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 张之洞的历史评价如何?
近代史 张之洞
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
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
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
但是,如果跟张之洞比起来,其实李鸿章还真的差那么一点。
晚清时节,是洋人牛气的时代,但跟洋人打交道,往往要遭人非议,交涉谈判的时候,尤其如此,弄得不好,一辈子的名声就完了。
这种事,李鸿章拼命做官却没有躲开,背了多少年的“汉奸”骂名,到今天也洗不清,可是人家张之洞就不然,这种事,从来都没沾过。
做京官,属于“清流”,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但他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
晚清人说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岑春煊不学无术。
其实,张之洞有学也有术,而且其术道还挺深。
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的一景,人称“青牛”(时人以清流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清扬浊,讥讽时政,抨击权要,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
张之洞在京城做清流的时候,向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可是,这个牛角却并没有因好顶人而丢了乌纱。
1875年,四川东乡县知县孙定扬违例暴敛,激起乡民众怒,进城申辩,而孙定扬反诬乡民造反,四川提督不分青红皂白率兵进剿,烧屋毁寨,残杀无辜400余人,酿成特大冤案。
案发之后,由于事牵西太后特别宠信的吴棠(时为四川总督),任凭言官怎样弹章交加,朝野上下闹翻了天,连外国人都知道了,就是平反不了。
而张之洞出面,绕开吴棠,将直接责任人孙定扬顶罪,结果立竿见影,冤案按张之洞的建议得以昭雪。
1880年,宫里出了件惹得朝野大哗的事件,事情不大,却关乎西太后老佛爷的脸面。
说是一日西太后让太监给她妹妹——醇亲王的福晋送几盒食物,可是送东西的太监没按规矩携带腰牌,宫里也没有事先跟守门的护军打招呼,结果护军不放行,太监恃宠跟护军吵了起来,愤激之下摔掉了食盒,回去报告老佛爷说是护军无礼,不仅不让他出去,还砸了东西。
历史趣谈张之洞简介 晚清张之洞如何征服慈禧连升四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之洞简介晚清张之洞如何征服慈禧连升四级?
导语:晚清名臣张之洞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慈禧终于作出一个酝酿已久的决定。
她就像当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国藩那样,也让张之洞在一夜之
晚清名臣张之洞——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慈禧终于作出一个酝酿已久的决定。
她就像当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国藩那样,也让张之洞在一夜之间,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一夜之间,张之洞连升四级!
文章摘自:《官场达人张之洞:张之洞成功样板的不倒秘笈》
●窥透慈禧,迎合上意
从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实是正常升迁,并不是破格提拔,没有体现慈禧对张之洞有多么倚重,张之洞似乎有些失望。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慈禧觉得张之洞是一介书生,他没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经历。
张之洞确实是一介书生,从政之后,他一直做翰林和学政,做了翰林和学政后,他又做了言官。
在慈禧看来,言官都是一些言过其实的人,他们纸上谈兵行,上书言事行,但要是赋予他们执政大权,肯定不行,因为他们没有独当一面的事实证明,破格提拔和过分倚重他,肯定有风险。
因此,慈禧一直没有提拔重用张之洞,但她考虑过这事,只是犹豫不决。
慈禧还在犹豫之间,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暴病而死!慈安死于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她从发病到死亡,只经历了24个小时,她死得太突然了。
慈安死前没有任何征兆,三月初九,她只是身体不适,结果在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她死得过于突然和蹊跷,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纷纷怀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 调和新旧势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调和新旧势力导语:张之洞(1873-1909)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7年内召为军机大臣。
“政治家”的生涯,应该是他的本分。
不过,利用封疆大吏的政张之洞(1873-1909)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7年内召为军机大臣。
“政治家”的生涯,应该是他的本分。
不过,利用封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
在张之洞的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承的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是从张之洞开始,依次考察刘坤一、袁世凯、端方等清末督抚的文教施设,探索“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
好发纵横捭阖的议论,坚守儒家义理,热衷诗酒交游,关注学术文教,这些旧时清流党的气质,逐渐凝结为张之洞周边学人圈子的底色在众多晚清督抚当中,张之洞的幕府能够独树一帜,吸引大量学人。
这跟他早年参与“清流”的经历,也就是李鸿章所谓“书生习气”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
张之洞功名早达:十六岁高中顺天乡试解元,二十七岁时会试中式,殿试被点为探花,随后进入翰林院。
在此前后,他结识了翁同龢、潘祖荫、王懿荣、吴大澂等活跃于京城的学者型官僚,成为这一时期京城士大夫交游的重要组织者。
同、光之交的京师学人交往,不仅孕育了金石考古的专门之学,更从学人之间频繁的诗酒交游当中,滋长出一股清议的意气。
光绪初年,随着中俄伊犁之争、中日琉球之争、中法越南之争等边疆或藩属问题的激化,外交局面再次严峻。
张之洞呼吸领会到这种风气变化,及时从金石考订圈子淡出身影,加入当时翰生活常识分享。
名声比肩李鸿章,张之洞一生却有四大污点,关键时刻没节操!
