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学重点

合集下载

危重病医学 简答题

危重病医学 简答题

红细胞 319ml
动脉后,让患者 3 次握拳、松拳,拇指压迫阻断桡、尺
允许失血:319/37%=862ml>500ml→无需输血,补 动脉血流,待手部变白后将前臂放平,解除压迫,观察
胶体液 500ml。
手部转红时间。
综上:总输液量为 3290~3430ml,晶体液 2440ml,
d N<5~7s,平均 3s;8~15s 可疑,>15s 为供血
①袖套:最常见。太窄→读数↑,太宽→读数↓
晶体液补充。
②听诊间歇:常致读数↓
②麻醉所致血管扩张的液体补充量:
③肥胖:读数↑
(5~7)〓70=350~490ml,胶体液补充。
④校对:定期校对
③术中体液再分布量的补充:
⑤放气速度:2~3mmHg/s 为宜
4〓70〓4=1120ml,晶体液补充。
7. 有创血压测量周围动脉臵管途径
胶体液 850~990ml;返回病区后需按人工合成胶体的药理 不足;>7s 为 Allen 试验(+),不宜穿刺桡动脉。
特性继续补充,尤其术后前 3 天。
②股动脉:成功率高,管理不便。
(2)术后所需要的液体量
③足背动脉:并发症最少。
①生理需要量:不能进食患者,按 4-2-1 法则补充。
④肱动脉
②术后额外丢失量:发热时体温每增加 1℃,需水量
⑤尺动脉
增加 2ml/kg;室温>29℃,每日需水量增加 500ml。
8. 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臵管途径
3. 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疗法 GDFT
①颈内静脉:首选右颈内静脉。
早期目标导向疗法 EGDT,维持脓毒性休克患者的
②锁骨下静脉
主要目标:
③颈外静脉
①CVP:8~12cmH2O; ②MAP:65~90mmHg;

危重病医学绪论

危重病医学绪论
危重病医学绪论
危重病医学是研究重症患者抢救与治疗的学科,包括定义、发展历程、意义 和作用、专业团队、基本原则、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危重病医学的定义
危重病医学是专注于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的学科,旨在提供综合管理和监测,以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 率。
危重病理大量战争伤员的抢救和治疗。
2 资源限制
危重病医学需要大量设备 和人力资源,而资源的限 制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 响。
3 高度紧张
抢救和治疗危重病患者需 要团队成员保持高度的专 注和紧张,以应对突发情 况。
危重病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技术创新
危重病医学将持续受益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影响抢救和治疗的效果。
2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进展将为危重病医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护理和康复措施,危重病医学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危重病医学的专业团队
1 医生
危重病医学由多个领域的医生组成,包括重症医学专家、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
2 护士
专业的危重病医学护士负责提供全天候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护理。
3 技术人员
危重病医学团队还包括监测技术人员、麻醉师和其他医疗技术人员,以支持抢救和治疗。
3
团队协作
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危重病医学的治疗水平。
2
成立ICU
20世纪50年代,首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成立,标志着危重病医学的开始。
3
专业化进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危重病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专业化进程逐渐加速。
危重病医学的意义和作用
拯救生命
危重病医学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拯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

1、创伤后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的、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2、TURP综合征:泌尿外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可引起TURP综合征,即冲洗液快速吸收入血而致血管内容量负荷过重,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缓、CVP升高以及癫痫样发作。

3、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疗法(GDFT):2001年rivers等提出早期目标导向疗法的概念。

维持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主要目标包括:使CVP保持在8~12cmh2o;MVP达到65~90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以500ml/30min速率输入晶体液,直到CVP达到8~12cmh2o;若MVP仍<65mmHg或>90mmHg,则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VP在65~90mmHg;若ScvO2<70%,则输入红细胞以维持血细胞比容>30%;若ScvO2仍<70%,则使用多巴酚丁胺2.5~20微克每千克每分钟。

4、小容量复苏:针对大量液体治疗过程常出现组织、器官水肿问题,近年来,小容量复苏高张晶体--高胶渗混合液(HHS)作为一种新型液体治疗方法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它的组成多为7.5%氯化钠-10%羟乙基淀粉7.5%氯化钠-10%左旋糖酐。

研究认为它能够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改善心脏循环功能、减轻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并改善组织和器官氧供。

此疗法临床用量较小,仅需3~4ml/Kg,故称为小容量复苏。

5、强离子差SID强离子指在生理pH范围下仍保持解离状态的离子,包括钠、钾、钙和镁等阳离子以及氯、乳酸根和酮体等阴离子。

强离子差是指强阳离子和强阴离子之差,通常为40~44mEq/L。

6、动脉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人PaO2为80~100 mmHg,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呈进行性的下降,其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

