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革的阶段划分其评价
王莽的改制(简述)
• 除了不符世情外,王莽改革失败还有其他原因: • 缺乏改革的技术能力,而行政官员大多近乎腐败贪污; • 改制前后缺乏周详计划,以致法令繁复,朝令夕改,如:多次币制改 革,令货币种类繁多,导致通货膨胀;又以严刑强制执行,使人民反 感; • 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卖买私属、行六莞,严重损害既得利益者 ,后者自然鸣鼓而攻之。
二、背景
• 西汉自汉宣帝去世后,其政治与社会结构变动剧烈,使西汉走向灭亡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元、成、哀、平等几位皇帝或怠于政事、 或软弱无能,政权先后由宦官石显与外戚(担任大司马或大将军)王 氏、傅氏等集团掌控。地方豪强与商贾再度兴起,控制地方吏治与经 济,并且与中央官员密切结合。他们一方面垄断富利,一方面兼并大 量土地,以致大量百姓转为佃农、流民或奴婢。儒家集团的政治力量 超过崇尚务实的法家,最终独占朝政,而法家势力衰退瓦解。最后是 儒家提倡改制运动,他们加入阴阳家的五行学说,推演天变灾异的现 象,形成学说。并且认为王朝德衰,应该禅国让位。汉帝孤立无援, 地方刘姓诸侯国削弱,中央功臣列侯耗尽,又无能臣干将扭转局势, 其政权最终被外戚王莽夺取。
谢谢观赏
币制
• 王莽自西汉末年起,先后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第一次改革(西汉居 摄二年,即公元7年)新发行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三种 货币,与五铢共同流通。与此同时颁布禁挟黄金令,‚禁列侯以下不 得挟黄金,输御府受直,然卒不与直。‛ • 第二次改革(新朝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发行小泉直一,与大泉 五十共同流通,禁五铢。王莽采取了派谏大夫五十人分赴郡国铸钱的 方式,以图使新货币占领市场,更好地取代五铢。但五铢未能禁绝, 人民对新货币接受程度不高。
爵位、官制
• 五等爵和新朝官制 • 新朝的官制上承西汉官制。自西汉居摄年间起,王莽便开始推行改制 。而官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居摄元年(6年)正月,‚臵柱下五 史,秩如御史,听政事,侍旁记疏言行。‛此为中低级官员的变化。 又如,居摄元年(6年)三月己丑,立宣帝玄孙刘婴为皇太子,号曰 孺子。以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又臵 四少,秩皆二千石。其中太阿一官为始创,可参见西汉太傅、太师、 太保、太阿列表。此为高级官员的变化。 • 新朝建立后,始建国元年正月朔,王莽建立了一整套建立在原西汉官 制基础上的新的官制。其重点是十一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 元士。中央官制由此发生重大变革,而地方官制变化不大。
王莽的改制(各家评价)
•
“大肆更张。”——张帆 “班固的记载中关于王莽对待国境内外非汉族民族的政策也同 样有偏见”“王莽机智而有效地对付了匈奴的好战行为:他既 坚定,又使用了灵活的外交手腕,„„30万人不是在一地而是 在北部边境沿线的12个地方征集的,因此对边境人口的破坏性 影响被保持在最低限度。相比之下,武帝曾在公元前133年在一 地征集过30万人,却未遭到班固的奚落。”“王莽以同样的机 敏处理在中亚出现的问题”,“在与羌人和朝鲜人的关系方面, 王莽也是成功的。”——吕思勉
——张帆
•
“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 不达政情, 又无贤辅,徒以文字议论政治。”——钱穆
•
“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黄仁 宇
•
“王莽是实际政治的失败者,也是复古思想的殉道者。”— 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同王莽改 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王莽 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 他的贵本家王安石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 伸冤了。然而王莽却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 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 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 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竟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 平的话。”——胡适
•
“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社会改革,不是件容易的事, 无人敢作根本改革之想。“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 天下不如与天下安”,遂成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
——吕思勉
“除变更币制外,可谓都切中时弊,真正兼顾到平均 地权与节制资本两方面。”
——韩复智
•
负面评价
•
“王莽的各项’改制’错失不但没有达到缓解社会危机的初 衷,反而却使危机更加深化,新莽政权面临着更为凶险的局 面。改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举措多流于空想,具体执行漏 洞甚多,不切实际。王莽虽然精于政治权术和手腕,同时却 又书生气十足,盲目迷信古书,不讲经济规律,不察社会现 实„„而且性情躁动,各种措施同时出台,头绪纷繁,照顾 不及,急求近效,朝令夕改。为强制推行,又不惜滥用刑罚, 致使无辜百姓受害。另外,国家机构腐朽,措施执行不得其 人,即使设想良好,也在贯彻中变形为扰民之举。”
王莽改制
1、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六:(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
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
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
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
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
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