名声比肩李鸿章,张之洞一生却有四大污点,关键时刻没节操!在晚清时期,有四个中兴名臣,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其中,张之洞和李鸿章同时代,但在名声上要稍微弱一些。
张之洞属于清流,慈禧提拔他有对抗李鸿章之意。
后来,张之洞为了和李鸿章争夺“天下第一总督”的名头,也曾经做过很多洋务,比如兴办过很多学校,建造了远东第一钢铁厂,汉阳钢铁厂等。
可以说,张之洞(1837—1909)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之洞和李鸿章一样,也有很多缺点。
其中,他一生中有四大污点,怎么也洗刷不了,可谓是关键时刻缺乏节操。
关于张之洞的功绩,无需多说,本文讲述的是张之洞人生的四大污点。
第一个,对维新派的前后差别。
在康有为、谭嗣同推动维新之时,张之洞积极赞同支持,不仅捐了五千两银子,还做了上海强学会会长。
但当获悉慈禧对康有为厌恶态度后,张之洞立即退出强学会,停止支持维新派了,以此向慈禧表达忠心。
前后的差别,让人瞠目结舌。
慈禧清洗维新派的时候,张之洞也站在慈禧一边,说明张之洞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
第二个,在台湾问题上的转变。
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张之洞非常反对各种赔款割地,尤其在台湾问题上,建议朝廷给予刘永福等抵抗者军需支持。
然而,当刘永福等人真向张之洞开口了,张之洞反而不敢给予丝毫支持了。
这让人觉得,张之洞说的多,做的少,为世人所失望。
第三个,愧对唐才常的自强军。
八国联军侵华,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地方督抚和西方列强发起了“东南互保运动”,此时湖南人唐才常的自强军,成为张之洞拉拢的重要目标。
但当唐才常自强军准备起事时,慈禧逃到了西安,脱离了生命危险。
此时,张之洞立即再度回到慈禧怀抱,剿灭了自强军,并杀死了唐才常。
第四个,对慈禧的吹捧过了头。
1908年11月15日,慈禧死去,张之洞操办丧事。
这时,出现一个问题,即要给慈禧盖棺定论,要给一个谥号。
张之洞给了22个字:“孝钦慈禧端佑康硕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盛显皇后。
李鸿章幕府和张之洞幕府之比较
淮军 后 在 上 海 镇 压 太 平 天 国起 义 , 在上海 苦心经 营 , 吸
收了诸 如冯桂 芬 、 赵炳麟 等人 。除 了 以上三个方 面外 , 李鸿章 为了兴 办洋务事 业 , 还十分 重视对 留学生 、 新式
学 堂学 生 , 以及 外 国人 的任 用 。
张之洞幕府 的成员来源 , 主要 有 : 第一 , 通过科举取 得功名 的士人 , 诸如杨守敬、 黄遵 宪等人 。第二 , 丁忧或 遭到贬谪 的一 些官 员, 他们 或 因为家里 有事离开 朝廷 , 或因为 因事被 贬 , 官场 失意就转 而走 向幕后 , 成 为张之
府的出现也是 一种必 然 的产物 。而 张之 洞的幕 府也 有 着很 高的地 位 , 有学 者 指 出 : “ 晚清 幕府 的数 量不 可 谓 少, 但 可 以 和 李 鸿 章 幕 府 相 提 并 论 的 是 张 之 洞 幕 府。 ” L 3 J 8 因此 , 对他们 的幕 府进行 比较 研究是有必要 的 , 可以充分了解这两个特殊 的群体 , 不但有利于对李鸿 章 与张之洞的历史功过进行正确 的评价 , 而且有利 于加 深 对整个近代社会 的了解 。 幕府成员来 源之 比较
李鸿章、张之洞洋务事业比较研究
李鸿章、张之洞洋务事业比较研究
王建辉
【期刊名称】《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9)2
【摘要】李鸿章和张之洞的洋务事业主要表现在军事国防、实业建设、近代科技文化方面.比较而言,李鸿章偏重于实践,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较李鸿章深刻些,主要表现在教育近代化和制度改革等方面.两人的洋务活动时间前后达40年,是晚清自强运动的一个缩影.而40年的洋务运动始终无法达到政治改革的层面,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革新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无法自我完成的.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王建辉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6.1
【相关文献】
1."秋风宝剑孤臣泪"——从张之洞、李鸿章角度论开办矿业的必要性 [J], 杜国栋
2.“秋风宝剑孤臣泪”——从张之洞、李鸿章角度论开办矿业的必要性 [J], 杜国栋
3.论张之洞兴办洋务事业中的“抵洋”思想及其实践 [J], 钟康模
4.李鸿章与洋务教育——兼论李鸿章的教育思想 [J], 刘恩格;夏泳久
5.张之洞与洋务运动——兼论洋务运动终结的时间 [J], 茅家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谈:张之洞简介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之洞简介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生平导语: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等。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7岁时随父到兴义府城就读,13岁始回河北原籍应试,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成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1867~1873年任湖北学政。
