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习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一. 填空题1.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10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二. 名词解释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三. 简答题1.▲土地具有哪些基本特性?答: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所创造的。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2.▲土地管理由哪些部分内容构成?他们之间有何联系?答:土地管理由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内容构成。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最直接的解释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

较公认的定义是: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土地是自然历史经济综合体.自然因素: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具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人为因素:土地开发利用投入,土地所属关系;土地的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作为财产的土地,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自然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普遍性,利用持久性.2、土地经济特性,书上没有~自己看PPT吧。

土地管理原理的内容:一、人本管理的概念,人本管理原理强调,在管理的三个要素(管理者、被管理者、管理环境)中,应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二、系统管理原理,——对土地管理宏观运行的管理,三、动态管理原理——对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四、管理效益原理——对土地利用目标的管理。

政府管理为什么会失灵(原因)?1、公共决策失误2、政府庞大行政机构运行的低效率和内部效应3、政府寻租活动政府失灵的对策?1、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2、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众参与,3、地方与中央政府的互动合作,4、监督和反馈——3S,5、健全土地法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土地供给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调控土地供给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时序等宏观经济运行施加影响。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1. 实现耕地供求动态平衡;2、控制土地供给闸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3、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基准地价——土地调查——土地规划;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5、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

最新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最新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土地的功能(1)负载的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提供景观的功能(5)储蓄和增殖的功能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3.土地管理的内容土地管理基本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

4.土地供给方式土地的自然供给:地球供给人类利用的土地数量,也称物理供给。

就某一区域或全世界来说,是固定不变的,是毫无弹性的。

土地的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土地的经济供给。

或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土地数量,也称有效供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基本原则: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原则、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国家对土地实行集中管理的原则和加强土地执法检察的原则。

核心内容是切实保护耕地,首次以立法形式确认了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并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对象、条件、方式、年限、程序、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条件等进行了界定;对土地转让、抵押、租赁的条件、要求、程序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7.土地为什么具有商品属性?(1)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等特性,因而被一部分人当作财产占有。

(2)如今的土地中都或多或少的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土地是人类对土地的连续投入和人类劳动大量凝结的产物。

此时土地不仅具有无限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商业价值,所有土地具有商品属性,可以进行让渡和买卖。

8.谈谈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土地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学科,它涵盖了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土地评估、土地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按照任务名称给出的内容需求,详细介绍土地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复习资料,以帮助你更好地备考。

一、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土地管理学是以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学科。

它与土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估、土地政策等学科密切相关,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二、土地管理学的主要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地理分布、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等进行详细调查与评价,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规划与利用:根据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土地利用管理: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法规和标准,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土地评估与交易:通过对土地价值、土地收益、土地市场等进行评估,为土地交易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5. 土地资源保护与治理:通过实施土地环境保护和土地治理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功能,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三、土地管理学的重要原则1. 可持续利用原则: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综合平衡原则:在土地规划和利用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实现各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3. 科学决策原则:土地管理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调查、科学评价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公众参与原则:土地管理决策应该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增加公众参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四、土地管理学的发展趋势1. 精细化管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地的基本概念(书P3~5,只作了解)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1、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2、土地资产: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两者关系:(1)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2)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产生财富;(3)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二、土地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绝对位置不变,相对位置改变);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肥力与承载力可持续)。

第二节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书P10, 论述题)一、概念1、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二、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要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其次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土管复习资料

土管复习资料

15 班土管复习资料第一章 1.土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 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功能: ·负载的功能:生物、非生物 ·养育的功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仓储的功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 ·提供景观的功能:风景资源 ·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基本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永续性。

2.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涵义: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 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 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3.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 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测 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一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 利用; ·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要求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研究对象: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 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土地管理学总论》总复习

《土地管理学总论》总复习

《土地管理学总论》主要学习内容一、名词解释1. 土地2. 地籍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 土地所有权5. 土地权属管理6. 土地利用7、土地利用管理8. 土地用途管制9. 土地市场10.初始地籍11.日常地籍12.地籍管理13.地籍调查14.权属调查15地籍测量16.土地分类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8.土地登记19.土地统计20.图斑21.土地分等定级22. 土地管理目标23. 土地管理的技术方法24. 土地资源25. 土地的自然供给26. 土地使用权27. 土地权属2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9. 建设用地30. 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平衡31.土地管理32、土地征收二、填空1. 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和的优化组合,从而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 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

3. 地籍调查的单元是。

它是指被所封闭的独立,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

4. 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受理土地纠纷,一般采用和两种方式调处。

5.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了的。

6. 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有、、。

7. 土地市场分为和。

8按地籍工作任务和进行时间的不同可区分为工作和工作。

9.土地调查包括、和。

11.地籍调查可分为和。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是。

13.土地分等定级的理论依据是和。

14.根据时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统计分为和,根据国家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可分为和。