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2、东汉王朝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调整(一)刘秀的统一战争从建武元年到十六年,长达15年的统一战争。
王莽改制的结果如何?怎样评价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结果如何?怎样评价王莽改制>王莽改制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赤眉绿林为主的农民大起义,新朝遂告灭亡。
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但没有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
造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初一,响应更始政权的军队入长安城。
初三天明,王莽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
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退至渐台。
将士全部战死。
商人杜吴杀了王莽后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取下了他身上的绶带,校尉公宾就见了,忙问是从谁身上拿到的,得知尸体还在后,立即冲进室内砍下王莽的头,王莽尸体立即被争夺的士兵肢解。
几天后,王莽的头被挂在南阳宛县市上,而王莽的改制也随着新朝的灭亡和王莽死去而画上了句号。
评价王莽称帝及其改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产物,是西汉末年以来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矛盾的反映。
王莽施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虽然目的是要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其统治,但这些严重脱离实际的措施,既触动了豪强地主、富商大贾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干扰,进一步激化了西汉后期以来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他成为社会各个集团、各个阶层反抗的主要对象,成为众矢之的。
王莽新政的失败,是西汉没有前车之鉴、发展失败的延续。
在当时,它需要官僚体系治理国家,但是无法制止官僚作为利益集团,疯狂掠夺国家的财富;国家放开土地,鼓励竞争,就会引发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如果将土地收为国有,平均社会财富,又会违背人类竞争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天性。
这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华帝国的悖论,此后2千多年里,任何王朝,都没有逃脱西汉帝国谱写的命运。
王莽改制的失败,固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因此改革注定要失败。
王莽改制的背景与结果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背景与结果王莽改制的评价王莽改制的结果王莽是西汉时期的新朝的皇帝,他通过符命禅让的方式坐上了皇帝,并且在掌握政权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王莽改制的结果却不如人意。
王莽原打算借古周王朝之势改革以巩固自身的地位,解决社会问题,缓和阶级矛盾,但是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具体的王莽改制的结果是怎样的呢?王莽改制的结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说,首先他为改制而做出的一系列举措非但没有起到一定的成效,反而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甚至进而导致汉王朝积蓄已久的弊病一下子爆发,引发了一些农民起义活动,最后也造成了王莽身死朝灭的悲惨下场。
另外王莽改制的结果还在于导致农民起义的规模渐渐扩大,军队长驱直入进入长安,王莽见形势不好,对自己有了威胁连忙携公卿大夫等数千人逃往渐台,不过短短几天常安就失守了,王邑领伤兵退守渐台,将士死伤无数。
最后王莽却是被一个商人杜吴于无意中斩杀,也没有得到善终,甚至连他的尸体都被肢解,还将他的头颅挂了出来。
就王莽改制的初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过错,也是想着改革社会问题,巩固西汉的统治,只是王莽本人的性格问题和当时的土地兼并的社会问题太过严重,阶级矛盾深化,内忧外患不绝,所以导致了王莽改制的结果就如他本人最后的下场一样不得善终了。
王莽改制的评价王莽是西汉时期的新朝的皇帝,他通过符命禅让的方式坐上了皇帝,并且在掌握政权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是王莽改制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那么世人对于王莽改制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吗?在评价王莽改制的时候,有的学者说到王莽的改制最终导致了整个王朝的没落。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评价王莽改制呢?首先因为这场改制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确,一旦各阶级利益得不到保证,改制必然失败。
其次就是王莽轻率的改名和武力的频繁动用。
不过关于王莽改制的评价也是有积极的一面的?王莽改制里面的王田制为均田制做了贡献,蕴含了儒家均衡平分的思想,还有币制的大胆改革也为后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意义。
如何评价王莽改制
如何评价王莽改制1.王莽家境非常好,是外戚出身。
但他父亲早逝,这一支不受重视,因此他早年在社会底层,做过基层工作,伺候伯父大将军王凤,非常喜欢学问,对儒家的经典非常熟悉,但水平是不是真有这么高,就不好说了。
2.王凤死后,王莽终于跻身朝堂。
相比其他王氏子弟,王莽演技优秀,在道德上颇有声誉,又有学问,因此官越做越高。
不仅是丞相、大将军、安汉公,而且是汉平帝的岳父。
对于朝廷的赏赐,他推辞不受;对于收下的赏赐,往往分给贫民。
因此声望日隆。
最终儒生们认为,让安汉公代替德行有亏的皇室,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3.西汉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王朝。
圣灵感孕写进史记,巫蛊之祸血洗朝堂。