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抚。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
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
1906年升任军机大臣。
在督鄂17年间,张之洞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
张之洞平生所为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其弟子张继熙曾说:“公常谓中国生活常识分享。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评价张之洞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评价张之洞作者:高金辰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人尊呼“张香帅”。
直隶南皮人。
晚清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
工业方面,他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民用企业;政治方面,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一批新式学堂。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一、洋务运动的领导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自此主政湖北近20年。
督鄂期间,他倾力兴办近代工业,他于1890年所建汉阳铁厂促成中国近代民族钢铁工业起步,成为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钢铁企业,被称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所以才有了毛主席对张之洞的高度评价: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步枪“汉阳造”,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仍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武器。
此外,张之洞针对湖北近代纺织工业落后的情况,开办了湖北织布官局、湖北纺纱官局、湖北缫丝厂和湖北制麻局,使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纺织工业体系,还开办有与它们配套的一系列中小型工厂。
他在广东筹建水师,编练新军,创办军工厂,开设广东水陆师学堂。
他所建广州机器铸币厂,乃是近代货币史上的大事。
二、维新变法的参与者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总结失败教训,变法图治。
康有为组织强学会,张之洞表示赞助和同情,捐5000两以充会费。
1895年11月,康有为南下到了南京,去拜谒张之洞,受到张之洞的热烈欢迎和接待。
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
李鸿章和张之洞:遗嘱见高下,看人品李鸿章和张之洞,同列“晚清四大名臣”。
两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均少负才名,聪颖过人。
李鸿章9岁读完《四书》,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职务,成为当年安徽最年轻的翰林之一。
张之洞少年被称为“神童”,13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
虽然这二人都见重于慈禧,既有相同政见,但也发生过政争。
就个人关系而言,既构不成什么同党,也不是什么政敌。
而从兴办洋务而言,他们属同一个营垒,李是洋务领班,张是洋务殿军。
从对外交涉方面看,李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中主和,张之洞主战。
因此同李时迸发政争。
李鸿章和张之洞作为晚清重臣,功过是非,很难评定,正所谓人将死其言也善,从他们的遗嘱,我们看出很多东西。
1901年某日,李鸿章自知来日不长,上了最后一道奏折,实际上也是他的遗嘱。
奏折里,他在叮嘱最高统治者要“举行新政,力图自强”的同时,也表白自己的心迹,说“服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
时隔八年之后,1909年张之洞也油尽灯枯,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说起来两人都曾经大权在握,显赫一时,尤其在洋务运动中,大展身手。
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制外国船炮,开办大型兵工厂。
后来他又开始筹办海军,建成北洋舰队。
在民族工业方面,先后创办河北磁州煤铁矿、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江西兴国煤矿、津沽铁路等大批民用企业。
李鸿章还开办上海广方言馆等新式学堂,积极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所有这些举措,都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至于张之洞呢?也曾经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大批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