15.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可分为、和。

16.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包括、、的运作。

17. 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看待的。

18. 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

19. 土地处分权包括对土地的、、、等。

20. 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有、、。

21.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

22、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23、现阶段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及。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是一个空间概念,由气候、地形、土壤组成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2、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土地功能:承载功能、培育功能、储存功能、提升功能供景观的功能、储值和增值的功能。

4.土地二元性:社会物质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和土地清理系的客体。

5.土地的基本性质: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有限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久性。

6.土地的经济供应以土地的自然供应为基础源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7.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的急剧减少是粮食和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因。

8.土地管理;它是指行政权力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9.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运用土地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和阐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调整土地关系,监督、规范土地利用规律,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土地使用管理和土地市场管理。

11、一般认为,通过市场机制,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无法有效运作,甚至无法发挥作用,即市场失灵。

原因:公共土地资源和公共物品的存在、土地使用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土地投机。

1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及土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3、土地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依法、统一、科学的土地管理原则。

14、地籍是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关于交通等基本情况的书。

15、地籍的作用:为土地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维护土地产权为权益提供基础数据,为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提供基础数据,为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

土地管理学复习重点

• 36、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 、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 的概念 • 37、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 、 的形成 • 38、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含义 、土地所有权、 • 39、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土地使用权的 、土地所有权的主客体、 主客体 • 40、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 • 41、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四种方式 、 • 42、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情况 、
• 4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概念、 基本原则 • 4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与方式 、 • 45、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特征与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概念、 形式 • 46、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两种情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况) • 47、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概念与特征 、 • 48、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与特征 、
• 8、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必要性 、 • 9、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 、 • 10、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 • 11、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三种模式 、 • 12、我国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的演变过程 、 • 13、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分级 、
• • • • • • •
14、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立法过程 、 15、现行土地管理法的基本架构 、 16、了解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 、 17、地籍的概念、分类 、地籍的概念、 18、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内容体系 、地籍管理的概念、原则、 19、土地调查包括的内容 、 20、地籍调查的概念、地籍调查的单元 、地籍调查的概念、
重点内容
• 1、土地科学、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科学、土地、 • 2、土地的立体观 、 • 3、土地、国土、土壤、土地资源的联系与 、土地、国土、土壤、 区别 • 4、土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 、 • 5、土地的功能 、 • 6、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内 、土地管理的概念、 容 • 7、如何应用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 、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1、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2、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3、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出售、交换、赠与4、耕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5、四荒6、土地管理组织结构常见的基本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7、国土资源部14个职能司(厅),6个负责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耕地保护司、地籍管理司、土地利用管理司、执法监察局8、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出让、转让、作价入股、出租。

无偿取得:国家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给予土地使用者。

行政划拨。

依法承包经营:单位(如国营农场)或个人可以依法承包经营国有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9、土地价格的分类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0、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组织结构.11、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三维立体结构方向、时间、力度12、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程序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1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占用情况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14、耕地占卜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

15、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一、内容提要:1.土地的定义2.土地的特性3.土地的功能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5.土地的基本类别6.建设用地的特点7.建设用地的类别8.农用地的主要特征9.农用地的主要类别10.我国主要类别土地利用的方式二、考试目的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以及对土地类别、不同类型土地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基本定义,土地的主要特性。

土地的基本类别及我国土地的分类。

熟悉:土地的功能。

不同类别土地的特点。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他学科对土地的定义。

我国主要类别土地利用的方式。

四、内容辅导:第一节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定义(一)土地的基本定义(掌握)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有固定的位置和一定的水平、垂直范围;土地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兼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土地的特性是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

目前,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分析,比较公认的土地定义是: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土地是综合体。

组成土地各要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土地的性质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取决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

因此,评价土地时要综合考虑各要素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

2、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但人类活动可以引起土地有关组成要素的性质变化,从而影响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的变化。

3、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

它具有立体的垂直剖面,在纵向范围上,它包括地表、地面,也包括较深的地下,它向上、向下的范围是现今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的学科,是现代土地管理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环绕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复习,以匡助读者全面理解土地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二、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 土地管理学的定义: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学科,旨在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管理学主要研究土地资源的获取、配置、开辟、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3. 土地管理学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的土地管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

三、土地管理学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土地管理应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 综合性原则:土地管理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协调解决各方利益冲突。

3. 公平性原则:土地管理应公平合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益的公平分享。

4. 公众参预原则:土地管理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增加公众参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土地管理学的方法1. 土地调查与评价: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了解土地的质量、产能和利用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

3. 土地管理政策与法规: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体系,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保护土地资源。

4.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土地资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五、土地利用规划1. 概念与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土地的各种功能和用途,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 内容与步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 土地利用需求分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需求和重点发展方向。