王莽也不例外,在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舆论上认为,大海航行靠舵手,王莽高尚的道德,能够带领大汉王朝走上正轨。
4.西汉早期是皇室和军事贵族共治天下,在汉武帝时,儒家学派的技术官僚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军事贵族,成为政治上的重要力量。
但有权就有钱,土地兼并比以前更加激烈,富者田间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王莽首先要面对这个问题。
5.王莽上台后立刻开倒车,把儒家的复古理论当做实践经验。
大力推行公有制经济,但却没能打击地主豪强势力,于是政策开始走偏,最终加剧了土地兼并,人民更加贫困。
本来儒家就喜欢在圣人的理论上掺杂私货,这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借用圣人之口推销自己的政治理念。
但王莽不懂这个,只知道照本宣科的开倒车。
于是人民纷纷怀念起四十年前的汉宣帝时代。
混乱过后,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新朝。
6.王莽是一个私德良好的人。
身死之日,尚有忠诚的卫队为之死战,堪比路易十六的瑞士卫队。
但他眼高手低,能力不足,虽然有心改革,却只对人民下手,让地主阶级变得更加强大,世家大族粉墨登场,成为历时千年的政治力量。
7.王莽的改革是历史上第一次儒家的社会实验,证明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王莽眼高手低、好大喜功的野心家形象被班固写进历史书,为后代倒车逆行的改革敲响警钟。
一分也是爱。
王莽新朝的开国皇帝与改革家
王莽新朝的开国皇帝与改革家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建立了短暂的新朝,被尊称为“王莽新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改革家。
本文将讨论王莽作为开国皇帝和改革家的角色及其影响。
一、王莽的背景与上台王莽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但却凭借其聪明才智在朝廷中逐渐崭露头角。
王莽利用自己的能力取得了高官职位,并得到了当时皇帝赐予的信任和重用。
在关键时刻,王莽乘机夺取了政权,成为了新朝的开国皇帝。
二、王莽的改革措施作为一位改革家,王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变当时社会的困境。
他推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取消了地主的特权,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此外,他还实行了货币改革,改革了当时的货币制度,以平抑通胀。
王莽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以期治理国家。
他制定了新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推行儒家思想来塑造国家的道德伦理。
他还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平息地方豪强的势力。
三、王莽改革的成果与失败王莽的改革政策一度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他的土地制度改革确实改善了农民的境遇,使他们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货币改革也一度为经济带来了稳定。
然而,王莽的改革政策并没有持续产生积极的效果。
尽管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但由于改革的偏激性质与缺乏可行的政策执行措施,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失衡。
加之,王莽在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引起了地方势力的不满,这些地方势力对新朝的统治产生了强烈的反弹。
此外,他试图通过重塑国家的道德伦理来治理国家,但这种方式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
最终,王莽的改革政策失败了。
他的措施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并导致了他个人的垮台。
他的新朝仅存在了短短十四年便被推翻。
四、对王莽的评价对于王莽的评价存在着争议。
一方面,他作为新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政策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他试图改变当时社会的困境,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然而,另一方面,王莽的改革政策不仅存在很多缺陷,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他的措施不够周密,政策执行不力,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反弹。
王莽的新政汉末时期的改革与社会变革
王莽的新政汉末时期的改革与社会变革汉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一直困扰着国家的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汉宣帝的外甥王莽于公元9年夺取了关中政权。
王莽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被称为新政。
这一时期的改革与社会变革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农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王莽的新政在汉末时期带来的改革与社会变革。
一、政治改革王莽上台后,在政治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重新设立了三公九卿的官职体系,加强了皇权的集中,使国家的政治权力更加稳定。
其次,他实行了平均地权制度,即将封建土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减少了地方豪强的势力。
此外,王莽还设立了为官员考核的制度,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官员教育培训,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二、经济改革王莽的新政对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推行了黄老思想,提倡农桑勤俭,鼓励人们勤劳致富。