对李鸿章、张之洞洋务思想的对比
探索篇•教学研究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洋务运动是一件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启动了中国人“变”的思维的发动机。
我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洋务运动》这一板块内容的教学设计相比较而言是轮廓性的,只是从实践和时间的外围进行总结。
对于代表人物的洋务思想则是通过试题的形式出现,这样不利于我们系统、深入、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价值和历史作用。
因此,笔者鉴于教学实际,从史料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李鸿章和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进行整理、对比,系统认识洋务派代表人物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本文所用材料主要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第187页所选李鸿章《李文宗公全集》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局部和张之洞《张之洞全集·劝学篇》局部资料。
一、知其人而论其世李鸿章(1823—1901),安徽省合肥市人。
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张之洞(1837—1909),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二、李、张二人的洋务思想1.李鸿章的洋务思想第一,“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的处境有清醒认识,因此,他提出了具有战略高度的主张。
他认为“处今时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
”这就明确提出了对外和对内的策略,甚至指明现在不“内变”则将“日以削弱,和一国又增一敌矣。
”……而西方各国也不是天生就强大,而是“变”得来的结果,如若我们还不能“从变”,则危机四伏,“今各国一变而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
”第二,“穷则变,变则通”。
“变”这个道理不是李鸿章首创或发明的,但在清政府病入膏肓之际,提出这种声音,却是振聋发聩的。
李鸿章对这种守旧甚至颠倒是非曲直的“腐儒”的病态心理进行了入木三分的精妙刻画,“用非所学,学非所用”。
第三,制、器之异。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他对政权制度是肯定的,也没有认识到这是“火器不能及”的根本原因,而是归咎于“儒者明其理,匠人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没有科学精神,而从事手工技术的人因循守旧不思创新所致。
李鸿章与张之洞的比较
李鸿章与张之洞的比较李鸿章与张之洞的比较导言:谈起晚清的历史,尤其是晚清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和张之洞是两个绝对绕不开的人物。
近代中国著名的洋务企业和兵工厂以及许多第一,都是在这两位手上诞生的。
两人同为晚清重臣,但是两个人常有矛盾,而且两个人在为官、为人、声誉、军政、高层态度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我们不妨粗浅的比较一下。
两人生平概况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道光年间进士及第。
历任翰林院编修、团练大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总理衙门大臣等,授一等肃毅伯爵。
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于北京。
死后追赠太傅,晋封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
同治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
有《张文襄公全集》。
早年生涯及仕宦李鸿章和张之洞虽然都是晚清重臣,但年龄上有着十四岁的差距。
“可人”张之洞
“可人”张之洞作者:张鸣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24期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
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
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
但是,如果跟张之洞比起来,其实李鸿章还真的差那么一点。
晚清时节,是洋人牛气的时代,但跟洋人打交道,往往要遭人非议,交涉谈判的时候尤其如此,弄得不好,一辈子的名声就完了。
这种事,李鸿章拼命做官却没有躲开,背了多少年的“汉奸”骂名,到今天也洗不清,可是人家张之洞就不然,这种事,从来都没沾过。
做京官,属于“清流”,有敢言之名;做疆吏,属于能臣,有洋务之功。
过了半个多世纪,毛泽东还说中国的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但他就是不跟外国人谈判,不签条约。
晚清人说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岑春煊不学无术。
