空间几何体正视图与左视图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俯视图为一个半径为1的圆及其圆心,那么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π B.π3 C.π2 D.3+π 5.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的圆柱的侧面积为 . 6.圆锥底面半径为1,其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为060,则它的侧面积为 7.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6,3,2,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8.将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折后连结BD ,构成三棱锥D-ABC,若棱BD 的长为22a .则此时三棱锥D-ABC 的体积是 A .122a 3 B .123a 3 C .246a 3D .61a 39.如图:C 、D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两点,==AD AB 232,BC AC =,F 是AB 上一点,且AB AF 31=,将圆沿直径AB 折起,使点C 在平面ABD 的射影E 在BD 上,已知2=CE .(1)求证:⊥AD 平面BCE ; (2)求证://AD 平面CEF ; (3)求三棱锥CFD A -的体积.10 如图,四棱锥ABCD P -的俯视图是菱形ABCD ,顶点P 的投影恰好为A .⑴求证:PC BD ⊥;⑵若a AC 2=,a BD 4=,四棱锥ABCD P -的体积32a V =,求PC 的长.俯视图左视图正视图PABCD图414BF BP =,C 11 如图4,PA 垂直于⊙O 所在平面ABC ,AB 为⊙O 的直径,PA =AB =2,是弧AB 的中点.(1)证明:BC ⊥平面PAC ; (2)证明:CF ⊥BP ;(3)求四棱锥C —AOFP 的体积.13正ABC ∆的边长为2a ,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超全)

(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精选试题附答案)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过半径为4的球O表面上一点M作球O的截面,若OM与该截面所成的角是30°,则O到该截面的距离是()A.4B.2√3C.2D.1答案:C分析:作出球的截面图,根据几何性质计算,可得答案.作出球的截面图如图:设A为截面圆的圆心,O为球心,则OA⊥截面,AM在截面内,即有OA⊥AM,=2 ,故∠OMA=30∘,所以OA=4×12即O到该截面的距离是2,故选:C2、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Δ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解析:利用垂直关系,再结合勾股定理进而解决问题.如图所示,作EO⊥CD于O,连接ON,过M作MF⊥OD于F.连BF,∵平面CDE⊥平面ABCD.EO⊥CD,EO⊂平面CDE,∴EO⊥平面ABCD,MF⊥平面ABCD,∴ΔMFB与ΔEON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EO=√3,ON=1EN=2,MF=√32,BF=52,∴BM=√7.∴BM≠EN,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答案:D分析:根据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因为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平行或异面没有公共点,故选:D.4、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为()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m∥β,则α∥βD.若m⊥α,α⊥β,则m∥β答案:B分析:在正方体中取直线和平面可排除ACD,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得B正确.在正方体ABCD−EFGH中,记底面ABCD为α,EF为m,EH为n,显然A不正确;记底面ABCD为α,EF为m,平面CDHG为β,故排除C;记底面ABCD为α,BF为m,平面ABFE为β,可排除D;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B正确.故选:B5、如图,某圆锥的轴截面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在底面圆的圆周上,且BE⌢的长度等⌢的长度,则异面直线DE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是()于CEA .√24B .√64C .√104D .√144答案:A分析:过点A 作AO ⊥BC 于点O ,过点A 作DG ⊥BC 于点G ,取AO 的中点F ,连接GE 、OE 、EF ,则有∠DEF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的角,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解三角形可求得答案.解:过点A 作AO ⊥BC 于点O ,过点A 作DG ⊥BC 于点G ,取AO 的中点F ,连接GE 、OE 、EF ,则DF //BC ,且DF =12BC ,所以∠DEF (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DE 与BC 所成的角,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则DF =1,OE =2,AO =2√3,所以DG =OF =√3,在Rt △GOE 中,GO =1,OE =2,所以GE =√GO 2+OE 2=√5,在Rt △GDE 中,GE =√5,DG =√3,所以DE =√GD 2+GE 2=2√2,在Rt △FOE 中,FO =√3,OE =2,FE =√FO 2+OE 2=√7,所以在△DFE 中,满足DF 2+FE 2=DE 2,所以∠DFE =90∘,所以cos∠DEF =DF DE =2√2=√24, 故选:A.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②经过球面上不同的两点只能作一个大圆;③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④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根据棱台、球、正方体、圆锥的几何性质,分析判断,即可得答案.①中若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并不能保证侧棱延长线会交于一点,所以①不正确;②中若球面上不同的两点恰为球的某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则过此两点的大圆有无数个,所以②不正确;③中底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③不正确;④中圆锥的母线长相等,所以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所以④是正确的.故选:A7、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3R,在它的所有内接圆柱中,全面积的最大值是()A.2πR2B.94πR2C.83πR2D.