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和《老子》关系浅探

合集下载

老子的人生哲学对今人的启示

老子的人生哲学对今人的启示

从小到大,在我的的印象中,老子是一尊神,是主宰我们凡间的,和我们生活在两重天。

和我们的距离,确切的说是天壤之别。

那么,老子和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昨天,山西文瀛书院的院长卫方正先生座客万象书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揭秘。

一、老子似乎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老子是唯一被道教化,被神化的人物。

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教会,是道教。

这个宗教组织的创始人,就是老子。

传说天地是他所生,他诞生于天地之前。

他生活在三十三重天,坐在兜率宫中,为玉帝和王母冶炼仙丹。

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两部神话小说中,老子是个被神化被妖化了的形象。

在民间的各个行业中,老子被封为祖师爷,来庇护子孙后代的生活一帆风顺,生意兴隆。

所以,老子好像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

二、老子应该属于我们的世界我们先说个题外话,我们尊称的圣人孔子,属于我们这个世界,而老子和孔子见过面。

《淮南子》和《吕氏春秋》曾经有过记录,既然老子属于我们这个世界,那么老子又是哪里人?是怎样一个人呢?老子是楚人,司马迁在《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曾经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而且,在《老子》一书中,多出实用楚地方言,跟同样产生于楚地的《楚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性语言;老子在《老子》一书中所说的自然界的状况,都是楚地的特点。

比如他总是在说水,但是他说江、说海,说谷,就是不说河,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河”就是黄河。

老子作为南方人,尽管很可能见过黄河,但是他总习惯了拿自己最熟悉的南方河——“江、海、谷”来作比喻。

而他多次用到的那个“谷”字,就是南方最“河”的称呼。

当然还有其他证据,比如,他总是喜欢用“兮”字,这是典型的南方系统语言。

老子出身贵族,老子曾经做过图书管的馆长,这个职位是世袭的,在老子生活的时代,穷苦人家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读书。

只有达官贵族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儿她这个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是从父辈那里继承的,可见老子祖上是贵族,而他也绝对不是贫家子弟。

老子祖上姓李,有两种来源:1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称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是宇宙的本原。

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宗教、文学等领域。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也强调“道”,主张“仁者爱人,以礼制人”,这与老子的“道”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次,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最好的统治方式是不干涉百姓的生活,让自然而然的事物自己发展。

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入人心,成为了“文化自觉”的重要概念。

例如,在宋代出现的“文人政治”,即以诗词、文章、书画等文化形式来掌握政治权力,也可以看作是“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

最后,老子的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反对人为干预自然,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重要影响。

这种思想认为人类和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

总之,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民间故事,老子被神话的精彩故事

民间故事,老子被神话的精彩故事

民间故事,⽼⼦被神话的精彩故事 ⽼⼦是我国古代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并且它被民间故事神话了,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出关 ⽼⼦姓李名⽿,⼜名李聃,是⼀个富有传奇⾊彩的⼈。