7、血氧饱和度(S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

常见急危重症的培训资料

常见急危重症的培训资料

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要点与处理技巧培训资料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1、脑功能衰竭: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2、各种休克: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

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3、呼吸衰竭: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表现)、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和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5、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又称为“尿毒症”)。

7、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A. Asphyxia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B. Bleeding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C. C1:Cardiopalmus 心悸或者C2 :Coma 昏迷D. Dying (die) 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二、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要点——生命“八征”(T、P、R、BP,C、A、U、S)通过对生命“八征”的重点体格检查,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T、P、R、BP,C、A、U、S。

1、体温(T):正常值为36 ~ 37℃;体温超过37℃称为发热,低于35℃称为低体温。

2、脉搏(P):正常60~100次/分、有力;同时听诊心音,心律整齐、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3、呼吸(R):正常14 ~ 28次/分、平稳;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一致,未闻及干湿罗音。

危重病学

危重病学

1.休克:由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分类:1按病因: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2按病理生理: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休克早期(微循环淤血期),休克晚期(DIC)2.区别: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患者在予足量补液后仍无法纠正持续的低血压,及收缩压<90mmHg或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40mmHg,伴有组织低灌注。

感染性休克:各种致病菌严重感染所致的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一些列综合征。

休克诊断标准:1,具有休克的诱因。

2,意识障碍3,脉搏>100次或不能触及。

4,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皮肤花斑,黏膜苍白或者发绀,尿量<0.5ml/(kg.h)或无尿。

5,收缩压<90mmHg。

6脉压<30mmHg。

7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基础水平下降30%以上。

凡符合1,以及2,3,4中的两项和5,6,7中的一项者即可诊断。

26 休克的治疗原则:首先是稳定生命指针,保持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和改善细胞代谢,并在此前提下进行病因治疗。

34 休克扩容目标:6h内达到复苏目标:1中心静脉压8-12mmHg。

2平均动脉压>65mmHg。

3尿量>0.5ml/(Kg.h) 4 ScvO2/SrO2>70%.若复苏后CVP达到8-12mmHg而ScvO2/SvO2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比容达到30%以上,或输注多巴酚丁胺以导致达到复苏目标失血性休克:有明确的内,外出血因素,血常规可见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迅速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见CVP,PAWP和CO均下降,外周阻力升高。

3.SIRS 机体对致病因素的防御性的应激性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4 ARDS/ALI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自己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自己整理)

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院外急救:pre-hospital emergemcy medical care)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包括院前救护、院内急诊科救治、危重症监护(ICU)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应用现代危重病医学理论,集具有抢救危重病人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现代化的监测与治疗仪器为一体,加强对危重病人的集中治疗、监测及护理,以取得最为有效的救治效果的一种特殊场所。

床位设置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占全院总床位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15~ 18平方米,室温保持在22.5~25.50C,湿度以55%~65%为宜人员编制医生:床位为0.8~1:1 护士:床位为 2.5~3:1ICU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质量为第一的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院外急救:广义: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或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狭义:指有通讯、运输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区别:有否公众参与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1h特点: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复杂性灵活性院外急救的原则:先排险后施救先重伤后轻伤先施救后运送急救与呼救并重转运与监护急救相结合紧密衔接、前后一致验伤与颜色标记卡:绿色标记卡—轻伤员意识清楚,多处软组织损伤,无需特殊治疗;黄色标记卡—重伤员需手术治疗,但可拖延一段时间;红色标记卡—危重伤员因窒息、心搏呼吸骤停、大出血及休克等造成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行紧急抢救性手术以控制大出血和改善通气者黑色标记卡—死亡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深圳模式香港模式电击除颤的时机——尽早除颤原则●室颤、无脉性室速应迅速除颤除颤位置:胸骨右缘锁骨下方,另一个在左乳头外侧即左腋前线第五肋间能量选择:单相波非同步,直接360J双相波非同步,120~200J若不清楚类型——200J开始,直至360J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均不接触病人及床单位除颤和CPR的选择:推荐除颤和CPR的联合●先除颤还是先CPR?成人(≥8岁)①<5min的猝死:先除颤②> 5min的猝死:先CPR(2min/30:2×5)后除颤儿童(1~8岁):同成人②婴儿(<1岁)不适用AED1次电击还是3次电击方案?——所有室颤/无脉室速,均采用1次电击策略单次电除颤→5个CPR循环→检查循环情况(包括心律和脉搏)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可扪及大动脉搏,收缩压大于60mmHg2.缺氧情况明显改善,面色红润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有知觉反射、呻吟,意识障碍程度变浅5.出现自主呼吸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首选药物,适用心脏停顿、显著的心动过缓、过敏性休克●用药原则:早期、大剂量、连续使用首剂1mg,每隔3~5分钟重复给1~3mg,不再建议在无脉性心电活动和心室停顿中常规性采用阿托品胺碘酮●适用于反复电除颤和利多卡因治疗无效、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危重病学重点 重点(大题、名解)

