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问题的解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解决方案的检验:引导学生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的精神,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发展,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北京版 (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北京版 (5)

标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北京版 (5)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复习,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序数的认识,数的组成与分解。

2. 计算初步: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

3. 量的计量:长度的认识,重量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4.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

5. 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一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家长签字,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以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主要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5课时)《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整理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整理问题的方法。

•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具:课件、黑板、笔、小板书、教案。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整理问题的方法。

2. 教学展示•整理问题方法的复习: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小板书上整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学引导•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并整理。

4. 教学训练•师生互动,学生上台展示整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 课堂小结•整理问题的方法:复习整理问题的关键步骤。

•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整理与解决。

2.按照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整理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整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习与训练。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整理问题时可能会漏掉一些细节,需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加细致地整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北京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解决问题 北京版

标题: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总复习:解决问题(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复习。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复习: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解决问题: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巩固练习: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复习 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总复习 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总复习解决问题第二课时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与巩固教师带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方面。

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进行。

3.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可以是个体解决,也可以是团队合作解决。

问题可以包括购物、行程、工程等方面。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与巩固、解决实际问题、总结与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将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3.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和作业。

二、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2.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三、教具准备1.题目练习册;2.计算器;3.尺子和圆规。

四、课前准备1.翻阅教材并对课时内容进行复习;2.准备相应的教具和练习册;3.安排好教学内容的流程和时间分配。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解决问题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并引出解决问题的步骤;2.结合具体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解题演示,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3.提醒学生解题时要注重步骤,不要遗漏或重复。

第二课整理和复习知识点1.梳理课堂所学知识点,将其整理成知识点列表;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3.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题目进行拓展。

第三课综合应用1.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测量房屋面积、计算物品的成本和价格等;2.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3.提供一些综合应用题目进行训练和巩固。

六、教学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回答疑问;2.让学生自主检查自己的答案,并发表自己对本堂课的学习感受和体会;3.教师在教学课件或练习册上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课程跟踪和复习。

七、教学方案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2.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需进一步加强的知识点;3.安排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计划。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的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的复习-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解决问题的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阅读题目、分析问题、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验证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题目的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问题的分析:学生能够分析问题中给出的信息,找出需要使用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3. 计算方法的选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包括算术运算、代数运算等。

4. 计算和结果的验证: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分析问题中给出的信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准确的计算和结果的验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题目的阅读和理解、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和结果的验证。

3. 实例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出改进的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解决问题基本步骤的掌握程度和计算准确性。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教案及练习题教案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教案及练习题教案设计

.精选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教课设计及练习题教课设计设计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使用教师教课内容:第八单元整理和复习教课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经过解决详细问题,让学生获取一些用乘法、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觉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要点、难点:使学生学会察看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教课准备:投影仪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复习1.讲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2. 这节课我们就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二、回首整理,建构网络1.学生自主整理,教师提示:(1)先想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2)看看本单元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看看自己能否理解了这些内容。

(3)依据目录和例题,归纳出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

2.组织学生在全班展现自己的整理成就。

教师巡视,评出整理得最好的一份,用投影仪出示,在全班沟通。

生回答,师板书:连乘两步计算(例 1)解决问题连除两步计算(例2)3.关于以上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有哪些成功的学习领会能够跟同学们分享一下?三、要点复习,加强提高1.亮亮坚持每日写 2 张毛笔字,每张15 个字,亮亮一个礼拜( 7 天)能写多少个毛笔字?这是一道连乘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能够先求出每日写多少个字, 2× 15=30(个),再求一个礼拜能写多少字,30×7=210(个)。

也能够先求一个礼拜写多少张,2× 7=14(张),再求一个礼拜能写多少字,14×15=210(个)2.4 只燕子 20 天能够吃害虫4800 只,均匀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这是一道连除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能够先求出 4 只燕子1 天能够吃多少只害虫,4800÷20=240(只),再求均匀每只燕子每日吃害虫多少只, 240÷4=60(只)。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重在分析数量关系,在此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想,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是设计本节课的核心内涵,旨在培养学生“想、说、做”的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

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提出问题师:一到六年级,我们学过那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生1:画图、列举的策略。

生2: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生3:假设、尝试的策略。

生4:还有转化的策略。

师:的确,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将给问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综合运用这些策略,灵活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PPT 出示:学校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2。

