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2)

合集下载

教育部审定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教育部审定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课题圆柱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备课人XXX 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能力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重点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导入新课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提问;你们还认识这些几何体吗?合作探究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整体感知圆柱。

出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并请同学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出示例1、⑴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⑵指导观察:摸到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征?(形状、大小等)把它们叫什么面?;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注意让学生与平面相比较。

方法:实物感受。

)叫什么面?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面。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的高。

⑴课件显示:展示圆柱形物体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后,⑵师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⑶找圆柱的高。

师引导:“圆柱的高在圆柱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⑷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深化感知: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的结论。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出示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尺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

⑵寻求发现: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经历“类比猜想一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及简单的实际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3.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的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教学课时:12课时第一课时圆拄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投影出示圆柱.使学生明确:圆柱.3.导入、揭示课题.(板书:圆柱的认识)二、新授教学(一)圆柱的认识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2.教师出示实物.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二)圆柱的面.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侧面.3.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三)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四)操作实验1.做书∏面的游戏,得出圆拄与长方体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2.操作,将圆柱侧面展开。

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1、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1) 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 推导。 2、应用公式 3、教学例 6 体积。 (2)教具演示。 (3)通过观察,讨论。 (4)引导归纳。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2、应用公式 尝试完成教材第 25 页的“做一做”习题。
高的关系, 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即: S=Ch) (5)练习:完成第 21 页的“做一做”习题 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 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教学例 4 (1)出示例 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 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 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板 书 设 计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 4:① ② ③ 侧面积:3.14×2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20÷2) =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讲授课
课时
2
教 材 分 析
本节教材注重加强学生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和在操作中对问题的 。 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教学后记: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教学后记: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是,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V=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6dm2,高是5 cm。

它的体积是多少cm3?二、问题导航生活中许多容器是圆柱体,怎样计算圆柱体的容积呢?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个人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欣赏评析↓小结归纳1教学例6(1)出示例6:右面这个杯子能装下一袋498ml的牛吗?(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

)(2)思考:要求杯子够不够装,就是计算杯的,必须先算出再算,最后。

(3)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2.比较一下求圆柱体的体积与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求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测量数据。

)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五、总结提升总结在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进行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哪些?教学后记: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第周第课时备课时间:月日上课时间:月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围绕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展开的教学,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在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展开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及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

本单元的教学突出了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性,同时也突出了知识点的实践性,扩大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范围。

在实践活动中,树立空间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新课标要求:“扩大学生认识图形的范围,增加形体知识,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

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图形帮助理解图形。

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和掌握运用图形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的生产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等数学思想。

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注意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具体联系,运用实物引发学生对图形的理解,注意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注重对图形表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使转化等数学思想的方法逐步形成。

通过剪剪、拼拼,与曾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推导相联系,探索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帮助解决问题。

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从学生认知出发,用旧知识联系新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帮助学生探究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空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柱、圆锥的图形特点,初步认识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如:圆柱的底面、侧面、高,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公式,掌握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立体图形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圆柱、圆锥的学习是对学生进一步的立体空间感的构建,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形成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等。

本单元是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圆锥形的雪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圆锥体积的1/3系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通过展开圆柱侧面来解释侧面积的计算。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柱或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饮料罐的表面积或沙堆的体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沙子填充一个圆柱形容器,然后倒入圆锥形容器,观察体积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柱与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解释:
-圆柱的重点在于理解其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以及如何通过底面半径和高的关系来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在课堂上,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对圆柱和圆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讲授过程中反复举例解释。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体积的1/3系数。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这些计算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然而,难点部分仍然让学生们感到困惑,尤其是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找到更生动形象的方法来解释这个难点。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物、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性、计算方法还不太清楚,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将圆柱和圆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和圆锥。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其特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几何体的相关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圆锥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如何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PPT或教学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比如香水瓶、冰淇淋筒等。

2.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圆柱的相关知识点。

2.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1.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建筑中的柱子、喷水池等。

2. 综合练习•给学生几个综合性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文字内容因输出限制可能未达到1500字,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备课教案1引导学生答复: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三、稳固应用,提升能力。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2、3题。

第1题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精确地说出图中哪些地方或物体的哪一局部是圆柱。

第2题指名说。

第3题学生推断后,要让学生说理由。

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第2、3个图形围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第3题:第一个图理由:将圆柱展开,长方形的长应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备课教案2面积。

第3、4题是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弄清楚是求圆柱哪局部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必要时,可通过教具或图形援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5题,对于有困难或争议大的,可用实物或模型直观演示。

第6题,是实际测量、计算用料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圆柱的外表积(1)S=ch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教学反思备课教案3主备课教师备课组组长马蕊备课单元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上课时间教学内容圆柱的外表积〔2〕〔教材第22页例4〕教学课时 1教学目标能灵敏运用求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备课教案4②学生汇报商量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而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板书: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cm2,高是2.1m。

