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一课内文言文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原卷版)-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8c46e26c85ec3a86c2c5a8.png)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 (原卷版)【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B .久而乃和.和:暖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D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专题复习11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专题复习11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习题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b54a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a.png)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 分) (1)有仙则名. ( 出名,有名 ) (2)斯.是陋室 ( 这 )
(3)谈笑有鸿.儒. ( 博学的人 ) (4)无案.牍.之劳形 ( 官府文书 )
(5)子欲.居九夷 ( 想,想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或曰:“陋,如之何?” 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2)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 (3)杨大年每欲作.文( 写作 )
(4)以小方纸细书.( 书写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 分) A.尝射于.家圃 门人疲于.应命 B.但微颔之. 顷刻之.际 C.徐以.杓酌油沥之 以.小方纸细书 D.康肃笑而.遣之 而.不妨构思
(五) 【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 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 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 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 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2ead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3.png)
【2023-2024秋统编八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11 文言文课外阅读(附解析) 专题11 课外阅读(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各题。
①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
②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光绪二年,为毗陵②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容觞咏其中,都人士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③方伯求余文为之记,曰:“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留园记》,有删改)【注】①臶(jiàn)至:相继而至。
②毗(pī)陵:今江苏常州市。
1.用“∕"标出文中划线句的朗读节奏(限两处)方伯求余文为之记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盖是园也___(2)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3)嘉树荣而佳卉茁(4)迤逦相属3.与例句“泉石之胜”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方伯求余文为之记B.菊之爱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山川之美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5.请结合文段,说说“留园”一名的含义有哪些。
(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
专题十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
![专题十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讲解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7c6a1d12ba1aa8114431d9d8.png)
一㊁重点词语
三㊁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ꎬ左将军王凝之妻也ꎮ
������������������������������������������������������������������������������������������
( ������������也 表判断ꎬ这里是对人物的身份进行说明)
二㊁古今异义
{ {
2. 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 撒盐空中 和 柳絮因风起 ꎬ 谢 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谢道韫的身份来看ꎬ谢安认为 柳絮因风起 这一比喻更好ꎮ 答案㊀ 从课文中谢安 大笑乐 的反应ꎬ 以及最后补充交代
古义:趁㊁乘
第二篇 ㊀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原文呈现 ㊀ ㊀ 陈太丘与友期行ꎬ期日中ꎮ 过中不至ꎬ 太丘舍去ꎬ 去 后乃至ꎮ 元方时年七 岁ꎬ 门外戏ꎮ 客问元方: 尊君在 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ꎬ已去ꎮ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ꎬ 相委而去ꎮ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ꎮ 日 中不至ꎬ则是无信ꎻ 对子骂父ꎬ 则是无礼ꎮ 友人惭ꎬ 下车 引之ꎮ 元方入门不顾ꎮ 文言对译 ㊀ ㊀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ꎬ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ꎮ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ꎬ 陈太丘 丢下( 他) 而离开了ꎬ离开后朋友才到ꎮ 元方当时七岁ꎬ 在门外玩耍ꎮ 陈太丘的朋友问 元方: 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到ꎬ 他已经离开了ꎮ 陈太 丘的朋友便生气地说: 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ꎬ却丢下别人走了ꎮ 元方说: 您与 我父亲约在正午ꎮ 正午您没到ꎬ就是不讲信用ꎻ 对着孩子骂父亲ꎬ 就是没有礼貌ꎮ 陈太 丘的朋友感到惭愧ꎬ下车想去拉元方ꎮ 元方走进家门不再回头看ꎮ
92 ㊀
5 年中考 3 年模拟
专题十一 ㊀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题11 《狼》(课后检测百分试卷)-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
![专题11 《狼》(课后检测百分试卷)-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中考真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cbcf3d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4.png)
专题11《狼》(课后检测百分试卷)一、课内基础知识题(36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每空0.5分,共6分)缀.行(______)大窘.(______)假寐.(______)眈.眈相向(______)尻.尾(______)少.时(______)目似瞑.(______)狼亦黠.矣(______)苫.蔽(______)顷.刻(______)chí(______)担持刀bì(______)命2.文学常识填空。
(6分)本文的作者是,字,世称, (朝代)杰出的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等。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个故事的高潮是屠户扔尽了骨头,而两只狼仍然跟随,此时气氛最为紧张。
B.屠户利用柴草堆这个有利的条件,转而积极防御,直到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说明了狼十分狡诈,想制造假象迷惑屠户。
D.本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著名的小说家。
B.志怪小说,主要指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内容的小说,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东方朔的《神异经》、东晋干宝的《搜神记》等。
“志”是记述的意思。
C.《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书中写的大多是奇人异士的故事。
题目“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
D.《狼》这一课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凶恶可怕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屠/自后/断其股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D.一狼径去.太丘舍去.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狼洞.其中C.其一犬.坐于前D.—狼径去.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A.一狼洞.其中B.其一犬.坐于前C.目似瞑,意.暇甚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9.请选出与“亦毙之”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久之.C.又数刀毙之.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0.默写名句。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58d2e6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8.png)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_______(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4)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
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_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专题11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1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79b8c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1.png)
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一、课内阅读(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
