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柴油机
柴油机结构原理课件
直列柴油机
气缸一字排开的柴油机结构,紧凑且节省空间。
柴油机的气缸体和气缸盖
气缸体
承载气缸和连杆机构的主要结构 部件。
气缸盖
封闭气缸顶部,并安装气门等附 件。
气缸截面示意图
展示气缸的内部结构,包括活塞、 连杆和曲轴。
柴油机的进气和排气系统
1
进气系统
通过进气门使空气进入气缸,与燃油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
2
排气系统
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减少排放和提供更高效的燃烧过程。
3
涡轮增压器
通过废气驱动涡轮,进一步增加进气量,提高柴油机的输出功率。
润滑和冷却系统的组成
润滑系统
通过循环机油,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减少磨损 和摩擦。
冷却系统
通过循环冷却液,吸收和散发燃烧产生的热量,保 持发动机工作温度。燃油 Nhomakorabea统的组成
燃油供给系统 高压油管 喷油器
输送燃油到喷油器 提供高压燃油给喷油器 将燃油雾化并喷入气缸
高压油泵的结构
1 隔膜式高压油泵
采用隔膜与曲轴连动,实现燃油的供给。
2 柱塞式高压油泵
通过柱塞与曲轴连动,并利用高压燃油收缩实现供油。
3 轴瓦式高压油泵
通过轴瓦和曲轴连动,实现柴油的供给。
柴油机结构原理课件
这是一个关于柴油机结构和原理的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活塞组成、进气和排气系统等内容。
柴油机工作原理
柴油机利用压缩着火的原理将柴油燃料转化为机械能。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驱动机械装置 工作。
柴油机结构分类
单缸柴油机
只有一个气缸和一个活塞的柴油机。
多缸柴油机
第六章 掌握柴油机的进排气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及检修方法
第六章 掌握柴油机的进排气控制系统 结构原理及检修方法
❖ .学习目标 ❖ 1.掌握柴油机的空气预热系统 ❖ 2.掌握柴油发动机的进气控制系统 ❖ 3.掌握柴油机的增压控制系统 ❖ 4.掌握柴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 5.掌握柴油机尾气净化处理系统
一、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功用是利用废气的能量,通过增 压器将发动机的进气先进行压缩,使增压后的空气密度 增大,实际充入的空气量增加(见图6-18和图6-19)。 这样,可以向气缸内喷入更多的燃料并能获得充分燃烧 ,因此提高了柴油机的输出功率。
图6-18废气涡轮增压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图6-19废气涡流增压系统示意图
的一种增压控制系统。典型的电子控制式惯性增压系统 如图6-27所示。它主要由各种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 电磁阀空气室空气控制气缸、控制阀等组成。
图6-27电子控制式惯性增压系统
一、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作用
EGR系统工作时,将一部分废气引入进气系统, 与新鲜的燃油混合气混合,使混合气变稀,从而降 低了燃烧速度,燃烧温度随之下降,从而有效的减 少NOX的生成,如图6-28所示。其关键部件是EGR 阀,其实物如图6-29所示。
1.涡轮增压器的结构 涡轮增压器一般由涡轮部分、中间壳体、压气机部
分三大部分组成(见图6-20)。
图6-20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组成
2.中冷器的结构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一般加装有中冷器,以便对从涡
轮增压器压气机出来的温度升高的空气进行冷却,以 提高空气的密度,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其实物如 图6-21所示。
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如图2-23所示。
图6-23可变涡轮增压系统的结构
第六章_柴油机安装与调试
3. 阻水圈安装 4. 套缸安装后的检查
6.1.2 汽缸盖总成
汽缸盖总成
汽缸盖
汽缸盖罩
汽缸垫等零件
1.汽缸盖罩 2.汽缸盖找 垫片 3.汽缸盖 4.汽缸垫 5.涡流室镶块
汽缸盖在使用中应防止产生三漏,即漏气、漏水、漏油。
6.2活塞连杆组装配 6.2活塞连杆组装配
6.2.1活塞环向活塞上安装 活塞环向活塞上安装
油箱用来储存柴油,一般由镀锌簿钢板作成。油箱必须保持干净, 使用中,应定期用清洁柴油清洗内部。
柴油滤清器有粗滤器和细滤器,功用是清洁柴油。柴油滤清器安装好要 放尽其间的空气,可拧松出油管管接螺栓,直到流出的柴油不带气泡,表明 空气已经放尽,再将管接螺栓拧紧,要防止漏油。使用50~100小时保养一次, 如图所示。
活塞环有气环和油环。气环除了 矩形断面外,还有非矩形的,如锥形 环、扭曲环、梯形环、桶面环,如图 所示。
(a)矩形环 (b)锥形换 (c)扭曲环 (d)梯形环 (e)桶面环
非矩形截面环的安装时,这种环有一定的装 配方向。当作为第一道环时,锥形环和正扭曲环 在环的断面上内侧或下外侧切口,以提高刮油效 果。但正扭曲环装在第二、三道环槽时,为了提 高密封性能,可按相反方向装配。如果是换断面 的下内侧或上外侧切口(反扭曲环),则安装方 向应与正扭曲环相反。油环有普通油环和组合油 环。气环有泵油的作用,油环有刮油的作用,如 图所示. 图所示.