他通过减免税收、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王莽推行了均田制,使得土地重新分配,减少了土地的浪费,增加了农田的产出。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改良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三、农业改革在农业方面,王莽的新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他实施了均田制,将土地按照人口均分,减少了豪强的土地占有。
其次,他推行了免役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王莽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筑水利灌溉系统,使得农田得到良好的灌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四、文化变革王莽的新政在文化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提倡和推行了黄老思想,在文化教育方面加强了对士人的培养和教育,培养了一批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才。
同时,王莽还改变了学制,加强了教育的普及,在社会上推广了文化教育。
这些改革为后来东汉的兴起奠定了文化的基础。
综上所述,王莽的新政在汉末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社会变革。
他在政治、经济、农业、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社会状况。
这一时期的改革对后来的东汉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东汉帝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说说铜钱上的故事---王莽的四次币制改革
说说铜钱上的故事---王莽的四次币制改革王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正统派认他是野心家,因为他位极人臣却仍然夺取了汉朝刘家的天下。
无论他的功过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设计的钱币极为精美。
王莽执政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四次币制改革,分别如下:1第一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即公元7年,铸“一刀平五千”(可兑换5000枚五铢钱,“平”意为“值”),“契刀五百”(可兑换500枚五铢钱),“大泉五十”(可兑换50枚五铢钱),与西汉发行的五铢钱同时使用。
发行“一刀平五千”与“契刀五百”的主要目的是掠夺中产阶级与富人阶层,王莽禁止他们私有黄金,用两枚“一刀平五千”或十枚“契刀五百”即可收兑黄金一斤。
从审美上讲,“一刀平五千”与“契刀五百”的铸造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度。
确实美,小易在边流口水边编辑哦!一刀平五千2第二次币制改革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废除第一次币制改革中除大泉五十之外的所有钱币,甚至包括五铢钱,增发“小泉直一”,作为五铢钱的替代品,一枚“大泉五十”可以兑换五十枚“小泉直一”。
此次币改主要为了掠夺小民财富,因为“小泉直一”的重量只有一铢,比起五铢钱,财富肯定是大幅度缩水了(金属货币属于实物货币,与需要政府信用担保的纸币有着本质的不同)。
史书记载“农商失业,食货俱废,人民至涕泣于市道”。
确实挺惨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3第三次币制改革始建国二年,即公元10年,这一次币制改革开始实行最为奇特的“宝货制”,所谓的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指的是金、银、铜、龟、贝等币材;“六名二十八品”指的是泉货六品(著名的“六泉”)、贝货五品、布货十品(著名的“十布”)、龟宝四品、银货二品以及黄金。
古钱币收藏界历来一直为藏家所津津乐道的“六泉十布”正是在这个时期大行其道:“六泉”,即“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即“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资治通鉴中对王莽新政的描写
资治通鉴中对王莽新政的描写
《资治通鉴》中对王莽新政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公元9年至23年的时间段。
王莽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振汉朝,但却未能成功,反而加速了汉朝的灭亡。
在《资治通鉴》中,王莽上台时的情况被描述为“天下大乱”,社会混乱,人民生活艰难。
王莽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土地制度改革、货币制度改革、法律制度改革等。
他试图通过这些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汉朝的繁荣。
然而,王莽的改革政策并没有解决当时社会的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土地制度改革,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
同时,货币制度改革也造成了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矛盾。
此外,在王莽的新政中,他还试图通过思想改革来树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废除了汉朝的儒家经典,推广了“新儒家”思想,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哲学。
然而,这种思想改革仅仅是为了巩固他个人的统治地位,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
最终,在23年,王莽的新政被推翻,王莽本人被处死。
《资治通鉴》中对王莽新政的描写是批判性的,认为他的政策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汉朝的灭亡。
- 1 -。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六:(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
(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4)改革币制。
(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