危重病学重点 重点(大题、名解)

危重病医学重点1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 PaO2 <60mmHg ,伴或不伴 PaCO 2 增高2 . ALI 的氧合指数:≤ 300 mmHg3 .目前治疗 ALI 及 ARDS 最重要也是最具有肯定疗效的方法是机械通气支持4 .低钠血症的血清钠浓度是低于多少? 135mmol/L5. 高钾血症的血清钾浓度是高于多少?.5.56. 一般输氯化钾的速度是多少?10-20mmol/h7 .下列哪种疾病不能应用高压氧治疗张力性气胸8 、 . 心肌缺血最早期、最敏感的指标是: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9 、 . 诊断心跳骤停的确切依据:大动脉搏动消失10 、 2 人实施心肺复苏术,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之比为:15 : 211 、下列静脉麻醉药中最易引起术后精神情感改变的是:氯胺酮12 .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 CO 降低12 . ARDS 的氧合指数 ? ≤ 200 mmHg14 .男, 34 岁,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输血输液后,测中心静脉压22cmH2O ,血压 70/50mmHg ,应考虑 . 心功能不全15 .急性左心衰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肺水肿16 .应激时机体分泌减少的激素是:胰岛素17 .输血 20ml 后,患者发热、头痛、腰部剧痛、心前区有压迫感、皮肤出现荨麻疹、血压 70 / 50mmHg ,应考虑;溶血反应18 . Allen 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尺动脉的循环功能19 .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长期吸氧时 FiO 2 不应超过 60%20 .误吸时发生的肺损伤程度与…直接相关误吸的胃内容物的PH 值21 .急性肺水肿时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是:充分负压吸入加吸入 95% 乙醇23 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25 .术中输血最重要的目的是. 改善氧的运输能力26 .一位司机在饭后发生车祸,全身多处受伤,昏迷。

现场抢救和在转运途中,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最好方法是:插入带气囊的气管导管27 .危重病人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时机是. 代谢反应急性期( 2~5 天)过后28 、 PAP 与 PCWP 是反应:右心后负荷与左心前负荷的指标30 、国际上多采用的需降颅压治疗的临界值为: 20mmHg31 、深度低温为:28 ℃33 、全身麻醉状态下,溶血反应的主要症状是:血红蛋白尿、创面严重渗血以及低血压36 、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 3.5 mmol/L39 、急性呼吸衰竭是: PaCO 2 >50mmHg PaO 2 <60mmHg40 、小气道功能监测最敏感的指标是: FDC (即动态顺应性的频率依赖性)41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正常值为:. 90 — 130s42 .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43 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是代谢性酸中毒44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 PaO 2 <60mmHg ,伴或不伴 PaCO 2 增高45 高钾血症的血清钾浓度是高于 5.549 .患者口渴 , 尿少 , 尿中钠高 , 血清钠 >145mml/L, 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高渗性脱水50 .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肺淤血、肺水肿51 .葡萄糖和胰岛素静脉输入可治疗:高钾血症55 . CVP 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56 反应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LVEDP68. 左心衰竭时射血分数降低,心脏指数降低,肺动脉楔压升高72. 葡萄糖和胰岛素静脉输入可治疗低钾血症76. 正压通气时有关气道压力正确的是成人 15~20 cmH2O 、小儿12~15 cmH2O77 形成颅内压最重要的因素为颅内灌注压24. 输血 1 ~ 2 小时,患者寒战、高热40 ℃ 、头痛、血压 120 / 80mmHg ,考虑发热反应78. 细胞内液 (1CF) 的主要渗透离子为钾离子79. 围术期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充丢失或转移的细胞外液80. 胸外电除颤首次除颤电能成人应选择 200 J82. 关于通透性肺水肿正确的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83. 危重病人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时机是代谢反应急性期( 2~5 天)过后84. 大量输血是指紧急输血量超过病人血容量的 1.5 倍以上或者 1 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血容量的 1/286 .休克是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的功能紊乱是休克的共同特征90. AHA 颁布的 2005 CPR 指南建议:从小儿 ( 除新生儿外 ) 到成人的所有停跳者,单人 CPR 时,胸外心脏按压 - 人工呼吸比统一为 30 : 296 .影响 CO 的因素有心脏前负荷心脏后负荷心率心肌收缩性97 .氧疗的并发症有吸收性肺不张氧中毒101 、高压氧的绝对禁忌症为:未经处理的气胸103 、正常人在 pH = 7.40 、 PCO 2 = 40 mmHg 、 BE = 0 、体温在37℃ 下, P 50 的正常值是:26.6 mmHg104 、 CVP 的正常值:5~10 cmH 2 O106 、 CVP 是反应:右心前负荷的指标109 、临床检测围术期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多导联 ECG110 、关于围术期心肌缺血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多巴酚丁胺既可以增加耗氧又可以减少耗氧113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创造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的综合反应114 、血清钾正常值是:3.5~5.5 mmol/L119 、正常人血浆中 HCO 3 -- /H 2 CO 3 之比为:20∶1120 、急性肺水肿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呼吸困难,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121 、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微循环收缩,组织液间液回流入血,血液重新分布122.影响心肌耗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心率心肌收缩力心室内压124 、低钠血症的血清钠浓度是低于多少?135mmol/L126 、低浓度吸氧的 FiO 2 是:< 35%130 、心肺复苏时首选给药途径是:静脉内给药131 .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原因心肌损害肺动脉高压133 哪些因素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加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134 、可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137. 反应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LVEDV 、 PAWP 、 CVP 、 LVEDP 149 .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所致,这种反应的内脏传出神经是. 颈、胸交感干神经的心支150 .创伤早期引起尿量减少的原因 . 肾血流量减少 . 血容量不足 . 醛固酮含量增多 . 肾血管收缩151 .男, 28 岁,Ⅱ 度烧伤,总面积 65% ,口渴明显,脉搏 110 次/分,血压 80/60mmHg ,尿量 30ml / 小时,心电图示心律不齐。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

