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前期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第十一章聚合物驱油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聚合物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888669610.67.169.226第一节聚合物驱动态变化特征一、聚合物驱动态变化特征1、注入压力和注入能力的变化注入压力的变化是聚合物驱过程中最早显现的一个特征。
由于增加了注入水的粘度,以及聚合物在油层孔隙中的吸附捕集,注入井周围油层的渗透率下降较快,导致注入初期注入压力上升较快,与注聚合物前相比最高上升2~5MPa。
随着聚合物的注入,近井地带的聚合物吸附达到平衡,渗流阻力趋于稳定或缓慢上升。
这表明,聚合物在油层中的传播能力好,不会发生堵塞问题。
由此,可以早期判断聚合物与油层的配伍性及注入方案的合理性。
转入后续注入顶替水驱替时,注人压力稍有下降,但仍比注聚合物前高1~3MPa,直到再稳定(图11-1)。
由于注入压力的升高,注入水粘度增加,渗流阻力增大,注入能力下降。
初见效期比吸水指数下降较快,明显见效期比吸水指数保持平稳稍有降低,与注聚合物前相比约下降1/3~1/2。
但后续注水突破油井后,比吸水指数逐步上升,至见效末期比吸水指数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图11-2)。
孤岛、孤东及胜一区聚合物驱试验测试资料同样也表明了这一规律,注聚合物溶液与注水时相比,启动压力上升,注人能力下降1/3左右。
3个试验区启动压力平均上升1.67MPa左右,比吸水指数下降1/4或2/3(表11-1)。
图 11-1 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注入压力变化曲线图 11-2 孤东油田七区西注聚合物扩大试验区比吸水指数变化曲线表 11-1 先导试验注入井指示曲线测试结果对比2、产液能力的变化已经进行的聚合物驱矿场实施项目,一般都表现出在聚合物驱过程中油井流压降低、产液能力下降的现象。
这是由于聚合物溶液注入地层以后,由于驱替剂粘度的增加,改善了水驱时不利的流度比,降低了驱油剂的流度,导致渗流阻力增大,使地层供液能力低于水驱供液能力。
特别是在高含水阶段,由于油井含水降低,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产液指数。
聚合物驱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
聚合物驱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发表时间:2014-05-12T14:39:04.90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代凤勇[导读] 聚驱控制程度仍然相对较低,损失储量较大,只能挖潜现有的层间潜力。
代凤勇大庆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三油矿 163513摘要本文在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可能挖潜剩余油方法与分层注聚做对比,研究认为钻补充井、补孔及注表活剂相结合能最大程度提高试验区的采收率。
关键词聚合物驱剩余油动用程度采收率可行性研究1、试验区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1用状况动从目前试验区吸水剖面资料看(见表1),只有发育最好的葡I32吸水层数比例和厚度较高,其他层吸水比例较低,说明发育好的有较为完善注采关系的大面积河道砂动用好,而薄差层动用较差。
表1 聚合物试验区河道砂体动用状况统计表2剩余油分布规律表 2 试验区葡一组各单元河道砂剩余油分类统计表根据分析和分类统计(见表2)及成因分4种类型:1.断层遮挡形成剩余油2.注采不完善类型3.吸水差或不吸水类型4.滞留区类型2、试验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研究根据分析剩余油的类型,对试验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拟定出三种方法:方法1:通过分层注聚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取分层注入措施,在葡I11及葡I31之间进行分层,加强薄差层葡I1-2的注入,限制葡I3油层注入;同时考虑对厚层内部明显动用差的部位进行挖潜。
通过分层注低分聚合物既研究分层注聚管柱是否适合PI组油层,又可研究PI1-2层与中分聚合物和低分抗盐聚合物哪一种更匹配,及葡I3层在相同油层条件下,不同聚合物的注入能力。
优点:基建投资较少;可以进一步挖潜薄差油层的潜力。
缺点:聚驱控制程度仍然相对较低,损失储量较大,只能挖潜现有的层间潜力。
方法2:新钻补充井及补孔来加密完善井网提高采收率补充完善原则:与原井网布井协调合理,与后续井网总体综合利用一致;采用均匀布井,优先钻井方法,对单井增加可采储量在3000 t以上的优先钻井;能利用原井网的尽量考虑原井网利用;尽量减少对水驱的影响。
聚合物驱窜聚规律及解决对策
1 一6 5 — 19 2 1 —7