据说他的⽿朵⼜长⼜厚(今天说⼤⽿有福就是因他⽽来),故名⽿,⼜名聃,母亲怀孕81天后于李树下⽣了他,⼀出⽣他便童颜鹤发,像个⽼头,故取名⽼⼦。

⽼⼦曾在东周做“守藏室之史”,就是收藏馆的馆长,⾥边藏有“三皇五帝之书”等极为重要的史料、珍宝。

只是⽼⼦⽣不逢时,周景王去世后,王室起了内讧,王⼦朝做了叛贼,从收藏室中偷⾛了很多典籍宝物,逃到了楚国。

⽼⼦是馆长,⼜是楚国⼈,岂有不受牵连的道理。

他只能逃出都城洛阳,西出函⾕关。

古代出关需要有关牒,类似于今天的出国签证,可是⽼⼦擅离职守,⼜处于⼀个可能受到牵连的尴尬地位,⽆论如何也难以向朝堂索要关牒。

所幸的是,⽼⼦在当时就已经⼩有名⽓,不少⽂⼈墨客都对他⼗分敬重,函⾕关的关令尹喜就是其中⼀个。

当⽼⼦到达函⾕关的时候,尹喜第⼀眼就将其认出。

根据《四库全书》记载,当时尹喜看到紫⽓浮关,知真⼈也,迎之,乃“⽼⼦乘青⽜⽽过”。

《史记·⽼⼦列传》中也有类似记载,“⾄关,关令尹喜⽈:‘⼦将隐矣,强为我着书。

’于是⽼⼦乃着书上下篇,⾔道德之意五千余⾔⽽去,莫知所终。

” 令⼈奇怪的是,古⼈外出多骑马,⽽史料及图画中的⽼⼦出关骑的却是⽜,⽽且是青⽜。

“骑青⽜”也是有原因的,古⼈认为“青”是东⽅青帝的代名词,“主春”,给⼤地带来⽣机,代表东⽅。

⽼⼦离开周室,西出函⾕关,后⼈称其为“东⽅圣⼈”,⽤青⾊正好取其东⽅之意。

这样,骑着“青⽜”的⽼⼦就可理解为来⾃东⽅⽂明的使者,带着博⼤精深的阴柔哲学,去感化蛮味⼗⾜的西⽅,与后世的“教化胡⼈说”相得益彰。

⽼⼦是谁 ⽼⼦的事迹,《史记》本传中提到的只有两件:⼀是“孔⼦适周,将问礼于⽼⼦”;⼆是⽼⼦出关,遇关令尹喜,“乃着书上下篇,⾔道德之⾔五千余⾔⽽去”。

《老子》与中国文化

《老子》与中国文化

《老子》与中国文化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的信中提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对鲁迅先生的这个科学论断在具体理解上虽然尚不一致,但它说明了道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则是非常明确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多元互补的文化,其中儒、道、释三家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按鲁迅的论断,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极大。

他们的思想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他都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

因此,了解(儒、释、)道的思想,对今天的生活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在谈到《老子》这本书时说:“《老子》许多年来一直是我的床头伴侣。

其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

例如,当我研究心理学时,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

作为一个研究组织机构的专业人员,我从这本书学到了许多有关政治和领导的知识。

我把它作为最喜爱的礼物送给身为企业家和高级经理的朋友们。

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哲学家温第施曼把《道德经》看作是人类原发性智慧的重大著作,它不但是道家和中国的一部圣书,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圣书。

尼采评论《道德经》一书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老子与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将老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字句挂于墙,悬于壁,一派老子忠实信徒的模样。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道德经》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邃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

他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

”据《中国文物报》2002年7月5日报道,2000多年来,为《道德经》作注者达三千余家。

凭借仅仅5000余言的《道德经》,老子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全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历史趣谈道教始祖老子的老师是谁成了一个谜

历史趣谈道教始祖老子的老师是谁成了一个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道教始祖老子的老师是谁成了一个谜
导语: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后世对他非常尊崇,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是非常闻名的。

对于这样一个伟人,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后世对他非常尊崇,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是非常闻名的。

对于这样一个伟人,他的师父,也有很多人好奇。

而关于老子的老师,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鸿钧道人。

这种说法基于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基础。

因为传说中的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所以刚出生就会讲话,毛发又是不同于常人的白色,当时老子故去之后也是飞仙而去。

而在封神演义中,我们都知道,太上老君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所以说,如果老子真的是太上老君的话,那么他的师父就是鸿钧道人。

不过这一种说法具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并不是很可信。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的老师是常纵。

这种说法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可信,因为常纵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等于没有记载,原名不知道,生卒年份也不清楚,只留下了依据著名的成语——舌存齿亡。

这样简单的介绍,甚至连他和老子的一点关联都找不到,连他是哪个朝代的都不清楚,更遑论讨论和他相关的人?
所以大部分宁愿相信这个说法不过是为了解释老子的才学,才编造出来的罢了。

由于以上两个说法都比较含糊,没有一个有实证,所以说,老子的老师到底是谁,或者说他有没有老师,都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至今还是有不少人在钻研老子老师的问题,但是在没有史料的记载下,无论钻研出什么结果,也只能说是推测,所以,这一问题应该永远是个谜了。