曲轴和凸轮轴定时齿轮的相对位置时保证正确的配气相位的首 要条件。定时齿轮组一般在出厂时都有记号,它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在齿轮和箱壳上有对应的记号,装配时只有将两记号对准即 可;另一种是齿轮与齿轮中间有对应的记号(如图6-19)。 当齿轮组原来没有记号或记号错乱时,可按如下方法找到正确 的安装位置。将飞轮按记号转到某一缸的压缩终了的上止点后在转 动一圈,然后根据进气的提前角把曲轴反向回转到相应的角度上, 在转动凸轮轴使之达到刚刚顶开进气门的位置,此时装入定时齿轮, 即为正确定位。
发动机原理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2.对柴油机燃烧室的要求:
① α小,但应燃烧完全及时; ② 适度的ΔP/ΔΦ和Pz值;以保证工作柔和,
平稳,可靠; ③ 排气品质好; ④ 变工况适应好;应在负荷、转速变化时,
柴油机性能稳定; ⑤ 冷起动性好; ⑥ 制造、维修方便。
3、直喷式燃烧室的空气涡流运动
空气涡流运动是加速混合气形成的 有效手段;也是保证完善燃烧的重 要条件。
3.影响喷注质量的主要因素:
喷注结构,喷油压力,气缸内空气的压力,柴油
的粘度等。
二、空气运动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缸内空气的涡流运动能加速雾化的油滴与 周围空气的混合,促进燃烧过程的进行。
但涡流过强,会使燃烧产物与邻近的喷注重叠; 涡流过强也使进气阻力加大,充量系数下降。
三、典型燃烧室结构分析
1.燃烧室分为两大类:直喷式和分开式。 直喷式燃烧室:燃油直接喷入由活塞顶和缸盖形成的
汽油机:提高火焰传播速度。 柴油机:保证及时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气。
第一节 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
一、燃烧方式--油滴扩散燃烧
柴油机是在压缩过程中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借助喷 油设备将燃油在高压下成雾状喷入燃烧室,以便 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
油滴的着火要满足两个条件: (1)混合气的温度要高于着火临界温度。 (2)混合气的浓度要适当,即混合气的浓度要在
不变)
面容比大,经济性较差,启动性差(传热和流动损失大,装电热塞)
涡流室式燃烧室
1)预燃室式燃烧室
混合气形成:空间雾化混合为主。一般采用轴针 式喷油器。
主要特点:
喷雾质量要求不高(预燃室形成强的紊流和二次喷射的燃
烧涡流形成混合气)。
ΔP/ΔΦ较小,工作柔和。 空气利用率高,α值可较小。 变工况适应性好,对转速不敏感。 NOx排放低 启动性差,面容比较大,经济性差 低速噪声(惰转噪声)大(预燃室气体速度低,油束贯穿力大,
第六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汽车构造
2)蒸发性:指柴油蒸发汽化的能力,用柴油馏出 某一百分比的温度范围即馏程和闪点表示。比如, 50%馏出温度即柴油馏出50%的温度,此温度越 低,柴油的蒸发性越好,混合气形成速度就越快, 易完全燃烧。但蒸发性过高,则会使全部柴油迅 速燃烧,缸内压力急剧升高,柴油机工作粗暴。 闪点低,蒸发性好。
空间雾化混合
油雾的形成 燃料以高压、高速从喷油器以 圆锥形的油束喷出,由于受到 高密度空气的摩擦阻力作用, 被分裂为许多油线进而成为油粒。
空气的运动促进混合 将燃油喷成雾状油束是混合气 形成的第一步,其次是使油粒
分布得更均匀。
汽车构造
空间雾化混合
汽车构造
最有效的措施:空气运动 多采用两种办法:(l)使进气产生涡流;(2)产生挤压涡流
油膜蒸发混合
它是将柴油喷向球形油膜燃 烧室的壁面上,在强烈地空气 涡流作用下,燃油的大部分 (95%)形成油膜.由于油束贯 穿空气和室壁的反射,必然有 少量油粒(5%)悬浮在空间, 形成着火源。油膜在热能作 用下,逐层蒸发、逐层卷走、 逐层燃烧,产生了燃气涡流, 其燃烧速度是前期慢、后期 快,使燃烧过程加速进行到 终点。
混合气的形成(空间雾化混合或油膜蒸发混合)、 点火和燃烧方式不同于汽油机;
柴油机的a>1,燃烧充分,排气污染小;
柴油机的喷油泵与喷嘴制造精度要求高,所以成本 较高;
柴油机工作粗暴,振动噪声大;柴油不易蒸发,冬 季冷车时起动困难;
排气噪声大,颗粒排放严重,废气中含SO2多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
11
三、柴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和振动噪声
CO和HC的生成机理与汽油机相同,但a>1,缝隙激冷效应
小,故其排放小。 柴油机有害排放物:NOx, PM, 且二者矛盾。 CO2 1) NOx的生成机理:
根据燃料及其混合气形成方式分为: 热力NO(Themal NO)和快速NO(Prompt NO) ➢ 热力NO产生条件:高温、富氧、滞留时间汽油机
适应高效率低排放燃烧方式的要求
.