18 2 ~1 1 6 4 2 —6 1 6 —5 2 —1 1 6 7 61 2- -
0 1 231 0 1 61 2 2 砭 62 6 K l 262 2
1 1 1 0 1 4 8
试验 区 自 展聚 合物驱 以来,已经 取得了较 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 开 但 由于油藏地质条件 、开发管理措施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注聚过程 中也暴露 出许 多问题 ,限 制 j - 试验 区效果进 一步 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
油 田在投入注聚开发前 ,一般都经过 了多年注 水开 发,地层 中已 存在高渗透带或大孔道 。注入 水的长期 冲刷 油层及 胶结物溶 蚀 、颗粒 运移 、粘土膨胀等加剧 油藏非均质性 ,导敛注聚过 程中聚合物溶 液
容易沿阻 力小的高渗透带和大孑 道指进或窜流 ,并且在对应 油l 中采 L 井 出 ,降低了注入液波及体积 。河 口飞雁滩油 田在注 聚过程 中有 多口油 井出现采 出液 中聚合物含靖 增加 ,产油量 下降的现象 ,其中6A油 井 V 采 出液 中聚合 物含量大于8)mgL,注聚过程 中,部分油 井产 出液中 1 / O 聚合物 浓度高 ,造成注入聚合物溶液控制水油流度 比作 用降低 ,驱 油 效率下降及 聚合物损 失 ,严 重影响聚合物驱 油效 果 ,降低 了油 田最 终采收率。因此 ,需 要深入研究并应用调剖堵水等封窜技 术来改 善地 层非均质性 ,扩 大聚合物波及体积 ,确 保聚合物驱油效果
以胜 利 河 口油 田 飞 燕 滩 注 聚 区 为例 ,针 对
于 地 层 的 非 均 质 性 ,存 在 注 入 液 容 易 沿 高渗 带 和 大 孔 道 指 进 或 窜流 , 严 重影 响 了试 验 效 果
飞雁滩油田注聚后转后续水驱开发方式探讨
飞雁滩油田注聚后转后续水驱开发方式探讨[摘要]飞雁滩油田于2000年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先后在埕126块和埕118块开展了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试验,这是胜利油田在含水90%以下实施聚合物驱油试验的第一个油田,2006年9月进入后续水驱,产油量呈下降趋势,目前已转入后续水驱开发6年,从注聚区的地质特征入手,跟踪分析,把握聚合物注入动态及驱油规律,根据各个时期油藏变化特点,及时调整,提出提注提液相结合的“复合因子”开发模式,有效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增油效果明显。
[关键词]注聚三次采油规律飞雁滩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e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2-0279-011 基本情况飞雁滩油田位于埕东凸起北部斜坡带,是一个近东西向的鼻状构造。
含油层系为上第三系馆陶组粉细砂岩。
注聚区位于油田主体部位,含油面积12.4km2,地质储量1439×104t,纵向上包括ng14+5、ng16、ng17三个小层。
其中埕126块注聚区含油面积10.3km2,地质储量1184×104t,埕118块注聚区含油面积2.1km2,地质储量255×104t。
储层为曲流河相沉积,砂体展布呈典型的河道条带状分布特征,油层埋深1228~1340m,有效厚度5.8m。
孔隙度34-37%,空气渗透率5347-6561×10-3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0.58-0.67,地面原油粘度440mpa.s,地下原油粘度54.7mpa.s。
2 开发形式分析飞雁滩油田截止2011年3月,注聚区油井111口,开井85口,日产液6325t,日产油426t,综合含水93.3%,单井日产油5.01t,累积采油622.5×104t,采油速度1.09%,采出程度43.26%。
水井总井63口,开井53口,平均注入压力11.5mpa,日注水平6438m3,累积注水2295.6×104m3,月注采比1.01,累注采比0.82,累增油128.0206×104t,完成预计累增油的107.7%. 提高采收率8.90%,吨聚合物增油76.9t。
油藏动态分析教程 飞雁滩注聚区动态分析(5)
C133
8-X10C130 8-X8 8-X7 8-X128-X171-X10 7-9 7-X8 7-X7
88-6-G6 8-X5 8-61
8-X3 8-X4
C134
8-2 7-2
7-13
7-X11
7-81
7-6
7-X57-X4
6-X7 7-61
6-X3 6-2
6-13 6-G11
6-9 6-8 6-81 6-6 6-5 6-4
Ng14.5
Ng16
Ng17
Ng14.5 Ng17
油层薄、层系单一、平面相变快、物性差异大
Ng14+5 层
油藏参数表
含油面积
km2 4.3
有效厚度
m 7.2
地质储量
104t 608
孔隙体积 104m3 1070
油藏中深
m 1264
孔隙度
% 35
渗透率
μm2 7.255
注聚井
口 23
油井
口 44
飞雁滩油田Ng14+5层聚合物驱井位图
采收率和开采效益的目
的。
二、聚合物驱油藏动态分析内容
方
措
油
存
下
案
施
藏
在
步
实
效
动
问
调