生活常识分享。

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老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主要思想包括道、无为、自然、谦虚等,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老子的道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一切存在的本原和真正意义上的存在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精神目标。

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还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等领域,都离不开对道的思考和追求。

其次,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无为即不争不抗,顺应自然,不去干预和改变宇宙的自然规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为被视为成就功业、达到境界的一种方法,在诗词、书画、武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老子的自然观念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老子认为,自然是宇宙的本原,是无穷无尽的源泉和能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和素材,影响了中国文学、书画、诗词等方面,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最后,老子的谦虚思想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谦虚即谦逊、虚心,不自夸、不自满,体现了一种对生命、自然、他人的敬畏和尊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德,被广泛地推崇和传承。

总的来说,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思
想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对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生平及传说讲解学习

老子生平及传说讲解学习

老子生平及传说老子,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生活时代在春秋后期,与孔丘同时而略早,曾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掌管王室图籍。

孔子到周,曾向他问礼。

老子见周衰,即离去,莫知其所终。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说老子即老莱子。

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传说1:出生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鹿邑县春秋时期叫苦县。

苦县城东十里有个村庄,叫曲仁里。

村前有条小河叫赖乡沟。

沟水清凌凌,两岸有很多李子树。

沟边有一户人家,这家有个闺女,年长一十八岁,模样俊俏,知书识礼,爹娘把她看成掌上明珠,这闺女有个犟脾气,她决定终身不嫁,一生守在二老身旁,安心攻读诗书,侍奉爹娘。

一天,这闺女到赖乡沟洗衣裳,在石头上搓了一阵,举起棒槌正要往下捶,忽然看见两个对肚子长在一起的李子从水面上漂了过来。

她放下棒槌伸手把李子捞出来。

只见两个李子都是一面鼓肚儿,一面扁平,象两个切开的半拉李子对到一块,又象两个耳朵合在一起。

这李子青里透黄,黄里透红,咬一口尝尝,又甜又酸。

这闺女还没顾得仔细品味,几口就吃完了。

刚吃完李子,她就感觉心翻难受起来,老想呕吐,又吐不出来。

她刚想站起来回家,忽听肚里有人说起话来:“母亲大人,莫要难过,等孩儿坐正了也就好了。

概览老子传奇的神话形象

概览老子传奇的神话形象

概览老子传奇的神话形象作者:王卓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0期摘要:回望老子存在的年代,时光风驰电掣般穿梭,是否倒退至春秋时期,到了陈国,才能望见手捻须髯的老子?才能望穿老子身世的迷雾?我们并非缺少寻回、探明老子的勇气,而是不实史料的阑入和可靠史料的吝惜才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

如今,老子已经成为原始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碰撞后的精神产物,吸引了大量中外学者以浪漫或现实的手法来塑造他的形象。

本文旨在评介老子传奇的神话形象,走近典籍中神格化的老子,让神圣的老子通俗化,还原老子的可望可及的历史人物形象。

关键词:老子形象神话道教神仙家《道德经》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是中国古代影响极其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

凭借《道德经》的短短五千言谱写出了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道教史的不朽篇章。

因此,尊老子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先圣大哲的代表并不过分。

海内外众多道教信徒尊奉老子为道祖,民间也认同由他创立道家的学说,以其迥异于提倡“四大皆空”的佛家和秉持“仁义”学说的儒家,三大家并驾齐驱。

据《史记》记载:“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申子……韩子……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可见老子“道”的精髓影响之深远。

在先秦哲学中,老子的神秘性、话题性及深远性是他人无法撼动的。

国内外研究老子的论著中不乏虚幻离奇的故事,在此基础上随处可见以老子为蓝本的神仙传记,下面我们一同走近活在神话之中的老子。

一、谶言中老子作为政治神话的形象。

在非理性社会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借助神话和巫术解释自然现象、社会和历史,预测天意,推断未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谶言正是这一时期的文化产物,实质是借助神意表达人们对未来的某种愿望,对社会人事的某种思考。