πR2答案:B分析: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ℎ,所以在轴截面三角形中,如图所示:由相似可得,rR =3R−ℎ3R,所以,ℎ=3R−3r,即圆柱的全面积为S=2πr2+2πrℎ=2πr2+2πr(3R−3r)=2π(−2r2+3rR)=2π[−2(r−34R)2+98R2]≤9π4R2,当且仅当r=34R时取等号.故选:B.,P是A1B上的一动点,8、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1,AB=BC=√3,cos∠ABC=13则AP+PC1的最小值为()A.√5B.√7C.1+√3D.3答案:B分析:连接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判断出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分别求出∠AA1C′=120°,AA1=1,A1C′=2,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连接BC1,得△A1BC1,以A1B所在直线为轴,将△A1BC1所在平面旋转到平面ABB1A1,设点C1的新位置为C′,连接AC′,则有AP+PC1≥AC′.当A、P、C′三点共线时,则AC′即为AP+PC1的最小值.,由余弦定理得:AC=√AB2+BC2−2AB·BCcosB=在三角形ABC中,AB=BC=√3,cos∠ABC=13√3+3−2×3×1=2,所以A1C1=2,即A1C′=23在三角形A1AB中,AA1=1,AB=√3,由勾股定理可得:A1B=√AA12+AB2=√1+3=2,且∠AA1B=60°. 同理可求:C1B=2因为A1B=BC1=A1C1=2,所以△A1BC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A1C1=60°,所以在三角形AA1C′中,∠AA1C′=∠AA1B+∠BA1C′=120°,AA1=1,A1C′=2,)=√7.由余弦定理得:AC′=√1+4−2×1×2×(−12故选B.小提示:(1)立体几何中的翻折(展开)问题截图的关键是:翻折(展开)过程中的不变量;(2)立体几何中距离的最值一般处理方式:①几何法:通过位置关系,找到取最值的位置(条件),直接求最值;②代数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代数法求最值.9、正方体中,点P,O,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PQ与RS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是()A.B.C.D.答案:C分析:对于A,B,D,利用两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可以证明直线PQ与RS共面,对于C,利用异面直线的定义推理判断作答.对于A,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C,A1C1,则AC//A1C1,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则有PQ//AC,RS//A1C1,因此PQ//RS,则直线PQ与RS共面,A错误;对于B,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C,QS,PR,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AP//CR且AP=CR,则四边形APRC为平行四边形,即有AC//PR,又QS//AC,因此QS//PR,直线PQ与RS共面,B错误;对于C,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因为点P,Q,R,S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RS//BB1,而BB1⊂平面ABB1A1,RS⊄平面ABB1A1,则RS//平面ABB1A1,PQ⊂平面ABB1A1,则直线PQ与RS无公共点,又直线PQ与直线BB1相交,于是得直线PQ与RS不平行,则直线PQ与RS是异面直线,C正确;对于D,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1B,D1C,PS,QR,如图,因为A 1D 1//BC 且A 1D 1=BC ,则四边形A 1D 1CB 为平行四边形,有A 1B//D 1C ,因为点P ,Q ,R ,S 是其所在棱的中点,有PS//A 1B ,QR//D 1C ,则PS//QR ,直线PQ 与RS 共面,D 错误. 故选:C10、“迪拜世博会”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迪拜举行,中国馆建筑名为“华夏之光”,外观取型中国传统灯笼,寓意希望和光明.它的形状可视为内外两个同轴圆柱,某爱好者制作了一个中国馆的实心模型,已知模型内层底面直径为12cm ,外层底面直径为16cm ,且内外层圆柱的底面圆周都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此模型的体积为( )A .304πcm 3B .840πcm 3C .912πcm 3D .984πcm 3答案:C分析:求出内层圆柱,外层圆柱的高,该模型的体积等于外层圆柱的体积与上下面内层圆柱高出的几何体的体积之和,计算可得解.如图,该模型内层圆柱底面直径为12cm ,且其底面圆周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可知内层圆柱的高ℎ1=2√(202)2−(122)2=16同理,该模型外层圆柱底面直径为16cm ,且其底面圆周在一个直径为20cm 的球面上,可知外层圆柱的高ℎ2=2√(202)2−(162)2=12此模型的体积为V=π(162)2×12+π(122)2×(16−12)=912π故选:C填空题11、如图,O′A′B′C′是平面四边形OABC的直观图,若O′A′B′C′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四边形OABC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16分析:根据原图形与斜二测画法直观图之间的关系,还原原图形即可求解.∵O′A′=2,∴O′B′=2√2还原回原图形后,OA=O′A′=2,OB=2O′B′=4√2,AB=√OB2+OA2=√32+4=6,∴原图形的面积周长为2×(6+2)=16所以答案是:16.12、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SD⊥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个.①AC⊥SB;②AB∥平面SCD;③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④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答案:4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C⊥平面SBD,进而可判定①正确.根据AB∥CD,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②正确.根据线面所成角的定义可判定③正确.根据AB∥CD,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判定④正确.因为SD⊥底面ABCD,所以AC⊥SD.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又BD∩SD=D,所以AC⊥平面SBD,所以AC⊥SB,故①正确.因为AB∥CD,AB⊄平面SCD,CD⊂平面SCD,所以AB∥平面SCD,故②正确.