施
果
态
题
整
情
分
分
分
意
况
析
析
析
见
包括地质概况、 方案简介、矿 场实施情况、 降水增油效果
分析注聚 以来措施 效果,重点 分析引效
措施
从油压、注入 从井网、
量,产油能力、 能量、井
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分析
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分析
王 敏 大庆油田有限公 司 第三采油厂 试验大 队
警 ≯霸I 类 层 油 厚 薄 渗 率 5 1 5 O 堂} _ 三 油 固 层 度 、 透 3. %、 2. %。 自
低 、非均 质性 强 等原 因 ,聚驱后 表现 出注 入井注
入压 力 高、油层 动用差 、 油井含 水 下降 幅度 小等 致了整个聚驱阶段采油井含水下降幅度小 、提高 问题 。 为进一 步提 高聚 驱 效果 ,试验 中采取 了分 层 、压 裂、解 堵 等综合 调 整措施 ,取 得 了较 好的 效果 。本 文 系统 分析 了影响 两三 结合 开 发效 果的
23 .层间矛盾突 出,剖面调整不均 匀
的 匹配 。
液6 . ×1 89 0 ,占地下孔隙体积039 V,聚 m .7P
合物用量3 2 / P 9 mg L V。 中心井 区累积产油 1 8 0t . ×1 ,阶段采出程度4 1%,提高采收率 .2
试验 区注入井平均井段在 10 5 m,油层之 间
2 8 2 5 2 7
层 为高I Ⅱ油层 ,共有注 采井2 口,其中注 平面调整 高 8 入井 l 口,采 油井 1 口,中心 井6 2 6 口。平均单
井射 开砂岩 厚度2 . m,有效 厚度4 0 80 . m,平 均有效渗透率0 0 l m 。试验于2 0 年1 B .5 05 o 全面转注4 0 0 万分子量聚 合物 ,2 0 年4 0 7 月转注
三
力油 层聚驱调整技术及三类油 层调整技 术相结
31 .平面 上 进行注入量、注入浓度的个性化
油层厚度薄、层数多 。渗透率低的现状 导 合 ,编制三类油层的综合调整技术。 采收率低 。试验区含水最低值时, 日产液 18 , 调整 ,减缓平面矛盾 2t 2 0 年 调整 了 l井次 ,其 中针对 部分 采 09 8 日产油 1 .t 9 ,综 合含水8 . %。与注 聚前相 3 91
海上稠油油田早期聚合物驱见效规律
效 4种 类 型 , 并通 过储 层 条 件 、 井网形式等静 态因素以及 水聚干扰状 况 、 注聚 总量 、 井控储 量、
采液强度等动 态因素对 见效规 律的影响进行 了分析 。对 海上 同类油田开展 三次采油有借鉴 意
甲型水 驱 曲线 公 式求 导 , 得到水 油 比导 数 随累计 产
油 量 的变化 曲线 , 即水 驱 导数 曲线 。提 出老 井 早期
1 聚合物驱效 果评价
由s z油 田早期 聚 合 物 驱 注 入特 征 可知 , 注 聚
阶段 阻力 系 数 增 加 , 注 聚后 平 均 阻 力 系 数 分 布 在
聚合 物 驱见 效时 间点 , 即当水 驱导 数 曲线发 生 明显 下 降现 象 , 则 把 开始下 降 的点定 为 见效 时 间点 。 由
图1 可知 , A 7井 在 累计 产 油 为 1 0 . 8 × 1 0 I T I 时 , 水
1 . 1 ~ 2 . 1 ; 注人 压 力 上 升 , 与 注 水 阶 段 相 比压 力 上 升 1 . 0 ~ 4 . 1 MP a ; 视 吸水 指 数下 降 4 . 1 %一 5 7 . 3 %;
第 3期
邓景夫等 : 海上 稠油油 田早期聚合物驱见效规律 ∞∞ ∞加 ∞ ∞ 蚰 ∞ m 0 m
基金项 目: 中海石油( 中国) 有 限公 司重大专项 “ 渤海多元热 流体 、 蒸汽吞 吐、 S A G D热采关键技术研究” ( Y X K Y 一 2 0 1 3 一 T J 一 0 1 ) 作者简 介: 邓景夫 ( 1 9 8 6 - ) , 男, 助理工程师 , 2 0 0 9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 院石油工程专业 , 2 0 1 3年毕业 于东 北石油 大学 油气 田开发工程专 业 , 获硕士学 位 现从事油气 田开发方面的科研工作 。
飞雁滩油田影响注聚效果的因素分析
二、注聚区见效特征
2.单井见效差异大
Ng14+5层增油柱状图
-10-X10 -10-9 -9-X8
Ng17层增油柱状图
126-X6 126-X5
见效高峰井,11 含水回返井,22
见效高峰井,21 含水回返井,23
126-P1B -11-6 126-P1A -11-X8 -10-X10 -10-9 -10-X8-10-x7 -10-X5 -10-6 -10-X4 -9-6 -9-X8 -9-G7 -9-X4 -9-X11 -8-X3 -8-2 -8-G6 -8-X5 -8-X10 -8-X8-8-X7 -8-6 -8-X4 -8-X11 -8-61 -7-X10 C134 -7-2 -7-X8 -7-6 -7-X5 -7-81 -7-X4 -7-61 -6-X3 -6-2 -6-13 -6-G11 -6-9 -6-5 -6-4 -5-X3 -5-2 -5-10 -5-G9 -5-12 128-G11 -5-x13 -5-C101 -4-9 -4-81 -5-5 -4-5 C125 -4-3 -4-02 -11-X7
1250-1350 12.86
一、基本情况 — Ng1 Ng1 Ng1 —1.地质概况
4 .5 6 7
原始地层压力MPa
原始油层温度OC
孔隙度% 空气渗透率μm2 原始含油饱和度%
