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意义所谓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运用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参与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式,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的需要和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在运用、观察与体验中,感悟、消化思政课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

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感悟式教学,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重要补充与延伸。

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就是奔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基本理念,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按其特有的方式发展,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面对待独立自信、注重培养能力和追求贡献社会的90后大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研究的现实选择和有效手段。

实践教学的实施是在遵循“90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道德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律基础上,依据教育对象特点与专业、个人需求作种类划分,决非优劣划分,对教育对象进行三个角度的层次划分,“年级主题设计、专业主题设计、干群主题设计”。

年级主体设计以全体实践与重实践相结合划分四个部分:大一的修养主题,大二的史论主题,大三的政策理论主体和大四的职业素养主题。

专业主题设计主要是专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相结合,包括: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和财经类。

干群主题设计包括党员、团员、群众和其它成员,要求思政部与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相结合完成。

实践教学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意在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无疑是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有利于推动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思政课的内容有哪些

思政课的内容有哪些

思政课的内容有哪些思政课,即中国大陆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思政课的内容。

政治概论首先,思政课的内容之一是政治概论,包括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政治概论,可以了解到不同政治制度的性质和运行机制,掌握政治学基本概念,进一步理解国家、政府等政治实体的存在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可以系统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重要理论。

同时,还可以学习到社会主义理论,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道路。

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生将学习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通过学习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和发展成果。

法律与生活思政课的内容还包括法律与生活。

通过学习法律与生活,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法律制度、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学习到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的另一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可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社会道德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一个内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生将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

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构建思路,增强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总之,思政课包含政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与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内容。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总结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总结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少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列为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然而,实际情况显示,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认知不足,往往将其视为一门功课,只是完成课程要求,缺乏对课程内涵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单一。

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从理论角度对政治思想进行解读,忽视了实际应用和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理论内容繁杂,教师往往将大量时间花在传递理论知识上,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使得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学以致用。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学业成绩挂钩,增加其学习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宣传,使学生了解该课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课程设置应围绕社会热点、时事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发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同三共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同三共

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三同三共
"课程思政三同三共"是指中国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要求。

它的具体内容是:
1.三同:即"思想问题同学科、理论问题同实际、教学问题同
研究",要求思政课与各学科紧密结合,将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教学问题与研究相结合。

⏹思想问题同学科:思政课要与各专业学科进行对接,将
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理论问题同实际:思政课要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引导学
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问题同研究:思政课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教师通
过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2.三共:即"共同纲要、共同教材、共同命题",要求思政课全
国各高校之间共同沟通、共同协作、实现资源、内容等方面的共享。

⏹共同纲要:思政课各高校之间要共同遵循的承载基本方
针、基本要求的纲要。

⏹共同教材:思政课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要贯彻全国统一,
保证思政课内容的一致性。

⏹共同命题:对于思政课的考试命题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
行统一,确保各高校对学生的评估公平一致。

该要求的目的是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思政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思政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承担着培养高校学生政治素质、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思政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思政课程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

通过学习思政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的认知水平,从而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为其未来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做好政治决策提供指导。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政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科学观等,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思政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3.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辨方法,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逻辑思维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思政课程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思政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思政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自豪感。

同时,思政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并通过积极的实践行动以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政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课程既强调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也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养、人文社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思政课是什么课

思政课是什么课

思政课是什么课思政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思政课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

思政课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其教学内容包含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内容。

思政课的目标是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公民。

一方面,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社会伦理等。

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在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治理等重要问题的认识。

同时,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认识中国的独特之处,形成文化自信。

学生还将接触到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法治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在社会发展、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在强调理论知识的同时,思政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研讨、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另一方面,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教师通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探讨伦理、道德等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召力和道德判断力,使他们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人文关怀。

此外,思政课还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深层次内涵和法治在国家治理、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学会依法办事、维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认同和拥护,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思政课是什么课程

思政课是什么课程

思政课是什么课程思政课,全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课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思政课是什么课程。

一、思政课的产生和发展思政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色课程。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培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思政课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思政课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为核心目标,通过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把握时代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

二、思政课的内容和特点思政课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法律基础知识、道德伦理和科学文化知识等。