急危重症护理学重点知识一、名词解释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

2、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

3、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的突然停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4、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通气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促进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5、基础生命支持(BLS),又称初级心肺复苏,是指采用徒手和(或)辅助设备来维持心搏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的最基本抢救方法。

其关键要点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

(CABD,填空)6、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费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伴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7、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二、判断、填空、选择1、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前线的英国伤病员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

2、危重症护理真正得到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3、法国是最早组建EMSS的国家。

4、我国EMSS起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对伤员的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

5、通讯、运输和医疗(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6、各种抢救药品、物品要实行”四定“,既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

重症医学科重点病种引言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部门。

重症医学科所面对的病患通常病情危重、需要严密监护以及重点治疗。

在重症医学科中,有一些疾病是常见的且需要重点关注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症医学科的重点病种,包括心肺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疾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危重病患者的治疗。

1. 心肺衰竭心肺衰竭是指心脏或肺部功能受损,无法满足机体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需要,导致全身性的氧供不足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的心肺衰竭疾病包括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在重症医学科中,抢救和治疗心肺衰竭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1.1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常见的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重症医学科中抢救心力衰竭患者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心脏排血量,控制水肿和肺部水平衡等。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肺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内液体渗出和肺功能受损。

ARDS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创伤、烧伤等。

治疗ARDS的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同时进行肺保护性通气、液体管理等措施。

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或局部的损害,导致神经功能的丧失或受损。

在重症医学科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病种包括中风、头部外伤等。

2.1 中风中风是指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性神经功能缺失。

中风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脑出血)或脑血管阻塞(脑梗死)引起的。

在重症医学科中,需对中风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和治疗,采取措施来恢复脑功能。

2.2 头部外伤头部外伤是指通过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头部的软组织损伤、颅骨折断以及脑损伤等。

重症医学科中,对于头部外伤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脑功能监测,控制颅内压,同时进行外科手术等治疗。

危重病医学绪论

危重病医学绪论

03 危重病医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危重病医学的实践原则与方法
危重病医学实践原则
危重病医学实践应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多学科协作,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关 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危重病医学实践方法
危重病医学实践需要掌握先进的诊断和监测技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同时注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评估。
危重病医学绪论
目录
CONTENTS
• 危重病医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危重病医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 危重病医学的实践与应用 • 危重病医学的伦理与法律责任 • 危重病医学的研究与发展
01 危重病医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CHAPTER
危重病医学的定义
01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危重 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以 及如何对危重病人进行及时、有 效救治的医学学科。
02
它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急诊医 学、重症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麻醉学等,旨在为危重病人提 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医疗服务。
危重病医学的重要性
危重病医学在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 要力量。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危重病人数量不断增加,对危重病医学的需求也日益 增长。
CHAPTER
危重病医学的伦理原则与规范
尊重自主性原则
尊重患者的自主决策权,包括 知情同意、自主选择治疗方案
等。
不伤害原则
在救治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 对患者的伤害,如减少不必要 的侵入性操作、保护患者隐私 等。
有利原则
医生应采取对患者有利的治疗 措施,尽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
公正原则
医生应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 不因个人偏见、利益关系而影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ppt医学课件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ppt医学课件