26
二、喷射雾化和油束特性
➢ 喷雾(油束)特性取决于喷油器的结构、喷射压力和背压, 是影响混合气形成的主要因素
➢ 油束特性:用几何形状和雾化质量评价
几何形状:贯穿距离L ;贯穿率和喷雾锥角或B
贯穿率:油束射程与喷 孔出口沿喷孔轴线到达 燃烧室壁面的距离的比
核心部分液滴 密集,速度高
.
粒径分布
粒子直径/nm
15
高温:在预混合火焰温度2000~2400K范围内出现峰值; 在
扩散火焰区缺氧
实验结果
未氧化PM。
由 HC
向碳烟
的转换
T>2400K时:PM
率
计算结果
C原子不易凝聚;
已形成的碳烟氧化。
急速加热到1700K以上 时,聚乙炔及碳蒸汽成 为中间产物而生成碳烟
➢危害:致癌物;大气可见度
喷射压力与供油压力有关; 但非线性关系,不可控。
.
30
直列泵
VE型分配泵: 一个柱塞,与固定
在一起的端面凸轮 盘一同旋转
调速手柄
调速套筒 飞锤 燃油入口
停车 调速弹簧 手柄
流回油箱
溢流节流孔
张力杠杆 断油阀
供油量控制:通过驾驶 调 压 阀 员/调速器调节油量控制
柴油机的原理
柴油机的原理柴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它利用柴油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燃烧,从而产生动力。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进气过程是柴油机工作的第一步。
在进气冲程中,活塞从上死点向下运动,使气缸内的气体被抽入。
进气门打开,让新鲜空气进入气缸。
同时,活塞下移,形成一个负压区,吸入大量空气。
接下来是压缩过程。
在压缩冲程中,活塞从下死点向上运动,将进入气缸的空气压缩。
这个过程使气体温度和压力都大幅度增加。
通过压缩,柴油机实现了高压、高温环境,为燃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燃烧过程是柴油机的核心。
当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柴油喷油器喷射出一定量的柴油燃料到气缸内。
柴油燃料遇到高温高压的空气后,迅速着火燃烧。
这个过程产生的能量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转动。
同时,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最后是排气过程。
在排气冲程中,当活塞到达下死点时,排气门打开,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气缸。
同时,活塞向上运动,将气缸内的废气排出。
这个过程为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做好准备。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基于循环过程的连续进行。
通过节拍式的循环,柴油机可以持续不断地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动力。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通过压燃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火花塞点火。
这使得柴油机在燃烧效率和热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其次,柴油机通常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因此能够提供更高的功率和扭矩输出。
此外,柴油机的燃料经济性也比汽油发动机更好。
在柴油机的设计和制造中,还需要考虑到排放和噪音控制等问题。
柴油机的排放主要包括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等。
为了减少排放,现代柴油机通常采用高压共轨喷射系统、氮氧化物催化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等技术。
柴油机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发电机组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压燃燃烧过程,通过连续的循环过程将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动力。
汽车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图解教程 第六章 柴油机电控燃油供给系统
执行元件
四、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1.燃油喷射控制
喷油量控制
喷油正时控制 喷油速率和供(喷)油规律的
控制 喷油压力的控制
最高转速控制 柴油机低油压保护 增压器工作保护
2.怠速控制 3.进气控制 4.增压控制
柴油机的增压控制
5.排放控制 6.启动控制 7.巡航控制 8.故障自诊断和失效保护
废气再循环(EGR)控制
第二节 电控直列泵喷射系统
一 第一代电控直列泵
直列式喷油泵的电子控制系统中,在喷油泵方面带有如下电子部件: (1)对喷油量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调速器。 (2)对喷油时间进行电子控制的电子提前器。
第一代电子控制直 列式喷油泵的基本 特征,如右图所示。
第一代电控直列式喷油泵
