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天然万古新c

合集下载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者:杜娟梅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15期“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语出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为评价陶渊明诗而说的,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而2016年5月19日,一场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洗净腻粉,真率真淳的语文盛宴在宝鸡高新第一中学拉开了帷幕。

这次研讨会由由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主办,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张宏工作坊承办,旨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我市中学语文教学艺术水平。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浙江永嘉中学特级教师肖培东参与研讨。

很幸运我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执教了《猫》一课,在课前还在忐忑自己的课如何设计时,受薛组点拨,我听了肖培东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行走在肖老师的课中,我慢慢明白语文教学需要什么:需要真情实感的朗读、需要潜入深处的赏析、需要春风细雨的润泽,于是我找到了语文课堂的方向,这节课我以“三次养猫的共同点是什么”及“为什么最后一只猫的亡失对‘我’意义更大”开课,主问题则为“在赏读中挖掘人性的善恶”,带着学生聚焦“第三只猫”和“张婶”,通过朗读体味、留白补白、一点点体悟“永无”“永不”的具体含义,最后与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观照内心,要敢于解剖自己的灵魂,要勇于榨出校服下面藏着的“小”来。

还窃喜自己课堂的设计时,不料肖老师的示范课《春酒》、《在沙漠中心》却把我带到新的天地,两堂示范课让我如痴如醉,痴迷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沉醉在贴近语言的咂摸。

一“语”天然万古新,在他的课堂里,我明白了“语”的内涵与意义:即坚持去尽浮华寻语文教学之本真,“浅浅地教语文”。

仔细思量,肖老师的“语”体现在语文课堂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作者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上。

《春酒》一课,肖老师就“春酒”这一课题让学生们品读了十遍,每读一遍,孩子都会用不同的情感去体味,而后得出课题所蕴含的两种情感,即“快乐”与“惆怅”,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便紧紧围绕这两种情感进行。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意思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意思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意思“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其古诗全文如下: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翻译】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鉴赏】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论诗三十首-其四(元好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诗三十首-其四(元好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朝: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标签
议论、组诗
译文
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注释
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关于作者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出典】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注:1、《论诗三十首》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2、注释: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成。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3、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4、元好问,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人。

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兴定五年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6、“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组组诗,共五首,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5),诗人自彭泽县令卸职归隐后不久。

该组诗的情感基调和思想内容和《归去来兮辞》基本相同。

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和他的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语文必修一所选为该组诗的第一首。

这里要谈的是教读这首诗的一些感受。

这首诗是本组诗的总纲,集中体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态和自得于田园生活的悠然情态。

全诗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以入俗之苦形容自己的田园之乐。

诗的前八句言入俗之苦,讲到自己自幼与世俗不和,喜欢悠游与山水之间。

后来为生计所迫,入宦海中沉浮,一去就是十三年。

(原诗“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因诗人自太元十八年(393)为江州祭酒,至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田,是十三年。

此诗写于归隐后的次年,正好是十三年。

作为诗歌的欣赏,当然也可以把“三十年”理解为言其时间长。

)诗中一“误落”,饱含不得已的情感,说明在这段时间里,诗人在精神上经历了无穷的苦恼,像笼中的鸟,似池中的鱼,渴望着已经失去的自由。

后十句主要讲归田园之乐。

在饱尝羁绊之苦之后,一旦回到了田园,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那样的美好。

环境是宁静优美的,“户庭无尘杂”;心境悠然自得,“虚室有余闲”。

这种守拙返朴的田园生活与巧伪百端的世俗生活恰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最后两句点出全诗主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全诗几乎纯用口语,词意平泰,情景交融。

其中虽不乏袭用前人成句,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显由古诗“胡马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及陆机的“孤兽思故薮,羁鸟悲旧林”等句化出;“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则几乎完全袭用汉乐府《古鸡鸣行》“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巷中”的成句。