意识障碍—中度昏迷
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 对强度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和瞳孔对光 反射均减弱,生命体征已有改变,大小便 潴留或失禁
意识障碍—深昏迷
对外界任何刺激全无反应,各种反射消 失,生命体征已有明显改变,呼吸不规则, 血压或有下降。大小便多失禁
瞳孔
▪ 瞳孔的变化是人体病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指 征。应注意观察两侧瞳孔的形状、大小、 边缘、对称性及对光反射等是否存在
▪ 正常的瞳孔:呈圆形,两侧等大等圆,边 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mm, 平均为3~4mm
瞳孔
▪ 瞳孔缩小 瞳孔直径<2mm为瞳孔缩小, <1mm为针尖样瞳孔,见于虹膜炎症或有机磷 农药、吗啡等中毒。
▪ 瞳孔散大 瞳孔直径>5mm,见于阿托品药物 反应、颅内压增高及频死状态表现
▪ 两侧瞳孔不等大 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 等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 神志不清提示脑病变
➢间歇热:发热期与正常或正常以下T交替出现。常见 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 于流感、癌性发热等
脉搏观察
▪ 脉率 成人为60~100次/分 ▪ 脉律 正常的心律均匀规则,间歇时间相
等。最常见是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 脉搏的强弱 取决于动脉充盈程度和脉压
大小。
呼吸的观察
深度异常 ▪ 深大呼吸 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浅快呼吸 见于呼吸肌麻痹、频死的病
人 声音异常 ▪ 蝉鸣样呼吸 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 ▪ 鼾式呼吸 常见于昏迷、睡眠呼吸暂停
患者
呼吸音异常
干罗音:呼气相明显,持续时间长,局限分 布支气管内膜结核肿瘤,广泛分布见于支气 管哮喘、COPD

医学:危重病医学

医学:危重病医学

THANKS
感谢观看
急救设备操作
掌握常用急救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如除颤仪、呼吸机等,确保设备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危重病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技术
生命体征监测
01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技术
02
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等,
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危重病医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救治能力。
02
继续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如学术会议、培训班等,使医务人员及时了
解和掌握危重病医学的最新进展。
03
临床实践与模拟训练
加强临床实践和模拟训练,提高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救
治成功率。
危重病医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跨学科团队建设
建立由医生、护士、药师、营养师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参 与危重病患者的救治。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危重病医学技术和经验, 提高我国危重病救治水平。
多学科联合诊疗
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针对复杂、罕见危重病患者,组织相关学科 专家进行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危重病医学的重要性
提高救治成功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危重病医学专业医生具备丰富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 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危重病医学医生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 健康,还关注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危重病医学医生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 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
05
危重病医学的未来发展

重症医学疑难危重病种清单

重症医学疑难危重病种清单
重症肌无力
G70.000
胆碱能危象
G70.000x004
反拗性危象
G70.000x005
肌无力危象
G70.007
20
副肿瘤综合征相关性肌无力综合征
D48.900x012+G73.2
21
脑疝或其他严重意识障碍,包括:
脑受压
G93.500
脑疝
G93.501
脑死亡
G93.800x013
去脑强直
G93.803
主动脉夹层[任何部分]
171.000
主动脉瘤破裂
171.800
主动脉破裂
171.801
颈动脉瘤破裂
172.000x005
33
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包括:
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
197.001
心脏切开术后综合征
197.000
循环系统的其他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197.800
心脏术后心功能不全
197.900x001
人感染H7N9禽流感
J09.x02
坏死性筋膜炎
M72.600
4
脓毒症,包括:
脓毒性休克
A41.900x003
脓毒血症
Λ41.901
5
重症病毒性肝炎,包括*:
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暴发型)
B17.900x005
病毒性肝炎亚急性重型
B17.900x006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
B18.900x001
慢性重度病毒性肝炎
A41.800
肠球菌败血症
A41.800x001
JK组棒状杆菌脓毒病
Λ41.800x002
枯草杆菌败血症
A41.801
类酵母菌败血症

ICU基础知识

ICU基础知识

ICU基础知识加强医疗科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学科,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是医院中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

ICU发展史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广泛应用于心脏内、外科。

在1952年的夏季,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生了脊髓灰白质炎的流行,造成了很多延髓性呼吸麻痹病例,多死于呼吸衰竭。