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总人数为单位“1”,男生占总数的52。

生2:女生占总人数的53。

生3:总人数平均分成5份,男生占2份,女生占3份。

生4:总人数与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2:3。

师:同学们理解的真透彻。

如果已知“女生有27人”。

(PPT出示)想一想,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美术组有多少人?生2:男生有多少人?生3: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生4:男生比女生少百分之几?生5: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创新的“催化剂”,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地”。

学生问题意识的触发与教师的课堂引导是分不开的,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散发思维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感受策略的多样化。

师:下面,我们就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谁来尝试着解决问题(1)。

邀请发言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题策略。

生1:求出女生所对应的分率:1-52=53,又知女生有27人,所以,27÷53=45人,求得总人数。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与策略吗?生1:我用的是“量率对应”的解题策略。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把握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与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教授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示范解题过程。

3.练习与训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方法。

4.巩固与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挑战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本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示范解题方法,讲解相关知识点。

3.练习训练–分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解题方法。

4.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六、教学资源•课件:相关案例分析课件•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册相关教材•板书:主要解题思路和方法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解题表现。

2.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3.课后小测: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八、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问题解决复习(四) 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问题解决复习(四)  北京版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问题解决复习(四)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 解决问题中的图形问题,如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中的图形问题,如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练习巩固: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解决问题的复习》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解决问题的复习》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7解决问题的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解决问题的复习》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复习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之前学习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画图法、列表法、逆推法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对画图法、列表法、逆推法等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方法选择不当、步骤不清晰、计算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复习课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画图法、列表法、逆推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够按照步骤进行解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画图法、列表法、逆推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及如何按照步骤进行解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个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践。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步骤的清晰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课《解决问题--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课《解决问题--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课《解决问题--和倍问题》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从三年级开始就有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直到五年级有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的理解,六年级学了分数,百分数和比。

发现倍率、分率、百分率和同类量的比它们相互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

它们都能表示倍比关系。

因此想通过和倍问题这个教学设计,不仅想让六年级的孩子们在复习阶段对数学的有整合的能力,还想让孩子们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经常会出现有关于倍率、分率、同类量比和百分率相互转化的知识点,六年级的孩子们的信息的整合能力不足,不能达到把这几个知识点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复习课——解决问题(和倍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各种形式发现倍率、分率、同类量比和百分率是相互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

能对各种和倍问题进行转换。

能够分清不同形式的和倍问题,体会和倍问题的数学模型,能够对各种形式的和倍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的思想,培养数学知识迁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数学知识间的相通性。

进而觉得数学更加简单有趣了,培养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原来是这么的有趣,这么的神奇。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和倍问题的各种形式、学会迁移的能力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

教学难点:渗透建模意识、数形结合以及方程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问题,是什么问题呢?请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出示四道解决问题(1)、一套衣服270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请问裤子和上衣各是多少元?(2)、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270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的125%,请问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万台?(3)、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270名,男婴的人数是女婴人数的1.25倍,上月新生男、女婴儿各有多少人?(4)、某乡村希望小学共有学生270名,男女人数之比是5:4,请问这所乡村希望小学男生和女生人数个有多少人?这四道问题如何解决呢?a.画出线段图并写出数量关系b.再独立解决c.集体汇报展示谁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你的想法?预设1:方程的方法(1)、解:设裤子价格是元,则上衣价格是元。

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比例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复习二、教学目标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练习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熟练掌握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比例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解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何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五、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二)复习数量关系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一本书,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5)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6)圆周率一定,圆的周长和直径。

(7)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8)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

2、选一选(1).当( )时,x和y成正比例。

① x . y = k (一定) ②-=k (一定)x③ x + y = k (一定) ④ x - y = k (一定)(2).如果a =b.c,那么当c 一定时,a和b两种量( )①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3). C= n d 中,如果c 一定,n 和d ( )。

① 成反比例②不成比例③成正比例(4). 一根铁丝剪成的同样长的段数与每段的长度。

( )。

①成正比例②成反比例③不成比例(三)复习用比例解应用题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1)、先用算术方法解答。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与问题,具有到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对问题解决方法混淆等问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分数”运算意义的理解。

2.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方法解决分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交流,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呈现并介绍与张老师共同学习。

2.提出问题: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

二、探究问题
1.出示并探究问题:教师呈现问题并出示探究建议。

学生观看视频明确问题,并进行探究。

2.交流并分享问题。

学生交流的解答并相互交流。

3.观看线上视频,提升认识。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有什么发现和启发。

三、总结提升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2.提问新任务:这些问题有什么联系。

【作业设计】
探究下面问题:。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整理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题型特点和解决方法,并适当拓展,初步学会把分数问题转化成比例问题。

