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思考
靖州飞山小学赵红花
【摘要】:所谓"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问题,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前提”——营造“探究”氛围,二、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关键”——激疑,三、充分提供活动空间,训练探究技巧,四、科学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探究能力,五、营造交流氛围,总结探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

极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充满探索的活动解决问题,进而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我认为要把握好五个环节即:营造探究氛围,精心设计疑问,训练探究技能,提高探究能力,总结探究结果。

一、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前提”——营造“探究”氛围
在课堂上尊重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

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探究”氛围应关注以下几点:第一,与学生平等对话。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不要嘲笑、呵斥;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敢于探究。

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

第二,信任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表扬学生的探究成果,不要怕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出错,要把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办法。

第三,赏识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探究,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鼓励,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二、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关键”——激疑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酝强思,强思赋灵智。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

在教学中,创设新奇、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诱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主体产生问题,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联系生活实际激疑拓宽探究内容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值得探究的数学素材。

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要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内容与所学的
数学知识有关。

带着寻求生活结合点的数学意识,才能发现不易发现的问题,这无疑就拓宽了探究的内容。

只有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挑战,探究创新的潜能才会不断地释放、不断地生成。

因此,课堂上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质疑,课后应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去探究、去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可让学生寻找教室里有规律的现象,学生会发现教室里桌椅的摆放是有规律的,地板砖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衣服上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课后鼓励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有规律的现象,并记录在数学日记本上。

再如,教学“统计”知识时,可让学生绘制奥运会中各国夺得的金牌数的统计表等。

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借助直观手段激疑
结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存在的问题,从而唤醒学生探究的需要。

3.利用游戏活动激疑
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竞赛等,融教学于游戏之中,寓问题于活动之中,使学生产生高度快乐的体验,以激发其求知欲。

三、充分提供活动空间,训练探究技巧
当然,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艺术性,每个问题都要明了、确切,能启迪智慧,发现规律,学会知识,体现出教师引路,学生探索的规律。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时,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提问学生:“大家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这样提问,学生要说的话就会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主动参与就能真正实现。

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科学培养,教给学生探究方法,教师在学生探索的道路上有意识地渗透,运用铺路搭桥、穿针引线、旁敲侧击等策略援助,可以让学生有点“小自由”,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翱翔。

四、科学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1.留出空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掌握探索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求解,一般要经过细致的观察、合理的猜想、大胆的假设、实践验证等步骤。

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互助,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舞台。

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的过程。

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才能获得充分的释放。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形式很多。

常用的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互相讨论、交流等,这都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培育能力。

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时,按以下过程引导学生:1.自己演示。

2.自做实验。

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把准备好的三个圆(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成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沿着直尺滚动一周。

3.自主活动。

学生观察后,组织小组讨论:滚动一周的长度与直径长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尽情地自由发挥,畅谈己见。

4.自我归纳。

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由此得出,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值,我们把它称为圆周率。

5.自推公式。

通过多媒体的信息传递,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这种引导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认识到教学过程就是自己跟老师共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各自显示出了特长和才华,结果是中慢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优秀生得到了进一步的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而且提高了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营造交流氛围,总结探究成果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的结束。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之后,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共同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并形成全面准确的知识结论。

同时,教师还应该就学生提出的不同表达方式、各种意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归纳,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

总之,探索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法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问题
的浓厚兴趣,精心呵护学生的探索意识,细心培植学生的探索能力,真正把学生的内部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促使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促使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