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
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
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
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
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
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线,结果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民族矛盾。
王莽之新朝改制王莽政权的兴起与覆灭
王莽之新朝改制王莽政权的兴起与覆灭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公元9年至23年间建立了王莽政权,史称新朝。
本文将探讨王莽政权的兴起与覆灭,并分析王莽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背景1.1 王莽之前政治局势的分析在王莽兴起之前,汉朝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
王莽的前任汉成帝去世后,刘洪被立为帝,但并未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同。
国内外经济问题的积累,使得人民对政府渐生不满情绪。
此时,王莽看准了时机,发动了他的改革。
二、王莽政权的兴起2.1 王莽的背景与崛起王莽出身于豪门世家,拥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社会资源。
他以聪明才智和卓越的领导能力,逐渐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利用他与皇室的关系,王莽成功地取得了政权。
2.2 王莽的改革措施2.2.1 地方制度改革王莽认为地方政权腐败,严重损害了君主的权威,于是他推行了一系列地方制度改革。
他取消了地方世袭制度,建立了官僚体系,确保了政府的权威和统一。
2.2.2 经济改革为了解决国家财政与民生问题,王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并通过降低物价等方式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此外,王莽也鼓励土地的私有化,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2.2.3 教育改革为了提高国家的统治能力,王莽进行了教育改革。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养。
这些改革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王莽政权的覆灭3.1 内外因素的交织王莽政权的覆灭既有内部矛盾的激化,也有外部势力的影响。
内部方面,因为王莽在位期间的改革幅度过大,受到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外部方面,王莽政权长期以来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与威胁。
3.2 阶级斗争的激化王莽政权在实现改革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阶级斗争。
一些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员感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积极发动了反王莽的斗争。
此外,王莽过于注重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实权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激化。
3.3 内乱与外患的并发王莽的政权在内乱与外患的双重压力下迅速瓦解。
东汉王莽时期的动荡
东汉王莽时期的动荡东汉王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变革与动荡。
本文将从王莽上台、改革措施、社会动荡和结束统治四个方面来探讨东汉王莽时期的动荡。
一、王莽上台东汉王莽时期的动荡始于王莽的上台。
公元8年,王莽篡夺了汉成帝的政权,建立了新朝(史称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非皇族出身的皇帝。
王莽上台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试图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
二、改革措施王莽上台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政策、货币制度、官吏选拔等方面的改革。
他试图通过实施土地改革来平衡社会阶级矛盾,并通过改革货币制度来稳定经济。
此外,他还推行了一系列官吏选拔制度的改革,力求提高政府的治理效果。
三、社会动荡尽管王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社会仍然陷入了动荡和混乱之中。
一方面,王莽的改革政策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多人民对他的统治持有怀疑和不满的态度。
另一方面,王莽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征收过重的税赋和限制土地流转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四、结束统治东汉王莽时期的动荡最终以王莽被赤眉军推翻而告结束。
公元23年,赤眉军起义爆发,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反叛军队逐渐壮大,并最终推翻了王莽的统治。
王莽被迫退位,东汉恢复。
结语东汉王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
王莽上台后,他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倒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最终,王莽被赤眉军推翻,东汉王朝恢复。
这一时期的动荡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带来了一些启示。
王莽新朝的政治改革与失败
王莽新朝的政治改革与失败王莽新朝是中国历史上独特而备受争议的时期。
在公元9年至23年期间,王莽颠覆了汉朝的统治,并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来重塑社会秩序。