二 第二代电控直列泵(TICS系统)
ECD—V5型分配泵的传感器
(1)电磁溢流阀 电磁溢流阀(如下图):直接控制 喷油量的,是一种耐高压、具有高 度响应特性的直动式电磁阀。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工作原理,如 右图所示。
电磁溢流阀(SPV)
电磁溢流阀的结构 电磁溢流阀工作原理
(2)定时控制阀 定时控制阀(TCV)安装在喷油泵内,根据计算机送来的信号,适时开启或关闭喷 油泵压力腔和定时活塞低压腔之间的燃油通道。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
二、典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介绍
典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直列泵:如TICS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35MPa。 电控分配泵:如VP37、VP44,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40MPa。 电控泵喷油器:如博世、德尔福的EUI,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20MPa。 电控单体泵:如EUP系统,最高喷射压力可达200MPa以上。 共轨系统:如Caterpillar HEUI系统,博世的CR系统,电装的ECD-U2系统等,最高喷射压力可达180MPa。
6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① 提高过量空气系数 ② 组织气缸内气体运动
二、燃烧过程存在的问题
2.燃烧噪声
产生原因
柴油机的压缩比高,混合气几乎同时燃烧,急 剧升高的压力,直接使燃烧室壁面及活塞、曲 轴等机件受冲击,产生强烈振动,并通过气缸 壁传到外部,从而形成燃烧噪声。
解决措施
缩短滞燃期,减少滞燃期的喷油量,抑 制滞燃期中混合气的形成,是减轻噪声的主 要途径。
柴油机均在α>1的条件下工作,使柴油机容积利用 率这是其比质量,升功率不如汽油机的原因之一。
4、补燃期
定义:是从气缸内出现最高燃烧温度起,到燃烧
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以曲轴转角表示。
特点:
时间短促,混合气不太均,对经济性不利。 后燃还增加了有关零部件的热负荷。 补燃期的终点很难准确地确定。
造成二者区别的原因: I. ①燃油的可压缩性,使系统内产生压
力波的传播;高压油管的弹性变形引 起容积的变化; II. ②压力波的往复反射和叠加的作用。
三、不正常喷射现象和穴蚀
(l)二次喷射现象:既在喷射终了喷油器
针阀落座以后,在压力波动的影响下再次升起 喷油的现象。
危害:
①压力低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碳 烟增多,易引起喷孔堵塞;
图4-1 空气运动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
(1)空间雾化混合
说明:
喷注着火后,旋转的气流将燃烧产物吹 走,并及时向未燃烧完的油滴提供新鲜 空气,提高空气利用率,加速混合气的 形成和燃烧。
气缸内的涡流运动并非越强越好。涡流 过强,过强会使燃烧产物与相邻的喷注 重叠,从而影响燃烧,同时使进气阻力 加大,充量系数下降。
4.有害的废气成分
NOx是柴油机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其生成 量 应取进决行于时反的应温物度N,2以、及02反、应O进、行N的的浓时度间,长反短。 因此,为降低NOx 生成量,必须降低火焰 高峰温度、缩短空气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 减少过量空气系数等。
6-第六章 柴油机燃烧
第六章柴油机燃烧由于能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切,使得内燃机技术工作者对柴油机燃烧、经济性以及排放产生极大的兴趣。
然而,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的详细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柴油与空气的可燃混合气在燃烧室内若干部位产生自燃,而与此同时,一些其他地方燃油可能仍处于液态。
许多发动机在运行条件下,着火开始而燃油仍在继续向燃烧室内喷射。
此时燃烧室内的燃油同全部喷射油量之比对燃烧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燃油在燃烧室内的分布规律对燃烧的组织及其形态、对排放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本章就柴油机燃烧的基本内容及其目前发展做一分析论述。
§ 1 燃料的喷射与蒸发1.1 喷射油束的形态燃料在高压下经喷油器孔口射入燃烧室内,随着时间进展,燃料油束向前伸展和扩张。
为了解喷雾发展过程,人们通过等容模型燃烧室对单个油束的观察,得到有关喷射特性的认识。
1.高压、室温条件下喷射的油束日本学者藤本等人用高压等容模型燃烧室在室温条件下做试验。
燃烧室内压力为p0=0.098~9.91MPa,喷孔直径为0.27mm,喷油量取0.09g,喷油器开启压力p j=33.7MPa。
试验表明,从喷射开始后约0.5ms 至喷射结束时,油束形态有类似模式,如图6-1所示。