神权社会的发展强化了谶言与政治的关系,最终演变为政治势力斗争的武器,成为统治阶级的护身符。

政治图谋假托神意昭示天下,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神圣不可侵犯。

例证一:西晋至南北朝期间,假托老子李姓(关于老子的姓氏问题存在争议,民间认可李姓),如“李弘”起义谋反。

揭开“老子”的身世之谜

揭开“老子”的身世之谜

揭开“老子”的身世之谜高行之老子,很久以来被认为姓李名耳字聃,故又称老聃,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经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是正史中有记载的李姓的始祖,《道德经》的作者,孔子的老师,道家的创始人,又是道教的最高权威太上老君。

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

然而令人困惑不解的是,“老子”在古籍文献的记载中却扑朔迷离,可谓是既不见首,亦不见尾,真的是比神龙还神秘。

因此,历来学术界就一直存在着质疑的声音:“老子”到底是谁?历史上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老子”这个人?他到底姓什么?他的身世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知道,《道德经》所蕴藏的智慧博大精深,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影响已经遍及全世界。

而如今在中国的学者们的引导下,人们已经把老子与《道德经》划了等号,把《道德经》与老子混为一谈。

这样以来,“老子”的身世就与《道德经》捆绑在了一起,对“老子”身世的质疑也就必然会对《道德经》的价值和地位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因此,在目前中国需要坚定文化自信的社会大背景下,彻底搞清楚“老子”的身世,彻底搞清楚“老子”与《道德经》的关系,就显然尤为重要和迫切。

现在,笔者就和您一起走进尘封的历史,拨开迷雾还原真相,揭开“老子”的身世之谜。

“老子”一词最早出现的古代文献是《史记》。

然而司马迁在《史记》中介绍了老子的身世经历以后是这样记载的:“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与孔子同时云”,“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可见,司马迁其实已经明确表达了他对“老子”的身世并不确定,司马迁因此而慨叹:“老子,隐君子也!”这就是说,在司马迁时代,对于“老子”的说法其实存在多种版本,司马迁只是将当时收集到的三个不同版本遵循“著其明,疑者疑之”的原则如实记录了下来而已,丝毫没有让人一定要相信哪种版本的意思。

或许,司马迁与我们今天一样,对“老子”的身世充满了疑问,只是他仍以客观中立的科学态度做了如实收录。

其实,不管记录历史还是心理咨询,一点儿都不带有个人立场是不可能的,例如孔子修《春秋》时往往通过对某人的称呼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老子的神话传说故事

老子的神话传说故事

老子的神话传说故事
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一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创
立了道家学派。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老子也有着许多神奇的经历和
故事。

在《列子》中有一则名为《老聃游天》的神话故事,讲述老子在
追求天道的道路上,得到了天神的指引。

老子最初是个寻找真理的人,他苦苦追求道的本质,认为道是万物之源。

有一天,他独自一人来到
了一条大河旁边,忽然听到了一阵悦耳的歌唱声,跟着声音走去后,
发现一个女子正在河边歌唱。

那个女子自称是天河之神,她告诉老子:“只有通过修炼道心,
才能找到真正的道路。

”老子听从了她的劝告,开始在大自然中寻找
道的源头。

一路上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他坚定不移,不断追寻天道。

最终,老子来到了天上神界,得到了神灵的指引,让他认识到世
间万物都是道的表现。

从此老子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将其所学,融
入了“道德经”之中。

老子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他的弟子汉钟离向他请教,问道:“修道到底要做什么?”老子回答:“修道就是贪生怕死、贪欲无度,不合于天道之常情。

修道的人要懂得舍己为人,大公无私,平和淡泊,才能与道结交。


老子在这个故事中传达了人生的真谛,也替今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在追求道路时,必须学会放下自己的欲望和私心,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这才是真正的道路。

综上所述,老子的神话传说故事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更是为今人提供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们在学习老子的哲学思想时,一定要跟随他们的思路,探索真理、品味道德,获得更加深刻的人生意义。

浅谈《〈老子〉五章》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浅谈《〈老子〉五章》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浅谈《〈老子〉五章》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文化断层的历史文明古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有统一的文字,而文字产生了文化、文明。

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积极入世、求真务实的儒学,有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道学,也有普渡众生的佛学……它们相互碰撞、融合,产生了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感受道家的文化应该从老子开始。