然而,尽管他的改革措施在当时看起来颇具激进,但很快就被人们视为不切实际和失败的尝试。
本文将深入探讨王莽新朝的政治改革以及失败的原因。
王莽的政治改革始于他建立新朝的初期。
他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振兴国家经济和社会秩序。
首先,王莽宣称废除土地私有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这一改革措施旨在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这个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生计无着,社会秩序进一步混乱。
王莽还试图重构封建制度,减弱地方豪强的势力。
他建立了分封制,将封地分割为大小不一的封邑,并限制了封地的继承和扩张。
这一改革的初衷是削弱地方豪强的权力,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和监督机制,这一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地方豪强的影响力并没有被彻底打击,充满腐败和内讧的局面逐渐浮现。
王莽还试图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他通过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和价格管制,试图稳定物价和控制市场经济。
然而,这一政策导致市场经济的瘫痪和商品短缺。
同时,王莽还试图通过发行新货币来增加财政收入,但这一举措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进一步破坏了经济秩序。
这些经济改革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的不满情绪,使得王莽新朝的政权稳固性越来越低。
王莽新朝的失败不仅来自于他的政策失误,还有因为他本人的统治手段。
王莽采用高压手段镇压反对派,几乎没有容忍言论自由,剥夺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
尽管王莽试图通过一些救济措施来缓解受苦人民的痛苦,但这些举措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不信任和对他的改革措施的怀疑。
最终,王莽新朝的失败不可避免地到来。
在公元23年,更始帝刘秀发动了反王莽起义,推翻了王莽的统治,恢复了东汉的旧制度。
王莽新朝的政治改革及其失败教训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新政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时期。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经过皇帝指定却成为帝王的人。
他推行的新政在中国历史发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改革王莽推行的新政首先体现在政治制度改革上。
他采取的是一种封建式的联盟,以鼓励地方豪强,加强地方政权,这有利于防止中央集权。
同时,王莽也实行了基于家族联盟和宗法制度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减少了地方政治势力之间的对抗,加强了中央的统一。
二、经济政策改革在经济政策方面,王莽也实行了一些省税减轻的政策。
他推动改革,试图通过财政和经济的手段让百姓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好处。
但他采用的措施并不够切实,他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彻底解决百姓的负担,而且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三、社会制度改革王莽推行的新政还涉及到了一些社会制度的改革。
他提出了一个用人原则,即用人不问出身、贵贱,而是以才干为主。
这种用人原则尽管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朝廷腐败的可能性。
另外,王莽还采取了一些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人民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国家的统一。
四、王莽政策的影响王莽的新政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莽强调的道德和养生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刘宋时期;基于新政建设的宗法制度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莽推动的农业改革手段和经济政策对于后来的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王莽新政改变了当时的历史格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
其封建式的联盟和基于家族联盟的政治制度,虽然在后期被改变,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和宗法体制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莽四改币制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103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
王莽当政后,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和对百姓的财富掠夺,在这个不到20年的王朝里,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均在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导致币制复杂混乱,民间交易不畅。
第一次币制改革是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以“复古”为名进行改革,保留“五铢”,铸“大泉五十” “契刀五百” “一刀平五千”三种货币。
货币“大泉五十”有四种,一种是官铸的“大泉五十”,钱径约28毫米,质重十二铢,出土实物合今制8克;一种厚重型,多系盗铸币,重量10克左右;一种是于公元14年,民间熔毁厚重“大泉五十”盗铸的薄小“大泉五十”,实物径在26毫米,重在3克左右;还有一种是新朝末年动乱时期私盗铸的“大泉五十”幺荷钱,实物质重在0.5克左右。
以上四种,厚重型及幺荷钱比较少,其他两种出土量较大。
货币“契刀五百”,形状像当今的钥匙。
刀环有“契刀”两个字,横列方孔两侧,刀身铭“五百”二字,值五铢钱五百。
“契刀五百”钱一共用了两年,但制作精致,现存世量非常少。
货币“一刀平五千”,在当时相当于5000个五铢的价格,现属收藏绝品。