这些内容既有理论性的知识,也有实践性的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思政课的特点在于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明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思政课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

三、思政课的意义和作用思政课在大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思政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思潮,通过比较、分析和辨证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开设思政课的意义

大学生开设思政课的意义

大学生开设思政课的意义思政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本科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素养,引导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开设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思政课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思政课,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思政课可以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追求与理想,激发他们的斗志与热情,让他们能够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坚定前进的信念。

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大学生才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至关重要。

思政课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肩负着社会责任。

思政课可以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先进的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熏陶,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大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思政课强调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学习,这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提出了要求。

思政课可以通过学习国内外的重大思想理论、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历史文化、道德伦理等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思政课可以引导大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思政课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深远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所在。

课程思政国家总要求

课程思政国家总要求

中国高校开设的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遵循国家总要求。

这些总要求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思政要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国家政策法规:课程思政要紧密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使学生了解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

3. 时事政治:课程要关注时事政治,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和全球事务的认知水平。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

5. 拓展知识面:课程思政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社会、认知世界。

这些国家总要求有可能在不同时期进行调整和更新,具体的要求也可能因为地区、高校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具体的课程思政内容和要求需要参考当地高校、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和政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哪几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哪几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哪几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哪几门?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中国现代史纲要》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课程设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通识教育课。

课程类别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而言,从课程形态的维度上分类,课程类别是主要划分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课等。

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

思政课致力于价值观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

知识传播和价值塑造是课程的两大功能。

如果说专业课侧重于知识传授,那么思政课就更侧重于价值塑造,特别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传授知识有关,但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是相对容易的,任务也比较单一。

高校思政课标准

高校思政课标准

高校思政课标准
高校思政课是指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高校
思政课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高校思政课应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同时还应
包括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思想文化热点等内容,以满足学生对思
想政治知识的需求。

2.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应多样灵活,既
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
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3. 师资力量雄厚:高校思政课的师资力量应雄厚,教师应具有
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
学经验,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 教学管理规范严格: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管理应规范严格,学
校应建立健全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考核制度,确保思政课的教
学质量和效果。

总之,高校思政课的标准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人才支持。

希望高校能够
认真贯彻执行思政课标准,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方案一、背景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然而,由于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内容繁杂等原因,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有限。

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理解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内容1.参观纪念馆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党史展览馆、革命博物馆等,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感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感。

2.参与公益活动参加环境整治、义务植树、义务清理垃圾等公益活动,宣传环保、低碳、文明礼仪等观念,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实地考察调查前往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农村、城市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和公共管理现状,对比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探索改革和发展之路。

4.参与实用技能培训参加扶贫助盲、文化传承、技能培训等社会公益项目,学习实用技能和社会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三、实践目标1.拓宽视野,增强民族情感通过参观纪念馆、调查考察等形式,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革命先烈事迹,感悟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公民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形式,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增强集体观念和服务意识。

3.联系实际,增强技能水平通过参与实用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实践总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又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也能更好地发现自我,提高素质,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和生活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报告(2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报告(2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

然而,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不足。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我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二、活动背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部门合作组织的。

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经历1. 活动内容我们参加了一个社区慈善活动,主要是为社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

活动包括筹备物资、走访贫困家庭、开展义卖活动等。

2. 筹备物资在活动开始前,我们组织了一个物资筹备小组,负责筹集捐赠物品。

通过宣传活动和募捐箱,我们成功筹集到了大量的衣物、食品和日用品。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3. 走访贫困家庭在活动当天,我们组织了几个小组,走访了社区内的贫困家庭。

通过和他们交流和倾听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贫困家庭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这让我们对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4. 开展义卖活动为了筹集更多的善款,我们在社区安排了一个义卖活动。

我们将捐赠物品进行整理和陈列,并组织了一些小游戏和表演节目,吸引了很多人参与。

通过义卖活动,我们既帮助了贫困家庭,也提高了社区居民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四、实践经验和收获1. 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走访贫困家庭的过程中,我见证了不同家庭的不同生活状况和问题。

这让我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关键和根本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关键和根本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关键和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之一。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高校教育向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前提关键和根本问题,下面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

要想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明确其定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一门课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养。