58-63
34 6.5 65 0.716 54.7 4900
Ng14
.5
渗透率变异系数
Ng17地层原油粘度 mP Nhomakorabea.s 地层水矿化度mg/l
4471
4831 3836 3719 3544 4028 4072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飞雁滩后续水驱注采调整对策研究
1 油 藏 概 况
为 了逐步 恢复地 层能 量以提 液 ,
图1 注采比与 压降关系曲 线
同时考 虑到注采 t> .后 ,提 高采 收率下降幅度变大 ,因此注采比确 h 11 定 为12 。而 各个沉 积相带注 采比应 区别对 待 ,主河道高 渗透 部位地
飞雁滩油 田位于黄河故道 入海 口附近 ,构造上位于沾化 凹陷 埕东 凸起北斜坡 带 ,是在 中古生 界局部低隆起的背景上形成 的第三系上馆
4 飞 雁 滩 后 续 水 驱 注 采 调 整 对 策
5 m, 质储量 13 ×1 , 地 8 4 9 0 。干2 0 年l 月开 始注聚 ,至2 0 年9 t 00 1 0 6 月转
后 续 水 驱 累 注 干 粉 1 6 3, 段 塞 (.2 / 9 )03 7 V, 总 量 66t 03 802 9 .1P
层能量相 对高、油井 累采多 、含油饱和度 低 、大部分含水已回返 ,井 组注采 比控制在 0 50 。油井 液量也较 低 ,为补充地层 能量 ,提高 . —. 8 9 油井产液 能力 ,注采 比大于l 。 ( 2)剩余 油分布规律研 究。应用实 际生产动态 资料 、动态监测 资料 、结 合数值模拟技术 ,分析评 价了剩 余油分 布状况 。层间剩余油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一、化学驱油机理化学驱在油田进入现场应用的主要是: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A.S.P)。
聚合物驱主要是通过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油层水相渗透率来降低流度比、调整吸水剖面,达到提高驱替相波及体积的目的。
聚合物溶液粘度越高,其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一般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6%~ 13%。
三元复合驱既可提高注入剂波及体积,又可增加驱油效率。
另外,三类化学剂复配在一起,既能够发挥单一驱油剂的优势,又能够产生协同加合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三元复合驱一般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13%~ 20%。
二、化学驱研究程序及技术系列化学驱油技术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比注水开发要复杂的多,投入费用高,风险大,中间某个系统或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并达到增加采收率的预期目标,需要将化学驱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胜利油田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由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两大部分组成。
聚合物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1)聚合物溶液性质如基本物性参数、流变性、稳定性等;(2)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质如吸附、分子量与地层配伍性、流变性、阻力系数、不可及孔隙体积等;(3)驱油试验及试验方案,确定用量、非均质影响等。
在三元复合驱油中要重点研究油水界面性质、不同化学剂间的配伍性如互相作用及其协同效应。
同时由于不同化学剂组合在一起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注入方式时已不再是简单的流度控制问题,它需要根据油藏实际情况和形成乳化液的状况来合理地确定注入方式。
特别是由于复合驱油机理复杂。
影响因素已不再仅仅是油或注入流体粘度问题,故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段和影响因素比聚合物驱油要复杂得多。
通过攻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基本成熟配套,形成从室内筛选、性能评价、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数值模拟跟踪模拟到现场实施跟踪调整和评价的一整套技术系列。
1、建立完善了室内试验研究配套技术完善了聚合物评价技术。
刘大鹏―飞雁滩油田改善经营管理建议(精)