其实,张之洞有学也有术,而且其术道还挺深。
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的一景,人称“青牛”(时人以清流谐音喻此辈),经常激浊扬清,讥讽时政,抨击权要,尤其好跟那些办洋务的地方督抚为难。
张之洞在京城做清流的时候,向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可是,这个牛角却并没有因好顶人而丢了乌纱。
1875年,四川东乡县知县孙定扬违例暴敛,激起乡民众怒,进城申辩,而孙定扬反诬乡民造反,四川提督不分青红皂白率兵进剿,烧屋毁寨,残杀无辜四百余人,酿成特大冤案。
案发之后,由于事牵西太后特别宠信的吴棠(时为四川总督),任凭言官怎样弹章交加,朝野上下闹翻了天,连外国人都知道了,就是平反不了。
而张之洞出面,绕开吴棠,将直接责任人孙定扬顶罪,结果立竿见影,冤案按张之洞的建议得以昭雪。
1880年,宫里出了件惹得朝野大哗的事件,事情不大,却关乎西太后老佛爷的脸面。
历史趣谈张之洞与李鸿章发生过什么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张之洞与李鸿章发生过什么事
导语:张之洞是晚清名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教育业和重工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李鸿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其中一号大boss。
两人同时入选晚清“
张之洞是晚清名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教育业和重工业做出杰出的贡献。
李鸿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其中一号大boss。
两人同时入选晚清“四大名臣”。
这两人关系如何呢?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张之洞与李鸿章照片
张之洞在政坛上的发迹要晚于李鸿章,两人虽同为慈禧工作且重用,但是两人在政见及思想上不一致,曾多有争执,但是从两人的私交来看两人既不是同党也不是政敌;但从两人对兴办洋务这一层,这两人是属于同一战线的。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领头羊,张之洞是洋务殿军。
从外交方面来看,李鸿章是中法之战,中日甲午战中主各,张之洞则主战。
从各个角度收到的信息都是两人关系不融洽,两人可以算的上是死对头。
洋务运动前,张之洞负责守内陆,李鸿章主要海防。
从朝廷的角度更偏向于李鸿章,到后期出面签约都是李鸿章出面的。
后来洋务运动上,张之洞负责重工业,李鸿章负责北洋舰队。
两人功劳不相上下,地位不相上下,但是李鸿章更深得朝廷的心。
但是张之洞有着一颗包容之心,张之洞先前任两广总督,后来被调为湖广总督,这个两广总督之职就由李瀚章接替(李鸿章的哥哥)。
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发现省库有着200多万两的盈余银子,而张之洞则慷慨的让李瀚章用,这让他很是意外,此后不论是他还是他的弟弟李鸿章都对张之洞有所改观,李瀚章还帮助张之洞度过了一次弹劾。
张之洞墓在什么地方。
历史趣谈:张之洞生平都做过哪些事?历史对张之洞的评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张之洞生平都做过哪些事?历史对张之洞的评价
导语: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眼光独到,对于重工业和培养人才都十分的看重,在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大力兴办学校,提供洋务教育,倡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眼光独到,对于重工业和培养人才都十分的看重,在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大力兴办学校,提供洋务教育,倡导“中体西用”,力图是国家兴盛,这些兴办学校的举措为国家提供了很多人才,也为武昌日后的革命打下了文化基础,晚年的张之洞写下了著名的《劝学篇》,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张之洞,字孝达,是晚清时期的中枢重臣,张之洞出身于仕官之家,早年的时候是前清流的重要成员,后来成为了洋务派的一份子,为了洋务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之洞从小就很聪明,对于读书有着很高的天赋,对于儒学、兵法、经济学等都有着自己的研究,张之洞年少的时候有着在夜里读书静坐的习惯,这种习惯还影响了日后的手下人。
张之洞天资聪慧,不到16岁就已经中了举人,但是后来因为诸多俗事的干扰让他不能早早的参加会试,直到27岁那年才有机会进京赶考中了进士,成为清政府官僚中的一员。
早年的时候张之洞是清流的一份子,清流是当时一群主张剔除弊端,重整朝纲的官员们一起组成的政治流派,主张坚决的抵抗列强的入侵。
到了张之洞任职山西巡抚的时候,针对当时山西官僚腐败,人民生活艰辛,特别是鸦片泛滥成灾的现状,张之洞上任之后就开始政治那些个贪官污吏,并且严厉的禁止鸦片,选拔人才,整编军队,给当时的山西带来了不小的改变。
之后中法之间爆发战事,张之洞受命前往广州。
到达广州之后,张之洞就严令手下人做好防备工作,后来中法之战,中方大胜,但是清朝政府却昏庸的还要去求和,让前线的将士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晚清四大名臣 除了张之洞 为何都被骂得狗血喷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四大名臣除了张之洞为何都被骂得狗血喷
头?