它的体积是多少?〔2〕指名学生分别答复下面的问题:①这道题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先统一计量单位。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2圆锥(圆锥的体积)教案3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2圆锥(圆锥的体积)教案3新人教版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4.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1.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2.复习高的概念。

(1)什么叫圆锥的高?(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体问学生)这两个圆锥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再拿出不等底、不等高,但体积相等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这两个形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引起学生争论,说法不一。

)1.独立活动,小组讨论各组讨论,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测量手中圆锥的体积。

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2.请学习小组上台汇报把圆锥投入装了水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中,求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3.探究:在打麦场上,有—个近似于圆锥的麦堆,能否用上述方法测量出这堆小麦的体积?(不能)我们能否探索出计算圆锥体积的普遍规律呢? (圆锥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4.猜测:a(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体问学生)这两个圆锥体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为什么?多媒体显示三个等底等高的圆锥,甲圆锥不变;乙圆锥底不变,高增高;丙圆锥高不变,底变大。

观察它们体积的变化猜想圆锥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b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联系最为密切。

(圆柱体积)为什么?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1.小组实验。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2圆锥(圆锥的体积)教案2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2圆锥(圆锥的体积)教案2新人教版

【教课目的】1、经过实验操作,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经历察看、实验等数学活动,浸透等积转变的数学思想。

【教课要点】:掌握圆锥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课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课预设】听课随想一、自学反应1、圆柱有什么特点?2、一个圆锥形的部件,底面积是19 平方厘米,高12 厘米。

这个部件的体积是多少?(1)你是如何解答的?(2)你是怎么想的?3、为何圆锥的体积=1×底面积×高?二、要点点拨31、你是如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的?2、把圆锥体转变成什么比较好呢?圆锥 ------(转变)------圆柱3、实验演示。

发问:(1)同学们打算如何转变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2)假如让你在这么多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中选择两个来研究,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谈谈你选择的原因。

(3)在学生议论的基础上教师重申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议论。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5)学生操作比较。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 学生讲话: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3 倍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 指名讲话 )出示此外一组大小不一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概括: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假如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可以)为何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 ( 由于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 在等底等高的状况下。

)(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思虑:要求圆锥的体积,一定知道哪两个条件?三、稳固练习1、填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解决问题
备注
教学器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实验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4)讨论探究。
(5)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
2、教学例3.
(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3)尝试计算
(4)汇报订正。
4.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πr2h
例6: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圆柱解决问题)教案2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圆柱解决问题)教案2新人教版

教材剖析:本节课教材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容积)以后,运用圆柱体内所装的水的体积不变的特点,来求不规则圆柱的容积,进而向学生参透“转变”的思想。

教课目的:1、经过察看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育学生察看、归纳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巧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课要点:经过察看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课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巧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参透“转变”的数学思想。

教课过程: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碰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如何解决的吗?2、揭露课题 : 解决问题二、研究新知1、教课例7出示例 7,( 1)读题,理解题意: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 厘米,瓶内水高7 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 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怀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如何求出它的容积?(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相同多的水进行演示。

(4)试试解决。

3.14 ×( 8÷2)2×7+3.14 ×( 8÷2)2×18=3.14 ×16×( 7+18)=1256( 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指引归纳。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能够利用体积不变的特征,把不规则图形转变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稳固练习1、达成教材第27 页的“做一做”习题。

2、达成练习五的第12、14、 15 题。

四、分享收获今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 73.14 ×( 8÷2)2×7+3.14 ×( 8÷2)2×18=3.14 ×16×( 7+18)=1256( 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XX年六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新教材人教版)

XX年六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新教材人教版)

XX年六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三单元/组教材分析项目修改栏课标要求: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总课时数:7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柱的认识课型讲授课课时总数1备课人马志友陈发秀审核人授课人授日期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抽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

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

为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圆柱6课时2.圆锥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知识结构】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总课时数:7课时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2)操作探究。

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做第17、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作业布置:完成第20页练习二的第3—5题。

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长方形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同学们,圆柱的表面积指什么?怎样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教学新识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

(2)推导公式。

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3)小组讨论。

(4)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即:S=Ch)(5)练习: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习题2.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3.教学例4(1)出示例4。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3)尝试计算(4)汇报订正。

4.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2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作业布置:完成第23页练习四的第4、8、10、12题。

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例4:①侧面积:3.14×20×30=18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表面积:1884+314=2198≈2200(平方厘米)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1、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旧知(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二、教学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教具演示。

(3)通过观察,讨论。

(4)引导归纳。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2、应用公式尝试完成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习题。

3、教学例6(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集体订正。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作业布置:完成第28页练习五的第4、5、7、13题。

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或V=πr2h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出示例7,(1)读题,理解题意: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3.14×16×(7+18)=1256(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引导归纳。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2、14、15题。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五的第8——10题。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73.14×(8÷2)2×7+3.14×(8÷2)2×18=3.14×16×(7+18)=1256(cm3)=1256(ml)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用具:圆锥体模型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作业布置:1、向家长介绍圆锥形。

2、预习圆锥的体积。

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教学反思:第六课课时 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 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