土地管理复习资料.doc

土地管理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1、土地的概念(名词解释)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我国土地基本国情的具体特点(1)土地总数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4)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5)水土资源不平衡。

3、土地的两重性(1)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2)土地既反映生产力,又体现生产关系;(3)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4、土地的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永久性;(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5)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第二章1、管理的概念通常将某一社会组织、团体为达到一定目的,对社会活动的各种因素或过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行为称之为管理。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3、土地管理的特性(1)土地管理的自然性;(2)土地管理的经济性;(3)土地管理的社会性。

4、土地管理的原则(1)坚持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2)实行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3)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4)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5)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5、土地管理的任务(1)贯彻执行土地法律,维护土地所有制;(2)加强法制建设,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4)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5)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第四章1、管理学主要理论(选填)(1)X-Y理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组织或单位主体的人,员工和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2)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土地管理复习内容

土地管理复习内容

1.土地的属性包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和权籍属性。

2.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地权和地籍。

3.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构成。

4土地潜力主要包括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1土地评价按评价目的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经济评2.土地评价按评价途径分为:直接评价、间接评价。

3.土地评价按评价方法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土地评价按服务目标分类:单目标评价、多目标评价。

5.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分:农业用地评价、非农业用地评价。

6.土地评价按评价的主要参评项目指标体系:土地自然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7.澳大利亚分级系统分为三级,即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点。

8.前苏联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限区”和“相”三级。

9.土地分级系统的建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把高级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把低级单位合并成高级单位。

10毛利指农业企业产品的产值(产量×价格)减去生产费用。

毛利分析不仅要测算毛利,还要计算纯收入和纯利润。

11.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单位内部结构等不同类型。

12.土地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以下两大类:递变组合、重复式组合。

13.按时空特性可将土地类型演替分为时间演替与空间演替两类。

14.土地类型的演替从演替原因上可分为自然演替与人为演替两类。

方向上可分为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

过程分为节律性演替和非节律性演替。

1.士地潜力主要包括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2.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

3.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按照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限制性,将土地利用潜力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三个层。

1.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适宜纲、适宜类、适宜亚类和适宜单元。

2我国潜力评价系统由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和土地资源单位组成。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复习资料

十八大代表谈农村征地最大问题是——补偿过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的区别与联系(P3)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第一,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第二,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财富;第三,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第四,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财产对象实体最重要的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当人类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时,土地资源出现了稀缺现象,因而被一部分人当作财产占有。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产是指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

它是土地的经济形态,是资本的物的表现。

二. 土地管理的含义(P13)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管理的主体——国家管理的客体——土地及土地利用中的各种关系基本任务——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三.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答:(1)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利用以及土地市场管理活动的规律性。

(2)区别:土地管理学是土地科学的一个子学科。

它与土地科学的其他子学科,如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法学、土地信息学等共同构成了土地科学这一标准学科。

各个子学科都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相互独立的学科,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的,从不同方面研究土地科学的特定对象,从而形成一个学科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土地的两重性:1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资料2土地既反映生产力又体现生产关系3土地既具有自然属性(具体内容书上补充)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土地的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效性3 土地的永久性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5土地用途的多样性土地的职能:一土地作为资源的职能1土地是人类的生存条件2土地是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3土地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二土地作为资产的职能1 土地作为财产能为拥有者产生收益或增值2 土地作为财产能体现拥有着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3土地作为财产可作为投资的手段第二章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措施对全国城乡土地资源及其利用过程,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属利益关系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土地管理的含义:土地管理的主体、土地管理的客体、土地管理的任务、土地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土地管理的职能、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实质:国家行使权利在土地配置领域的运用和实现。

主体:国家,客体:土地任务: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和贯彻土地基本国策。

目标: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

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管理。

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土地管理的对象:1土地资源2土地资源配置 3土地资源利用 4土地权属关系土地管理的特性 :1土地管理的自然性 2土地管理的经济性 3土地管理的社会性土地管理的原则 :1坚持依法管理土地的原则 2实行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3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措施 4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 5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6公众参与原则土地管理的任务:1贯彻执行土地法律维护土地所有制 2加强法律建设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保障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4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5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土地管理的内容:1地籍管理 2土地权属管理 3土地市场管理 4土地利用管理5 土地监察管理6 土地税务管理土地管理的方法:1命令和通知 2 法规和条例3 计划和规划 4激励和处罚 5关联和连带土地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行政管理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政务的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协调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和监督土地利用的管理,2行政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推行国家政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土地管理的直接目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合理配置3行政管理侧重于管理过程的计划组织这回协调和控制,而土地管理侧重于对具体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以及对图的管理事务处理的方法、技术和程序。