一个充分发展的油束,可将其分成各具特征的若干部分。
主流区:位于油束核心部分,单位体积内油滴量多,粒度大,流速大,动量大,为高密度的主流部分。
混流区:燃料油滴数量少,粒度也小,流速低,在油滴间卷吸入大量空气形成浓度减小的混合流域,它处于主流区的周围。
初始部分l s:油束刚离喷口具有较明显的圆锥形部分的长度。
混合部分l c:从初始部分末端至油束边界成湍流状态部分的长度。
穿透部分l p:为l s+l c,即基本保持圆锥形部分的长度。
稀释部分l d:油束的顶端,燃油稀疏部分。
通过观察和测量得知,喷射油束卷吸周围空气进入穿透部分。
而油束顶端在向前伸展中一方面排开周围空气,同时也卷吸进一些空气形成不断增长的逐渐稀薄的可燃混合气。
电子题库错题更正
第一章第一节4.在柴油机中对外做功的工质是(B)。
A.燃油B.空气C.燃烧产物D.可燃混合气4.在柴油机中对外做功的工质是(C)。
A.燃油B.空气C.燃烧产物D.可燃混合气137.关于二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柴油机说法正确的是(D)。
A.二冲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高于四冲程柴油机B.二冲程柴油机的强化程度高于四冲程柴油机C.因没有吸、排气行程,所以二冲程柴油机的飞轮较小D.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所占曲轴转角不到四冲程机的一半137.关于二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柴油机说法正确的是(D)。
A.二冲程柴油机的机械负荷高于四冲程柴油机B.二冲程柴油机的强化程度高于四冲程柴油机C.因没有吸、排气过程,所以二冲程柴油机的飞轮较小D.二冲程柴油机的换气过程所占曲轴转角不到四冲程机的一半第二章第二节24.关于活塞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汇集气体力B.二冲程柴油机中调整进气定时C.压缩气缸内空气D.四冲程柴油机中排出气缸内废气24.关于活塞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汇集气体力B.二冲程柴油机中调整进气定时C.压缩气缸内空气D.四冲程柴油机中排出气缸内废气72. 压缩环的密封作用主要依靠(B)。
Ⅰ.环的径向弹力Ⅱ.燃气对环的轴向压力Ⅲ.环内圆柱面的径向燃气压力 V.与缸壁摩擦力A.Ⅰ+ⅡB.Ⅰ+Ⅱ+ⅢC.Ⅰ+Ⅱ+Ⅲ+ⅣD.Ⅰ+Ⅲ72. 压缩环的密封作用主要依靠(B)。
Ⅰ.环的径向弹力Ⅱ.燃气对环的轴向压力Ⅲ.环内圆柱面的径向燃气压力Ⅳ.与缸壁摩擦力A.Ⅰ+ⅡB.Ⅰ+Ⅱ+ⅢC.Ⅰ+Ⅱ+Ⅲ+ⅣD.Ⅰ+Ⅲ156. 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活塞顶采用下凹形有D利于()。
A.扫气B.自由膨胀C.燃油与空气混合D.A+B+C156. 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活塞顶采用下凹形式有利于(D)。
A.扫气B.自由膨胀C.燃油与空气混合D.A+B+C第二章第三节92. 气缸盖工作条件恶劣的主要原因是(D)。
Ⅰ.气体力使它产生弯曲变形Ⅱ.高温燃气使它产生热应力Ⅲ.触火面燃气的腐蚀Ⅳ.水冷面的穴蚀Ⅴ.结构复杂而产生的应力集中Ⅵ.气缸盖安装预紧力A.Ⅰ+Ⅱ+Ⅲ+Ⅵ+ⅤB.Ⅱ+Ⅲ+Ⅳ+Ⅴ+ⅥC.Ⅰ+Ⅲ+Ⅳ+Ⅴ+ⅥD.Ⅰ+Ⅱ+Ⅲ+Ⅴ+Ⅵ92. 气缸盖工作条件恶劣的主要原因是(D)。
发动机教案第六章柴油机
发动机教案第六章柴油机引言柴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常用于驱动汽车、船舶和发电机等设备。
相比于汽油发动机,柴油机具有更高的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主要性能参数。
一、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柴油机利用柴油燃料的自燃特性来进行燃烧,从而产生动力。
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
具体过程如下:1. 进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进气门使气缸内充满新鲜空气。
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气门关闭,将进气空气进行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3. 燃烧冲程:柴油燃料被喷射到经过高温高压压缩的空气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下行。
4. 排气冲程:活塞上行,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二、柴油机的基本构造柴油机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件组成:1. 缸体和活塞:缸体是柴油机的主体结构,内部有气缸,活塞在其中上下运动。
2. 气门和气门机构:气门控制进气和排气过程,气门机构控制气门的开关。
3. 喷油系统:喷油系统将燃油以高压喷射到气缸中进行燃烧。
4. 进气和排气系统:进气系统输送新鲜空气至气缸,排气系统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出。
