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老子
一知识点
(一)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力量。
(二)孔子
1.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
己复礼”
(1)“仁”。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提倡广泛的理解和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当前建立和谐社会)
(2)“礼”。
“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礼”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正名”——保守
(3)“仁”与“礼”的关系
“仁”——“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内在自觉自律
“礼”——“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外在约束他律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4)孔子的哲学思想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5)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平等教育;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结合起来
当仁不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未受到太多重视,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老子的思想
1.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理念。
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
2.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矛盾双方互相转化。
3.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以“无事取天下”
4.政治上保守,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
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
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3.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 .克己复礼B 忠恕C 未知生,焉知死D 有教无类
4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 .对老师不要客气
C .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独立思考
D .学思结合
6.《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说明孔子( )
A .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 .偏爱某些学生
C .有教无类
D .因材施教
7.“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 )
A .孔子是“至圣先师”
B .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
C .“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合
D .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
9.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
A .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 .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
10“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D.为政以德
11.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最能体现他赋予”爱人”以教育涵义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12.孔子的学生冉求胆小怕事,遇事退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刻去做;而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之后再去做。
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理念?(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择优而教
13.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1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15.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
A.辩证法思想
B.“道”的基本概念
C.“无为”政治主张
D.“以弱胜强”的观点
17.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都否认天命论
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都强调贵贱有序
1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19、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0、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
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22.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3. 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2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A孔子的“仁”学思想B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C老子的辩证法思想D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25.“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
”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观点()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6.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27.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8.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29.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30.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 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 庄子、孔子
D.孟子、荀子10.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1)概括材料反映的观点。
(2分)
解析:从必修三的课本中学到了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
答案: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2)评价上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举例,不限中外、古今)予以论证说明。
(10分)解析:从学过的知识中结合老子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主要是要从无为而治的内涵上去理解,答案不拘泥,不过必须有论有据才完整。
答案:第一层次单一观点:5分
观点一:观点正确,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或统治者无为有利,有为有害。
1分
论证:4分例秦始皇暴政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
这种暴政之“为”就应“无为”。
论证如能延伸到评价: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立功理论依据;或一定程度上起到警醒、约束统治者;1分。
观点二:观点错误,统治者应该有为而治1分
论证:4分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或李冰兴修都江堰,奠定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基础,泽被后世。
论证如能延伸到评价:是一种试图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的消极思想;或反对社会进步。
1分。
第二层次 10分:
观点一:复合型观点(辩证性观点):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2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历史环境下,统治者的有为、无为,发挥的作用不同。
2分统治者有为有利1分:例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之“为”,为川蜀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影响至今。
这种“为”“当为”。
2分统治者有为有害1分:例秦始皇暴政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亡国。
这种暴政之“为”就应“无为”。
2分
观点二:统治者同一作为具有有害或有利两种作用。
4分例:隋炀帝修大运河。
有害:苦役百姓,激化矛盾。
3分有利: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