“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溽,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宁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①若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美秀而繁阴,及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它。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接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漠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湖、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11: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度七下期中专项复习11: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00e53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5.png)
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原卷)【2022春·广西梧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B.卿言多务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见往事耳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了解D.及鲁肃过寻阳过:拜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2春·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孰若孤未若柳絮因风起门庭若市B.及鲁肃过寻阳将复何及由表及里C.与蒙论议意与日去与人为善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挺身而出5.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6.选文中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7.联系选文中吕蒙的变化及链接材料,谈谈怎样才能让学习进步?【链接材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寒假衔接知识点讲练测专题专题11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寒假衔接知识点讲练测专题专题11文言文阅读(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fe2f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2.png)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考点◆考点一、解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类活用,通假字。
◆考点二、译句: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考点三、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阅读时需要划分停顿或加标点。
◆考点四、内容:1.读懂文言文,概括大意;2.结合注释,准确理解;3.结合文章,分析概括。
◆考点五、涵义:理解文言文深层含义。
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文言文解词(一)文言实词什么是文言实词——有固定意义的词文言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一词多义如:说,读shuō时,说、说明。
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
读yuè时,高兴。
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
③词义发生了转移。
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3.通假字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第11课《核舟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第11课《核舟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https://img.taocdn.com/s3/m/70e3e8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8.png)
第11课《核舟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
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乙】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摘选自魏学洢《核舟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怪】令怪.之(2)【逮】逮.举轴(3)【衡】左手倚一衡.木(4)【容】其人视端容.寂2.文中甲文一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B.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C.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D.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2)若听茶声然。
4.甲文写善画,乙段写善雕。
在表现高超技艺上,写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钉②田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
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9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c633665727a5e9856a61e6.png)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9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第11课《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5d0363227916888486d7fa.png)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957be58fb770bf68a5567.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内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中考语文专题】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
![【中考语文专题】2019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2dae46caaedd3383c4d3d5.png)
第11讲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六则(《论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常,常常)(愉快,高兴)(2)人不知而不愠.(怨恨)(3)温故.而知.新(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4)可以为.师矣(做)(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惘”,迷惑)(疑惑)(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7)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成就,意即有所成就)(疑惑)(9)不逾矩..(超越法度)2.【A+层级】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B.可以为.师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解析: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做;C.可以凭借;D.构成“不亦……乎”,表示反问。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它比不上喜爱它,喜爱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疑惑,五十岁知道由天主宰的命运,六十岁可以听出话里隐而未露的意思,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不超越法度。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之所以强调“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是因为他认为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新知识、新体会、新发现的人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学习要谦虚,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C.“四十而不惑”,说明人在成年后就不会感到困惑。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要辩证地对待学与思之间的关系。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一 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好题冲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https://img.taocdn.com/s3/m/e43470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f.png)
考点十一文言文阅读之课内阅读(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醉翁亭记》有删改)1.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临.表涕零C.太守归.而宾客从男有分,女有归.D.太守之乐.其乐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词语理解
【考查方向】 1.下列与“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一句中“国”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8)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019、2016)
【考查方向】 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17)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15)
【方法技巧】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
系课内所学,根据已有知识,结合文章主旨 主要类型为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情况。
要将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文言词语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解 释,根据该词在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解释,以句子前后语句通畅、 意义明白准确为标准。课外的文言词语,要联系在课本中学过的该词的用 法推断词义。
考点二 内容归纳与分析
【考查方向】 1.根据本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庄子的思想,并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 (2018)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2017) 3.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2016) 4.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015)
【方法技巧】 解答内容归纳与分析这类题要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写作意图、文章中心以及文章的脉络层次、写作特点等。如果涉及人物和 事件还必须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考点三 分析语言特色
【考查方向】 1.《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2016) 2.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 用有何不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