学校应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注重其实际教育意义,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确保思政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求不仅在于专业素养,更在于思想政治素养。

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教师,才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机制,确保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

课程内容设置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设置应该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内容应该包括国家政策、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内容,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编写,确保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关键和根本在于明确其定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内容设置。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更加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信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思政课程的概念是什么

思政课程的概念是什么

思政课程的概念是什么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的中国公民。

思政课程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育目标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指一种正确的政治观念、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综合能力。

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正确的国家、社会、民族等基本政治观念;•理解和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遵守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具备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内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样且广泛,涵盖了政治理论、道德伦理、法律知识、思维方法等方面。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理解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2.道德伦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3.法律知识:介绍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常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具备辨析问题、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与内容相匹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以下是常用的教学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讲授、听课等方式,将具体的政治理论、道德原理或法律条文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框架。

2.课堂讨论: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问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

思政课具体是指哪些课

思政课具体是指哪些课

思政课具体是指哪些课思政课,全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在高校教育中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关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道德感、相应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思政课体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它包含了多门具体的课程。

以下是思政课体系的一些具体课程:1.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思政课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门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有深入了解。

2.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必修的思政课程。

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可以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辩证思维,加强逻辑推理能力,并对社会现象进行科学分析。

3. 党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党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思政课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 法律基础与法制教育法律基础与法制教育是思政课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体系和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法律基础与法制教育可以增强法治意识,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行为和态度的重要课程。

它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公德教育、法律基础和职业道德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属于什么课程

思政课属于什么课程

思政课属于什么课程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他们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门课程被广泛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引领性较强的课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它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门课程通过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态度。

同时,思政课也关注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议题,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其次,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传统上,思政课被认为是一门理论课程,但在改革开放以来,思政课开始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感知民生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最后,思政课是一门引领性课程。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作为大学生的学习者,他们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问题、把握时代脉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思政课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被广泛认为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引领性较强的课程。

它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思考的平台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政课,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政课是一门什么课

思政课是一门什么课

思政课是一门什么课思政课是高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

它是专门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设置的课程。

那么,思政课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首先,思政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这门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系统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思政课中,学生将学习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思政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思政课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这些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关于人生、社会、国家等方面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再次,思政课是一门培养素质和能力的课程。

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思政课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需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思政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最后,思政课是一门关系国家和人民未来的课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培养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综上所述,思政课是一门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课程。

它不仅仅是一门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教育培养人的课程。

大学思政课全称是什么

大学思政课全称是什么

大学思政课全称是什么在大学里,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课程的名字——“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程是大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之一。

那么,大学思政课的全称是什么呢?大学思政课的全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可以简称为《思政课》。

它是我国高校的一个主干课程,涉及政治、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旨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课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传授,更是一门立德树人的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了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以及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和思想,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政课的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心、责任心和使命感至关重要。

其次,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思政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

传统的思政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讨论和政治实践等形式进行教学。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拓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已经逐渐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中,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有趣和高效。

思政课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直接关系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大学思政课的全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提高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巧妙结合”[摘要]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基于内在的三个要素。

一,它是教学活动,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讲求艺术。

二,它是高等教育,比一般思政课更富于探究性。

三,它面向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成人,即将进入社会而肩负责任,强烈要求理论服务于实践。

对应地思政课有三个努力方向:一,形式要美;二,内容要新;三,教学目的上既体现国家意志,又服务学生个体实践的需要,即人性化或以人为本。

也就是把政治性和艺术性、学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性、学术性、实用性、人性化“我喜欢!我愿意!”是人在青春期最爱说的一句话。

做事需要动机,这是青春期的基本动机。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依然是感性大于理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抓住大学生,必须解决好学习动机问题,变成大学生“我喜欢,我愿意”的一门课。

思政课完全有条件做到这一水平。

思政课的本质是政治性,即系统传授意识形态,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公民。

政治性不是思政课的唯一内涵。

思政课要成功,必须全面把握自身,把政治性和其它内涵结合起来。

一、思政课要美——把政治性和艺术性巧妙结合。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礼乐有不可分割性。

礼相当于德智体美的德育,就是思政课,乐相当于美育。

孔子的教学内容有诗书礼乐,乐是一门独立课程,同时渗透到了其它教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描写师生一边讨论一边有人鼓瑟的场景,简直是多媒体教学。