5.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用于保持柴油机工作温度的稳定。
6. 曲轴和连杆机构:曲轴和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输出动力。
三、柴油机的性能参数1. 排量:柴油机的排量表示每个循环中气缸内燃烧空气和燃油的总体积。
2. 总功率:柴油机的总功率是指柴油机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有效功率。
3. 热效率:柴油机的热效率是指柴油燃烧转化为有效功率的比例。
4. 燃油经济性:燃油经济性表示单位能量消耗下柴油机的工作效率。
5. 噪音和振动:柴油机的噪音和振动是评估其工作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结论柴油机是一种常用的内燃机,具有高效率和燃油经济性的优点。
本文介绍了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和主要性能参数,对于对柴油机感兴趣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六章 柴油机燃烧基础与准维燃烧模型
0.2
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EGR rate(%)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EGR rate(%)
(c)
微粒结构与组成
微粒:是在取样状态下 排气中除水分以外的所有 分散物质的总称,包括固 态的碳基颗粒、液态的碳 氢颗粒和无机物(如硫酸 盐、金属等)。
微粒的形成过程中燃烧 过程中碳烟的生成及随后 发展过程取决定性的作用。 碳烟的生成也与燃烧区的 空燃比密切相关。
– 点燃是强迫着火,借助于外部能源,如火花塞点燃,使局部升温并着火,通过火焰传播 到整个可燃混合物(除加热区本身,火焰能否向四周传播是判断点火是否成功的标志22)
柴油机混合气着火机理
柴油机的着火为 压燃式的低温多 级着火
低温多级着火过程
柴油机混合气着火机理
喷油t1+冷焰t2+蓝焰t3→热焰
喷油—进行物理化学准备,温度较高处开始缓慢氧化,压力 没有明显变化。喷油时缸内温度为500~700℃,不能裂解出链 反应所需的自由原子或自由基。经历时间为t1。 冷焰—热量有初步积累但较慢,反应开始加剧,产生醛类和 有机化合物等中间产物。当刚达到临界温度时,出现淡青色火 焰,其热量不多。经历时间为t2,此时的反应为一级反应。 蓝焰—热量积累较多,链节活化中心较多,出现蓝色火焰。 缸内温度和压力明显升高。经历时间为t3,此时的反应为二级 反应。t1+t2+t3为着火延迟期 热焰—热量和活化中心同时大量积累,反应将激烈进行,在 极短的时间内产生热爆炸,出现桔黄色热火焰,即产生自燃。 热火焰的出现称为三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柴油机燃油供给系学习目标1。
了解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2。
了解柴油的使用性能;3.掌握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各主要机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理解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的喷油泵、喷油器、榆油泵和滤清器的检修方法;5。
理解柴油机喷油泵、调速器和喷油器的调试方法;6.掌握柴油机常见油路故障的现象、原因及诊断排除方法。
第一节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柴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
与汽油相比,柴油粘度大、蒸发性差,一般来说不可能通过化油器在气缸外部与空气形成均匀的混合气,故采用高压喷射的方法。
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把柴油喷人气缸,直接在气缸内部形成混合气,并借助缸内空气的高温自行发火燃烧。
第一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油供给、空气供给、混合气形成和废气排出四套装置组成。
图5-1是常见的一种汽车柴油机供给系示意图。
1、燃油供给装置柴油供给装置由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包括调速器)、高压油管、喷油器和回油管组成。
柴油箱1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
柴油从柴油箱被吸人输油泵6并泵出,经柴油滤清器3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7。
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9、喷油器11喷人燃烧室10。
由于输油泵的供油量比喷油泵供油量大得多,过量的柴油便经回油管8回到输油泵6。
从柴油箱到喷油泵人口的这段油路中的油压是由输油泵建立的,而输油泵的出油压力一般为0.15MPa—0.3MPa,故这段油路称为低压油路。
低压油路只用以向喷油泵供给滤清的燃油。
从喷油泵到喷油器这段油路中的油压是由喷油泵建立的,一般在10MPa以上,故称此段油路为高压油路。