因为AD是SA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所以S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是∠SAD.故③正确.因为AB∥CD,所以AB 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C所成的角,故④正确.所以答案是:4.13、从正方体的12条棱和12条面对角线中选出n条,使得其中任意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都是异面直线,则n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4分析: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先确定至多可选出4条,再确定选出4条两两异面的线,即可得到结论.正方体共有8个顶点,若选出的n条线两两异面,则不能共顶点,即至多可选出4条,又可以选出4条两两异面的线(如图AC,BC′,B′D′,A′D),故所求n的最大值是4.所以答案是:4.14、已知三棱锥P−ABC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它们的长度分别为1,1,√2,则此三棱锥的高为_________.答案:√105分析:将图形还原为长方体,进而通过等积法得到答案.如图1,将三棱锥P-ABC还原为长方体PADB-CQRS,由题意可知,V C−PAB=13S△PAB⋅PC=13×12×√2=√26,设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如图2,M为BA中点,则CM⊥BA,由勾股定理可知,CM =√3−(√22)2=√52,所以S △ABC =12×√2×√52=√52, 所以V P−ABC =13S △ABC ⋅d =√56d ,由V C−PAB =V P−ABC ⇒√56d =√26⇒d =√105. 所以答案是:√105. 15、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为AA 1中点,点P 在侧面BCC 1B 1上运动,当点P 满足条件___________时,A 1P //平面BCD (答案不唯一,填一个满足题意的条件即可)答案:P 是CC 1中点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只需在侧面BCC 1B 1上找到一点,A 1P //平面BCD 上的任一条线即可,可以取A 1P //CD ,此时P 是CC 1中点.取CC 1中点P ,连结A 1P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A1中点,点P在侧面BCC1B1上运动,∴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CD,∵A1P⊄平面BCD,CD⊂平面BCD,∴当点P满足条件P是CC1中点时,A1P//平面BCD所以答案是:P是CC1中点.解答题16、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M为BC的中点,且PB⊥AM.(1)证明:平面PAM⊥平面PBD;(2)若PD=DC=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分析:(1)由PD⊥底面ABCD可得PD⊥AM,又PB⊥AM,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M⊥平面PBD,再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平面PAM⊥平面PBD;(2)由(1)可知,AM⊥BD,由平面知识可知,△DAB~△ABM,由相似比可求出AD,再根据四棱锥P−ABCD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1)因为PD⊥底面ABCD,AM⊂平面ABCD,所以PD⊥AM,又PB⊥AM,PB∩PD=P,所以AM⊥平面PBD,而AM⊂平面PAM,所以平面PAM⊥平面PBD.(2)[方法一]:相似三角形法由(1)可知AM⊥BD.于是△ABD∽△BMA,故ADAB =ABBM.因为BM=12BC,AD=BC,AB=1,所以12BC2=1,即BC=√2.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V=13AB⋅BC⋅PD=√23.[方法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垂直垂直法由(2)知AM⊥DB,所以k AM⋅k BD=−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BC=2a(a>0).因为DC=1,所以A(0,0),B(1,0),D(0,2a),M(1,a).从而k AM⋅k BD=a−01−0×2a−00−1=a×(−2a)=−2a2=−1.所以a=√22,即DA=√2.下同方法一.[方法三]【最优解】:空间直角坐标系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设|DA|=t ,所以D(0,0,0),C(0,1,0),P(0,0,1),A(t,0,0),B(t,1,0).所以M (t 2,1,0),PB ⃑⃑⃑⃑⃑ =(t,1,−1),AM ⃑⃑⃑⃑⃑⃑ =(−t 2,1,0). 所以PB ⃑⃑⃑⃑⃑ ⋅AM ⃑⃑⃑⃑⃑⃑ =t ⋅(−t 2)+1×1+0×(−1)=−t 22+1=0. 所以t =√2,即|DA|=√2.下同方法一.[方法四]:空间向量法由PB ⊥AM ,得PB⃑⃑⃑⃑⃑ ⋅AM ⃑⃑⃑⃑⃑⃑ =0. 所以(PD⃑⃑⃑⃑⃑ +DA ⃑⃑⃑⃑⃑ +AB ⃑⃑⃑⃑⃑ )⋅AM ⃑⃑⃑⃑⃑⃑ =0. 即PD⃑⃑⃑⃑⃑ ⋅AM ⃑⃑⃑⃑⃑⃑ +DA ⃑⃑⃑⃑⃑ ⋅AM ⃑⃑⃑⃑⃑⃑ +AB ⃑⃑⃑⃑⃑ ⋅AM ⃑⃑⃑⃑⃑⃑ =0. 又PD ⊥底面ABCD ,AM 在平面ABCD 内,因此PD ⊥AM ,所以PD ⃑⃑⃑⃑⃑ ⋅AM ⃑⃑⃑⃑⃑⃑ =0.所以DA ⃑⃑⃑⃑⃑ ⋅AM ⃑⃑⃑⃑⃑⃑ +AB ⃑⃑⃑⃑⃑ ⋅AM ⃑⃑⃑⃑⃑⃑ =0,由于四边形ABCD 是矩形,根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得−12|DA ⃑⃑⃑⃑⃑ |2+|AB ⃑⃑⃑⃑⃑ |2=0,即−12|BC ⃑⃑⃑⃑⃑ |2+1=0. 所以|BC⃑⃑⃑⃑⃑ |=√2,即BC =√2.下同方法一. 【整体点评】(2)方法一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出求出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方法二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垂直的条件得到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从而求得该四棱锥的体积;方法三直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的垂直的坐标运算求得矩形的另一个边长,为最常用的通性通法,为最优解;方法四利用空间向量转化求得矩形的另一边长.17、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由三棱锥P−ADQ和正四棱锥P−ABCD拼接而成,PQ⊥平面ADQ,AB//PQ,PQ=1,AB=2,AQ=√5,O为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1)求证:OP//平面ADQ;(2)求二面角O−AP−D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5分析:(1)取AD中点M,连QM,OM,证得PO//QM即可得解.(2)在正四棱锥P−ABCD中作出二面角O−AP−D的平面角,借助直角三角形计算即可.