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1

合集下载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整理)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余数比除数小。

2.综合、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板贴、分物品的信息及问题的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题卡、课后自测题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老师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我们班的同学到野外去郊游,老师在一所农村小学教学,那里有高高的大山、清清的小河、绿绿的小草,非常美丽。

你看,这是我和我的学生在郊游的情景,他们玩的多开心啊!(课件出示主题图)1.提问:认真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有①9个面包②10碗方便面③11瓶矿泉水④12根香肠⑤13个香蕉⑥14个橘子⑦15个苹果⑧18瓶酸奶。

每4个小朋友一组。

师:你们发现的可真多啊!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生: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师:谁还能像他这样再来提出数学问题?(生1)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生2)14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二、你说我讲1、动手操作分小棒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分面包的问题好吗?板书: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谁来把这个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怎样列算式?板书算式9÷4= 师:9表示什么?4又表示什么?9÷4等于多少?咱们一起用小棒代替面包分分看好吗?那我们需要准备几根小棒?为什么?2、汇报交流,理解意义。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预设:①一个一个地分②两个两个地分。

生:将粘好的9根小棒板贴在黑板上,学生到黑板演示分的过程。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完整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完整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完整版)课题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课型教案个数共6课时主备人王斐斐主讲人王斐斐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

没有丰富的直观感受,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尤其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造成困难。

所以,注重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活动在本单元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主要涉及第五章《除法与分数》中的第一节《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除法运算中余数的存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以及有余数除法计算中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有余数除法的话题,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打算平均分给五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还剩下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概念讲解(10分钟)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有余数除法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有余数除法指的是在除法运算中,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剩下的部分叫做余数。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余数的概念。

3. 计算方法讲解(10分钟)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演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进行计算,并讨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余数除法的定义: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将被除数和除数写成除法形式。

2. 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得到商。

3. 将得到的商乘以除数,得到乘积。

4. 用被除数减去乘积,得到余数。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在动手操作、认识余数的过程中,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3.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现实生活背景,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以及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我会算
32÷8= 16÷4= 56÷7=
64÷8= 25÷5= 35÷7=
2. 我很棒:根据每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八九七十二三六十八
(二)自主学习:
1. 观察信息窗1情境图,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 请自己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3. 请自己用学具分一分?
(三)小组合作探究
1.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你发现和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2. 用算式怎样表示?
3. 小组内汇报交流。

4. 深入探究
(1)18瓶酸奶可以平均分给几人?
(2)在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 汇报交流
重点指导:余数比除数小。

(四)课堂检测:
1. 我会填
教材第四页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2. 我很棒:摆一摆,填一填。

8÷3=()……() 9 ÷2=()……()13÷5=()……() 23÷3=()……()。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 优秀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  优秀教案

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并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4.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 理解并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谈话: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相关知识。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今天我们走进运动会看一看小朋友们在运动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信息窗情境图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关于跑步的运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看一看。

仔细观察这幅情境图,找出图上还有哪些关于跑步数学信息?预设:生:小男孩说跑四百米的运动员有20人,每6人一组。

谈话: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生:跑四百米的运动员分成几组?【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引出本节课问题的解决方法师:之前我们已经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用除法计算,20÷6= ?学生小结:分的结果是能分3组还剩2人,在数学上我们是这样表示的,先写3组,由于没有分完还剩下2人,所以我们就在3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再写2人。

边说边写:20÷6=3(组)……2(人)这个算式读作:20除以6等于3余2,其中2叫做余数,也就是平均分剩下的数。

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评价)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生:教师提示我们之前除法用除法竖式解决,这里的除法大家能写出除法竖式吗?生在练习本上自己尝试书写,写完的进行汇报”,表示除号。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的除法●设计说明教学内容P2-3,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要求1、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情景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投影片第一张:问题情景,记作(§1.1 A)第二张:做一做,记作(§1.1 B)第三张:议一议,记作(§1.1 C、D)第四张:例题,记作(§1.1 E)第五张:随堂练习,记作(§1.1F、G)学生:学具盒、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这一群小朋友春游时正在吃午餐,他们都带了什么好吃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出示课件情境图§1.1 A)问题1: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问题2:这16个西红柿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野炊活动导入,学生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谁能回答这些问题?[生]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用除法12÷4=3(个),平均每个人分3个。