高压柴油通过喷油器呈雾状喷人燃烧室,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为了在柴油机起动时将柴油充满喷油泵,排除整个油路中的空气,在输油泵上装有手动输油泵5。
2.空气供给装置它由空气滤清器15、进气管16和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组成。
3.混合气形成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即是燃烧室10。
4.废气排出装置废气排出装置是由气缸盖内的排气道、排气管12和消声器组成。
第二节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一、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可燃混合气形成柴油借助喷油器在压缩冲程结束稍前时刻喷入柴油机燃烧室,与进气冲程中进入气缸并已经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当可燃混合气温度升至其自然温度时(约500K左右)即自行着火燃烧。
如图5-2柴油机燃烧过程示功图表示了在压缩过程中,气缸内压力随曲轴转角。
变化的关系曲线。
图中:(1)泵油始点(O点):喷油泵开始泵油时刻。
(2)喷油始点(/4点):喷油器开始喷油时刻。
(3)燃烧始点(召点):气缸内可燃混合气开始发火时刻。
(4)供油提前角:泵油始点0开始到活塞到达压缩行程上止点为止的曲轴转角。
(5)喷油提前角:喷油始点A开始到至活塞到达压缩行程上止点为止的曲轴转角。
2.柴油机燃烧的要求由于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较汽油差,而且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时间较汽油机短促得多,使得柴油难以在燃烧前雾化并与空气均匀混合,即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的品质较汽油机的差。
因此,柴油机不得不采用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使喷人气缸的柴油能够燃烧得比较完全。
为改善混合气形成的条件,不致出现太长的着火准备期,保证柴油机工作柔和,除了选用十六烷值较高的柴油,采用较高的压缩比(15—20),以提高气缸内的空气温度,促进柴油蒸发外,还对柴油机供给系提出如下要求:(1)喷油压力必须足够高,一般在iOMPa以上,以利于柴油雾化。
(2)在燃烧室内组织强烈的空气运动,,促进柴油与空气的均匀混合。
为使发动机能可靠地工作,柴油机供给系还应保证:(1)在一个工作循环内,各缸均喷油一次,其次序与选定的发动机发火次序相符。
(2)能随发动机负荷的不同而相应改变供油量,且各缸的供油量是一致的。
(3)各缸有同一的喷油提前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进行统一调节。
二、燃烧室由于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是在燃烧室内进行的,故燃烧室结构形式直接影响混合气的品质和燃烧状况。
按结构形式,柴油机燃烧室分成两大类:直接喷射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是由凹形活塞顶与气缸盖底面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
采用这种燃烧室时,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注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室内的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常见的结构形式如图5-3所示。
(1)ω形燃烧室。
ω形燃烧室的活塞凹顶剖面轮廓呈ω形,见图5-3a)。
通常采用螺旋进气道[图5-3b]]或切向进气道,组织中等强度的绕气缸轴线转动的进气涡流,以促进混合气的形成和改善燃烧状况。
喷人的柴油一部分分布在燃烧室空间内,另一部分被空气涡流甩到燃烧室壁面上,形成油膜。
由于混合气形成以空间混合为主,因此这种燃烧室要求喷油压力较高,一般为7MPa—22MPa,并采用小孑L径的多孑L喷油器,以使喷柱形状与燃烧室形状大致相符。
6135Q型柴油机及依维柯SOFIM8140·27S即采用(u形燃烧室、螺旋进气道和多孔喷油器(4孔,孔径0.35mm),其喷油压力为17.5MPa。
(u形燃烧室,形状简单,易于加工;结构紧凑,热效率高;由于总有一部分燃油在空间形成混合气而发火,因此柴油机的起动性较好。
其缺点是:所要求的喷油压力高,因而与之配套的喷油泵中的配合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多孑L喷油器的喷孔直径小,易于堵塞;着火准备朋内形成的混合气较多,导致发动机工作比较粗暴。
(2)球形燃烧室。
球形燃烧室的活塞凹顶剖面轮廓呈球形,见图5-4。
利用螺旋进气道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采用单孑L或双孔喷油器将燃油在高压下顺气流和接近于燃烧室的切线方向喷人燃烧室内。
燃油的绝大部分布于燃烧室壁上,形成较均匀的油膜,油膜从燃烧室壁上吸热逐层蒸发,强烈的空气涡流加速了油膜的蒸发并使混合气更为均匀。
少量喷射在燃烧室空间的雾状燃油,首先完成与空气的混合而发火,成为火源。
由于球形燃烧室的混合气形成主要靠油膜逐层蒸发来完成,故其特点为:混合气形成速度开始较慢,燃烧初期压力升高和缓,发动机工作柔和。