在当代,“快乐教育”就是传统的寓教于乐,“零负荷教育”主张教学本身不要成为精神负担。

快乐是目的,美是手段。

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是各门教育相互渗透的教育。

世界本来就浸透了美,从光明的宇宙到湛蓝的地球,从千姿百态的水到万紫千红的春。

人类更是美的生灵,西方有维纳斯、蒙娜丽莎,中国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人是最美,也最能感受美。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思政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解放思想,向娱乐和时尚学习,看人家网络游戏怎样吸引大学生。

否定只能是否定之否定,即肯定之中的否定,全盘否定往往要失败。

思政课和网游争夺大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吸收它的优点,给大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样才能无敌。

在内容方面,思政课的美有劣势也有优势。

作为公共课,无疑有公共课的劣势。

师生联系不那么密切,课堂纪律相对差。

就业形势严峻,学生急功近利,更重视专业课。

思政课同时有更大优势。

专业课相对枯燥。

当然有的专业课也不枯燥,即使枯燥,教师也可以努力把它讲得妙趣横生。

但是思政课有天然的美。

它是关于人的科学,语言和思想中充满了各种人物,是最为鲜活的一门课。

广征博引,古今中外,风云变幻,思政课是最好的一个舞台。

在形式方面,思政课的美表现为教学艺术。

艺术不是天生的,某高校思政部通过常态化的教学竞赛和排课之前试讲实现艺术。

教师们来自五湖四海,专业背景各异,风格异彩纷呈,竞赛和试讲是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又是难得的教学观摩。

青年教师的收获尤为明显,全校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该部都有极大优势。

2009年省里组织青年教师竞赛,该部的老师在学校的选拔赛上夺冠,五名参赛人员全部进入前三名,几乎垄断了优胜名次。

这说明思政课的形式美有很大优势。

艺术有流派,思政课教师要发展自己的特色。

有的老师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有的老师字正腔圆像播音员。

有的老师讲课是雄浑的演说,有的是动情的演讲,配上多媒体,就是配乐诗朗诵。

有的老师幽默诙谐,学生笑得都累了。

有的老师善于互动,学生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教学是一门艺术,上课是一场表演。

在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会走人,也不会走神。

美是多样的,不仅是优美的语流和仪态,优美的多媒体设计,优美的故事和逻辑,还有文学色彩的表达。

有的老师善于诗化教学内容。

中国是诗的民族,可以用从古到今的诗词阐释思想。

诗包括流行歌曲中的歌词。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流行歌曲是时代精神的唱响,可以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的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好人一生平安”、“我的未来不是梦”、“爱拼才会赢”、“天地间”,可以很好地阐释时代精神的变迁。

歌曲伴随人的成长,最能打动人的心弦,沟通大学生的感性生活和书本上的理性世界。

思政课的美又在于人格魅力和师生情谊。

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情,学生的抬头率越来越高,亮起越来越多的眼睛,用眼神和你交流,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注目沉思,师生一唱一和,相互启发,其乐融融。

课间课后学生倾诉内心的困惑,经过艰难的辨证和巧妙的答问,脸上和浑身都重新充满了力量。

思政课对于老师来说也是美。

校园里时有学生亲切的称呼,节日里时有学生温馨的短信,让人感悟到只有思政课的老师才是真正的桃李满园。

二、思政课要新——把政治性和学术性巧妙结合。

思政课的任务是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表面上最死板。

形式上必须使用统编教材,内容上进行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内容不得有违宪法。

有位校领导说承担思政课的教学单位就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

但是思政课的党性完全不能脱离学术性。

首先,思政课也是课,是知识的传授。

只要是知识,就要有理性的一面,不是单纯的信仰和灌输,而是信仰和理解的统一。

其次,高校思政课是大学课程,不是中小学课程。

在高等教育的殿堂,不仅传承文明的积淀,更分享科学的进展。

所用的方法不是直线思维,而是辩证与批判。

再次,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性质。

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1]382江泽民说,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

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2]36-3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282我国据此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应该承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

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特),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所谓化,就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这门课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的体系,还要教给他们创新的方法。