当时病人被集中起来,在内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

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

1958年,Zbsen及Kvittingen报道了259例此类病人加强监护和治疗的经验,又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ICU重要性的认识,并开始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在英国,50年代初,曾建立许多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它主要是为继发于神经疾病的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提供呼吸支持而设立的。

由此,人们在机械通气的处理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经验。

在美国,对危重病人加强监护和治疗的发展也很快。

例如,麻省总医院的RICU 于1961年开放后,一年内就治疗400例病人。

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应用于临床和推广,以及缺血心肌再血管化的开展,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并显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

到60年代,由于临床的需要,分科愈益细致,危重病人亦不断增加,加之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监护仪器和新诊断设备的问世,因而各种ICU相继建立,如冠心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CU)、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等。

几乎每一个专科均有它们自己的专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对特殊病人如心脏、肺、心肺移植术后,以及免疫系统病的病人,还建立了“岛式”隔离加强医疗室,除严格隔离外,还采用净化空气进行换气,以减少感染机会,从而改进了各专科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疗效。

危重症观察的教案

危重症观察的教案

危重症观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危重症患者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危重症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方法;3.学习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4.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危重症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方法;2.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3.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

1.危重症患者的定义和分类。

危重症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生命功能受到严重威胁的患者。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生命体征的不稳定程度,危重症患者可分为轻度危重症、中度危重症和重度危重症。

2.危重症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方法。

(1)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意识状态的观察,包括意识清醒程度、神志是否清楚、是否有意识障碍等情况;(3)疼痛程度的评估,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疼痛,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4)排泄情况的观察,包括尿量、大便情况等排泄情况的观察。

3.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

(1)呼吸困难,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2)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及时使用除颤器进行除颤;(3)休克,及时补充液体,维持血压稳定,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4)脑血管意外,及时抢救,保持脑部血液供应。

4.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患者,保持环境安静;(2)保持患者的安全,防止患者跌倒、撞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3)定期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定期进行翻身护理;(4)保持患者的营养,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对于危重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危重症患者的定义、分类、观察要点、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等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危重症患者护理的理解和掌握。

西南医大《危重病医学》复习题六及答案

西南医大《危重病医学》复习题六及答案

《危重病医学》复习题六名词解释1、脑电双频指数(BIS)BIS是在脑电图功率谱的基础上又加上脑电相干函数谱的分析,既测定脑电图的线性成分(频率和功率),又分析脑电图成分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位相和谐波)。

通过分析各频率中高阶谐波的相互关系,进行脑电图信号频率间位相耦合的定量测定。

BIS的范围从0~100,100表示完全清醒,指数由大到小,表达相应的镇静程度逐渐加深。

2、诱发电位不同形式刺激人的感官并发生神经冲动,该冲动经特殊的感觉通路传入大脑皮层进行整合加工、并做出适当的反映。

在神经冲动传导的不同节段上,相应的神经元结构都会产生自身的电位活动,即诱发电位(EP)。

其基本特征是与刺激存在明显的锁时关系,即诱发电位的出现与刺激之间有确定和严格的时间和位相关系,具体表现为有较固定的潜伏期。

3、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 BEE)是指人体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多以kj/d表示。

4、肠内营养或称经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以口服或管饲的方式和补充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是改善和维持营养的最符合生理、最经济的措施。

5、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是通过消化道以外的途径(主要是静脉)为病人提供充分的能量及全面的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增强病人体质和对创伤的耐受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6、大量输血指紧急输血量超过病人血容量的1.5倍以上,或1h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血容量的1/2,常伴有因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及纤溶等所致的出血倾向。

7、自身输血是将患者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预先或在术中采集、储存、过滤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法,也称自体输血。

8、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病人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以及术后引流血液经过滤、去沫、抗凝等处理后回输给病人,适用于紧急情况下抢救病人生命。

危重病学名词解释

危重病学名词解释

1 危重病医学CCM:(criticalcaremedicine)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学,在治疗中突出应急治疗措施。

2 共同通路(commompath)危重病人不论来自哪个专科,也不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将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其疾病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或病程。

3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EM):急诊医学涉及范围包括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以及突发的各种急症。

因病人生命安全面临着威胁,故要求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4 灾害医学(disastermedicine,DM):主要指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海啸等导致的医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群体性。

因此,迅速、有效地救治众多的伤病员成了灾害医学的基本内容,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中的特定内容,涉及组织领导、通讯、交通、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和后勤支持等多项任务。

5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6 创伤后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创伤后的防御反应若失控或过度激活其所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8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创伤后机体除产生炎症介质外还可释放抗炎介质产生抗炎反应。

适量的抗炎介质释放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内环境稳定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征。