此后,由于混合气形成速度愈来愈快,不会使燃烧拖延,从而保证了柴油机有较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同时也因着火初期混合气量较少,使柴油机起动较困难。
此外,油膜蒸发形成混合气的速度不能立即适应急剧增加的油量,因而柴油机的加速性能较差。
球形燃烧室要求燃料喷注具有一定的能量,喷射时尽量不分散。
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喷油压力(17MPa—19MPa)。
国产6120Q型柴油机即采用球形燃烧室。
(3)U形燃烧室。
U形燃烧室的活塞凹项剖面轮廓呈U形,见图5-5a)。
与球形燃烧室一样,其主要是借助高速空气涡流把燃料均匀地分布在燃烧室壁面形成油膜,然后蒸发而形成混合气。
不同之处在于其燃料喷射方向基本垂直于气流方向,由气流将燃料甩到燃烧室壁上形成均匀的油膜。
其中有一部分细小油膜没有被甩到燃烧室壁上而留在高温空气中,首先形成火源,起引燃作用。
在低速时,空气涡流弱,甩到燃烧室壁面上的油量少,而留在空间的油量多,提高了柴油机的起动性。
U形燃烧室多采用单孔轴针式喷油器,其喷孔直径较大,不易堵塞,喷油压力较低(12MPa)。
(4)微涡流燃烧室。
这种燃烧室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四角形,下部为圆形(纵剖面仍为(u形),如图5-5b)所示。
除了具有u)形燃烧室的特点外,又利用四角形凹坑组织二次扰动,实现燃油和空气的良好混合,加快和改善了燃烧过程,从而降低燃油消耗率,降低了排烟及NOx的排放。
(5)HMMS-III型燃烧室。
这种燃烧室是在圆形燃烧室的侧壁上增加4个特殊形状的凹坑,并配以缩口,见图5-5e)。
这种结构增加了涡流能量,空气流动十分充分。
因为在4个凹坑附近可以得到较强的涡流,而且涡流中心可引到燃烧室中心位置上,在燃烧室上口处涡流较强,它与喷射到侧壁面上的油滴发生撞击,促进燃油与空气的更好混合。
(6)花瓣形燃烧室。
其结构与n)形近似,仅横截面形状呈花瓣形,见图5-5d)。
它利用花瓣形状所具有的几何特点,恰当地选择进气涡流、喷油系统与燃烧室形状,将三者很好地匹配,可保证发动机具有较低的燃油消耗率,经济运行区域宽、起动性能好,并且在降低最大压力、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噪声、排放污染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
YC6lOOQC型和YC6150QC型柴油机即采用这种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缸盖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
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孑L道相连。
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形式有涡流室式和预燃室燃烧室式两种。
常见的结构形式见图5-6。
涡流室式燃烧室其副燃烧室是球形或圆柱形,容积约占燃烧室总容积的50%—80%,借与其内壁相切的孑L道与主燃烧室连通,因而在压缩行程中,空气从气缸被挤入涡流室时形成强烈的有规则的压缩涡流。
孔道直径较大,可以减少流动损失。
喷人涡流室的燃油靠这种强烈的涡流与空气迅速地基本完成混合。
在涡流室式着火后,室内压力、温度急剧上升,高压燃气夹带未燃的燃料和空气一起通过切向孔道喷入主燃烧室,进一步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涡流室中产生的气流运动比上述直接喷射燃烧室中的进气涡流更强。
预燃室式燃烧室其副燃烧室容积约为燃烧室总容积的25%—40%,并用一个或几个小孔与主燃烧室相通;在压缩行程中,空气经小孔进入预燃室产生强烈的均匀规则的稳流运动,燃油喷人后,依靠空气的紊流运动形成混合气并发火燃烧,使预燃室内压力急剧上升,大部分未燃柴油连同燃烧产物经小孔高速喷入主燃烧室,进一步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分隔式燃烧室的特点是:混合气的形成主要靠强烈的空气运动,对喷油系统要求不高,因而可采用有较大喷孔的轴针式喷油器及较低的喷油压力,使用时故障少;因为燃烧是在两个部分内先后进行的,所以主燃烧室内的气压升高比较缓和;发动机工作较平稳,从而曲柄连杆机构所受的载荷也较小,而且排气污染少。
但由于散热面积大,燃油消耗率较高,起动性差。
为改善起动性能,必须用更高的压缩比并且设置起动电热塞。
小结1.柴油以高压喷射的方法在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喷入气缸,与缸内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混合气在吸收气缸内高温后自燃。
2.柴油机混合气的调节为“质”调节,即不管是怠速还是高速,气缸的进气量不作人为控帝l,只是在怠速时喷油量少一些,增加喷油量,转速就上升。
3.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和低压油管等组成低压油路,喷油泵、喷油器和高压油管组成高压油路。
4.气缸内柴油的充分燃烧必须要有合适的喷油量,良好的喷油雾化程度,合理的喷油正时和足够的气缸压缩压力。
第三节喷油器的构造与检修喷油器的功用是将柴油雾化成较细的颗粒,并把它们分布到燃烧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