(1)取AD中点M,连QM,OM,如图,AB=1=PQ,因O是正四棱锥P−ABCD底面中心,即O是BD中点,则OM//AB//PQ,OM=12于是得PQMO 是平行四边形,PO //QM ,而PO ⊄平面ADQ ,DM ⊂平面ADQ ,所以PO //平面ADQ .(2)在正四棱锥P −ABCD 中,DO ⊥AO ,PO ⊥平面ABCD ,DO ⊂平面ABCD ,则PO ⊥DO ,而PO ∩AO =O ,PO,AO ⊂平面POA ,因此,DO ⊥平面POA ,而PA ⊂平面POA ,则DO ⊥PA ,过O 作OE ⊥PA 于E ,连DE ,如图,DO ∩OE =O ,DO,OE ⊂平面DOE ,则有PA ⊥平面DOE ,即PA ⊥DE ,从而得∠DEO 是二面角O −AP −D 的平面角, 因PQ ⊥平面ADQ ,则PQ ⊥AQ ,AP =√PQ 2+AQ 2=√6,而AO =12AC =√2,则PO =2,OE =PO⋅AO PA =2√33, Rt △DOE 中,DO =√2,DE =√DO 2+OE 2=√303,于是得sin∠DEO =DO DE =√155, 所以二面角O −AP −D 的正弦值√155. 18、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F 分别为棱AA 1,CC 1的中点.(1)求证:D 1E//BF ;(2)求证:∠B 1BF =∠A 1ED 1.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EMC1D1为平行四边形,可得D1E//MC1,再证明四边形MBFC1为平行四边形,得BF//MC1,从而得D1E//BF;(2)根据等角定理证明即可.证明:(1)如图,取BB1的中点M,连接EM,C1M.在矩形ABB1A1中,易得EM//A1B1,EM=A1B1因为A1B1//C1D1,A1B1=C1D1,所以EM//C1D1,EM=C1D1所以四边形EMC1D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1E//MC1.在矩形BCC1B1中,易得MB//C1F,MB=C1F.所以四边形MBF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F//MC1,所以D1E//BF.(2)因为D1E//BF,BB1//EA1,又∠B1BF与∠A1ED1的对应边方向相同,所以∠B1BF=∠A1ED1.19、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为矩形,AB⊥BP,M,N分别为AC,PD的中点.(1)求证:MN∥平面ABP;(2)若BP⊥PC,求证:平面ABP⊥平面APC.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要证明线面平行,需证明线线平行,即连结BD,证明MN//BP;(2)要证明面面垂直,需证明线面垂直,利用垂直关系转化,证明PC⊥平面ABP. 证明:(1)连结BD,由已知,M为AC和BD的中点,又∵N为PD的中点,∴MN∥BP.∵MN⊄平面ABP,BP⊂平面ABP,∴MN∥平面ABP.(2)∵AB⊥BP,AB⊥BC,BP∩BC=B,∴AB⊥平面BPC.∵PC⊂平面BPC,∴AB⊥PC.∵BP⊥PC,AB∩BP=B,∴PC⊥平面ABP.∵PC⊂平面APC,∴平面ABP⊥平面APC.。

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

必修二立体几何知识点+例题+练习+答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立体几何知识点一、空间几何体1.多面体: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 , 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 , 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底面, 其余各面叫做侧面 .3.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4.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

正棱台的性质: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正棱台的两底面以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相似的正多边形5.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6.圆柱、圆锥、圆台: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圆柱、圆锥、圆台。

圆柱、圆锥、圆台的性质: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过轴的截面 ( 轴截面 ) 分别是全等的矩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注:在处理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问题时,经常用到弧长公式 l R7.球: 以半圆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 . 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 简称球 )8.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一个投影面水平放置,叫做水平投影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俯视图。

一个投影面放置在正前方,这个投影面叫做直立投影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主视图 ( 正视图 ) 。

和直立、水平两个投影面都垂直的投影面叫做侧立投影面,通常把这个平面放在直立投影面的右面,投影到这个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左视图( 侧视图)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M,N分别是A1D,D1B的中点,则()A.直线A1D与直线D1B垂直,直线MN//平面ABCDB.直线A1D与直线D1B平行,直线MN⊥平面BDD1B1C.直线A1D与直线D1B相交,直线MN//平面ABCDD.直线A1D与直线D1B异面,直线MN⊥平面BDD1B1答案:A分析:由正方体间的垂直、平行关系,可证MN//AB,A1D⊥平面ABD1,即可得出结论.连AD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1D的中点,所以M为AD1中点,又N是D1B的中点,所以MN//AB,MN⊄平面ABCD,AB⊂平面ABCD,所以MN//平面ABCD.因为AB不垂直BD,所以MN不垂直BD则MN不垂直平面BDD1B1,所以选项B,D不正确;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D1⊥A1D,AB⊥平面AA1D1D,所以AB⊥A1D,AD1∩AB=A,所以A1D⊥平面ABD1,D1B⊂平面ABD1,所以A1D⊥D1B,且直线A1D,D1B是异面直线,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小提示:关键点点睛:熟练掌握正方体中的垂直、平行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如两条棱平行或垂直,同一个面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体的对角线与面的对角线是相交但不垂直或异面垂直关系.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三棱锥A−B1CD1的表面积为4√3,则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为()A.4√3πB.