但陶翁以己意驱遣,一气写来,如大匠运斤,金无斧凿之痕。

今读此诗,仿佛面对这位平静庄严的老者,倾听她娓娓叙说。

难怪元好问说“此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天然”和“真淳”的确是这首诗之所以享有千古盛名的关键,因为诗歌是心灵的艺术,唯有真诚,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唯其天然,才能历经千古而常新。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赞美陶渊明的诗歌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显然,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并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一堂好的语文课更应如此,平淡自然中见真知,朴素简洁中见绮丽,课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学生如沐春风,不知不觉中语文素养得以均衡协调发展。

可目前,我们初中语文课堂甚至一些省市级的示范课、优质课都出现了一些怪象:一会是答记者问、一会是时空穿梭、一会是小组讨论、一会是戏剧表演……堂堂都是热闹非凡,似乎不搞这些就不是课改就不是新课标。

可如何才能洗尽铅华,拨开浮云,让语文课堂更简洁有效,本人有以下思考。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简洁、有效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

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简洁和明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简洁明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发展的均衡。

当然,这样目标众多,如果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有可能顾此失彼,适得其反。

所以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大胆增删,有所侧重,甚至只聚集在一点上。

只有高度明确的、简洁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才能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节课的能力提高程度、提高点分别有多高、在哪里,这样就学有目标、学有兴趣。

而面面具到的教学目标,乍看似乎很完美,但对于大多数学生却有可能一团雾水,无从下手。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简洁、有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的是否简洁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主要表现为:其一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简洁、有效。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出典】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注:1、《论诗三十首》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2、注释: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成。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3、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4、元好问(音取hào],喜爱之意,名与字义同),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5、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过程考试 (4套题整合) 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过程考试 (4套题整合) 答案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总分:30分)1、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穆修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A)。

A.先驱者2、柳永对宋词发展最具贡献的方面之一是创作了大量的( B )。

B.慢词3、王禹偁的文论观点之一是(A)。

A.有言有文4、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 D )。

A.豪放词人B.爱国词人C.俚俗词人D.富贵词人5、著名诗论“无一字无来处”说的提出者是(D)。

A.吕本中B.陈与义C.陈师道D.黄庭坚6、下列文人雅号中,属于苏轼的雅号是(D)。

A.六一居士B.淮海居士C.后山居士D.东坡居士7、张炎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 A )。

A.清空骚雅说B.词为艳科说C.有言有文说D.以俗为雅说8、李清照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C)。

A.点铁成金B.夺胎换骨C.别是一家D.别材别趣9、杨万里诗活泼生动,风趣诙谐,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诗体,这种诗体被称为(D)。

A.东坡体B.简斋体C.后山体D.诚斋体10、“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作者是(C)。

A.苏轼B.杨万里C.朱熹D.陆游11、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时代是(C)。

A.宋代B.辽代C.金代D.元代12、尚仲贤《柳毅传书》和李好古《张生煮海》被认为是(C)。

A.爱情剧双璧B.公案剧双璧C.神话剧双璧D.历史剧双璧13、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B)。

A.以俗为雅B.别材别趣C.点铁成金D.别是一家14、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D)。

A.《赵氏孤儿》B.《张生煮海》C.《墙头马上》D.《柳毅传书》15、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B)。

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16、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A)。

A.金代作家B.辽代作家C.由宋入金作家D.元代作家17、明代前期首先冲破台阁体束缚的文学流派是(B)。

A.竟陵派B.茶陵派C.前七子D.公安派18、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C)。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展开全文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出典】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注:1、《论诗三十首》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2、注释: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成。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3、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4、元好问(音取hào],喜爱之意,名与字义同),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5、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
出自金代元好问的《论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1。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

【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出典】元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注:1、《论诗三十首》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2、注释: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成。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3、译文: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4、元好问(音取hào],喜爱之意,名与字义同),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

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

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5、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一语天然万古新

一语天然万古新

6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诗人元好问曾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天然就是说话自然、质朴,不矫揉造作,不需要刻意地修饰。

说天然之语,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

有记者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电子学专家牛憨笨:“是谁给您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您就没有想过改一下自己的名字吗?”牛憨笨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在我出生前就已去世,母亲也在我2岁时改嫁了。