9 电解质:凡在溶液中能离解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叫电解质。

10 非电解质:凡在溶液中既不导电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的溶液称为非电解质。

11 晶体: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1nm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称为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医学重点1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PaO2 <60mmHg ,伴或不伴PaCO 2 增高2 .ALI 的氧合指数:≤ 300 mmHg3 .目前治疗ALI 及ARDS 最重要也是最具有肯定疗效的方法是机械通气支持4 .低钠血症的血清钠浓度是低于多少?135mmol/L5. 高钾血症的血清钾浓度是高于多少?.5.56. 一般输氯化钾的速度是多少?10-20mmol/h7 .下列哪种疾病不能应用高压氧治疗张力性气胸8 、. 心肌缺血最早期、最敏感的指标是: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9 、. 诊断心跳骤停的确切依据:大动脉搏动消失10 、2 人实施心肺复苏术,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之比为:15 :211 、下列静脉麻醉药中最易引起术后精神情感改变的是:氯胺酮12 .急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CO 降低12 .ARDS 的氧合指数? ≤ 200 mmHg14 .男,34 岁,上消化道大出血经输血输液后,测中心静脉压22cmH2O ,血压70/50mmHg ,应考虑. 心功能不全15 .急性左心衰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肺水肿16 .应激时机体分泌减少的激素是:胰岛素17 .输血20ml 后,患者发热、头痛、腰部剧痛、心前区有压迫感、皮肤出现荨麻疹、血压70 /50mmHg ,应考虑;溶血反应18 .Allen 试验的目的是检验:尺动脉的循环功能19 .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长期吸氧时FiO 2 不应超过60%20 .误吸时发生的肺损伤程度与…直接相关误吸的胃内容物的PH 值21 .急性肺水肿时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是:充分负压吸入加吸入95% 乙醇23 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25 .术中输血最重要的目的是. 改善氧的运输能力26 .一位司机在饭后发生车祸,全身多处受伤,昏迷。

现场抢救和在转运途中,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最好方法是:插入带气囊的气管导管27 .危重病人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时机是. 代谢反应急性期(2~5 天)过后28 、PAP 与PCWP 是反应:右心后负荷与左心前负荷的指标30 、国际上多采用的需降颅压治疗的临界值为:20mmHg31 、深度低温为:28 ℃33 、全身麻醉状态下,溶血反应的主要症状是:血红蛋白尿、创面严重渗血以及低血压36 、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 mmol/L39 、急性呼吸衰竭是:PaCO 2 >50mmHg PaO 2 <60mmHg40 、小气道功能监测最敏感的指标是:FDC (即动态顺应性的频率依赖性)41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正常值为:. 90 — 130s42 .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43 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是代谢性酸中毒44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PaO 2 <60mmHg ,伴或不伴PaCO 2 增高45 高钾血症的血清钾浓度是高于5.549 .患者口渴, 尿少, 尿中钠高, 血清钠>145mml/L, 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高渗性脱水50 .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肺淤血、肺水肿51 .葡萄糖和胰岛素静脉输入可治疗:高钾血症55 .CVP 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56 反应心脏前负荷的指标:LVEDP68. 左心衰竭时射血分数降低,心脏指数降低,肺动脉楔压升高72. 葡萄糖和胰岛素静脉输入可治疗低钾血症76. 正压通气时有关气道压力正确的是成人15~20 cmH2O 、小儿12~15 cmH2O77 形成颅内压最重要的因素为颅内灌注压24. 输血1 ~2 小时,患者寒战、高热40 ℃、头痛、血压120 /80mmHg ,考虑发热反应78. 细胞内液(1CF) 的主要渗透离子为钾离子79. 围术期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充丢失或转移的细胞外液80. 胸外电除颤首次除颤电能成人应选择200 J82. 关于通透性肺水肿正确的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83. 危重病人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时机是代谢反应急性期(2~5 天)过后84. 大量输血是指紧急输血量超过病人血容量的1.5 倍以上或者1 小时内输血量相当于病人血容量的1/286 .休克是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的功能紊乱是休克的共同特征90. AHA 颁布的2005 CPR 指南建议:从小儿( 除新生儿外) 到成人的所有停跳者,单人CPR 时,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比统一为30 :296 .影响CO 的因素有心脏前负荷心脏后负荷心率心肌收缩性97 .氧疗的并发症有吸收性肺不张氧中毒101 、高压氧的绝对禁忌症为:未经处理的气胸103 、正常人在pH = 7.40 、PCO 2 = 40 mmHg 、BE = 0 、体温在37℃下,P 50 的正常值是:26.6 mmHg 104 、CVP 的正常值:5~10 cmH 2 O106 、CVP 是反应:右心前负荷的指标109 、临床检测围术期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方法:多导联ECG110 、关于围术期心肌缺血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多巴酚丁胺既可以增加耗氧又可以减少耗氧113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创造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的综合反应114 、血清钾正常值是:3.5~5.5 mmol/L119 、正常人血浆中HCO 3 -- /H 2 CO 3 之比为:20∶1120 、急性肺水肿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呼吸困难,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121 、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微循环收缩,组织液间液回流入血,血液重新分布122.影响心肌耗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心率心肌收缩力心室内压124 、低钠血症的血清钠浓度是低于多少?135mmol/L126 、低浓度吸氧的FiO 2 是:<35%130 、心肺复苏时首选给药途径是:静脉内给药131 .呼吸衰竭并发右心衰竭的原因心肌损害肺动脉高压133 哪些因素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增加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134 、可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137. 反应心脏前负荷的指标:LVEDV 、PAWP 、CVP 、LVEDP149 .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所致,这种反应的内脏传出神经是. 颈、胸交感干神经的心支150 .创伤早期引起尿量减少的原因. 肾血流量减少. 血容量不足. 醛固酮含量增多. 肾血管收缩151 .男,28 岁,Ⅱ度烧伤,总面积65% ,口渴明显,脉搏110 次/分,血压80/60mmHg ,尿量30ml / 小时,心电图示心律不齐。