[生]16个西红柿要分给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4个,算式是16÷4=4(个)。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都是利用了我们学过的除法知识——平均分来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_青岛版-word文档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_青岛版-word文档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野营活动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出示课本情境图)二、自主探究1、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回答:9个面包、12个苹果、15瓶饮料、14根火腿、四个小朋友在分食品……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四个小朋友就是在分食品,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1)分面包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想,可以利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学生汇报交流并演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平均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人都分得了2个,还剩1个。

(老师板书演示学生分得的过程和结果)。

那谁能把你们刚才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尝试列出除法算式并汇报交流。

师:靠咱们同学的智慧,分完了面包,我们知道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剩下1个,用算式表示是:9÷4=2(个)……1(个),像1这样剩余的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知道1是余数)像这样带有余数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并板书:读作:9除以4商2余1。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青岛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2——5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野营活动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出示课本情境图)二、自主探究1、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回答:9个面包、12个苹果、15瓶饮料、14根火腿、四个小朋友在分食品……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四个小朋友就是在分食品,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2、解决问题(1)分面包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想,可以利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学生汇报交流并演示自己的分法和结果。

师: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平均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人都分得了2个,还剩1个。

(老师板书演示学生分得的过程和结果)。

那谁能把你们刚才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尝试列出除法算式并汇报交流。

师:靠咱们同学的智慧,分完了面包,我们知道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2个,剩下1个,用算式表示是:9÷4=2(个)……1(个),像1这样剩余的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知道1是余数)像这样带有余数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并板书:读作:9除以4商2余1。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四、教后随感:
年级组:学科:教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有余数的除法   ︳青岛版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师:1. 最后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2.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发言师:在数学上我们这样表示7÷2=3(盘)…… 1(个)师: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3)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比较上述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引入余数的概念。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

讲解:在计算平均分的除法算式时,计算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还有剩余,也就是剩余的不够再分,数学上把这种不够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余数的书写形式是在商的后面点6个点,再写上余数。

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四、巩固提升先画图分组即商,并引导乘法口诀。

剩下的就是余数,并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的数含义。

注意:辨别商和余数的单位,并引导乘法口诀。

注:利用乘法口诀快速找商,并比较两题平均给分2人和平均分给4人的相同点是?(都余1)五、课堂总结在计算平均分的除法算式时,计算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还有剩余,也就是剩余的不够再分,数学上把这种不够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课题: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批注主备老师:赵广跃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专项训练:54÷9= 48÷6= 42÷7= 8÷4=6÷2= 36÷6= 10÷5= 45÷9=40÷5= 9÷1= 35÷7= 30÷6=21÷7= □ 22÷7= □ ……□23÷7= □ ……□ 24÷7= □ ……□25÷7= □ ……□ 26÷7= □ ……□二、探究新知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1.用8根小棒摆。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现象。

-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

2. 探究新知-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 教师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实践操作-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现象,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能力。

注: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探究新知探究活动的设计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余数的概念,理解余数在除法中的意义。

2.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并得到正确的余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余数的定义及意义。

2.除法运算和余数的求法。

3.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重点:余数在除法中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地求出余数。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2.投影仪及PPT3.教学卡片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除法的基础知识,为有余数的除法做准备。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练习的方式进行。

3.学生活动: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进行习题练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有一天,小明和他的朋友们分糖果,他们想知道每个人能得到多少糖果,并且还剩下多少。

你们能帮助小明他们吗?”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余数的概念,然后讲解除法运算和余数的求法。

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3.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并给出答案和解析。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余数在除法中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七、教学反思在教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我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系列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总结了我在这一过程中的得失与思考。

首先,我认为我在教学设计中做得相对不错的地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分糖果、分书等,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得数学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1教案 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1教案 青岛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水果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

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9个蛋糕、10碗方便面……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二、探求新知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方便面:10÷4=2(碗)……2(碗)矿泉水:11÷4=2(瓶)……3(瓶)香肠:12÷4=3(根)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