笔者就《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老子〉五章》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投石激浪。

一、结合生活实际解读《〈老子〉五章》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真是特别玄,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能够叫出的名字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

第一个和第三个“道”的解释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没有道?当然是有的,而且还是人们知道的可以言说的道,其实还有一些可能存在但不为人所知道的客观规律,就像哥白尼在十六世纪提出的“太阳中心说”,现在已经证明不再是“太阳”中心论了,还有银河系,甚至比银河系还要大的宇宙。

随着人们认识的扩大,无形的不可言说的道还将被继续发现。

也许“道”这个字也是不准确的,只是为了好称呼给了它一个名称而已。

在已经表述过的道中能下定义的“道”也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为它加入了下定义者的主观意识,而主观意识可能是偏颇的。

“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你看不到,但它却客观存在着并发挥着作用。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无为”不是要求人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去做。

老子与神话思维

老子与神话思维

作者: 叶舒宪;萧兵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62-65页
主题词: 神话思维;月神;月亮神话;古代宗教;中国哲学;《老子》;早期道教;神话学者;老子哲学;中国神话
摘要: <正>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大思想家和举世公认的大哲学家,把他同“神话思维”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个做法似乎有失恭敬,也许还会有人觉得不伦不类。

的确,在常人心目中,哲学与神话、理性与非理性如果不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至少也是泾渭分明、风马牛不相及的。

形成这种传统见解的原因主要在于两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哲学是以抽象思维方式展开逻辑推理的。

而神话则是以具象的幻想编织叙述故事的,二者在本质上似乎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老子与仙人仙道

老子与仙人仙道

老子与仙人仙道*导读: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著作《道德经》中即有归根复命的内炼学说,又讲述了长生久视的终极理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著作《道德经》中即有归根复命的内炼学说,又讲述了长生久视的终极理想,从而与先秦以来的仙人与后世道教的仙道有了紧密的内在联系。

仙人与仙道是指春秋、战国之际的方仙道、神仙家,它源肇于上古的巫师文化,至春秋、战国时不死成仙的思想已颇为流行,故被世人所重视。

关于老子与仙人、仙道的关系,以及他对道教养生学的影响与贡献,下面略加讲述。

《道德经》一书文约义丰,自传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就有分歧。

历代出现的几百注家各执一说,莫衷一是。

作为道教而言,既继承了《道德经》的宇宙生成学说,又把其中的归根复命的思想作为炼养理论的核心。

可见,探讨老子的内炼思想,不仅可以觅寻到道教炼养理论的源头活水,并且还有助于对《道德经》一书的全面认识。

道,是老子最重要的范畴。

故开章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并特别声明他所创立的道,并非一般人所说的道,它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既然如此,又怎么去了解这一只可意会的道呢?老子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述着,力图让人们把握大体,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即把道说成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又不能依靠感官去了解,故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敫,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而不见其首,随而不见其后。

你看,见不到,听不着,求不得,混沌窈冥,恍恍惚惚,似无物,又似有物,其实难以言语。

这是一个人们无法直接感知的无限大的宏观世界与无限小的微观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有貌、有象、有声、有色的可被感知的物,而是夷、希、微的统一体,是一种超感官的存在。

相对物而言,它是无;相对虚无而言,它又是有。

浅谈老子思想及其认识评价

浅谈老子思想及其认识评价

浅谈老子思想及其认识一、老子及其思想的时代背景老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

据史书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曾在周朝做过“守藏史”的官。

从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作的一个简单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要深刻理解老子的思想时,首先必须对其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进行追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战争的频繁,以及整个社会热衷于追逐功名利禄,功力主义思想泛滥,引发人们的利欲之心。

在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人们追名逐利,失去自我,生命的本真状态被遮蔽,精神缺失、心灵空虚。

人们面对无尽的祸患、无法逃脱的战争和艰难的生存环境,生命的保全和意义引起各界的关注,作为史官的老子,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他不仅在现实层面上,提出了许多保全生命的策略,期翼告诉人们怎样保身,如何全生,而且在理想层面上,追求精神生命的自由和独立,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反思和追问,符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历史趋势。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老子从社会现实、生命现状出发,形成和建立了他独特的思想。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认识(一)、“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主张道生万物,“道”是万物之宗,道先于天地万物,高高在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认为万物由“道”而生,得道则存,失道则亡,上至侯王君主下至普通民众无一人可离于“道”万物因“道”而和谐。