改善经营管理建议表建议单位:河口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2012年8月10日附件2:改善经营管理建议项目执行报告表(实施成果类)填表单位:河口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填表日期:2012 年5月10 日关于完善注采井网,调整产液、注水结构,改善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建议(河口采油厂)一、建议提出的原因和依据:飞雁滩油田馆陶为普通稠油高渗油藏,油藏埋藏1250-1350米,含油面积20Km 2,平均有效厚度5.3m ,地质储量2074万吨,标定采收率35.5%,目前注采比为0.9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油水井况差,井网不完善。
飞雁滩油田套变油井56口,带病生产油井44口,套变水井31口,带病注水水井25口,因套损等原因停产油井9口,停注水井6口,损失控制储量108万吨,静态注采对应率87.2%,动态注采对应率84.24,注采对应率下降2.76%。
2、平面矛盾突出。
平面矛盾突出。
水井由于套损、出砂、吐聚等原因水井油压高达11.4MPa, 欠注井16口,日欠水量840m3/d,动态调配难度大,平面矛盾突出。
针对飞雁滩油田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打更新井完善注采井网,调整产液、注水结构,改善飞雁滩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建议。
二、建议改进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围绕“科学开发、精细开发、效益开发”的开发思路,通过精细动态分析认清形势、明确潜力,创新实践实施完善注采井网,调整产液、注水结构,精细注水,改善平面注采状况、减缓平面矛盾,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
突破性的在普通稠油油藏实施提注提液,泵径升级,以点带面来改变平面注采情况。
油井上通过调整产液结构,改变注水受效方向,保证平面注采平衡。
主要通过分析注采对应状况,对比分析临井产液能力,有意识的培养提液井,适时提液或者防砂,改变注水受效方向,从而在平面注水上日趋均衡,保证油田维持合理的注采比,保持注采平衡。
注水上通过精细注水管理,改笼统注水为双管分层精细注水,加强注采调配管理,调整注水结构,减缓层间层内矛盾。
注聚合物采油井开采效果预测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2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Jun.2005工 程 论 坛一, 概述试验证明:聚合物驱油区块内的不同油井开采效果差异非常大。
因此,在对一个区块进行注聚合物驱油之前,最好能够对于区块内的油井开采效果进行预测。
我们曾经对大庆萨北的三个不同区块的100多口油井进行了此项工作研究,几年来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我们预测的基本相符,按照我们提出的调整方案,大部分油井的开采效果非常好。
二, 对油井开采效果预测的资料和方法对于油井开采效果预测研究主要采用动、静态资料结合方法。
首先,利用油、水井动态测试资料确定主要吸水层和产液层位,以及它们间的对应情况。
掌握油、水井的生产状况的分类、水井分流、油井受效状况。
然后,利用各个井组测井曲线连接图和沉积相带图等静态资料研究各单元砂体的组合及连通情况,从平面上和产层纵向上分析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多少,分析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规律等。
同时利用栅状图研究井间砂体连通和油层水淹状况。
预测注聚对砂体连通和的影响,对非均质情况的改善、油井开采效果做出较为可靠的分析和预测。
三, 开采效果预测分类及有关特征我们分别以累计水、油比和累计产油量为纵、横坐标,以平均单井累计产油和累计水油比为界限点,过该点做两轴的平行线,从而把直角坐标系划分为四个区域。
分布在A区的油井属于预测状况好的井,即累计产油量高,水油比低。
分布在B区的油井属于预测状况较好的井,即累计产油量高,水油比也高。
分布在C区的油井属于预测状况较差的井,即累计产油量低,水油比相对较高。
分布在D区的油井属于预测状况一般的井,即累计产油量低,水油比相对较低。
下面从油井情况、水井情况、构造部位、特殊情况以及存在问题五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
1,分布在A区,开采效果预测好的油井类型具有以下特征:油井情况:河道砂与非河道砂同时发育,河道砂岩发育不是很好,一般呈正韵律、顶部变差型砂岩,非河道砂岩发育相对较好。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
文留油田调驱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
随着油田开采进程的不断深入,常规油藏中残留油的开采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油田的开采率,降低开采成本,调驱技术就逐渐被应用到油田开采中。
文留油田作为较早应用调驱技术的典型代表之一,其调驱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如何呢?