导语: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前者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后者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史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曾国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前者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后者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史学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下面就谈一谈后者四大名臣被世人骂得狗血喷头的原因:
第一位: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被视为“古今第一完人”。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
再加上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而且以汉族为主,所以许多人更是把视为满清的鹰犬,骂他以血腥的手腕暂时扑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暂时拯救了清朝的大危机。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外惭清议,内咎神明”,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偶。
当代学术界对曾国藩的评价日趋活跃,不乏赞誉之声。
生活常识分享。
比较李鸿章_张之洞_官督商办_之异同
— 68 —
《社会科学》2000 年第 12 期
免得纠葛不清 ,让商人为自家血本和利润去 拼命逐驰 ,万一商力有所不逮 ,需要官为扶 持 ,也只能提供信贷 “, 以助商力之不足”,保 证官款不承担经营风险 ,只充当债务 ,不因企 业蚀本而赔贴 ⑦。照盛宣怀的解释 “: 如用商 本商办 ,与轮船 、电报及开平矿同 ,应先招集 商股 ,不足则官助之 。商股系正本 ,盈亏皆归 于商股 ;官助系活本 ,但期原本缴还 ,不与商 人争利 。”⑧
李鸿章和张之洞都主张交商人承办 ,但 二人给予股商的权限却不一样 。
李鸿章的原则是 “, 商务应由商任之 ,不 能由官任之也 。轮船商务 ,牵涉洋务 ,更不便 由官任之也 。与他项设立官局开支公款者 , 迥不相同”。因此他不大限制承办商的权利 , “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 ,悦服众商”,任其“按 照贸易章程 ,自行经理”“, 盈亏全归商认 ,与 官无涉”,官方不承担经营风险 ,尽量发挥承 办商的主观能动性 ,并减少官场上的种种箝 制 λξ 。对此 ,主要官督商办企业主持人盛宣
1891年招商局前欠官款业已还清企业内所存只有商股李鸿章监控下的其他官督商办企业如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局等亦都只有商股而无官股李鸿章在清政府有能力举办一些大型洋务企业的情况下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建船政局等大型军工企业系用官款官办后来湖广总督张之嗣以度支虽绌断无合天下全力不能岁筹二百余万两之理固为理由用官办的形式创建了大型民用企业湖北铁政局
二人对官督商办企业商权限制的差异 , 与时间和条件的不同有关 。李鸿章在晚清洋 务运动期间办民用企业 ,要冲破顽固势力的 重重阻力 ,对商权限制过多 ,无异于作茧自 缚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 ,照张之洞对商权的 限制 ,1880 年唐廷枢就不可以自行敷设唐山 至胥各庄的铁路了 ———这固然得到李鸿章的 默许 、支持乃至鼓励 ,但毕竟是授商以权 ,而 不是予以限制 。李鸿章放手让商人去办 ,可 以绕过官场上的许多阻力 ,算是以迂为直的 迂回策略 。李鸿章办洋务的魄力就在于 ,敢
历史趣谈:晚清史上重臣张之洞一生廉洁 死后丧葬费都不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史上重臣张之洞一生廉洁死后丧葬费都不够导语:大凡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对中国近代史有所兴趣和了解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不知道张之洞张南皮的。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大凡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对中国近代史有所兴趣和了解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不知道张之洞张南皮的。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谥号文襄,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原籍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故又称张南皮,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清流派首领。
张之洞自幼人称“神童”,于咸丰二年(1852)16岁中顺天府第一名“解元”,同治二年(1863)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四川学政、礼部侍郞、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职,官至太子太保。
张之洞在其代表作《劝学篇》里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他创办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还创办汉阳兵工厂(湖北枪炮厂),发展军事工业,“汉阳造”步枪在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教育方面,他提出废除科举,兴办新式教育,并亲自创办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儿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前身)、广雅书院(广东广雅中学前身)等。
但对维新变法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晚清重臣张之洞 实至名归的“夜猫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重臣张之洞实至名归的“夜猫子”
导语: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
因为这事,还时常遭到别人的弹劾!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祖籍河北沧州南皮。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
怪癖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
生活常识分享。
对张之洞的评价
对张之洞的评价张之洞出⽣在⼀个很不幸的时期,繁荣富强的中国已成为历史,随之⽽来的是西⽅资本主义国家的⼊侵。
纵观张之洞的⼀⽣,他既有积极的⼀⾯,也有⼀些消极的因素在⾥⾯,但在那个贪官污吏横⾏,国家整体衰败的时代,站在当时的时期去评价他,他还是功⼤于过的。
张之洞的爱国情结很浓,⼏乎贯穿于他的⼀⽣,这从他办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看出, 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奉命署理旋补授两⼴总督。