老子以“自然”生命存在的最高范畴,视自然为在“道”之本质特征,用自然的“道”取代以前的“神”,使人从神的宗教压迫中解放出来,且“道“作为对自然规律的提升和概括,作为对人们具体生活、行为活动的抽象化反映和呈现。

“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万物”,揭示了老子心中的“道”,指的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物,具有规律、法则意义,也有人生准则、规范的意义,无始无终,无边无涯故又被称为“大”,从万物回归到一,从演化的逆过程来认识全局和认识事物。

老子及其《道德经》被神化的历史原因和过程

老子及其《道德经》被神化的历史原因和过程

作者: 张树卿
作者机构: 四平师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2页
主题词: 《道德经》 道教理论 历史原因 学术研究 统治阶级 道家 神化过程 黄老之学 老子学说 封建统治者
摘要: 老子思想中存在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道”的神秘莫测以及战国以后兴起的方土、术士们的篡改利用,使得老子及其《道德经》被神化,其被神化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步由知识界引河于先,到宗教界推波助澜,进而封建统治者也不失时机地加以扶植利用而最终完成。

老子及随德经》被神化这一宗教文化现象,严重地阻碍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其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 言 神话的概念来源于 近代 的对外文化交 流 , 神话 ” 念追 以“ 概 溯 中国古代属于此范 畴的历史记忆 . 难免 有着诸多 的分歧 。高 尔基对于神话 的理解 是“ 一般说来 , 神话乃 是 自然现 象 , 自然 对 底 斗争 , 以及社会 生活的广大的艺术概括 中的反映。 ”1 p 3 [] l ) ( 这一看法成 为中国对 于神话的主流看 法。 人类 的先祖们对于神 秘 的 自然界充 满了畏惧 . 诸多不清楚 的事 情都被神化 并和 自己 所 在的种族联 系起来 。 巫术 盛行 的时代人们 非常重 视个体 与掌 控 自己身边一切 变化的诸神 以及 去世 的宗族祖先 的沟通 , 甚至很长 一段时 间诸 神和祖先是混 杂在一起供奉 的。 人从何处来?这个 问题 困扰 了 无数的思 想者 .先民的智慧也在思考 这个问题 中得到 了发展 。 创世神 话便是对 于问题思 考 的结 论 , 这些 结论 并不统 一 , 是 但 在哲学 的论 著中对于“ 提纯 ” 思想 的产 生有着重要 意义。 中国是一个崇 尚“ 天人合一 ” 的国度 . 内各 民族都不 同程 其 度 的保 留了人与 自然和谐 的关系。 尽管 其后 有“ 人定胜 天” 的呼 声, 但是这 一呼声在相 当长 的古代 社会 并为影 响和谐 的人 与 自 然 的关 系。虽然 中国 的先人对 于自然始终有着敬 畏之心 , 但是 自然 的肆 虐也 使得人们不得不被 动的进行反抗 。 洪水 是古人面 对最 为普遍 和波及范 围最广 的一个 灾难 , 以各 民族都有 着相 所 似版本 的洪水神话。 恶劣 的环 境使得 生存处 于危险 之 中的先人们 始终是 以族 群 的状 态活动 , 同的族群 以致 后来的 国度都 是在战争 和姻亲 不 交替 中融合。 女娲和伏羲的兄妹成婚 、 尧二女 同侍 舜、 盘瓠与公 主等神 话是 以姻亲 为主题 。 黄帝和炎帝 、 帝和蚩尤 、 黄 天帝与刑 天等故 事更多 的表现 了战争 题材。 战争神话是 中国古代神话 中 不可 忽视的重要组成部 分。 关于老 子其人 。较早也 是较 为权威记 载之 一是 司马迁 的 《 史记 》 。对于老子 的生卒和事迹考证多有 不同 ,老子》 《 一书是 否 为老子所写也有 多种 看法。 笔者在 此文 中并未以讨论此 问题
于世界 的认知态度 。对于世 界 的认 知沉 淀下来成 为智慧 的遗 存, 各地 的先 哲们就 用口头或书面 的传承 方式保 存着先 民的智 慧. 并发展着认知 。社会 发展的历程也是 个体价 值逐渐体 现并
为主 , 由于这是必 要 的前 提 , 以从《 但是 所 老子》 文字推论 其确 为老子所著 . 后世 多有修 改但并未改变 其原貌。 中国古代神话 的背景年代较为久远 . 尤其 以有 确切纪年 之