1. 聚合物调驱技术
文留油田采用聚合物进行调驱,将聚合物注入油藏中,通过增加油藏中油的相对渗透率,提高了采油效率。
文留油田还采用了微生物调驱技术,通过注入微生物来降解高黏度原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和杂质,减少了油井垢的生成,提高了油井的产油能力。
3. 水驱油技术
1. 采油率提高
通过调驱技术的应用,文留油田的采油率得到了提高。
其中,水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能够提高油井的采油率和采油速度。
2. 成本降低
调驱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降低开采成本。
3. 环保效果显著
微生物调驱技术可以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污染风险,对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文留油田的调驱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良好,能够提高采油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飞雁滩油田后续水驱综合调整的研究与实施
飞雁滩油田后续水驱综合调整的研究与实施摘要:飞雁滩油田自转后续水驱以来,聚合物驱增油量逐年降低,油田产量递减大。
基于该油田剩余油相对富集采出程度仅31.78%,通过对剩余油分布、井网适应性、提液时机、出砂治理等各方面对油田进行系统性、全面的研究和调整,年自然递减下降6.76%,恢复水驱储量95万吨,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关键词:飞雁滩油田;后续水驱;调整1 飞雁滩油田综合调整的背景飞雁滩油田位于沾化凹陷埕东凸起的北斜坡带,在中古生界局部低隆起的背景上发育的扁平鼻状构造,西高东低,构造南翼较陡倾角3.5OC,北翼东翼缓倾角0.4-1.6OC.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曲流河沉积相,主要含油层系馆陶组,包括Ng14+5、Ng16、Ng17三个主力层,砂体一般厚3-6m。
为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
探明含油面积20km2,地质储量2074×104t。
1991年投入滚动开发,2000年11月开始注聚,2006年9月转入后续水驱,标定采收率38.4%。
(1)聚合物驱油增油量逐年下降,油田稳产难度大。
聚合物驱年增油量在2005年达到最高峰20.5万吨,之后以每年2-4万吨的速度快速下降,平均每年下降3万吨。
(2)平均单井液量低仅62吨/日,根据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实际的比理论少54吨/日。
(3)注水压力偏高,平均注水压力10.9MPa,仅比干压低1-2MPa,60%的水井压力高于10 MPa,欠注井较多。
(4)地层出砂严重,低液井较多。
日液在40吨以下的单井有61口,占总开井数56%。
2 飞雁滩油田综合调整的主要内容2.1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根据注聚后钻更新、调整井资料,Ng14+5、Ng16、Ng17 三个主力层含油饱和度仍较高,均在40%以上,17层剩余油饱和度平均38%,剩余储量丰度40-100×104 t/Km2,剩余油富集区主要位于油层的边角区域和井网控制程度差、注采井网不完善的区域。
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孙建永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1(037)006
【摘要】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转入后续水驱开发后,单元面临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地层能量不足、挖潜难度大等难题.通过注采完善、分层注水和水井调剖等水井专项治理工作,提升注水量,优化注采比,地层能量得到补充,注入水水窜现象得到控制.针对单井液量偏低的状况,深入分析影响单井液量的原因,根据不同相带油井储层特点、能量状况等条件,通过实施针对性提液措施,优化区块产液结构,提升整体液量,单元递减率大幅度下降,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采收率进一步提高.对注聚合物转后续水驱开发油藏提高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孙建永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
【相关文献】
1.飞雁滩后续水驱注采调整对策研究 [J], 张徽;盖玉叶;范荣菊
2.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前期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 [J], 盛立江;康仁华;杨明岭;林洁
3.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后采油技术研究 [J], 毕勇;迟洪利;郭同建
4.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技术 [J], 孙江波
5.胜坨油田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技术对策研究 [J], 谢俊;王金凯;刘法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一章聚合物驱油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聚合物驱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888669610.67.169.226第一节聚合物驱动态变化特征一、聚合物驱动态变化特征1、注入压力和注入能力的变化注入压力的变化是聚合物驱过程中最早显现的一个特征。