第五章我国土地管理的历史发展土地管理的历史变化规律:一土地所有的均分与兼并的矛盾斗争与循环往复二土地管理体制的演进三土地管理的手段由单一到多样四土地管理的内容的逐渐丰富五土地管理目的由单一到多样第六章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制:有关土地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结构及其运行方式。

土地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1土地制度的影响2经济体制的影响3基本政治制度的影响4民族文化传统和别国经验的影响。

确定土地管理职能的原则:1 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原则 2 资源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的原则 3 土地由国家管理的原则 4以实现土地利用最佳综合效益委目标的原则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职能特点 1 全面加强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管理,特别是强化了土地资源的管理职能 2 突出了耕地保护的职能3 强化了国家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集中和统一我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的特点:1 强化了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实行国家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模式2 具体划分了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管理权 3 实行了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 4 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业务领导现行土地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1 当前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还难以保证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供应政策 2 从横向关系看在各级政府的各相关部门之间尚未形成严格土地管理的合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土地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从纵向关系看由于我国土地广阔从中央到地方共有五级政府4 对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土地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原则:1 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 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原则3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原则 4坚持政企严格分开的原则 5 协调“条块关系”保证政令通畅的原则土地管理体制的模式:集权、分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第七章土地政策土地政策:可理解为国家政府政党或单位委保护土地产权利益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而制定的计划或行动准则土地政策特点:强制性政治性历史性区域性相对稳定性针对性预测性及时性土地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 2 协调功能 3控制功能土地政策制定原则:1 目标明确原则 2 全面准确收集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多方案择优原则5 系统性原则 6有效性原则 7 动态性原则政策制定的程序: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2科学预测拟定方案3评估选优择定方案4实施反馈修正完善政策制定的方法:1 渐进式政策法 2 混合扫描政策法 3西蒙的防范分析法 4 数学分析法土地管理政策:指在土地管理过程中所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系土地产权政策:(一)土地所有权政策(二)土地使用权政策1 土地有偿使用政策2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政策3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一)土地征收政策(二)土地生态政策1人与土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政策2 环境保护政策 3 农村生产的合理布局政策 4 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5 生态环境教育政策(三)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四)土地复垦政策土地经济政策:(一)土地市场政策1一级土地市场 2 二级土地市场(二)土地价格政策(三)土地金融政策(四)土地税收政策第八章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特:1 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 2 土地政策成为宏观调控工具 3 经济手段调控作用加强但仍然依靠行政手段 4 努力实现标本兼治 5 调控及时力度得当第九章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与政策建设用地:指一切建筑工程物体所占用及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是一种以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方式建设用地特性 1建设用地的非生态利用性 2建设用地的相对不可逆性 3 建设用地的再生特性 4 建设用地的区位性 5 主要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 6 建设用地的扩展性建设用地分类(1 按照土地产权性质分为国家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2 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分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8个二级类32个三级类(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4 按建设用地用途分类分为工业用地民用建设用地军事建设用地(5 按建设项目使用的期限分类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临时性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 1 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取得 2 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方式取得 3 通过征收集体土地取得 4 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取得 5 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取得 6 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取得建设用地管理:指国家为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而采取的一系列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建设用地管理的任务:1 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 2 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3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用地管理的原则:1 统一管理的原则 2计划管理的原则 3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有偿使用的原则建设用地管理的内容:1 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 2 建设用地申请审查报批工作 3 建设用地的分配协调 4 建设用地的开源与节流 5 建设用地的信息管理与监测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是国家用以调整土地关系和对建设用地的组织利用控制和监督而建立的综合性制度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内容:1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 2 建设用地预审制度 3建设用地供应制度 4 土地征收和征用制度5 闲置土地使用制度6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7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8土地收益管理制度建设用地管理政策:1 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2 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政策 3 建设用地的收回政策 4 建设用地的税收政策 5 建设用地的价格管理政策 6建设用地的收益管理政策 7 土地有偿使用用费支出范围第十章建设用地规划与计划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就是根据规划法规和已批准的规划,对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定点和范围的规定、总平面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实施:1建设用地分区与控制性规划2土地用途管制3建设用地预审与报批4土地收购、出让规划管理程序建设用地计划管理:是指国家按照土地利用计划来进行建设用地管理的活动。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的原则:1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保护耕地2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合理、有效利用土地3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4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5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6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是指在平均的生产工艺水平、规划设计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通常的场地条件下,一个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所需占用的额定土地面积。

第十一章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从对象出发,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包括对农用地的管制、对建设用地的管制和对未利用地的管制。

从方式出发,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包括规划管理和实施管理。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土地按用途分类;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土地用途变更;办理土地用途登记;执法监督;公示。

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手段:规划管理手段;计划管理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简称农用地转用,是指将耕地、林地、草地等农业生产用土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为建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