是祖母给我起的这个名字,其用意是不好的名字可以冲掉晦气,可使我存活下来。

长大后许多人劝我将名字改一下,但我感到这个名字充分体现了祖母对我的一片爱心,所以就一直在使用,并一直心存感恩。

我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好学若饥,谦卑若愚。

’我认为这话虽简单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乔布斯虽然很聪明,但远远不及我的祖母,因为我的祖母在70多年前就已经参透了这个道理。

名字虽然是个符号,但让我终生受益匪浅。

它告诫我不学习就会变‘憨’,不勤奋就会变‘笨’。

我应当像憨牛一样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耕耘不止。

”牛憨笨坦陈自己名字的来历和蕴含的意义,名字虽然非常土气,但是他没有嫌弃,没有改名,使用了一生,并使得自己的名字大放异彩,充满魅力。

因为他不憨也不笨,却在自己的科研生涯中写就了一个大大的“牛”字。

诗人白居易曾说:“洗尽铅华始见真,浮华褪尽方显诚。

”牛憨笨妙解名字的一番话,还原本真,语出天然,尽显为人的纯真坦率,令人敬佩。

20世纪80年代,于是之做过8年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

于是之退下来后,有记者问他:“您对‘做官’有什么感受?”于是之听后,回答说:“上边给了我一个正局级待遇,给我配了一辆车。

打那儿开始,每天早晨起来,汽车‘呜——’把我拉来;晚上,‘呜——’又把我拉回去了。

拉了我8年。

事儿办好办坏先不说,我的身体反正是散架了!再者说,我当了行政领导,由一个内行变成了两个外行。

”一番话,让人忍俊不禁。

为人有学问者可敬,有真性情者可爱,有学问而又有真性情者可敬又可爱。

元好问最著名的两首诗

元好问最著名的两首诗

元好问最著名的两首诗
元好问的著名诗作有很多,比如《论诗》中的几首,这里以其中两首为例:
1. 《论诗·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评论陶渊明。

称赞他作品的语言平易自然,意味深长,同时外在的豪华淡褪而露出内在的丰富美。

虽然自羲皇时代白日高照以来,就存在这样淳朴美好的诗歌,但陶渊明与羲皇上黄老之人的时代不同。

其实羲皇上时代也未尝没有自己的骚人诗人,意谓自己与陶渊明一样生活在未害于晋人的时代。

2. 《论诗·其五》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这首诗评论陈师道。

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万古千秋新五字写于永嘉末年任永嘉
太守时。

师道的诗思本来闭门而出,若由正字加以点拨,就会更加切题。

可惜费了精神,却只在谢家春草上传语作些勾勒点染的工作。

师道学诗于曾巩,巩死后又为巩守丧服孝三年,这种虚伪的师生情令人作呕。

此外,元好问的《论诗》中还有许多其他著名作品,如《论诗·其一》、《论诗·其二》等。

这些作品都以严谨的诗歌理论和对历代诗人作品的评价为主题,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诗歌理念。

论诗三十首 其四

论诗三十首 其四

论诗三十首其四
元好问〔金朝〕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译文
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注释
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

豪华:指华丽的词藻。

真淳:真实淳朴。

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擅作诗、文、词、曲。

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的意思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的意思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的意思“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论诗·一语天然万古新》,其古诗全文如下: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翻译】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鉴赏】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其四》论诗三十首·其四朝代:金代作者: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诗歌赏析: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

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

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两句表明,虽然陶渊明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他并不超脱,还是运用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

这个观点深刻指出,陶渊明与晋代现实的联系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年-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称遗山先生。

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

著作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等等。

元好问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

此外著有《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乐府》三卷、《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等。