2、提高学生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能力及比和比例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解题策略意识。

3、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纵横练习,明确按比例分配的知识点在全册知识中的位置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变式练习及与分数问题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一、引入部分:1、出示问题1,学生口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平均分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2、出示问题2,引导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动笔计算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样分配,合理吗?总结:生活多像这样按比例分配例子很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是非常实用、合理的分配方式。

3、揭题:本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基本题部分。

思考:1、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中,一般有哪些条件?2、解决这类问题时先求什么?怎么求?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后汇报。

教师板书:用具体的数量除以相应的分数等于每份是多少练习1:找出下列问题中具体数量相应的份数是多少?学生独立读题后回答,并口算每题的每份是多少?每人选择2题独立完成。

练习2:独立完成。

练习3:在实际问题中还有些条件是隐含的,比如这样的问题。

(三角形)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如有学生不计算直接举手,可以允许阐述原因及方法。

练习4:还有这样的问题。

学生读题,说一说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问题?独立计算。

像这样的题目你还见过吗?说说看。

三、拓展转化练习。

1、比和分数的相互转化。

2、既然我们能够把比和分数相互转化,那么能不能把分数问题转化成比例问题解决呢?3、练习1:先说说题目的分数可以转化成什么比然后再练习4、思考题四、本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部分+部分=整体”。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类比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加的数越大,和越大,反之和越小”和“从整体中去掉的部分越多,剩余越少,去掉的越少,剩余越多”的函数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了多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能通过分类、对比、观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互逆关系,建构解题模型,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获取数学信息
(1)让学生认真观察水中情境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河中的鸭子和鹅分成左右两部分;也可以将鸭子和鹅分成两部分。

(2)让学生认真观察猴子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猴子分成左右两部分;也可以分成树上和树下两部分;分成大猴子和小猴子两部分。

(3)让学生观察小鸟图。

要求学生将小鸟分成空中飞翔和在树上休息的两部分。

2.依据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河中的鸭子与鹅一共有多少只?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依据上图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依据问题列式解答
(1)河中的鸭子与鹅一共有多少只?
预设:9+10=19(只)
预设:11+8=19(只)
由学生介绍列式,说明列式的道理。

思考:选择的条件不同,为什么都用加法计算?
(2)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预设:7+8=15(只)
由学生介绍列式,教师要追问:同样是7为什么一会儿表示左边的小猴,一会儿表示树上的猴子?
思考:相同的数表示的意思不同,与整体是什么关系?
(3)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预设:8+3=11(只)
思考:以上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为什么有的问题能列出一个算式,有的能列出两个算式?
让学生清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得的信息也不同,所列出的算式自然不同。

但是解决问题的模型是“部分+部分=整体”的数量关系。

(二)转变观察视角,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1.依据以上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学生先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任选两幅图,提出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预设:树上猴子比鹅少几只?
预设:小鸭子比飞翔的鸟多几只?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不仅能在一幅图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而且还能在两幅图中建立数量关系。

(三)多角度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解决图1问题
出示停车场图。

先开走1辆,又开走2辆,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还剩多少辆车?12-1-2=9(辆)
预设:还剩多少辆车?12-3=9(辆)
预设:开走多少辆车?1+2=3(辆)
2.解决图2问题
出示停车场图。

先开来2辆,又开来3辆,依据图意提出问题。

预设:一共开来几辆车?2+3=5(辆)
预设:现在有多少辆车?9+2+3=14(辆)
预设:原有的车比开来的车多几辆?9-5-4(辆)或者9-2-3=4(辆)
学生说想法:看整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3.解决图3问题
课件演示:开走5辆,又开来4辆。

依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预设:现在停车场有多少辆车?14-5+4=13(辆)
预设:开走与开来的车相差多少辆?5-4=1(辆)
由学生介绍想法。

4.对比总结
(1)相同的图和相同的信息,为什么列式不相同?
(2)在解决问题中,为什么有的问题用一步计算,有的问题要用两
步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什么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效果,突出加、减法含义,使学生明确连加、连减问题实际上也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解题模型是对“部分+部分=整体“的扩充。

(四)机动练习。

小明和小华同看一本书,小明看了9页,小华看了7页,两人谁剩下的多?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从画图、举例等方法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说明想法,感受从整体去掉的部分越少,剩余越多,去掉的部分越多,剩余越少的函数思想。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说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