√6πC.32√3πD.8√6π答案:B解析:根据三棱锥的表面积进一步求出正方体的棱长,最后求出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进一步求出结果.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B1D1=AC=AB1=AD1=B1C=D1C=√2a,由于三棱锥A−B1CD1的表面积为4√3,所以S=4S△AB1C =4×12×√32(√2a)2=4√3所以a=√2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2)2+(√2)2+(√2)22=√62, 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43π·(√62)3=√6π故选:B .小提示: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3、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且该棱柱的体积为√3,AB =2,AC =1,∠BAC =60°,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4πB .4√2πC .8πD .32π 答案:C解析:利用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棱柱的体积为√3,AB =2,AC =1,∠BAC =60°,求出AA 1,再求出ΔABC 外接圆的半径,即可求得球的半径,从而可求球的表面积. ∵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垂直于底面, 棱柱的体积为√3,AB =2,AC =1,∠BAC =60°, ∴12×2×1×sin60°×AA 1=√3,∴AA 1=2∵BC 2=AB 2+AC 2−2AB ⋅ACcos60°=4+1−2=3,∴BC =√3. 设Δ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BCsin60°=2R ,∴R =1.∴外接球的半径为√1+1=√2,∴球的表面积等于4π×(√2)2=8π. 故选:C.小提示: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柱体体积求棱长,考查几何体外接球有关计算,属于基础题.4、牟合方盖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首先发现并采用的一种用于计算球体体积的方法,该方法不直接给出球体的体积,而是先计算牟合方盖的体积.刘徽通过计算,“牟合方盖”的体积与球的体积关系为V 牟V 球=4π,并且推理出了“牟合方盖”的八分之一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 牟8=r 3−V 方盖差,从而计算出V 球=43πr 3.如果记所有棱长都为r 的正四棱锥的体积为V ,则V 方差盖:V =( ) A .√22B .1C .√2D .2√2 答案:C分析:计算出V 方盖差,V ,即可得出结论.由题意,V 方盖差=r 3−18V 牟=r 3−18×4π×43×π×r 3=13r 3, 所有棱长都为r 的正四棱锥的体积为V 正=13×r ×r ×r 2−(√2r 2)2=√26r 3, ∴V 方盖差V 正=13r 3√2r 36=√2,故选:C .5、已知一个圆锥的体积为3π,其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则其底面半径为( ) A .2√3B .3C .√3D .√33答案:C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和圆锥体积公式以及侧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设底面半径为r ,高为ℎ,母线为l ,如图所示:则圆锥的体积V =13πr 2ℎ=3π,所以r 2ℎ=9,即ℎ=9r 2, S 侧=12⋅2πrl =2πr 2,则l =2r ,又ℎ=√l 2−r 2=√3r ,所以√3r 3=9,故r =√3.故选:C.6、如图所示的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有下列表示方法:①平面ABCD;②平面BD;③平面AD;④平面ABC;⑤AC;⑥平面α.其中不正确的是()A.④⑤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③⑤答案:D解析:根据平面的表示方法判断.③中AD不为对角线,故错误;⑤中漏掉“平面”两字,故错误.故选:D.7、如图,PA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则图中与平面PCD垂直的平面是()A.平面ABCD B.平面PBCC.平面PAD D.平面PCD答案:C分析: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进而证明出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因为PA⊥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PA⊥CD,由四边形ABCD为矩形得CD⊥AD,因为PA∩AD=A,所以CD⊥平面PAD.又CD⊂平面PCD,所以平面PCD⊥平面PAD.故选:C8、如图,矩形BDEF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D=2,DE=1,点P在线段EF上.给出下列命题:①存在点P,使得直线DP//平面ACF;②存在点P,使得直线DP⊥平面ACF;,1];③直线DP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是[√55④三棱锥A−CDE的外接球被平面ACF所截得的截面面积是9π.8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A.①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分析:当点P是线段EF中点时判断①;假定存在点P,使得直线DP⊥平面ACF,推理导出矛盾判断②;利用线面角的定义转化列式计算判断③;求出△ACF外接圆面积判断④作答.取EF中点G,连DG,令AC∩BD=O,连FO,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O为BD中点,而BDEF是矩形,则DO//GF且DO=GF,即四边形DGFO是平行四边形,即有DG//FO,而FO⊂平面ACF,DG⊄平面ACF,于是得DG//平面ACF,当点P与G重合时,直线DP//平面ACF,①正确;假定存在点P,使得直线DP⊥平面ACF,而FO⊂平面ACF,则DP⊥FO,又DG//FO,从而有DP⊥DG,在Rt△DEF中,∠DEF=90∘,DG是直角边EF上的中线,显然在线段EF上不存在点与D连线垂直于DG,因此,假设是错的,即②不正确;因平面BDEF⊥平面ABCD,平面BDEF∩平面ABCD=BD,则线段EF上的动点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在直线BD上,于是得∠PDB是直线DP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在矩形BDEF中,当P与E不重合时,∠PDB=∠DPE,sin∠PDB=sin∠DPE=DEDP =√DE2+EP2=√1+EP2,而0<EP≤2,则√55≤sin∠PDB<1,当P与E重合时,∠PDB=π2,sin∠PDB=1,因此,√55≤sin∠PDB≤1,③正确;因平面BDEF⊥平面ABCD,平面BDEF∩平面ABCD=BD,BF⊥BD,BF⊂平面BDEF,则BF⊥平面ABCD,BC=√2,在△ACF中,AF=CF=√BC2+BF2=√3,显然有FO⊥AC,sin∠FAC=FOAF =√BO2+BF2AF=√2√3,由正弦定理得△ACF外接圆直径2R=CFsin∠FAC =√2,R=2√2,三棱锥A−CDE的外接球被平面ACF所截得的截面是△ACF的外接圆,其面积为πR2=9π8,④正确,所以所给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①③④.