现有清光绪读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窠臼”。

元好问的诗词可以说是金元两代诗词的代表。

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

清代刘熙载评论:“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之意。

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

”元好问的诗,依其风格变化,大致可划分成早年、金亡前后和晚年三个时期。

早期的诗作中保留了浓厚的宋诗色彩。

随着元好问生活阅历的丰富,随着国家危难深化,他开始逐步形成独有的刚健、质朴、沉郁、悲慨的诗风。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进见真淳——浅析陶诗《饮酒》中的平淡与醇美的艺术之美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进见真淳——浅析陶诗《饮酒》中的平淡与醇美的艺术之美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进见真淳——浅析陶诗《饮酒》中的平淡与醇美的艺术之美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少时家贫,父亲早死,好读书,“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三度出仕,最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贵,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引退,归隐于田园,忠志于自然,寄情于山水,被称为“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诗朴素直率、恬静清新自然,有充满着平淡与醇美的风格,在二十首可见一斑,其第五首可谓是代表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本首为五言古诗,整首诗自然,如叙家常,但平淡中却透着华彩,简朴中又极含风韵。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东坡诗话*评陶诗》)没有丝毫的雕饰,却诗意盎然;实话平叙,却意境深远,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卓远的思想境界尽显其中。

开篇即为奇句,“结庐有人境,而无车马喧。

”亦在分辨心与迹的矛盾,迹在人境,而心却远离,置身于闹市,为何无喧扰?使人顿生疑念,诗人于此顺流而下,极为自然地道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是因我用心高洁,远离世俗,不应酬于烦杂之中,息交绝游。

用设问的句式,意在强调。

“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

”历来都认作为陶诗名句。

可以想象诗人在醉酒之余来采撷菊花,是怎样的一种悠闲,而正此悠然间,远处被山气缠绕的庐山与目光不期而遇,庐山入目既非本意,也非有意,只有思想真正远离官场,心远尘网,才能在采菊见山之际,景与意会,这一“见”字,足见自然之美与悠然之乐,显示出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也使这无意借了景却抒了情的妙句,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展现出一幅恬淡,淳朴的画面,暗喻晚年归隐生活安宁,此时心情如飞鸟返林,池鱼归渊。

人亦悠然,山亦悠然,故山气之佳,飞鸟相还,无不与心境合拍。

诗人在此自然地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挚爱和远离世俗“羁绊”的轻松愉悦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天然万古新
——有感于曾宪一教师《教作文》作文培训讲座
纳雍县维新中学陈红梅(1班)
“过程描写,事件——事理——事情;感情思路,行动——互动——情动。

”这是此次作文培训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将作文训练这项工作概括得短小而精悍,淋漓而不失哲思,真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者也。

不错,一篇优秀习作讲究的便是能以小见大:能从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小生活中感悟大人生,更难能可贵者亦可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也哉!
从事多年教育教学工作,最喜爱学生习作中一个“情”字。

“情者文之经”(刘勰《文心雕龙》),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扣读者心扉,文章才是有内心魅力。

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刘勰《文心雕龙》)。

具体来说,我认为一篇佳作动人心魄的情感,至少须具备两点:有“我”、有“物”。

一是有“我”,有小我,即为有自己。

曾老师曾在书中写道,“写好‘小我’才会写出真情实感。

”是的,文章就应该事真,情真,理真。

否则,便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力。

前人说过读《陈情表》而不泣者非孝子,阅《出师表》而不恸者非忠者,就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强烈而真挚的情感。

前者表现了李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笃厚亲情,后者表达了诸葛亮知恩图报,尽心竭力的诚挚之情,从而强烈触动了读者心灵。

真情由实感而生。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相信一个能以饱满热情去观察社会的“小我”,必是一个能与全世界的人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令人动容之客。

言由心生,行动——互动——情动,做一个现实生活的体验者。

二是有“物”,找一个情感的承载者。

正可谓“毛之不存,皮之焉附”,如果学生作文光有情而毫无物象可言,其情感定也不能动人以长久。

这个“物”,可以是叙事而出,也可以是由写景而入。

叙事、写景只是手段,事件——事理——事情,不需故事情节完完整整,只要抓住个别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结点,着力而作。

此外,除却开头、结尾、结构、题目、文采等基本要素,物质——心理——精神,学生习作内容应是以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重视对哲理和想象力的彰显者为上乘佳者,为师者理应给予鼓励。

总之,这次的培训以全新的视角教给了我们师者很多新的教学技巧,使我受益匪浅。

学以致用,今后我也会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和我一同快乐作文,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