中国古代神话 的类型及其文化 寓意
中国古代的神话可以笼统的分 为两个 部分 , 自然神话和 即 人世神话 。 自然神话是人们 思考世界起源和如何 在世 界生存 问 题 的答 案 , 人世神话 则是对于人 自身的起源和人与人 之间关 系 的神 话。无论是世界起源还是人类起 源 . 涉及原始 的问题就难 免会 混在一起。起源神话一方面反 映了先人的思考 , 另一方面 也促使 了先人对于外界存在 的观察 。 世界 的灾难 总是不可避免 的相 似 , 洪水 、 干旱、 火山 、 地震 以及 其它来 自自然界 的威力 . 使 得 这些对世界充满未知的先人们 不得不展 开想象 的翅膀 。 在恶 劣环境生 活的人们对 于各个个体 之 间关系的处 理是较 为简单 的 ,但是对于族群之外 的异类群体 却是多充满不信 任和 防范 。 生存的需要和现实的争斗 自然而然的产生 了战争 . 战争神话 就 事件本身 应该与历史 真实不 远 ,但 是细节却 进行 了充分 的神 化。战争 的附加作用就是促进 了民族 的融合和社会 的发展。 神话一方面反映 了现 实的事件 , 另一方面也 反映 了先 人对
上古的神话中在黎和重阻隔天地之前天地是相通的而颛顼接替黄帝代行神权之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阻隔天地交通之路原因是蚩尤与黄帝之间的战古者皇帝四面1p106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央的天帝同时又是掌管天地四方最为尊贵的神这样的造型自然是方便了许多
文学 与艺术
第三卷
第二期
中国古代神话和《 老子》 关系浅探
耿 纪 朋
( 四川音 乐学院绵 阳艺 术 学院, 中国非物质 文化 遗产研 究 院
四 川绵 阳 610 ) 200
《 一 【 摘 要 】 中国古代 神话是 一个笼 统的概念 , 包括 文化背景而言却都未 曾脱离先秦 神话文化的影响 。老子》 书 这是本文 要 文字资料记载的神话和 口头流传的神 话 ,其时代 也长短 在 对于神话历史的总结之上提 出了哲理化的思想 , 《 一书 的神秘色彩 和 不一。本文主要就三代及其 以前 的创世神话、 洪水神话和 着重探讨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 方面 ,老子》
老子本人 的神化身份使得这位 道家人物变 为道教 的始祖 , 话 神 在后世 的分支一 方面 是文字 记载 的志怪小说 和 口头 传承 的传 奇故事 , 另一方面则是道教 的神仙 传记。神仙传记 一方 面从 现 实 中吸取 了生活 因素.另一方面则吸取 了神话 的文化 因素 , 同 时也是依据道教 的经典进 行编撰的。 老子》 《 不仅反映 了先秦的 神话文化背 景. 同时也提升 了这些神话 中的哲理 。《 老子 》 产生 后不 可避 免的被 后世道教徒 和有 着神仙信 仰和猎 奇心理 的世 人们奉 为神仙传记 存在 的理论根源。
战争神话 等进行分析 , 讨论其 产生思 想与《 老子》 思想的 关系。在 比对神话故事背后寓意与《 予》 老 思想的 关系之 后 , 出中国古代神 话是《 子》 想的 来源之一 , 得 老 思 同时 《 老子》 一书的产 生促使 了对神话传承的修订 。这一 关 系
在道教神仙的传记 中得到很好的结合 。 【 关键 词】 神话 ;老子》 文化 ; 《 ; 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