喜欢![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14个人。

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

(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个人!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评析: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简单地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带余数除法的方法,能够应用带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带余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带余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余数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带余数除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问学生们回家后有没有做过相关的题目,并请几位学生上台解答问题。

2.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提高(30分钟)1. 带余数除法的概念1.介绍带余数除法的概念,即在运用除法算出商和余数的同时,要把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都分别表示出来。

2.通过图示和例子,让学生理解带余数除法的含义。

2. 带余数除法的方法1.通过例子讲解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2.带领学生模拟做题过程,操练基本计算能力。

3.给出普遍情况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带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探究(30分钟)1. 小组讨论1.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有关带余数除法的问题。

2.老师在旁边引导学生们思考并辅助解答。

2. 案例分析1.盘点和分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难点。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此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10分钟)1.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要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3.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交互式探究,检测他们的问题处理和探索能力。

2.设计课后作业,通过查阅资料、构思场景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3.选择学生解答难题,用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后记本次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团队合作,让学生对于带余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课后的反馈和作业,表明学生们对于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需持之以恒的努力来加强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1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1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1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赵的除法。【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3.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到野外游玩吗?如果能和家人或小伙伴们一起到郊外游玩,并进行一次野餐,那该多高兴啊!今天小明他们去野营时,却遇到一些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2.课件出示主题图(1)提问:认真观察这幅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学生可能说: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在玩耍,有四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分食品,我发现他们带的食品很多,有追问:根据以上信息,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2)预设:①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多少个?②17个香蕉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③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④15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⑤13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1.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除法)怎样列式?(1)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2)在这些算式中,你会解决哪个?生:124=3(个)164=4(个)谁能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在这个算式中12、4、3分别叫做什么?算式怎么读?你还会算哪个算式?2.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想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看谁分的又快又好!(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要平均分。分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分法与同桌交流一下,看你们的分法一样吗?(2)汇报交流:谁来演示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预设:①一个一个地分②两个两个地分。(3)小结: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2个,还剩一个。剩下的这一个为什么不能再分了?生:没法分了,不够一人一个了。剩下的给谁都不是平均分了。(4)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反馈,重点突出剩下一个不能再平均分下去。(5)谁能把我们刚才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尝试列示,教师注意发现,然后全班交流。(6)讲解算式的写法:94=2(个)1(个)(板书)(7)规范写法并讲解算式的意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1个,就叫余数,(板书)在商和余数之间用六个圆点表示剩余。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板书、齐读)强调单位名称。余数学生规范地写一遍算式。3.揭示课题。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个算式,形式上一样吗?生:不一样。一个有余数,一个没有余数。师:像这样的平均分后产生剩余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板书课题。(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1.谈话: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并让组长把你的算式记录下来。不能直接算出结果的可以用小棒分分看。(出示表格)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列式,帮助他们理解意义。2.汇报交流。预设:①分苹果:154=3(个)3(个)②分香蕉:134=3(根)1(根)③分酸奶:184=4(瓶)2(瓶)引导学生表述清楚、完整。3.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完整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算式中,除数都是4,余数却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猜一猜: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后猜测:余数比除数小。4.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谈话:刚才我们发现并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有余数除法问题。现在我们把饼干问题变一变,变成18片饼干可以平均分给几人?怎样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呢?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一起交流。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教师课件出示算式。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学生可能谈到,同样是18瓶酸奶,每人分得的数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②商和余数的单位不同等。观察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余数都比除数小。追问: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结合实际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三、课堂总结,升华认识。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野营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谁来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畅谈收获。四、自主练习,拓展提高。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真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遇到后一定能够解决了。1.自主练习第1题:连一连,填一填。学生打开课本第5页,独立完成。交流时注意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注意学生的表述是否准确。2.出示自主练习2.独立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读一读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3.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特别善于思考,都具有数学头脑。希望课下大家能继续发现生活中的有余数问题并解决它。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124=3(个)94=2(个)1(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本节课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3.合理把握生成资源。教材中的练习给了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余数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3页,信息窗一红点1、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 经历摆圆片动手操作活动的探索过程,能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并解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创设:课前播放:一起去郊游儿歌。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吗?(去郊游)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正是郊游的好季节。