第二次币制改革是在公元9年,因王莽“废刘而兴王”的意图,废除了错刀、契刀和五铢钱,专铸货币“小泉直一”与“大泉五十”同用。
以一“大泉五十”当五十枚“小泉直一”钱。
“小泉直一”钱铜质精良,文字精美,悬针篆,但属新莽泉中铸造最粗者。
第三次币制改革是在公元10年,内容为“宝物制”,出的币种共有五种材质,六个大类,二十八面值,即“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指金、银、铜、龟、贝等币材。
“六名二十八品”指泉货六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龟宝四品、银货二品以及黄金。
第四次币制改革,是在公元14年,王莽下令取消金银货贝等钱币,又对其价值进行了增减,改铸货泉与货布二品并用。
其中“货布”是虚值币,这造成民间私自铸币,币值更加混乱。
王莽币制改革的评价
王莽币制改革的评价
王莽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货币改革,其评价存在争议。
一方面,王莽币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经济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但由于改革过于急功近利,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民众的接受度,导致改革失败,引发了社会动荡和经济混乱。
另一方面,王莽币制改革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改革废除了汉朝时期的五铢钱制度,恢复了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制度,推动了货币的统一和流通,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此外,王莽币制改革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货币形式,如“宝货制”,对于中国货币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来看,王莽币制改革虽然在实践中失败了,但其在货币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进行货币改革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民众的接受度,避免过于急功近利而导致失败。
王莽改制内容
王莽改制内容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公元9年废除汉朝而成
为新朝的皇帝。
在位期间,王莽致力于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这些改革被称为“王莽新政”,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下
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王莽改制内容。
1. 土地制度改革
王莽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豪门家族
手中的情况。
他在新朝成立后,曾下令将这些土地没收,并将其分配
给一般平民百姓,以解决社会不平等现象。
2. 货币制度改革
王莽认为旧朝时期的货币制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他颁布
了新的货币制度,规定了新的货币标准和铸币制度,以稳定货币的价值。
3. 军队制度改革
王莽认为当时的军队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如屡次战争败北,士兵
不积极,战备不强等。
因此,他进行了军队的改革。
他组建了一支新
的精锐部队,加强了军队装备的统一,提升了战斗力。
4. 中央政府制度改革
王莽认为旧朝时期的中央政府制度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因此他推行中央集权化,使得政府权力更加集中。
他建立了“九卿制度”,以及“主爵、从爵”制度,以加强行政管理。
总之,王莽的改革及其对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新政虽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和实施,但是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改制被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他在新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新建立朝廷的威信,加强中央集权,并通过土地改革、货币改革和官制改革等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王莽改制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既有负面的评价,也有正面的评价。
首先,王莽改制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政策造成的社会混乱和经济困境。
尽管王莽倡导均贫富、平均土地权利和改善农民福利,但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实施不力,导致了土地的集中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同时,货币改革也失败了,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短缺问题。
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社会秩序崩溃,引发了一系列动荡的事件,为新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其次,王莽改制的正面评价则主要集中在他试图重建朝廷的威信上。
在新政期间,王莽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减弱地方势力。
他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太后的地位,并通过改革官制来打击官员的贪污行为。
此外,王莽还实行了一些改善统治基础的政策,例如破格提拔人才、加强教育和治理道德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努力使得朝廷重新恢复了一定的威信,并增强了政府的统治能力。
然而,我们不能仅以改革的初衷来评价王莽的改制,还需要考虑到改革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
尽管王莽试图解决社会问题,但他的改革政策往往是片面和欠考虑的。
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导致了农民的不满和动乱,他的货币改革政策也加剧了社会经济问题。