思政课的新,以党的最新理论作为衡量标准。

“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

”好像学术与课堂必须割裂,其实不然。

例如《共产党宣言》,文本是沉默的,意义是流动的。

共产党人对它的解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列宁和毛泽东解读为阶级斗争,第二阶段是邓小平解读为发展生产力,第三阶段是现在,我们从中读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主题。

[3]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291这样的思政课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否则就是歪曲和阉割,同时败坏思政课的形象。

政治性和学术性并不矛盾,无疑又有若干差距。

思政课不宜介绍缺乏实践检验又缺乏文本支持的思想。

至于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观点,更不应该拿来鱼目混珠。

实践是创新的基本动力,党的理论直面实践的挑战,创新最为活跃。

邓小平提出实践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

江泽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

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思想。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

时效性是马克思主义最大特点,思政课时效性的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时效性。

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是有的教师吃老本,学生也满足于中学阶段学到的知识。

师生相互迎合,何乐而不为!例如讲授爱国主义侧重激情,不了解和平理性的爱国主义和培养大国民心态。

讲授社会发展的动力,偏重斗争,忽视和谐。

讲授和平统一,停留在一国两制的具体政策,忽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思想,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题。

讲授党的基本路线,停留在过去的理解,见物不见人,不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解读它。

这样讲课如何能让学生不脱离现实呢?大学应该处于思想前沿,而不是后沿,更不应该落后于党的最新理论。

怎样提高学术性呢?内在的工夫是态度诚实。

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万物皆备于我也,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中庸认为不诚无物。

王夫之讲诚是一个极顶字。

[4]毛泽东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

讲课要讲真话,要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必硬拗。

外在的工夫是把教学与科研相促进。

在教学中反映自己的科研成果,凭借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在保持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体现学术性,就要遵循学术规范,处理好理解与批判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和其它文化资源的关系。

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有的老师只是劈头盖脸批判,这是违反辩证法的。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以肯定为前提,以否定为环节,以综合为旨归。

也就是以和谐思维处理肯定与否定,理解与批判的关系,这样才能左右逢源八面来风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术首先是学习。

没有学习和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只有浮浅和浮躁。

三、思政课要人性化——把政治性和实用性巧妙结合。

人性即人的特点。

人的基本特点是有各种需要并为之奋斗。

人性化就是根据人的特点,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实质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和谐社会要着力解决人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一连用了三个“最”。

思政课的人性化就是以此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萦绕心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即人文方面的困惑,包括学业、就业和将来的事业,以及个人情感问题。

实用性就是训练学生把知识运用于人生,把思政课变成家常日用的东西。

政治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实质是把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相统一。

古人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互通的。

毋庸讳言,思政课要贯彻国家意志,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但是相反相成,社会利益和个人成长可以兼容,否则就要扭曲人性,扭曲教育,导致人格分裂。

思政课不是考公、考研、考村官的敲门砖,而是年轻人奋斗的路线图。

让大学生成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四有”新人,同时成为心灵安宁、视野开阔、事业成功的人,两个方面不能成为两张皮,而是一体两面。

首先,思政课是心灵鸡汤。

西方社会主要由宗教关怀人的灵魂,在我国应该发挥思政课的优势。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概论》(以下简称思修)当仁不让。

有位老师告诉同学怎么才是成熟,成熟就是手上长满手茧,心上长满心茧。

有位老师的做法好像很低俗,其实很有意思。

他认为给大学生不能只讲正确的恋爱观,告诉他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那是道貌岸然。

还要实实在在讲恋爱技巧,因为恋爱是人生很现实的内容,但是这一块在大学课程中是空白。

在家长、老师和环境的压抑下,中学的暗恋到了大学仍然是暗恋,能不把人憋出心理问题吗?大学里有许多为情爱出问题的案例,说明教育在这方面是失职的,失就失在缺乏人性化。

其次,思政课是智慧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多校园现象。

有位老师用哲学解释网瘾,指出网瘾不是主体的我,而是对象化的我,不是主我I,而是宾我Me。

而对象化的我不是真我,是假我。

网瘾的实质是对象化的我对主体我的控制。

开头是我玩电脑,后来把自己玩进去了,成了“电脑在玩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