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他的朋友们,正在郊外野营,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出示情境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信息预设:①有3个小朋友在郊外野营,他们带了很多的食品。

②有10片饼干、7根香肠、12个草莓、15瓶酸奶。

③每人分3片饼干、每人分4个草莓。

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除法问题?学生边提问题,教师边课件出示问题:①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人?(板书)②7根香肠平均分给3个人,怎样分?③12个草莓,每人分4个,可以分几人?……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提出这么多平均分的问题。

其实,对于这些食品,我们都可以提出一个平均分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明确用除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列式:10÷3= 7÷3= 12÷4= ……(采取口答的形式,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板书出算式)分析:求10里面有几个3就用10除以3。

把7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有多少,列式就用物品的个数7除以3。

求12里面有几个4就用12除以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水果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

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9个蛋糕、10碗方便面……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二、探求新知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和怎样进行计算的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

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方便面:10÷4=2(碗)……2(碗)矿泉水:11÷4=2(瓶)……3(瓶)香肠:12÷4=3(根)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

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

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我想……18÷2=9(人)18÷3=6(人)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生: 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三、小结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水果教具教学过程:一、自主练习1、摆一摆、填一填8÷3=□……□13÷5=□……□9÷2=□……□23÷4=□……□2、圈一圈,填一填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他们打算先把蔬菜进行包装,然后再运到超市去卖。

我们看看每种蔬菜可以装成几个盒子?同位互相说一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谁大谁小。

11÷3=3(个)……2(个)17÷4=4(个)……1(个)学生互相讨论3、口算练习32÷8 14÷6 45-5 3×728+34 3×8 16÷3 34÷54、百货店新进了一批杯子,打算进行包装后再售出,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算一下,这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只?14÷4=3(盒)……2(只)12÷8=1(盒)……4(只)15÷6=2(盒)……3(只)5、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从家带来了许多废旧物品,动手动脑制作成新的玩具。

瞧,他们用什么制成了新的玩具?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成几辆小车?学生通过观察图看出一辆小车用到两个易拉罐,还剩下13个易拉罐。

13÷2=6(辆)……1(个)6、新学期开始了,每个班的同学都要进行卫生清扫。

学校刚买来一些新的卫生工具准备分给大家,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19÷9=2(个)……1(个)27÷9=3(把)22÷9=2(把)……4(把7、聪明小屋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并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二教学目标: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野营小队的小伙伴吗?瞧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猜一猜他们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你愿意帮助伙伴们解决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有的在忙着找吃的,有的在忙着搭帐篷,有的在忙着烤鱼吃……每人分4 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几个?需要搭多少顶帐篷?…………二、探求新知1、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你是怎样的?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表示,试一试吧!教师板书:4×□<22,□里最大能填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2÷4=5(人)……2(条)学生学习有余数的竖式有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用算式表示出来,再用竖式计算。

观察一下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还可以看看前面做过的有余数的除法,再比较一下。

48÷9=5(个)……3(个)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重点理解是因为不够再分成一份了。

吃完晚饭,小伙伴们又要忙着搭帐篷,我们去帮帮忙吧!需要搭多少个帐篷呢?赶快用你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吧!(列算式解决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合同位商量一下需要搭多少个帐篷。

学生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7÷3=5(顶)……2(人)三、小结同过今天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四、课堂检测:1. 我会填25÷6=()……()()÷6=()……()2. 我能行28个排球,每6个装一筐,至少需要多少个筐?五、课堂作业:教材第6题:快乐星期天,针对“买早点”、“去公园”、“练钢琴”、“包饺子”中每一个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二教学目标: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里最大能填几?4×()27 ()×4<319×()<46 7×()<67()×5<14 6×()<29学生填完后说出是怎样想的2、竖式计算。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3、新学期,学校刚买来一些篮球、排球,还要把它们装到球筐里去,各需要多少球筐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学生自己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篮球:15个,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排球:28个,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4、填一填25÷6=□……□5、4÷□=□……6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件。

要求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1÷2=5(件)……1(米)6、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7、快乐星期天。

同学们,你们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四幅情境图。

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练了几遍钢琴曲?需要几个碗来盛饺子?5分钟通过30辆自行车,1分钟通过几辆?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