同时,他的改革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很多人对他的统治不满和抵制。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失败。
综上所述,王莽改制的评价存在着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认可其重建朝廷威信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但也批评其改革政策的片面性和不适应社会的因素。
尽管王莽改制失败,但其改革措施对于后来的政治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王莽改制的失败也反映了政治改革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尊重民意和民众需求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1 2N 0. 03 2
Ma . 2 0 v 0 2
王莽 改革 的 阶段 划 分及 其评 价
杨 青 云
( 马店 师专 历史 系 , 驻 河南 驻马 店 4 30 ) 6 0 0
摘 要 : 莽 改 革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 一 阶段 的 改 革基 本 上 是 成功 的 . 到 了人 们 的 支持 . 王 第 得 第二 阶段 的改 革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 终 以 失政 告 终 。 最 关键 词 : 莽 ; 革 ; 王 改 中央 机 构 ;王 田私 属 ” “ 均 ” “ ;五 中 圈 分类 号 :2 2 K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2— 302 0 ) 一0 1 —0 A 1 ] 62 (O2∞ 0 09 3 不论 是 封 建 史 学 家 、 是 近 代 资 产 阶 级 史 学 家 . 王 莽 还 对 改革 多持 否 定 态 度 。新 中 国成 立 后 . 其 是 最 近 十几 年 . 尤 史 学 界 从不 同 的角 度 对 王 莽 改革 进 行 研 究 , 王 莽 改 革 的评 对 价也 渐 趋 客 观 . 从 未 有 人 把 王 莽 改 革 分 成 阶 段 去 进 行 深 但 人 的探 讨 。还 有 不少 学 者 仍 把 新 朝 建 立 前 的 历 史 作 为王 莽 篡汉 的过程 或阴谋活动 . 把王莽 建立 新朝 以后 的措 施视 为 改 革 。这 在 事 实 上不 利 于 客 观评 价 王莽 。 从 史 宴 中我 们 可 以 明 显地 看 出王 莽 改 革 实 际 上 可 分 为两 个 阶段 : 一 阶段 第 从公 元 前 1 纪 至 公 元 8年 , 王 莽 称 帝 前 主持 朝 政 时进 世 是 行 的 改革 ; 二 阶 段 从 公 元 9年 至 公 元 2 第 3年 , 王 莽 称 帝 是 后 采 取 的举 措 。 我们 认 为 只 有 这 样 . 有 利 于 客 观 的 评 价 才
始。
生 庶民大和会 , 十万众 并集 ”结果 “平 ) 丕 : . ( [ 作二旬 , 大功 毕 成 ” 这 虽 然 有 些 夸 张 . 却说 明 王莽 此 时 的 勤 奋 和 在 他 。 但 的 主持 下 工 程 建筑 之 快 。 并 在 太 学 设 古 《 经 》 程 , 加 乐 课 增 名 额 . 一 经 有 五 人 。还 “ 天 下 通 一 艺 教 授 十 一 人 以 上 . 每 征 及有 逸 《 》 书》 诗 》 周 官 》 尔 雅 》 天文 》、 1 、 律 、 礼 《 《 《 《 《 图壤 钟 月 令 、 法 、史 篇 》 字 . 知 其 意 者 . 兵 《 文 通 皆诣 公 车 ” 。公 元 5年 . 征词了有关专家数 千人到首都 , 让他们记 录 自己的解说 , 以 此订正流传的谬误 . 统一 各种 分歧 . 有人称 之 为“ 国历史 中 上 第 一 次科 学 专 家 会 议 -3。 这 充 分 反 映 王 莽 对 文 化 教 育 [ 2
的重视程度。 班 固 对上 述 情 况 没 有 多 作 评 价 . 许 是 有 意 回 避 。 我 也
王莽第 一阶段 改革 的主要 内容及其措施是 : 第一 . 改革中 央机构 , 调整郡 县 划分 , 设置 新郡 、 县。 新 公元 1 根据王莽 的建议 . 年 王太 后 下 诏 : 以 光 ( 光 ) 太 “ 孔 为 师…… 以舜 ( 王舜 ) 为太 保…・ 以丰( ・ ・ 甄丰 ) 为少 傅。不 久太 后 又 下 诏 :以 莽 为 太傅 。 自此 , 中央 四辅 制 建 立 . 莽 主 “ ” 汉 王 持 四辅 的工作。公元 4年王 莽上奏要求 。 公卿 、 更 大夫 、 八 十 一 元 士 官 名 次 位 … .【c平 )公 元 六 年 ( 摄 元 年 ) ” ] 纪 ( 居 . 王莽以“ 王舜 为 太傅 左辅 甄 丰 为太保 后 承。叉置 四 少( 少 师、 少傅 、 少阿 、 少保” m 。此处虽 没有详 记 中央各 级官 员 的名字及职务 , 中央官僚 机构 已改组确 是事实 。 但 公 元 2年 , 于 灾 荒 , 由 王莽 建 议废 “ 定 呼 池 苑 , 安 以为 安 民县 ¨ ”。公 元 4年 奏 设 西 海 郡 并 把 京 师 长 安 分 两 t 部 分 , 置 前 辉 光 、 丞 烈 两 郡 。公 元 5年 根 据 中 郎将 平 宪 设 后 和 “ 行 天下 , 观 风 俗 者 陈 祟 等 八 人 的 报 告 . 及 《 分 览 使 以 尧 典 》 于 十 二 州 的 记 载 . 式 设 置 西 簿 郡 .正 十 二 州 名 分 关 正 “ 界. 以应 正 始 又 法 五 十 条 , 者 裢 之 西 海 ” 。 增 犯 。王 莽 此 时正十二州名 , 托 以古制 , 不是 乱改 , 是根据实 际考 虽 但 而
王 莽 及 其改 革 。
品”l l H
。 从 表 面上 看 , 是 一 种 等 级 制 度 . 对 吏 民 这 但
养生 、 终 . 蜱 、 宅 等 划成 一 定 的 等 级 , 乎 不 无 田” 送 奴 田 似 限 限奴” 的因素 . 很可能 是后来 王 田私属 ” 这 政策 的初 步尝 试 。在 文 化 教育 方 面 , 元 3年 根 据 王 莽 的 建 议 西 汉 政 府 公 在地 方 上普 遍设 立 学官 ,郡 日学 . 、 、 “ 县 道 邑侯 国 日 校 。校 、
维普资讯
第 2 第 3期 2卷
2002年 5 月
南都 学坛( 文社套 科 学 学刊 ) 人
A a e cF rm fN n D (o ma fte H ma ie n o il ce e s c d mi ou o a u Ju l u nt s d Sea ine ) o h i a S
学置 经 师 一 人 。乡 日庠 , 日 序 序 、 置 《 经》师 一 聚 庠 孝 人” “ … ”。 中 央 兴建 起 明 堂 、 雍 、 台 及 学 员 宿 舍 一 辟 灵
万 问 。 修建 期 间 王 莽 ) 用 书 临 赋 营 筑 , 若 翌 辛 丑 , ( 朝 越 诸
公元前 1 年汉哀帝死 , 平帝 即位 . 太后 ( 王 王政君 王莽 改 革 开 枯 委 王 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