由于增加了注入水的粘度,以及聚合物在油层孔隙中的吸附捕集,注入井周围油层的渗透率下降较快,导致注入初期注入压力上升较快,与注聚合物前相比最高上升2~5MPa。
随着聚合物的注入,近井地带的聚合物吸附达到平衡,渗流阻力趋于稳定或缓慢上升。
这表明,聚合物在油层中的传播能力好,不会发生堵塞问题。
由此,可以早期判断聚合物与油层的配伍性及注入方案的合理性。
转入后续注入顶替水驱替时,注人压力稍有下降,但仍比注聚合物前高1~3MPa,直到再稳定(图11-1)。
由于注入压力的升高,注入水粘度增加,渗流阻力增大,注入能力下降。
初见效期比吸水指数下降较快,明显见效期比吸水指数保持平稳稍有降低,与注聚合物前相比约下降1/3~1/2。
但后续注水突破油井后,比吸水指数逐步上升,至见效末期比吸水指数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图11-2)。
孤岛、孤东及胜一区聚合物驱试验测试资料同样也表明了这一规律,注聚合物溶液与注水时相比,启动压力上升,注人能力下降1/3左右。
3个试验区启动压力平均上升1.67MPa左右,比吸水指数下降1/4或2/3(表11-1)。
图 11-1 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先导试验注入压力变化曲线图 11-2 孤东油田七区西注聚合物扩大试验区比吸水指数变化曲线表 11-1 先导试验注入井指示曲线测试结果对比2、产液能力的变化已经进行的聚合物驱矿场实施项目,一般都表现出在聚合物驱过程中油井流压降低、产液能力下降的现象。
这是由于聚合物溶液注入地层以后,由于驱替剂粘度的增加,改善了水驱时不利的流度比,降低了驱油剂的流度,导致渗流阻力增大,使地层供液能力低于水驱供液能力。
特别是在高含水阶段,由于油井含水降低,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产液指数。
埕东-飞雁滩地区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研究的开题报告
埕东-飞雁滩地区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飞雁滩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油气富集区之一,位于陕甘宁盆地西缘的兰州—嘉峪关—酒泉地区。
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未开发的潜力,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埕东-飞雁滩地区的层序地层和油气成藏特点,通过对该地区沉积建造和岩石学、古地理、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和主控因素,为该地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层序地层研究本研究将采取地层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综合方法,对埕东-飞雁滩地区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分析,确定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其次,运用孢粉学、鱼类化石和环境指标等方法,重建沉积环境,识别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并探讨其与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关系;最后,通过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沉积物源区和物质来源。
2.油气成藏研究为了深入了解埕东-飞雁滩地区油气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本研究将采用构造解析、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构造背景、沉积特征、成岩作用以及油气运移与聚集等方面的因素,揭示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发育模式。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埕东-飞雁滩地区的层序地层和油气成藏特点,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 揭示埕东-飞雁滩地区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和演化历史,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地质依据和指导;2. 建立埕东-飞雁滩地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为进一步发掘潜力提供科学依据;3. 提取了该地区的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该区域及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方法和思路。
四、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2年开始,预计2025年完成。
研究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年: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分析,初步确定地层划分和时代归属;第二年:运用孢粉学、鱼类化石和环境指标等方法,重建沉积环境,识别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并探讨其与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关系;第三年: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沉积物源区和物质来源;建立埕东-飞雁滩地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提取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雁滩 油 田聚合物 驱前期注 采动态 及效果分析