该病人应考虑. 低血容量性休克152 .某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感染,呼吸困难。

现采取的措施哪项是正确的低浓度吸氧161 创伤后机体高代谢状态的表现高氧耗量.氧耗与氧输送依赖通气量增加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169 .某患者血pH7.49 ,PaCO 2 6.67kPa(50mmHg),[HCO 3 -]40mmol/L ,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代谢性碱中毒170. 应激时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包括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支气管扩张加强通气促进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血液重分布172 .女患,69 岁,术后6h 出现神志障碍、昏迷。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糖40mmol/L ,血酮体正常,血浆渗透压370 mmol/L ,血气分析pH 7.34 。

可判断此患者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昏迷181• 肠内营养的优点有:维持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使用方便,价格较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血流,保证营养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经门静脉输送到肝内,有利于合成内脏蛋白与代谢调节184•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生理意义:稳定溶酶体膜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抑制化学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肾小球入球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185.吗啡用于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作用是:松驰呼吸道平滑肌,改善通气扩张小动脉,减少回心血量镇静,降低耗氧量降低外周静脉张力,减少回心血量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减轻肺水肿188 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喉水肿、喉痉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潮红、有荨麻疹晕劂、昏迷、抽搐193 .ARDS 的诊断标准:急性起病X 线胸片示双肺浸润影PAWP ≤ 18 mmHg PaO 2 /FiO 2 ≤ 200 mmHg196 .凝血机制障碍可致外科手术过程出血,主要因素有凝血因子异常麻醉药物对凝血机制有一定影响休克手术期间输人大量库存血某些脏器手术影响毛细血管功能217 .―生存链‖的环节包括早期启动EMS 早期BLS 早期除颤早期ALS226. 输血的适应征创伤和失血. 贫血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替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227. 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正确的处理是. 立即停止输血保护肾功,碱化尿液激素治疗232. 肺复张性肺水肿的特点是:多见于负压吸引的进行性肺不张、50 %发生在30 岁以下的年轻人、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胸腔积液,大于2000ml 、水肿液蛋白含量与血浆蛋白之比大于0.6 、临床上多见胸腔积气、积液3 个月以上者233、大量输血的适应证: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或手术引起的快速大量出血。

234、成分输血:是将全血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制成一定标准的制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性输注。

三、名词解释危重病医学:是一门综合运动现代医学最新监测和治疗手段、从整体出发对急性危重患者进行救治的临床学科。

1动脉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人PaO2为80~100 mmHg,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呈进行性的下降,其反映机体的氧合状态。

2血氧饱和度(SO2)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由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得,正常值为92%~99%。

SpO2反映氧向组织转运涉及的各环节的综合作用3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可经右心导管自肺动脉内取血直接测量,正常值为65%~75%是反映由心排出量、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量决定的氧供与氧耗之间平衡关系的指标,氧供减少或氧供增加都将导致SVO2下降。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35~45 mmHg,是反映通气功能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

5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的监测可反映肺通,气还可反映肺血流。

在无明显心肺疾患且V/Q比值正常时。

ETCO2可反映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正常ETCO2为5%相当于5KPa(38mmHg)。

6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指肺泡气和动脉血之间的氧分压差是判断氧弥散能力的一种重要指标,A-aDO2是反映肺换气的指标,是判断血液从肺泡摄取氧能力的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