故选:D小提示:名师点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另一个平面上的射影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多选题9、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线段A1C1上一个动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存在M点使得异面直线BM与AC所成角为90°B.存在M点使得异面直线BM与AC所成角为45°C.存在M点使得二面角M−BD−C的平面角为45°D.当4A1M=A1C1时,平面BDM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面积为98答案:AD分析:对于A,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将异面直线BM与AC所成的角可转化为直线BM与A1C1所成角,而当M为A1C1的中点时,可得BM⊥A1C1,从而可判断;对于B,M与A1或C1重合时,直线BM与AC所成的角最小;对于C,当M与C1重合时,二面角M−BD−C的平面角最小,通过计算可判断;对于D,过M作EF//D1B1,交A1B1于F,交A1D1于E点,由题意可得四边形EFBD即为平面BDM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且四边形EFBD是等腰梯形,然后利用已知数据计算即可解:异面直线BM与AC所成的角可转化为直线BM与A1C1所成角,当M为A1C1的中点时,BM⊥A1C1,此时BM与AC所成的角为90°,所以A正确;当M与A1或C1重合时,直线BM与AC所成的角最小,为60°,所以B错误;当M与C1重合时,二面角M−BD−C的平面角最小,tan∠C1OC=√2>1,所以∠C1OC>45°,所以C错误;对于D,过M作EF//D1B1,交A1B1于F,交A1D1于E点,因为4A1M=A1C1,所以E、F分别是A1D1、A1B1的中点,又B1D1//BD,所以EF//DB,四边形EFBD即为平面BDM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因为EF=12D1B1=√22,且BF=DE=√BB12+B1F2=√52,所以四边形EFBD是等腰梯形,作FG⊥DB交BD于G点,所以BG=1 2(BD−EF)=√24,FG=√FB2−BG2=3√24,所以梯形的面积为12(BD+EF)×FG=98,所以D正确.故选:AD.10、给出以下关于斜二测直观图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水平放置的角的直观图一定是角B.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C.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D.两条平行线段在直观图中仍是平行线段答案:AD分析:根据直观图和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判断选项.水平放置的角的直观图一定是角,故A正确;角的大小在直观图中都会发生改变,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也会改变,比如正方形的直方图中,故BC错误;由斜二测画法规则可知,直观图保持线段的平行性,所以D正确.故选:AD11、(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结论有()A.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B.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C.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D.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答案:BD分析:由等角定理可判断A的真假;根据直线夹角的定义可判断B的真假;举反例可判断C的真假;由平行公理可判断D的真假.对于选项A: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选项A错误;对于选项B: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故选项B正确;对于选项C: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这两个角的关系不确定,既可能相等也可能互补,也可能既不相等,也不互补.反例如图,在立方体中,∠A1D1C1与∠A1BC1满足A1D1⊥A1B,C1D1⊥C1B,但是∠A1D1C1=π2,∠A1BC1=π3,二者不相等也不互补.故选项C错误;对于选项D: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选项D正确. 故选:BD.填空题12、3个不同的平面最多将空间分成a部分,最少将空间分成b部分,则b−a=__.答案:−4分析:对平面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当三个不同的平面互相平行时,最少将空间分成4部分,即b =4,当三个平面三维放置时,最多将空间分成8部分,即a =8,所以b −a =4−8=−4.所以答案是:−4小提示:方法点睛:对平面分空间为几个部分问题,要有画图的意识,结合空间想象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考虑问题,作出判断.13、设地球半径为R ,地球上北纬30°圈上有A ,B 两点,点A 在西经10°,点B 在东经110°,则点A 和B 两点东西方向的距离是___________.答案:√3πR 3分析:求出O ′A,O ′B 的长度,确定∠AO ′B 的大小,再由弧长公式求得A,B 两地的东西方向的距离.如图示,设O ′为北纬30°圈的圆心,地球球心为O ,则∠AOO ′=60∘ ,故AO ′=√32R ,即北纬30°圈的圆的半径为√32R , 由题意可知∠AO ′B =120∘=2π3,故点A 和B 两点东西方向的距离即为北纬30°圈上的AB⌢的长, 故AB ⌢的长为2π3×√32R =√3πR 3, 所以答案是:√3πR 314、若将两个半径为1的铁球熔化后铸成一个球,则该球的半径为______.答案:√23分析:根据球的体积等于两个半径为1的球的体积之和即可求其半径.设大球的半径为r ,则根据体积相同,可知43π+43π=43πr3,则r3=2,解得r=√23.所以答案是:√23.解答题15、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C=√3ccosA.(1)求角A.(2)若a=√7,c=2求△ABC的面积.答案:(1)A=π3;(2)3√32.分析:(1)由正弦定理边角关系,结合三角形内角性质得sinA=√3cosA,进而求角A.(2)由余弦定理得b2−2b−3=0求b,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ABC的面积.(1)由正弦定理,sinAsinC=√3sinCcosA,又sinC≠0,∴sinA=√3cosA,即tanA=√3,由A∈(0,π),得A=π3.(2)由余弦定理知:a2=b2+c2−2bccosA,∴b2−2b−3=0,解得b=3,∴S△ABC=12bcsinA=3√32.。