盛立江 , 仁华 , 明岭 , 洁 康 杨 林
( 胜利油 田有 限公司河 1采油厂 , : 3 山东 东营 2 7 0 5 2 0)
摘 要 :飞雁 滩 油田注聚 区 , 在综合含 水 8 . %时投入 聚合 物 驱 油 , 胜利 油 田有 限公 司投入 聚合 物驱 含水 最低 的单 61 是
主 定 在该 油 田实施 注聚 开 发 。经 过 室 内试 验 研 究 和 方 得 较好 效 果 , 要进 行 了 以下 前期 适 应性 调 整工 作 : 为进一 步 完 善 注采 井 网 , 在该 区 钻新 井 3口, 投 案编制 , 以及井 网完 善 、 系归位 、 层 调剖及降 注等前 转 注水井 4口; 为完善注采对应关系 , 4口注水井 对 期准 备 工作 后 , 入矿 场 实施 阶段 。注 聚 过程 中 , 进 按 和 2口 油井进行 了层 系对应 补孔 ; 采 为防止注 聚后 总体方案执行 的同时 , 采取 了注聚井分类 管理 、 油井 突进 , 对存在 大孔道或高渗条带 的注水井 , 使用复合 平 衡平 面 采液 强 度 的 注 采 措 施 , 聚 合 物 驱 更 科 学 使 堵剂实施调剖 5口; 多次对 注水量进行调整 , 使其逐 合 理 。从 20 0 1年 8月 开 始 见 效 , 目前 有 1 到 7口井 步 达 到 了注 聚 合 物 溶 液 时 的 注水 量 , 由最 高 日注 水 陆续 见 效 , 体现 出了 聚合 物驱 前 期 注采 动 态特 征 。 并
分类管理 、 平衡 油井平 面采 液强度 , 今后进 一步改善 聚合物 驱效果 的重要 技 术措施 。 是
关 键 词 :砂 岩 油 气 藏 ;聚 合 物 驱 ;注 采 动 态 ;实例
中图分类号 : E 5 . 6 T 374
文献 标识码 : A
引 言
聚合物 驱 是 化 学 驱 的 一 种 , 主 要 是 通 过增 加 它 驱替 液 粘 度 、 低 油 层 水 相 渗 透 率 来 降 低 油水 流 度 降 比、 整 注入水 在 平 面 和纵 向上 的波 及 范 围 , 而 提 调 从 高 注入 流体 的 波及 体 积 , 到提 高 采 收率 的 目的HJ 达 。 油层 的 平 面及 纵 向非 均 质程 度 是 油藏 是 否 适 宜 聚合 物驱 的重 要 指 标 。一 般 认 为 , 藏 渗 透 率 变 异 系数 油 为 0 5 ~0 8 .2 .4时 , 合 物 驱 油 效 果 比较 好 , 提 高 聚 可 采收 率 1 %左 右 。 0 飞雁 滩 油 田属 高 渗 透 、 饱 和 、 高 中粘 度 、 流 相 河
为防止聚合物溶液沿采液强度大的方向突进影响油井见效率和整体增油效果注聚后我们实施了以低液量井提液引效为重点的平面调整对低液井实施补孔泵径升级小泵加深冲砂检泵调大生产参数等措施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4 4 期
20 0 2年 8月
西 南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3 8 0 m3 d 6 /
,
连续 注入 1 7 。 7d 0
为实现飞雁滩油田增油稳产 、 提高最终采收率 ,
也 为在 中高含 水 期 实 施 注 聚 合 物 驱 油 积 累 经 验 , 决
1 2 主 要调 整 工 作 .
为实 现 由水 驱 到 聚 合 物 驱 的平 稳 过 渡 , 以期 取
1 聚 合 物 驱 前 期 准 备
1 1 方 案设 计 .
通 过 室 内实 验 和 油 藏 工 程 研 究 、 藏 数 值 模 拟 油 及经 济 评 价 , 定 了 适 宜 该 区 的 聚 合 物 品 种 及 注 入 确 的浓 度 、 塞 、 式 、 段 方 速度 等 参数 , 编制 了该 区 的聚 合 物驱 方 案 。共 设 计 注 聚 合 物 井 3 5口, 益 油 井 8 受 6
元 。经过一年 多的矿场 实施 , 已见到较好 的增油降水 效果 , 日产 油 由 6 2td 升到 7 8td 综合 含水 降至 7 . % , 5 上 / 5 , / 99 累 计 增油 2 2 0 。 目前处于见 效阶段 , . ×1 4 t 并体现 了聚合 物驱前期 的注采动 态特征 。通过 注聚 实践研 究认 为 , 注聚 井 对
Jun l f o twet erl m o ra o uh s P t e S ou
—
4 Vo . 4 12 No.
Au g 2 o 02
I siu e n t t t
文 章 编 号 : 0 O 6 4 2 0 ) 4 0 5—0 1 o 一2 3 (0 2 0 —0 4 4
口 , 用 清水 配 制 母液 、 采 污水 稀 释 的二 级 段 塞 注 入方
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一段 塞 : 入 浓 度 为 22 0g m3的 聚 合 物 溶 注 0 /
液 13 9 0 5× 1 m3 注 入 孔 隙 体 积 的 0 0 0 , . 5倍 ( 即 沉积 的 疏 松 砂 岩 油 藏 , 均 质 严 重 , 聚 层 位 0 0 V) 注入 速 度 38 0m3d 连 续 注入 2 9d 非 注 .5P , 6 / , 6 。 Ng Ng Ng 三 个 层 平 面 相 变 快 , 性 差 异 l一、 l 、 l 物 第 二 段 塞 : 入 浓 度 为 180g m3的 聚 合 物 溶 注 0 / 大 , 层纵 向渗 透率 变 异 系数 为 0 7 6具 备 聚 合 物 液 4 5 8 1 m3 段 塞 大 小 0 2 V, 入 速 度 油 .1, 1 .0× 0 , . 0P 注 驱 油 的地 质条 件 。
- 收 稿 日期 :20 0 2一O 3一l 8
49 0m3 d降 至 38 0m3 d 1 / 6 / 。
作者简介 :盛立江 (9 8一) 男( 16 , 汉族 ) 山东蓬莱 人 ,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油 田开发研究工作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