任内⼒主抗法,筹饷备械,击败法国军队,这对于屡战屡败的中国⽽⾔,的确是⼀个奇迹,⽽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张之洞。
在甲午战争中,张之洞⼒主抗⽇,在当时,统治者都是消极应对,只有张之洞在极⼒的说服,虽然成效不⼤,但毕竟尽到了⼀个做⾂⼦的责任和义务,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张之洞具有很强的洞察⼒和前瞻性。
在近代史上他的思想和意识是那些顽固守旧的满清官员所永远⽆法达到的,他的⼀⽣中,最⼤的贡献不是他为守护清王朝做过了什麽,⽽是他开启了中国重⼯业和教育事业的长⾜发展。
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作出的贡献也是别⼈所望尘莫及的,张之洞所办的实业主要两件,⼀件是督办芦汉铁路,另外⼀件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中国最⼤的重⼯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他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冶铁矿、汉阳铁⼚机器⼚、钢轨⼚、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局、制⾰⼚等⼀批近代⼯业化企业。
汉阳钢铁⼚成为当时亚洲最⼤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业尤其是军事⼯业为龙头的湖北⼯业内部结构,纵观中国近代的发展,能如此重视重⼯业的发展,张之洞恐怕也是第⼀⼈。
在教育⽅⾯,张之洞的思想在当时是⽐较领先的,在其所有的政绩中,教育⽅⾯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其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分重要的地位。
张之洞做出的功绩是有⽬共睹的,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张之洞很敏锐的注意到,并不遗余⼒的为之努⼒奋⽃,在继续主张改⾰传统教育的同时,张之洞开始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并着⼿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在兴办新式学堂⽅⾯,其创办的算学学堂、矿务学堂、⾃强学堂、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师范学堂等等,则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
“秋风宝剑孤臣泪”——从张之洞、李鸿章角度论开办矿业的必要性
课程篇“秋风宝剑孤臣洵”—从张之洞、李鸿章角度论开办矿业的必要性杜国栋(甘肃省通渭县第三中学,甘肃通渭)摘要:通过张之洞和李鸿章二人开办铁矿必要性论述比较二人的洋务主张以及差异,是历史教学尤其史料比较教学的一种细化和学习的深入。
关键词:开办铁矿;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航程。
高中历史教材对于洋务运动的说明和总结是粗线条式的,虽然要说明的问题比较全面,但我们今天力图从另外一种角度——从史料材料比较的角度对洋务运动做一种较为细微和深入的学习。
本文所选材料依据普通高中历史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所选张之洞《张之洞全集•奏议》(卷27)之《筹设炼铁厂折》局部和李:鸿章《李文宗公全集》(卷40)之《直境开办矿物折》局部。
阅读这:两则史料,我们除发现共同点之外,这两位洋务重臣的论述中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在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发现”作如下整理。
[一、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明确的——自强与富民。
它的发生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当时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洋务派也算是一个:清醒派,对时代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他们提出来富有时代气息的口号并付诸行动。
二、张之洞认为开办铁矿的必要性1.“开辟利源,杜绝外耗”的目的性。
张之洞首先从目的性即“自强”说明必要性——“窃以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
”张之洞认为“开辟利源,杜绝外耗”是第一要务。
因为当时中国开办洋务不论从资金上还是从机器、技术上都依赖于外国人,然而这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开办矿业就是要节流开源,扩大洋务的资金来源,减少在资源上对外国的依赖而耗损的:“不必要”的资金。
若是做不到这一点也就无所谓谈及“自强”这个目的了。
2.现实需要性。
张之洞认为,作为矿业的铁资源需求量大。
“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
”张之洞认为铁的需求量大,军事装备,民间日用也都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张之洞的历史评价如何?
导语: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他从小就极为聪慧,加之勤奋好学,所以十六岁参
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汉族重臣,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他从小就极为聪慧,加之勤奋好学,所以十六岁参加科举,中顺天府解元,二十八岁参加殿试,一鸣惊人,成为慈禧太后钦定的探花郎。
此后一路为官,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位极人臣。
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清流派官员中,少有的支持洋务革新,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的人。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诸多实业,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张之洞为晚晴做出的贡献,尽管清朝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木业无法磨灭。
就算到了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仍然在某些方面有着影响力。
作为晚清重臣,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他们四位同样都是汉族人,在清朝为官时,为奄奄一息的清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清王朝之所以还能勉力支撑那么多年,离不开他们四人的尽心竭力。
这四位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受人非议的地方。
而在四人中,常常拿来与张之洞相比的,便是李鸿章。
说到李鸿章,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在高中历史中,考试必记的便是清朝末年与各国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而在这些条约中,大部分都能看见李鸿章的身影。
李鸿章晚清重臣,道光三年出生在安徽合肥肥东县东乡磨店村,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因为其官职,世
生活常识分享。