立体几何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知识点+经典习题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典型例题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高中数学必修一立体几何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立体几何概念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立体几何概念知识点总结
及练习题
本文档旨在为高中数学必修一立体几何概念的研究提供一个知识点总结和练题的概述。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
- 点、线、面的概念及性质
- 直线和平面的关系
2. 空间几何中的基本元素
-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 空间几何中的重要定理
- 垂线定理及其应用
- 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平行线定理及其应用
4. 空间几何中的体积计算
- 立体的视角与投影
- 立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 空间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接下来是一些练题,供学生复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1.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2 cm,求其体积和表面积。

2. 两个平面分别与一条直线垂直,求证这两个平面平行。

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2, 3, -1) 和点 B(4, 1, 5),求线段 AB 的长度。

4. 学校的操场为一个长方体,长为 60 米,宽为 40 米,高为 4 米。

求操场的体积和表面积。

5. 两个立方体的边长分别为 3 cm 和 5 cm,求它们的体积比。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的练题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选择适合的练题进行巩固练。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到您对高中数学必修一立体几何概念的理解和练习。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提问。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8.3.1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 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 8.3.1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

8.3.1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课后训练巩固提升1.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cm,4 cm,5 cm,则长方体的体积为( )A.27 cm3B.60 cm3C.64 cm3D.125 cm3,其体积为底面积×高,即为3×4×5=60(cm3).2.已知正四棱锥,其底面边长为8,侧棱长为√41,则正四棱锥的表面积为( )A.48B.64C.80D.144,正四棱锥P-ABCD,取AB的中点E,连接PE,则PE⊥AB.在△PAB中,PA=PB=√41,AE=4,PE=√PA2-AE2=5.×8×5=20.故S△PAB=12即正四棱锥的表面积S=4S△PAB+S四边形ABCD=4×20+82=144.3.已知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中有四个恰为正四面体的顶点,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之比为( )A.√2∶1B.√3∶1C.√6∶2D.2∶√3a,则S正方体=6a2,正四面体的棱长为√2a,则S正四面体×(√2a)2=2√3a2,故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之比为6a2∶=4×√342√3a2=√3∶1.4.已知长方体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2,6和9,则长方体的体积是( )A.6√3B.3√6C.11D.12a,b,c,则(abc)2=2×6×9=108.故体积V=abc=6√3.5.如图所示,在三棱台ABC-A1B1C1中,A1B1∶AB=1∶2,则三棱锥B-A1B1C1与三棱锥A1-ABC的体积比为( )A.1∶2B.1∶3C.1∶√2D.1∶4B-A 1B 1C 1与三棱锥A 1-ABC 的高相等,故其体积之比等于△A 1B 1C 1与△ABC 的面积之比,而△A 1B 1C 1与△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A 1B 1与AB 之比的平方,即1∶4,故选D.6.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底面均为正方形,边长分别为8 cm 和18 cm,侧棱长为13 cm,则其表面积为 .h=√132-(18-82)2=12(cm),故S 侧=4×12×(8+18)×12=624(cm 2),S 上底=8×8=64(cm 2),S 下底=18×18=324(cm 2),于是表面积S=624+64+324=1012(cm 2).27.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 .E 在线段AA 1上,所以S △DED 1=12×1×1=12.又因为点F 在线段B 1C 上,所以点F 到平面DED 1的距离为1,即h=1,所以V D 1-EDF =V F -DED 1=13×S △DED 1×h=13×12×1=16.8.如图①,一个正三棱柱容器,底面边长为a,高为2a,内装水若干,将容器放倒,把一个侧面作为底面,如图②,这时水面恰好为中截面,则图①中容器内水面的高度是 .①②h,水的体积为V,则V=S △ABC h.又题图②中水组成了一个直四棱柱,其底面积为34S △ABC ,高度为2a,则V=34S △ABC ·2a,故h=34S △ABC·2a S △ABC=32a.9.已知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求正四棱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正四棱锥P-ABCD,其中PE 为斜高,PO 为高,则在Rt △POE 中,OE=2,∠OPE=30°, 所以PE=2OE=4,OP=2√3.因此S 侧=4×12PE·BC=4×12×4×4=32,S 表面=S 侧+S 底=32+16=48.V=13S 底·PO=13×16×2√3=323√3.10.已知正三棱锥S-ABC,一个正三棱柱的一个底面的三个顶点在棱锥的三条侧棱上,另一底面在正三棱锥的底面上,若正三棱锥的高为15 cm,底面边长为12 cm,内接正三棱柱的侧面积为120 cm 2. (1)求正三棱柱的高;(2)求三棱柱上底面截得的棱锥与原棱锥侧面积之比.如图,设正三棱柱的高为hcm,底面边长为xcm, 则15-h 15=x12,得x=45(15-h).①因为S 三棱柱侧=3x·h=120,所以xh=40.②解①②,得{x =4,h =10或{x =8,h =5.故正三棱柱的高为10cm 或5cm.(2)由棱锥的性质,得S S -A 1B 1C 1侧S S -ABC 侧=(15-1015)2=19或S S -A 1B 1C 1侧S S -ABC 侧=(15-515)2=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3.已知直线m,n和平面 满足 ,则( )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
1、定义:成 角
(2)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为梯形的几何体叫棱台.
2.如图 分别是 的中点探索过 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四、面面平行的性质
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
4、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线面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5.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A. B. C. D.
6.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为2,则球的表面积是()
A. B. C. D.
7.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8.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为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4、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取值范围是:
十、三角形的心
1、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
2、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3、重心:中线的交点
4、垂心:高的交点
考点一,几何体的概念与性质
【基础训练】
1.判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D.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高考链接】
1.设 和 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 内的两条直线,则 平行于 ;
(2)若 外一条直线 与 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和 平行;
(3)设 和 相交于直线 ,若 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 ,则 和 垂直;
(4)直线 与 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与 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2、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3、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4、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5、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
七、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则两面垂直
考点三线面间位置关系
【基础训练】
1.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AB=2,CD=4,
,则EF与CD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A. B. C. D.
2.已知直线 ()
B. C. D.
【高考链接】
1设 是两条直线, 是两个平面,则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ﻩB.
C. ﻩD.
2.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 和 ,必定存在平面 ,使得( )
2、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
八、面面垂直的性质
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2、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相交平面同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九、各种角的范围
1、范围是:
3、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
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 ,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图形的面积是()
A. B C D
3.在 中, 若使其绕直线 旋转一周,则它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A. B. C. D.
4.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 ,则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
二、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
1、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3、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
5、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必修立体几何复习(知识点+经典习题)
———————————————————————————————— 作者:
———————————————————————————————— 日期:
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A. B. C. D.以上都不对
9..半径为R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高考链接】
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为()
(A)48+12 (B)48+24 (C)36+12 (D)36+24
2.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则该几何
体的体积为
3..如图1,△ABC为三角形, // // , ⊥平面ABC且3 = = =AB,则多面体△AB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2.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二三视图与直观图及面积与体积
【基础训练】
1.如图(3), 为正方体的面 与面 的中心,则四边形 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投影可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